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汶川大地震对建筑工程破坏的因素及防治措施.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浅论“汶川大地震对建筑工程破坏的因素及防治措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 浅论“汶川“ 大地震对建筑工程破坏的 因素及防治措施 詹述荣 川煤集团勘设勘建公司,广元,6 2 8 0 1 7 摘要本文针对2 0 0 8 年5 月1 2 日汶川大地震的实际情况,分析论述了汶川大地震对建筑工程破坏的主要因素, 提出一些地震对建筑工程破坏的防治措施,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建筑工程破坏因素防治措施 根据有关资料,2 0 0 8 年5 月1 2 日汶J l I 大地震, 这一次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再一次向人类展示了自 然灾害的强大破坏力。此次地震震级8 级,震源浅 l O k m 左右,烈度高达1 l 度,断层带以阿坝州汶川县 映秀镇为中心,向东北方向一直延续至广元市青川 县、陕西省宁强县一带,向西南方向一直延续至成都 市都江堰一带,竟然造成长达3 0 0 多k m 的地表破 裂,破裂时间持续约8 0 秒,地震裂缝、地震鼓包、同 震隆起等地面破坏现象随处可见,最大地面隆起达 到6 米。断层穿过之处山河为之改观,道路、桥梁、 房屋等各类建筑物更是损失惨重。初步调查统计, 汶J l I 大地震已造成6 5 0 多万间房屋倒塌,23 0 0 多万 间房屋损坏,[ t J l I 县城、汶J l I 县映秀镇等部分城镇夷 为平地。针对上述情况,作者就汶川大地震对建筑 工程破坏的因素进行分析论述,提出一些地震对建 筑工程破坏的防治措施。若有不妥请同仁批评指 正。 1 汶川大地震对建筑工程破坏的主要 因素 地震对建筑工程的破坏,作者认为不能单纯从 地震本身的性质去分析,除地震强度外,还取决于场 地及地基条件、建筑工程结构等一些综合因素。 1 .1 首要因素当然是建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震震 级及地震烈度 这次汶J l I 大地震的震级是8 级,震源浅为l O k m 左右,震中区烈度高达1 1 度,造成的破坏很严重。 但震中区外围的成都市区仅有7 度,损失就相对较 小。此外,一些距震中较远的局部地区,烈度高于7 度以上,甚至达9 1 0 度,造成的破坏也相当严重, 原因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有关。对于浅源地震,震级 为4 级及4 级以上,震中烈度随震级增大而提高,烈 7 0 0 度大于震级,震级越大,烈度越高。 1 .2 第二个因素是建筑工程所在地区的场地与地 基条件 根据有关资料,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区造成的地 表位移达几米。如果建筑工程正好位于断层上,这 样大的位移量,即使非常坚固的建筑工程也会被破 坏。相反,如果建筑工程不在断层上,造成的破坏就 相对轻一些。在某乡镇的同一条街上,位于断层带 上的建筑工程全部倒塌,而离断层仅几十米的建筑 工程虽然有破坏,却没有倒塌。 这次大地震使饱和砂土或粉土发生液化,形成 软土震陷现象,表现在某一些建筑工程的基础地基 正好位于饱和砂土或粉土上,地震致使建筑工程沉 陷,3 4 层变成为底层。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向成都平 原过渡地带,地质构造与自然地理条件十分复杂,地 震造成的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因而非常严重。崩 塌、滑坡堵塞了河道,形成许多极具威胁的堰塞湖, 而局部地区还因为滑坡而掩埋或砸坏大量的房屋, 进一步加剧了灾害损失。 1 .3 第三个因素是建筑工程结构 从汶J l I 大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来看,主要危 害是地震产生的水平剪切运动,同样的地面运动,开 间比较大的房间所承担的力就比较大,也相对比较 容易破裂和倒塌。汶川大地震区域的某些学校与医 院的建筑结构破坏就说明这一点。 1 .4 第四个因素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任何地区的建筑工程是有一定的基本设防烈 度,在建筑质量没问题的情况下,如果发生的地震对 某个地区造成的烈度在基本设防烈度内,建筑工程 应当没有问题,出现问题一般是施工质量的问题,质 量不好的建筑工程一般比较容易损毁。但是,如果 第七篇汶川地震与工程抗震 地震造成的烈度高于基本设防烈度,如汶川大地震 震中区烈度达1 1 度,而该地区设防烈度是7 8 度, 这些地区房屋倒塌就不一定是由于建筑施工质量的 问题造成的。 1 .5 第五个因素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实施时间 1 9 7 4 年,国家颁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至今并 四度改版,在这以前的建筑工程没有考虑设防烈度。 总体来说,汶川大地震造成建筑工程在执行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以前的破坏较严重,特别是学校、农 房。 2 地震对建筑工程破坏的防治措施 从“汶川”大地震发生来看,科学研究已经证 明,地震是伴生着地球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地球存 在一日,地震就存在一天,时刻威胁着人类。地震灾 害虽然有它的不可知性,却有其一定的规律性。我 们只要科学把握地震灾害发生的本质和规律,从地 震灾害中总结经验和教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 有可能更多地减轻建筑工程破坏。 2 .1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应坚固耐震 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原所长 王亚勇介绍,在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吸取历次大地震 的经验教训,在工程建设中,提出了适合国情的各类 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技术。 从1 9 6 6 年邢台地震以后提出的“基础深一点、 墙壁厚一点、屋顶轻一点”的概念,到1 9 7 6 年唐山地 震以后创造的砖房加“构造柱圈梁”技术,直到今天 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 震设防理论,工程抗震设计的规范标准不断得到改 进和完善。 2 .2 新建房屋的选址一定要避开这些可能发生 地震的断层或地震可能产生次生地质灾害的地方 在目前世界科技水平下,人类还很难避免地震 灾害的发生。在地震断层带上建房屋,即使非常坚 固,也很难避免损毁。新建房屋的选址若不避开地 震可能产生次生地质灾害的地方,地震时建筑工程 也将受到损毁。据悉,2 0 0 8 年出台的汶川地震灾 后恢复重建条例对此已经有了明确规定重新选 址时,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或者生态脆弱和可能 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 的区域以及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2 .3 适当调整地震区划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过四代地震区划图,图 中划分出每个城市、乡镇的抗震设防烈度,成为工程 抗震设防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从我国实际发生的大地震情况来看,地震区划 图上界定的地震区范围基本符合实际,但也有相当 多的地震发生在区划图上的低烈度区或其附近,而 实际地震烈度比区划图中的设防烈度要大很多。 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实力和提高结构抗震设防标 准可能增加的费用,可适当调整地震区划,减轻建筑 工程破坏。 2 .4 及时复核和调整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标准 既然地震不能避免、地震预报又是目前尚未解 决的世界难题,那我们就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 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上,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 提高,依据我国实际发生大地震的情况,及时复核和 调整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标准,修订抗震设计规范, 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 2 .5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相关业主必须严格 执行国家现行建筑工程质量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特 别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每一道程序要严把质量 关,推行国家质量体系认证制度,确保建筑工程质 量,提高其抗震能力。 2 .6 研制采用新材料,创新抗震技术 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中,材料类专业应加强抗 震新材料的研究,建筑业、岩土工程行业广泛采用轻 质、高强建筑新材料,创新技术,可减轻地震对建筑 工程的破坏。 3 结束语 2 0 0 8 年5 月1 2 日汶川大地震对建筑工程的破 坏,作者认为不能单纯从地震本身的性质去分析,除 地震强度外,还取决于场地条件、建筑工程结构等一 些综合因素;提出一些地震对建筑工程破坏的防治 措施,目的是更好地贯彻落实我国防震减灾法,促进 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 B 5 0 0 1 1 2 0 0 1 2 0 0 8 年版 [ 2 ]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程. 第三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 0 l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