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宝山陶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找矿潜力_胡彦强.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铜陵宝山陶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找矿潜力_胡彦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铜陵宝山陶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找矿潜力_胡彦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铜陵宝山陶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找矿潜力_胡彦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铜陵宝山陶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找矿潜力_胡彦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铜陵宝山陶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找矿潜力_胡彦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收稿日期2019-07-23 作者简介胡彦强 (1987) , 男, 工程师, 硕士。 铜陵宝山陶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找矿潜力 胡彦强 1 丁瑞颖 1 林鑫 21 (1.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八一五地质队, 安徽 合肥 238000; 2.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铜陵宝山陶银铅锌矿床位于贵池繁昌断褶束舒家店背斜南东翼, 新屋里岩体北东侧, 是近年来新 发现的一处中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结合区域及矿区勘查成果, 总结了成矿地质背景、 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特征、 矿石特征等, 并对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①矿体主要赋存于栖霞组 (P1q) 、 孤峰组 (P1g) 、 龙潭 组 (P2l) 、 大隆组 (P2d) , 主要受层间滑动构造控制, 矿体多呈似层状、 透镜状产出; 矿体沿走向控制长度达2 200 m, 走向50~60, 倾向SE, 倾角60~85, 沿倾向延深最大达591 m, 矿体具有膨胀收缩、 尖灭再现特征。②矿石中金 属矿物主要由黄铁矿、 方铅矿、 闪锌矿和少量的黄铜矿、 黝铜矿、 毒砂及微量的银金矿、 自然银、 白铁矿、 碲银矿等组 成, 脉石矿物主要由少量的石英和方解石组成。矿石构造主要为细脉状构造、 浸染状构造等。③矿床成因属中低 温热液充填型银铅锌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了区域找矿潜力探讨, 认为铜陵地区存在着较好的铅锌成 矿潜力。 关键词银铅锌多金属矿中低温热液型地质特征找矿潜力 中图分类号P611, P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250 (2020) -09-159-08 DOI10.19614/ki.jsks.202009022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Tongling Baoshantao Ag-Pb-Zn Deposit HU Yanqiang1DING Ruiying1LIN Xin22 (1. 815 Geological Team of East China Metallurgic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Hefei 238000, China; 2. 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Resources, Chang an University, Xian 710000, China) AbstractBaoshantao Ag-Pb-Zn Deposit in Tongling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wing of Shujiadian anticline in Guichi-Fanchang fault fold bundle and the northeast side of Xinwuli rock mass.It is a medium-sized Ag-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 newly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Based on the regional and mining exploration results,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 and ore characteristic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genesis of the deposit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 orebodies mainly occur in Qixia ation(P1q) , Gufeng ation(P1g) , Longtan ation(P2l)and Dalong ation(P2d) , mainly controlled by inter- layer sliding structures, and ore bodies are mostly layered and lenticular in shape.The controlled length of ore body along strike reaches 2 200 m, ore body strike is 50~60, dip direction is southeast with 60~85 dip angle, and the maximum depth along the dip is 591 m.The orebody is characterized by expansion, shrinkage and pinch-out reappearance. ② Metal minerals in ore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pyrite, galena, sphalerite and a small amount of chalcopyrite, tetrahedrite, arsenopy- rite and trace silver-gold ore, natural silver, white iron ore and hessite.Gangue mineral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a small amount of quartz and calcite.The ore structure is mainly veinlet structure and disseminated structure. ③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 belongs to a medium-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illing type Ag-Pb-Zn deposit.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the regional prospecting potential is discusse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 good potential of Pb-Zn mineralization in Tongling area. KeywordsAg-Pb-Zn polymetallic ore, medium-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ining poten- tial 总第 531 期 2020 年第 9 期 金属矿山 METAL MINE Series No. 531 September2020 159 金属矿山2020年第9期总第531期 宝山陶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铜- 铁-金多金属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 是近年发现的一 处中型银铅锌多金属矿。近年来铜陵矿集区陆续发 现了姚家岭大型锌金多金属矿 [1-3]、 荷花山大型铅锌 多金属矿 [4-5], 指示着矿集区存在着较好的铅锌成矿 潜力。前人研究发现, 铜陵矿集区成矿作用复杂, 以 高度发育斑岩- (层控) 矽卡岩型铜金矿床为主要特 征 [6-8]。铜金矿床的勘查和研究获得了地学界长期高 度关注 [9-14], 而铅锌成矿研究工作相对薄弱。因此, 开展区内典型铅锌矿床的研究能够为未来铅锌矿床 勘查和成矿模式建立奠定基础 [15-16]。本研究以宝山 陶银铅锌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 在野外勘查的基础 上总结分析矿床地质特征, 并结合水系沉积物地球 化学模式, 探讨区域铅锌矿成矿潜力, 为区域铅锌多 金属矿的相关找矿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1成矿地质背景 研究区大地构造单元隶属于扬子板块, 下扬子 凹陷, 宁芜陷断束, 贵池繁昌断褶束 [9-11]。出露地 层有志留系 (S) 三叠系 (T) , 沉积了以浅海相为主 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主要构造格架受NE向下扬 子台褶带控制。基底断裂构造表现出对盖层构造的 强烈影响, 促使侵入体呈串珠状排列。区内岩浆岩 发育, 沿EW向隐伏深断裂分布, 侵入体以燕山中晚 期中酸性中浅成相的岩株、 岩墙为主 [17-18], 其次为 岩枝、 岩床、 岩瘤 (图1) 。 2矿区地质特征 铜陵宝山陶银铅锌多金属矿位于舒家店背斜南 东翼, 新屋里岩体北东侧。地层由北西至南东依次 出露志留系三叠系, 主要为志留系中统坟头组 (S2f) 、 上统茅山组 (S3m) , 泥盆系五通组 (D3w) , 石炭 系中统黄龙组 (C2h) 、 上统船山组 (C3c) , 二叠系下统 栖霞组 (P1q) 、 孤峰组 (P1g) 、 上统龙潭组 (P2l) 、 大隆组 (P2d) , 三叠系下统殷坑组 (Tly) 、 和龙山组 (T1h) 、 南陵 湖组 (T1n) , 组成走向 NE、 倾向 SE 陡倾斜的单斜构 造, 地层倾角为60~75, 矿区赋矿层位主要为栖霞 组 (P1q) 、 孤峰组 (P1g) 、 龙潭组 (P2l) 、 大隆组 (P2d) 。 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 主要有与褶皱伴生的NE向纵 向层间断层和NW向横向平移断层, 晚期还伴有EW 向和NNW向次级小平移断层, 层间滑动断层主要为 含矿热液提供运移通道和储矿空间, 是成矿的有利 部位 [19]。区内岩浆岩发育, 深部揭露有新屋里石英 闪长岩北延部分和大竹园花岗闪长斑岩, 脉岩主要 为闪长玢岩、 花岗斑岩和辉绿玢岩 (图2) 。区内由于 160 胡彦强等 铜陵宝山陶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找矿潜力2020年第9期 岩浆活动强烈, 广泛发育热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 质作用, 热变质作用主要为大理岩化、 角岩化, 接触 交代变质作用为矽卡岩化。矿区内矿化特征以内生 金属硫化物为主, 主要矿化有银、 铅、 锌、 铜及钼, 富 集地段形成工业矿体。矿化类型主要有 (金) 银铅锌 矿 (化) 、 铜矿 (化) 及钼矿 (化) [20]。 3矿体地质特征 宝山陶矿区由泉水冲矿段、 大竹园矿段、 宝山陶 矿段和宝山铜矿组成, 具有明显的矿化分带性, 随着 远离岩体, 温度降低, 由近新屋里岩体的宝山陶矽卡 岩型铜矿转变为远端泉水冲、 大竹园矿段的热液型 铅锌矿床, 表现为以含矿岩体为核心, 具有Cu-Mo、 Au 或Cu-Mo、 Pb-Zn、 Au 的分带特征 [6, 9], 矿化分带主 要受金属的物理化学活动性质影响。全矿床共圈定 了银铅锌矿体12条, 铜矿体30条, 钼矿体4条。其中 1、 3、 10号矿体为主矿体, 主矿体矿石量占整合矿区 总矿石量的72, 单矿体规模最大的为3号矿体。泉 水冲、 大竹园矿段银铅锌矿体主要位于层间滑动构 造面上, 受构造形态影响, 矿化在沿走向和倾向上均 呈尖灭再现现象, 矿化规模大, 其中泉水冲矿段沿走 向矿化长度达2 000 m以上, 3号矿体在3号线沿倾向 矿化长度达591 m。 3. 1矿体规模、 形态、 产状 泉水冲矿段为银铅锌共生矿体, 矿体赋存于孤 峰组灰岩与殷坑组灰岩之间 (图3) , 受花岗斑岩脉和 辉绿玢岩脉控制, 矿体平面上分布于矿段南西26号 线至北东2号线; 大竹园矿段为银铅锌共生矿体, 赋 存于栖霞组底部, 平面上分布于60~71号线。 泉水冲矿段1号矿体赋存于花岗斑岩脉与孤峰 组灰岩之间, 为银铅锌矿体。矿体呈似层状, 走向 50~60, 倾向 SE, 倾角 70~85, 走向控制长度为 300 m, 沿倾向最大延伸460 m, 矿体视厚度为1.10~ 16.90 m, 平均6.62 m。Ag平均品位为127.8 g/t, Pb平 均品位为4.17, Zn平均品位为7.74。 161 金属矿山2020年第9期总第531期 泉水冲矿段3号主矿体赋存于大隆组硅质岩, 为 银铅锌矿体。矿体呈似层状, 走向50~60, 走向控 制长度为700 m, 倾向SE, 倾角70~85, 沿倾向最大 延伸 591 m, 矿体视厚度为 1.00~16.08 m, 平均 5.14 m。银平均品位为126.8 g/t, 铅平均品位为1.33, 锌 平均品位为1.58。 大竹园矿段10号矿体赋存于栖霞组底部, 为银 铅锌矿体。矿体呈似层状, 走向50~60, 倾向SE, 倾角 55~85, 走向控制长度为 400 m, 沿倾向最大 延伸 425 m, 矿体视厚度为 1.70~7.48 m, 平均 3.82 m。Ag平均品位为158.1 g/t,Pb平均品位为4.08, Zn平均品位为4.61。 3. 2矿石矿物组分及赋存状态 银铅锌矿床主要元素为银、 铅、 锌, 次要元素有 硫、 铜、 金等。光、 薄片鉴定及电子探针结果显示 (表 1) ,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 方铅矿、 闪锌矿 和少量的黄铜矿、 黝铜矿、 毒砂及微量的银金矿、 自 然银、 白铁矿、 碲银矿等。脉石矿物主要由少量的石 英和方解石组成。 (1) 方铅矿。他形晶结构, 粒径多为 0.05~2.00 mm, 分布于脉石矿物和黄铁矿粒间 (图4 (a) ) , 部分 沿裂隙或孔隙交代黄铁矿、 闪锌矿, 可见黑三角形 孔, 少量呈文象结构, 少量被黝铜矿交代, 与黄铜矿 接触处见共边, 局部有交代黄铜矿现象, 星散浸染状 分布。 (2) 闪锌矿。半自形他形晶结构, 粒径为0.05 ~0.50 mm, 星散浸染状分布, 分布于黄铁矿、 脉石矿 物粒间, 部分交代黄铁矿, 另见与黄铜矿形成乳滴状 固溶体分离结构 (图4 (b) ) , 少量被方铅矿、 黝铜矿交 代, 部分包于晚期黄铁矿内, 部分交代早期黄铁矿, 早期闪锌矿多呈半自形他形粒状, 含乳浊状黄铜 矿包体, 少量晚期闪锌矿与黝铜矿、 方铅矿等形成不 混溶的镶嵌状结构, 基本不含黄铜矿包体。 (3) 黄铁矿。半自形自形晶不等粒结构, 粒径 为0.10~0.60 mm, 镶嵌或分布于脉石矿物间, 黄铁矿 分两期, 早期多呈半自形晶, 晚期多呈他形晶, 早期 黄铁矿见有被闪锌矿、 白铁矿交代现象, 晚期黄铁矿 内部多包裹闪锌矿, 多见有被毒砂、 方铅矿、 闪锌矿、 黄铜矿、 黝铜矿沿晶内裂隙或孔隙交代现象, 部分碎 裂明显, 呈残余、 不规则状, 部分集合体呈条带状、 脉 状、 浸染状分布。 162 2020年第9期胡彦强等 铜陵宝山陶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找矿潜力 (4) 黄铜矿。半自形晶他形晶细小粒状结构, 粒径0.03 mm左右, 黄铜矿分为两期, 早期与闪锌矿 呈固溶体分离结构, 晚期呈他形晶结构, 多交代黄铁 矿, 见被黝铜矿交代, 见早期黄铜矿被晚期黄铜矿、 闪锌矿、 黝铜矿等交代呈残余的现象 (图4 (c) 和图4 (d) ) , 少量沿黄铁矿及脉石间交代分布。 (5) 黝铜矿。呈他形粒状, 交代黄铜矿或分布于 黄铁矿晶内裂隙, 或呈脉状分布, 见交代闪锌矿, 呈 微细脉分布于闪锌矿裂隙。 (6) 毒砂。多呈自形半自形晶, 柱状、 菱形, 多 交代黄铁矿, 另见被闪锌矿、 方铅矿交代, 偶见被黄 铁矿包裹或交代。 (7) 银金矿。半自形粒状, 偶见, 粒径为0.08 mm。 (8) 自然银。半自形粒状, 粒径为0.05 mm, 独立 银矿物。 (9) 碲银矿。乳浊状, 偶见于方铅矿内。 (10) 白铁矿。呈他形晶结构, 交代黄铁矿。 矿物生成顺序为黄铁矿→闪锌矿 (黄铜矿) →黄 铁矿→毒砂→碲银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 黝铜矿。矿床主要为燕山晚期热液成矿期, 矿石显 微结构特征显示, 矿化作用具有多期叠加特征, 本研 究初步划分为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阶段 (I) 、 闪锌 矿-方铅矿-黄铜矿阶段 (II) 。物相分析结果 (表2和 表3) 表明 矿石中铅主要以方铅矿形式存在, 其次为 白铅矿; 矿石中锌主要以硫化锌形式存在。 3. 3矿石结构构造 矿床主要为原生硫化多金属矿石。矿石工业类 型银铅锌矿体以银铅锌矿石、 铅锌矿石、 银铅矿石为 主, 锌矿石、 铅矿石较少。矿石自然类型为含铅锌灰 岩矿石、 含铅锌石英脉型矿石, 次要类型有含铅锌砂 岩型矿石、 含铅锌硅质岩型矿石等。矿石结构主要 为半自形自形晶结构、 他形晶结构、 交代充填结 构、 固溶体分离结构、 乳浊状结构、 反应边结构、 鳞片 状结构、 碎裂结构、 交代残余结构、 镶嵌结构、 包含结 构等。矿石构造主要为细脉状构造、 浸染状构造、 斑 杂状构造、 斑点状构造、 块状构造、 角砾状构造等。 3. 4围岩蚀变 矿区内围岩蚀变发育, 主要有硅化、 绢云母化、 钾化、 绿泥石化、 大理岩化、 矽卡岩化、 碳酸盐化、 萤 石化及高岭土化等。 4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 4. 1控矿因素 (1) 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发育, 主要为深源浅 成多次侵入的中酸性岩体, 矿床与其存在密切的空 间关系, 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体Cu、 Au、 Pb、 Zn、 Ag含量 高于其他围岩, 中酸性岩浆期后热液为成矿提供物 质来源 [21]。 (2) 构造。矿区内切割较深的NW向断层和层间 163 金属矿山2020年第9期总第531期 滑脱断层是矿液的主要运输通道和赋存空间。矿区 各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 矿体产状与断裂面产 状基本一致, 整体呈似层状、 透镜状、 脉状产出。 (3) 地层。赋矿层位主要为栖霞组、 孤峰组、 龙 潭组、 大隆组等, 且硅质岩、 灰岩与 (泥) 页岩为主的 二叠纪、 早三叠纪地层具有Cu、 Au、 Pb、 Zn的高背景 值 [22], 主要受层间界面控制, 表现出层控特征, 矿体 走向大致与地层走向一致。 4. 2矿床成因 宝山陶银铅锌矿床位于新屋里花岗闪长斑岩体 NE方向, 近岩体端灰岩与岩体接触带均见到矽卡岩 及矽卡岩化, 铜矿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化带中。远 岩体端层间破碎带及围岩裂隙中发育似层状、 脉状 铅锌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中低温热液矿物, 即黄 铁矿、 方铅矿、 黄铜矿、 闪锌矿等。常见热液蚀变有 硅化、 绢云母化、 绿泥石化、 碳酸盐化、 萤石化及高岭 土化。综合分析认为, 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中 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 5成矿远景与找矿潜力 矿区银铅锌矿体矿化规模大, 沿走向延伸达 2 000 m以上, 沿倾向延伸约达600 m, 矿体具有较大 的厚度, 走向和倾向均未得到全部控制, 仍具有一定 的延伸, 可继续追索控制, 有望进一步扩大资源储 量。另外, 矿区北东大竹园矿段的65号线ZK656孔, 在花岗闪长斑岩与栖霞组灰岩接触带中见有3层累 计视厚度达21.50 m的矽卡岩型铜矿体, Cu平均品位 为0.46~0.80, 但目前该矿段铜矿勘查工作程度 较低, 值得进一步加强铜矿勘查工作。 铜陵矿集区自身就是一处规模巨大的 Cu-Au- Pb-Zn地球化学块体, 指示着巨量的成矿金属供应 [23] 和良好的成矿前景。迟清华等 [24]估算出铜陵矿集区 Pb-Zn潜在资源量约3 000万t [24 ]。另外, 近期区内已 陆续发现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 (锌铅金属量约210万t, 共伴生金金属量约60 t, 共伴生银金属量约1 600 t) , 荷花山铅锌银多金属矿 (铅锌金属量超过50万t) 和 宝山陶铅锌多金属矿 (铅锌金属量约20万t, 银金属 量约400 t) 等一系列中大型矿床, 且姚家岭不规则脉 状和角砾状矿石构造 [1-2, 25]以及荷花山微细铅锌矿为 胶结物的角砾状矿石构造 [4]突破了铜陵地区经典的 斑岩 (层控) 矽卡岩成矿模式, 指示着铜陵地区应 当存在着较好的铅锌成矿潜力以及新的成矿模式。 区域1 ∶ 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图5) 显 示, 铜陵地区Pb-Zn区域地球化学异常NE向展布趋 势与区域上P1-T1地层分布基本一致, 同时与铜陵地 区铅锌矿床空间分布趋势相一致; 而Cu-Au区域地球 化学异常展布趋势基本与燕山期岩体分布一致, 且 Cu-Au、 Pb-Zn元素异常套合均较好。结合区域地质 特征及Cu-Au异常与Pb-Zn异常特征对比可以发现, Pb-Zn异常高值区均位于Cu-Au异常边缘低值区, 这 与前人 [6, 9-10]研究的铜陵矿集区Fe-S-Cu (Au) -Pb、 Zn、 Ag矿化系列的分带特征也是一致的, 即近含矿岩体 端以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金矿化为主, 远含矿岩体端 以铅锌银矿化为主。根据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 因素分析结果, 矿区外围共划出叶山笠帽顶、 新桥 董家店、 宝山陶大方村 3个铅锌成矿远景地段 (图6) 。成矿远景地段总体均分布于燕山期中酸性岩 体边缘, 且Pb-Zn异常反应清晰, 具有一定的规模。 另外, 矿区及外围成矿远景地段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 发育, 岩浆期后热液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 NW向断 层和D3w/C2h、 C3c/P1q、 P1q/P1g、 P1g/P2l、 P2l/P2d、 P2d/T1y 层间滑脱断层发育, 为成矿热液提供了有利的运输通 道和赋存空间, 且成矿母岩及赋矿层位具有较高的 Cu、 Au、 Pb、 Zn的丰度值, 成矿地质背景良好。 因此, 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及近期勘查成果, 分析认为在铜陵矿集区沿EW向隐伏深断裂分布的 新桥岩体、 新屋里岩体、 沙滩角岩体等中酸性岩体外 围, 舒家店背斜、 新屋里向斜两翼P1-T1地层分布区的 叶山笠帽顶、 新桥董家店、 宝山陶大方村3个 铅锌成矿远景地段与宝山陶铅锌矿具有相似的成矿 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 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值得进 一步开展铅锌矿床勘查工作。 6结论 (1) 宝山陶银铅锌矿床主要受层间滑脱构造控 制, 矿体呈似层状、 透镜状产出, 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 矿、 方铅矿、 黄铜矿、 闪锌矿、 毒砂等中低温热液矿物。 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 (2) 结合区域地球化学Pb、 Zn异常分布特征以及 区内铅锌矿床 “北有姚家岭、 中有宝山陶、 南有荷花 山” 的NESW向空间分布趋势, 分析认为铜陵地区 存在着较好的铅锌成矿潜力, 区内叶山笠帽顶、 新 桥董家店、 宝山陶大方村地段具有较好的找矿 远景, 应重视寻找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 164 [1] [2] [3] [4] [5] [6] [7] 2020年第9期胡彦强等 铜陵宝山陶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找矿潜力 参 考 文 献 蒋其胜, 韩长生, 黄建满.姚家岭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 讨 [J] .安徽地质, 2005, 15 (4) 265-269. JIANG Qisheng, HAN Changsheng, HUANG Jianman.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copper-lead-zinc deposit in Yaojialing and its genet- ic discussion [J] .Geology of Anhui, 2005, 15 (4) 265-269. 蒋其胜, 赵自宏, 黄建满.安徽南陵姚家岭铜铅锌矿床的发现及 意义 [J] .中国地质, 2008, 35 (2) 314-321. JIANG Qisheng, ZHAO Zihong, HUANG Jianman.Discovery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the Yaojialing copper-lead-zinc deposit in Nan- ling, Anhui province [J] .Geology in China, 2008, 35 (2) 314-321. 钟国雄, 周涛发, 袁峰, 等.安徽铜陵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成 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J] .岩石学报, 2014, 30 (4) 1075-1086. ZHONG Guoxiong, ZHOU Taofa, YUAN Feng, et al.LA-ICPMS U- Pb zircon age and molybdenite Re-Os dating of Yaojialing large zinc-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 Tongling, Anhui Province, China [J] .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14, 30 (4) 1075-1086. 刘晓明.安徽省铜陵县荷花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 规律 [J] .安徽地质, 2016, 26 (3) 189-193. LIU Xiaoming.Geological features and mineralization law of the He- huashan Pb-Zn-Ag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in TongLing Country, Anhui province [J] .Geology of Anhui, 2016, 26 (3) 189-193. 刘光贤, 袁峰, 邓宇峰, 等.铜陵荷花山铅锌矿区闪长岩类LA- ICP-MS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岩石学 报, 2017, 33 (11) 3581-3598. LIU Guangxian, YUAN Feng, DENG Yufeng, et al.Geochronology, geochemistry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orite from He- huashan zinc-lead deposit,Tongling, Anhui Province [J] .Acta Pet- rologica Sinica, 2017, 33 (11) 3581-3598. 毛景文, 邵拥军, 谢桂青, 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铜 多金属矿床模型 [J] .矿床地质, 2009, 28 (2) 109-119. MAO Jingwen, SHAO Yongjun, XIE Guiqing, et al.Mineral deposit model for porphyry-skarn polymetallic copper deposits in Tongling ore dense district of Middle-Lower Yangtze Valley metallogenic belt [J] .Mineral Deposits, 2009, 28 (2) 109-119. 邓军, 王庆飞, 黄定华, 等.铜陵矿集区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 格架 [J] .地学前缘, 2004, 11 (1) 121-129. DENG Jun, WANG Qingfei, HUANG Dinghua, et al.The evolution- 165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ry frame of tectonic-fluid-Metallogenic systemin Tongling ore de- posit concentrated district[J] .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04, 11 (1) 121-129. 曾普胜, 杨竹森, 蒙义峰, 等.安徽铜陵矿集区燕山期岩浆流体 系统时空结构及成矿 [J] .矿床地质, 2004, 23 (3) 298-309. ZENG Pusheng, YANG Zhusen, MENG Yifeng, et al.Temporal-spa- tial configu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Yanshanian magmatic fluid systems in Tongli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Anhui province [J] .Min- eral Deposits, 2004, 23 (3) 298-309. 常印佛, 刘湘培, 吴言昌.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 [M] .北京 地 质出版社, 1991. CHANG Yinfu, LIU Xiangpei, WU Yanchang.The Copper-iron Belt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M] .Bei- 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1. 翟裕生, 姚书振, 林新多, 等.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 (金) 成矿规 律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2. ZHAI Yusheng, YAO Shuzhen, LIN Xinduo, et al.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Iron Copper(Gold)Deposits in the Middle and Low- er Valley of the Yangtze River[M] .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2. 唐永成, 吴言昌, 储国正, 等.安徽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地 质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8. TANG Yongcheng, WU Yanchang, CHU Guozheng, et al.Geology of Copper-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s along Changjiang Area of An- hui Province [M] .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8. 储国正.介绍大型矿集区的一种富集模式 多重圈闭等温场模式 以铜陵狮子山矿田为例 [J] .地质学报, 2011, 85 (5) 862-872. CHU Guozheng. Introduction to one concentrated mode for large scale ore-intensive area multi-factors confined isothermal field space modean example from the Shizishan orefield in Tongling [J] .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11, 85 (5) 862-872. 周涛发, 范裕, 袁峰.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J] .岩石学报, 2008, 24 (8) 1665-1678. ZHOU Taofa, FAN Yu, YUAN Feng.Advances on petrogensis and metallogeny study of the mineralization belt of the Middle and Low- 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a [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08, 24 (8) 1665-1678. 周涛发, 范裕, 袁峰, 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与矿产研究进 展 [J] .岩石学报, 2012, 28 (10) 3051-3066. ZHOU Taofa, FAN Yu, YUAN Feng, et al.Progress of geological study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 metallogenic belt [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12, 28 (10) 3051-3066. 张明超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D] .北 京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2015. ZHANG Mingchao. Research on Metallization of the Qixiashan Lead-zinc-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s,Jiangsu Province,China [D] .Beiji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 2015. 张明超, 李永胜, 杜泽忠, 等.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硅 钙面控矿特征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J] .中国矿业, 2014 (S2) 118- 122. ZHANG Mingchao, LI Yongsheng, DU Zezhong, et al.The charac- 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significance of silicon-calcium surface ore- controlling in Qixiashan lead-zinc-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 Jiang- su Province [J] .China Mining Magazine, 2014 (S2) 118-122. 吴才来, 陈松永, 史仁灯, 等.铜陵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及 成因 [J] .地球学报, 2003, 24 (1) 41-48. WU Cailai, CHEN Songyong, SHI Rendeng, et al.Origin and fea- tures of the mesozoic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ve in the Tongling ar- ea, Anhui, China [J] .Acta Geoscientia Sinica, 2003, 24 (1) 41-48. 吴淦国, 张达, 狄永军, 等.铜陵矿集区侵入岩SHRIMP 锆石U- Pb年龄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 [J] .中国科学 (D辑) , 2008, 38 (5) 630-645. WU Ganguo, ZHANG Da, DI Yongjun, et al.Zircon SHRIMP U-Pb ages of intrusive rocks in Tongling ore distric and its deep dynamic background [J]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 2008, 38 (5) 630-645. 吴淦国, 张达, 臧文拴.铜陵矿集区构造滑脱与分层成矿特征研 究 [J] .中国科学 (D辑) , 2003, 33 (4) 300-308. WU Ganguo, ZHANG Da, ZANG Wenshuan. Study on structural slip and stratified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in Tongling ore dis- trict [J]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 2003, 33 (4) 300-308. 朱伟, 高学海, 刘阳, 等.安徽省铜陵市宝山陶整合矿区银锌矿 床勘探报告 [R] . 合肥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八一五地质队,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