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表1 淘锡坑钨矿区成矿地质特征 矿区地理位置 江西省崇义县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为前奥陶系变质岩层,主要岩性为变余石英砂岩、粉砂质板岩及粉砂岩。 构造 矿区发育一倒转复式背斜,轴向南北,向西、向北倾伏,轴线经过密溪一牛角湾一合江口一线。矿区断裂较多,其中以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依次有F1、F2、F3、F4、F5、F6、F7、F8、F9。 岩浆岩 矿区地表无花岗岩出露,仅见一些闪长岩脉。钻孔在深部揭露有花岗岩体,根据钻孔数据,该区隐伏岩体总体呈近南北向,在北西段宝山、棋洞、烂埂子-枫岭坑、西坑口-滴水寨出现两个隆起,顶面标高在5O至-160m,形成工业矿脉。深部钻孔揭露的花岗岩体,岩性为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成矿岩体,系燕山期酸性侵入岩,其主要矿物成分石英50% ,斜长石20% ,条纹长石25% ,黑云母3%,白云母l%,绿帘石、绿泥石、萤石微量。 矿床工业类型 黑钨矿石英脉型矿床 矿床储量及规模 矿区北西段三处脉组宝山、棋洞、烂埂子已完成普查,东部的枫岭坑脉组也已基本控制,枫岭坑周边的矿化标志带也已稀疏控制。探明WO3储量5.56万吨,保有储量4.16万吨,达大型规模。 矿体特征 矿脉产于隐伏花岗岩外接触带中,赋存于变质岩中,属外接触带石英脉型。 在北西段宝山、棋洞、烂埂子-枫岭坑、西坑口-滴水寨两个地段为隐伏岩体的隆起地带,顶面标高50至一160 m,有利于矿液的汇集并沿有利构造形成工业矿脉。其中北西部的宝山、棋洞、烂埂子一带,花岗岩标高最高,海拔标高0至50m,最高81m,是隐伏岩体的顶峰地带,也是矿化的中心地区。该带矿化面积,矿化面积约2.6km2。矿脉赋存于震旦系变质岩系,向下延伸至隐伏花岗岩体,地表出露长度340~682 m,倾向延深250660 m,矿脉产出标高为690至-56m,已控制最低标高-56 m,尚未尖灭,部分矿脉深度大于长度。矿脉有两个主要方向①宝山、棋洞一带,矿脉倾向30~60,倾角7580,平面展布略呈北西散开、南东收敛,单脉总体较平直,局部地段矿脉具膨大收缩,分枝复合,该组矿脉地表厚度大于5cm,脉距2~10m。②烂埂子一带矿脉呈南北向延展,总体产状倾向270285,倾角8O~83左右,矿脉延伸较稳定,具明显的左行尖灭侧现,单脉6条,脉距5~10m。矿脉厚度一般0.300.80 m,平均厚O.59 m,最厚2.64 m,自地表往下逐渐有所增大,每50 m增大3~10 cm。矿脉地表含黑钨矿、锡石,锡石颗粒粗大,浅部钨品位较低,一般0.5% ,往深部尤其是256中段后,品位变富,个别主脉深部钨品位达3% 一5%,出现厚板状黑钨矿晶体,大者达数十厘米,而矿脉中矿化分层富集、分段富集十分明显;矿脉中矿物成分有黑钨矿、锡石、黄铜矿、毒砂、磁黄铁矿、石英、白云母、萤石、黄玉等。 矿区中部为枫岭坑脉组,有编号矿脉5条,即V30、V31、V33、V34、V37,均具工业价值。矿脉倾向20~45,倾角738O。脉体总体平直,膨大缩小常见。主要矿脉体走向控制延长600m.延深至-100m,矿体往深部有逐渐变大趋势,可延深至花岗岩顶部,脉宽O.2OO.91 m,品位较富,矿脉赋存标高整体比宝山脉组约低100 m。厚度品位变化矿脉延伸总体平直,尖灭侧现、尖灭再现较频繁,脉幅膨大缩小现象常见,脉体自地表至深部矿脉逐渐增大,向下至岩体开始尖灭,矿脉地表宽28 cm,局部l2cm,至306中段单脉1525 cm,至256中段单脉2O~40 cm,深部钻孔揭露脉体最宽91cm。矿脉地表含黑钨矿、锡石。浅部钨品位较低,一般0.5% ,256中段开始变富,矿脉钨品位平均达3.58%,出现数厘米宽的厚板状黑钨矿晶体,矿脉中矿化分段富集、分层富集的特点较明显。矿脉的矿物成分有黑钨矿、锡石、黄铜矿、毒砂、磁黄铁矿、石英、白云母、萤石、黄玉等。 枫岭坑-天虹山一带,发育大规模的矿化标志带,地表圈定6个,总体走向280300,倾向北北东,倾角70~80。矿带地表延长3001 600 m,宽7095 m,含脉密度1-2条/m,含脉率1%左右,绝大多数细脉厚度在O.11 cm之间,形态平直,稳定。19661968年该区地表完成了大量槽探和少量普查钻孔,在有5 cm矿脉或更小矿脉出露处,民间开采矿窿较多,长十数米至百余米不等,一定程度上反映地表的矿化强弱,对天虹山一带民间开采矿窿系统调查,并与以往钻孔揭露进行了对比,提出了矿区地表宜以4 cm以上较大矿脉作为重要找矿标志,而不到1cm的矿化标志带中的矿化线条对深部工业矿脉的指示意义较小。 近年钻孔施工揭露该区有四个地段的矿脉有一定工业价值1自ZK5钻孔附近至0线,地表有采沟和较多民窿,矿脉宽210 cm,延长400 m。深部ZK4011钻孔探获主脉宽1O-90 cm,工业价值良好,编为7号脉。2ZK002和ZK4032钻孔深部揭露矿脉,地表民间采矿脉宽25 cm,钻孔内Lo-50 cm,编为46号脉。3ZK801钻孔附近为一陡峻延深延长约300 m脉组,倾角达84度,地表宽5~10 cm,见黑钨矿,深部钻孔为l030 cm,略有变大但变幅小。4枫岭坑脉组8线及以东矿脉稀疏,断续延伸,其中l6线附近有较多民间采矿工程,从ZK1601、ZK2401钻孔揭露,矿脉延长300余米,深部脉幅2050 cm,但地表线索不多,且其远处西端矿化趋于变弱。 由多个工业脉组构成矿带,并向有利地段延伸,矿化强度渐趋变弱,隐伏岩体总体呈近南北向延伸。深部靠近岩体处变质岩有角岩化。 淘锡坑地区矿脉 地表可见较大规模的矿化标志带,由密集的云母线、石英线组成,可向下归并成大脉,成为工业矿体,并延伸至隐伏花岗岩体的浅部数十米。华南脉状钨矿床的“五层楼”成矿模式,在淘锡坑地区得到充分体现,其矿化从标志带-细脉带-细脉、大脉混合带-大脉带、巨脉带,构成一个立体空间。 主要控矿因素 淘锡坑矿区以北东向构造为框架,近东西向成矿裂隙布于其间,构造控岩、控矿明显,表现为北东向大断裂控岩,并控制矿带内矿床的分布格局,而北西西向裂隙是区内钨锡矿脉的容矿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