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 C S2 9 .2 4 0 .9 9 K4 5 囝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T14 5 9 8 .3 0 3 2 01 1 数字式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 e n e r a l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d i g i t a lm o t o rc o m b i n e dp r o t e c t i o ne q u i p m e n t 2 0 11 - 1 2 - 3 0 发布2 0 1 2 - 0 6 - 0 1 实施 宰瞀髁鬻瓣警糌瞥翼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Ⅸ”。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 4 .1 额定电气参数⋯⋯⋯⋯⋯一 4 .2 环境条件⋯⋯⋯⋯⋯⋯⋯ 4 .3 功率消耗⋯⋯⋯⋯⋯⋯ 4 .4 过载能力⋯⋯⋯⋯⋯⋯⋯⋯⋯ 4 .5 装置的功能⋯⋯⋯⋯⋯⋯⋯⋯ 4 .6 装置的技术性能⋯⋯⋯⋯ 4 .7 绝缘性能⋯⋯⋯⋯⋯⋯⋯⋯⋯- 4 .8 耐湿热性能⋯⋯⋯⋯⋯⋯⋯⋯ 4 .9 机械性能⋯⋯⋯⋯⋯⋯⋯⋯⋯- 4 .1 0 触点性能⋯⋯⋯⋯⋯⋯⋯⋯ 4 .1 1 电磁兼容要求⋯⋯⋯⋯ 4 .1 2 连续通电试验⋯⋯⋯ 4 .1 3 结构及外观要求⋯⋯⋯⋯⋯⋯ 4 .1 4 安全要求⋯⋯⋯⋯⋯⋯ 5 试验方法⋯⋯⋯⋯⋯⋯ 5 .1 试验条件⋯⋯⋯⋯⋯⋯⋯⋯ 5 .2 结构及外观检查⋯⋯⋯⋯ 5 .3 直流电源变化对性能的影响试验 5 .4 环境温度变化对性能的影响试验 5 .5 运输、贮存极限环境温度试验 5 .6 功率消耗试验⋯⋯⋯⋯⋯⋯⋯⋯ 5 .7 过载能力试验⋯⋯⋯⋯⋯⋯⋯⋯ 5 .8 装置的功能及技术性能试验⋯ 5 .9 绝缘性能试验⋯⋯⋯⋯⋯⋯⋯ 5 .1 0 耐湿热性能试验⋯⋯ 5 .1 1 振动试验⋯⋯⋯⋯⋯⋯⋯⋯- 5 .1 2 冲击试验⋯⋯⋯⋯⋯⋯⋯⋯ 5 .1 3 碰撞试验⋯⋯⋯⋯⋯ 5 .1 4 触点性能试验⋯⋯⋯⋯ 5 .1 5 电磁兼容试验⋯⋯⋯⋯⋯ 5 .1 6 连续通电试验⋯⋯⋯ 5 .1 7 安全要求试验⋯⋯⋯⋯⋯⋯⋯ 目次 G B /T1 4 5 9 8 .3 0 3 2 0 11 Ⅲ, ●0 0 0 2 0 0 0 0 6,,0 0 ∞m 加 加 如∞如u u n n n n u n u u 挖B G B /T1 4 5 9 8 .3 0 3 2 0 11 6 检验规则⋯⋯⋯⋯⋯⋯⋯ 6 .1 一般概念⋯⋯⋯⋯⋯ 6 .2 型式检验⋯⋯⋯⋯⋯ 6 .3 出厂检验⋯⋯⋯⋯ 7 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 7 .1 标志和标签⋯⋯⋯⋯ 7 .2 使用说明书⋯⋯⋯ 8 包装、运输、贮存⋯⋯⋯⋯ 8 .1 包装⋯⋯⋯⋯⋯ 8 .2 运输⋯⋯⋯⋯ 8 .3 贮存⋯⋯⋯⋯⋯⋯ 9 供货的成套性⋯⋯⋯⋯ 9 .1 随装置供应的文件⋯ 9 .2 随装置供应的配套件 1 0 质量保证⋯⋯⋯⋯⋯⋯ Ⅱ ””“““ 刖置 G B /T1 4 5 9 8 .3 0 3 2 0 1 1 本部分参照I E C6 0 2 5 5 系列标准中有关条文制定。 G B /T1 4 5 9 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分为以下若干部分 一一G B /T1 4 5 9 8 .1 电气继电器第2 3 部分触点性能; 一G B /T1 4 5 9 8 .2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i 部分通用要求; 一G B /T1 4 5 9 8 .3 继电器第5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 一一G B /T1 4 5 9 8 .4 电气继电器第1 4 部分电气继电器触点的寿命试验触点负载的优先值; 一G B /T 1 4 5 9 8 .5 电气继电器第1 5 部分电气继电器触点的寿命试验试验设备的特性规范; 一G B /T1 4 5 9 8 .6 电气继电器第1 8 部分有或无通用继电器的尺寸; G B /T1 4 5 9 8 .7 电气继电器第3 部分它定时限或自定时限的单输入激励量量度继电器; G B /T1 4 5 9 8 .8 电气继电器第2 0 部分保护系统; 一G B /T1 4 5 9 8 .9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 2 3 部分电气骚扰试验辐射电磁场骚扰试验; G B /T1 4 5 9 8 .1 0 电气继电器第2 2 4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电快 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一G B /T1 4 5 9 8 .1 3 电气继电器 第2 2 1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1M H z 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 B /T1 4 5 9 8 .1 4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 2 2 分电气骚扰试验静电放电试验; 一G B /T1 4 5 9 8 .1 5 电气继电器第8 部分电热继电器; G B /T1 4 5 9 8 .1 6 电气继电器第2 5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磁发射试验; 一G B /T1 4 5 9 8 .1 7 电气继电器第2 2 6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射频 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 ~G B /T1 4 5 9 8 .1 8 电气继电器第2 2 - 5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浪涌 抗扰度试验; G B /T1 4 5 9 8 .1 9 电气继电器第2 2 7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工频 抗扰度试验; G B /T1 4 5 9 8 .2 0 电气继电器第2 6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磁兼容要求; 一G B1 4 5 9 8 .2 7 {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 7 部分产品安全要求; G B /T1 4 5 9 8 .3 0 0 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要求; G B /T1 4 5 9 8 .3 0 1 微机型发电机变压器故障录波装置技术要求; 一G B /z1 4 5 9 8 .3 0 2 - I - 8 0 0k V 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导则; 一G B /T1 4 5 9 8 .3 0 3 6 3v 或7 .3k V 额定绝缘电压6 3 0V 。 承受冲击电压试验后,装置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企业产品标准规定的出厂试验项目要求。试验过 程中,允许出现不导致绝缘损坏的闪络,如果出现闪络,则应复查绝缘电阻及介质强度,此时介质强度试 验电压值为规定值的7 5 %。 4 .8 耐湿热性能 装置在最高温度为4 0 ℃,试验周期为两周期 4 8h 的条件下,经交变湿热试验且恢复1h ~2h 后, 用电压等级为5 0 0V 的测试仪器,测试本部分4 .7 .1 .1 规定部位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 0M n ,测试本 部分4 .7 .2 规定部位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为规定值的7 5 %。 4 .9 机械性能 4 .9 .1 振动 正弦 4 .9 .1 .1 振动响应 装置应具有承受G B /T1 1 2 8 72 0 0 0 中3 .2 .1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 级的振动响应能力。 4 .9 .1 .2 振动耐久 装置应具有承受G B /T1 1 2 8 7 - - 2 0 0 0 中3 .2 .2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 级的振动耐久能力。 7 G B /T1 4 5 9 8 .3 0 3 2 0 11 4 .9 .2 冲击 4 .9 .2 .1 冲击响应 装置应具有承受G B /T1 4 5 3 71 9 9 3 中4 .2 .1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 级的冲击响应能力。 4 .9 .2 .2 冲击耐久 装置应具有承受G B /T1 4 5 3 7 - - 1 9 9 3 中4 .2 .2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 级的冲击耐久能力。 4 .9 .3 碰撞 装置应具有承受G B /T1 4 5 3 71 9 9 3 中4 .3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 级的碰撞能力。 4 .1 0 触点性能 装置的触点的性能应符合G B /T1 4 5 9 8 .2 的规定。 4 .1 1 电磁兼容要求 4 .1 1 .1 抗扰度要求 4 .1 1 .1 .11M H z 脉冲群抗扰度 装置的辅助电源端口、通信端口、输入和输出端口应能承受G B /T1 4 5 9 8 .1 &- 2 0 0 8 规定的频率为 1M H z 及1 0 0k H z 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4 .1 1 .1 .2 静电放电 装置的外壳端口应能承受G B /T1 4 5 9 8 .1 42 0 1 0 第4 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 级的静电放电试验。 4 .1 1 .1 .3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装置的外壳端口应能承受G B /T1 4 5 9 8 .9 2 0 1 0 第4 章规定的严酷等级的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试验。 4 .1 1 .1 .4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装置应能承受G B /T1 4 5 9 8 .1 02 0 0 7 第4 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B 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试验。装置的辅助电源端口、通信端口、输入和输出端口试验电压值见表2 。 表2 被试装置端口的试验电压 开路输出试验电压和重复率 试验端口 峰值电压重复率 k V 土1 0 %k H z 土1 0 % 功能地线 2 5 或i 0 0 辅助电源 2 5 或1 0 0 输人/输出 2 5 或1 0 0 通信 1 5 或1 0 0 4 .1 1 .1 .5 浪涌抗扰度 G B /T1 4 5 9 8 .3 0 3 2 0 11 装置应能承受G B /T1 4 5 9 8 .1 8 2 0 0 7 第4 章规定的浪涌抗扰度试验,装置的辅助电源端口、通信 端口、输入和输出端口的试验电压值见表3 。 表3 被试装置端口的试验电压及电源阻抗 试验条件线对地 试验条件线对线 试验端口 开路试验电压 耦合网络 开路试验电压 耦合网络 k V 土1 0 % R /nC /p - F k V 士1 0 % R /nC /t 2 F 辅助电源 2 .01 091 .0O1 8 输入/输出 2 .04 00 .51 .04 00 .5 通信 1 .0 OO 不试验 4 .1 1 .1 .6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 装置的辅助电源端口、通信端口、输入和输出端口应能承受G B /T1 4 5 9 8 .1 7 - - 2 0 0 5 第4 章规定的 严酷等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试验。 4 .1 1 .1 .7 工频抗扰度 装置的直流状态输入端口应能承受G B /T1 4 5 9 8 .1 92 0 0 7 第4 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A 级的工频 抗扰度试验。 4 .1 1 .2 电磁发射试验 装置的电源端口应符合G B /T1 4 5 9 8 .1 6 2 0 0 2 中4 .1 规定的传导发射限值 见表4 ,外壳端口应 符合G B /T1 4 5 9 8 .1 6 2 0 0 2 中4 .2 规定的辐射发射限值 见表5 ,按表4 和表5 规定的电磁发射限值 和有关规定评定试验结果。 表4 传导发射限值 限值 频率范围 d B “V M H z 准峰值平均值 0 .1 5 ~O .57 96 6 0 .5 ~3 0 7 36 0 表5 辐射发射限值 在1 0m 测量距离处辐射发射限值 发射频率范围 d B /L V /r a M H z 准峰值 3 0 ~2 3 04 0 2 3 0 ~10 0 04 7 G B /T1 4 5 9 8 .3 0 3 2 0 1 1 4 .1 1 .3 辅助电源端口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电压变化和纹波 装置应能承受G B /T1 4 5 9 8 .1 1 2 0 1 1 第4 章规定的严酷等级的辅助电源端口的电压暂降、短时中 断、电压变化和纹波试验。 4 .1 2 连续通电试验 装置完成调试后,在出厂前应进行1 0 0h 常温 或7 2h 4 0 ℃ 的连续通电试验。 4 .1 3 结构及外观要求 4 .1 3 .1 装置的金属零件应经防腐蚀处理。所有零件应完整无损,装置外观应无划痕及损伤。 4 .1 3 .2 装置所用元器件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4 .1 3 .3 装置零部件、元器件应安装正确、牢固,并实现可靠的机械和电气连接。 4 .1 3 .4 同类装置的相同功能的插件、易损件应具有互换性,不同功能的插件应有防误插措施。 4 .1 3 .5 装置的调整、整定应方便,调整整定后应能锁定,装置应有防护外壳。 4 .1 4 安全要求 4 .1 4 .1 外壳防护 I P 代码 装置应有外壳防护,防护等级不低于G B4 2 0 82 0 0 8 规定的I P 2 0 或I P 5 0 有要求时 。 4 .1 4 .2 绝缘材料、元件和防火外壳的可燃性 装置的绝缘材料和元件的可燃性应符合G B1 4 5 9 8 .2 72 0 0 8 中7 .5 的规定;装置的防火外壳的可 燃性应符合G B1 4 5 9 8 .2 72 0 0 8 中7 .9 的规定。 4 .1 4 .3 保护联结阻抗 装置的保护联结阻抗应符合G B1 4 5 9 8 .2 72 0 0 8 中1 0 .5 .3 .4 .1 的规定。 4 .1 4 .4 安全标志 装置的安全标志应符合G B1 4 5 9 8 .2 7 2 0 0 8 中9 .1 的规定。 5 试验方法 5 .1 试验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条件应符合G B /T7 2 6 1 - - 2 0 0 8 第4 章的规定。 5 .2 结构及外观检查 结构及外观要求检查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第5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5 .3 直流电源变化对性能的影响试验 测试直流电源变化对性能的影响,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第1 0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5 .4 环境温度变化对性能的影响试验 测试4 .2 .1 环境温度变化对性能的影响,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中9 .1 规定的方法进行。 】O 5 .5 运输、贮存极限环境温度试验 G B /T14 5 9 8 .3 0 3 2 01 1 测试4 .2 .4 贮存、运输极限环境温度,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中9 .2 规定的方法进行,合格判据为 a 零、部件材料不应出现不可恢复的损伤; b 装置主要性能应符合企业产品标准出厂检验项目的要求。 5 .6 功率消耗试验 测试4 .3 功率消耗,按G B /T7 2 6 12 0 0 8 第7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5 .7 过载能力试验 测试4 .4 过载能力,按G B /T7 2 6 12 0 0 8 中1 4 .1 规定的方法进行。 5 .8 装置的功能及技术性能试验 测试4 .5 装置的功能、4 .6 装置的技术性能,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第1 8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5 .9 绝缘性能试验 测试4 .7 绝缘性能,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第1 2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5 .1 0 耐湿热性能试验 测试4 .8 耐湿热性能,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中9 .4 规定的方法进行。 5 .1 1 振动试验 5 .1 1 .1 振动响应试验 测试4 .9 .1 .1 振动响应,按G B /T7 2 6 12 0 0 8 中1 1 .1 规定的方法进行。 5 .1 1 .2 振动耐久试验 测试4 .9 .1 .2 振动耐久,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中1 1 .1 规定的方法进行。 5 .1 2 冲击试验 5 .1 2 .1 冲击响应试验 测试4 .9 .2 .1 冲击响应,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中1 1 .2 规定的方法进行。 5 .1 2 .2 冲击耐久试验 根据4 .9 .2 .2 冲击耐久,按G B /T7 2 6 12 0 0 8 中1 1 .2 规定的方法进行。 5 .1 3 碰撞试验 测试4 .9 .3 碰撞,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中1 1 .2 规定的方法进行。 5 .1 4 触点性能试验 测试4 .1 0 触点性能,按G B /T7 2 6 12 0 0 8 第1 5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G B /T1 4 5 9 8 .3 0 3 2 0 1 1 5 .1 5 电磁兼容试验 5 .1 5 .1 抗扰度要求试验 5 .1 5 .1 .1 1M H z 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测试4 .1 1 .1 .1lM H z 脉冲群抗扰度,按G B /T1 4 5 9 8 .1 32 0 0 8 第7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部 位及试验规格应符合G B /T1 4 5 9 8 .2 0 一2 0 0 7 中4 .2 的要求。试验期间,装置的验收准则见表6 。 5 .1 5 .1 .2 静电放电试验 测试4 .1 1 .1 .2 静电放电,按G B /T1 4 5 9 8 .1 3 2 0 0 8 第7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部位及试验规 格应符合G B /T1 4 5 9 8 .2 02 0 0 7 中4 .2 的要求。试验期间,装置的验收准则见表6 。 表6 验收准则 功能 验收准则 保护功能 在规定的限值内性能正常 命令和控制 在规定的限值内性能正常 测量 试验期间性能暂时下降,试验后自行恢复,存储数据无丢失 人机接口及可视报警试验期间性能暂时下降或功能丧失,试验后自行恢复,存储数据无丢失 数据通信误码率可能增大,但传输的数据采丢失 5 .1 5 .1 .3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试验 测试4 .1 1 .1 .3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按G B /T1 4 5 9 8 .92 0 1 0 第7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部位及 试验规格应符合G B /T1 4 5 9 8 .2 0 一2 0 0 7 中4 .2 的要求。试验期间,装置的验收准则见表6 。 5 .1 5 .1 .4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测试4 .1 1 .1 .4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按G B /T1 4 5 9 8 .1 0 一2 0 0 7 第7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 验部位及试验规格应符合G B /T1 4 5 9 8 .2 02 0 0 7 中4 .2 的要求。试验期间,装置的验收准则见表6 。 5 .1 5 .1 .5 浪涌抗扰度试验 测试4 .1 1 .1 _ 5 浪涌抗扰度,按G B /T1 4 5 9 8 .1 82 0 0 7 第7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部位及试验 规格应符合G B /T1 4 5 9 8 .2 0 一2 0 0 7 中4 .2 的要求。试验期间,装置的验收准则见表6 。 5 .1 5 .1 .6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试验 测试4 .1 1 .1 .6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按G B /T1 4 5 9 8 .1 72 0 0 5 第7 章规定的方法进 行。试验部位及试验规格应符合G B /T1 4 5 9 8 .2 0 一2 0 0 7 中4 .2 的要求。试验期间,装置的验收准则见 表6 。 5 .1 5 .1 .7 工频抗扰度试验 测试4 .1 1 .1 .7 工频抗扰度,按G B /T1 4 5 9 8 .1 92 0 0 7 第7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部位及试验 规格应符合G B /T1 4 5 9 8 .2 0 一2 0 0 7 中4 .2 的要求。试验期间,装置的验收准则见表6 。 1 2 G B /T14 5 9 8 .3 0 3 2 01 1 5 .1 5 .2 电磁发射试验 测试4 .1 1 .2 传导发射限值和辐射发射限值,按G B /T1 4 5 9 8 .1 62 0 0 2 第6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满 足相应的传导发射限值和辐射发射限值。 5 .1 5 .3 辅助电源端口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电压变化和纹波试验 测试4 .1 1 .3 辅助电源端口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电压变化和纹波,按G B /T1 4 5 9 8 .1 1 2 0 1 1 第 7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期间,装置的验收准则见表6 。 5 .1 6 连续通电试验 测试4 .1 2 装置的连续通电能力,装置完成调试后,出厂前应进行时间为1 0 0h 常温 或7 2h 4 0 ℃ 的连续通电检验。对被试装置只施加直流电源,必要时可施加其他激励量进行功能检验。在 试验过程中,装置应工作正常,信号指示正确,不应有元器件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出现。 5 .1 7 安全要求试验 5 .1 7 .1 外壳防护试验 测试4 .1 4 .1 外壳防护,按G B4 2 0 8 - - 2 0 0 8 规定的方法进行。 5 .1 7 .2 绝缘材料、元件和防火外壳的可燃性 测试4 .1 4 .2 绝缘材料、元件和防火外壳的可燃性,按G B1 4 5 9 8 .2 7 2 0 0 8 中1 0 .5 .4 .2 规定的方法 进行。 5 .1 7 .3 保护联结阻抗 测试4 .1 4 .3 保护联结阻抗,按G B1 4 5 9 8 .2 72 0 0 8 中1 0 .5 .3 .4 .1 规定的方法进行。 5 .1 7 .4 安全标志检查 检查4 .1 4 .4 安全标志,按G B1 4 5 9 8 .2 72 0 0 8 中9 .1 的规定进行。 6 检验规则 6 .1 一般概念 装置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a 型式检验在出厂合格的装置中按抽样方案和规定的检验项目对装置的一种定期或非定期的 合格评价; b 出厂检验装置出厂前,由制造厂质检部门按照装置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对装置的一种合格 评价。 6 .2 型式检验 6 .2 .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装置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装置定型前; b 装置转厂生产定型鉴定前; c 正常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元器件、工艺等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装置性能时; 】3 G B /T1 4 5 9 8 .3 0 3 2 0 1 1 d 装置停产2 年以上再恢复生产时; e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或受其委托的质量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f 合同规定时。 6 .2 .2 除6 .2 .1e 、f 规定项目外,型式检验项目见表7 。 表7 检验项目 序号项目名称“技术要求”的章、条“试验方法”的章、条型式检验出厂检验 1 直流电源变化的影响 4 .1 .35 .3 √ 2 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4 .2 .15 .4 √ 3 运输、贮存极限环境温度 4 .2 .45 .5 √ 4 功率消耗4 .3 5 .6 √ 5 过载能力 4 .45 .7 √ 6 装置的功能 4 .5 5 .8 √ √ 7 装置的技术性能 4 ,65 .8 √ √ 8绝缘性能4 .75 .9√√‘ 9 耐湿热性能4 ,85 .1 0 √ 1 0 振动4 .9 .1 5 .1 l √ 1 1 冲击 4 .9 .25 .1 2 、上 1 2 碰撞 4 .9 .35 .1 3 √ 1 3 触点性能4 .1 0 5 .1 4 √ 1 4 电磁兼容要求4 .1 l 5 .1 5 √ 1 5 连续通电试验4 .1 2 5 .1 6 √ 1 6 结构及外观 4 .1 35 .2 √√ 1 7 安全要求 4 .1 45 .1 7 √√6 4 仅进行介质强度试验和绝缘电阻测量。 。仅进行安全标志检查。 注√为要求的试验项目。 6 .2 .3 装置的抽样及合格判定 a 型式检验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任意抽取两台作为样品,然后分A 、B 组进行 A 组样品按表7 中的4 .1 .3 直流电源变化的影响 、4 .2 .1 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4 .3 功率 消耗 、4 .5 装置的功能 、4 .6 装置的技术性能 、4 .1 1 电磁兼容要求 各项进行检验; B 组样品按表7 中的4 .2 .4 运输、贮存极限环境温度 、4 .4 过载能力 、4 .7 绝缘性能 、4 .8 耐湿热性能 、4 .9 机械性能 、4 .1 0 触点性能 、4 .1 3 结构与外观 、4 .1 4 安全要求 各项进 行检验; b 样品经过型式检验,未发现主要缺陷,则判定产品本次型式检验合格。检验中如发现有一个主 要缺陷,则进行第二抽样,重复进行型式检验,如未发现主要缺陷,仍判定该产品本次型式检验 合格。如第二次抽取的样品仍存在此缺陷,则判定该产品本次型式检验不合格; c 样品型式检验结果达不到4 .3 ~4 .1 1 要求中任一条时,均按存在主要缺陷判定; d 检验中样品出现故障允许进行修复。修复内容,如对已做过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没有影响,可 继续往下进行检验。反之,受影响的检验项目应重做。 】4 6 .3 出厂检验 每台装置均应进行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见表7 ,并应在企业产品标准中作出具体规定。 出厂检验的合格判定为全部检验项目合格。 7 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 7 .1 标志和标签 G B /T1 4 5 9 8 .3 0 3 2 0 1 1 7 .1 .1 每台装置应有铭牌或相当于铭牌的标志,内容包括 a 制造厂名称和商标; b 装置型号和名称; c 规格号 需要时 ; d 额定值; e 整定范围和刻度 需要时 ; f 装置制造年、月; g 装置的编号; h 具有端子标志、同极性端子标志和接地标志的内部接线图。如果铭牌上无法绘制内部接线图, 允许在其他明显的部位标志或在装置说明书中提供。 7 .1 .2 装置的端子旁应标明端子号。 7 .1 .3 静电敏感部件应有防静电标志。 7 .1 .4 装置外包装上应有收发货标志、包装、贮运图示标志等必须的标志和标签。 7 .1 .5 装置的相关部位及说明书中应有安全标志,安全标志见G B1 4 5 9 8 .2 7 2 0 0 8 中9 .1 表9 。 7 .1 .6 装置的使用说明书、质量证明文件或包装物上应标有装置执行的标准代号。 7 .1 .7 所有标志均应规范、清晰、持久。 7 .2 使用说明书 7 .2 .1 装置使用说明书的基本要求应符合O B /T9 9 6 92 0 0 8 的规定。 7 .2 .2 使用说明书一般应提供以下信息 a 装置型号及名称; b 装置执行的标准代号及名称; c 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d 使用条件; e 装置主要特点; f 装置原理、结构及工作特性; g 激励量及辅助激励量的额定值; h 主要性能及技术参数; i 安装、接线、调试方法; j 运行前的准备及操作方法; k 软件的安装、操作及维护; 1 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m 有关安全事项的说明; n 装置接口、附件及配套情况; G B /T1 4 5 9 8 .3 0 3 2 0 1 1 o 维护与保养; p 运输及贮存; q 开箱及检查; r 质量保证及服务; s 附图 1 外形图、安装图、开孔图 2 原理框图; 3 接线图; t 其他必要的说明。 8 包装、运输、贮存 8 .1 包装 8 .1 .1 装置在包装前,应将其可动部分固定。 8 .1 .2 每台装置应用防水材料包好,再装有具有一定防振能力的包装盒内。 8 .1 .3 装置随机文件、附件及易损件应按企业产品标准和说明书的规定一并包装和供应。 8 .2 运输 包装好的户内使用的装置在运输过程中的贮存温度为一2 5 ℃~ 7 0 ℃,相对湿度不大于9 5 %。 装置应能承受在此环境中的短时贮存。 8 .3 贮存 包装好的装置应贮存在- - 2 5 ℃~ 5 5 ℃、相对湿度不大于8 0 %、周围空气中不含有腐蚀性、火灾 及爆炸性物质的室内。 9 供货的成套性 9 .1 随装置供应的文件 出厂装置应配套供应以下文件 a 质量证明文件,必要时应附出厂检验记录; b 装置说明书 可按供货批次提供 ; c 装置安装图 可含在装置说明书中 ; d 装置原理图和接线图 可含在装置说明书中 ; e 装箱单。 9 .2 随装置供应的配套件 随装置供应的配套件应在相关文件中注明,一般包括 a 易损零部件及易损元器件; b 装置附件; c 合同中规定的备品、备件。 】6 1 0 质量保证 G B /T14 5 9 8 .3 0 3 2 011 除另有规定外,在用户完全遵守本标准、企业产品标准及装置说明书规定的运输、贮存、安装和使用 要求的情况下,自出厂之日起至安装不超过两年,如果装置和配套件发生非人为损坏,制造厂负责免费 修理或更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