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锌矿物的表面性质与浮选关系研究综述_罗利萍.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氧化锌矿物的表面性质与浮选关系研究综述_罗利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氧化锌矿物的表面性质与浮选关系研究综述_罗利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氧化锌矿物的表面性质与浮选关系研究综述_罗利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氧化锌矿物的表面性质与浮选关系研究综述_罗利萍.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氧化锌矿物的表面性质与浮选关系研究综述_罗利萍.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收稿日期2020-01-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51922091, 51874247) 。 作者简介罗利萍 (1995) , 女, 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徐龙华 (1987) , 男,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总第 528 期 2020 年第 6 期 金属矿山 METAL MINE 氧化锌矿物的表面性质与浮选关系研究综述 罗利萍 1 徐龙华 1, 2 巫侯琴 1 张祥峰 31 (1.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2.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 绵阳 621010; 3.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3) 摘要氧化锌矿石结构和共伴生关系复杂, 表面性质相似, 浮选分离难度较大。氧化锌矿中有用矿物异极 矿或菱锌矿在浮选过程中难以与含钙脉石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有效分离。因此, 对异极矿、 菱锌矿及其含钙脉石 矿物的表面性质以及其与浮选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可为其高效浮选分离提供理论基础。系统介绍了异 极矿和菱锌矿及其含钙脉石矿物表面性质的研究现状, 主要包括矿物的表面断裂键、 表面润湿性、 表面能、 表面电 性、 表面溶解性等, 并评述了矿物表面性质与浮选之间的关系。其中, 表面断裂键决定矿物暴露面的活性位点; 表 面润湿性决定矿物天然疏水性; 表面能与矿物吸附药剂能力有关, 吸附能越负, 药剂与矿物表面的相互作用越剧 烈; 在浮选过程中, 带与矿物表面相反的电荷的捕收剂容易通过物理吸附导致浮选; 有用矿物表面溶解的金属离子 会活化脉石矿物, 导致浮选分离困难。最后, 对氧化锌矿物表面性质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氧化锌矿表面性质异极矿菱锌矿方解石白云石可浮性浮选 中图分类号TD9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250 (2020) -06-024-07 DOI10.19614/ki.jsks.202006003 A Re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Properties and Flotation of Zinc Oxide Ore Luo Liping1Xu Longhua1, 2Wu Houqin1Zhang Xiangfeng32 (1.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Resource Recycl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ianyang 621010, China; 3. School of Resource Processing and Bio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AbstractZinc oxide ores have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mplex structure,complex the concomitant mine and similar surface properties,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separation from gangue mineral. In the flotation process of zinc oxide ore, it is the difficult to separate the valuable mineral, hemimorphite and smithsonite, from calcium-bearing minerals. There⁃ fore, it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ts efficient flotation separation that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hemimorphite,smithsonite and their calcium-bearing gangue mineral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properties and flotation behavior.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hemimorphite,smithsonite and their calcium- bearing gangue minerals in surface features. Factors including surface key fracture,wettability,surface energy,surface po⁃ tential and surface solubility on floatability the zinc oxide ore are expounded. Among them,the surface key fracture deter⁃ mines the active site of the mineral exposed surface;surface wettability determines the natural hydrophobicity of minerals; in the process of flotation, the collector with charge opposite to the mineral surface can easily lead to flotation by physical ad⁃ sorption;the metal ions dissolved on the surface of useful minerals will activate gangue minerals,resulting in difficult flota⁃ tion separation. Finally,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zinc oxide ores are prospect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Zinc oxide ore, Surface properties, Hemimorphite, Smithsonite, Dolomite, Calcite, Floatability, Flotation Series No. 528 June 2020 锌是十种常见的有色金属之一, 具有良好的压 延性、 耐磨性, 常用于合金的生产和镀锌过程中。同 时, 锌可作为一种化学添加剂应用于橡胶、 油漆和医 药等领域 [1]。硫化锌矿一直以来是工业生产中提取 锌金属的主要矿产资源 [2]。近年来, 随着硫化锌矿资 源的逐渐衰竭,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氧化锌 24 ChaoXing 矿中锌的提取 [3-4]。而与硫化锌矿石相比, 氧化锌矿 石结构复杂, 矿物表面特征多样, 共伴生关系复杂, 选矿分离难度较大 [5]。氧化锌矿物目前最常见的 2 种矿物为菱锌矿和异极矿。浮选法是解决该类矿物 分选的有效途径 [6]。氧化锌矿的浮选就是利用氧化 锌矿与脉石矿物界面性质差异性进行分选的 [6]。矿 物表面性质差异决定了浮选行为 [7]。对氧化锌矿物 及其常见脉石矿物的表面性质以及浮选关系进行系 统研究, 有助于更好地调控浮选过程。 为更好地了解氧化锌矿物的表面性质, 本文系 统综述了氧化锌矿物的表面性质, 并分析其与浮选 行为的关系, 以期为氧化锌矿高效浮选调控及新型 高效捕收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氧化锌矿物的晶体结构 矿物的可浮性与其晶体结构密切相关 [8], 如矿物 的表面润湿和荷电现象对矿物浮选起决定性作用, 而矿物的晶体结构则决定了矿物表面的润湿性与荷 电性。矿物内部的晶体结构和矿物暴露面的表面性 质决定着矿物的可浮性。研究矿物的晶体化学特征 和表面性质有助于判断不同结构类型矿物的可浮性 以及各种药剂在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 氧化锌矿石通常以硅酸盐或碳酸盐的形式出 现。其中, 异极矿 [Zn4Si2O7(OH) 2H2O] 和菱锌矿 [ZnCO3] 是典型的氧化锌矿 [9]。异极矿, 常见脉石矿 物为方解石、 白云石、 针铁矿、 石英和高岭石; 菱锌 矿, 常见脉石矿物为针铁矿、 石英、 方解石、 白云石和 高岭石 [9-11]。 异极矿属于二聚体状岛状硅酸盐矿物, 化学式 为Zn4[Si2O7] [OH] 2H2O, 斜方晶系。其晶体结构具 有 [Si2O7] 的结构单元, SiO双四面体与ZnO四面 体的角顶相连组成三维空间骨架, 这些四面体彼此 又以3个角顶相连, 呈现出六元环 (2ZnSi3O) 的结 构, 六元环之间相互连接且在 (010) 面形成无限延伸 的网层, 水分子则自由分布在硅氧四面体和锌氧四 面体的空穴中 [12]。作为一种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异极矿晶体结构中的共价键主要集中在硅氧骨干内 部, 而键强较弱的离子键则主要存在于硅氧骨干与 金属锌离子之间。因此, 异极矿的解离一般会沿着 阳离子占优势的面进行, 从而暴露出表面的金属离 子, 这就解释了异极矿的零电点相对较高, 在阴离子 捕收剂体系下具有较好的可浮性。 菱锌矿属于三方晶系 [13], 分子式为ZnCO 3, 作为 一种碳酸盐矿物, 其晶体结构可以看成是在立方Na- Cl结构中, Zn2代替了Na的位置, CO32-代替了Cl-的 位置 [14], 然后再沿着 (111) 方向挤压, 使面交角变为 101, 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扭曲的岩盐结构。一般在 菱锌矿的浮选过程会加入硫化剂对其表面进行硫 化, 其主要原理也是基于菱锌矿晶体解离表面暴露 的阳离子, 吸附带负电的HS-或S2-。 方解石和白云石为作为与氧化锌矿共生的最为 常见的脉石矿物, 他们亦属三方晶系。其中, 方解石 分子式为CaCO3, 成立方最紧密堆积, 晶体结构类似 于沿三次轴压缩NaCl结构, 可以看成将Ca2代替Na- Cl结构中的Na, CO 2 - 3 代替了Cl-的位置, 其立方面心 晶胞沿某一三次轴方向压扁而呈钝角菱面体状后, 就变成了方解石的菱面体晶体结构 [15]。白云石分子 式为CaMg (CO3) 2, 具有菱面体晶胞和六方晶胞, 白云 石晶体结构中Ca、 Mg沿三次轴方向交叉排列, 即Mg 八面体和Ca八面体层成有规律地交叉排列, 其结构 在形式上可以认为是Mg2替换了方解石结构中一半 的Ca2并完全有序化, 由于这两种阳离子的大小不同 而使氧原子出现少许的位移 [16]。 显然, 从晶体构型来看, 氧化锌矿中有用矿物与 脉石矿物相似性较高, 这也就导致它们具有相似的 晶体化学特征, 浮选分离较为困难。 2氧化锌矿物表面性质与浮选的关系 矿物的表面性质非常复杂, 能对矿物浮选产生 直接的影响, 利用或改变矿物表面的某些性质可以 有效分选目的矿物、 改善浮选效果 [17]。这些表面性 质包括表面键的断裂、 表面电性、 表面元素的电负 性、 表面离子状态、 表面极性、 表面自由能、 表面剩余 能、 表面不均匀性、 表面积、 表面溶解性以及表面结 构和化学组成等 [18]。 2. 1表面断裂键与浮选 不同矿物晶体, 即使是同种矿物晶体解离后, 不 同解离面所暴露的断裂键类型和数量通常不同, 进 而导致它们各自特定的表面特性。其中, 同种矿物 晶体不同晶面断裂建的差异也被称作断裂键各向异 性。在外力作用下, 矿物晶体的解离方式通常与其 结构中配位多面体各元素间化学键的强弱有关。矿 物晶体中化学键的类型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一般 而言, 某一晶面离子键占比越大, 该表面解离可能性 也就越高, 与水或药剂作用活性也就越强, 进而具有 较强的亲水性。 表1列出了异极矿、 菱锌矿、 方解石和白云石晶 体中各组成原子间的键长和布居数 [14, 19-20]。由表1可 知 菱锌矿中 ZnO键的键长比 CO键的键长长, 且ZnO键的布居数较小、 离子性较强, 因此菱锌矿 通常会沿着 ZnO键较多的面进行解离, 从而暴露 出作为活性位点的Zn2与浮选药剂作用; 异极矿中Si 2020年第6期罗利萍等 氧化锌矿物的表面性质与浮选关系研究综述 25 ChaoXing O键的共价性较强, 不易断裂, 而异极矿晶体中的 ZnO 键同时具共价性和离子性, 其解离仍沿着含 ZnO键较多的面进行。在异极矿断裂表面更易暴 露出质点Zn2与捕收剂作用, 锌是浮选过程中矿物表 面的主要活性位点。对于脉石矿物, 方解石中CaO 键具有较强的离子性, CO键具有较强的共价性, 因 此, 方解石断裂表面常暴露出质点Ca2, 而矿物表面 金属离子易与脂肪酸类捕收剂发生化学吸附导致浮 选。采用阴离子捕收剂回收氧化锌矿时, 方解石表 面质点Ca2易与氧化锌矿表面活性位点发生竞争吸 附而干扰目的矿物的浮选。白云石晶胞中O存在2 种形态, 分别为 [CO 2 - 3] 中的O和MO中的O, 此处区 别为 O1和 O2, 其中 CO1的布居数为 0.87, 具有较 强的共价性。CaO2的布居数为0.12, 表现出极弱 的键合作用, MgO2的布居数为-0.65, 成反键状态, 有较弱的离子性。矿物断裂表面常暴露出质点Ca2 和Mg2, 同样, 脂肪酸类捕收剂也会与白云石表面金 属离子发生化学吸附, 因此脂肪酸类捕收剂作为氧 化锌矿捕收剂, 吸附选择性较差, 难以实现目的矿物 与脉石的有效分离。 2. 2表面润湿性与浮选 矿物表面润湿性反映了矿物表面水化的强度, 矿物表面水化强度与矿物表面断裂键相关, 具体表 现为矿物表面键合水分子的能力。一般而言, 矿物 表面离子性越强, 其水化程度也就越高, 润湿性也就 越好。 由于矿物表面水化强度是影响浮选行为的重要 因素之一 [21-22], 对矿物表面润湿性及其调整的研究成 为浮选调控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近年来, 人们用不 同的方法对矿物的润湿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3-26]。 其中, 接触角测量是最常用的测定矿物亲水性的方 法。Hosseini等 [27]在菱锌矿的接触角与己硫醇浓度 变化关系的研究中发现, 菱锌矿的接触角随着己硫 醇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己硫醇浓度最低时, 菱锌矿接 触角为32左右, 说明自然状态下菱锌矿接触角低于 32。异极矿和方解石的接触角为42左右。pH值为 7 时, 白云石表面接触角仅为 8, 并且随 pH 值的升 高, 接触角逐渐减小, 在 pH12 时接触角降为 0 [28]。 接触角越大, 对应越强的疏水性。因此, 自然状态 下, 菱锌矿和异极矿与方解石具有类似的润湿性, 白 云石亲水性最强。4种矿物天然可浮性均较差, 其中 白云石天然可浮性最差。为实现有用矿物与脉石的 分离, 采用药剂强化或弱化矿物表面疏水化作用, 就 是浮选的本质。 显然, 从矿物的天然润湿性来看, 氧化锌矿中有 用矿物与脉石矿物润湿性极为相似, 这也就导致他 们难以通过浮选得以分离, 因此, 利用药剂强化目的 矿物表面疏水化作用, 使矿物表面润湿性出现差异, 进而实现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的分离是至关重要 的。如 Wang等 [29]通过苯甲羟肟酸 (BHA) 与油酸钠 (NaOL) 按2 ∶1比例混合, 使菱锌矿和白云石表面润 湿性出现显著差异, 从而实现从白云石中选择性浮 选菱锌矿。 2. 3表面能与浮选 在外力作用下, 矿物晶体沿一定的晶体结构表 面分裂 [30], 解理面是矿物晶体破裂后最常观察到的 晶面。众所周知, 解理是一种矿物沿平行于相对弱 键区的光滑平面断裂的倾向, 即解理面通常沿着两 层之间最弱的化学键的方向, 因此, 解理面具有最低 的表面吉布斯自由能。表面能是影响表面反应活性 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氧化锌矿的表面 性质, 本节综述了2种典型氧化锌矿的表面能特征。 Han等 [31]采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 分别选取异 极矿 (110) 面和菱锌矿 (101) 面, 计算得出解理面表 面能分别为 1.48、 1.78 J/m2。通过对表面断裂键密 度分析计算, Gao等 [23]认为方解石最常见暴露面为 {1014}、 {0118}和{2134}面, 其中{1014}是最稳定的解 理面, 表面能为0.418 J/m2 [20]。白云石没有完全解理 面, 相对稳定解理面为 (104) 面 [32], 表面能为 2.189 J/m2 [33]。药剂与矿物表面的相互作用能 (吸附能) 与 矿物表面能相关。Zhao 等 [34]发现, HS-吸附在菱锌 矿 (101) 面不同吸附位点 (锌位点) 的吸附能分别 为-605.76 (顶部) 、 -652.38 (底部) 和-660.29 kJ/mol (桥接部位) 。他认为HS-吸附在菱锌矿表面的稳定 性顺序为顶部<底部<桥接部位。说明吸附能越负, 药剂与矿物表面的相互作用越剧烈, 因此吸附能可 以用来判断药剂与矿物之间的作用强度。此外, 通 过对比我们发现, 氧化锌矿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 金属矿山2020年第6期总第528期 26 ChaoXing 物表面能存在一定差异, 这为实现矿物分离提供了 可能。 Carta等 [35]用能带结构理论研究了矿物的浮选, 发现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与费米能级的位置有 关系。Han 等 [31]通过计算异极矿 (110) 面和菱锌矿 (101) 面各原子的密度和总密度发现 由于异极矿Zn 3d轨道的能级低于O 2p轨道和Si 2p轨道 (属于硅氧 四面体) , 当捕收剂极性基团中的键合原子与矿物表 面锌原子键合时, 需要突破O和Si的阻碍。对菱锌矿 而言, 由于Zn 3d轨道的能级仅低于O 2p轨道, 当捕 收剂极性基团中的键合原子与矿物表面锌原子键合 时, 仅需要突破O的阻碍。异极矿和菱锌矿表面O原 子活性大于Zn原子活性, 且二者均表现Zn 3d轨道能 级低于O 2p轨道, 因此O原子会影响其键合。这将 导致电负性较弱捕收剂的固体亲合基团不能在两种 矿物表面进行化学吸附。只有具有强电负性的固体 亲合基团, 如氢氧酸, 才能与Zn原子键合, 在两种矿 物表面发生化学吸附 [10]。对方解石和白云石态密度 分析可知, 方解石费米能级附近主要由O 2p轨道贡 献, 其次是C 2p、 Ca 3d, 可知方解石表面O的活性较 强, C和Ca次之; 白云石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主要 由O 2p轨道、 Ca 2p轨道贡献, 所以白云石在介入化 学反应时O和Ca的活性较强。在溶液中, 水中的H 易与白云石表面的O形成氢键, 而水中的O易与白云 石表面Ca形成CaO化学键。另外, 矿物功函数、 药 剂吸附量及可浮性之间有确定的相互关系, 即捕收 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随着功函数的增加和费米能 级的降低而增加。费米能级的降低会使得矿物表面 受主状态离子浓度增加, 进而使具有施主性质 (如阴 离子捕收剂) 离子的吸附量及中性分子的吸附量增 加。最终表现为浮选回收率提高。因此, 在矿物浮 选过程中, 可以通过对费米能级的位置的调控, 达到 对矿物浮选行为的调控。 2. 4表面电性与浮选 根据Stern双层理论, 当矿物表面带电时, 水溶液 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会被吸附到矿物表面, 因此, 当 矿物表面暴露于水中时, 表面会出现双层结构。第 一层为矿物表面离子决定的电荷 (正电荷/负电荷) , 第二层是通过库仑力吸引到矿物表面的离子组成。 两层之间的电位差称为Zeta电位。矿物表面动电位 为零时的 pH值为等电点 (IEP) 。研究发现, 异极矿 和菱锌矿的等电点 (IEP) 分别出现在pH5~6和pH 7~8 [5-6, 36-37]。此外, 方解石和白云石的IEP分别出现 在 pH8.7~9.8 和 pH6.3~7.8 [38-43]。在没有特定吸附 的情况下, 在pH<IEP时, 阴离子捕收剂优先通过物 理吸附在带正电荷的矿物表面并导致浮选, 在 pH> IEP时, 矿物表面带负电, 阳离子捕收剂能更易吸附 而导致浮选。 两种典型氧化锌矿及其脉石矿物表面Zeta电位 均表现对pH值敏感的行为, 即矿物表面Zeta电位随 介质pH值变化而变化, 在整个pH值范围内, 呈现表 面电位随pH值的升高不断降低。矿物可浮性也随 之改变。这主要体现在矿物浮选回收率与pH值呈 函数关系。通过矿物分别与去离子水和捕收剂作用 时表面Zeta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 ①异极矿在7<pH <8.5 时, 浮选效果最好, 在此区间内, 定位离子为 Zn2和ZnOH, 捕收剂与Zn2和ZnOH发生化学键合, 与捕收剂作用后其表面电位显著负移, 在此区间内, 方解石表面荷正电, 定位离子为Ca2, 既有利于阴离 子捕收剂的静电力吸附, 也有利于阴离子捕收剂与 Ca2的化学键合作用。②当 10<pH<11时, 菱锌矿 浮选效果最佳, 从表面电性的角度看, 此区间内, 矿 物表面与阴离子捕收剂油酸钠相互排斥, 然而菱锌 矿表面电性变得更负, 说明油酸根阴离子在菱锌矿 表面存在其他形式的吸附 (化学吸附) , 在此区间内, 方解石和白云石表面的Ca2和Mg2与菱锌矿表面的 Zn2发生与捕收剂的竞争键合。此外, 强酸、 强碱条 件使捕收剂捕收能力下降或矿物表面动电位过高都 不利于矿物的浮选。 2. 5表面溶解性与浮选 异极矿和菱锌矿是半溶性矿物, 由于晶格离子 的溶解和水合作用, 溶液中存在大量的难免离子, 其 水解产物可重新吸附到矿物表面 [44]。溶解的物种可 发生水解、 络合、 吸附、 表面和体相沉淀等反应, 还会 抑制浮选药剂与矿物的选择性相互作用 [45]。矿物表 面溶解离子直接影响不同物质在浮选体系中固液、 液气界面的吸附行为 [46]。 刘诚等 [47]通过对异极矿的浮选溶液化学体系 分析认为 异极矿溶解组分的构成受 pH 值的影响 较大。当 pH<6 时, 溶液中主要成分存在形式为 Zn2; 在pH6~8时, 溶液中主要存在Zn2和ZnOH以 及 Zn (OH) 2, ZnOH 为优势组分; 在pH9~11时, 溶液 中主要以 Zn (OH) 2形式和少量 ZnOH 、 Zn (OH) 2、 Zn (OH) - 3及Zn (OH) 2 - 4 形式存在, 在此区间内, 异极矿的 可浮性是捕收剂离子与矿物表面形成的Zn (OH) 2发 生离子交换; 在pH11~13时, 优势组分为Zn (OH) - 3, pH>13时, 优势组分是Zn (OH) 2 - 4 ; 在pH3~9时, 定 位离子为Zn2和Zn (OH) 。在pH9~11时, 异极矿的 浮选回收率随Zn (OH) 2(aq) 的增加而减少, 因此矿物 表面Zn (OH) 2可能不利于异极矿的浮选, 在pH>11 2020年第6期罗利萍等 氧化锌矿物的表面性质与浮选关系研究综述 27 ChaoXing 时, 水溶液中 OH-与捕收剂在矿物表面发生竞争吸 附。 菱锌矿溶度积常数为 1.4610-10mol/L。Shi 等 [46]通过研究认为, 菱锌矿溶解影响溶液pH值, 溶 液pH值随搅拌时间的增加而缓慢增加, 最终在pH 7.5左右达到溶解平衡。韩玉光 [48]通过对菱锌矿的浮 选溶液化学体系分析认为 菱锌矿溶解组分的构成 受pH值的影响较大, pH6.5左右时, 菱锌矿溶解的 锌主要以Zn2、 ZnOH和ZnHCO 3的形式存在, 菱锌矿 表面带正电, pH>6.5 时, 随着 pH 值的不断升高, [Zn2]、 [ZnOH]和[ZnHCO 3]不断减少, [HCO - 3]、 [CO 2 - 3] 、 [Zn (OH) - 3] 与 [Zn (OH) 2 - 4] 逐渐增多, 故矿物 表面电位逐渐降低, pH>11时, 菱锌矿溶解的锌主要 以 Zn (OH) 3-与 Zn (OH)2 - 4 的形式存在。在 6<pH<11 时, Zn2、 ZnOH和 ZnHCO 3为定位离子, 在硫化浮选 过程中, Na2S通过与菱锌矿表面的Zn反应形成硫化 膜, 降低菱锌矿的溶解度, 从而改善浮选。与另一项 对方解石的溶解研究相比 [46], 方解石与水溶液混合, 溶液 pH 值快速达到 9.6; 方解石溶解速率高于菱锌 矿, 随着搅拌时间增加, 溶液pH值缓慢降低, 最终在 pH8.31时达到溶解平衡; 当pH<13时, Ca2是溶液中 主要存在物种, 当 pH>13 时, 溶液中以 CaOH为主。 对于白云石 [38, 49], 在达到溶解平衡时溶液pH为9.2; 当pH<7时, 溶液中主要为Ca2和Mg2; 当pH>7时, 溶 液中主要为CO 2 - 3 和HCO - 3。在菱锌矿与其脉石矿物 方解石的浮选分离研究中 [46], 将方解石上清液加入 菱锌矿的矿浆中发现方解石的上清液对菱锌矿的浮 选基本无影响, 然而, 再将菱锌矿的上清液加入方解 石矿浆时, 发现方解石浮选不再受抑制剂作用, 浮选 回收率有了明显回升。矿物表面溶解导致氧化锌矿 与脉石矿物浮选分离更加困难。因此, 调控表面溶 解离子的选择性迁移对于氧化锌矿浮选分离至关重 要。 3结论与展望 综述了两种典型氧化锌矿 (异极矿和菱锌矿) 以 及其常见脉石矿物的表面性质及其与浮选行为之间 的关系。得到的结论如下 (1)异极矿和菱锌矿中断裂表面主要存在Zn2 与捕收剂作用, 方解石表面主要断裂产生的 CaO 产生质点Ca2, 白云石表面主要发生CaO和MgO 键断裂, 产生质点Ca2和Mg2。 (2)自然状态下, 菱锌矿、 异极矿与方解石具有 相近的润湿性, 白云石亲水性最强, 天然可浮性最 差。 (3)异极矿和菱锌矿表面O原子与Zn原子活性 最强。在参与化学反应时, 方解石中O的活性较强, C和Ca次之, 白云石中O和Ca 的活性较强。 (4)异极矿和菱锌矿的IEP分别出现在pH5~6 和pH7~8之间, 方解石和白云石的IEP分别出现在 pH8.7~9.8和pH6.3~7.8之间。在pH<IEP时, 阴离 子捕收剂优先通过物理吸附在带正电荷的矿物表面 并导致浮选, 在pH>IEP时, 矿物表面带负电, 阳离子 捕收剂更易吸附并导致浮选。 (5)方解石溶解速率高于菱锌矿, 溶解过程中 产生的难免离子会干扰有价矿物与脉石矿物的浮选 分离过程, 导致分离难度增大。 由于氧化锌矿物表面性质的不稳定性以及浮选 过程的复杂性, 对于在氧化锌矿浮选分离研究依然 面临许多难题。事实上, 一些基础理论的发展如固 体物理学中能带理论、 量子力学理论; 结构化学中分 子轨道理论; 晶体化学中各向异性理论等开始应用 到了矿物表面性质的研究领域, 进一步丰富了矿物 的表面性质理论。同时, 新的试验条件和技术日新 月异, 例如表面能谱术、 同步辐射技术、 光散射效应、 电子显微术、 穆斯堡尔效应、 磁共振技术等现代化试 验手段以及分子模拟技术, 为矿物表面性质在原子 和分子微观层次上提供定性或是定量分析方法, 也 使矿物表面性质与浮选关系研究方向不断向深度和 广度发展。 参 考 文 献 Ejtemaei M,Irannajad M,Gharabaghi M. Influence of important factors on flotation of zinc oxide mineral using cationic,anionic and mixed(cationic/anionic)collectors [J] .Minerals Engineering, 2011, 24 (13) 1402-1408. Feng Q,Wen S,Bai X,et al.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mithsonite with ammonia to enhance the ation of sulfidization products and its response to flotation [J] .Minerals Engineering,2019,137 1-9. Irannajad M, Ejtemaei M, Gharabaghi M. The effect of reagents on selective flotation of smithsonite calcite quartz[J] .Minerals Engi⁃ neering, 2009, 22 (9) 766-771. Zhu H L,Qin W Q,Chen C,et al. Selective flotation of smithson⁃ ite,quartz and calcite using alkyl diamine ether as collector[J] .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8,28 (1) 163-168. Qin J,Liu G,Fan H,et al. The hydrophobic mechanism of di (2- ethylhexyl)phosphoric acid to hemimorphite flotation [J]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2018, 54568-77. Liu C,Zhang W,Song S,et al.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smithsonite from calcite using 2-phosphonobutane-1, 2, 4-tricarboxylic acid as a depressant [J] .Powder Technology, 2019, 35211-15. [1] [2] [3] [4] [5] [6] 金属矿山2020年第6期总第528期 28 ChaoXing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王贤晨, 张覃, 陈建华, 等.氟磷灰石与石英表面电子性质及 胺类捕收剂吸附作用研究 [J] . 贵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7, 34 (6) 21-28. Wang Xianchen, Zhang Tan, Chen Jianhua, et al. Electronic prop⁃ erties and amine collectors effect of fluorapatite and quartz surface [J]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2017, 34 (6) 21-28. Miller J D,Nalaskowski J,Abdul B,et al.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kaolinite and other selected two layer silicate minerals[J]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7,85(5) 617- 624. Ejtemaei M,Gharabaghi M,Irannajad M. A review of zinc oxide mineral beneficiation using flotation [J] .Advances in Col⁃ 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14, 206 68-78. Arajo A C A,Lima R M F. Influence of cations Ca2,Mg2and Zn2on the flotation and surface charge of smithsonite and dolomite with sodium oleate and sodium silicate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 2017, 16735-41. 冷娥, 汪伦, 刘邦瑞. 应用有机螯合剂活化异极矿的研究 [J] .有色金属, 1991 (1) 44-49. Leng E,Wang Lun,Liu Bangrui. Study on activation of heteropo⁃ lar ore by organic chelating agent [J] .Nonferrous Metals,1991 (1) 44-49. Mcdonald W S,Cruickshank D W J. Refinement of the structure of hemimorphite [J] . Zeitschrift fr Kristallographie - Crystalline Ma⁃ terials, 1967 180-191. Bouibes A,Zaoui A,Tunega D. Bonds,bands and elasticity of smithsonite rock[J]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2013,16676- 82. 丁治英, 敬珊珊, 陈启元. 含锌矿物的微观结构与反应活性 [J] . 中国科技论文, 2015, 10 (18) 2178-2181. Ding Zhiying, Jing Shanshan, Chen Qiyuan. Microstructure and re⁃ activity of zinc-bearing minerals [J] .China Sciencepaper, 2015, 10 (18) 2178-2181. Lardge J S,Duffy D M,Gillan M J.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water with the calcite(104)surface using Ab initio simulation [J]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09,113 (17) 7207- 7212. 何婷, 张覃. 磷矿石中白云石晶体化学特性研究[J] . 矿冶 工程, 2012, 32 (5) 41-43. He Ting,Zhang Tan. Study on crystal 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of dolomite in phosphate ores [J]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 ing, 2012,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