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 7 卷 第 1 期 2 0 0 5 年 2月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Vl0 1 . 2 7 NO . 1 F e b .2 0 0 5 大倾角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移动规律与 破坏机理的离散元分析 王树仁 王金安 戴涌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1 0 0 0 8 3 摘要 应用 U D E C 2 D计算程序, 对某煤矿大倾角厚煤层综采放项煤的空 间效应及其放煤 机理进行 了数值模拟 ,揭示了在综放开采过程中采场覆岩与顶煤的移动规律及相应 的应力 场、破坏场的变化特征 ,并对控顶区项煤 的变形破坏特征及直接项的离层跨落步距进行 了 分析 . 关键 词 大倾角厚煤层 ; 煤岩移动; 综采放项煤; 数值模拟 分类号T D8 2 3 . 2 1 近年来 ,随着综 采放顶 煤技术 的进步 与提 高, 综放 应用范 围的不断扩大 , 综采放顶 煤 已成 为我 国煤炭 系统实现矿井 高产高效的主 要途径 之一 . 虽然 国内外 学者对综放过程煤岩移动及顶 煤破 坏规律等 问题进行 了大 量的理论分析 与实 验研究 , 取得 了一定的成果, 但这些研 究工作主 要是针对缓倾斜近水平煤 层进行的” , 而对 大倾 角煤层综放开采进 行的研究工作却相对较少 . 目 前 , 该领域 的许 多研 究工作 尚处于探索阶段 [ 2 - 5 ] , 施工现场解决新问题 的方法仍主要靠经验类 比, 缺乏科学理论 的指 导. 大倾 角煤 层 由于煤 、岩层沉积结构的特 点, 造成了其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 且倾角越大, 各 向异性越显著 . 相 对于缓倾 斜近 水平煤 层开采 , 大倾角煤 层综放开采有其特殊的矿压显现规律 、 地表沉陷与综放工艺特点. 因此 , 对 影响因素多、 物理过程 复杂 的大倾角综放采场 的煤岩应力、 变 形与破坏规律进行研究 , 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 值 , 而且对现场实践也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 1 工程 概况 靖远某矿 四煤层为矿井的主采煤层 , 沉积层 位较稳定 , 煤层倾角为 2 9 - 3 5 。 , 煤层厚度 8 . 6 ~ 2 4 . 4 m, 平均厚度 1 6 . 4 3 m. 煤岩结构为单一条带状和 收稿 日期2 0 0 4 - 0 3 1 修回 日期 2 0 0 4 - 0 9 -- 2 8 基金项 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专项科研基金 N o . 2 0 0 4 0 0 0 8 0 2 5 作者简介王树仁 1 9 6 8 , 男, 工程师, 博士研究生 层状结构 . 四煤层的伪顶为黑色 、 深灰色泥岩和 炭质泥岩 , 质 软, 易冒落 , 厚度为 0 . 3 - 1 . 2 m; 直接 顶为深灰色粉砂岩和细砂岩 ,厚度为 7 . 8 7 - 4 7 . 5 m; 老 顶为深灰色 、 灰色细砂岩和粗砂岩 , 厚度为 6 . 3 7 - 5 2 . 6 3 m. 四煤层 的底板 为灰色 、 灰黑色粉砂 岩 , 坚硬稳 固性好 , 厚度为 2 . 7 0 - 1 3 . 3 7 m. 井 田内 四煤层 为低硫、 低磷 、 低灰分、 发热量较 高的优质 动力用煤 , 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 , 煤质将会越 来越好 . 该矿 四煤层综放面走 向长度为 6 0 0 m,倾斜 长度 1 1 2 m,采高 2 . 2 . 8 m,初选支架类型为四 柱、 低位 支架 , 宽度 1 . 5 m, 高度 1 . 7 - 3 . 0 m, 平均放 高为 1 3 . 6 3 m, 整个煤层埋深为2 6 0 - 3 2 0 m. 试采煤 层倾 角约为 3 0 。 ,试 采成功后将开采该矿倾 角为 4 2 。 的煤层 . 2 计算模型及参数 为 了对大倾角厚煤层综放面的煤 岩 变形、 破坏特征及破坏机理进行研究 , 采用U DE C 2 D计 算程序 , 以靖远某矿 四煤 层的综放 面为工程 背 景, 分别构建沿煤层走向和沿煤层倾向的计算模 型, 如 图 1 所示. 综采面下部水平布置 , 上部沿煤 层倾 向布置 , 如图 1 b 所示 . 因此 , 该综放 面兼有 水平开采和倾斜开采 的特 点, 综放采场 的煤岩应 力 、 变 形与破坏规律将具有新 的特色 . 为了模拟在综放过程 中, 随着综采 面的不断 向前推进 , 四煤 的顶板离层跨落过程 , 构建如 图 维普资讯 6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 0 0 5 年 第 1 期 2所示沿煤层走 向的计算模型 . 模型两侧面 限制 水平移动 , 模型底面 限制垂直移动 , 模型上部模 拟上覆岩重 , 计算采用 莫尔一 库仑 屈服准则. 根据现场 取样 和岩石力学实验结果 , 并考虑 到岩石 的尺度效应 , 计算采用 的岩体力学参数见 表 1 . 图 1计算模型 1 F i g . 1 Co mpu t a t i o n mo d e l No . 1 图 2计算模型 2 Fi g . 2 Co m p u t a t i o n mo d e l No . 2 表 1岩体力学参数表 T a bl e 1 M e c h a n i c a l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r o c k ma s s 3 计算结果分析 3 . 1综放面顶煤 与顶板应 力场特征 由图3 a 可见 , 综放过程中, 顶煤及顶板除受 自重场 的作用外, 还要承受 因采 动及顶板弯 曲下 沉而形成 的附加应力场 的作用 . 随着工作面 向前推进 , 在煤壁前方一定距离 内, 顶煤及顶板 内最大主应力增至峰值后缓慢衰 减 .在工作面煤 壁前方及后 方采空 区顶 板触矸 处 , 煤层顶板 内最大主应力形成一大一小 明显的 两个随工作面不断前移的动态应力峰值 , 即双峰 应 力. 另外 , 综采支 架上方控顶区顶煤的主应力 随应变能的耗散而显著 降低 . 沿煤层倾 向在综采 面顶板 内产 生了明显的卸压区 如 图3 b 所示 , 随着最大主应力向实体煤岩 内部的转移 , 在综采 面 的两端头形成 明显的两个峰值应力. 3 . 2 综放面 顶煤与顶板位移场特征 从 图 4位移矢量场 图中可看 出, 支 架上方的 顶煤产生了垂向位移与水平位移的复合运动, 顶 板岩层 的移动具有 明显的悬臂梁弯 曲下沉特 征. 从顶煤 及顶板位移变化 曲线 图 5 可见,由 于受采 动及 顶板弯 曲下沉的影响, 顶煤及顶板位 移起 始于煤壁前方较远 的位置 . 综采过程 中, 顶 板弯 曲下沉 的特征较 明显. 在支架上方 , 顶煤 的 a 沿煤层走向剖面 b 沿煤层倾向剖面 图3 采场最大主应力变化曲线图 F i g . 3 Ma j o r p r i n c i p a l s t r e s s c u r v e s in t h e mi n i n g fi e l d 水平位移较大 , 直到采面支架后部位置 附近 , 顶 煤 的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都剧增至最大值, 与最 终发生顶煤散体跨落 的实际情况吻合 . 维普资讯 V o 1 . 2 7 N o . 1 王树仁等 大倾角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移 动规律与破坏机理的离散元分析 7 图4沿煤层走向采场位移矢量场图 F i g . 4 Di s p l a c e me n t v e c t o r s io n t h e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s e c ti o n 一 。 。 椰佣 怖『 『 啊 丌 T 1 h 卜 一 . r__ 、 一 “ L u 町 m . 一 u 上 u I 。 I 1 J 廊 a 水平位移曲线 b 垂直位移 曲线 图 5沿煤层走向顶煤及顶板位移曲线 图 F i g . 5 Disp l a c e me n t c u r v e s o f c o a l a n d r o c k o n t h e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s e c t i o n 综放推进过程 中, 采场覆岩的沉 降凹陷具有 明显的不对称特征 ,最大沉降偏 向采 区下山一 侧 , 如 图 6所示 . 图 6沿煤层倾 向顶煤及顶板垂 向位 移曲线图 F i g . 6 V e r t i c a l d is p lac e me n t c u rve s o f c o a l a n d r o c k o n t h e t r a n s v e r s a l s e c t i o n 3 . 3 综放面顶煤与顶板破坏场特 征 由图7中可 以看 出, 在支撑压力作用下 , 支架 上方靠近采空区侧的顶煤首先发生张拉性破坏 . 随着顶板 的不断下沉, 压剪破坏区不断 向煤体 内 部扩展 . 在煤壁前方与支架上方煤体内可以见到 有明显 的压剪楔形滑移 带的分布 . 煤壁前方与支 架上方煤体架 后部附近 的煤体呈现 出张拉破坏 现 象. 3 . 4 综放采场顶板离层垮落分析 由图 8和图 9中可见 , 大倾角综放面沿煤层 走 向推进 到距 离切 眼约 3 2 m 处,直接顶离层垮 落, 垮落步距约为 2 0 2 5 m. 从顶板离层位移变化 曲线 图中可看出, 直接顶产生最大水平位移与最 图 7采场 顶煤及顶板塑性 区图 F i g . 7 P l a s ti c z o n e s o f c o a l a n d r o c k i n t h e mini n g fi e l d 丌 町 丽唧砸If 硼 丽 __ -Il一. 蓬 。。。’。 图 8沿煤层走向顶煤破坏场及顶板水平位移 图 F i g . 8 Ho r i z o n t a l d is p lac e me n t c u rve s a n d f a il u r e o f c o a l a n d r o c k o n t h e I o n g i t u dina l s e c tio n 图 9沿煤层走 向顶煤破坏场及顶板垂直位移图 F i g . 9 Ho r i z o n tal d isp lac e me n t c u rv e s a n d f a i l u r e o f c o a l a n d r o c k o n th e t r a n s v e r s a l s ec t i o n 维普资讯 8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 0 0 5 年 第 1 期 大垂直位移值 的点位 于距 切眼 2 0 - 2 5 m之间,验 证 了直接顶垮落 的步距约为 2 0 - 2 5 m这一结论. 4 结论 1 在综放面煤壁前方及后方采空区顶板触 矸 处, 煤层顶板 内最大主应 力形成两个 随工作面 不断前移 的动态应力峰值 ,即双峰应力 . 综采支 架上 方控顶 区顶煤 的主应力 随应 变能 的耗 散而 显著 降低 . 2 沿煤层走 向, 由于受采动及顶板弯 曲下沉 的影响 , 顶煤及顶板位 移起 始于煤壁前方较远 的 位置 . 在支架上方, 顶煤 的水平位移较大; 到采面 支架后部位置附近 , 顶煤的水平位移 与垂直位移 都增至最大值 . 沿煤层倾 向, 采场覆岩 的沉 降凹 陷具有 明显 的不对称特 征 , 最大沉 降偏 向采 区下 山一侧 . 3 在支撑压力作用下 , 支架上方靠近采空 区 侧 的顶煤首先发生张拉性破坏. 随着顶板 的不断 下沉 , 压剪破坏 区不断 向煤体 内部扩展 . 在煤壁 前方 与支架 上方煤体 内有 明显 的压剪楔 形滑移 带分布 . 煤壁表层 与支架后部附近 的煤体 呈现 出 张拉破坏现象 . 4 大倾角综放面沿煤层走 向推进到距离切 眼约 3 2 m 处 ,直接顶离层垮落 ,垮落步距约 为 2 0 - 2 5 m. 在顶板 离层位移变化 曲线 中, 直接顶产 生最大水平位 移与最 大垂直位 移值 的点位于距 切 眼 2 0 - 2 5 m之 间,验证 了直接顶垮落 的步距约 为 2 0 - 2 5 m这一结论 . 参 考 文 献 [ 1 】尹光志, 鲜学福, 待高飞, 等. 大倾角煤层开采岩移基本规 律的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 2 0 0 1 , 2 1 4 4 5 0 [ 2 】陈忠辉, 谢和平, 王家臣. 综采放顶煤三维变形、 破坏的数 值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2 , 2 1 3 3 0 9 [ 3 】 钱鸣高, 石平五、 矿 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徐州 中国矿业大 学 出版社, 2 0 0 3 . 3 6 1 [ 4 】 杨硕. 采动损害空间变形力学预测.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 社 , 1 9 9 4 [ 5 】 王树元. 岩层与地表移动预计方法.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 社, 1 9 8 9 [ 6 】U D E C 2 D 3 . 0 U s e r ‘S Ma n u a l I t a s c a . Mi n n e s o t a C o n s u l t i n g G r o u p , I nc ,1 9 96 Di s t i n c t e l e me n t a n a l y s i s o n c o a l mo v e me n t l a w a n d f a i l u r e me c h a n i s m d uri n g me c h a n i z e d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i n s t e e p t h i c k s e a m W ANG S h u r e n ,W ANGJ i n a n , DAI Y o n g C iv i l and E n v ir o n me n ta l E n g in e e r i n g S c h o o l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nd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j in g , B e ij i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ABS TR AC By u s i n g UDEC 2 D t e c h n i q u e ,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d c o a l an d r o c k mo v e me n t l a ws ,t h e d e f o r ma t i o n an d f a i l u r e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s o f c o a l and t h e ma j o r p ri n c i p a l s t r e s s i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t o p c o a l c a v in g in s t e e p t h i c k s e a m. T h e f a i l ure me c h a n i s m o f c o a l and t h e mo v e me n t tr e n d o f r o c k o n t h e t o p . c o a l c a v i n g wo r k i n g f a c e we r e d i s c u s s e d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a g r e e me n t wi t h t h e fi e l d c o n d i t i o n s , wh i c h i s o f i mp o r t an t t h e o r e t i c a l me an i n g t o d i r e c t t h e p r a c t i c e i n t h e s i mi l ar e n g i n e e ri n g . KEY W ORDS s t e e p t h i c k s e a m; c o a l a n d r o c k mo v e me n t ; me c h a n i z e d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 mu 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维普资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