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隐患影响下的残矿协同开采技术研究_李海港.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采空区隐患影响下的残矿协同开采技术研究_李海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采空区隐患影响下的残矿协同开采技术研究_李海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采空区隐患影响下的残矿协同开采技术研究_李海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采空区隐患影响下的残矿协同开采技术研究_李海港.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采空区隐患影响下的残矿协同开采技术研究_李海港.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收稿日期2020-01-08 基金项目江西省安全生产重大课题 (编号 JXAJ2016-002) ,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编号 20192BBG70077) 。 作者简介李海港 (1981) , 男, 副院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采空区隐患影响下的残矿协同开采技术研究 李海港 1, 2 李仕杰 3 郑小龙 1 刘周超 3 闫雷 31 (1. 江西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江西 南昌 330103; 2. 江西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 南昌 330103; 3. 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采空区时空分布复杂、 地压显现严重是制约赣南钨矿残矿资源回收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为解决赣南 地区钨矿残矿资源回收的难题, 基于 “协同开采” 理念, 兼顾资源开采与隐患处理, 提出了针对赣南地区钨矿的采空 区探测微震实时监测残矿协同回采探监采的协同开采关键技术方案, 并结合赣南某典型钨矿开展了工 程案例分析。研究表明 针对31132矿块空区复杂的时空分布特征, 以三维精细探测技术为基础精细化构建了整 体地质模型和采空区模型, 精确得到残矿形态与残矿量, 矿量估算误差小于10, 并以此为基础分别对顶柱、 底柱 和间柱因地制宜制定了回采方案; 残矿回采过程中建立了IMS微震监测系统, 对31132矿块采场的采空区稳定性进 行了实时监测和预警, 并协同应用空区封闭、 胶结充填等方法处理空区, 实现了空区隐患处理与残矿资源回收的有 机统一, 完成了31132采场顶柱残矿全部回收, 并为间柱回采创造了条件。研究结果可为赣南地区钨矿残矿资源 安全、 高效、 协同开采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采空区残矿资源协同开采微震监测 中图分类号TD8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250 (2020) -05-026-08 DOI10.19614/ki.jsks.202005004 Study on Synergetic Mining Technology of Residual Ore under Hidden Influence of Goaf Li Haigang1, 2Li Shijie3Zheng Xiaolong1Liu Zhouchao3Yan Lei3 (1. Jiangxi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Nanchang 330103, China; 2. Jiangxi Safety Prod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Nanchang 330103, China; 3.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The complex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goaf and the serious ground pressure appearance are the key technical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recovery of tungsten ore residual resources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ecovery of tungsten mine residual resources in Southern Jiangxi Prpvinc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ynergetic mining“, consideration of resource exploitation and hidden danger treat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key technical scheme of synergetic mining(exploration supervision mining)for the detection of goaf, real-time monitoring of microseism and synergetic mining of residual mine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engineering case of a typical tungsten mine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ccording to the complex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 tics of 31132 ore block, the whole geological model and goaf model are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three-dimensional fine de- te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residual ore and quantity are accurately obtained.The ore estimation error is less than 10. On this basis, the mining plan is made for the top pillar, the bottom pillar and the inter pillar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The IMS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 is established in the process of residual mining to monitor and forewarn the stabili- ty of the mined out area of 31132 block stope in real time, and to deal with the mined out area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meth- ods of goaf closure and cemented filling, so as to realize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hidden danger treatment of the mined out ar- ea and the recovery of residual ore resources, complete the recovery of all the residual ore in the top pillar of 31132 stope, and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recovery of the intermediate pillar.The above study results can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safe, efficient and synergetic mining of tungsten residual resources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KeywordsGoaf, Residual mineral resources, Synergetic mining,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总第 527 期 2020 年第 5 期 金属矿山 METAL MINE Series No. 527 May 2020 26 ChaoXing 赣南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黑钨矿产地, 黑钨 产量占到我国总产量的90以上, 区域内集中了10 余座大型钨矿山及20余座小型钨矿山, 其中绝大部 分钨矿山为具有数十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山, 由于赣 南钨矿的赋存条件特点以及原有开采技术条件限 制, 留下了大量未处理的复杂地下采空区以及未能 开采完全的残留矿石 [1-3]。据不完全统计, 赣南大吉 山钨矿、 漂塘钨矿、 荡坪钨矿、 盘古山钨矿、 铁山垅 钨矿、 西华山钨矿等矿山形成的采空区总量达3 640 万m3, 已充填空区量1 274万m3, 剩余采空区总量为 2 366 万 m3, 残留矿石及低品位资源金属总量约 10 万 t[4-5]。在当前矿产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 如果 能充分回收这部分遗留的残矿, 则意味着目前矿山 可采矿量会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 以上大部分矿山逐 渐步入深部开采, 随着开采中段向下延伸, 遗留空区 使得回采条件更加复杂、 恶劣, 矿柱变形破坏, 相邻 采场和巷道维护困难, 空区坍塌和岩移, 致使下一中 段回采困难, 空区积水造成突水隐患等, 导致大量残 矿无法回收, 这类空区隐患与残矿回采的矛盾亟待 解决 [6-7]。 采矿领域一般认为, 资源开采与采空区属于一 组矛盾的组合, 深部资源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 产生采空区, 而采空区的出现又会威胁到资源开采 的安全性, 如何协调处理好采空区与资源开采的关 系是矿山安全生产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8]。 2009年陈庆发教授基于A.H. Ansoff提出的 “协同” 理 念 [9-10], 针对采空区隐患资源开采条件提出了 “协同 开采” 的理念, 并明确阐述了 “协同开采” 定义及其技 术体系 [11-12]。自此, “协同开采” 理念得到迅速发展, 不少学者相继提出了大量协同开采技术, 极大地丰 富了我国采矿技术体系 [13]。孙会熙等[14]针对矿山存 在的资源开发规划不明确与采空区隐患威胁问题, 提出了对于资源分区开采的协同开采优化方案, 协 同处理了空区隐患问题, 并实现了矿产资源的高效 回收; 张海磊等 [15]针对高埋深采空区群及存在的岩 爆显现问题, 结合高浓度膏体充填工艺与地压监测 系统, 实现了隐患资源与空区协同处理的协同开采; 聂兴信等 [16]针对矿体复杂多变的赋存条件, 提出了 深孔分段空场上向嗣后充填协同采矿法, 并结合数 值模拟与工业试验对该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论证; 陈阳等 [17]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崩落法 与充填法协同开采方案的可行性, 对协同开采方案 进行了优选。“协同开采” 理念的实质就是通过一定 手段和方法解决处理矿山系统运转过程中存在的矛 盾与冲突, 实现矿山系统运转的统一与协调, 从而达 到隐患处理与资源高效安全生产的目的。不同协同 开采方案往往针对不同矿山系统或不同的矛盾组 合, 对于赣南钨矿山而言, 矿体赋存条件复杂, 脉幅 平均为0.3 ~ 0.4 m, 最宽达6 ~ 8 m, 矿脉间距一般在 10 m左右, 导致采空区形态差异大, 且赣南主要钨矿 的开采已有近百年历史, 部分老采空区位置难以探 明, 地压显现较为严重。如何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协 同解决赣南钨矿山采空区隐患治理与残矿资源开 采两大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鉴于此, 本研究以赣南某典型钨矿采场残留矿 体为例, 基于 “协同开采” 理念, 以三维精细探测为基 础, 以采空区微震实时监测为手段, 协同应用空区封 闭、 充填空区等方法, 在空区隐患处理的同时实现残 矿安全开采, 形成空区隐患治理与残矿安全回采的 协同作业关键技术, 以期为赣南钨矿资源安全高效 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借鉴。 1空区治理与残矿回采的协同关键技术 “协同开采” 理念的基本内涵是根据矿山系统实 际运转工作面临的不良隐患因素或系统负效应 (如 采空区、 围岩失稳、 突水突泥等隐患因素) , 以现有技 术手段 (包括岩层控制、 灾害控制、 实时安全监测等 技术) 减小或弱化不良隐患因素带来的影响, 从而实 现资源开采与隐患处理的双赢 [11-12]。 对于赣南钨矿而言, 受其赋存条件影响, 采空区 总量巨大, 形态各异, 难已探明, 地压显现现象显著, 同时限于以往的开采技术手段, 大量残留矿体未开 采完全, 残矿资源开发问题亟待解决。残矿资源开 采与采空区隐患的协同作业是摆在工程技术人员面 前的重大难题。由此, 引入 “协同开采” 理念, 以三维 精细探测为基础, 利用三维精细探测技术, 探明复杂 空区三维信息, 为残矿回采技术方案设计提供基础 资料; 以采空区微震实时监测为手段, 在整个回采阶 段对采空区顶板稳定性和矿柱应力进行实时监测, 因地适宜设计残矿回采方案; 采用充填空区或崩落 围岩等方法, 在空区隐患处理的同时实现残矿安全 回采, 形成了空区隐患治理与残矿安全回采的协同 作业关键技术 (图1) 。 2工程概况 2. 1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西华山杨眉寺复背斜次一级褶皱南 段, 以山岭地形为主, 北高南低, 最低标高320 m, 高 差657 m, 矿体赋存标高为200~750 m。矿床有细脉 带型和大脉型两类, 以前者为主, 主要矿化面积 1.2 km2, 共有16条矿带。矿区地层为中上寒武系, 岩性 2020年第5期李海港等 采空区隐患影响下的残矿协同开采技术研究 27 ChaoXing 为变质含砾粗砂岩、 变质中粒砂岩、 变质细砂岩和砂 质板岩。矿区内断层发育, 有EW向、 NENNE向和 NW向, 规模都不大, 对矿体破坏较小。矿区内主要 控矿构造有近EW向的F5、 F6断层, NW向的F2断层和 NE向的F3断层, 其中最重要的断层是F2, 该断层走 向48, 倾向138, 倾角54, 破碎带宽0.5~1 m。该4 组断层形成的菱形区段为矿体的主要赋存区。 2. 2矿山资源开采现状 根据矿体的赋存形态, 矿山主要采用浅孔留矿 法、 阶段矿房法、 全面法等空场采矿方法进行开采, 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形态复杂各异的采空区。矿体为 脉状雁行阵列式产出, 其采空区也多呈现长宽比、 高 宽比均较大的脉状展布。采空区地压隐患严重, 受 采空区隐患影响, 矿山的采矿损失率普遍超过40, 在当前矿产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 如果能充分回 收这部分遗留的残矿, 对于充分回收宝贵的矿产资 源、 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增加矿山经济效益都具有十 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矿山针对厚大矿脉、 薄矿脉分别采用阶段矿房 法和浅孔留矿法开采。对采用阶段矿房法 (大采) 开 采的厚大矿脉而言, 其残矿类型包括顶柱、 间柱、 底 柱及存窿矿等, 对于采用浅孔留矿法或全面法 (小 采) 开采的薄矿脉而言, 其残矿类型包括顶柱、 间柱 等。大采形成的残矿周边可能会出现采空区冒落贯 通地表的现象, 小采形成的残矿一般都较独立, 并且 受爆破方式影响, 大采采场的残矿一般比小采采场 的残矿更不规则, 形态更复杂, 残矿量也更大。 考虑到上述因素, 本研究以赣南某典型钨 矿448~388 m中段的31132采场 (大采) 残留矿体 作为研究对象, 原矿体以脉带状产出, 矿体倾角85~ 89, 平均宽度为14.8 m, 采用分段凿岩阶段出矿空场 采矿法开采 [18]。采场东西向布置, 采场平均长度为 43 m, 高度为61.1 m, 平均采幅为15.3 m, 分4个凿岩 分段, 各分段高度延用西边 39112矿块采场布置形 式, 控制在9.7~12.9 m不等。因11线穿脉为分区总 回风巷, 需要保护, 且448 m与388 m中段东西错 位, 因此留设了10 m宽的间柱。 3采空区三维精细探测及建模技术 3. 1实体模型构建 采空区几何特性以及与矿块的空间关系对于残 矿回采意义重大, 采用三维精细探测技术对采空区 进行有效探测, 建立相应的三维模型可直观展示采 空区位置形态, 同时三维建模结果可有效指导残矿 回采方案设计。本研究以三维精细探测技术为基 础, 采用国内生产的blss三维扫描系统对448~388 m 中段的 31132 采场采空区形态进行探测, 并结合 3Dmine软件, 构建了448~388 m中段矿块采场、 各 分段井巷及采空区等模型(图2) [14]。在所建模型的 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采空区空间形态及其几何特征, 同时, 通过多次采空区扫描建模可有效估算采场存 窿量、 出矿量以及分析爆破作业完成程度, 为下一步 残矿回采方案设计提供充足的基础资料。 3. 2残矿资源估计 本研究采空区 3D 激光扫描测量采用 “分次扫 测、 整体拼接” 方案, 分次扫描结果不仅可对采空区 变化情况进行有效测定, 并且通过对比分次扫描的 采空区体积量变化可对残矿量进行估计。首先为验 证残矿资源估计的准确性, 对比3次扫描的采空区体 积与实际月开采矿量变化情况, 将第1次扫测采空区 体积换算成矿量59 960 t, 采场存矿量为14 510 t; 第 2次扫测前进行一次顶部放顶, 矿量为12 350 t (设计 崩矿量) , 第2次扫描时采场存矿量为18 437 t。根据 放顶矿量以及第1次、 第2次扫描期间存矿量变化情 况可得两次扫描期间出矿量为8 423 t, 第2次扫测采 空区体积换算成矿量为52 037 t, 两次采空区形态变 化量为7 923 t, 由超爆量等因素引起的误差量约500 t; 第3次扫测采空区体积换算成矿量为67 381 t, 两 次采空区形态变化量为15 344 t, 不考虑31132矿块 采场与周边采场之间夹石层垮透增加混入量情况的 金属矿山2020年第5期总第527期 28 ChaoXing 误差量约3 000 t。由上述结果可以验证残矿资源估 计的可行性。 根据矿山生产资料对矿量进行估算, 31132矿块 采场设计顶柱回采量为19 970 t, 设计底柱回采量为 13 155 t。通过矿体三维模型进行布尔运算, 可以精 确计算残矿量。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得到采空区顶板 有较大起伏, 经计算可得31132矿块采场实际顶柱回 采量为18 945 t, 实际底柱回采量为15 482 t, 整体估 算量误差小于10。采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快速 测定采场存窿量、 分析出矿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为下一步制定残矿回采方案提供了基础条件。 4采空区实时微震监测 4. 1微震系统概述及现场布设情况 对于赣南钨矿残矿资源回采工作而言, 采空区 结构稳定性问题是影响回采工作有序进行的关键一 环。微震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声发射技术监测原理类 似, 都是采集岩石受力破坏过程的声能信号 (微震波 信号) , 通过对采集的声能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对监测 区域结构的稳定程度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达到稳定 性实时监测的目的 [19-20]。本研究针对31132采场建 立了IMS微震监测系统, 于采空区周边布置了2台4 通道数据采集分站和8个单向微震检波器, 388 m 中段微震检波器布设如图3所示。上述8个微震检 波器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监测台网, 将采场包围在中 心, 使该系统能够精确定位到采场内发生的微震事 件, 从而准确掌握残矿回采过程中采场内岩体活动 情况, 对回采工作中岩体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 4. 2监测数据分析及可视化 本研究微震监测周期为20152017年, 在进行 微震监测数据分析时, 剔除了微震监测系统受传感 器通信线路砸断、 系统时间不同步、 传感器连接盒电 路板烧毁等因素影响的数据。图4为31132矿块微 震监测区域示意图。表1中统计了该区域监测周期 内记录到的事件。由表1可以看出采集到的数据质 量较高, 为后续处理分析奠定了基础。 图5表示的是监测周期内触发传感器数目大于 4的微震事件分布情况, 球体的颜色代表事件发生的 时间, 球体尺寸与事件震级数呈正相关, 即球体越 大, 表明事件的震级越大。由图5可以看出 事件位 于448 m中段和388 m中段, 尤其在388 m中段与 采空区底部之间较为集中。采矿活动使得矿柱或者 上下盘围岩受力状态发生改变, 应力重新分布, 导致 微震事件数呈现增加的趋势, 底部结构微震事件数 增多, 说明底部岩体结构稳定性波动性较大, 需要增 强底部结构的锚喷网支护。 5残矿协同回采 本研究以 “协同开采” 理念为基础, 结合采空区 精细探测与三维建模技术与微震实时安全监测技 术, 根据31132矿块的赋存特点, 因地制宜设计了顶 柱、 底柱、 间柱分步开采的回采方案, 同时为了尽可 能保证残矿回采工作的安全性, 根据顶柱、 间柱开采 中存在的空区隐患, 协同应用空区封闭、 胶结充填等 2020年第5期李海港等 采空区隐患影响下的残矿协同开采技术研究 29 ChaoXing 方法对空区进行有效治理, 实现空区隐患处理与残 矿资源回收的有机统一。 5. 1顶柱回采技术 根据扫描得到的采空区边界图及顶柱回采标准 方案图, 开展了31132矿块采场顶柱回采设计研究。 为保护448 m 中段 11线回风巷, 本研究只针对 31132矿块采场东部顶板回采进行设计。针对顶柱 实际形态结构特征, 确定顶柱回采采用两侧间柱中 施工放顶硐室, 并钻凿深孔炮孔进行压顶的方案, 如 图6 (a) 所示。 顶柱工业试验中, 放顶硐室一侧由采准天井、 采 准天井联道进入, 另一侧由448 m中段向下施工硐 室天井进入, 在两侧的放顶硐室内对向施工深孔炮 孔, 各控制一半的顶柱。深孔孔口呈 “马蜂窝” 形态, 孔口炮孔密度大, 孔底炮孔密度小。深孔施工采用 矿山自有的KQJ-100B立柱式潜孔钻机, 钻凿炮孔直 径为 100 mm, 孔底距为 2.5 m, 实际装药量为 3 060 kg, 整体爆破效果良好, 局部出现少量大块, 并且 31132 采场与 31131 采场之间的夹石出现了部分垮 塌。由图6 (b) 可清楚发现矿房爆破之后的实际采空 区界线, 与矿山根据采准及爆破设计资料划定的采 空区界线之间存在明显误差, 平均超出3.5 m的距离 (如图6 (b) 中的阴影部分) , 这部分可能由矿石超爆、 边壁垮落等因素造成。放顶结束后, 对448 m中段 13线主巷进行了水泥墙全封闭, 严禁人员及设备进 入。同时在下部394 m水平电耙道进行电耙出矿, 矿石由电耙耙到溜井下放至 388 m 中段, 通过有轨 电车运输至坑口。31132采场西部顶板待有条件之 后再进行回采。 5. 2底柱回采 针对底柱实际形态结构特征, 确定底柱回采方 案为利用388 m中段运输穿脉钻凿上向中深孔, 并补 充相应的出矿沿脉、 装矿进路, 以形成完整的出矿、 运输系统。具体回采方案如图7 (a) 所示。Ⅲ主2沿 脉巷需施工上向中深孔, 以端部切槽为指向, 通过后 退式分次爆破完成底柱的回采工作。为保证出矿顺 金属矿山2020年第5期总第527期 30 ChaoXing 利进行, 需增加出矿沿脉与装矿进路, 即形成底部堑 沟出矿结构。由于采场处于大量出矿阶段, 因此底 柱回采工作暂不实施。待采场顶板回采结束后, 存 窿矿与底柱崩落矿石一并回采, 回采结束后可采用 尾砂胶结充填, 为间柱回采创造条件。31132采场底 柱回采剖面如图7 (b) 所示。 底柱回采工业试验中, 采用YGZ-90圆盘式中深 孔钻机进行中深孔施工, 钻凿炮孔直径为60 mm, 孔 底距为2.0 m, 排距为1.5 m, 以端部切槽为自由面及 补偿空间进行后退式分次爆破, 将堑沟内残留的存 窿矿石与底柱一同放出, 以回收上部存窿矿石及底 柱矿石。 5. 3间柱回采 根据间柱实际形态与结构, 经分析论证, 开采东 区低品位矿体时, 由于该区矿体处于中西部已开采 区域的错动范围内, 为保证回采安全, 采用了全尾砂 胶结充填的采矿工艺, 回采前首先对下部中段采空 区进行有效充填。目前矿山正在进行充填站建设, 土建工程基本完成, 下一步将进行充填设备安装及 充填管道铺设等。 由于间柱西部为39112矿块, 已结束回采, 顶部 已崩透至地表, 由现场调查结果可知, 该区垮落体部 2020年第5期李海港等 采空区隐患影响下的残矿协同开采技术研究 31 ChaoXing 分已经压实固结, 东部为31132矿块采空区, 回采前 需对该区进行全尾砂胶结充填, 考虑到需保护上部 的分区总回风巷, 预留10 m顶柱作为永久损失。下 部间柱采用分段充填法进行回采, 回采顺序为竖直 方向从下而上, 平面方向由矿体边界向采准天井进 行后退式回采。具体回采方案如图8所示。 中深孔施工采用矿山自有的YGZ-90圆盘式中 深孔钻机, 钻凿炮孔直径为60 mm, 孔底距为2.0 m, 排距为1.5 m, 以端部切槽为自由面及补偿空间进行 后退式分次爆破。分段凿岩爆破出矿完成之后, 对 该分段进行充填, 充填完成之后进入上一分段的循 环中。各分段凿岩及充填过程如图9所示。 本研究开展了31132矿块采场残矿回采工业试 验, 对31132矿块采场东部顶板进行了放顶, 崩矿量 8 110 t, 爆破效果良好, 在此基础上辅以空区隔离等 手段对空区进行了治理, 确保了回采工作安全有序 进行; 完成了底柱上向中深孔施工, 但由于采场处于 大量出矿阶段, 底柱回采工作暂不实施, 待采场顶板 回采结束后, 存窿矿与底柱崩落矿石一起回采。回 采结束后可采用尾砂胶结充填, 为间柱回采创造条 件。 6结论 (1) 针对赣南钨矿存在形态复杂的采空区, 以采 空区三维精细探测技术为基础, 精细化构建了包括 矿块、 采空区、 底部结构工程、 顶部硐室工程等在内 的整体地质模型, 通过多次复合精细化扫描得到的 采空区模型, 精确得到残矿量与残矿形态, 为残矿回 采方案制定提供了基础资料。 (2) 以残矿回采工业试验为依托, 建立了IMS微 震监测系统, 对31132矿块采场的采空区稳定性进行 了监测, 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分析, 有效指导了31132 矿块采场残矿的安全回采。 (3) 结合赣南钨矿山残矿的赋存特点, 以448~ 388 m中段的31132采场残留矿体为例, 系统制定了 残矿回采 (顶柱、 底柱、 间柱) 与空区治理 (空区封闭、 胶结充填) 的协同开采技术方案, 并开展了顶柱回采 工业试验, 试验结果证明了残矿协同开采技术方案 的可行性, 可对赣南地区钨矿资源回采提供一定的 参考。 参 考 文 献 赵奎, 中国生, 廖亮, 等.赣南钨矿山地压特征、 治理及地压 区残矿回采 [J] .中国钨业, 2009, 24 (5) 38-41. Zhao Kui, Zhong Guosheng, Liao Liang, 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ground pressure and tungsten stope remnant mining in Southern Jiangxi [J] .China Tungsten Industry, 2009, 24 (5) 38-41. 何维基.赣南钨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新进展 [J] .中国钨业, 2018, 33 (4) 1-8. He Weiji.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ungsten deposits in [1] [2] 金属矿山2020年第5期总第527期 32 ChaoXing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Southern Jiangxi and ore prospecting development [J] .China Tung- sten Industry, 2018, 33 (4) 1-8. 王辉.某钨矿残矿回收风险控制探讨 [J] .中国钨业, 2014, 29 (6) 11-15. Wang Hui.Risk control for reclaiming remnant ore in a tungsten mine [J] .China Tungsten Industry, 2014, 29 (6) 11-15. 赵奎, 杨涛波, 张东炜, 等.赣南钨矿山地压调查及评价方法 [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1, 2 (3) 47-50. Zhao Kui,Yang Taobo,Zhang Dongwei,et al. Investigation of ground pressure and uation s for the tungsten mine in Southern Jiangxi[J] .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 2 (3) 47-50. 赵康, 周科平, 涂序保, 等.赣南钨矿山地压问题分析及应对 措施 [J] .矿冶工程, 2018, 38 (3) 1-4, 10. Zhao Kang, Zhou Kepin, Tu Xubao, et al.Analysis of ground pres- sure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tungsten mine in Southern Ji- angxi [J]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2018, 38 (3) 1-4, 10. 叶光祥, 曾凡珍, 廖永斌, 等.某钨矿地压活动区采空区隐患治 理研究 [J] .中国矿业, 2019, 28 (S1) 65-68. Ye Guangxiang, Zeng Fanzhen, Liao Yongbing, et al.Study on hid- den danger control in goaf of a tungsten mine ground pressure ac- tive area [J] .China Mining Magazine, 2019, 28 (S1) 65-68. 石求志.赣南钨矿地压活动与控制研究 [J] .中国钨业, 2009, 24 (4) 9-12. Shi Qiuzhi.On ground pressure control of tungsten mines in South- ern Jiangxi [J] .China Tungsten Industry, 2009, 24 (4) 9-12. 陈庆发.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研究 [D] .长沙 中南 大学, 2009. Chen Qingfa.Study on Synergism of Hidden Danger Resource Min- ing and Goafs Treatment [D] .Changsha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09. Daffershofer A, Haken H.Synergetic computers for pattern recogni- tiona new approach to recognition of deed patterns [J] .Pattern Recognition, 1994, 27 (12) 1697-1705. 吴永红, 苏怀智, 高培伟.混凝土大坝裂缝光纤监测关键性基本 问题的协同研究 [J] .水力发电学报, 2007 (4) 120-123. Wu Yonghong, Su Huaizhi, Gao Peiwei.Integrated study on key ba- sic problems of fiber optic monitoring cracks in concrete large dams [J] .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2007 (4) 120-123. 陈庆发, 周科平, 古德生.协同开采与采空区协同利用 [J] .中国 矿业, 2011, 20 (12) 77-80, 102. Chen Qingfa, Zhou Kepin, Gu Desheng.Synergetic mining and cavi- ty synergetic utilization [J] .China Mining Magazine, 2011, 20 (12) 77-80, 102. 陈庆发, 苏家红.协同开采及其技术体系 [J] .中南大学学报 自 然科学版, 2013, 44 (2) 732-736. Chen Qingfa, Su Jiahong.Synergetic mining and its technology sys- tem [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 gy, 2013, 44 (2) 732-736. 陈庆发.协同采矿方法的发展及类组归属 [J] .金属矿山, 2018 (10) 1-6. Chen Qingfa.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llaborative min- ing s [J] .Metal Mine, 2018 (10) 1-6. 孙会熙, 吴爱祥, 张磊, 等.某钒铁矿分区协同开采方案优化 [J] .金属矿山, 2016 (9) 30-34. Sun Huixi, Wu Aixiang, Zhang Lei, et al.Optimization of mining scheme on the partitioning collaborative mining of a vanadium and iron mine [J] .Metal Mine, 2016 (9) 30-34. 张海磊, 刘武团, 雷明礼, 等.岩爆倾向下隐患资源开采与空区 处理协同技术 [J] .现代矿业, 2015 (10) 44-45, 48. Zhang Hailei, Liu Wutuan, Lei Mingli, et al.Collaborative technolo- gy of hidden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goaf treatment under rock burst tendency [J] .Modern Minning, 2015 (10) 44-45, 48. 聂兴信, 甘泉, 娄一博, 等.基于协同开采理念的急倾斜薄矿 脉群集群连续化回采工艺研究 [J] .金属矿山, 2019 (9) 28-33. Nie Xingxin, Gan Quan, Lou Yibo, et al.Study of cluster continuous mining with steeply inclined thin ore groups based on syner- gistic mining theory [J] .Metal Mine, 2019 (9) 28-33. 陈阳, 许梦国, 程爱平, 等.程潮铁矿崩落法和充填法协同开 采方案优化研究 [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7, 37 (11) 1-4. Chen Yang, Xu Mengguo, Cheng Aipin, et al.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cooperative mining scheme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