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冲击倾向鉴定.......3 第三章 开采设计和开采解放层..4 第四章 掘进和回采...8 第五章 冲击危险的预测预报.....11 第六章 冲击危险的治理.13 第七章 特殊开采15 第八章 冲击地压的记录统计17 附录1 有关名词的规定.18 附录2 表1 冲击地压记录卡20 表2 冲击地压统计表21 附件 冲击地压预测和防治试行规范 第一章 煤层冲击倾向鉴定试行技术规范.22 第二章 钻屑法试行技术规范38 第三章 煤层预注水试行技术规范.44 第四章 煤层爆破防治冲击地压方法试行技术规范51 煤炭工业部文件 87煤生字第337号 关于颁发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煤管局、直管矿务局、直属公司,各省、自治区煤炭厅局、公司 冲击地压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为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加强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在总结长期实践经验和近年来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按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部制定了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现正式颁发执行。 各有关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达到本规定的要求。 本规定的修改权和解释权属煤炭工业部。 附件 “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 抄送各统配矿务局,煤科院、中国矿院、阜新矿院、山东矿院、湘潭矿院、地方总公司。 本部范总、赵副总、办公厅4、安监局、技术司生产司3,情报所、存档2,共印180份。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冲击地压矿井有关形体冲击地压煤层的各项工作,除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外,还应遵守本规定。 冲击地压矿井的鉴定工作由煤炭工业部指定单位负责,鉴定结果由煤炭工业部公布。 第2条 本规程由矿务局局长、矿长负责组织实施。 第3条 冲击地压矿井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和本规定,编制本单位的实施细则。 冲击地压矿井矿井有关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中必须包括防治冲击地压措施。 冲击地压矿井的实施细则,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应报矿务局审批,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4条 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的新水平,必须以冲击倾向鉴定等资料为基础。编制包括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的专门设计,报矿务局审批,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已开采的煤层一经确定为冲击地压煤层,对正在开采的水平,必须在三个月内补充编制专门设计。 第5条 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冲击倾向鉴定采取防范措施冲击危险预测预报实行解危措施进行效果检查。 冲击地压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生产技术措施和专门措施。 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必须采取防治冲击地压的生产技术措施。在有冲击危险区进行开采工作时,必须遵守防治冲击地压的基本程序,采取防治冲击地压的专门措施。 冲击地压煤层进行采掘前,必须编制包括防治冲击地压内容的掘进与回采作业规程及专项防治措施的实施规程,由矿总工程师批准,报矿务局备案。 第6条 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的矿务局及冲击地压矿井必须成立相应防治组织,并确定专人负责冲击地压的防治和管理工作。 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的区、段、队应有冲击地压防治负责人。 第7条 对从事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有关人员,必须进行防治冲击地压基本知识教育,熟悉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条件、前兆等基础知识以及需要采取的防治措施。 第8条 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后,矿长总工程师必须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处理,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相应措施。 第9条 在有岩层冲击的地区进行开采工作时,应参照本规定制定相应的矿井安全开采措施,报矿务局审批,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10条 有沼气或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及煤岩与沼气突出矿井,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中相应的规定。 第11条 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的地方国营煤矿应参照执行本规定。 第二章 冲击倾向鉴定 第12条 有冲击地压现象的矿井、条件类似的相邻矿井的煤层及冲击地压煤层的新水平,必须进行冲击倾向鉴定。 第13条 煤层的冲击倾向鉴定以井田为单位进行,鉴定实验工作由煤炭工业部指定单位负责,鉴定结果报煤炭工业部。 第14条 煤层冲击倾向的鉴定结果分为强烈冲击倾向、中等冲击倾向和无冲击倾向三类。鉴定方法应符合煤层冲击倾向鉴定试行技术规范。 第三章 开采设计和开采解放层 第15条 冲击地压矿井的开采设计应参照以下原则 1、首先开采解放层; 2、开拓巷道及永久峒室应布置在岩层或无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中。服务期不超过2年的峒室可以布置在解除了冲击危险的煤层地段内,保护带宽度不得少于3.5倍采高; 3、各煤层、各水平、各阶段和各采区应按合理顺序开采,在向斜构造中应从轴部开始回采; 4、采区一翼内各工作面应向同一方向推进,避免相向回采。回采工作均应背向采空区方向推进,避免形成孤岛煤柱,断层附近的回采工作面应背向断层方向推进或面向断层的斜交方向推进; 5、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应选择不留煤柱,少掘巷道,避免大面积悬顶的采煤方法,应尽量采用冒落法管理顶板的长壁开采方法; 6、对缓倾斜或倾斜煤层在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应采取无煤柱护巷; 7、开采煤层必须留设煤柱时,煤柱形状应规则,不得有尖角处; 8、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在回采前应进行煤层注水; 9、按照防治冲击地压的要求,合理确定顶板管理、支护、放炮等回采工艺。 第16条 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的专门设计,应包括设计说明书和工种图。 设计说明书除一般采掘工程设计的内容外,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地质条件煤层的地质年代、赋存情况,地质分层及其冲击倾向和有关物理力学性质、顶底板的岩性和厚度,地质构造。 2、 开采条件开采范围,贮量、开采程序、采煤方法和巷道布置、上下煤层及本煤层相邻地区的开采情况包括遗留煤柱、开采边界、工作面错距、开采时间等; 3、 冲击地压危险程度根据本区地质条件、过去发生冲击地压的情况、相邻地区及地质开采条件相似地区发生冲击地压情况,评价本地区的冲击地压危险程度; 4、 防治冲击地压的生产技术措 1 根据15条规定的开采设计原则,按照防治冲击地压的要求,合理选择开拓方式、开采顺序、推进方向、采煤方法和巷道布置等; 2 根据第四章的规定,按照防治冲击地压的要求,合理确定顶板管理,支护、放炮等采煤工艺; 5、 防治冲击地压的专门措施1计划采取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方法规定钻屑法的实施地点,时间,机具,危险指标及预测预报的工作制度 如果还用地音监测方法、微震监测方法、流动地音探测法或顶板动态观测法等预测方法。也应在专门设计中规定相应的制度。 2计划采取的冲击地压治理方法规定煤层注水的实施时间,地点、钻孔布置及注水参数、煤层含水量增加值以及注水的工作制度;规定卸压爆破包括超前松动爆破、诱发爆破、卸压钻孔、顶板注水或强制放顶等减缓应力集中程度的措施,制定施工设计,规定实施的时间、地点、相应的工艺参数以及检查实施效果的方法 3计划采取的特殊生产技术性措施第七章所规定的特殊开采措施。 专门设计的工程图应有 1、采掘工程图与地质构造图应标明本区及相邻地区开采情况及地质构造等; 2、上下煤层对照图应标明上层下层的开采情况、遗留煤柱的位置与尺寸、上下煤层中遗留煤柱和开采边界对开采煤层的影响范围等; 3、防治冲击地压专门措施的工程图应标明预测预报、防治方法和生产技术性专门措施的实施地点、实施顺序、与实施方法等; 4、地测剖面和柱形图。 第17条 开采煤层群时,应尽可能首先开采无冲击地压煤层作为解放层。 当冲击地压煤层的顶底方向都有解放层时,应优先开采上解放层。 当全部煤层群是冲击地压煤层时,应可能首先开采危险性最小的或厚度最小的煤层。 第18条 开采解放层时,卸压的有效范围及滞后时间应根据对矿井实际考察的结果确定。 开采解放层的卸压有效期限,从采完解放层算起,用全部垮落法开采解放层时为三年,用全部充填法时为二年,如果逾期开采被解放层,必须及时检查卸压的有效性。 开采解放层以后,在被解放层的有效卸压范围和有效期限内,可按无冲击地压煤层进行开采。 第19条 开采解放层时,应经矿务局总工程师批准,并将煤柱(包括不可采变薄带)的位置和尺寸准确地标在采掘工程图上,也应相应地标出煤柱和开采边界的影响范围和有效卸压范围。在煤柱和开采边界影响范围内进行采掘工作时,必须采取防治措施。 第四章掘进和回采 第20条 冲击危险区内的掘进与回采工作,必须始终在保护带内进行,保护带的宽度一般为3.5倍采高(或巷道高度)。 第21条 煤层应力集中时,必须进行解危处理,否则不得进行掘进与回采工作。 第22条 在煤层内掘进巷道时,在顶板条件允许情况下,应采取宽巷掘进。 沿采空区掘进巷道时,应不留煤柱。 应避免在支承压力峰值区掘进巷道,必要时应采取卸压措施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第23条 应避免双巷同时掘进,必要时两工作面的前后错距不得小于50m。 相向掘进的巷道相距30m时、必须停止一个头掘进。停掘的巷道要加固,继续掘进的巷道除加强支护外,冲击地压危险严重时,还必须采取解危措施。 第24条 巷道支护该采用带整体性结构的可缩性金属支架,严禁采用混凝土支架和金属刚性支架。 在下列地点必须加强支护 1、掘进工作面和巷道交叉口; 2、回采工作面煤壁前方的巷道; 冲击地压特别危险区。 在破碎顶板条件下,支架间顶帮必须插严背实。 第25条 回采工作面附近应力集中区的老巷在使用前及停产三天以上的工作面恢复生产前应进行冲击危险的检查和处理。 第26条 在冲击地压煤层进行回采,同一煤层的相邻工作面向同一方向推进时,错距不得小于150m,其他情况相邻工作面(如厚煤层相邻分层的工作面或近距离煤层的相邻工作面等)的错距,由矿总工程师决定。 第27条 回采时,在采空区中不得留有煤柱,否则必须由矿总工程师批准,并将煤柱尺寸和位置及其影响范围标明在采掘工程图上。 第28条 回采工作面应保持直线,台阶式工作面的台阶错距不应大于3m。 第29条 对刀柱开采方法,超前开切眼不得在回采工作面的超前支承压力带范围内进行掘进;上下安全出口应有足够的巷道宽度,刀柱宽度一般应不大于2.5倍采高。 第30条 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分层顺槽,开切眼及停采线应内错或铅垂布置。 第31条 对特厚煤层倾斜分层上行v型水砂充填采煤法,采区的各工作面要保持采幅平衡,工作面之间不得留有煤柱。工作面两翼错距不得大于8m。头幅采高不应大于2m,应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充填应密实。 第32条 对水力采煤方法,应控制采场的推进速度,实行多采场交替采煤或多水道联合采煤,并保持回采线大致成一直线,应避免在应力集中区掘进枪眼,在小阶段水道内采掘工作不应同时进行。 第33条 冲击地压煤层的回采工作面,应采用冒落法管理顶板,必要时可采用人工放顶措施。 回采工作面应提高支护强度和稳定性,应采用液压支架或支柱。回采工作面必须提高上下端头和切顶线的支护强度。 第34条 在冲击地压煤层中进行爆破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延长躲炮时间;加大撤人范围;躲炮地点必须宽敞,支架必须完整牢固;人员不得撤在巷道交叉口处,在有沼气突出危险的煤层中撤人范围应按突出矿井防突要求规定。 第35条 掘进与回采作业规程应包括作业地区冲击危险程度的预计,地质构造说明与简明图表,上层采动边界位置与影响范围图,掘进与回采方法及工艺,支护形式与加强支护的措施,爆破作业制度,防治冲击地压的措施以及发现严重冲击危险时的应急措施。 第五章 冲击危险的预测预报 第36条 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危险预测预报制度,并报矿务局备案。 工作地区冲击危险程度的预测结果和相应处理意见由矿总工程师批准后交有关部门执行。 第37条 工作地区按冲击危险程度分为三级 Ⅰ级(严重冲击危险区)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进行解危处理的地区。 Ⅱ级(中等冲击危险区)需要进行解危处理的地区; Ⅲ级(无冲击危险区)可以正常工作的地区。 严重冲击危险区与中等冲击危险区统称为有冲击危险区。 第38条 工作地区的冲击地压危险程度可以用经验类比分析法、钻屑法、地音监测法、微震监测方法和含水率测定运方法确定。 第39条 新采区开采前,应根据煤层的冲击倾向程度和生产地质条件,用经验类比分析方法,预计冲击危险级别,作为编制专门设计和采掘作业规程以及采取防治措施的依据。 用经验类比分析方法评定待采区冲击危险级别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本煤层已发生冲击地压,或相似条件下的采区已发生冲击地压; 2、煤层的冲击倾向 3、煤层老顶为厚5m以上、强度大于70Mpa的坚硬岩层; 4、孤岛形、半岛形煤柱或本煤层支承压力影响区。 5、铅垂上方100m以内有上部煤层遗留煤柱或回采边界; 6、煤层厚度和倾角有突然变化; 7、向斜和断层等地质构造带。 第40条 采用钻屑法、地音法、微震监测法、含水率测定法等预测冲击危险方法时应确定冲击危险指标。 冲击危险指标由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组负责测定,报矿务局批准。 冲击危险指标以井田为单位,按煤层分别测定。 第41条 采用钻屑法预测冲击危险程度,必须指定监测地点,按钻屑法试行技术规范进行。 用钻粉率指数判别工作地点冲击危险性的指标,可参照表1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执行。在表1所列的钻孔测量深度内,实际钻粉率达到相应的指标或出现钻杆卡死现象,可判别为所测地点有冲击危险。 表1 判别工作地点冲击危险性的钻粉率指标 钻孔深度/煤层开采厚度 1.5 1.53 3 铅粉率指数 ≥1.5 23 ≥4 注钻粉率指数=每米实际钻粉量/每米正常钻粉量 第六章 冲击危险的治理 第42条 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必须在回采前进行煤层预注水。由于生产地质条件不能进行注水时,需经矿务局批准。 煤层注水的实施要求见煤层预注水试行技术规范。 第43条 工作地区的冲击危险可以选用以下方法予以解除或减缓 1、煤层爆破处理; 2、煤层卸压注水; 3、煤层卸压钻孔; 4、顶板注水; 6、强制放顶; 7、具有解放效果的生产技术措施。 第44条 在不能进行煤层注水或注水不充分的地方,必须实行煤层爆破处理的防治方法,其实施要求应符合煤层爆破处理试行技术规范。 第45条 煤层卸压注水是利用注水方法消除或减缓冲击危险的解危措施。 实行煤层卸压注水时,应保证保护带的宽度,对巷道两帮大于3.5倍采高,对采掘工作面大于3.5倍采高加预定推进度。 第46条煤层卸压钻孔是利用钻孔方法消除或减缓冲击危险。 采用卸压钻孔方法时,要制订防止诱发孔内冲击伤人的专门安全措施,由矿总工程师批准。 第47条 顶板注水是向待采煤体前方的顶板内注水,减缓煤层应力集中的一种措施。 采用顶板注水措施,应按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MT4487中的规定测定顶板岩石的注水软化系数。 顶板注水应提前一个月进行。封孔位置应在完整的顶板岩石范围内。注水孔应避免与裂隙和断层相通。 工作面端头及局部悬顶时可进行放顶处理。 第48条 强制放顶是利用爆破方法使采空区顶板冒落以减缓工作面应力集中程度的措施,包括顶板予裂爆破;步距放顶和断顶等。 进行强制放顶时,操作人员应在支架完好的安全地区内作业。 采用步距放顶措施时,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初次放顶步距和日常放顶步距。 采用断顶措施时,爆破沟应有足够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保证采空区顶板充分冒落。 第49条 工作地区的冲击危险还可以采用调整工作面错距、推进速度和推进方向、改变落煤工艺以及其它生产技术措施予以解除或减缓。 第50条 治理措施的实施参数必须根据生产地质条件采用科学试验的方法确定。 第51条 实施治理措施应有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实施措施的时间、地点、人员、实施方法和具体参数等。 治理措施实施后必须进行效果检查。检查的方法及指标与预测冲击危险的方法及指标相同。 第七章 特殊开采 第52条 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下列情况必须作为特殊开采处理 1、回收煤柱; 2、采掘工作面临近大型地质构造带或采空区; 3、采掘工作面通过上层遗留煤柱或采动边界影响带或其它集中应力区; 4、石门揭开冲击地压煤层; 5、其它严重冲击地压危险的情况。 第53条 进行特殊开采,必须制定专门措施,由矿总工程师批准,报矿务局备案。 特殊开采专门措施的内容,除第35条的规定外,还应说明冲击地压危险程度的评定依据和进行开采的理由,用文字和图表规定特殊开采的范围、各项防治措施的施工时间与地点以及这些措施与生产工艺的配合关系等。 第54条 进行特殊开采,必须及时采用钻屑法探测冲击地压程度,也可以采用其它预测方法。 第55条 特殊开采时,必须至少采取下列措施中的一项,并使措施效果符合第20条的要求 1、 爆破; 2、 煤层卸压钻孔; 3、煤层注水。 第56条 回收煤柱时,应采用后退式回采,少掘巷道,加强安全出口的支护,所有不使用的巷道必须及时封闭。 第57条 在严重冲击危险区进行特殊开采爆破作业时,躲炮时间不少于30分钟,放炮撤人距离应根据实际考察结果确定,躲炮地点必须在指定的安全地点。 第八章 冲击地压的记录统计 第58条 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地压记录卡和统计表,逐月报送矿务局。记录卡和统计表的格式见附录2。 第59条 冲击地压按破坏后果分三类记录统计冲击地压事故、破坏性冲击地压和一般冲击地压。 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后,由矿井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现场调查。填报记录卡。 一般冲击地压由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组负责记录。 第60条 冲击地压的显现强度可根据地震仪或微震监测系统的观测记录确定。用里氏地震级表达。观测记录的准确性至少应每年与国家地震台网核对一次。 附录1 有关名词的规定 1、冲击地压井巷或采场周围煤岩体由于变形能的释放而产生的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2、冲击地压煤层矿井在开采煤层过程中,只要发生过一次冲击地压,该煤层既定为冲击地压煤层。 3、冲击地压矿井矿井在开采煤层过程中,只要发生过一次煤层冲击地压或岩层冲击地压(岩爆),该矿井既定为冲击地压矿井。 4、一般冲击地压对生产的破坏后果轻微,不需要进行修复。 5、破坏性冲击地压对生产造成一定的破坏,需进行修复工作。 6、冲击地压事故由于冲击地压及其伴随现象(冒顶、瓦斯突出等),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或由于井巷或采场被破坏造成中断工作8小时以上的冲击地压。 7、煤层的冲击倾向煤层产生冲击式破坏的能力,它是煤的固有力学属性,可以用指标进行度量。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是煤层发生冲击地压的必要条件。 有强烈冲击倾向的煤层及有中等冲击倾向的煤层统称为有冲击倾向的煤层。 8、冲击危险工作地区在具体产生地质 条件下有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它可以通过钻屑法、地音监测法等方法进行预测。 严重冲击危险区及中等冲击危险区统称为有冲击危险区。 9、防范措施目的在于预先消除产生冲击地压条件的措施。 防范措施包括开采解放层、合理确定开采方法以及煤层预注水、断顶等措施。 10、解危措施对已形成冲击危险的地点,为解除危险状态而采取的措施。 解危措施包括煤层卸压爆破、卸压注水、诱发爆破、卸压钻孔等。 11、治理措施防范措施和解危措施的统称。 12、保护带工作面前方或巷道两帮煤体边缘,经探测证实无冲击危险的部分。 通过注水或爆破等方法,改变工作面或巷道附近煤体的结构与性质,从而形成一定宽度的保护带,是避免冲击地压灾害的有效手段。 13、煤体预注水煤层开采前所进行的注水工作,它使煤体通过较长时间的湿润而消除或减弱冲击倾向。 14、煤层卸压注水随着采掘作业而进行的注水工作,它使煤体通过压力水的作用而发生结构破坏,从而使支承压力向煤体深部转移。 附录2 表1 冲击地压记录卡 编号 省煤炭局 矿务局 矿 井(坑)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冲击类型 选择项 煤层冲击 顶板冲击 底板冲击 岩爆 冲击地点 坐标X Y Z 重力型 构造型 综合型 其它 名称 煤层编号 煤层倾角 地质年代 距地表深度 m 破坏情况 震级 破坏煤壁m 损坏 支架 架 煤岩种类 厚度 f值 冲出煤量 m 涉及范围m 停产 天 煤层 伪顶 死亡 人 重伤人 轻伤 人 直接顶 老顶 底板 其它影响 冒顶、瓦斯涌出等 发生条件选择项 地质 构造 无 断层 向斜 局部 不清 其它 冲击地点示意图 井巷 类别 回采面 煤巷 岩巷 井筒 老巷 不清 采煤 方法 长壁 短壁 刀柱 倾斜 分层 倒台 阶 其它 顶板 管理 冒落 充填 放顶 注水 其它 支护 形式 液压 支架 液压 支柱 摩擦支柱 木支柱 锚喷 U型 支架 备注 矿压显现 初次 来压 周期 来压 来压前 2天 来压后 2天 其它 落煤方式 机采 炮采 水采 岩石 掘进 井巷 维修 其它 煤体类型 无采空 一面 采空 二面采空 三面 采空 四面 采空 采空面 积m2 上下 煤层 有上下 层煤柱 有上下层 采动边界 层距 m 水平错距m 填表人 审核 填写日期 附录2 表2 冲击地压统计表 局 起 矿 统 计 时 间 止 序号 1 震级 冲击地压次数 一般冲击地压 破坏性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事故 1 0.5~1.0 2 1.1~1.5 3 1.6~2.0 4 2.1~2.5 5 2.6~3.0 6 ≥3.1 合 计 备注 填表 审核 日期 附件 冲击地压预测和 防治试行规范 煤 炭 工 业 部 一九八七年六月 第一章 煤层冲击倾向鉴定 试行技术规范 煤层冲击倾向的鉴定试验工作除应遵守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外,还应遵守本规范的规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 煤层的冲击倾向分三类,强烈冲击倾向、中等冲击倾向和无冲击倾向。 强烈冲击倾向煤层及中等冲击倾向煤层统称为有冲击倾向煤层。 2、煤层的冲击倾向鉴定以井田为单位进行,鉴定试行工作由煤炭工业部指定单位负责。 3、煤层冲击倾向鉴定的结果由鉴定试验单位报煤炭国,并通知有关单位。 4、已发生破坏性冲击地压的煤层属于有冲击倾向煤层。 第二节 鉴定方法 1、用煤样动态破坏时间DT、冲击能量指数KE与弹性能量指数WET等指标鉴定煤层的冲击倾向,各指标的界限值见表1。 表1 煤的冲击倾向鉴定指标值 DT(ms) ≤50 50<DT≤500 >500 DE(注) ≥5 5>KE≥1.5 <1.5 WET ≥5 5>WET≥2 <2 鉴定结果 强烈 中等 无 注煤样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属Ⅱ类时,不计算KE值,煤的冲击倾向指标用煤样力学试验方法求得,每种煤样的试件不得少于10件,否则应在鉴定试验报告中说明。 (一)煤的动态破坏时间测定 煤样的动态破坏时间是煤试件在常规单轴压缩试验条件下,从极限载荷到完全破坏所经历的时间,用符号DT表示。 一、 仪器、设备 1、载荷传感器 2、动态应变仪工作频率≥2000HZ 3、记录仪 工作频率≥1000HZ的磁带记录仪或光线示波器。 4、信号处理仪器 (1) 记忆示波器时间精度优于1mS。 (2)XY函数记录仪 5、材料试验机 二、 试件规格,加工精度及数量 6、试件采用直径为50.6 0.2Cm,高径比为20.2圆柱体或采用5510 Cm(公差与圆柱体相同)的方柱体试件。不能制取试件时,应在试验结果中加以说明。 7、试件加工精度 (1) 试件两端面不平行度不得大于0.01 Cm。 (2) 试件上下端直径偏差不得大于0.02Cm。 (3) 轴向偏差在试件检测台上,要求试件与直角尺垂边无明显缝隙。 8、每组试验试件数为10件 三、 试验系统 9、根据试验采用的记录装置不同,试验系统分为两类,见图1、图2。 1上加压板2试件;3载荷传感器;4球形座;5下加压板;6位移传感器;7磁力表架;8动态应变仪;9记忆示波器;10磁带记录仪;11函数仪。 26页图2 1上加压板;2文件;3载荷传感器;4球形座;5下加压板;6光线示波器;7动态应变仪。 四、 测定步骤、 10、首先对试件进行编号并检查试件加工精度,测量试件尺寸,对试件节理、裂隙,含水状态等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描述。填入记录表表格。 11、选择压力机度盘,一般应满足下式0.2PO<PmaX<0.8Po 式中PO压力机度盘最大值,XN; PmaX预计最大破坏载荷,KN 12、开动压力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将载荷传感器,试件置于压力机下加压板中心,并使三者轴线重合,调整球形座,使试件受力均匀。为防止碎块飞溅,应加保护罩。 13、按各仪器使用方法连接电路、预热、调试与检查,使其处于工作状态,选择合理的记录速度、增益,保证测试精度优于1mS,使在最低和最高载荷下信号不失真。 14、先启动磁带,然后每秒0.5~1.0NPR的速度对试件加载直至破坏,继续记录5秒钟后停止磁带机记录。 记录破坏载荷、带速、道数、放大倍率、磁带走码及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对破坏状态进行描述或摄影,填入记录表内。 15、磁带机倒带到初始带码,以记录时的带速与放大倍率回放载荷信号。用记忆示波器捕捉煤试件的动态破坏过程,用XY函数记录仪将动态破坏时间曲线绘制在座标纸上,标注试件编号、破坏载荷、时间标距及破坏时间。 16、如果采用光线示波器记录时,首先取3~5件测定平均单轴抗压强度,估计动态破坏时间与试件的载荷值,然后按10、11、12、条规定进行。 17、开动压力机,以每秒0.5~1.0MPa的速度对试件加载至极限载荷的70以后,按下光线示波器的走纸钮至试件完全破坏,停止走纸。 18、取下记录纸在日光灯下照射几分钟后,动态破坏时间显示出来,记下时间轴标距值及破坏载荷值, 五、 测试结果计算 19、由动态破坏时间曲线计算每个试件的动态破坏时间DT图3单位为毫秒。 σ C σ TmS →DT ← n 20、每组试件的动态破坏时间算术平均值按下试计算并取整数 DT M DTi il 试中 DT试件平均动态破坏时间, mS; DTi第I个试件动态破坏时间,mS; n每组试件个数。 试验结果按表1判据鉴定。 二弹性能量指数测定 弹性能量指数是煤样在单轴压条件下,破坏前所积蓄的变形能与产生塑性变形消耗的能量的比值,用符号WET表示。 本规范采用XY函数记录仪自动绘图法测定弹性能量指数,当不具备自动绘图设备时,也可采用电阻应变片法测定弹性能量指数。 一、仪器、设备 1、仪器 1位移传感器 2载荷传感器 3动态电变阻应变仪 4XY函数记录仪 2、 材料试验机 二、试件规格、加工精度、数量 3、试件采用直径5Cm,高径比10.2的圆柱体,也可采用555Cm公差与略述体相同的正方形试件。 4、按一中第七条执行。 5、每组试件数不少于10件。 三、测试系统 6、测试系统见图4。 四、测定步骤 7、测定前对试件进行编号,检查试件加工精度,测量试件尺寸试件直径应在其高度中部两个垂直的方向测量,求算术平均值。对试件层理、裂隙、节理、含水状态等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描述,填入记录表格。 8、按本规范一中第11条执行。 9、任取试件35件,进行单向抗压强度测定,求出平均破坏载荷值,以此为参考值,估计用于测定弹性能量指数的煤试件的卸载值。 30页图 图4 WET测试系统 1上加压板 2试件 3载荷传感器 4球形座 5下加压板; 6位移传感器; 7磁力表架; 8XY函数仪; 9动态应变仪。 10、将压力传感器和试件放在压力机下加压板中心,并使三者的轴线重合。 11、安装位移传感器。依次将载荷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同接收仪器连接图4 12、接通仪器电源、预热、调试、检查,使之处于可工作状态。 13、开动压力机,使上压板与试件接触但此时试件应未受力后调整仪器零点,然后,以每秒0.5~1Mpa的速度对试件加载。加载到预计破坏载荷的1~5,同时绘出载荷变形曲线,最后对试件加载到破坏,记下破坏载荷,描述记录破坏特征,填入记录表格。 14、当用电阻应片法测定WT45~87是的有关规定执行。 15、按每秒0.5~1.0Mpa的加载速度逐级加载,以预计破坏载荷的10的间隔读一次数,记录载荷与应变值,直至达预计载荷的8c。以加载时的同样间隔,逐级卸载测取读数,卸载至破坏载荷的1~5后,再继续加载至试件破坏,并将破坏载荷,破坏特征,填入记录表。每个试件测定过程读数不得少于5次。 绘制加载和卸载的应力应变曲线。 五、测定结果计算 16、按下式检查测定结果0.7Pc≤Pc′≤0.9Pc 试中PC试件破坏载荷,KN; PC卸荷点载荷,KN。 卸荷点载荷不满足上式的数据则予以废弃,然后,应补充试件数,直至满足要求的试件数不少于10件。 17、计算弹性能量指数 1单个试件弹性能量指数 WETΦSP/ΦSt 式中ΦSP弹性应变能; ΦSTt塑性变形能量。 ΦSP、ΦSTt用求积仪或其他方法求出,见图5。 32页图 图5 计算图 1 n WET M WETi ni 1 式中WET弹性能量指数平均值; WETi第i个定件弹性能量指数; n试件个数。 计算结果取一位小数;测定结果按表1判据鉴定。 三冲击能量指数的测定 冲击能量指数是在单轴压缩受力状态下,煤样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前所积聚的变形能与峰值后所消耗的变形能之比值,本规范适用于电液伺服试验机或刚性试验机测定冲击能量指数。 一、仪器设备 1、电液伺服试验机或刚性试验机。 2、载荷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或其它变形测定装置。 3、XY函数记录仪 二试件规格,加工精度,数量 4、试件规格,加工精度均按一中第6、7条执行。 5、试件数量为10件 三、试验系统 6、试验采用电液伺服试验系统或刚性试验机系统,见图6、7。 33页图 图6电液伺服试验系统 1上加压板;2试件;3球形座;4垫块;5下加压板;6磁力表架;7位移传感器;8控制柜;9柜;9XY函数仪。 34页图 图7 刚性试验系统 1上压板;2刚性柱;3磁性表座;4位移传感器;5试件;6载荷传感器;7球形座;8下压板;9动态电阻应变仪;10XY函数记录仪。 四、测定步骤 7、测定前对煤术的监查、描述等按一中第10条执行 8、按本规范一中第11条执行 9、根据试验单轴抗压强度;破坏状态等力学特征,选择合适的变形速率,一般变形速率控制在0.5~1105mmS以内。 10、采用伺服试验系统时,首先将试件置于试验机的承压板中心,调整球形座,使试件受力均匀。煤试件多呈脆性破坏,应加保护罩。开动试验机,使试件与上加压板接触,此时载荷显示器有少许载荷指示。11、安装位移传感器,调整控制柜各有关旋钮到指定位置,按选定的应变速率加载至应力应变全程曲线绘出为止。 12、采用刚性机试验系统时,将四根刚性柱放在压力机上下压板中间,在四根刚性柱中间放球形座和载荷传感器,其上放试件。要求试件顶面与上加压板平行并高出刚性柱1Cm左右。 13、在试件再侧安装量测位移传感器,将两支位移传感器串联按半桥桥路连接,接入动态应变仪。通过动态应变仪输出端把位移与压力信号接入XY函数记录仪。 接通各仪器电源,预热1530分钟。根据试件破坏特性,选择仪器各有关旋钮位置,并预调平衡,使之处于工作状态。 14、开动压力机按每秒0.51Mpa的速度加载,当加载到预计破坏载荷的7080时,停止加载。将四根刚性柱与上压板紧密接触,继续开动压力机,按每秒0.5110-5ma的变形速率加载至应力应变全程曲线绘出。 15、记录加载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对破坏后的状况进行描述。 一、测定结果计算 16、按全应力变曲线的峰值后段特性分成Ⅰ类曲线和Ⅱ类曲线;即以过峰值强度的垂线为分界,曲线后段位于右边为Ⅰ类曲线,位于左边为Ⅱ类曲线,如图8。 36页 图8两类典型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 17、对Ⅰ类曲线用求积仪或其他方法求出峰值前后曲线下方的面积Fx、Fs,见图9。 图9 37页 图9应力应变全程曲线 图中Fs是OC段曲线下的面积,即加载过程中煤样积聚的能量;Fx是CD段曲线下的面积,即煤样破坏消耗的能量。D为残余强度的初始点,其确定方法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