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揭煤地面预抽辅助消突技术_张东亮.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井巷揭煤地面预抽辅助消突技术_张东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井巷揭煤地面预抽辅助消突技术_张东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井巷揭煤地面预抽辅助消突技术_张东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井巷揭煤地面预抽辅助消突技术_张东亮.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井巷揭煤地面预抽辅助消突技术_张东亮.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47 卷 第 3 期 煤田地质与勘探 Vol. 47 No.3 2019 年 6 月 COAL GEOLOGY outburst prevention; coalbed exposure in tunnel and mine shaft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和掘进过程中引发的 一种工程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和井下 人员的生命安全[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是突出矿井 生产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由于岩石井巷揭煤的特 殊性,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概率最大[2-3],其突出的 强度和造成的危害也较井下其他条件下的大[4]。井 巷揭煤包括石门、竖井和斜井的揭煤。以往井巷揭 穿突出煤层,主要采用“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 施[5-7],采用的技术工艺有钻孔抽排、预裂爆破、水 力冲孔等[8-10],这些方法和措施主要集中在井下, 由于工作空间受限,防突工作存在工期长、工序复 杂、 安全系数低等问题。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 加,地应力、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也随之增大,井下 防突工作的难度也不断加大, 井巷如何安全、 高效揭 穿突出煤层仍是煤矿安全领域不断探索的课题。 实践证明,地面预抽煤层瓦斯是矿井瓦斯治理 的有效方式[11]。地面预抽辅助消突,其思路是在井 巷揭煤前,通过地面钻井和储层强化预抽揭煤区域 ChaoXing 50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7 卷 瓦斯,降低甚至消除突出威胁,为井巷快速揭煤创 造条件。与井下防突措施相比,地面预抽工程在地 面完成,安全性高,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 揭煤区域确定的情况下可提前数年开展抽采和消突 工作,技术优势明显。笔者将地面预抽技术与井巷 揭煤消突工作相结合,通过钻完井、储层强化技术 设计,开展石门、井筒揭煤辅助消突技术方法研究, 以期为井巷揭煤防突工作提供借鉴。 1 井巷揭煤防突的核心任务 1.1 井巷揭煤突出机理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层中储存的瓦斯能和应力能 的失稳释放[3],是一种复杂的地质动力现象。一般 认为,煤与瓦斯突出受煤体性质、瓦斯和地应力 3 方面因素的控制[12-13],含高压瓦斯且受到严重破坏 的构造煤主要是碎粒煤和糜棱煤是突出发生的物 质基础,构造作用,特别是地应力是突出发生的动 力基础,构造破坏带和构造应力集中地带是发生煤 与瓦斯突出的主要位置和敏感区[13],一切由震动产 生的岩体裂隙和冲击载荷是导致煤与瓦斯突出的激 发条件[14]。 井巷揭煤突出是含高压瓦斯的构造煤在特定构 造和应力场环境下发生的动力灾害。在石门或井筒 揭露突出煤层时,在有利的约束条件工作面前方岩 柱下,瓦斯突出煤体内地应力和瓦斯压力梯度增 大,形成应力集中并集聚很大的变形能,在爆破或 掘进等作业因素诱导下,地应力状态的突然改变导 致极限应力状态的煤体突然破坏并发生突出,煤体 破碎剥离瞬间解吸的大量吸附瓦斯形成“瓦斯风暴” 流参与突出,从而在极短时间内将大量煤岩和瓦斯 抛向工作空间[3]。其中,地应力和瓦斯压力分别为 突出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动力,煤的破碎程度、瓦 斯含量和解吸量、瓦斯放散初速度等对“瓦斯风暴” 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1.2 防突的核心任务 在井巷揭煤过程中,严重破坏的构造煤体、应 力场环境、瓦斯赋存状态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是 控制突出发生的核心要素。在这些控制要素中,可 以通过人为方式改变构造煤体所处的突出应力场环 境和瓦斯赋存状态,变突出区域煤层为非突出区 域煤层,从而达到消突的目的。 a. 改变突出的应力场环境 利用煤岩体较为 软弱的特性高泊松比和低弹性模量,通过一定的 完井措施,使煤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和破 坏,应力释放,减小揭煤区域因应力集中而聚集的 变形能,消除突出的动力基础。 b. 改变突出瓦斯的赋存状态 通过储层强化 和抽采泄压等措施,降低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使 之满足非突出赋存状态要求残余瓦斯压力低于 0.74 MPa 或残余瓦斯含量小于 8 m3/t[7]。 2 地面预抽辅助消突技术 地面预抽辅助消突就是通过储层强化包括洞 穴完井、水力压裂等和预抽措施,改变构造煤体所 处的突出应力场环境和瓦斯赋存状态,在一定程度 上消除煤与瓦斯突出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来源。 2.1 洞穴完井辅助消突技术 洞穴完井是在裸眼完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重要的煤层气完井方式和储层强化措施。该技术 通过人工动力、机械扩孔和高压水射流等[15]措施在 裸眼煤层段造穴,洞穴周围形成应力集中,使作用 于煤层的应力场重新分布,应力集中导致煤体在单 项负荷作用下向洞穴移动垮塌,并随着应力释放 向深部扩展,其影响半径范围可达数十米[16-17],由 此产生的剪切裂隙、引张裂隙等与煤层中原有的内 外生裂隙沟通图 1,从而提高近井地带渗透性,达 到储层强化的目的。 图 1 裸眼洞穴周围应力分区和裂隙发育概念图据苏现 波等[16],王成明等[18],修改 Fig.1 Concept diagram showing stress zones and fracture development around the cave 在煤层中造穴打破了原岩应力平衡,形成泄压 区和应力集中带,应力集中导致煤岩体自洞穴周边 向深部发生一系列弹塑性变形,围绕洞穴形成极限 平衡区包括破碎带、塑性应力区、弹性应力区和 原岩应力区[18]。极限平衡区内的煤岩体由非稳定状 ChaoXing 第 3 期 张东亮 井巷揭煤地面预抽辅助消突技术 51 态向平衡稳定状态转化,使围岩不断沿薄弱面和破 坏面发生错动和剪切,新的破坏面不断产生包括周 缘裂隙和引张裂隙,应力不断释放,并大量消耗因 应力集中聚集的变形能。极限平衡区外边界应是应 力集中导致煤岩体塑性变形向深部发展的极限位 置,超过极限位置,煤岩体又处于弹性应力状态, 因此,极限平衡区外边界与应力集中带外边界一 致。 应力集中带范围可根据洞穴围岩受力状态建立 的极限平衡方程推导获得, 其外边界到洞穴壁的距 离 R[17]为   0 1sin ln 21 sin -mφ kλh R Nfφ 1 式中 m 为煤层厚度;f 为层面间的摩擦系数,一般 取 0.3;φ 为煤体内摩擦角;N0为煤体残余强度,可 在实验室测定;λ 为上覆岩层岩体密度;h 为煤层埋 深;k 为调整系数。 从式1可知,应力极限平衡区范围大小主要受 煤厚、埋深和煤的机械性能等因素影响。煤层越厚 越利于形成大的洞穴和较长的诱导裂隙[16],从而扩 大应力释放范围;机械强度较低的碎软煤层由于内 摩擦角较小、内聚力较低,更易垮落形成洞穴,有 利于应力释放区向深部扩展;埋深越大,应力极限 平衡区范围也相应增大[19]。理论上,洞穴周围的应 力释放能够使围岩产生大量裂隙,从而提高煤层透 气性,煤层越厚、洞穴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扩大泄 压范围。 对于埋藏深、厚度大的碎软突出煤层,洞穴完 井一般可以取得更大的应力释放范围。通过科学布 井、洞穴完井和预抽,使应力释放区有效覆盖井巷 揭煤区域,改变井巷揭煤区域突出应力场环境和瓦 斯赋存状态,可达到降低突出危险性的目的。 2.2 水力压裂预抽辅助消突技术 水力压裂作为一种有效的储层增产措施在煤层 气开发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其原理是利用地面高 压泵车组通过井筒向煤层段挤注具有特定性能的 压裂液和支撑剂,在煤储层中留下一条或多条支撑 裂缝,从而有效地连接井筒和天然裂隙,在排水采 气时更广泛地分配井孔附近的压降, 提升产能[20-21]。 实践证明,水力压裂主裂缝半长可达数十米甚 至上百米[21]。煤层气井水力压裂后,经过不断排水 降压,煤储层压力持续下降,当储层压力低于临界 解吸压力时,瓦斯开始解吸并经裂缝随水流进入井 筒,随着抽采的持续,最终在以井筒为中心的煤储 层段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压降漏斗区[22],大量的瓦 斯解吸并产出井口。研究表明,水力压裂强化的煤 层气井经过一段时间的抽采,可有效降低煤层瓦斯 含量和瓦斯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达到消突的目 的,预抽消突时间与单井日产量之间呈负指数关系 增长[23],单井抽采量越高,预抽消突时间越短。而 瓦斯抽采的强度一般随距井眼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近井地带井眼周围 040 m 半径范围,由于裂缝宽 度最大,导流能力强水力压裂的支撑剂颗粒一般都 沉积在近井地带[24],煤层瓦斯解吸和抽采最为充 分,是最早实现消突的区域。 实际上,井巷揭煤区范围较小,在揭煤区域确 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合理的钻井轨迹设计和水力 压裂,对揭煤区提前进行 13 a 甚至更长时间抽采 覆盖,变突出区域为非突出区域。 3 工程应用 3.1 谢一矿石门揭煤洞穴完井辅助消突实践 淮南矿区谢一矿为典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瓦斯含量 1318 m3/t,瓦斯压力 2.06.8 MPa;井下 实测最大主应力值31.2 MPa[25]; 加之碎软煤层发育, 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严重, 已发生中–特大型突出事故 十余起。由于地应力高,瓦斯含量和压力高,井下 钻孔施工难度大,“喷孔”严重,抽采效果不佳,石 门揭煤突出危险系数大,井下措施已不能完全满足 防突需要。为了降低消突工作难度,缩短揭煤工期, 对–960 m 轨道石门揭 B11 煤层区域煤厚约 6.4 m 采用地面洞穴完井辅助消突。 在石门揭煤区域设计布置 2 口定向井T01 和 T02和 1 口多分支水平对接井T03图 2。其中, 两口定向井为洞穴井, 落点位于石门揭煤点的两侧, 相距约 15 m; 多分支水平井落点位于–960 m 轨道石 门上方的巷道中线上,并在 B11 煤层中侧钻形成两 个分支,分别与 T01 和 T02 井对接。钻井和固井结 束后,采用机械扩孔、高压水射流冲刷和空气动力 3 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 T01 和 T02 井 B11 煤层段进行造穴作业,其中机械扩孔最大孔直径为 500 mm,空气动力最大放喷压力 8 MPa。T01 井造 穴出煤粉量约 171 m3, T02 井造穴出煤粉量约 131 m3, 经粗略估算, 相当于分别形成了半径为 3.0 m 和 2.5 m 的圆柱形洞穴。造穴完成后,对 T01 和 T02 井分别 进行瓦斯抽采,共计抽采瓦斯量 4.75 万 m3。 由于洞穴井距离近约 15 m,造穴作业过程中井 间相互沟通,加之与 T03 井对接和瓦斯抽采,使石门 揭煤区域应力得到释放,泄压明显。井下钻孔测试显 示, 经过洞穴完井和预抽, 瓦斯压力由原始的 6.8 MPa 下降到 0.24.5 MPa,瓦斯含量由 18 m3/t 下降至 ChaoXing 52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7 卷 图 2 淮南谢一矿石门揭煤洞穴完井辅助消突示意图 Fig.2 Sketch diagram of auxiliary outburst elimination technique with cave completion during coal exposure in the cross-cut of Xieyi coal mine in Huainan coal field 13 m3/t[26], 井下钻孔未再次出现严重喷孔现象, 有效 降低了井下揭煤防突难度,提高了揭煤效率。 3.2 官寨煤矿井筒揭煤辅助消突预测 贵州官寨煤矿属于筹建矿井, 煤层发育具有“层 数多、总厚度大”的特点,共含可采煤层 10 层,各 层平均煤厚 0.92.6 m。受井田大型断层带影响,各 煤层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构造破坏,碎软低渗煤层特 别是碎粒煤和糜棱煤较为发育,可采煤层试井平均 渗透率低于 0.1010-3 μm2。各煤层均为无烟煤,吸 附能力强,瓦斯含量高,埋深超过 200 m,瓦斯含 量一般超过 8 m3/t,最大达 24.90 m3/t,瓦斯压力 0.802.25 MPa。由于瓦斯含量高、压力大,加之煤 质碎软,各煤层均具有突出危险性。 官寨煤矿采用“斜井立井”联合开拓,主斜 井、副立井所在的大型断层带F2 和 F14 断层带 是突出的危险地带图 3,井筒揭露具有突出危险 性煤层时,在前方岩柱的有利约束下,工作面前 方会形成应力集中和能量聚集,在措施不到位的 情况下,极易发生突出事故。为了降低未来井筒 揭煤防突工作难度,提高揭煤效率,对副立井和 主斜井分别设计采用洞穴完井和水力压裂预抽技 术进行辅助消突。 3.2.1 副立井揭煤洞穴完井辅助消突 副立井位于南二盘区 F14、F13 和 Fx 断层切割 的断块位置,设计深度 546 m,截面宽约 4 m,揭穿 煤系与茅口灰岩大巷贯通。井检孔资料显示,井筒 揭穿厚度较大、具有突出危险性的煤层 8 层,煤厚 0.804.99 m,瓦斯含量 8.9816.31 m3/t表 1,瓦斯 压力 1.061.78 MPa,受断层影响,各可采煤层以碎 粒煤和糜棱煤为主。 图 3 贵州官寨煤矿井主斜井、副立井位置示意图 Fig.3 Location of the main inclined shaft and the auxiliary vertical shaft of Guanzhai mine in Guizhou Province 表 1 贵州官寨煤矿副立井井筒揭煤参数表 Table 1 Parameters of coal exposure in the auxiliary shaft of Guanzhai coal mine in Guizhou Province 煤号煤厚/m 瓦斯含量/ m3t-1 瓦斯压力/ MPa 煤体结构 2 3.1213.51 1.32 糜棱煤 4 3.5816.31 1.09 碎粒煤 6 1.5012.58 1.39 碎粒煤 10 1.7415.86 碎粒夹碎裂煤 11 1.9513.99 1.62 碎粒夹碎裂煤 12 4.9912.87 1.78 碎粒煤 15 1.108.98 1.06 碎裂夹碎粒煤 在副立井揭煤区两侧同一直线上设计布置 2 口 垂直井,2 井距井筒法线距离均为 10 m图 4a,垂 直井揭穿所有煤层后继续施工 50 m 口袋。 钻井和套 管完成后, 分别采用“机械扩孔高压水射流空气动 力”组合方式对两口井揭露的具有突出危险性的 2、 4、6、10、11、12 和 15 号等煤层进行洞穴完井。 ChaoXing 第 3 期 张东亮 井巷揭煤地面预抽辅助消突技术 53 造穴过程中,尽可能扩大洞穴的规模并使井间 同一煤层洞穴沟通,使应力释放,再通过抽采扩大 卸压区范围并覆盖揭煤区域;原则上,煤厚 0.82.0 m 的煤层,洞穴直径不小于 2.0 m,煤厚 3 m 以上的煤 层洞穴直径不小于 4 m。单井多层煤的洞穴完井, 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下部煤层造穴完成后, 在洞穴中填满粗砂,在上、下煤层之间下入可钻式 桥塞封隔;下部井断造穴完成后,开始上部煤层的 造穴作业,直至所有突出煤层全部完成造穴作业, 形成一个由井眼相连的“串珠”状洞穴;造穴作业全 部完成后,下钻扫除可钻桥塞,通井后,在井口安 装抽油机进行瓦斯合层抽采图 4a。 图 4 贵州官寨煤矿副立井洞穴完井及抽采效果预测图 Fig.4 Prediction of the effect of extraction and cave completion of the auxiliary shaft in Guanzhai mine,Guizhou Province 采用 CBM-SIM 数值模拟软件,对洞穴完井后各 煤层抽采效果进行预测,经过 330 d 抽采,抽采总量 达 10.82 万 m3,揭煤区域卸压,残余瓦斯含量降至 7.1612.00 m3/t,突出危险性大大降低表 2,图 4b。 表 2 贵州官寨煤矿副立井洞穴完井预抽效果预测表 Table 2 Prediction of effect of gas pre-drainage and cave completion of the auxiliary shaft in Guanzhai mine,, Guizhou Province 煤层 渗透率/ 10-3 μm2 储层压 力/MPa 造穴 直径/m 330 d 累计 抽采量/万 m3 残余瓦斯 含量/m3t-1 2 0.10 1.80 4 1.77 9.98 4 0.23 2.40 4 3.40 11.85 6 0.02 2.80 2 0.64 9.95 10 0.10 3.00 2 1.38 12.00 11 0.04 3.30 2 1.12 10.71 12 0.10 4.20 4 2.23 9.91 15 0.10 4.60 2 0.28 7.16 合计 10.82 3.2.2 主斜井揭煤水力压裂辅助消突 主斜井揭煤区位于北二盘区 F2 正断层下盘 图 3, 井筒倾角 21.5, 斜长 1 380 m, 断面宽约 4 m, 揭穿煤系与茅口灰岩中的大巷贯通。 井检孔资料显示, 揭露的 2 号、5 号、9 号和 11 号煤层为构造煤,瓦斯 含量 9.6417.21 m3/t,瓦斯压力 0.791.27 MPa表 3。 设计在井筒揭煤区布置“U”型井组,由 1 口定 向井和 1 口直井对接,其中,定向井井眼轨迹位于 主斜井井筒轨迹下方 510 m, 与主斜井井筒揭煤段 轨迹平行图 5。首先施工垂直井兼做参数井,再 施工定向井与垂直井对接。钻完井结束后,在定向 井段采用泵注桥塞电缆射孔压裂联合作业技术[27] 对 2 号、5 号、9 号、11 号煤层进行射孔和分段压 裂。压裂完成后,对揭露的其他煤层全部射孔打开, 在直井井口安装抽油机进行抽采图 5a。 表 3 贵州官寨煤矿主斜井揭穿煤层参数 Table 3 Coal and gas parameters of coal exposed in the main inclined shaft in Guanzhai mine,,Guizhou Province 煤层煤厚/m 气含量/m3t-1 瓦斯压力/MPa 煤体结构 2 1.689.64 0.82 碎裂夹碎粒煤 5 2.1011.67 0.79 碎裂夹碎粒煤 9 2.8817.21 1.02 碎粒夹碎裂煤 11 3.5012.73 1.27 碎粒夹碎裂煤 2015 年,官寨井田实施了地面瓦斯抽采试验 GZ-01 井, 获取了储层基础参数和气井生产动态数 据。根据这些生产数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历 史拟合获取的煤储层渗透率、储层压力等参数,更 加真实地反映官寨井田的储层地质条件,这些参数 可以用来对主斜井抽采效果进行预测。数值模拟结 果显示,主斜井采用定向井水力压裂方式进行 ChaoXing 54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7 卷 a 井眼轨迹示意图 b 抽采效果预测图 图 5 主斜井揭煤水力压裂及抽采效果预测图 Fig.5 Prediction of extraction effectb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a during coal exposed in the main inclined shaft deviated well inclined shaft 瓦斯抽采 1 a,近井地带井眼周围 30 m 范围瓦斯 含量降至 5.67.4 m3/t,满足主斜井开挖 20 m 范围 内瓦斯含量低于 8 m3/t 的要求[28],主斜井揭煤突出 危险性大大降低图 5b。 4 结 论 a. 防突工作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 改变构造煤体所处的突出应力场环境和瓦斯赋存状 态,消除突出发生的动力来源和物质基础,变突出 区域煤层为非突出区域煤层。 b. 在煤层中造穴,可以改变构造煤体所处的突 出应力场环境,减小因应力集中而聚集的变形能, 使洞穴周围一定范围内应力释放并卸压,从而减小 突出发生的动力来源;煤层越厚、洞穴规模越大越 利于取得大范围的应力释放和卸压。煤层气井近井 地带030 m 半径水力压裂形成的支撑裂缝宽度最 大,导流能力最强,煤层瓦斯解吸和抽采最为充分, 是最易实现消突的区域。工程实践表明,将洞穴完 井或水力压裂预抽形成的应力释放区或压降范围有 效地覆盖井巷揭煤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抽采,降 低了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降 低突出危险性甚至达到消突的目的。 c. 地面预抽辅助消突技术安全性高,可有效降 低井巷揭煤防突工作难度,提高揭煤效率,是井下 防突措施的重要补充,适合构造复杂带或深部强突 煤层井下措施难以到位、安全风险大的井巷揭煤 防突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煤矿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采用地面预抽技术开展井巷揭煤辅助消突,要充分 考虑安全性和生产接续的紧迫程度,考虑不同抽采 技术的适应性与经济性,灵活运用。再者,经过地 面预抽辅助消突,仍需要井下开展防突效果检验, 对于地面预抽不达标的区域, 需布置新的防突措施。 致谢在本文撰写过程中,王成、茹婷和王正 喜等同事给予了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 胡千庭, 赵旭生. 中国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状及其预防的对策 建议[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3951–6. HU Qianting,ZHAO Xusheng. Present situation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accidents in China’s coal mines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ir prevention[J]. Mining Safety and Envi- ronmental Protection,2012,3951–6. [2] 魏平儒, 史宗保. 井筒揭煤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对策[J]. 煤矿 安全,2008,39175–77. WEI Pingru,SHI Zongbao. Countermeasure for coal and gas prevention when exposing a coal seam in a shaft[J]. Safety in Coal Mines,2008,39175–77. [3] 俞启香,程远平. 矿井瓦斯防治[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 版社,1992. [4] 垚曹林. 井筒石门揭煤防突措施的探讨[J]. 煤矿安全, 2010, 41898–100. CAO Yaolin. Discussion on the measures for outburst prevention when exposing a coal seam in a shaftcross-cut[J]. Safety in Coal Mines,2010,41898–100. [5] 李奇. 紫金煤业井筒揭煤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研究[J]. 煤 炭工程,2013,451234–36. LI Qi. Research on the coal and gas outburst prevention tech- nologies for coal exposure in Zijin Coal Industry[J]. Coal Engi- neering,2013,451234–36. [6] 杨栋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N]. 中国安全生产 报,2013-01-24. [7]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防治煤与 瓦斯突出规定[S].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8] 薛景予,刘高峰,宋志敏. 井筒揭煤反向消突技术[J]. 煤矿安 全,2015,464128–129. XUE Jingyu,LIU Gaofeng,SONG Zhimin. Reverse out- burst-eliminating technique for coal exposure in a shaft[J]. Safety in Coal Mines,2015,464128–129. [9] 刘健,刘泽功. 深孔预裂爆破技术在井筒揭煤中的应用研 ChaoXing 第 3 期 张东亮 井巷揭煤地面预抽辅助消突技术 55 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12,40219–21. LIU Jian,LIU Zegong.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deep borehole pre-fracturing blasting technology to seam opening in mine shaft[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40219–21. [10] 王满. 千米深井强突出煤层群井筒快速揭煤技术[J]. 煤炭科 学技术,2015,43571–73. WANG Man. Rapid seam opening technology of mine shaft sinking in 1 000 m deep mine with high outburst seam group[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43571–73. [11] 武华太. 煤矿区瓦斯三区联动立体抽采技术的研究和实践[J]. 煤炭学报,2011,3681312–1316. WU Huatai. Study and practice on technology of three-zones linkage 3D coalbed methane drainage in coal mining area[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1,3681312–1316. [12] 许江,刘东,彭守建,等. 不同突出口径条件下煤与瓦斯突出 模拟试验研究[J]. 煤炭学报,2013,3819–14. XU Jiang,LIU Dong,PENG Shoujian,et al. Coal and gas outburst analogous test under the different diameter of exposed coal seam surface[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3, 3819–14. [13] 闫江伟, 张小兵, 张子敏. 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机理探讨[J]. 煤炭学报,2013,3871174–1178. YAN Jiangwei, ZHANG Xiaobing, ZHANG Zimin. Research on geological control mechanism of coal-gas outburst[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3,3871174–1178. [14] 鲜学福,辜敏,李晓红,等. 煤与瓦斯突出的激发和发生条件[J]. 岩土力学,2009,303577–581. XIAN Xuefu,GU Min,LI Xiaohong,et al. Excitation and occurrence conditions for coal and gas outburst[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9,303577–581. [15] 万继方, 申瑞臣, 陈添, 等. 煤层气井造洞穴技术特点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7273–75. WAN Jifang,SHEN Ruichen,CHEN Tian,et al. Analysis of building cavity technology of CBM completion[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 ences Edition,2015,17273–75. [16] 苏现波,潘结南,薛培刚. 煤中裂隙裸眼洞穴法完井的前提[J]. 焦作工学院学报,1998,173163–168. SU Xianbo,PAN Jienan,XUE Peigang. Fractures are the foundation of open-hole cavity completion[J]. Journal of Jiaoz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8,173163–168. [17] 王庆伟, 曹代勇, 王佟. 煤层气裸眼洞穴完井造成的应力集中 带与煤粉产出的关系[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3, 416 35–37. WANG Qingwei,CAO Daiyong,WANG T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ess-concentrated zone caused by cavity-completed wells and the coal powder output[J]. Coal Geology Explora- tion,2013,41635–37. [18] 王成明, 薛友兴, 乔志扬. 围岩中等稳定煤层巷道锚杆支护[J]. 煤矿开采,2001326–28. WANG Chengming, XUEYouxing, QIAO Zhiyang. Bolt support in a coal roadway with moderately stable surrounding rocks[J]. Coal Mining Technology,2001326–28. [19] 侯朝炯, 马念杰. 煤层巷道两帮煤体应力和极限平衡区的探讨[J]. 煤炭学报,1989,14421–29. HOU Chaojiong,MA Nianjie. Stress in in-seam roadway sides and limit equilibrium zone[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1989,14421–29. [20] 徐冰. 煤层气压裂新技术及效果影响因素探讨[J]. 中国石油 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331479. XU Bing. New CBM fracturing technologie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ir effect[J].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Standard and Quality,2013,331479. [21] 伊向艺,雷群,丁云宏,等. 煤层气压裂技术及应用[M]. 北 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22] 杜严飞,吴财芳,邹明俊,等. 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煤储层压力 传播规律研究[J]. 煤炭工程,2011787–89. DU Yanfei, WU Caifang, ZOU Mingjun, et al. Study on reservoir pressure transmission law during gas mining and drainage proc- ess of coalbed methane well[J]. Coal Engineering,20117 87–89. [23] 刘高峰,翁红波,宋志敏,等. 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效果评价与 消突时间预测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346753–758. LIU Gaofeng,WENG Hongbo,SONG Zhimin,et al. Sdudy on hydraulic fracturing effect uation and outburst elimination time prediction in coalbed methane wells[J]. 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15, 346 753–758. [24] 杨尚谕,杨秀娟,闫相祯,等. 煤层气水力压裂缝内变密度支 撑剂运移规律[J]. 煤炭学报,2014,39122459–2465. YANG Shangyu,YANG Xiujuan,YAN Xiangzhen,et al. Variable density proppant placement in CBM wells fractures[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4,39122459–2465. [25] 韩军,张宏伟,宋卫华,等. 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地应力场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增刊 23852–3859. HAN Jun, ZHANG Hongwei, SONG Weihua, et al. In-situ stress field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mining area[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8,27S23852–3859. [26] 曾庆辉. 石门揭煤防突新技术应用研究[J]. 煤炭与化工, 2015,381282–85. ZENG Qinghui. Field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of shimen cutting through coal seam outburst prevention[J]. Coal and Chemical Industry,2015,381282–85. [27] 肖钢,唐颖. 页岩气及其勘探开发[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2115. [28] 胡正田,万志杰,张东亮. 贵州官寨煤矿“先抽后建”地面瓦斯 抽采工艺分析[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8,46450–54. HU Zhengtian,WAN Zhijie,ZHANG Dongliang. Analysis on the surface gas drainage technology of “drainage first and con- struction later” in Guanzhai mine in Guizhou Province[J]. Coal Geology Exploration,2018,46450–54. 责任编辑 范章群 ChaoXing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