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活动断层地震探测方法——以深圳活动断层探测为例_王万合.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华南地区活动断层地震探测方法——以深圳活动断层探测为例_王万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华南地区活动断层地震探测方法——以深圳活动断层探测为例_王万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华南地区活动断层地震探测方法——以深圳活动断层探测为例_王万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华南地区活动断层地震探测方法——以深圳活动断层探测为例_王万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华南地区活动断层地震探测方法——以深圳活动断层探测为例_王万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47 卷 增刊 1 煤田地质与勘探 Vol. 47 Supp.1 2019 年 9 月 COAL GEOLOGY land area; high resolution shear wave; water area; high frequency longitudinal wave 活动断层一般指距今 12 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的 断层,这类断层具有活动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 一直是地震局部门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活动断层 是地震发生的根源,对地面各种设施会造成严重毁 坏。国内外防震减灾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排查活动 断层的具体位置,并采取合理避让如修建停车场、 公路、绿地和公园等,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 途径之一。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活动断层探测工作也陆续展开。在华北、西北及西 南地区,活动断层错断地表地貌特征较清晰,而华 东、 华南等经济发达的地区活动断层多以隐伏为主, 且大部分地区第四系覆盖层薄,下伏基岩多为花岗 岩,水网发育,活动断层易受早期海侵等影响,造 成断层特征不明显,探测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以 往华南地区活动断层探测以地震方法探测为主,在 ChaoXing 增刊 1 王万合等 华南地区活动断层地震探测方法 99 陆地多采用纵波反射法和人工锤击震源,由于第四 系覆盖层厚度仅数米至数十米,造成纵波在浅部的 分辨率不够,难以对断层进行精确定位。在水域目 前多选择纵波反射法,利用气枪震源激发。而气枪 震源输出能量通常有限,且高频成分不够,在探测 深度和精细划分地层上存在一定困难[1-6]。本文以深 圳活动断层探测研究为基础,在陆域采用了高分辨 率横波探测方法, 在水域采用了高频纵波探测方法, 通过 2 种方法联合探测,有效解决了陆地浅部分辨 率不足、水域能量弱及水域分辨率不足的问题,实 现了对目标断层的精细解译。 1 地质概况 研究区大地构造上属于紫金–惠阳凹褶断束的 组成部分,是加里东褶皱基底上发育而成的晚古生 代凹陷,其后被中、新生代构造叠加、改造,发生 多期断裂和岩浆活动,对地层的破坏明显,造成地 层连续性差,缺失多,除新生代地层外,其他各时 代地层的岩石多受到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由于地 处新华夏莲花山构造带的西南端,区内地质构造比 较复杂,以断裂为主,分为北东向、东西向、北西 向三组。其中,北东向深圳断裂带斜贯全区,包容 和切割了东西向断裂,是区内的主导构造,对整个 测区的地层、侵入体、变质岩分布、构造展布等具 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经历了早期较强的逆冲活动和 晚期以左旋为主的扭动活动,断裂规模较大、深度 大,影响带宽几十至三百余米,第四纪地表断错现 象经常可见;压扭性为主的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切 错北东向断裂,形成较晚,规模较小[7-11]。 研究区发育有前寒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 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 及第四系地层。第四系作为判断断层活动的主要研 究对象,其整体不发育,陆域一般厚度 1020 m, 水域一般 3080 m。区内古近系不发育,第四系下 伏多为花岗岩基岩。 根据区域断裂的特征,选择了 2 条目标活动断 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即陆域北东向盐田断裂和水 域北西向狮子洋断裂,控制盐田断裂的测线 3 条, 控制狮子洋断裂的测线 5 条。 2 研究区地震探测重难点分析 根据相关地质资料和区内收集钻孔资料知,研 究区活动断层探测具有以下难点[12-13] a. 第四系厚度小,第四系内部反射波不发育。 b. 区内中深层地震条件差,根据研究区钻孔揭 露,下伏基岩主要为紫红色花岗岩残积土图 1,下 伏全风化层主要为灰白色花岗岩,呈土状图 2,两 者之间物性差异较小,较难形成明显的反射波。全 风化层下部为强风化层,呈块状特征图 3 上部, 两者物性有一定差别, 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 两者之间会有弱反射波显示,但极不稳定。强风化 层下部为中风化层,如图 3 中下部显示,中风化层 岩心较完整,且硬度大,其与强风化层之间物性差 异明显,易形成较强的稳定反射波,是全区可连续 追踪的反射界面。研究区深部反射波不发育。 c. 全风化、强风化组成了一定厚度的风化壳, 风化壳和第四系物性差异小。 d. 断层活动性弱,第四系错断落差小。 e. 区内基岩埋深浅,下伏基岩与上伏第四系覆 盖层之间为不整合面,基岩顶部风化严重,历史上 由断层造成的落差被夷平,模糊了断层上断点的存 在,且断层面多以凹陷的形式表现图 4[12]。同时, 该区凹陷的形成还存在其他可能性,给断层的解释 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主要有 ① 早期受构造挤压作用,形成了古丘陵地貌, 造成岩面起伏不平,后期受风化剥蚀作用,较小的 低洼山谷被第四系淤平所覆盖; ② 早期基岩受古河道冲刷和海侵的作用, 形成 了凹凸不平的原始界面; ③ 早期裸露的基岩长期受风化剥蚀作用, 差异 风化易造成横向物性差异,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则表 现为反射界面的错断或反射界面呈凹凸不平特征。 f. 测区内部分断层以片理化带的形式存在,造 成断层与围岩间的波阻抗差异较小。这种情况下, 既不利于形成杂乱反射波,也不利于形成破碎带剥 蚀凹陷,进一步增加了断点判断的难度。 图 1 第四系下部花岗岩残积土 Fig. 1 The lower Quaternary granite residual soil 图 2 全风化花岗岩 Fig.2 Completely decomposed granite ChaoXing 100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7 卷 图 3 强风化与中风化花岗岩 Fig. 3 Strongly weathered and medium weathered granite 1据 14C 测年估算的沉积沉降速率; 2据热释光测年估算的沉积 速率;3基底第四系底板起伏;4推测断层及物探、钻探证实 断层宽破碎带 图 4 西江断裂磨刀门段各钻孔沉积速率曲线及基岩断 层据文献[12] Fig.4 Sedimentation velocity curve of various boreholes in Modaomen section of Xijiang fault and bedrock fault[12] 3 地震探测方法和参数选择 根据区内地震探测的难点知,探测方法和参数 的选择应重点遵循 3 个原则,一是要尽可能选择高 分辨率地震探测方法;二是断层的解释应以凹陷为 重点研究对象;三是要借助速度分析方法,找出不 同凹陷之间的差异。 根据以上原则,陆域采集选择了高分辨率地震 横波探测方法,设计了小道距、小炮距、小偏移距 的观测系统。 采集相关参数如下 检波器主频 28 Hz, 记录长度 1 s,接收排列 120 道,接收道距 2 m,炮 距 4 m,中点激发,自主研发的摆锤式正、反向激 发枕木震源,摆锤质量 30 kg。水域选择了高频地震 纵波探测方法,采用 24 道固体拖缆设备接收,通频 带为 10020 000 Hz,道距 1 m。震源选用了国内先 进的 3 kW 可控震源系统, 发射带宽为 200800 Hz, 线性升频。 4 剖面特征分析及断裂解译 图 5 为陆地激发的横波原始记录,记录中可以 看到清晰的横波反射,该反射波经后期钻孔标定, 确定为风化壳底界面的反射波。图 6 是经数据处理 后获得的时间剖面。根据图 6 可知,风化壳底界面 起伏较大,整体由多个大小不同的凹陷组成,风化 壳底界面埋深 1256 m。在 CDP186CDP259 段凹 陷处,反射波呈一定的不规则反射状,具有断层破 碎带的特征,破碎带宽约 73 m,埋深 3141 m。图 7 为该线层速度剖面,层速度剖面中对应的凹陷部 位有 3 处低速区,其中在 CDP186CDP259 段低速 异常明显,层速度剖面中的低速异常段与时间剖面 上显示的凹陷部位对应较好,两者相互验证,解释 该处应为断层破碎所致。同时,在剖面 CDP630 附 近,钻孔揭露的风化壳底界埋深 24 m,与地震探测 解释的风化壳底界面埋深吻合较好[14]。 图 5 陆地横波原始单炮记录 Fig.5 Original single shot record of land shear wave 本次陆域探测共解释断点 3 个,均为盐田断裂 主断裂位置。获得了地下风化壳的起伏形态和构造 凹陷等重要地质信息,为区域构造的确定和断裂活 动性分析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图 8 为水域激发的高频纵波原始记录,记录中可 清晰看到水底和风化壳底界面的反射。同时,水域砂 泥层的堆积形成了一定厚度的稳定层,在记录中也有 反射波显示。图 9 为经数据处理后水域时间剖面与钻 孔压线关系图,根据钻孔标定,剖面上共解释了 3 组 反射波,分别为 T1、T2和 Tz。T1波能量强、连续性好, 起伏变化与主要航道位置对应较好,根据波组强反射 的特征、水中速度 1 500 m/s 及水深变化与反射走时的 对应关系知,该波为水底反射波;T2波以水平层状为 主,连续性好,可全区追踪,根据收集的过线钻孔标 定知,该反射波为全新统海相沉积物Q4m淤泥层底界 ChaoXing 增刊 1 王万合等 华南地区活动断层地震探测方法 101 图 6 YT3 线地震时间剖面综合解释结果 Fig.6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result of seismic time profile of line YT3 图 7 YT3 线层速度谱特征 Fig.7 Characteristics of linear velocity spectrum of YT3 line 图 8 水域高频纵波反射记录 Fig.8 High frequency longitudinal wave reflection record in water area 反射波。Tz波能量强、连续性好、起伏变化强烈。部 分测段存在较多绕射波、回转波等,其下部无反射波, 应为基岩内部物性差异小所致。结合过线钻孔揭露情 况,解释为风化壳底界反射波[15]。 本次水域探测共解释断点 22 个,18 个断点为 狮子洋断裂主断裂位置。根据断点平面解释结果, 狮子洋断裂由 4 条断裂组成, 分别为南岗–东博寮海 峡断裂带南支和北支、黄埔–矾石水道东侧断裂、化 龙–海鸥岛断裂,4 条断裂共同组成了狮子洋断裂束 [16]。同时,探明了主航道的位置、砂泥层的发育情 况等图 10。 为检验探测效果,在陆域 YT3 线 CDP186 CDP259 段解释的破碎带处开展了排钻验证工作,共 布设钻孔 8 个,排钻揭露情况显示,该处存在宽度超 过 100 m 的断层带, 断层带内岩心破碎呈泥状图 11。 图 9 水域时间剖面与钻孔压线关系图利用深中通道钻孔 Fig.9 Diagra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profile of water area and borehole pressure lineby using Shenzhong passage hole ChaoXing 102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7 卷 图 10 SZYS3 线地震时间剖面综合解释结果 Fig.10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results of seismic time profile of line SZYS3 图 11 YTZ05 验证孔揭露断层带情况 Fig.11 YTZ05 verified hole reveals the fault zone 5 结 论 a. 针对华南地区水网发育、第四系覆盖层薄、 基岩埋深浅等特点,采用陆域高分辨率横波法和水 域高频纵波法联合探测活动断层。 b. 该区活动断层解释应以凹陷为重点、凹陷特 征与速度分析相结合的解释方法。解释结果与实际 钻孔揭露情况吻合较好,有效解决了以往在该区施 工探测效果差、断层解释困难的问题。为华南地区 活动断层地震探测及解决工程地质领域问题提供了 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 c. 由于地震剖面显示的凹陷面多为风化壳底 界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地质界面,通过地震探测 获得的断层是否为活动断层,尚需借助钻探工作进 一步确认。 参考文献 [1] 冠养琦. 珠海市近岸浅层地震剖面调查及其工程地质意义[J].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92,9165–68. GUAN Yangqi. Zhuhai nearshore shallow seismic profile survey and its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ignificance[J]. Ocean and Coastal Zone Development,1992,9165–68. [2] 林朝旭. 高精度水域地震反射波法在厦门海域工程勘察中的 应用[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6,13152–59. LIN Chaoxu.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precison marine seismic reflection to exploration in Xiamen marine area[J].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s,2016,131 52–59. [3] 师学明,刘江平,李永涛,等. 东湖水上地震的实验与教学改 革初探[J]. 中国地质教育,2006339–42. SHI Xueming, LIU Jiangping, LI Yongtao, et al.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reation of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marine seismic on East lake[J]. 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2006339–42. [4] 廖全涛, 王建军. 浅层地震反射法在武汉长江隧道水上勘察中 的应用[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333121–128. LIAO Quantao,WANG Jianjun.The application of shallow re- flection seismic about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Wuhan Yangtze river tunnel[J].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2006,333121–128. [5] 王朝令. 水上地震反射波法的研究与应用[D]. 成都成都理 工大学,2008. [6] 孙成科, 王赢. 港口地质勘察中地震映象法的运用[J]. 中国水 运,2014,142292–293. SUN Chengke,WANG Ying. Application of seismic image in port geological survey[J]. China Water Transport, 2014,142292–293. [7] 陈国能,张珂,陈华富,等. 珠江三角洲断裂构造最新活动性 研究[J]. 华南地震,1995,15316–21. CHEN Guoneng,ZHANG Ke,CHEN Huafu,et al. A study on ChaoXing 增刊 1 王万合等 华南地区活动断层地震探测方法 103 the neotectonics of the fault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a[J]. South China Journal of Seismology,1995,15316–21. [8] 钟建强,聂颂平. 珠江三角洲的活动断裂与区域稳定性分析[J]. 热 带海洋,1991,10430–36. ZHONG Jianqiang,NIE Songping. An analysis on active faults and regional stabilities in Pearl River Delta[J]. Tropic Oceanol- ogy,1991,10430–36. [9] 伍明浪. 珠江三角洲断裂构造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0817 254. WU Minglang. The fracture structur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J]. Science Technology Ination,200817254. [10] 陈伟光, 魏柏林, 赵红梅, 等. 珠江三角洲地区新构造运动[J]. 华南地震,2002,2218–18. CHEN Weiguang,WEI Bolin,ZHAO Hongmei,et al. The neotectonic movement in Pearl River Delta area[J]. South China Journal of Seismology,2002,2218–18. [11] 邵磊,雷永昌,庞雄,等. 珠江口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沉积环境 的控制作用[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9 1177–1181. SHAO Lei,LEI Yongchang,PANG Xiong,et al. Tectonic evolution and its controlling fo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J].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5,3391177–1181. [12] 张虎男,郭钦华,陈伟光,等. 西江断裂磨刀门段地质近期活 动性研究[J]. 华南地震,1990,10115–26. ZHANG Hunan, GUO Qinhua, CHEN Weiguang, et al. A study of recent activity of Modaomen section in Xijiang fault[J], South China Journal of Seismoology,1990,10115–26. [13] 宗永强,黄光庆,熊海仙,等.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海 平面变化与构造运动的关系[J]. 热带地理,2016,363 326–333. ZONG Yongqiang, HUANG Guangqing, XIONG Haixian,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ate quaternary lithostratigraphy,sea-level change and tectonic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J]. Tropical Geog- raphy,2016,363326–333. [14] 酆少英,龙长兴,高锐,等. 高分辨折射和浅层反射地震方法 在活断层探测中的联合应用[J]. 地震学报,2010,326 718–724. FENG Shaoying,LONG Changxing,GAO Rui,et al. Joint application of high-resolution refraction and shallow reflection seismic exploration approach to active fault survey[J].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2010,326718–724. [15] 刘铁. 经验模态分解与水上地震反射数据处理方法[J]. 工程 地球物理学报,2014,112224–228. LIU Tie.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data processing of seismic reflection in water[J].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s,2014,112224–228. [16] 李官保, 刘保华, 吴金龙, 等. 伶仃洋南部断裂构造特征[J]. 海 洋科学进展,2006,243320–328. LI Guanbao,LIU Baohua,WU Jinlong,et al. Fault structure features in the southern Lingdingyang sea area[J]. Advances in Marine Science,2006,243320–328. ChaoXing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