资源描述: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措施,某某某医院主讲人XXX,,医院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感染发生。,医务人员个人防护1.所有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期间均应佩戴医用口罩。2.预检分诊处穿工作服、工作帽,戴医用外科口罩。3.发热门诊、呼吸科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和隔离病房日常诊疗活动和查房时,穿工作服、一次性隔离衣,戴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采集呼吸道样本时,戴防护口罩和护目镜或防护面屏;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加戴乳胶手套;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检查、气道护理和吸痰等可能发生气溶胶或喷溅操作时,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乳胶手套、穿医用防护服(可加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必要时佩戴呼吸头罩。4.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穿脱流程穿脱个人防护装备,禁止穿着个人防护装备离开污染区,以避免各个分区的交叉污染。5.给患者及陪同家属戴医用外科口罩。,其他注意事项1.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和患者通道应分开,医务人员通道应设置缓冲区。2.戴手套不能替代手卫生。3.对隔离收治的患者,应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如确需探视,按有关规定指导探视人员进行个人防护。,医院感染防控和个人防护,,,学史,,流行病,接触过相关病人,,,临床表现,,不明原因肺炎表现,隔离,,报告医护人员防护患者隔离,隔离措施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接触隔离,到过疫区(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重要的隔离措施距离、通风手卫生、口罩手套、眼罩防护服清洁消毒粘膜消毒,,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医务办公室MedicalAdministrationOffice,一级防护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工作服(白大褂),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适用于一般诊疗活动预检分诊、普通门诊、感染科门诊,,,,二级防护(加强防护)穿戴一次性工作帽、护目镜(防雾型)、医用防护口罩、防护内服或工作服、外套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一次性防护服(视情况而定)、一次性乳胶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鞋套。适用于医务人员在从事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诊疗活动时(如发热门诊、留观室和隔离病房)。,,,二级防护穿脱顺序穿防护用品顺序手消毒→戴一次性圆帽→戴医用防护口罩→戴护目镜/面屏→穿隔离衣/防护服→穿鞋套→戴手套脱掉防护用品顺序脱鞋套→摘掉手套→手消毒→脱隔离衣/防护服→手消毒→摘下护目镜/面屏→手消毒→摘医用防护口罩→手消毒→摘一次性圆帽→手消毒/洗手→更换个人衣物,三级防护(额外防护)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医用防护口罩、防护内服或工作服、外套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鞋套适用于为患者实施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佩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时可无需戴护目镜和医用防护口罩,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当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手卫生的5大指征,,医务人员手卫生下列情况医务人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接触患者后。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医务人员手卫生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下列情况应洗手-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可能接触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下列情况时医务人员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注意事项医务人员洗手方法严格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的“六步洗手法”执行。手消毒剂选择卫生手消毒时首选速干手消毒剂,过敏人群可选用其他手消毒剂;洗必泰(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冠状病毒,不建议使用,推荐使用含氯、乙醇、过氧化氢等手消毒剂。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患者管理患者隔离单间隔离相同病原体感染者可多人间,,患者管理患者应当带外科口罩培训患者培训患者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流动水洗手,手上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限制患者探视或陪护,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病例监测和发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监测和日常诊疗过程中,应提高诊断和报告意识,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例,应注意询问发病前14天内的可疑暴露史,包括哺乳动物、啮齿动物、禽类等,尤其是野生动物的接触史,与类似病例的密切接触史。病例报告医务人员发现符合观察病例定义的患者时,应立即(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网络直报病种选择“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观察病例”类型上报。,流行病学调查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完成个案调查,并进行密切接触者登记(医院配合)。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收治观察病例的医疗机构要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标本,通知县(区)级疾控机构尽快将标本送至具备实验室检测条件的上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进行相关病原排查检测。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咽拭子、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分泌物、气管吸取物、肺泡灌洗液)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周的恢复期血清。住院病例的标本由医护人员在疾控机构专业人员指导下采集,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一、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与病例(观察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二、管理要求1.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集中隔离或居家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或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14天2.居家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集中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应保障分室居住3.由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并询问其健康状况,填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登记表4.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机型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则立即向区疾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并按规定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诊治,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5.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如果其接触的观察病例排除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该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解除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未出现上述症状,解除医学观察,保护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应当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注意监测医务人员体温和呼吸系统症状,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措施,某某某医院主讲人XXX,,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