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46 卷 增刊 1煤田地质与勘探Vol. 46 Supp.1 2018 年 7 月COALGEOLOGY damage; remediation technology; Jining coal mine No.2 山东济宁二号煤矿副井于 1990 年 8 月1992 年 9 月施工建设,2016 年 12 月,在对副井井筒[1-3] 设施例行检查中,当检查至井深 519.5 m89 号梁上 方 3 m东南侧位置时,井筒井壁粉化较严重,有小 石块掉落。为保证安全,对该段井壁进行清理时有 一个较大石块出现松动,取出后发现石块内侧沾满 黄砂,洞内也有黄砂,黄砂疑似当年井壁施工掺和 水泥用的河砂。此缺陷区块已暴露面积较大,且可 能还存在潜在未暴露区域。井壁有较大面积质量缺 陷,存在垮塌的风险,需采用相关技术进行修复[4-6] 加固处理,保证副井安全运行。 1井筒概况 1.1井筒结构 济宁二号煤矿副井井筒净径 8.0 m, 井口设计标 高38.00 m,井深 623.3 m含井窝 30.3 m。表土层 厚度 176.6 m,冻结深度 235 m,井壁厚度冻结段 0.91.15 m,基岩段 0.5 m。冻结段井壁为普通双层 钢筋混凝土井壁;基岩段采用钻爆法施工,井壁为 单层素混凝土井壁。井内布置一套 1.5 t 矿车双层四 车宽罐笼,带平衡锤;另一套为 1.5 t 矿车双层四车 普通罐笼和特制高罐笼。采用球扁钢组合罐道,工 字钢罐道梁,树脂锚杆托架;并设梯子间及管线。 1.2井筒地质概况 根据井筒检查孔柱状分析,从上到下主要地层 为第四系、侏罗系、二叠系和石炭系。各地层深度 ChaoXing 增刊 1周玉华等 济宁二号煤矿井筒破损井壁修复技术实践85 及岩性见表 1 所示。 表 1副井井筒主要地层结构据井筒检查孔资料 Table1Main ation structure of auxiliary shaft 地层深度/m厚度/m岩性描述 第四系0176.6176.6 主要由黏土、砂质黏土、黏土质粉砂及砂砾层组成,属冲积、湖泊相沉积,整 个表土层可分为上、中、下三组 侏罗系176.6436.07259.47 主要为灰灰紫红、紫红、砖红等色砂岩、粉砂岩,间加泥岩。砂岩多为泥质 胶结,部分为钙质胶结;局部裂隙发育,且多为高角度剪张裂隙 二叠系上石盒子组436.07511.0775.0由杂色铝质泥岩、粉砂岩和灰绿色砂岩组成,为陆相河流湖泊沉积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511.07561.3850.31由杂色黏土岩、灰灰绿色粉砂岩和细砂岩组成,为内陆冲积、湖积相沉积 二叠系山西组561.38638.8777.49 本组煤3上、煤3下为井田主要含煤层段;其顶底板主要由灰白、浅灰色砂岩、深 灰灰黑色粉砂岩和间加泥岩组成,钙硅质胶结 石炭系太原组638.87 主要由灰深灰色粉砂岩、泥岩、石灰岩和煤组成。揭露煤4、煤5、煤6、煤10 下、煤11、煤12、煤12下,及4层灰岩。 1.3井壁缺陷区段及地层情况 1.3.1井壁缺陷区段情况 2016 年 12 月 22 日,对井壁破损[7-11]及渗漏情 况进行现场简易观测及描述,除对井壁 8889 道梁 段井壁质量缺陷区域进行重点观测,还对其他区段 井壁粉化破裂及渗漏情况进行了观测。 粉化区块较多,主要表现为井壁表面粉化、脱 落、 锤敲掉渣且易碎, 部分区域最大粉化深度达 250 mm,井壁附着有大量白色结晶物质,且呈现连片分 布;井壁存在渗水点,部分渗水点分布与井壁粉化 破裂区域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1.3.2井壁缺陷区段地层情况 井壁粉化主要发生在基岩段的下石盒子组 P2x。 本组厚 15.0690.00 m,平均 55.17 m。由灰 绿色砂岩、杂色铝质泥岩,灰深灰色泥岩、铝质 泥岩、粉砂岩组成,为陆相河湖沉积。以底部含砾 中粗砂岩底界面作为与山西组的分界,与山西组 呈整合接触。井壁破损段地层柱状见图 1。 2井壁粉化破裂机理 地下水井壁淋水中阴离子 SO2–4含量较高,混凝 土受硫酸盐侵蚀破坏的实质是环境中的硫酸盐根 离子渗透进入混凝土内部,与水泥石中某些组分发 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的盐类矿物。这些难溶的盐 类矿物可形成石膏、钙矾石等膨胀性产物,当膨胀 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混凝土开裂、剥落, 也可使硬化水泥石中的 CH 和 C-S-H 等组分溶出、 分解,导致水泥石强度和黏结性能损失。混凝土石 膏膨胀侵蚀破坏基本原理如式1所示。 图 1井壁质量缺陷区段壁后围岩结构 Fig.1Columnar diagram of the damaged section of the shaft wall Ca OH2 Na2SO4→Ca2 SO2–4NaOH– Ca2 SO2–4 2H2O→CaSO42H2O1 初步分析认为,济宁二号煤矿井壁遭受了硫酸 盐侵蚀破坏,基本原理为井壁淋水中高浓度硫酸根 离子与井壁混凝土中的水泥结石体反应,生成难溶 性膨胀物质,最终造成混凝土崩解粉化。 3井壁修复的主体思路 3.1治理的必要性 在井壁质量缺陷区块,井壁中基本未见石子、 水泥,只可见比较纯的黄砂。此缺陷区块已较大面 积暴露,且可能还存在潜在未暴露区域。井壁较大 面积质量缺陷,存在垮塌的风险。 对于井壁粉化区域,根据井壁粉化破坏发展的 ChaoXing 86煤田地质与勘探第 46 卷 规律,一旦井壁表面开始粉化,混凝土内部受温度、 水分、空气等环境的综合作用,其粉化的速度和程 度会加快,进而破坏掉整个混凝土井壁。目前井壁 已经呈现粉化、局部表皮脱落的现象,威胁井内设 备、电缆、人员安全,进而影响井筒正常使用,可 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另外,副井提升任务较重, 如果井壁继续粉化破裂,一旦固定托架梁、罐道梁 的锚杆失效,造成管道变形甚至脱落,则极可能酿 成重大责任事故,所以应组织进行修复加固处理, 以消除这一重大安全隐患。 3.2井壁修复主体思路 对于井壁质量缺陷区域[12-13],应采取修复加固 措施,对缺陷井壁进行置换、加固,一方面消除其 可能垮落而对井筒装备及人员的威胁,另一方面使 井壁恢复其原有功能。 对于井壁粉化破损区域,分析认为井壁粉化破 坏可能是由高浓度的 SO2–4离子对混凝土的物理和化 学侵蚀造成。防治的主题思路是隔绝 SO2–4离子与井 壁混凝土的联系。隔绝途径有 2 种① 对井壁出水 点进行封堵或导流,使其不直接作用于井壁上;② 对井壁壁面进行处理,使淋水不得渗入井壁混凝土 之中。在此基础上辅助采用破裂井壁修复及表层处 理措施。 4井壁修复方案设计 4.1井壁缺陷区域修复加固方案设计 4.1.1方案选择 井壁缺陷区域修复加固较常见的有锚网喷[14-15] 及立模浇注两种修复方式。锚网喷方式是破损井壁 较为常用的修复方式,但由于后喷射的混凝土与原 井壁接触不密实,在治理数年后喷射混凝土常出现 与原井壁剥离的问题,所以锚网喷修复方式常作为 井壁的临时修复措施,且常用于处理小面积破损的 井壁。立模浇注为在井壁破损位置安装模板,然后 再浇注混凝土,以使得井壁恢复原规格,此方式常 用于较大面积破损井壁的修复,但立模浇注方式同 样存在后浇注的混凝土与原井壁剥离的问题。 从技术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工程成本综 合考虑,推荐采“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的修复 方式。首先,井壁缺陷位置壁后为稳定的铝质泥岩 及细砂岩层,该位置井壁渗水量极少;其次,立模 浇注的治理方式较锚网喷的治理方式在治理效果方 面并无明显的优势,且施工难度较大;第三,锚网 喷的修复方式可采用多层次锚网、多层喷浆、喷射 钢纤维混凝土的方式相对减小后喷混凝土与原井壁 分离剥落的可能性。 “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的具体施工的步 骤为 ① 近距离人工确定井壁质量缺陷区域的范围, 对缺陷区域上沿的完整井壁施工锚杆进行固定; ② 清除缺陷位置的井壁混凝土砂; ③ 在缺陷井壁区域安装锚杆、 固定第一层钢筋 网,喷射 200 mm 厚钢纤维混凝土; ④ 固定第二层钢筋网,喷射第二层 150 mm 厚 钢纤维混凝土; ⑤ 固定第三层钢筋网,喷射第三层 150 mm 厚 钢纤维混凝土,井壁修复至原规格,具体的步骤示 意图如图 2 所示。 4.1.2修复加固施工 a. 缺陷区域确定 利用井中安装的临时施工平台,采用锤子、电 钻、钢钎等工具,人工近距离确定井壁质量缺陷区 域的范围,对缺陷区域进行标示。 b. 缺陷区域上沿完整井壁锚杆固定 确认井壁缺陷区域后,在缺陷区域上沿的完整 井壁上施工锚杆对井壁进行固定,防止大范围井壁 悬吊,发生整体脱落事故。 锚杆施工间距 0.6 m,锚杆距离缺陷区域上沿 0.2 m 左右。采用Φ20 mm2 000 mm 的高强螺纹锚 杆, 锚杆扭矩不小于 100 Nm, 锚固力不小于 20 kN。 c. 缺陷区域清理 对井壁质量缺陷区域自上而下进行全面、彻底 清理,清理缺陷区域时采用锤击、高压水冲洗等方 式,清理至新鲜完整混凝土面或壁后完整围岩面。 d. 缺陷区域锚杆安装 锚杆安装深度共分为 3 个层次第 1 层次锚杆 外尾部距离井壁壁面 0.4 m, 第 2 层次锚杆外尾部距 离井壁壁面 0.2 m, 第 3 层次锚杆外尾部距离井壁壁 面 0.05 m。锚杆施工间排距 0.5 m,各层次锚杆间跳 布置, 所有锚杆一次安装完成。 锚杆扭矩不小于 100 Nm,锚固力不小于 2 t。缺陷区域锚杆安装与缺陷 区域上沿完整井壁固定锚杆的具体施工步骤一致。 e. 缺陷区域挂网及喷射混凝土 所有锚杆安装完成后,以第 1 层次锚杆为基础 进行挂网,网片采用 6.5 mm 钢筋制作,钢筋间距 100 mm,采用湿喷法进行第一层次喷浆施工,喷浆 的厚度 200 mm 左右,覆盖第 1 层次的挂网区域; ChaoXing 增刊 1周玉华等 济宁二号煤矿井筒破损井壁修复技术实践87 图 2质量缺陷井壁修复步骤示意图 Fig.2Sketch diagram of remediation steps of the shaft wall with quality defect 待第 1 层次喷射混凝土终凝后, 进行第 2 层次挂网工 作, 然后进行第 2 层次喷浆施工, 喷浆的厚度 150 mm 左右,覆盖第 2 层次的挂网区域;待第 2 层次喷射 混凝土终凝后,进行第 3 层次挂网工作,然后进行 第 3 层次喷浆施工,喷浆的厚度 150 mm 左右,覆 盖第 3 层次的挂网区域。 4.2井壁混凝土表面处理方案 4.2.1处理方式选择 在混凝土表层加上耐腐蚀性强且不透水的保 护层,可使混凝土与侵蚀溶液隔离,从而避免了 混凝土遭受侵蚀。目前混凝土结构防护主要采用 混凝土表面涂层、混凝土表面硅烷浸渍等方法, 本次选用硅烷浸渍法。 混凝土表面硅烷浸渍是通过其特殊小分子结 构,渗入混凝土内部几毫米,并与已水化的水泥发 生化学反应,从而在毛细孔壁上形成牢固的憎水屏 障,使水分和水分所携带的硫化物等都难以渗入混 凝土,大大提高混凝土制品的防水性和综合性能。 4.2.2硅烷浸渍法施工 a. 作业人员使用喷雾器对施工范围内混凝 土进行硅烷浸渍施工,喷洒硅烷时,喷雾器喷口 垂直于混凝土面, 喷洒方向为自下向上连续喷洒, 使被涂井壁至少有 5 s 时间,保持目测是湿镜 面状态。每遍硅烷喷洒量为 100150 mL/m2,共 喷洒两遍,即每千克喷洒 4 m2左右。两遍之间的 时间间隔至少为 4 h。 b. 硅烷浸渍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详细的记录, 记录施工面积和硅烷使用量,确保硅烷使用量在 规范要求的范围内。 c. 浸渍施工后,应用自喷漆标明已喷洒区域 与未喷洒区域分界线,便于矿方监管工程师目测 检验,同时避免下次漏涂或重涂。 d. 硅烷浸渍施工具体要求为喷洒硅烷的混 凝土表面应为面干状态;涂装硅烷的混凝土修补 后应不少于 7 d;混凝土表面温度应在 540℃; 喷 洒工作须在井壁注浆及修复后进行;对于井壁原 破裂较为严重的区域可适当增加喷洒量;浸渍所 需的全部硅烷用料在施工现场应一次备足,使用 前方可开封,并应于启封后72 h 内用完,否则应予 废弃;施工现场附近应无明火,操作人员应使用 必要的安全保护设施;浸渍硅烷工作,应按硅烷 制造厂家的技术要求,由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实 施;应注意避免硅烷和氯丁橡胶、沥青密封材料 等其他可能腐蚀的材料接触。 5结 论 a. 济宁二号煤矿副井井壁主要存在较大面积 质量缺陷、粉化破坏等问题,井壁质量缺陷位置为 第 8889 道梁段;井壁粉化破坏区域 60 个左右,分 布于 46101 道梁段。 b. 井壁粉化破坏区域已经呈现掉块、局部脱落 现象,随时威胁井内设备、电缆、人员安全,进而 影响井筒正常使用,极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对 于井壁缺陷区块存在整体垮塌的风险,应进行加固 处理,消除这安全隐患。 c. 副井井壁修复工程采用“锚网喷壁面硅烷 ChaoXing 88煤田地质与勘探第 46 卷 浸渍处理”的总体方案进行修复加固, 保障了副井井 筒的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 陈强威, 郑永超. 副立井井壁综合加固修复技术[J]. 中国煤炭 工业,2016561–63. CHENQiangwei,ZHENGYongchao.Comprehensive reinforcement and repair technology of shaft wall in secondary shaft[J]. Coal Industry in China,2016561–63. [2] 王庆文,姬阳瑞. 谢里一井暗副立井的维修技术与实践[J], 煤炭科学技术,2004,321130–31. WANG Qingwen , JI Yangrui. Maintenance technology and practice in mine auxiliary blind shaft of Xieli No.1 Mine[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321130–31. [3] 王国明,张斗群. 鲍店矿副井井壁破坏地面注浆加固技术[J]. 建井技术,199754–8. WANGGuoming , ZHANGDouqun.Surfacegrouting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for auxiliary shaft wall failure in Bao Dian mine[J]. Min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199754–8. [4] 张安. 井壁修复常见方法的探讨[J]. 四川建材,2016,421 126–127. ZHANG An. Discuss on the common of shaft liner repair[J]. 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2016,421126–127. [5] 亓玉印. 立井井壁修复工艺研究[J]. 山东煤炭科技,2003448. QI Yuyin. Study on the repair process of shaft wall[J]. Shandong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448. [6] 陈竹夫. 立井井壁变形修复方法的选择[J]. 建井技术, 1981160–62. CHEN Zhufu. Selection of repairing for shaft wall deation in shaft[J]. Min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1981160–62. [7] 张向东,韩云瑞,刘世军,等. 矿山立井井壁的变形预测 模拟[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7,3381070–1073. ZHANG Xiangdong , HAN Yunrui , LIU Shijun, et al. Deation prediction analysis model for the mine shaft-wall[J]. 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 2017 , 338 1070–1073. [8] 徐辉东, 经来旺, 杨仁树. 矿山立井井筒与表土层之间的剪切 力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2385–391. XU Huidong,JING Laiwang,YANG Renshu. Analysis of shear force between surface soil and vertical shaft in mine[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6,252 385–391. [9] 陈湘生. 华东地区立井井壁破坏原因浅析[J]. 建井技术, 199761–3. CHEN Xiangsheng.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damage of shaft wall in East of China[J]. Min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199761–3. [10] 张哲诚, 韩云瑞, 薛庆新. 软岩段立井井壁破裂特征及修复结 构优化[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69 932–937. ZHANG Zhecheng,HAN Yunrui,XUE Qingxin. Soft rock section of shaft wall rup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repair structure optimiz ation[J]. 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2017,369932–937. [11] 刘盛东. 矿山振动与立井井筒破裂分析[J]. 淮南工业学院学 报自然科学版,1995,15320–25. LIUShengdong.Analysisofminevibrationsandshaft fraeturing[J].JournalofHuainanMiningInstituteNatural Science Edition,1995,15320–25. [12] 汪仁和, 吕渊. 破裂井筒治理方法的评述与选择[J]. 山东矿业 学院学报,1997,162143–147. WANG Renhe,LYU Yuan. Comments on the treatments of shaft wall breakage[J]. Journal of Shandong Mining Institute,1997, 162143–147. [13] 王联,徐绍琪,张惠武. 千米立井井筒变形破坏加固施工技 术[J]. 安徽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增刊 17–9. WANGlian , XU Shaoqi , ZHANG Huiwu. Repairing and enforeing treatment for destruetion of mine ingate with depth of 1 000 m[J].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e Science,2007,27S17–9. [14] 许延春,李江华,刘白宙. 焦作矿区煤层底板注浆加固工作面 突水原因与防治[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4,42450–54. XU Yanchun,LI Jianghua,LIU Baizhou. Reinforcement of working face by grouting in floor in Jiaozuo coal mining area[J]. Coal Geology Exploration,2014,42450–54. [15] 李长青,方俊,李泉新,等. 煤层底板超前注浆加固定向孔注 浆工艺技术[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4,42459–63. LI Changqing,FANG Jun,LI Quanxin,et al. The grouting technologyofdirectionalboreholeforpre-grouting reinforcement in coal floor[J] . Coal Geology Exploration, 2014,42459–63. ChaoXing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