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高瓦斯、高血压、高低温集成技术标准及规范.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深井高瓦斯、高血压、高低温集成技术标准及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6页
深井高瓦斯、高血压、高低温集成技术标准及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6页
深井高瓦斯、高血压、高低温集成技术标准及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6页
深井高瓦斯、高血压、高低温集成技术标准及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6页
深井高瓦斯、高血压、高低温集成技术标准及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井高瓦斯深井高瓦斯、、高地压高地压、、高地温高地温 集成技术标准及规范集成技术标准及规范 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1 一、研究内容.............................................. 1 二、考核指标.............................................. 1 三、课题分解.............................................. 2 四、关键技术.............................................. 2 五、创新点................................................ 3 第二章 煤矿低浓度瓦斯气水二相流安全输送系统国际标准 ..... 4 一、范围.................................................. 4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4 三、术语和定义............................................ 5 四、系统设计要求 ......................................... 6 (一)系统构成............................................ 6 (二)系统参数及选型要求 ................................. 7 附 录 A.................................................. 11 附 录 B.................................................. 19 第三章 煤矿安全生产专家评价系统开发与应用 .............. 22 一、前言................................................. 22 (一)煤矿安全评价目的与基本原则 ........................ 22 (二)安全评价对煤矿安全生产的作用和重点 ................ 22 二、安全评价的依据、内容和方法 .......................... 27 (一)安全评价的依据 .................................... 27 (二)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内容 .......................... 28 (三)评价方法和程序 .................................... 29 第四章 石门揭煤设计规范等 4 项标准 ...................... 36 一、石门揭煤设计规范 .................................... 36 (一)范围............................................... 36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36 (三)定义............................................... 36 (四)揭煤原则........................................... 37 (五)揭煤基本程序及技术要求 ............................ 37 (六)揭煤防突设计内容 .................................. 42 二、揭煤地质说明书编制规范 .............................. 47 (一)范围............................................... 47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48 (三)编制要求........................................... 48 (四)编制内容........................................... 49 三、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规范 .......................... 52 (一)范围............................................... 52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52 (三)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设计基本条件 ................ 52 (四)瓦斯综合治理设计 .................................. 53 (五)防突设计........................................... 54 (六)防火设计........................................... 54 (七)防尘设计........................................... 55 (八)监控设计........................................... 55 (九)设计附图........................................... 55 (十)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率指标 .......................... 55 附 录 C.................................................. 57 四、瓦斯抽采防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 ........................ 59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 .................................... 59 (二)术语和定义 ........................................ 59 (三)抽采系统........................................... 59 (四)一般规定........................................... 61 (五)效果评价........................................... 62 第五章 淮南矿区深部岩巷及煤巷围岩分类与支护技术标准 .... 64 一、深部煤巷支护技术规范 ................................ 64 (一)总则............................................... 64 (二)深部煤巷支护技术管理体制 .......................... 65 (三)深部煤巷支护设计 .................................. 67 (四)深部煤巷支护材料 .................................. 72 (五)深部煤巷施工 ...................................... 73 (六)深部煤巷支护监测 .................................. 76 (七)深部煤巷支护工程质量检测 .......................... 77 (八)其他............................................... 79 二、深部岩巷支护技术规范 ................................ 80 (一)总则............................................... 80 (二)围岩赋存条件调查 .................................. 81 (三)深部岩巷围岩分级 .................................. 82 (四)深部岩巷支护设计 .................................. 86 (五)深部岩巷支护施工 .................................. 96 (六)深部岩巷支护监测 .................................. 99 (七)深部岩巷支护工程质量检测 ......................... 103 (八)其他.............................................. 105 第六章 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规范 ..................... 106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 ..................................... 106 二、术语和定义.......................................... 107 三、技术要求............................................ 108 四、设计要求............................................ 112 五、安全监控和保障 ..................................... 116 六、工程验收............................................ 118 第七章 煤炭矿井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 120 一、总则................................................ 120 二、一般术语............................................ 120 三、矿山地质术语 ....................................... 124 (一)矿产勘察.......................................... 124 (二)工程地质.......................................... 125 (三)水文地质.......................................... 126 四、井巷工程术语 ....................................... 128 (一)井筒.............................................. 128 (二)巷道.............................................. 130 (三)车场与硐室 ....................................... 132 (四)井巷掘进.......................................... 135 (五)井巷支护.......................................... 147 (六)其他.............................................. 151 五、机电术语............................................ 153 (一)采 掘............................................. 153 (二)运输.............................................. 158 (三)提升.............................................. 162 (四)通风.............................................. 168 (六)电气.............................................. 172 (七)其他.............................................. 182 (六)地面工程.......................................... 184 第八章 矿井热害防治技术规范 ........................... 189 一、范围................................................ 189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189 三、术语及定义.......................................... 190 四、矿内风流基本参数 ................................... 191 五、热害矿井等级及卫生标准 ............................. 191 六、矿井风流热力状态预测 ............................... 193 七、矿井热害防治技术通则 ............................... 193 (一)矿井热害防治技术依据 ............................. 193 (二)矿井热害防治技术原则 ............................. 193 (三)制冷降温与非人工制冷的适用界限 ................... 193 (四)矿井热害防治组织管理 ............................. 194 八、非人工制冷降温技术 ................................. 194 九、人工制冷降温技术 ................................... 195 十、矿井降温系统供水系统技术 ........................... 206 十一、矿用保冷管道技术条件 ............................. 208 十二、矿井降温系统评价 ................................. 210 十三、矿井降温系统的测试 ............................... 212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针对深井开采中突出的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 从建立本质安全型矿 井的要求出发,通过对示范矿井的开拓开采、通风、机电等各大系统的研究、力 求建立深部矿井、采区设计标准、规程、规范。以解决我国目前深井开采标准、 规程、规范的缺乏不能适应煤矿生产建设的需求。通过一系列标准、规程、规范 的研究消除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对煤矿生产建设不利影响。 一一、、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本项目主要开展以下内容的研究 1、深井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条件下多场耦合交互作用影响研究; 2、研究制定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深井的矿井、采区设计标准及规范; 3、研究地压治理技术标准及规范; 4、研究地温治理技术标准及规范; 5、研究深部开采通风系统结构、模式及技术装备。 二二、、考核指标考核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建立一套适合示范矿井及类似矿井的高瓦斯、高地压、高地 温深井的矿井、采区设计标准及规范; 主要经济指标为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创造条件,为煤矿区深井开采提供技术 支撑和关键技术装备; 建立高瓦斯、 高地压、 高地温深井的矿井、 采区设计标准及规范的示范基地; 同时培养一批精通深井地温、地压治理的专门人才;充实了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 程研究中心建设内涵。 2 三三、、课题分解课题分解 课题全部研究内容由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承 担,将本课题划分为 7 个子课题,分别如下 1、煤矿低浓度瓦斯气水二相流安全输送系统国际标准 2、煤矿安全生产专家评价系统开发与应用 3、石门揭煤设计规范等 4 项标准 1 石门揭煤设计规范 2 揭煤地质说明书编制规范 3 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规范 4 瓦斯抽采防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 4、淮南矿区深部岩巷及煤巷围岩分类与支护技术标准 5、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规范 6、煤炭矿井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7、矿井热害防治技术规范 四四、、关键技术关键技术 针对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影响深部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技术难题,主要 开展深井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条件下多场耦合交互作用影响研究;高瓦斯、 高地压、高地温深井的矿井、采区设计标准及规范;地压治理技术标准及规范; 地温治理技术标准及规范的研究。其技术方案如下图 1.1 所示 3 图 1.1 技术方案路线图 依据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案,该项目的关键技术为 1 深井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条件下多场耦合交互作用影响研究; 2 地压治理技术标准及规范; 3 地温治理技术标准及规范; 4 深部开采通风系统结构、模式及技术装备。 五五、、创新点创新点 1 地压治理技术标准及规范; 2 地温治理技术标准及规范; 3 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深井的矿井、采区设计标准及规范。 4 第二章第二章 煤矿低浓度瓦斯气水二相流安全煤矿低浓度瓦斯气水二相流安全 输送系统国际标准输送系统国际标准 本标准是按照 GB/T1.12009 标准的编写规则编写的。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 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由国家煤 矿安全监察局提出,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 (SAC/TC288/SC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学玉、范辰东、张林。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一一、、范围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低浓度瓦斯气水二相流安全输送装置系统设计要求、 调试 及判定、安全检验、施工及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低浓度瓦斯气水二相流安全输送装置系统(以下简称为 “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 二二、、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 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 2 部分隔爆型“d” GB 50028-2006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AQ 6201-2006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AQ 1029-2007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AQ 1076-2009 煤矿低浓度瓦斯管道输送安全保障系统设计规范 5 三三、、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1、煤矿低浓度瓦斯气水二相流安全输送装置系统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the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Low Concentration Coal Mine Gas with Two-Phase-Flow Gas-water Safety Device 采用气水二相流管路输送煤矿低浓度瓦斯, 使瓦斯在环形及端面水封的管路 中形成间歇性柱塞气流,实现安全输送的装置系统。 2、环流装置 Circumfluence Device 使水流在输送管道内附壁流动,瓦斯气流在附壁环形水流腔内流动的装置。 3、柱流装置 Columniation Device 产生间歇性柱塞水团, 把管路内附壁环形水流腔中流动的瓦斯气流分割成段 的装置。 4、稳压放散装置 Stabilizing-pressure Device 采用水封稳压,超压放散并保持压力稳定的装置。 5、防爆阻火式气水分离器 Gas-water Segregator with preventing Explosion and Fire Interdiction 脱水并兼具水封阻火功能的装置。 6、双向阻火装置 Bidirectional Fire Interdiction Device 利用二相流柱塞水团阻止正反方向火焰传播并熄灭火焰的装置。 7、系统流型 Type of Circumfluence system 瓦斯在附壁环形水流腔内流动,沿输送方向每隔 30m50m,用柱状水团将 瓦斯气流分隔成段,形成二相柱塞环流流型。 8、体积含水率 In the ratio of water velocity to gas velocity 系统单位时间内水流量与气流量之比。 6 四四、、系统设计要求系统设计要求 ((一一))系统构成系统构成 装置构成的系统如图 2.1 示。 1稳压放散装置 2柱流装置 3环流装置 4透明观察管 5防爆阻火式气水分离器 6双向阻火装置 图 2.1 低浓度瓦斯气水二相流安全输送装置系统安装示意图 1、系统设计 2、一般要求 系统应由具备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专用供回水管道,宜采用瓦斯 抽采泵的供水泵供水,另设供水泵时应双电源供电,并设置备用水泵。系统应做 到水气联动,停水时停气,系统采用循环供水,水源可与瓦斯抽采泵共用,总硬 度以碳酸钙计 应不大于 1 g/L或浑浊度应不大于 5 度。 系统管道应设接地装置, 对地电阻应不大于 20 Ω。系统管道内外应做防腐处理,配套的装置及管道应能 承受 1000 kPa 压力,在冬季寒冷地区,应采取保温措施,以系统内不结冰为适 排放管 供水管 瓦斯 发电 机组 瓦斯 发电 机组 瓦斯输送管 主水泵 备用水泵 注水口 排放管 23445 6 1 6 水池 1 回水管 计量装置 7 宜。系统输送管道及回水管道按 3‰流水坡度设计,且回水管道直径要大于供水 管道直径。系统输送距离不宜超过 200 m,否则分为三段输送。起始端和利用端 为二相流输送段,输送距离以 50 m 为宜。中间段为单相气体输送,管径选择应 满足气体流速在 8 m/s15 m/s 的要求,监控系统设备应符合 AQ 6201 要求。 3、瓦斯计量。在进入瓦斯利用设备前的分配管上,应按照 AQ1076 规定安 设“流量、浓度、温度、压力”计量装置,显示和统计瓦斯利用瞬时和累积纯量。 监控系统设备使用管理应符合 AQ 1029 的相关要求。 4、供水计量 应在二相流供水管道上安设水量表计量水量,安设水压表检测水压。 5、回水设定 回水应有保证气体不泄漏的措施。若积水池不能与瓦斯抽采泵蓄水池共用, 则应安设回水泵,把分离后的水泵回蓄水池。 ((二二))系统参数及选型要求系统参数及选型要求 1、系统参数及选型要求 基本参数系统起始端供气压力一般不宜超过 20 kPa。系统终端压力应根据 瓦斯利用设备需要供气压力设定,但最大不宜超过 5 kPa。系统管道中气水流速 应在 25 m/s50 m/s 范围内,体积含水率应在 0.20.8范围内,柱流水团长宜 为 500 mm800 mm,间距 30 m50 m,系统供水压力应不小于 200 kPa。 系统管径选型要求;根据瓦斯流量初选管径,最大瓦斯流量时流速不宜大于 50 m/s,最小瓦斯流量时流速不宜小于 25 m/s。参考附录 A 进行管道压降计算, 在气压不超过 20 kPa 的条件下,应能满足最大和最小流量时,瓦斯利用供气压 力在 3 kPa5 kPa。应按照最大、最小瓦斯流量的体积含水率计算确定最大最小 供水量。 稳压放散装置应安设在系统起始端的稳压放散装置最大稳压压力应不小于 8 20 kPa,安设在系统终端的稳压放散装置最大稳压压力应不小于 5 kPa。稳定压 力应在零到最大值范围内可调,放散过程中压力波动应小于200 Pa。柱流装置、 环流装置, 依次安设在系统起始端。 按系统体积含水率为 0.20.8的要求供水, 供水压力应不小于 200 kPa。防爆阻火式气水分离装置安设在系统终端。脱水后 的气体相对湿度应在953范围内,并应兼具防爆阻火功能。安设在瓦斯利用 设备前 5m 范围内的进气支管上,应具备双向阻火功能。系统管道应符合 GB 50028 的要求。管径应通过选型计算确定,一般不宜大于 500 mm。透明观察管 安设在系统管道起始后和终结前的 10 m 范围内,与系统管道等管径,长度 1 m, 材质应为透明材料,应能承受 1000 kPa 压力,并可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更换。水 泵及水池满足供(回)水泵应满足系统供(回)水量和压力要求。配备电机应符 合 GB 3836.2 的规定。 积水池位置应有利于回水, 应有补水设施及液位指示装置。 系统供水运行前,先开启供水设备。不能保障系统正常供水时,监控设施应 能自动闭锁供气。 系统正常运行中, 因供水设备故障、 水池缺水等造成系统断水, 监控设备应做到停水自动停止供气。 管道密封性检验。瓦斯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试验压力应为 300 kPa,保压时间应不少于 2 h,管道应无漏气,且压降不得大于 2试验压力。 供、回水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水压密封试验。试验压力应为系统设计压力的 1.5 倍,保压时间不应少于 10 min,管道应无滴漏,且压降不得大于 1试验压 力。 2、系统调试及判定 (1)系统操作步骤首先开启供水泵,将稳压放散装置、双向阻火装置中 的水注到设定位置, 依次微开环流装置、 柱流装置注水阀, 再打开供气管道阀门, 调整系统起始端供气压力,使管道气体流速达到 25 m/s50 m/s 范围后,调整注 水流量和压力,从透明观察管中观察形成二相柱塞环流后,再调整系统终端瓦斯 9 利用设备供气压力,直至系统稳定运行,方可开启瓦斯利用设备。 (2)系统性能调试步骤由项目设计、建设、监理及使用单位项目负责人 共同进行系统性能调试,参照附录 B 填写记录表,并提交报告。气压变化性能 调试在 10 kPa20 kPa 范围内调试供气压力,观察流型变化,确定系统适用的供 气压力范围。气量变化性能按照最大和最小混合量调试供气量,观察流型变化, 确定系统适用的供气量范围。 水压变化在 100 kPa300 kPa 范围内调试供水压力, 观察流型变化,确定系统适用的供水压力范围。水量变化在 0.20.8范围内调 试系统体积含水率,观察流型变化,确定系统适用的供水量范围。 (3)系统流型效果调整设定前级稳压放散装置压力改变系统流速,确保 附壁环流效果,调整柱流水团的间隔,使系统内同一时刻不少于 2 个水团。 (4)采用目测法判定通过透明观察管观察附壁环流,并应在柱流水团通 过后附壁环流仍保持连续。 3、系统施工及验收 (1)基本规定系统应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修改设计应报原审核机构审核通过。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经批准后 实施。 应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检测制度, 实现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 系统施工应具备下列条件 a 系统组件及材料齐全,其品种、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 b 系统及其主要组件的使用维护说明书、产品检验合格证齐全。 c 系统的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工程安装资质。 (2)材料设备管理应选用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单位检验合格的材料 设备。进施工现场时应做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施工前应对系统组 件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组件无碰撞变形和其它机械性损伤; 10 b 组件外露非机加工表面保护涂层完好; c 组件所有外露接口均设有防护堵或防护盖,且密封良好,接口螺纹无损 伤; d 铭牌清晰、内容完整。 施工安装过程中应做好记录。隐蔽工程应做好中间验收记录。 (3)施工安装系统管道按要求安装。积水池建设应满足第四章要求。 (4)系统性能验收应在系统安装完毕,安全监控系统等联动设备调试完 成后进行,应具备完整的技术资料及系统性能调试报告,验收负责人应由使用单 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应按第六章的要求,检查系统组件和安装质量,符合要求 后方可进行验收。验收后应提交验收报告。系统性能验收应按第五章要求进行。 (5)系统工程质量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在施 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质量验收的内容系统组件的安装质量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低浓度瓦斯 输送管道及供、回水管道的安装质量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池的设置应符合 设计要求,系统管道的选材、连接及敷设应满足功能要求。 工程质量验收文件的内容经批准的竣工验收申请报告、设计说明书、竣工 图和设计变更文字记录、 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中间验收记录、 系统性能调试报告、 竣工报告、系统及其主要组件的使用维护说明书、系统组件、管道及管道连接件 的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11 附附 录录 A (资料性附录) 煤矿低浓度瓦斯气水二相流安全输送装置系统管经选型计算参考 A.1 管径选型基本条件 A.1.1 输送距离 应对水平、垂直、倾斜输送距离分别计量。 A.1.2 气压 气压不宜超过 20 kPa, 选型时应根据管路压降和瓦斯利用供气压力反复计算 确定。 A.1.3 水压 水压可辅助形成附壁环流,对输送管径选型计算影响不大,可忽略。 A.1.4 气量和流速 根据瓦斯利用设备耗气量,分别按 6和 30的瓦斯浓度计算最大和最小混 合流量,管道气水混合流速宜控制在 25 m/s50 m/s 范围内。 A.1.5 体积含水率 应在 0.20.8范围内,可取 0.5进行计算。 A.2 压降计算 应初选管径,选用相应的计算方法,计算管道累计压降。 A.2.1 水平气液两相管路的压降计算 A.2.1.1 杜克勒 I 法 管路的压降梯度用达西公式计算 f u ddl dp   2 2  A.1 式中 12 u 气液二相混合物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 d 混输管道内径,单位为米(m) ; ρf 气液两相混合物流动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 λ 气液混合物的水力摩阻系数,采用 1930 年化学工程师协会发表的计 算式 32. 0 Re 5 . 0 0056. 0 A.2 式中 气液两相混合物的雷诺数、密度、粘度计算式如下   f du Re ,  1 1 gf ,  1 1 g A.3 式中 Ρg 流动状态下气相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 ρ1 流动状态下液相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 μg 气相运动粘度,单位为毫帕秒(mPas) ; μ1 液相运动粘度,单位为毫帕秒(mPas) ; β 体积含气率。 杜克勒认为,流体沿管长流速的变化还将产生由加速度引起的压力损失,其 计算式 J dldp dl dp t         1 / , ZQ g ppA pQQ J 2   A.4 式中 J 由加速度所引起的与压力梯度有关的系数,无因次; p 管路的平均压力; t dl dp       考虑流体加速度引起的压力损失后,管路的压降梯度,单位为帕 每米(Pa/m) 。 13 管路内由于流体速度变化所引起的压力损失,与摩阻损失相比,一般很小, 常可忽略。如一条直径 12in、长 40km 的管路,压降为 0.71 MPa,而由速度变 化引起的压降仅 1.1610-3 MPa,占 1.6‰。 A.2.1.2 杜克勒Ⅱ法 压降梯度按式A.1计算,流速、粘度和雷诺数的计算方法同杜克勒 I 法,气 液两相混合物的密度按下式计算  L L g L L m H R H R    1 1 2 2 1  A.5 式中 HL 截面含液率; RL 体积含液率。 若气液流速相同,相间无滑脱β=φ、HLRL,φ 为截面含气率) ,式A.5与 杜克勒 I 法的密度计算式相同(ρmρf) ,则 I 法与Ⅱ法完全一致。因而,可把杜 克勒 I 法看作是Ⅱ法的一个特例。 按式A.5求气液混合物密度时,须知截面含液率 L H 。杜克勒利用数据库中 储存的实测数据,得到截面含液率、体积含液率和雷诺数之间呈阴函数的关系曲 线,如图 A.1 所示。 图 A.1 RL-Re-HL关系曲线 图中体积含液率 RL 可由管路气液体积流量求得,截面含液率 HL与雷诺数 14 之间呈隐函数关系,需要估算。一般先假设截面含液率 HL,按式A.5计算出两 相混合物密度 ρm,进而求得雷诺数 Re,由图 A.1 查出 HL 值,若与假设的 HL 值相差超过 5,需重新假设 HL值,重复上述计算步骤,直至两者之误差小于 5为止。 相间有滑脱的水平两相管路的水力摩阻系数由下式计算        32. 0 Re 5 . 0 0056. 0C A.6 式中 C 系数,是体积含液率 RL的函数。 由数据库实测数据归纳得到 CRL 关系曲线图 A.2。该曲线的表达式为 0 ln 1 S R C L  A.7 式中 4 32 0 ln00843. 0ln094. 0ln444. 0ln-0.478-1.281S LLLL RRRR 由图 A.2 可以看出,RL=1 即管路内只有单相液体流动时,C1。所以系数 C 可以理解为管路内存在两相时其水力摩阻系数比单相液体管路增加的倍数。 图 A.2 CRL关系曲线 由于数据库内实测数据的局限性,杜克勒建议Ⅱ法的适用范围 ① 截面含液率为 0.011.0,体积含液率为 0.0011.0; ② 两相雷诺数为 600200000。 15 杜克勒在建立了两种两相管路压降计算方法后, 用数据库中的实测数据进行 了检验后认为杜克勒Ⅱ法优于 I 法。 A.2.2 垂直气液两相管流的压降计算 A.2.2.1 Hagedom-Brown 垂直管两相流压降关系式 压降梯度方程为  m dl ud dA M g dl dp2/2 2 - 2 2    A.8 式中 Ρ 气液相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