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790.12-2001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DL790.12-2001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DL790.12-2001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DL790.12-2001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DL790.12-2001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DL790.12-2001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 CS 2 7 . 1 0 0 F2 1 备案 号 9 7 9 7 - 2 0 0 2 E I L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准 化 指 导 性 技 术 文 件 DUZ 7 9 0 . 1 2 一 2 0 01 i d t I E C 6 1 3 3 4 - 1 一 2 1 9 9 7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1 部分 总则 第2 篇 制订规范的导规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u t o ma t i o n u s i n g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l i n e c a r r i e r s y s t e ms P a r t 1 Ge n e r a l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s S e c t i o n 2 G u i d e f o r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2 0 0 1 一 1 2 一 2 6 发布 2 0 0 2 - 0 5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 布 DL/ Z 7 9 0. 1 2一 2 0 0 1 前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根据中 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 力司 关于确认1 9 9 9 年度电 力行 业 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第 2 5 项制订。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等同采 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报告 I E C 6 1 3 3 4 - 1 - 2 1 9 9 7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 电自动化第 1 部分总则第2篇制订规范的导则 。 随着我国 城乡电网 改造事业的发展, 对配电自 动化的要求已日 益迫 切。 和传输配电自 动化信息的其 他通信方式相比, 配电 线载波可以降低建设投 资和运行费用, 便于管 理, 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通信方式。 配电电网结 构复杂, 信号传输衰减大, 采用配电 线载 波在技术上有一定 难度。国 外在2 0 世纪7 0 年代开 展了这方面的 研究工作, 有相关产品问世。 我国 在9 0 年代也开展了 这方面工作, 在一些城市进行了试 点。从1 9 9 5 年起, 国际电工委员 会陆续发布了I E C 6 1 3 3 4 系列的国际标准或技术报告。采用这些文件 使之成为我国的 标准文件对于我国 这方面工作的开 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便于和国际 接轨。 I E C 6 1 3 3 4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 配电自 动化是一 个标准 文件系列, 包含以下5 部分 I E C 6 1 3 3 4 - 1 第1 部分 总则 I E C 6 1 3 3 4 - 3 第3 部分 配电 线载波信号传输要 求 I E C 6 1 3 3 4 - 4 第4 部 分 数据通信协议 I E C 6 1 3 3 4 - 5 第5 部分 低层协议集 I E C 6 1 3 3 4 - 6 第6 部分 A - X D R编 码规则 每一部分 包含 若干篇。 到制订本文件时止, 有2 0 余篇已 发布、在制订或在计划中。其中 主要文件 将逐步被采用为我国电力行业标准或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第1 部分包含以下三篇。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采用的 是其中 第二篇。 I E C 6 1 3 3 4 - 1 - 1 1 9 9 5 第 1 篇 配电自 动化系统的 体系 结构 I E C 6 1 3 3 4 - 1 - 2 1 9 9 7 第2 篇 制订规范的导则 I E C 6 1 3 3 4 - 1 - 4 1 9 9 5 第4 篇中 低压配电线载波传 输参数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A 、 附录B 都是提示的 附录。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 全国电 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 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并归口 。 I E C 6 1 3 3 4 - 1 - 2 是 1 9 9 7 年出版物。由 于技术迅速发展, 该出版物提及的 一些具 体技术措施和技术数 据已 不够先进。其中有 关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依据的是1 9 9 4 年版I S O标准。 这些I S O标准已修订为 2 0 0 0 年版 本, 相应的 我国国 家标准也已 发布实施。 新标准的 一些术语和概念的 表述和原标准不同。 本 着等同采用国际 标准的原 则,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仍按原文翻译, 不加改动。使用时请参考2 0 0 0 年版相 应国家标准。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 家电 力公司 电力自 动化研究院负责 起草, 东方电 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北京 四方继保自动化公司、鲁能积成电子公司参加起草。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 要起草人陈 道元、 刘东、 任雁铭、王良 。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仅供参考。有关对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建议和意见,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化中心反映。 nL/ Z 7 9 0. 1 2一 2 0 0 1 I E C前言 1 国际电工委员会 I E C是一个由各国家电工委员会 I E C国家委员会组成的国际性标准化组 织。I E C 的目 的是在 与电气电 子领域标准化有关问 题上促进国际间合作。为了 这个目 的及其他工作, I E C 发布国际 标准。 标准编制工作委托技术委员会进行。 任何对标准选题关注的国家委员会,以 及与 I E C有联系的国际的、政府的和非政府的组织都可以参加编制工作。I E 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 I S O间,按 两组织协议规定的条件,实现着紧密合作。 2 I E C 有关技术问题的正式决 议或协 议, 尽可能接近地表达了对涉及问题的国际间 协商 一致的意 见,因为每个技术委员会都有关注的国家委员会代表参加。 3 这些决议或协议以国际 标准、 技术报告或指导文件的形 式出版, 作为 建议供国 际使用, 并在此 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接受。 4 为促进国际间的统一,各 I E C国家委员会同意在最大可能范围内直接采用 I E C国际标准作为 他们的国 家或地区标准。I E C 标准与相 应国 家或地区标准间任何不一致处, 应在 后者文字中明 确指出。 5 I E C 不设表示其认可的标志 程序, 也不对任何声称符合其 标准的设备承担责 任。 6 注意到本国际标准的某 些部分可能属专利权对象, I E C 不承担辨别任何或 所有这 类专利权的责 任。 I E C 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编 制国际 标准。 在特殊情况下, 技术委员 会也 可以 提出以下型式的技 术报告 型式1 虽然再三努力, 文件 也未获得作为国际标准出版的必 要支 持; 型式2 ; 涉及的题目 还在发 展中, 或由 于其他原因, 在将来而不是目 前才能被同意作为国际标 准; 型式 3 技术委员会收集到可作为国际标准出版的各种数据,例如 “ 最新技术水平” 。 型式1 和型式2 技术报告在出 版后三年需进行复审, 决 定是否转为国际 标准。 型式3 技术报告不需 复审,可以使用到这些数据不再被认为有效或有用的时候。 I E C 6 1 3 3 4 - 1 - 2 是型 式3 技术报告,由I E C 5 7 技术委员会 电力系统控制 及其通信 编制。 本技术报告以下列文件为基础 委员会草案投票报告 5 7 / 2 5 5 / C DV5 7 / 3 2 4 / RVC 本报告投票通过的全部情况可见上表中的投票报告。 I E C 6 1 3 3 4 是个文件系列, 内 容涉及用中 压和低压配电 线作为 传输介质的双向通道支持的配电自 动 化系统。这些通道以配电线载波传输信号,称为D L C 配电自 动化系统 试图为配电网自 动化和用户服务自 动 化提 供大量应用功能。 中压和低压配电 线是为 供电 设计的, 传输数据的性能 很差。为 保证实际 应用所需数据的 完整性和传 输效率,需提出严格的要求。 本技术报告的目的是为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正确设计和可靠运行的资料。 DL / Z 7 9 0 . 1 2一 2 0 0 1 目次 前言 I E C前言 引言 ⋯⋯ 1 1 范围和目的 , , ⋯⋯ 1 2 参考标准 , ⋯⋯ 1 3 结构的选择 , , ⋯⋯ 2 4 配电自 动 化系 统说明 , , ⋯⋯ 2 4 . 1 配电网说明 , ⋯⋯ 2 4 . 2配 电 网自 动 化 系 统 的 功 能 要 求 ⋯⋯ 3 4 . 3 用户自 动化的功能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配 电 线 载 波 系 统 性 能 要 求 , ⋯ ⋯ “ “ “ “ “ “ “ ‘ ’“ “ “ ‘ 6 6 藕合方 式的比 较和评价 ⋯⋯ 7 6 . 1 并联祸合 , ⋯⋯ 7 6 . 2 串 联祸合 ⋯⋯ 8 7 质量保 证程序 ⋯⋯ 8 7 . 1 文献 , ⋯⋯ 9 7 . 2 定义 ⋯⋯ 9 7 . 3 质量体系文件 ⋯⋯1 0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两种不同 调制方式的比 较和 评价 ⋯⋯ 1 1 附录 B 提示的附录质量计划大纲 ⋯⋯ 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 1 部分 总则 第 2 篇 制订规范的导则 DL/ Z 7 9 0 . 1 2 -2 0 0 1 i d t I E C 6 1 3 3 4 - 1 - 2 1 9 9 7 D is t ri b u t io n a u t o m a t i o n u s i n g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l i n e c a r r ie r s y s t e ms P a r t 1 Ge n e r a l c o n s i d e r a t io n S e c t i o n 2 Gu i d e f o r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引言 采用配电线载波 D L Q 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D A S 的设计工作是复杂的,包括制订含有以下内容 的大量信息的规范书 系统的体系结构; 应用功能; 运行参数; 处理机和信息传输 设备; 系统各部分之间的 接口; 环境条件; 质量保证体系。 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前言中所述的I E C 6 1 3 3 4系列的国际标准或技术报告中说明或包括了以上方面 的很多内容。但还有很多事情要由进行具体设计工作的工程师决定。 1 范围和目 的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目的在于为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工作提供有用信息。这些 信息 包括以 下三部分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第 3 章; 应用功能和运行参数的规范,第 4 章; 处理机和传输设备为满足 应用要求应具备的功能, 第5 章。 第6 章是各种藕合方式的比 较。 第 7 章是满足配电线载波系统使用要求的质量保证方法。 此外,本报告还有两个附录 附录 A ,窄带移频键控和宽带扩频两种调制方式的比较; 附录 B ,质量计划大纲。 2参考标准 G B / I 4 7 0 5 -1 9 9 2 祸合电容器和电容分压器 id t I E C 6 0 3 5 8 1 9 9 0 G B / I 6 5 8 3 -1 9 9 4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 id t I S O 8 4 0 2 1 9 9 4 G B / I 7 3 2 9 -1 9 9 8 电力 线载波结合设备 n e q I E C 6 0 4 6 1 1 9 7 4 G B / I 1 9 0 0 0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I S O 9 0 0 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2 0 0 1 - 1 2 - 2 6批准 2 0 0 2 - 0 5 - 0 1实施 DL亿7 9 0. 1 2 - 2 0 0 1 G B / 7 1 9 0 0 1 -1 9 9 4 质量体系 设计、 开发、 生产、 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i d t I S O 9 0 0 1 1 9 9 4 GB / F 1 9 0 0 2 -1 9 9 4 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id t I S O 9 0 0 2 1 9 9 4 G B / I 1 9 0 0 3 -1 9 9 4 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id t I S O 9 0 0 3 1 9 9 4 G B / I 1 9 0 0 4 质量管 理和质量体系的要素 I S O 9 0 0 4 G B / I 1 9 0 0 4 . 1 -1 9 9 4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 1 部分指南 id t I S O 9 0 0 4 - 1 1 9 9 4 D L / Z 7 9 0 . 1 1 -2 0 0 1 采用配电线载 波的 配电自 动化 第1 部分 总则 第1 篇 配电自 动化系统 的体系结构 id t I E C 6 1 3 3 4 - 1 - 1 1 9 9 5 D L / I 7 9 0 . 3 1 -2 0 0 1 采用配电 线载波的配电自 动化 第 3 部分配电线信号的传输要求口第1 篇 频带 和输出电 平 i d t I E C 6 1 3 3 4 - 3 - 1 1 9 9 8 I E C 6 0 8 7 0 - 5 - 1 1 9 9 0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 部分 传输规约 第1 篇 传输帧格式 I E C 6 1 3 6 1 1 9 9 6 电测量本地和远方数据交换的应用和性能 I S O / I E C 8 0 7 2 1 9 9 4 信息技术 开放系 统互连 传输服务定义 I S O / I E C 8 0 7 3 1 9 9 4 信息 技术系 统间 通信和信息的交换开放系统互连提供互连式传输服 务的协议 3 结构的选择 参照D L / Z 7 9 0 . 1 1 -2 0 0 1 采 用配电 线载波的配电自 动化系 统 第 1 部分 总则 第1 篇 配电自 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i d t I E C 6 1 3 3 4 - 1 - 1 中的说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的确定和所需实现的 功能密切相关。因 此, 应考虑以 下的可能结构 a 若配电自动化系统具有配电网自动化和用户自动化两种功能,其体系结构应如图 1 的基本结构 所示。 b 若配电自动化系统只有中压配电网自动化功能,其体系结构应如图 2 所示。这种结构删去了基 本结构中的低压配电网和中压用户的功能部分。 c 若配电自动化系统只有中压用户和低压用户功能,其体系结构可能有以下两种 1 图1 所示的 基本结构; 2 图3 所示的 结构, 采用以下通信 方式 在中心单元和所有中压、低压变电站以及中压用户之间采用外部通信系统,例如公用电话交换 网; 在各中压、低压变电站和低压用户之间采用配电线载波。 负责配电线载波设计和规范书制订的工程师应根据以下情况就以上两种体系作出选择 中压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 中压配电线载波系统的费用和服务水平; 中压配电线载波系统的可靠性; 外部通信系统的可用性和租金 4 酉 己 电自动化系统说明 制定配电线载 波系 统规范书的全部信息如下。 这些信息如何应用取决于选择的结构。 4 . 1 配电网说明 进行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需对配电网作详细说明。主要内容如下 中压配电网总图,包括向中压馈线供电的高压/ 中压变电站和被控的中压习 氏 压变电站; 各高压/ 中压变电站的中压母线接线图; 向中压/ I} 压变电站供电的各中压馈线干线和支线的图,直到线路的断开点; D I汉7 9 0 . 1 2 - 2 0 0 1 图 1 采用中压和低压配电线载波,具有配电网自动化 和用户自动化功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各中压/ l y } 压变电站的说明,包括中压和低压部分的布置、类型、名称、编号等; 各中压用户的信息,包括名称、地址、合同规定的参数等; 各低压馈线干线和支线的图,直到线路的断开点; 各低压用户的信息, 包括名称、地址、合同规定的参数等。 4 . 2 配电网自 动化系统的功能要求 4 . 2 . 1 基本功能 主要用于改善供电质量的配电网自动化的基本功能见表 t o 表 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类 别1要 求 / 目 的 对电流、电压、频率、温度等模拟量进行遥测和显示 接收跳闸的告警信号 接收保护动作的告警或其他信号 接收直流电源的告警信号 采集有关开关的动作状态,更新配电网接线图 所有监测量的定期刷新 111213141516 监测 DL/ Z 7 9 0. 1 2 - 2 0 0 1 续完 类别 . 控 制 要求/ 目的 对馈线、变压器、母线、电容器组的开关进行遥控 撤消告警信号或复位 本地或远方控制闭锁的设置或复位 变压器分接头的有载调节 21222324 只MU 一 中压远 方 单元 图2 采用中 压配电 线载波, 具有中 压配电网自 动 化功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配电网自 动化的 其他功能要求见I E C 6 1 3 6 1 0 4 . 2 . 2 扩展功能 配电网故障点的自动检测和隔离; 配电网中 未受故障 影响部分工作的自 动恢复; 中压电网电 压和 无功功率优化控制 策略; 为 设计和工程目的 采集并存储有关配电网 运行的 数据; 数据信息的登录和报告; 人机接口和人机对话 配电网自动化要求的性能规范见表2 0 4 . 3 用户自动化的功能要求 用户自 动化的要求参见I E C 6 1 3 6 1 。本指导 性技术文件规定用户自 动化系统需要的各种功能并定义 以下性能要求 报文的类型; DL/ Z 7 9 0. 1 2 - 2 0 0 1 图 3 采用公用电话网和低压配电线载波, 具有中压和低压 用户自动化功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表2 配电网自动化要求的性能规范 性能判据读远方数据远方操作 a 预期的典型使用周期 2 4 h 2 4 h b 是否有 日 常事务 是是 c 每天使用全部容量的预期频率镇 9 6 1 d 要求的介人程度 至变电站母线至开关 e 响应时间 1 n v n - 2 min 5 s 1 事务优先程度 中等高 K 事务类型U读数 L 1 P I V 1 执行 L 1 S 1 01 h 每件事务的数据长度 字节 3 - 43 - 4 1 “ 读数 L l P l V l ”即读 取L l 处参量P 1 的 数据V 1 ; “ 执行 L i s 1 0 1 ”即对 L l 处的开关 S 1 执行操作 0 1 断开或合闸 。 报文的时间; 访问的用户的比例; 报文的频率; 报文的响应时间; 各种类型报文的其他要求。 DL/ z 79 0. 1 2 - 2 0 0 1 5 配电线载波系统性能要求 本章阐述对配电线载波系统性能有影响并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功能、处理功能有关的特性。 本章的目 的 在于 确定可以用来规定和 评价用于配电网自 动化和用户自 动 化的 配电 线载波系统的 性能 要求。 希望本章对于系统设计师和远动设备制造厂或供应商有所帮助。系统设计师可以看到本章内容有助 于规定一个远动系 统的 具体要求。制造厂或供应商可以看到本章包含系统设计的信息和系统性能的基 础 。 数据通信的性能 完全取决于要求功能的 水平。 参照实现配电网自 动 化和用户自 动化的要 求,以 下条文着重说明配电 线载波系统能 够提供的一 些通 信功能。 5 . 1 通信方式和介质接人方式 出于经济和 传输效率的 考虑, 建议采用 半双工通信方式。 采用半双 工式发送接收器并考虑到传输 介质的 物理性能, 接人方式应基于 确定性原 则, 并允许系 统 内有 “ 隐藏站”存在。 5 . 2 比特差错率B E R 比特差错率是规定时间内接收的有差错的比特数和发送的比特总数的比值。 传统通信 方式的比 特差错率一般较低 毛1 0 - 6 ; 但中压和低压配电线的传输参数 阻 抗、衰减、 信噪比 等 随着时间和配电网 结构的变化很大, 配电 线载 波的比 特差错率较高 1 0 - 3 a 考虑到比特差 错率是很多因 素形成的结果, 如 调制方式; 纠错方式 如卷积码前向纠错 ; 通信中继方式。 应提出最佳方法使通信在较高比特差错率情况下仍能得到满意结果。 5 . 3 残留差错率 R E R 系统或部 分系 统的 残留 差错率是规定时间内 被错误接收且未被检出的数据块 帧、 信息包、 报文 等的数量和发送的数据块的数量的比值。 残留差错率是很多因素形成的结果,如 形成比特差错率的因素; 数据块差 错的纠 错 循环码的前向纠 错F E C ; 数据块差错的检 错 循环冗余检错 R C , 校验和 ; 数据块差错的 恢复 反馈重传纠错A R Q a 系统总是在某时间 段内 在特定的比 特差 错率下工作, 采用一些适当的组合方法可以 达到 要求的残留 差错率,例如 降 低比 特差错率的 因素; 数据块差错的纠错; 数据块差错的检错; 数据块差错的恢复。 5 . 4 可用率 通信系统 或其部分 的可用率是该系 统 或该部分 达到信息交换要求的比特差 错率的累计时间 和总运行时间的百分比值。 根据一些系 统试运行的 结果, 配电线载 波系 统的 可用率预计在8 0 - 9 5 范围内 或高 一点。 实际应用配电线载波系统时,常要求可用率接近 1 0 0 0,6 D I/ 2 7 9 0. 1 2 - 2 0 0 1 5 . 5 数据完整性 一个通信系统的数据 完整性可因 它能避免或检 测出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 错误而提高。 提高数据完整性的 基本方法是在发送数据中附 加信息, 以便接收器检测纠错。 例 如, 参 考I E C 6 0 8 7 0 - 5 - 1 , 在比 特 差 错 率 为1 0 - 4 时, 数 据 完 整 度 可 分 级 如 下 工 1 级 残留差错率簇1 0 - 6 , 例如 采集用电量。 注如该用电量用于经济目的,例如用于付款、应提高残留差错率要求口 工 2 级 残留差错率镇1 0’ “ , 例如发送 设置 参数、 测量量和低压电网中的遥控 命令。 工 3 级残留差错率簇1 0 - 1 4 ,例如发送中压电网中的遥控命令。 5 . 6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是要求执行命令时刻和命令执行完毕时刻之间的时间。 响应时间应符合表2和4 . 3的要求。 5 . 7 数据保密 数据保密是指用户数据内容只能被预定的接收器读取、解密和表述。 实现数据保密的基本方法是用数据加密技术为数据建立密码系统。 5 . 8 吞吐量 根 据I S O / I E C 8 0 7 2 和I S O / I E C 8 0 7 3 , 吞吐量是在请求 发送数据/ 数据显示过程中成功传送的S D i 服务数据单元八位位组的总数被该过程输人踊或 出时间除的商。 S D U八位位组的成功传送是指这些比特被预定的接收用户无差错、按顺序、在连接电路中断以前 接收。 请求发送 数据鸡 教 据显示过 程的 输人/ 输出时间 是以 下两种时间中的较 高值 a 请求发送数据过程中,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请求之间的时间; b 数据显示过程中,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显示之间的时间。 吞吐量按数据传送方向分别规定,只对完整的S D I过程有意义。 6 藕合方式的比较和评价 表3 所示为以 差模 相相式和共模方 式 相地式 向中压、低压配电线注人信号的 锅合方式。 表3 祸合方式 并联 式串联式 差模 式 共 模式 可 以 只 对单 相 止工 万 甘 并联祸合 并联藕合方式是在相 地间 共模 或相相间 差 模 注人载波信号。 1 共模式电 容祸合 共模式电容祸合的技术 要求见G B / T 4 7 0 5 和G B / T 7 3 2 9 0 参考这些标准,常用的祸合方法为 D L/ Z 7 9 0. 1 2 - 2 0 0 1 使用一 个藕合电 容器和一个结合设备的 单相对地祸合; 使用两个 祸合电容 器和两个结合设备的两 相对地祸合, 两个结合设备的输出并联在一 起。 共模式电容祸合的优点为 从发送器到线路的信号传输效率较高; 工频电流通过祸合电容器时电压降很大,因此,结合设备的变压器工作电压比中压配电线上的 电压低得多; 现 有的 祸合电容器和 结合设备标准乃至现有的产品 都仍适用于 这种方式。 但是,由 于以 下原因, 这 种方式不宜在中压电网中广泛 使用 a 现有标准 G B / 1 7 3 2 9 对A合电容器和结 合设备在安装方面 有安全规定,有的中 压/ 低压变电 站的空间 很小, 可能不能安装 这些设备; b 中压馈线连接的中压/ A压变电站可能多达 1 5 -3 0个,各站的相地结合设备形成馈线的并联负 载, 会产生零序不平衡电流,影响方向过电流保护正常工作。 6 . 1 . 2 共模式感应 藕合 这种祸合方法将祸合变压器的 初级连接到配电线的相线上, 次级连 接载波发送接收器。 对变压器在高电压方面的要 求和电力 变压器或电压互感器相同。因 此, 这种祸合方式只适用于低频 率、大功率情况,如音频控制信号的注人。 6 . 1 . 3 差模式电容 祸合 这种祸合方式是在两相间或一相和中性点间注人载波信号。结合设备 通过藕合变压器和一个或 两个藕合电容器串联。 这种 祸合方式将相线和地隔离, 不 会使中 压配电网 产生不平衡零序电 流。 虽然 藕合变压器的 绝缘耐压要求仍 应和 线路电 压相配合, 这种方 式在配电 线载波祸合方式中 还是经 济的、有吸引力的。 6 . 2 串联藕合 串联祸合方式是用电磁感应的方法通过一次线圈向馈线的相线注人载波信号。 串 联藕合方式的传输效率和 藕合电 路的电 磁特性有关, 还取决于以 下情况 为使信号较好地从发送 端传送到接收端,需在馈线上并联一些载频频段内的负载。 但是互感 受到磁路大小的限制, 使载波 信号传输效率较低, 介人 损耗 一般为2 0 d B - 3 0 d B o 7 质t保证程序 本章规定了制 造厂的 质量保证体系, 用以 保证配电自 动化系统 使用的配电 线载波产品的 质量符合用 户要求。这些条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从产品设计到用户服务的各阶段中出现不合格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