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5.静力示功图(表示做功的图),定义上、下冲程悬点载荷随位移(冲程)变化规律。上冲程载荷下冲程载荷抽油杆在油中重量始终作用在悬点上。,,,(第3次课,2005.12.6),①表示静力传递过程从下死点开始进行上冲程,静力由变到,悬点增加的载荷,是缓慢加到悬点上。即悬点走过了(杆、管静变形),载荷才全部加到悬点上。,,,,,,,【这里可认为悬点不动,载荷增加,由于变形,向下延伸。现在悬点在运动,相当于把变形部分的,很轻松的拉过去。】,②封闭平行四边形上冲程载荷、位移曲线,ABBC;位移EB,BC;下冲程载荷、位移曲线,CDDA;位移经过后,完成卸载,完成。③称理想示功图,,,,,,,,,【下冲程缓慢减载,经过全部减去。】,(三)悬点动载荷大小及变化惯性载荷和振动载荷,高冲数必须考虑动载影响。1.惯性载荷分两部分和(由加速度造成)。认为杆、油柱运动规律一致,随悬点而变。悬点随曲柄转动而摆动,悬点为非匀速,有。,,,,,(5)油管过流扩大,油柱加速度下降系数。(由图16-17说明)为油管内径面积;为油管断面积(壁厚断面)。,,,,,,,,,2.悬点加速度(求大小及变化),,曲柄半径;连杆长;后臂;前臂角速度;曲柄转角;12点为0悬点A,绕支点O摆动,取决于B点运动(游梁尾部)。,,,,,(1)A点与B点关系位移;()速度;加速度,,,(2)假设B点作直线简谐运动(只有游梁、连杆很长近似成立,实际是圆弧运动。)运动规律成为曲柄连杆滑块机构。(B点相当滑块认为、,B点弧度大近于直线)。,,,(3)B点运动【关键是求B点,,】冲程速度加速度,,,,,,,,(4)A点运动(悬点处)悬点最大冲程【为一冲程】,,,(6),将代入(6)得发生在,。【恰好是下、上死点处】,,,,,,,图1-19加速度图,(5)分析【惯性载荷与大小、方向有关】上冲程(悬点向上为正向运动)前半段,为正(与运动方向相同)后半段,为负(与运动方向相反)下冲程(悬点向下为反向运动)前半段,为负(与正向运动方向相反)后半段,为正(与正向运动方向相同),,,,(6)实际B点,A点运动规律(只给出计算思路)实际,不能忽略,A,B点圆弧运动(非直线)。应根据四连杆机构精确求B点,A点运动规律。①方法一用机构动态仿真软件ADAMS。思路实体建模→定义传动副→给原动件加力→分析机构各点的运动规律及受力。【有利于快速优化机构设计】以往用分析法或图解法。,②解析法以原动杆为基础,建立位移矢量方程。【各杆长一定,找各角度间关系,确定位移方程。】位移求导得速度、加速度。【机械设计书上有公式,有计算机可得数值解,很方便。】,矢量方程投影方程【两式为运动分析基本方程,可以求出角速度和角加速度。】,,,,③图解法按刚体平动。任意一点均由牵连运动和绕B点相对转动组合。按比例找关系,作位移、速度、加速度多边形。【动点相对于静参考系的运动称绝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称相对运动。动参考系相对静参考系的运动为牵连运动。】【前人已用精确法算出,,值(采油机械设计算书上有计算数据表)给出相对值(不同r/K,r/l时,不同的相对值。),,,作为设计参考。】,,,,,(7)结论,①实际(悬点加速度)随变化与理想规律相近;②,(上冲程开始和下冲程终了附近)二者之比称运动指标研究证明(与,有关)(8)实际抽油机中用处用理想式求出乘,得,计算简单。,,,,后臂,,③理想对称(顺、逆旋转均可),非对称。为减小上冲程开始加速,考虑转向“曲柄顺转”,,,,,,【从开始顺时转动增量角下的加速度,与从开始逆时增角不同。故曲柄必按顺时转动(井口在左,曲柄在右,顺转,技术人员应考虑,有理论根据。顺时从开始上冲程。)】,3.惯性载荷对悬点载荷的影响,(1)上冲程(和均起作用)(9)此处,,,,由(5)式,上冲程前段(向上),总载上冲程后段(向下),总载,(2)下冲程(柱塞不带油运动)(10)下冲程前段(向下),总载下冲程后段(向上),总载(3)动力示功图(由静、动载合成,冲程与载荷关系图),,,,,,,,扭曲四边形,,静力为平行四边形。是基础上增加。,,,,,上冲程静变形段悬点载荷逐渐传到悬点上,静变形终了时,最大,之后开始有效行程,因惯性载荷减小,曲线下斜。加速度变负,惯性向上。,+,正向,增加;,,,,,,,,向,减小。下冲程前段,,向,减小;后段,,向,增加;(参看图1-19~20),,,,,,,4.惯性载荷对有效冲程影响第4次2005.12.8①上死点处。负最大↓,↑,减重杆缩短,柱塞附加冲程(柱塞要向下走却缩回)。【以此时的减重为标准】②下死点或。正值最大↑,↓,增重杆伸长,柱塞附加冲程(悬点走完下冲程再拉长)。【以此时的增重为标准】,①上死点180为负↓向上↑杆减重缩短柱塞上缩,②下死点360为正↑向下↓杆增重伸长柱塞下伸,,,③有效冲程,(11),(12),上死点、下死点最大惯性载荷,,(惯性载荷沿杆均布,取长中点,作为载荷作用杆中心。,,5.振动载荷杆柱细长,弹性体,突然加、减重,且运动会产生振动。(1)悬点上行始杆、管柱在静变形内柱塞与泵筒无相对运动,杆柱无振动。静变形终了,杆、柱塞突然运动产生一次振动。(2)悬点下行始静变形结束后,杆、柱塞突然卸载,又发生一次振动。(3)衰减振动(阻尼振动)(4)防止共振,合理选冲数悬点运动频率与杆、柱塞自动振动频率相同或整数倍,易共振。应合理选悬点冲数。,(5)振动载荷示功图(参见图1-20),(四)悬点最大和最小载荷1.(从动力示功图上看)最大载荷发生在上冲程静变形结束后的瞬间。(B”点)2.最小载荷发生在下冲程静变形结束后的瞬间。(D”点)是设计或选电机的依据。,4.,计算(1)API公式根据机、电模型,实测后给出公式(经验式)(13)(14)(无因次系数查曲线;S冲程;弹性系数)N/m()【按加重长计算杆伸弹性系数,杆在油中重。】杆截面(使用较多,与实测值较接近。),(2)前苏联公式理论形式(15)(16)加修正(17)变形分配系数()杆径;D泵径;n冲次。(理论+经验式,不分上、下,惯、振。)所有公式计算较准确,有偏差。,(五)摩擦力对悬点载荷的影响,计算均未考虑。【实验证明不随而变,随而变,与运动方向相反。柱塞与泵间,杆箍与油管间;杆与油柱间、油柱与油管间。】(18)(19)增加了(上行);减小了(下行)(液摩擦力与粘度有关),抽汲速度,,四、冲程长度与冲数选择1.冲程冲程长度对悬点载荷影响不大。【只是抽油机高度增加,不可能实现长冲程≤6m。】曲柄扭矩随S正比增加。(经验式)2.冲数n冲次高,产生冲击载荷,会使减小。最高n限制条件不使油杆发生共振。许用冲次,五、曲柄扭矩计算1.扭矩大小及变化曲柄销处受力切线力;连杆力;曲柄折合平衡力;曲柄平衡重离心力,力矩平衡方程曲柄销处,切向力曲柄平衡重连杆力,(1)求(连杆力),由游梁支点力矩方程求得。游梁摆动惯性力矩,转动惯量(,游平衡重半径);梁角加速度。,前臂,力矩方程,P方向永不变游梁平衡重,(2)求出可知,复合平衡力矩0,求曲柄平衡力矩0,求(游梁平衡力矩)平衡良好标准电机上下冲做正功。,,2.最大扭矩计算式(1)前苏经验式由公式【(15)、(16)、(17)】计算(2)API式为杆弹性常数(3)简化式(有效平衡重量),无因次数,查曲线。,,六、平衡问题1.基本原理(1)机械平衡下冲程抬高平衡重,储存位能。上冲程释放位能,“帮举”。【三种平衡游梁,曲柄,复合三种平衡方式。】(2)气平衡下冲程压缩气体,上冲程放出能量。“帮举”(3)下冲程储能(能为做功)电机功,下落功(4)上冲程放能(上冲程悬点载荷需要的功)(5)原理要求(使电机做恒功)(6)需要的储能,,储能,,(7)按实际示功图计算()上冲程为OABCF面积(用测面仪)下冲程为OADCF面积由上两面积可求,要有坐标比例。(8)无实际示功图(用计算式),按静力示功图求,2.平衡重计算游梁平衡重;臂长曲柄平衡重;平衡半径游梁部件重;重心到支点曲柄部件重;重心回转距离r曲柄半径(),第5次课2005.12.10,距离,(1)下冲程储能①游梁平衡重抬高储能(功)②游件抬高,储能;③曲柄平衡重抬高2R,储能;④曲柄自重抬高,储能。总储能,,游平重储能曲平重储能游件平重储能曲件平重储能,,,,,设;将静力示功求代入上两式可求复合平衡及R。二者单独平衡(0);(0)。,R为曲柄平衡半径,游件重相当于游平重大小曲件相当于曲平重的平衡半径,,,3.机械平衡效果检查(1)平衡合理理论检查用(选择系数)检查平衡的合理性。选择系数;曲柄角速度;后臂长;游平重臂给出上、下限值,设计作计算参考。,平衡合理性选择系数表,(2)现场检查①直观看振动情况;②上、下冲程时间近等;③测上、下冲程电机电流(最大)近等。上大于下,平衡欠重;上小于下,过重。④不符合要求,调重和曲柄平衡半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