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46 卷 增刊 1煤田地质与勘探Vol. 46 Supp.1 2018 年 7 月COALGEOLOGY coal petrography quality; coal-ing environment 永陇矿区位于黄陇侏罗纪煤田西南边缘, 处于大 型陆相煤盆地边缘地带, 是目前尚未充分开发的大型 矿区。煤的性质受成煤植物、沼泽覆水性、Eh 值、 pH 值等多因素共同影响,煤质特征是煤炭资源加工 利用的依据; 煤质参数包含的地球化学信息可以反演 成煤环境。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煤质参数反演成煤环 境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经岩相古地理的分析验 证,充分证明了煤质反演含煤岩系沉积相的可行 性[1-7]。多年来,针对永陇矿区煤质特征、煤层赋 存规律、煤岩层对比、煤层顶底板稳定性等研究较 多[8-11],未见以煤质为介入点分析该矿区成煤环境的 报道。 笔者以矿区南缘地质勘探期间获取的大量钻孔 煤层煤岩、工业分析、硫分及煤灰成分为基础数据, 系统论述了研究区主力煤层的煤质赋存特性, 并利用 煤质参数对成煤环境进行了反演, 以期为矿区后续开 发利用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为大型陆相煤盆地边缘地 带聚煤规律、沉积相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地质概况 研究区位于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西南边缘, 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Ⅰ鄂尔多斯台坳Ⅱ渭北隆 起区Ⅲ西部边缘图 1,区内构造相对简单,褶皱 构造多为一些宽缓的背、向斜或挠曲,断裂构造主 要为早新生代逆断层和中新生代正断层。侏罗系延 安组含煤地层,角度不整合于三叠系铜川组或整合 于下侏罗统富县组,受古地形影响,凹陷深部地层 ChaoXing 12煤田地质与勘探第 46 卷 厚度较大,隆起附近厚度较小,盖层主要为侏罗系 直罗组;含煤地层为一套河流–湖泊相沉积,自下而 上分为 3 个岩性段,含煤最多可达 20 多层,其主力 煤层为 4 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延安组二段J2y2的 2 号和 2-3号煤层二煤组和延安组一段J2y1的 3-1号 图 1研究区构造位置图 Fig.1Tectonic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和 3 号煤层三煤组,延安组三段J2y3由于遭受后 期剥蚀,区内大部分地段缺失,无可采煤层。 2样品采集和测试 以区内主要可采煤层 2、 2-3、 3-1和 3 号煤为研究 对象, 煤岩煤质数据为区内以往勘查钻孔煤层原煤检 测结果, 煤质评价数据为该煤层多个煤质数据的加权 平均值。 本文以延安组煤质参数在纵向上的分布规律 为研究点, 对研究区在纵向上的成煤环境变化进行分 析。 样品的检测工作由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 公司物化测试中心承担完成; 各项检测均依据现行国 家标准煤的镜质体反射率依据 GB/T 69482008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 ;显微组分定 量依据 GB/T 88992013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 定方法 ;煤的工业分析依据 GB/T 2122008煤的 工业分析方法 ;全硫依据 GB/T 2142007煤中全 硫的测定方法 ;各种硫依据 GB/T 2152003煤中 各 种 形 态 硫 的 测 定 方法 ; 煤 灰成 分 依 据 GB/ T15742007煤灰成分分析方法 。 3煤岩煤质特征 研究区主力煤层煤岩、煤质及成煤环境参数如 表 1 所示,其垂向变化如图 2 所示。 表 1研究区煤层煤岩煤质特征表 Table 1Characteristics of coal quality and petrography in the study area 煤层 显微组分和矿物体积分数含矿物基/ 镜质体反射 率 Rmax/ 镜惰比 V/I 灰分 Ad/ 全硫 St,d/ Fe2O3/CaO/ ∑酸性 氧化物/ ∑碱性 氧化物/ 酸/碱 K Ca/Fe VIEM 246.932.83.716.60.501.4324.970.755.867.8277.1316.604.651.39 2-350.730.62.716.00.501.6625.060.704.634.0083.9811.167.530.90 3-145.739.63.711.40.581.1516.520.459.4317.2764.8328.712.261.91 349.539.33.58.20.581.2619.550.526.9213.3471.6022.403.202.01 注V镜质组;I惰质组;E壳质组;M矿物;∑酸性氧化物SiO2Al2O3;∑碱性氧化物Fe2O3CaOMgO。 图 2研究区煤层成煤参数特征 Fig.2Characteristics of coal-ing parameters of coal seams in the study area 研究区 2、 2-3及 3-1号煤层以半暗型煤和暗淡型 煤为主,半亮型煤次之;3 号煤以半亮型煤和半暗 型煤为主,暗淡型煤次之。显微镜下观察镜质组 以基质镜质体为主,并见均质镜质体和少量结构镜 质体;惰质组以丝质体和半丝质体为主,少量粗粒 体和条带状–似条带状微粒体集合体;常见壳质组, 壳质组以小孢子体为主,少量中孢子体和极少量沥 青质体。黏土矿物多呈灰黑色微粒状,以条带状、 ChaoXing 增刊 1刘善德 永陇矿区南缘煤岩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分析13 片状分布于基质镜质体中;碳酸盐类矿物主要为方 解石,氧化硅类矿物多为椭圆状石英;硫化物矿物 多为梅状、片状分布于有机质中的黄铁矿,少量黄 铁矿充填于胞腔中。 从表 1 可以知, 各煤层镜质体最大反射率Rmax 为 0.500.58,有机组分均值为 83.492.3, 无机组分为 8.216.6。 从图 2 可以看出, 镜质组、 壳质组含量由上至下无明显变化趋势;三煤组惰质 组含量、镜质体反射率均明显大于二煤组;二煤组 矿物含量则高于三煤组,反射率随深度有增高的趋 势,具深成变质作用特征;二煤组镜/惰比明显高于 三煤组,煤组内无明显差异。 煤中水分质量分数均值为 3.676.09。煤层 原煤灰分质量分数为 16.5225.06, 属低灰–中灰 煤,灰分含量垂向变化趋势与显微镜下矿物含量定 量结果趋势一致;煤层挥发分产率为 2850,属 “中高–高挥发分煤” 。各主力煤层原煤全硫含量差 别较大,总体以低–特低硫煤为主,只有个别区域出 现中–中高硫煤;垂向上具有二煤组大于三煤组的 趋势。 各主力煤层原煤各种硫均以硫化铁硫为主, 其次为有机硫,含极少量的硫酸盐硫,与显微镜下 观察到的硫化物矿物多为黄铁矿相吻合。二煤组灰 分、全硫含量均明显高于三煤组,自上而下有近“S” 型下降特征。 各煤层煤灰成分均以 SiO2为主,Al2O3、CaO、 Fe2O3次之,SO3、TiO2、MgO 少量,K2O、Na2O、 P2O5质量分数最低,均小于 1.0。煤灰成分以酸性 氧化物为主,综合平均值为 64.8383.98,其中 2-3煤的酸性氧化物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煤层。垂向 上,主力煤层酸/碱有近反“S”型下降趋势,Ca/Fe 呈 近反“S”型上升趋势; 酸/碱与 Ca/Fe 有较好的负相关 性图 3。 4成煤标志及演化 4.1成煤环境指标分析 显微煤岩组分是良好的成煤环境指标,成煤植 物在偏还原环境下经凝胶化作用形成镜质组,在偏 图 3主力煤层酸/碱K 值与 Ca/Fe 相关关系 Fig.3Relationship between K and Ca/Fe of main coal seam 图 4主力煤层 Ad值与 St,d相关关系 Fig.4Relationship between Adand St,dof main coal seam 氧化环境下经丝炭化作用形成惰质组,镜惰比V/I 大小可以很好地反映成煤泥炭沼泽的覆水程度和氧 化还原程度,一般覆水深、处于还原环境的泥炭沼 泽,V/I 值高,反之,则 V/I 值低。据 V/I 值垂向变 化曲线图 2可知,研究区主力煤层的 V/I 值均较低 1.151.66,泥炭沼泽处于较温暖、潮湿的弱还原– 弱氧化环境,二煤组 V/I 值略大于三煤组,反映出 二煤组成煤覆水深度及还原程度均较三煤组大。V/I 在 2-3煤出现高峰值,在 3-1煤层出现低峰值,是泥 炭沼泽覆水变化的标志。V/I 值在垂向上的变化趋 势,反映出由 3 号→3-1号→2-3号→2 号煤层,覆水 程度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 煤中灰分和硫分蕴含着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 灰分的物质来源主要有成煤植物自身所含的无机元 素、随成煤植物混入泥炭沼泽的物源杂质及与煤伴 生的矿物质等, 灰分含量与水动力强度等密切相关, 水动力较强则带入泥炭沼泽中的物源杂质增多,灰 分增高,反之则反。垂向上,三煤组与二煤组灰分 和硫分存在明显的跳跃,表明两煤组分属不同的成 煤沼泽环境;煤中灰分由 3 号→3-1号→2-3号→2 号 煤层,具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研究区由 3 号→3-1号湖泊水动力减弱,覆水程度减弱,而后湖 水迅速退去, 至 2 号煤层时演变为水动力较强的河流 相成煤环境,2-3号→2 号煤层河流水动力逐渐减小。 硫分分无机硫和有机硫两种,一般成煤植物只 提供有机硫,无机硫与成煤环境密切相关,一般还 原环境下硫在煤中主要以黄铁矿、 白铁矿形式存在; 煤中硫分含量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形 成的煤层受海水活动影响的强弱程度,一般受海水 影响的煤层硫分含量较高。研究区主力煤层煤中硫 分均值 0.450.75,具陆相成煤环境特征,煤中 硫以黄铁矿硫为主,为还原环境成煤环境的标志;垂 向上,煤中灰分和硫分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图 3,由 三煤组到二煤组灰分和硫分呈现明显的跳跃,亦表明 两煤组分属不同的成煤沼泽环境;由 3 号→3-1号→2-3 号→2 号煤层,硫含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 势,表明研究区由 3 号→3-1号覆水程度减弱,成煤环 境处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而后湖水迅速退去,演变 为还原程度较强的河流相成煤环境, 2-3号→2 号煤层河 流覆水程度减弱,还原程度随之降低。 煤灰成分是由硅、铝、铁等多种元素的氧化物 ChaoXing 14煤田地质与勘探第 46 卷 与盐类组成。煤灰中 SiO2Al2O3占优势时,成煤环 境属于弱还原性;煤灰中 Fe2O3CaO MgO 占优势 时,成煤环境属于强还原性。煤的灰分指数越低,还 原性越强;煤的灰分指数越高,还原性越弱[12]。研 究区煤灰成分中酸性氧化物综合平均值为 64.83 83.98,则反映成煤环境属弱还原性;从酸/碱值垂 向变化曲线图 2来看, 其反映的还原程度变化趋势 与 V/I、 灰分和硫分等反映的还原程度变化趋势存在 矛盾,这可能是由于从 3 号→3-1号→2-3号→2 号煤 层,成煤期的古气候发生变化,含盐河水注入,造 成沼泽古盐度与酸/碱值逆向变化图 3,伴随着蒸 发作用,咸水中的 Fe、Ca、Mg 等碱性离子浓缩富 集,沉淀生成碱性氧化物,进而影响酸/碱值对成煤 环境的判断。 4.2成煤演化 研究区在印支运动之后,进入延安组一段成煤 期,此时古气候转为温暖潮湿,大量植被发育,在 含煤地层沉积基底的基础上,研究区及其周边共同 形成了一种独立的相对闭塞的亚环境,即小规模湖 盆沉积模式表 2。此时,注入泥炭沼泽的水体盐度 最大,水体较深,水体呈弱还原,泥盆沉降速率与 补给速度基本平衡,有机质供给充足,沉积了厚度 较大的 3 煤;在延安组一段成煤后期由于沉降 速度较快,水体深度变小,水体盐度减小,水体呈 弱还原–弱氧化,水动力减弱,有机质补给缓慢,煤 层沉积出现间歇,在间歇期间被砂泥质替代,从而 形成 3 煤层的上分叉 3-1煤层。 表 2主力煤层成煤环境演化 Table 2Evolution of the coal-ing environments of main coal seam 煤层成煤相氧化还原程度古盐度水体古气候 2湖坪河流相弱还原–弱氧化较高较浅温暖较潮湿 2-3湖坪河流相弱还原低较深温暖较潮湿 3-1湖盆沉积相弱还原–弱氧化较高较浅温暖潮湿 3湖盆沉积相弱还原较高较深温暖潮湿 延安组一段沉积伴随着湖水扩张结束而结束, 此时,区域上已趋于准平原化,基底沉降速度的差 异依然存在,区域上继承了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 古地形特点,随着湖水向中心退缩,河流相沉积逐 渐发育,形成了湖坪河流泥炭沼泽相成煤环境,此 时由于古气候温暖较潮湿,有利于植被繁衍,成煤 植物供应充足,开始沉积二煤组。泥炭沼泽受大气 降水和河流周期性补给双重控制,水位起伏大,整 体水体较深,水体呈弱还原,此时大量淡水河水注 入,水动力较强,泥盆盐度最小;泥炭堆积和基底 差异沉降同步进行,在 2-3号煤层沉积后期,沉降速 度有机质补给速度,2-3号煤层沉积终止,成煤出 现短暂间歇;之后在沉降后的低位处,有机质大量 补充,演变为中–贫营养的泥炭沼泽堆积,此时水体 呈弱还原–弱氧化,淡水注入减少,盐度增大,水动 力减弱,形成 2 号煤层。 随着地势抬升,泥炭沼泽范围急剧缩小甚至消 失,成煤进入延安组三段,此时古气候变得干燥少 雨,植被明显减少,随着粗碎屑物的快速堆积,成 煤期正式结束。 5结 论 a. 研究区 2 号、2-3号和 3-1号煤主要为半暗 型和暗淡型煤,3 号煤主要为半亮型和半暗型煤; 煤岩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少量 壳质组。 镜质体最大反射率Rmax为 0.500.58, 为低阶烟煤,二煤组和三煤组煤岩特征存在明显 差异。 b. 主力煤层原煤灰分差异明显,属低灰–中灰 煤,灰分含量垂向变化趋势与显微镜下矿物含量定 量结果一致;全硫含量较低,主要为低–特低硫煤; 二煤组灰分、全硫含量与三煤组存在明显差异,垂 向上有近“S”型下降特征。 c. 主力煤层煤灰成分均以 SiO2为主,次为 Al2O3、CaO、Fe2O3等,主要为酸性氧化物,其中 2-3号煤的酸性氧化物出现高异常。垂向上,主力煤 层酸/碱值有近“S”型下降趋势;酸/碱值与 Ca/Fe 呈 负相关。 d. 煤的 V/I 值、灰分、硫分等反映出的煤层演 化趋势一致,表明研究区由 3 号→2 号覆水程度减 弱,成煤环境处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覆水较深, 水动力减弱,而后湖水退去,成煤环境演变为还原 程度较强的河流相成煤环境。酸/碱值反演出的煤 层演化趋势与之相反, 可能是由于成煤期古气候变 化, 含盐河水注入泥炭沼泽, 造成沼泽古盐度变化, 浓缩富集了碱性氧化物,影响酸/碱值对成煤环境 的反演。 e. 成煤演化表明,三煤组为湖泊相聚煤,二煤 组为湖坪河流相聚煤,伴随着古气候及沉积基底的 不均匀沉降,低、中、高位泥炭沼泽环境的反复演 化,形成了研究区主力煤层,其沉积厚度及分布范 围受控于基底古地貌构造和古环境。 参考文献 [1] 代世峰,任德贻,李生盛,等. 内蒙古准格尔黑岱沟主采煤层 的煤相演替特征[J]. 中国科学 D 辑地球科学,2007,37增 刊 1,119–126. DAI Shifeng,REN Deyi,LI Shengsheng,et al. Evolution ChaoXing 增刊 1刘善德 永陇矿区南缘煤岩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分析15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facies of main coal in Inner Mongolia Zhungeer Heidaigou[J]. Science ChinaSeries D Earth Science, 2007,37S1119–126. [2] 王胜建,高为,郭天旭,等. 黔北林华井田煤质参数特征 及其成煤沉积环境意义[J]. 煤炭科学技术,2017,4510, 162–167. WANG Shengjian,GAO Wei,GUO Tianxu,et al. Coal quality parameters features and coal atio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significance of Linhua minefield in north Guizhou[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7,4510,162–167. [3] 杨敏芳,鲁静,孙斌,等. 盘江地区晚二叠世成煤环境与煤储 层特征[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7,452,22–26. YANG Minfang,LU Jing,SUN Bin,et al. The coal ing environment and coal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Permian in Panjiang area[J]. Coal Geology Exploration,2017,452, 22–26. [4] TURNER B R,RICHARDSON D. Geological controls on the sulphur content of coal seams in the Northumberland coalfield, northeast Englan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04,602/4169–196. [5] 王德祖. 华亭矿区 5 号煤层煤相研究[J]. 中国煤田地质, 2005,174,6–8. WANG Dezu. A study on No.5 coal seam facies,Huating mining area[J]. Coal Geology of China,2005,174,6–8. [6] 琚惠姣. 平山湖地区 7–2 层煤煤质特征及其成煤环境意义[J]. 煤质技术,20154,42–44. JU Huijiao. Co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 of 7-2 seam in Pingshanhu area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coal ation environment[J]. Goal Quality Technology,20154,42–44. [7] 程伟,杨瑞东,崔玉朝,等. 贵州毕节地区晚二叠世煤质 特征及其成煤环境意义[J]. 地质学报,2013,8711, 42–44. CHENG Wei, YANG Ruidong, CUI Yuchao, et al. Characteristic of Late Permian coal quality from Bijie,Guizhou Province,SW China ,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paleoenvironment[J]. Acta Geologica Sinica,2013,8711,42–44. [8] 刘善德. 陕西永陇矿区某勘查区煤质特征分析[J]. 煤质技术, 20155,42–46. LIUShande.Coalqualitycharacteristicsanalysisofan exploration area in Yonglong mining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J]. Goal Quality Technology,20155,42–46. [9] 吴艳, 贾建称, 杜志强. 煤炭地质勘查中煤层综合对比方法研 究以永陇矿区老爷岭普查区为例[J]. 中国煤炭地质,2012, 242,6–10. WU Yan,JIA Jiancheng,DU Zhiqiang. A study on coal seam comprehensive correlation in co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 case study in Laoyeling prospecting area,Yongshou- Longxian mining area[J]. Coal Geology of China,2012,242,6–10. [10] 王海军. 永陇矿区 LYL 井田 2 号煤层顶板沉积环境及其稳定 性评价[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446,38–44. WANGHaijun.Sedimentaryenvironmentandstability uation of seam roof of No.2 seam in LYL coal mine of Yonglong coal field[J]. Coal Geology Exploration,2016, 446,38–44. [11] 王双明. 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价[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 [12] 黄文辉,万欢,杜刚,等. 内蒙古自治区胜利煤田煤–锗矿床 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研究[J]. 地学前缘,2008,154,56–64. HUANG Wenhui,WAN Huan,DU Gang,et al. Research on elementa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Ge deposit in Shengli coalfield , Inner Mongolia , China[J]. 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8,154,56–64. ChaoXing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