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山北缘华力西期造山作用——变质岩锆石U-Pb年代学限定.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中天山北缘华力西期造山作用——变质岩锆石U-Pb年代学限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天山北缘华力西期造山作用——变质岩锆石U-Pb年代学限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天山北缘华力西期造山作用——变质岩锆石U-Pb年代学限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天山北缘华力西期造山作用——变质岩锆石U-Pb年代学限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 8 卷第4 期 2 0 1 1 年8 月 中国 地质 G E o L o G YI NC H I N A V 0 1 .3 8 .N o .4 A u g .,2 0 1 1 中天山北缘华力西期造山作用 变质岩锆石U P b 年代学限定 林彦蒿1 张泽明2 贺振宇2 董昕2 于飞1 1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 3 0 0 7 4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 0 0 0 3 7 提要笔者对中天山微陆块北缘托克逊干沟地区角闪岩相变质岩中的锫石进行了u P b 年代学研究。结果证明变质 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记录了从太古宙至元古宙 3 3 2 0 - - 5 3 0M a 的源区岩浆热事件,变质火成岩中的岩浆锆石记录了 新元古代晚期 5 5 0 M a 的岩浆作用,而变质锆石记录了晚泥盆纪 3 8 5 ~3 6 0 M a 的变质作用。这一定年结果表明.中 天山微陆块北缘的造山作用很可能发生在华力西期.中天山微陆块形成于新元古代以前.但并设有经历前寒武纪变 质作用,具有与塔里木克拉通明显不同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历史。因此,中天山微陆块很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块体.并 不支持其是从塔里木板块分离出来的观点。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中天山;变质作用;锆石U p b 定年华力西期造山作用 中国分类号P 5 4 2 .2 ;P 5 9 7 .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 3 6 5 7 2 0 1 1 0 4 - 0 8 2 0 0 9 东西向绵延达2 5 0 0k m 的天山山脉夹持于准 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之间.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 造山带之一。中天山地块 或称伊犁一中天山地块 位于天山山脉的核部,被认为是一个微陆块I l 】.其西 宽东窄。在库米什以东地区尖灭 图1 。基于岩石学 研究.特别是蛇绿岩、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岩以及沉积 相分析,研究人员推断沿中天山南、北两边存在两个 古生代的俯冲一碰撞带.正是这两次碰撞作用形成 了天山造山带的基本构造格局焖。同时,中、新生代 的构造运动导致中天山微陆块边界的再活化.使其 构造变得更加复杂。 天山造山带是巨型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记录 了从新元古代到新生代的长期增生造山历史。关于 天山造山带的古生代构造演化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研 究进展【t 胁懈。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争议,如对于天山 南部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就有从晚泥盆到早石炭世、 晚泥盆到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世等不同认识[ 8 .1 5 - 1 6 ] 。关 于塔里木板块与中天山微陆块的碰撞时代也有不同 认识.如发生在早三叠世 - 2 5 0M a t 9 l 或早二叠世嗍 , - - 2 9 0M a 。王润三等f 2 1 l 和S h ue ta 1 .阎认为库米什榆 树沟蛇绿岩部分地叠加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周鼎武等㈣对榆树沟高压麻粒岩中锆石的S H R I M P U P b 定年结果表明.其变质作用峰期时代为3 9 0 M a 。杨天南等1 2 4 - 2 S l 研究证明库米什地区的陆弧型花 岗岩形成时代为3 9 6M a .并认为是由于榆树沟蛇绿 岩套所代表的洋壳向北俯冲过程形成的.地幔局部 熔融及玄武岩浆上涌带来的热量引起中、下地壳的 局部熔融,分别形成玄武质侵入岩及重熔型花岗岩, 并使部分岩石发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这些研究成 果为中天山微陆块北缘俯冲一碰撞作用发生在早泥 盆世提供了重要的限定。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天山 微陆块南缘俯冲一碰撞带的形成时间还缺少必要的 收稿日期2 0 1 1 - - 0 4 - 2 9 ;改回日期2 0 1 1 0 5 一” 基金项目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项目。塔里木盆地构造背景、盆山动力学及油气前景” Y P H 0 8 1 t O n l i 家地质学 理科基地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J 吣3 0 5 2 0 资助。 作者简介棘彦蒿,男,1 9 8 7 年生.本科生,岩石学专业;E m a i l l i I 哪m h o l 9 盯 s i I n c o m 。 叠讯作者张泽明。男,1 9 6 1 年生.研究员.岩石学与变质地质学专业;E - m a i k ∞l 小卸g a 笋.扯.c n 。 万方数据 第3 8 卷第4 期林彦蒿等巾天山北缘华力两期造山作用变质岩锫石u P b 年代学限定 北天山 ⋯⋯...娜 南天山 l 拣舞磷; 中天磷蒜繇 ,一心W ,9 ■ 克拉玛依 瑟∥G 2 盆地 鳖避 掣~_ - 譬潇■■I 。库不轫 。阿克苏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板块 圆蓑曩奎紫幽 旺四结晶基底 南天山 - _ 泥盆纪深海沉积岩系 熬貊孺餮凇 I _ ■泥盆纪弧前沉积岩 伊犁一中天山微扳块 石炭纪火山岩 早古生代火山砗届岩 泥盆纪大陆弧 匿擎盖嚣⋯ _ l 泥盆纪大陆弧 [ 虱蛇绿岩 [ 三 习缝合带 罔1 天山造山带构造简图 据Y a n ge t 赳.2 0 0 7 ” F i g 1S k e t c hg e o l o g i c a lm a po f t h eT i a m h a nM o u n t a i n s a 缸rY a n ge ta 1 .2 0 0 7 v ’ 变质作用时代限定。因此.本文选取中天山徽陆块南 部碰撞带附近的变质岩进行了铅石U P b 年代学研 究.获得了泥盆纪的变质年龄.为中天山经历华力西 期造山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制约. 1 样品及岩相学特征 研究样品采自托克逊县城南约3 0k m 的干沟 阿格布拉克沟 图1 。在1 5 0 万乌鲁木齐幅区域 地质调查报告中.研究区被划分为额元古界,岩性为 结晶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和大理岩。但在1 2 0 万库 米什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这里又被划归为志留 纪阿哈布拉克岩群.岩性包括黑云母石英片岩和大 理岩。沿着中天山微陆块北缘分布有许多大小不等 的超基性岩体.它们被认为是蛇绿岩套的一部分.其 中研究区的超基性岩被称为米什沟蛇绿岩。 笔者所研究的样品为米什沟超基性岩体的围岩. 经历了中压角闪岩变质作用.主要岩性是片麻岩和石 榴石云母片岩。其中样品0 7 X T 0 4 1 为十字石石榴石 黑云母片岩.共生矿物是石榴石 十字石 黑云母 石 英 斜长石。另一个样品0 7 X T 0 6 一l 为白云斜长片麻 岩.共生矿物为斜长石 钾长石 自云母 石英。 2 锆石U P b 定年结果 锆石u P b 同位素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在中国 地质大学 武汉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 室 G P M R 利用L A I C P M S 分析完成。激光剥蚀 系统为G e o L a s2 0 0 5 ,I C P M S 为A g i l e n t7 5 0 0a 。激 光科蚀过程中采用氦气作载气、氩气为补偿气以调 节灵敏度.二者在进入I C P 之前通过一个T 型接头 混合。在等离子体中心气流 A r H e 中加入了少量 氯气.以提高仪器灵敏度、降低检出限和改善分析精 密度。每个时间分辨分析数据包括2 0 - 3 0s 的空白 信号和5 0s 的样品信号。对分析数据的离线处理 包括对样品和空白信号的选择、仪器灵敏度漂移校 正、元索含量及u T h P b 同位索比值和年龄计算 采用软件I C P M S D a t a C a l 。详细的仪器操作条件和数 据处理方法同L i ue ta l p q 。 锆石微量元素含量利用多个U S G S 参考玻璃 喾镛黼 戮豢一 | | { | | 薹麟纛 圈 万方数据 中国 地 质2 0 1 1 芷 B C R 一2 G ,B I R 一1 G 作为多外标、s i 作内标的方法 进行定量计算。u P b 同位素定年中采用锆石标准 9 1 5 0 0 作外标进行同位素分馏校正.每分析5 个样 品点,分析2 次9 1 5 0 0 。对于与分析时间有关的u T h P b 同位素比值漂移.利用9 1 5 0 0 的变化采用线 性内插的方式进行了校正∞。锆石样品的u ~P b 年 龄谐和图绘制和年龄权重平均计算均采用I s o p b t / E x _ v e r 3 完成。 十字石石榴石黑云母片岩 0 7 X T 0 4 1 1 中的锆 石呈半自形短柱状.部分为他形椭圆状。阴极发光图 像显示.大部分锆石具有核一边结构.其核部发育有 明显的同心韵律状环带.而较窄的边部不具环带。白 云斜长片麻岩 0 7 X T 0 6 一I 中的锆石呈半自形短柱 a 0 7 X T 4 - 1 4 7 P b ,”‘U 状或他形椭圆状。阴极发光分析揭示,锆石具有核 边结构,其核部具有同心韵律状环带.边缘不具环 带。已有研究表明.具有同心韵律状环带的锫石是岩 浆结晶形成的.而不具环带的锆石是在变质作用中 生长的I Ⅻ。因此.所研究的片岩和片麻岩中的锆石 核部是早期岩浆结晶形成的.而边部是后来变质成 因的。 L A 一1 C P M SU ~P b 原位分析结果表明.十字 石石榴石黑云母片岩 0 7 X T 0 4 1 中锆石岩浆核的 1 1 分析点给出了类似的“P b /。U 年龄.在5 1 7 ~5 8 8 M a 表1 和图2 - a .所获得的峰值年龄在一5 5 0M a 图2 - b 。一个锆石变质边分析点给出了3 5 7M a 的 近谐和年龄 表1 ,图2 一a 。分析结果也表明,锆石 “P b ,“UA g e ‘M a 图2 干沟变质岩锆石U P b 年龄谐和图和频率图 a 和 b 为十字石石括石黑云母片岩 d 7 x T 4 1 ; c 和 d 为白云母片麻岩 0 7 X T 6 一I H g .2z h ∞U P ba g ec o n c o c d i aa n dp r o b a b i l i t yd j a 舯m so f G a n g o um e t a m o 州cr o c k s ∞a n d 蚴a r es l a u r o l i t e g i l r l l e t b i o t i t es c h i s t 0 7 X T 4 1 ; c a n d d a r em t , E c o v i t e - s c h i s t 0 7 X T 6 ~ ;a £】Z n.LD乱; n.‘c『口d.。. 万方数据 第3 8 卷第4 期 林彦蒿等中天山北缘华力西期造山作用变质岩锆石U P b 年代学限定8 2 3 叶’帆n’竹叶’●_口n 霸暑泰曩囊袁景察察g 裘甍 2_22a暨竺2 暑菸爱袁鬟景基罄基器基餐 器蔫饕;铬蕞荨{ 蔫%鸯5 霉誉晷荟毫鹤善曩暮簌量善 蔓薏善釜萋塞套蔓吾妻 o 666 6 od 口6≤dd 耱 糖 吾喜 l ll ll 喜 l l lil l 霉是墨暮兰三饕墨望星暑翟 od口6od6 6 6 d 6 o 躯llilll l iigl 詈喜g | 荸l 善 o ddod6 占dSo 舌。 善器系甍霉景萼堡甍警釜 ooooo oV6 o d o 至基蠢霹百兰暑莩三望墨量 曼象是篓;堡譬窭墨釜; g 鬻簧荽蔷墨i 采詈磊萎姜 ⋯⋯⋯⋯nn-_-” n 叠”_口_蚺 譬口 g 霉甍蓦薹霉孥季鹤基萎嚣基袋銎豪景謇墨萎鎏垂量要 叶nqn口n均一2小2£12n 昏璺套22 口A2 誊g 甍孽霹善辱孽蕃謇善i 譬蹇荟藓荟蓉量萎星娄星未要 是磊禽翟盎嚣磊葛;承高罱瓮高导寓高葛高品蔫簧是高羚葛罱 孳釜蓦暑s 墨萎暑誊三差歪荟豢餐量塞垂星委塞垂塞呈蓦罨 l ll l i l lll llll l l llll ;lll lll l l l lllll ;llll ;l ill ll ;ili lo o o o o oo6 oo 6 o o o 6oo do od da 三苫三舌 妻萋萋星塞誊警遣g 营薹曼 曼曼三蔓曼娶曼暑詈嚣裔茕甍篙鼍 o V o o o oo6 o o 6o口oo 6 o d d 6c ;do苫dd 5 l ll lllliiil ll lll l l lll l ll i l | 喜 ;蔓星女窭甍氧警毒睾鼍霉翟鼍 拿萎基謦;再堇 oVo a o oo6口66 _一一一一一一一矗H“HH T i & l l l ll lli ;薹ill il ll 萎li ;;l 萎ll 墨圣星星漫誊薹莹誊萋基暮碧蓦萋蓉善看曼遗 o o o oo o o 6 o 6 d od百o6 6 o d oda毒弓占6; 量萋基星鼙誊蓉暑暑至疆鬻妻叠写基甍毯暑甍墨曩昌 葛碧筠鸯 o o o6石do6 oo6 ooo d ddd d d 6 aod二do 景要喜蚕至霸晷磊詈蔫甍寰i 爱孥强g 景蚤浯釜荸 ;誉舞量墨霉兰誉詈鎏嚣i 曼曼釜墨墨虽量霁嚣等墨吾暑妄荨 景交曼i 嚣曼型S 兰暑轰兰霉爱萼至釜詈兰墨最;墨翕曼;i 誉羹善星善釜聋藿鬟羹嚣蒌羹羹羹嚣秦羹羹嚣羹羹嚣嚣鬃薰熏 制杈劓州制H .I 制. 匀如如如和鸯I ‘采却撕甭螽蟊知孬雨霸墨 口o-一_9暑X‘0nI.一90Jon8oD___92蓉肆_.90J善一叶一.9巳ung‘1.1_9pCn卜o h■-o曼hb2.I.1‘0牟_lg2-I也壁【卜口宝.I.90Jon卜o-D.一_92_£o卑一.9昌ung竺.-.92|_vng译一-9£.vng碎_.9QJong●I--_92_n£00_一.92kgo-_上oJ疑gn0.一‘萎々 宝.1lg 荨一.9巳kg碎一d皂rvngII.I.92|_,|gqI-一.920l【卜口 毒一.92ung 奎菩.o A ∞9 0 一蕾6 卜0 8 0 卜苦o 9 ‘一o o 口晷6 警6 叠菩o n 兽6口0 8 0 ,8 0卜譬6 毒糕却墨* 扣矩描却茸鹾辩墨※却蟛※挛年* 和年氍却革糕和每■采攀*茸鼍制 ho-一.9已ung -I..pCnhb_o.一Jnlog埠__.e.ng宝-I.19oD-一..壁rvnga号一..巳采宕0-一..ojru工o 2.1.2_ngoI-一J芦己n_cbcl二-’8ug9I-1..2.,n宕毒_J£ung 一薹譬廿 昌 毒 .0I,■如一誓岷 一掣 喀 盈£u善善暑昌暑。彗l。尝Jo基暑a钿主-n善青_若昌 眯阜事嚣尔磐廿盆山。o嵋据弧峰斟襞十_鬃 万方数据 中国地质 2 0 1 1 正 图3 球粒陨石标准化的锫石I L E E 型式 F i 9 3C h o n d r i t e n o r m a l i z e dR E Ep a t t e r n so f z i r c o n s 岩浆核具较高的稀土元素 t L E E 含量,并具有 L R E E 亏损.H R E E 富集和负E u 异常的R E E 配分 型式 图3 一a 。同时。核部分析点也具有较高的T h / u 比值 o .3 0 5 “ 1 .2 0 8 。这些成分特征也表明。锆石核 部是岩浆结晶形成的。相反,锫石的边缘具有较低的 R E E 含量.特别是非常较低的L I L E E 含量。也不具 有E u 异常,T h /U 比值也低到0 0 0 3 图3 ,表1 ,是 变质锫石的典型特征口m q 。因此,笔者认为锫石核 部获得的一5 5 0M a 年龄代表变质岩原岩的结晶年 龄,而一3 6 0M a 很可能代表角闪岩相变质年龄。 白云斜长片麻岩 0 7 X T 0 6 - 1 中锆石核部的1 8 个分析点给出了分散的“P b /。B U 年龄.从3 3 2 4 “ 5 2 7 M a ,而且不具有明显的年龄峰值 图2 - c ,d ,表I 。 相反.9 个锆石变质边分析点给出了相近的砷b / 。8 U 年龄。为3 7 2 - 4 5 1M a .其峰值年龄在3 8 5M a 图 2 - c 。d .表1 。分析结果也显示,锆石岩浆核部与变 质边部的R E E 含量类似.部分变质边的R E E 含量 甚至更高 图3 - b 和表2 ,这很可能是由于角闪岩 相变质过程中没有形成富R .E E 矿物 如石榴石 ,导 致岩石中的R E E 富集到了变质锆石之中。但是,岩 浆锆石核具有明显的负E u 异常.而变质锆石的E u 异常则不明显 图3 - b ,表2 。而且,锆石岩浆核具 有较高的T h /U 比值 o .0 9 1 .0 1 5 。变质边具有较低 的T h /U 比值 O .0 0 3 - - 0 .0 3 3 。这些成分特征表明,锆 石的核部是继承的碎屑岩浆锆石.而边部是变质成 因的。因此.可以认为白云母片麻岩的原岩为沉积 岩.其物质源区记录了从太古宙至元古宙的岩浆热 事件.而其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发生在- 3 8 5M a 。 基于上述定年结果.笔者认为中天山微陆块北 缘经历了新元古代晚期的岩浆作用和古生代华力西 期的变质作用。 3 构造意义 作为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山造山带 是研究不同陆块碰撞拼合、大陆地壳生长和成矿作 用的天然实验室p w s - t ∞Ⅻ。但正如前面谈到的,到目 前为止.有关中天山北缘俯冲一碰撞带的形成时代 还存在争议。研究区的蛇绿岩是天山洋的一部分,冯 益民等I 捌认为该洋盆闭合的时间发生在4 0 0M a 之 前。朱宝清等I 圳对干沟一带前陆盆地碎屑岩中的陆 源锆石f 一4 6 0M a 及侵入该碎屑岩的花岗闪长岩中 的岩浆锆石 3 9 0M a 进行的研究表明.早古生代 中天山北缘洋盆俯冲消减开始于奥陶纪.结束在 3 9 0M a 之前。石玉若等I 删在研究区获得了同碰撞花 岗岩的形成年龄在4 3 0M a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该 洋盆在晚泥盆世到早石炭世仍然存在【t 5 , 4 1 I .中天山与 准噶尔板块的碰撞发生在石炭纪到二叠纪m ”Ⅷ或在 奥陶纪H 。但是,本文所获得的3 6 0 - - 3 8 5M a 的变质 年龄很可能说明.中天山与准噶尔板块的碰撞发生 在晚泥盆纪.中天山微陆块北缘经历了华力西期造 山作用。该变质年龄与榆树沟麻粒岩的变质年龄 3 9 0M a ⋯基本相同.这很可能说明中天山微陆块 南、北边缘经历了同时代的造山作用。 本研究表明.中天山微陆块经历了新元古代晚 期的岩浆事件.因此中天山陆块的基底形成时代可 能更早。但是.所获的继承锫石年龄并不能证明中天 山微陆块经历了前寒武纪变质作用。现有的研究表 明.塔里木克拉通经历了多期前寒武纪构造热事件。 如2 .5G a 的岩浆事件.19G a 的变质事件和0 .9 G a 的岩浆与变质事件等刚。因此,笔者的初步研究结 果并不支持中天山微陆块是从塔里木板块分离出来 o‘寸co£o、cou J J N 万方数据 第3 8 卷第4 期林彦蒿等中天山北缘华力西期造山作用变质岩锆石U P b 年代学限定8 2 5 裹2 锆石的稀土元素含量 1 0 哆 T a b l e2R a r ee a r t he l e m e n tc o n t e n t so tz i r c o n s 样品位置L a C eP rN dS i nE I Ia dT b D y H o E rT mY bh 一一一⋯一 一⋯一 0 7 X I 弘1 - 0 4变质边0 .0 4 0 0 .1 4 80 .0 4 10 .1 0 9 1 .2 6 1 .0 6 2 4 .31 5 .39 6 .12 4 .42 6 6 6 4 .6 0 7 X 3 1 4 - 1 .1 6岩浆核1 .9 5 2 1 .41 .6 91 3 .51 3 .72 .0 54 8 .61 5 .41 7 36 1 .6 2 , 6 05 0 .74 4 58 4 .4 0 7 X T 0 4 - 1 .1 3岩浆核0 .7 3 42 6 .70 .5 9 74 .0 9 4 .9 01 .2 51 9 .26 .4 47 9 .63 0 .41 3 72 9 .52 7 6 5 5 .5 0 7 X T 0 4 - 1 .1 0岩浆核 6 .8 99 0 .72 .8 62 3 .83 0 .23 .9 31 4 14 0 .14 1l1 3 1 4 9 38 4 .66 7 311 8 0 7 X T 0 4 - 1 .1 5岩浆核0 .1 3 22 .1 60 .3 3 04 .3 18 .7 3 0 .3 4 05 0 .71 8 .32 3 09 0 .54 0 78 5 .27 9 81 5 8 0 7 X T 0 4 - 1 - 0 7岩浆核0 .0 1 1 6 .9 40 .0 8 21 .3 13 .勰0 , 5 0 81 6 .35 .1 15 8 .02 0 .3 8 5 .41 7 .01 5 12 8 .5 0 7 X T 0 4 .1 - 0 “ 2岩浆核0 .6 7 21 7 .6 0 .4 4 04 .3 98 .1 61 .8 84 8 .01 6 .11 9 97 4 .73 1 76 0 .65 2 4 9 7 .7 0 7 X I I 4 - 1 - 0 3 岩浆核0 .4 7 8 4 2 .11 .5 42 7 .24 8 .32 .4 82 1 55 9 .35 9 61 8 8 6 9 71 2 , 09 3 41 6 2 0 7 X T 0 4 - 1 .1 9岩浆核0 .1 7 51 0 .9 0 .4 3 55 .0 21 0 .12 .3 85 8 .8t 8 .52 1 27 6 .03 1 45 9 .85 2 0 9 6 .9 0 7 X T 0 4 - 1 - 0 6岩浆核 1 .2 87 .7 60 .6 2 35 .5 09 .4 20 .9 8 04 9 .7 1 7 .12 0 67 4 .43 2 16 2 .85 5 61 0 5 0 7 X I 悼I - O I岩浆核0 .0 3 41 6 .10 .1 2 1 1 .8 23 .3 71 .2 21 8 .65 .7 77 0 .22 5 .51 1 52 3 .52 2 04 3 .9 0 7 X T 0 4 - 1 .1 4 岩浆核 1 .1 96 3 .71 .9 51 6 .01 4 .31 .5 05 2 3 1 6 .71 9 26 9 .22 9 15 7 .85 0 79 6 .0 0 7 X T 0 6 - 1 - 0 7 变质边 1 .5 91 5 .91 .4 71 0 .2 8 .3 43 .2 73 6 .31 8 .12 6 81 0 44 9 41 2 01 2 3 92 3 7 0 7 X T 0 6 - 1 - 2 4变质边2 .2 2 2 8 .22 .1 71 2 .3l1 .64 .2 24 2 .61 8 .72 5 5 9 6 .64 6 31 1 2l1 7 62 2 .8 0 7 X T 0 6 - 1 .1 6 变质边0 .1 1 2 2 .3 70 .1 4 11 .0 9 1 .1 20 .5 6 49 .8 25 .9 61 0 74 7 .22 5 46 6 .37 2 01 4 3 0 7 X T 0 6 - 1 .儿变质边0 .2 2 93 , 3 5 0 , 2 2 21 .8 82 .0 40 .7 2 11 4 .78 .3 61 3 75 7 .0 2 9 87 9 .68 9 31 7 2 0 7 X T 0 6 - 1 - 2 2 变质边 1 .3 3l1 .21 .拍7 .8 26 .3 4 1 .7 11 9 .27 .7 11 0 44 0 .92 0 04 7 .14 7 3 9 “ 2 .2 0 7 X 3 “ 0 6 - 1 - 0 4变质边0 .4 9 0 5 .2 10 .4 4 52 .7 33 .0 30 , 7 6 61 8 .71 0 .9 1 6 96 3 .62 8 06 0 .65 5 79 6 .1 0 7 X T 0 6 - 1 .1 9变质边0 .2 8 0 2 .5 80 .2 6 91 .7 41 .5 5 0 .8 6 911 .06 .0 41 0 04 6 .52 6 77 8 .09 5 92 1 1 0 7 X 1 1 6 - 1 - 0 5变质边0 .8 9 7 1 5 .40 , 6 1 93 .9 03 .6 11 .4 22 0 .81 1 .6 1 7 87 4 .83 8 39 7 .41 0 4 92 1 3 0 7 X T 0 6 - 1 - O I 变质边0 .3 7 4 6 .5 30 .3 2 1 2 .3 02 .8 90 .8 3 01 9 .51 0 .11 4 66 1 .83 ∞7 3 .17 6 01 5 3 0 7 X 1 1 6 - 1 - 0 2岩浆核0 .0 0 9 2 9 .00 .0 7 01 .0 l2 .1 40 .2 6 99 .9 3 2 .8 53 2 .211 .14 9 .81 0 .49 7 .51 9 .0 0 7 X T 0 6 - 1 .1 4 岩浆核0 .1 1 3 5 .3 60 .4 5 8 7 .2 31 1 .90 , 6 5 05 4 .11 6 .91 8 86 8 .12 8 4 5 6 .65 0 89 2 .6 O T X r 0 6 - 1 - 2 3岩浆核 o .6 1 27 .8 80 3 9 03 .9 58 .3 30 .5 2 35 0 .41 7 .6 2 1 58 0 .93 5 77 4 .26 7 71 2 9 0 7 x 3 “ 0 6 - 1 - 2 6 岩浆核 o .o o o6 .9 60 .0 6 3 1 .2 , 63 .4 00 .0 7 71 9 .76 .5 88 3 .23 0 .91 3 62 7 .72 4 8 4 6 .7 O “ /X T 0 6 - 1 .1 8岩浆核0 .0 0 1 2 .0 10 .0 9 91 .∞4 .4 50 .2 2 2 .2 6 .81 0 .3 1 3 25 4 .92 6 25 6 .75 4 81 1 2 0 7 X T 0 6 - 1 - 2 0 岩浆核0 .0 0 3 7 .6 80 .0 2 00 .5 1 2 1 .4 70 .0 7 18 .5 43 .3 04 1 .71 6 .67 7 .31 6 .61 5 62 9 .9 0 7 X T 0 6 - 1 - 0 8岩浆核0 .0 2 1 3 .1 5 70 .0 4 50 .7 7 21 .5 90 .2 2 99 .4 94 .0 45 0 .3 1 8 .17 9 .51 7 .91 7 33 3 .3 0 7 X 1 0 6 - 1 .1 0 岩浆核0 .0 0 9 2 .3 40 .0 7 91 .4 34 .4 10 .1 8 12 2 .66 .1 65 3 .51 4 .65 3 .79 .8 78 4 .91 5 .9 0 7 X T 0 6 - 1 .1 7岩浆核0 .0 2 1 8 .9 60 .0 5 10 .6 1 01 .3 10 .2 3 31 0 .23 .9 95 2 .5 2 2 .21 0 62 4 .12 4 55 0 .9 0 7 X 1 1 6 - 1 4 9岩浆棱0 .0 7 1 2 .2 5 0 .1 5 01 .9 55 .舛0 .3 0 63 7 .61 4 .01 4 94 9 .21 9 1 3 6 .33 0 9 5 5 .7 0 7 X 1 1 1 6 - 1 .1 2岩浆棱 0 .1 6 33 2 .50 .3 1 73 .1 64 .5 11 .1 92 0 .96 .6 97 9 .3 2 9 .91 3 72 8 .52 7 45 3 .4 0 7 X T 0 6 - 1 .2 7 岩浆核0 .0 0 0 2 .1 2 0 .0 3 00 .4 5 21 .7 50 .2 0 8l1 .23 .9 44 7 .81 7 .88 0 .0 1 7 .11 6 4 3 3 .6 0 7 X T 0 6 - 1 .1 5岩浆棱0 .0 0 2 2 .0 30 .0 4 2O .8 5 93 .0 40 , 2 7 7 2 6 .2l1 .71 6 77 3 .33 5 67 8 .97 5 91 5 2 0 7 X T 0 6 .1 .2 l 岩浆棱0 , 0 2 0 1 8 .30 , 0 7 0 1 .5 43 .贴0 , 2 4 32 5 .59 .6 31 2 24 8 .62 2 34 7 .24 3 18 2 .7 0 7 X T 0 6 .1 .”岩浆校0 .0 1 0 9 .5 70 .0 6 00 .8 1l3 .∞0 .0 4 22 7 .3 1 2 .21 7 47 3 .73 4 87 5 .57 0 01 3 2 0 7 X T 0 6 - 1 - 0 3 岩浆棱 0 .0 0 8 2 1 .00 .3 2 65 .1 78 .7 02 .2 24 3 .21 4 .21 6 15 9 .9 2 6 75 4 .95 1 3 1 0 2 0 7 X T 0 6 - 1 .1 3岩浆核0 .O l l 7 .0 50 , 0 6 51 .5 93 .1 70 , 5 3 01 6 .05 .1 9 6 1 .42 4 .31 1 22 4 .22 3 34 7 .1 0 7 X 3 1 6 - 1 - 0 6 岩浆梭 0 .0 3 64 .6 8 0 .0 2 40 .1 7 91 .1 l0 .0 8 0l1 .0S .S 48 4 .0 4 1 .22 勰5 5 .65 5 2 l l l 万方数据 中国地质2 0 1 1 年 的观点/8 1 ,它更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块体陟t “啪。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f l lC o l e m a nRG .C o n t i n e n t a l T e c t o n i c s , 1 9 8 9 ,8 6 2 1 - 6 3 5 . [ 2 1T a p p o n n i e rP ,M o l n a rP .A c t i v ef a u l t i n ga n dC e n o z o i ct e c t o n i c so f t h eT i e n s h a n , M o n g o l i a , a n dB a y k a l r e g i o m 田.J o u m j l o f G e o p h y s i c a lR e s e a r c h , 1 9 7 9 ,8 4 ∞7 3 4 2 5 3 4 5 9 . 【3 1 王作勋,邬继易,吕喜朝,天山多旋回构造演化及成矿嗍.北京 科学出版社。1 9 9 0 . W a n gZ u o x u n ,W uJ i y i ,L vX i c h a o .P o l y c y c l eT e c t o n i cE v o l u t i o n o f t h eT i a n s h a na n dF o r m a t i o nM i n e r a l 【M 】.B 叫i n g S c i e n c eP r e s s , 1 9 9 0 i nC h i n e s e . 【4 】肖序常,汤耀庆,冯益民.新疆北部及邻区大地构造【M 】.北京 地质出版社,1 9 9 2 . X i a oX u c h a n g , T a n gY a o q i n g , F e n gY i m i n .T e c t o n i cE v o l u t i o no f N o r t h e r nX i n j h n ga n dA d j a c e n tR e g i o m [ M I .B d j i n g G e o l o g i c a l P u b l i s l l i 】【l gH o u s e ,19 9 2 i nC h i n e s e . 【5 J 马瑞士,王赐银,叶尚夫.东天山构造格架及地壳演化【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3 1 2 2 5 . M aR I l i s h i .W a n gC i y i n , Y eS h a n g 血.B 咖c mT i a m h a nT e c c o n i c R 彻w o r ka n dC r u s t a lE v o l u t i o n [ M [ .N a n j i n g N a n j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1 9 9 3 1 2 2 5 汹C h i n e s e . 【6 】高俊.西南天山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U 】.科学通报, 1 9 9 7 ,4 2 ∽7 3 7 7 4 0 . G a oj u .D i s c o v e r yo ft h ee c l o 咖f r o mt h eW e s t e r nT i a n s h a na n d i t st e c t o n i ci m p l i c a t i o mf f ] .C h i n e s eS c i e n c eB u l l e t i n ,1 9 9 7 ,4 2 仞 7 3 7 7 4 0 i nC h i n e s ew i t h &l 孚i s ha b s t r a c t . r 7 】Y a n gTN ,W a n gY ,L iJY ,e ta L V e r t i c a la n dh o r i z o n 乜1s t r 血Q p a r t i t i o n i n go ft h eC e n t r a lT i a n s h a n N WC h i n a E v i d e n c ef r o m s t r u c t o i c sa n d 。O A r f g A rg e o c h r o n o l o g y 田.J o u , m lo fs u - u c t u r a l G e o l o g y ,2 0 0 7 ,2 9 1 6 0 5 1 6 2 1 . 【8 JG a nJ 。L iMS .X i a oxc ,“a i .P a l e o z o i ct e c t o n i c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 T i a n s h a nO L e o g d g l hn o r t h w e s t e r nC h i n a0 1 .T e c t o n o p h y s i c s ,1 9 9 8 , 2 8 7 2 1 3 - 2 3 1 . 【9 】韩宝福,何国琦,王式洗,等.新疆北部后磋撞幔源岩浆活动与陆 壳纵向生长田.地质论评,1 9 9 8 ,4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