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 安全卫生 16.1 设计依据 16.1.1 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 (1)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广州市天高有限公司在河源紫金建设年开采80万吨铁矿石项目的核准意见,奥发改工[2005]402号; (2)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为广州市天高有限公司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4400000510027。 16.1.2 国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有关安全规定及采用的规程、规范、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8)矿山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实施办法; (9)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10)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1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3)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 (14)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字[2005]8号)。 (15)关于印发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有关表格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字[2005]29号); (16)关于加强非煤矿矿山及石油、冶金、有色、建材等相关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字[2005]67号); (17)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8)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9)选矿安全规程; (2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2001); (2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2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 16.1.3 其他设计依据 (1)天鸥矿业公司与南昌院于2004年7月25日签订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合同号2004南冶设计(矿)字第017号); (2)广东河源市紫金天鸥矿业有限公司下告铁矿可行性研究报告,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2004年12月; (3)广东河源市紫金天鸥矿业有限公司下告铁矿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书,广东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2005年7月20日; (4)下告铁矿初步设计有关事项的会议纪要,天鸥矿业公司与南昌院,2005年4月29日; (5)广东省紫金县宝山嶂铁矿区下告矿段铁矿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中心,2005年2月; (6)广东省紫金县宝山嶂铁矿区下告矿段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2005年2月3日; (7)广东省紫金县宝山嶂铁矿区下告矿段地面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2004年12月; (8)广东河源市紫金县天鸥矿业有限公司紫金县下告铁矿安全预评价报告,兴宁市四望嶂矿山安全技术事务有限公司,2005年9月6日。 16.2 工程概述 16.2.1 建设工程基本概况 矿山地理位置、设计范围、开采方式、设计规模、采选工艺、开拓、提升、运输、排水、通风系统、矿区总平面布置、工程概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请见本说明书第一章总论,也可详见采矿、选矿、总图运输、投资概算及技术经济等有关章节。 16.2.2 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防范措施 (1)开发与生产过程中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 ①水害 矿床疏干排水和开采过程中,随着采空区的不断扩大和地下水的排出,将会使部分岩体受到破坏,并引起地面沉降、开裂和塌陷。地表泥水以及矿体上部孔隙坡堆积含水和灰岩岩溶水也将涌入井下;洪水期矿区周边的汇水亦将通过塌陷区汇入井下,危害矿山安全开采。 ②顶板冒落和地压危害 生产过程中原岩由于受到井下爆破作业、疏干排水和采空区的影响,可能会引起地压活动;从而使巷道产生变形或片帮,使采空区产生冒顶、垮落或塌陷;危及采场或巷道内作业人员的安全,并造成设备、设施的损坏。此外,采场矿柱回收期间,也会引进地表岩层的移动和塌陷,给生产安全带来隐患。 ③运输和爆破危害 机车或其它运输车辆在弯道、岔道、坡度大或噪声大的地方行驶,较易发生撞车或撞人事故。 矿体开采过程中将大量使用炸药,炸药在储存运输及生产作业的装药和放炮过程中,有发生意外爆炸的可能。炸药爆炸将直接造成人体的伤害和设备、设施的损坏。 ④机、电设备事故危害 由机械设备事故造成设备损坏和人体伤害是矿山容易发生的职业安全危害之一;电器设备防护不当,易发生火灾或电伤害;压力容器如使用管理不当,也有爆炸的可能。 ⑤粉尘危害 地下开采在凿岩爆炸、装载运输和卸矿等作业过程中会产生较大量的粉尘。矿石经多段破碎、筛分和经胶带运输机转运及矿仓装卸等过程,也会产生粉尘。人体长期吸入粉尘易患矽肺等病。尾矿库在干旱季节,干滩会产生少量灰尘。 ⑥噪声 坑下和地表的生产设备和辅助设备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噪声对人的神经系统会产生危害。 ⑦火灾危害 存在火灾隐患的场所主要有各变电所、电机车库、爆破器材库、油库、开关柜、配电室、电缆隧道、电缆室、液压站、压风室等。 (2)防范措施 根据矿山实际情况,本设计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出发,重点采取治本措施,即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从而大大减少或消除不安全和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在总图布置、开拓运输、通风防尘、采选作业、通讯、排水及防火等方面,均采取了全面的安全防范措施及必要的保护设施。 16.3 地质安全影响因素 16.3.1 区域地质特点简述 区域位置属河源新华夏构造带的南东侧,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第三带东段和以合水断裂带为代表的北东向构造带反接复合部位。区域内出露地层有石岩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其展布基本受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的控制;区域内发育有东西向构造带,下告一大林 背斜与义容盆地以及近东西、北东、北东东、北西向四组断裂构造。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有火山喷发岩和侵入岩,侵入岩主要有燕山早期形成的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黑云母花岗岩等;区域内已发现的矿产有Te、Mn、Cu、Pb、Zn、W、Sn、石棉及白云石等。 16.3.2 主要构造带分布及特征 矿区范围内构造为褶皱、断裂。且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褶皱为下告倒转背斜,其为一脊线近于水平的平卧褶曲,脊线总体走向为305~330,位于0m标高附近。上部地层层序正常,倾向南西,倾角58~80;下部地层层序倒转,倾向北东,倾角58~70。断裂在矿段内主要见有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断裂组及由东西向、北东向断裂所产生的旋扭断裂;矿段内东西向断裂发育,以F6规模最大,断裂总体倾向345,倾角70;矿段内北东向断裂规模最大,构成走向30~40的断裂带,并伴生北西向张扭性和北东东向压扭性断裂的发育,区内主要为F2、F12断层;区内还有下告帚状构造,见于下告矿段F6断层南东,为低序次构造,由张扭性旋回面的F4、F5断层组成。 16.3.3 矿区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矿区地层主要由石炭系、三叠系、第四系组成,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种类多,接触变质现象明显。同时,断裂构造发育,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地表水系发育,地下水丰富且补径排条件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由于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与大理岩岩溶含水层贯通,大理岩中的岩溶发育,矿区处于岩溶、溶洞易发区,目前勘查发现,含水溶洞多,最大的溶洞高达4.16m。因此,矿体顶部溶洞发育,易发生采掘过程中的突水事故,且容易引进地表沉降和塌陷。 16.3.4 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对本矿进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认为,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有滑坡,采空区地表变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五类。 风井、主副井、斜井周围场地是中高边坡集中部位,滑坡的潜在危害及危险性大;采空区地表变形、塌陷和岩溶地面塌陷危及范围大、伴生灾害多,潜在的危害和危险性大;其它灾害规模小,承灾范围小,危害及危险性小。 16.3.5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开采安全的影响 工程地质比较简单,对矿床开采安全的影响见地质与采矿有关内容。 水文地质对开采安全影响大,叙述如下。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岩溶充水为主的第Ⅳ类复杂矿床。地形地貌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聚集。地表河流由北西向南东流经矿床上部。矿坑充水来源除降水与地表水渗入补给外,主要来自富水性强的第四系坡积孔隙含水层及隐伏可溶岩岩溶含水层。上述孔隙水含水岩组分布于盆地底部平缓地带,其第四系坡堆积层为强含水层和强透水层;地下水来源主要由降水和地表水直接补给,其次为裂隙含水岩组中浅循环地下水补给;排泄以各含水岩组间的内循环和蒸发为主。可溶性含水岩组受F5、F4、F14、F2等断裂夹持控制;该岩组上部第二岩性段为强含水层(下部第一岩性段为弱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主要隐伏于盆地中部孔隙水含水岩组的强含水层和强透水层之下,二者呈直接接触关系,水力联系良好;其充水来源为一孔隙及裂隙含水岩组中的地下水,二可能还由宝山盆地孔隙地下水补给;并形成各含水岩组间的内循环排泄关系。除上述含水岩组外,区内裂隙含水岩组则构成盆地周边北、东部山体;充水来源主要由降水直接补给;成泉排泄、并形成地表水或形成孔隙水和岩溶水的局部补给源。该含水岩组的富水性与岩组风化程度有关,在弱风化带之下富水性极差、属相对隔水层。以上各水层经构成破碎带直接或间接接触矿体,但矿群多处于第二岩性段的基岩风化带之下,矿体内裂隙又多数被方解石等紧密充填,使矿层本身主要与下部第一岩性段一样属富水性微弱的隔水层。据地质部门预测垂高48m以上属强岩溶含水带,40~-61.96m为较弱岩溶含水带,-61.96m以下为弱含水带。需要指出未来天采随采空区的不断扩大和地下水的排出,将会使部分岩体受到破坏,并引起地面沉降、开裂和塌陷,地表泥水以及矿体上部孔隙坡堆积含水和灰岩岩溶水也将涌入井下;洪水期矿区周边的汇水亦将通过塌陷区汇入井下,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会危害矿山开采安全。 16.3.5 特殊灾害对开采安全的影响 当地气候、自然条件特点为矿区地震强度为六度,据有关资料介绍,当地历史上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当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7~9月高温,常受热带风暴影响,伴有大雨、暴雨;年平均气温为20.4℃,全年偶有小雪和冰冻现象;年平均风速1.4m/s,最大风速17.7m/s。 矿区自然条件形成的特殊灾害较小,对开采安全影响不大。但矿山建设仍要注重防雷、防震、防暴雨,并重视雨季可能引发的地质自然灾害等。 16.4 矿床开采安全评述 16.4.1 选用的采矿方法安全可靠性分析 设计推荐的采矿方法在生产前期能以暂留的矿块间柱、顶底柱及嗣后废石充填措施等一起有效支撑采空区围岩;预计地面不会产生较大的塌陷。生产中、后期在适当回收矿柱后,其地表塌陷和受破坏的程度也比崩落法较小。加之采取地表截洪和坑内疏干后,预计可大幅减少地表泥水涌入井下的程度;再通过设防水闸门,生产中超前探、放水和在矿群上部与含水层接触部位予留适当(约20m厚)的永久矿柱等综合措施,可望能够防患突发性水害,使其不危及生产安全。 采矿采用安全高效的先进采矿工艺和相关设备,人员在进路和硐室中用大型先进设备进行凿岩和出矿,不直接在采场顶板下作业,为劳动安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邻两个中段上下相对应布置的采场,禁止同时回采,只有先采完上部矿房,才准回采下部矿房。必须严格保持矿柱的尺寸、形状和直立度,并有专人检查和管理,以保证其在整个利用期间的稳定性。 在采用大直径深孔采矿地段,对矿房采空区按矿岩较坚硬稳固及被框架矿柱包围的有利条件采用保留适当厚度的采下矿石作缓冲堑层。对矿柱则在间柱上段最后一次回采爆破时,采取控制爆破顺序的措施连同上中段底柱、本中段顶柱及部分顶板围岩一次性爆破处理。 对其它采矿方法回采地段的采空区则一般用崩落顶板围岩或嗣后废石充填方式处理采空区。 各类采空区处理后均需要及时封闭空区通道,废弃井巷也应及时封闭。除此外,生产中还尤需加强对矿山地区以及采空区岩移的监测、控制和管理,以确保采矿作业的安全。建议建立坑采地压及岩体变形监测系统,并进行地下水压力测定。 16.4.2 坑内通风安全卫生可靠性分析 本设计对坑内通风方式进行了集中通风与多级站通风方案比较(详见采矿篇),确定采用集中通风方式。 通风系统矿井采用单翼对角抽出式通风,即由副井通入新风,经井底车场和石门,进入阶段运输巷道,再经进风联络井、无轨出矿和无轨凿岩巷道进入各水平作业工作面;清洗工作面后,污风由局扇引入回风井巷和总回风井,并由主扇风井抽出地表。 对-120m以上高分段空场采矿法地段的通风,设计采用阶梯上行式通风网络。其新风按上述途径进入并清洗各水平采掘工作面,污风则分别经采空区或经回风联络井用局扇引入上部回风平巷,再回总回风井排出地表。对-120m以下大直径深孔阶段采矿法地段的通风,设计采用分层平行式进、回风的网络结构。即新风进入并清洗各水平采掘工作面后,污风则直接由局扇引入与本水平无轨进风道大致平行的上盘回风巷道,再经回风联络井进入上部回风平巷和总回风井排出地表。 本设计坑下风量按柴油设备结合工作面进行计算。总风量为150m3/s,其中采矿工作面为62m3/s;掘进工作面为28m3/s;有关硐室为30m3/s;另外漏外系数为1.25。风量具体分配及负压计算详见采矿篇矿井通风一节。 考虑作业面分风的需要,并为减少因负压不平衡而产生风量分配不合理,在各主要需风岔口和回风联络井中设测风站和活动式调节风门,据实测差值调节风量。 生产中,随采掘面转移应及时密闭空区通道和调整通风系统,以减少漏风并适应作业面转移时的通风需要。 采掘工作面和有关硐室视需风量大小和线路长短,分别采用11KW和5.8KW局扇进行风量调节和辅助通风。 坑内溜井以及装、卸矿硐室等处的污风均由专门回风天井用局扇引到上部回风水平,再集中排出地表。 坑下除完善通风系统和坚持湿式凿岩外,对采掘工作面爆堆和溜井装、卸矿等产尘集中处喷雾洒水和水幕除尘。 井下破碎机安装除尘设施,除尘点有二处。一是振动给矿机至颚式破碎机上部给矿口,二是颚式破碎机排矿口,这二处设置密闭罩,用湿式旋风除尘风机将粉尘净化后由主井井筒排出。 此外,井下各主要产尘点必须进行粉尘检测,使粉尘浓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矿山企业防尘控制标准以内。 16.4.3 防治水系统特点、坑内水泵排水能力、防水闸门设置等安全可靠性分析 矿床埋于山间盆地之下,盆地及周边山体汇水面积较大,坑采区上部为含水丰富的坡堆积孔隙含水层和岩溶发育区。为消除坑下开采产生突发淹井水害和产生相关的安全隐患;设计推荐采用先采矿房、暂保留矿柱的空场类采矿方法;并在矿群上部与含水层接触部位预留适量的永久矿柱,以尽量减少地表塌陷。此外,对矿区地表采取河床和公路改道、坑采错动界线外设地表截洪沟,以大幅减少坑采错动区汇水面积和地表泥水的入渗量。矿山生产期需预先疏干排水。 一期主排水泵房设在-120m中段副井车场附近。各中段凿岩和出矿水平的废水由中段联络井(设泄水管)汇入中段水沟,经中段水沟和泄水井集中泄入副井附近的-120m水仓,然后由排水泵经副井排出地表。 在-300m水平主井井底设置简易排水泵房。主井井筒的少量渗水经水沟引至-300m水仓;副井井底水窝设置潜水泵,将副井井筒的少量渗水排至主井井底-300m水仓;另外,一期水泵房以下溜破及粉矿回收系统等有关井巷的少量排水进入到-300m水平水仓。这些水由简易排水系统排至-120m水仓,一并由-120m排水泵经副井排出地表。 为防止暴雨期坑内涌水淹没井巷,在-120m中段竖井石门和井下水泵房通道附近设防水门,矿体开采时以及在富水带或断层破碎带中掘进时,需打超前探水或预先疏干孔,以防止突然涌水造成危害。 主排水泵房共有水泵8台。平时(非雨季)排水,工作水泵所需台数较少;最多时7台工作,1台备用,能在20h内排除一昼夜最大涌水量(包括其它用水)。排水管有3条,可满足输送最大排水量的要求。 主排水泵采取吸水式,水泵位于水仓上方,较压入式泵房更安全。排水泵房有两个出口,一个通往井底车场,另一个用斜巷通往井筒。通往井底车场的通道中,设置既能防水又能防火的密闭门。通往井筒的斜巷与井筒连接处高出井底车场轨面7m以上,并设置平台,该平台与井筒中的梯子间相通,以便在中段被水淹的情况下,人员可以从此通道撤离。 16.4.4 井下爆破器材库及爆破安全可靠性分析 本项目井下爆破器材库按照有关井巷工程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可满足安全要求。 井下爆破器材库的位置,选择在岩层稳固地段。库房距井筒、井底车场和主要运输巷道的距离大于100m,距经常行人巷道的距离大于25m。库房的联络巷道拐三个直角弯,且在拐弯处延长2m,断面大于4m2。贮存爆破器材的硐室之间留有足够的殉爆安全距离。硐室设金属网门。有单独的通风风流,并能保证每小时有4倍于库总容积的风量。回风风流直接进入矿山的回风巷道内。库房内备有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和高压水管,出入口处设置向外开的防火铁门。库房的照明及开关选用防爆型设备。每个爆破器材库有两个便于运送炸药和行人的出口,其中一个出口,可铺设轨道至炸药库第一个直角弯处,卸炸药地点设置平台。辅助硐室的设计也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井下爆破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并制定具体的作业制度。井下采掘作业爆破前,必须设置灯光、音响信号和警戒。爆破中心附近的井巷和设施安设防护设施。爆破后,必须先通风,等足够的时间再进入工作面,处理好浮石并检查安全后才能进入下个工序的作业。 对长期不通风的盲巷、采空区、硐室等,及时予以封闭或钉上栅栏和警示牌,防止人员进入。 16.4.5 安全出口、开拓工程出口及地表陷落区 副井和回风井均直通地表,副井内设罐笼提升设备和梯子间,风井内设梯子间;两井间距符合安全要求,可作为全矿二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另外,斜坡道出地表,也可作为安全出口。 此外,各中段均设有二个中段联络井(内设梯子间),可独立通往各有关作业和回风水平,并与通往地表的安全出口相通。井下各有关地段均应明显标示安全出口及人员安全撤离路线。危险地带设灯光和安全警示标志。井口设医疗站并配备救护车。 主、副竖井及风井口等布置在坑采错动界线20m以外。上述井筒和坑内主溜井在施工前,应进一步用工勘证实井筒所处地段的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能够适合掘井。 地表错动和陷落范围设置铁丝网予以隔离,并设有警示或警戒标志,井下需及时封闭连通陷落区和采空区的有关通道。人畜不准进入陷落区和采空区。此外,需设专人监测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移动和塌陷规律,并随时作出有关塌陷预报。 16.4.6 生产设备操作与运输作业安全 各生产设备作业地点留有足够的操作场地和必要的检修场地,有跃落危险处设防护拦或盖板。机械设备的传动部位设置合格的防护拦罩。对电气设备设置防护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空压机和储气罐均有安全阀,其工作压力不超过额定工作压力的10。空压机设有断油、断水和超温保护装置。输气、输水管道均符合要求。 机车组或铲运机在车头和车尾悬挂红色信号灯以警示行人。各巷道岔口、车场、人行道悬挂安全标示牌。 16.4.7 溜井、天井和巷道的安全措施 (1)井巷设计中运输设备、提升容器的安全间隙均符合规程要求。 (2)各天井、溜井口上设照明和安全护栏,防止人员坠入。溜井上部设格筛,卸矿周边设截水沟,严禁进水,以防造成跑、堵矿事故。 (3)溜井下部装矿硐室在避开给矿口处设置安全通道和操作平台,装矿硐室经安全通道与运输平巷相连。在溜井矿仓上部和中部各设一条检查平巷(内设一道栅栏门),以便处理跑、堵矿事故。各作业井巷、硐室和采掘工作面均设有电气照明,坑内人员配发矿灯。溜井放矿时禁止操作人员在溜井口对面或矿车上撬矿。 (4)在竖井、天井、溜井上方作业,以及在相对于坠落基准面2m及以上的其他地点作业,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或者在作业点下方设防坠保护平台或安全网。作业时,应有专人监护,竖井与各中段的连接处,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和设置高度不小于1.5m的栅栏或金属网。竖井施工时,必须采取防止物件下坠的措施。在溜井附近,不得随意增加井巷工程,以免因磨损等使结构靠近而最终垮塌。 (5)不合格的大块矿石、废旧钢材、木材和钢丝绳等杂物,严禁放入溜井内,以免堵塞。严禁人员直接站在溜井的矿石上或进入溜井内处理堵塞事故。溜井发生堵塞、塌落、跑矿事故时,应待其稳定后再查明事故的地点和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严禁从下部进入溜井内。放矿口若有大块堵塞,不得用葫芦拉;溜井内堵塞时,不得用炸药炸。采用火箭弹等特殊方法处理堵塞时,须经主管矿长批准。 (6)禁止放空溜井,以免矿石从高处落下砸坏矿仓底部、设备及额墙等要害部位,及产生巨大空气冲击波。首次使用需在溜井底部放置一定厚度的粉矿层保护。 16.4.8 掘进与支护安全措施 在不稳固的含水层中施工时,必须有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在破碎的岩层中进行喷锚作业,必须打超前锚杆,进行预先护顶。在不稳固的岩石中掘进,必须进行支护。需要支护的井巷,支护与工作面间的距离,在施工设计中规定;中途停止掘进时,支护必须及时跟至工作面。在含水表土层施工时,应及时架设、加固井圈,加固好密集背板并采取降低水位措施,防止井壁砂土流失而导致空帮。竖井的永久性支护与掘进工作面之间,应安设临时井圈,井圈及背板应用楔子塞紧,在有水淋的井巷中喷锚,必须预先做好防水工作。在动压巷道,必须采用喷锚与金属网联合支护方式。若巷道围岩自稳时间在数天之内,建议采用短段掘砌方式,甚至掘进为导硐法,采用早强水泥砂浆锚杆,预支护用超前锚杆等措施。拱顶锚杆应尽早施工,以消除隐患。探水前应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对所有支护的井巷,均应进行定期检查。井下安全出口和升降人员的井筒,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报废的井巷和硐室的入口,必须及时封闭,入口处应设有明显标志,禁止人员入内。 在施工中,如遇围岩不良地段,则应及时加强支护,以保证巷道稳定,防止冒落、片帮等现象发生。 16.5 总平面布置 下告铁矿初步设计厂址选择、矿区总体布置和各工业场地设计,对矿山建设和生产中的安全、消防进行了全面规划、设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6.5.1 选址与总体布置安全评述 (1)矿区厂址选择本着选择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好、无不良地质现象区域、地形坡度相对平缓的原则,避免了各工业场地车间落差大、挖填边坡高差大、联络不便利,以防止生产过程中因厂址坐落位置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2)矿区总体布置及各工业场地的建筑物布局均符合有关的消防规范要求,确保一处火灾不会蔓延到另一处。矿区道路边坡进行喷浆、植草种树,防止泥沙冲刷边坡,道路设计等级及道路纵坡符合厂矿道路设计规范,以保证运输安全。 16.5.2 井口及井口设施安全状况评述 主、副井井口及井口设施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该地段地形较平缓,主、副井之间距离适当,井口设施顺应地形条件,车间场地之间落差不大,联络通畅,可避免生产过程中因厂址坐落位置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个别有明火的厂房(如煅具修磨间)与各车间的距离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16.5.3 采矿和选矿工业场地稳定性总体评述 根据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推荐的采矿方法的特点,矿床开采后的地表错动范围按适宜的岩体错动角圈定。地表错动范围见矿区总体布置图。 根据广东河源市紫金县天鸥矿业公司采选区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查报告,采、选工业场地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冲积层、坡积层、残积层、三叠系砂岩、石灰系灰岩、大理岩、燕山期花岗岩。全、强、中风化砂岩、花岗岩、灰岩、大理岩承载力较高,可作为建筑桩基基础持力层。 采、选工业场地整体受构造影响微弱,无活动性断裂存在和岩浆活动,处于相对稳定区域,无软弱地层、溶洞、暗河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采、选工业场地地质条件稳定。 采矿各永久建筑物布置在坑采错动带界线20m以外。在坑采错动带界线周围设置截洪沟,以减少进错动带的汇水面积。 选厂有些车间本身需要布置在有一定坡度、落差较大的位置,如碎矿系统与磨选车间之间落差大,碎矿系统几个车间平行等高线布置,北面是山,设挡土墙,确保厂房安全。对这一片地处高挖方边坡的位置,根据岩石特性,采取放缓、喷浆、浆砌护坡等边坡防护措施,沿山脚设上截下导的排水沟,防止雨水过大造成厂房地基不稳。 16.5.4 各建构筑物与移动线距离 各工业场地建构筑物均布置在地表移动影响区界限20m以外,矿山道路、高压输电线路和各种管线在10m以外。符合总图运输设计有关规范的要求。 16.5.5 各建构筑物之间距离 厂房之间的距离按下表(表16-1)进行设计 表16-1 厂房的防火间距 耐火等级 防火间距m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10 12 14 三级 12 14 16 四级 14 16 18 厂区内的道路可适应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不超过160m。 厂房仓库设置了消防车道,且具备可供消防车通行的且宽度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 消防车道的宽度设置大于3.5m,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其净高设置大于4m。 16.5.6 易燃、易爆场所安全措施的可靠性分析 厂区设立的加油站满足丙类液体储罐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见表16-2。 表16-2 储罐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耐火等级 防火间距m 一个罐区 或堆场的总 储量m3 名称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甲、乙类液体 1~50 51~200 201~1000 1001~5000 12 15 20 25 15 20 25 30 20 25 30 40 丙类液体 5~250 251~1000 1001~5000 5001~25000 12 15 20 25 15 20 25 30 20 25 30 40 总仓库建设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库房内物品储存要分类、分摊,库房之间留有一定的防火间距,库区保管员办公室单独设立。 区内易燃易爆安全措施符合相关的安全距离要求。 16.5.7 地表移动范围和塌陷范围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可靠性分析 下告铁矿基本地处山间盆地,沟谷比较平坦,采、选工业场地坐落标高与周边地形高差很小,从矿区附近地形寻找不到合适的废石场,本设计暂选择采、选工业场地东南侧的山间盆地(坑采错动带)作为废石场。 废石场地处坑采错动带,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下告矿段一部分矿体在山体下,一部分矿体在盆地下,由于矿体倾向为南,矿体的上部在山体下,矿体的下部在盆地下,距盆地地面垂高很深,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安全因素。一期生产期间,根据地下矿块开采顺序,确定错动角和陷落角的分界线,预测地表塌陷范围的先后顺序,首先排放在4-8勘探线之间。采取由东至西的顺序排放废石。生产二期沿终期错动线周边排废,通过推土机辅助作业,将废石运至错动区。雨天及井下采空区处理期禁止在塌陷带内作业。启用临时废石场。生产二期结合地下开采顺序,圈定生产中段的地表错动带,对错动范围在地表设立明显的标志。在变形区内设置监测网,对地面变形进行长期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预报变形动态,提出防治建议。监测范围可以沿着轴线和矿体倾线两个方向进行。在每个方向上,至少设置一条监测线。监测点的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 建立排废的安全作业规章条例,要求严格按照规章和安全措施进行运排管理和操作,以保证废石排放不出现安全事故。 16.5.8 滑坡的工程防治措施 (1)对已成型的边坡,根据边坡现状,采取以下工程措施 ①边坡上方,距堑顶5m开挖截水沟,引走山坡上的地表水。 ②坡面上,设置浆砌片石护面、菱形格架植草或植树,不让雨水和地表水进入坡体。 ③对已经发生变形的边坡,设置挡土墙或土钉墙等支挡物,遏制变形的发展。 (2)对新开的边坡,除上述措施之外,还要注意坡高和坡率。一般情况下,每级边坡高度不宜超过10m,坡率要根据边坡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确定。针对区内的具体情况,一般边坡的坡率不宜大于1/0.5。 16.5.9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区内潜在的泥石流灾害是由弃土推、矿石堆在暴雨条件下引发。因此,只要在暴雨到来之前处理好弃土堆、矿石堆,就可从根本上消除泥石流隐患。处理弃土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防护;二是分散。最好是分散。处理矿石堆的方法也有两种一是在堆脚设置浆砌片石挡墙;二是暴雨来时用农用塑料薄膜覆盖。 16.6 机电和其它 16.6.1 矿山机械 (1)多绳提升机提升钢丝绳安全系数满足金属与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的要求,提升首绳有一根不合理,应全部更换。 (2)首绳悬挂装置采用了张力自动平衡装置,能有效提高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减少因张力不平衡而造成的断绳事故。 (3)为防止尾绳纽结,在提升容器底部采用可回转的尾绳悬挂装置。 (4)为使提升系统有可靠的防滑性能,选用了高摩擦系数的衬垫。 (5)在井架及深度批示器上安装过卷终端开关,并与提升机电控闭锁,当提升容器超过正常提升的限度位置0.5m时,必须自动断电,并实现安全制动。过卷保护装置还设置了不能向过卷方向接通电动机的连锁装置。 (6)在井塔和井底过卷区段内均设有楔形罐道,楔形罐道之上(下)设过卷(过放)挡梁。 (7)地表及各中段车场井口处,装有安全门和安全栏杆。 (8)地表及各中段车场井口的进车侧,装有阻车器,以防止车辆坠入井内。井口阻车器与罐笼停止位置相连锁,罐笼不到达停止位置,打不开阻车器。出车侧设逆止阻车器,以防矿车逆向进入井筒。 (9)车场设备与提升机的控制回路闭锁,安全门关闭、摇台抬起到位后,提升机方能启动,罐笼不在车场停罐位置时,阻车器、安全门必须处于关闭状态,推车机不得动作。 (10)在罐笼或箕斗顶盖上,装保护伞和栏杆。以便检修井筒或处理事故的人员站在罐笼或箕斗顶盖上工作。 (11)在箕斗提升矿石的上部井口矿仓装料位信号,当矿仓装满时,能自动报警。 (12)提升机的控制系统,除正常提升外,还有满足低速检查井筒和钢绳时速度不超过0.3m/s、低速升降大型设备或长材料时速度不超过0.5m/s的功能。 (13)当提升容器到达两端减速点时,能使提升机自动减速或发出减速信号。 (14)坑内破碎系统中,破碎硐室上部主溜井高度达220m左右,为保证设备检修时的安全及防止跑矿,在溜井底设有反扇型闸门。 (15)主通风机采用轴流式通风机,在10分钟内可以实现反转返风。主扇备有相同型号和规格的备用电动机。 (16)主排水泵房设备由工作、备用、检修水泵组成。其中工作水泵的能力,能在20小时内排除一昼夜的正常涌水量(包括其他用水),备用和检修水泵各不少于1台。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能在20小时内排除一昼夜最大涌水量(包括其他用水)。 (17)机车运输列车的制动距离,运送人员时不得超过20m;运送物料时不得超过40m。 (18)坑内电机车运输线路设计、信号和调度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如下 坑内运输包括矿石运输和废石运输,在各中段矿石运输和废石运输均为1列车运行,矿石运输27次/日,26.3分/每循环,废石运输24次/日,24.7分/每循环,因矿石运输和废石运输均为1列车运行,故没有设置机车牵引信号系统。坑内各中段存在道岔,运行时采用无线调度电话联络,以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确保不发生相撞、追尾等事故。 16.6.2 选矿 (1)破碎、筛分系统与第一段磨矿机组,设备开停车分别采用继电器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联锁控制。中间矿仓、缓冲矿仓、粉矿仓均设料位计,参与联锁。各车间均有联络信号。各设备机旁设事故急停开关。进中、细碎的胶带输送机均设除铁器,以除去矿石中的铁件,保护设备。 (2)机械设备工作地点均有操作和运行的安全距离。电动设备有防护罩;车间各层平台均有安全护栏;吊装孔有盖板。 (3)破碎与磨矿设备产生噪声较大。本项目选矿厂远离居住点,且不建厂房,噪声易于快速减弱。另外,在噪声特别大的设备的操作平台上设置密闭隔音室,以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影响。 (4)对产生较大振动的工艺设备,如破碎机、圆振动筛等,建筑设计中采取加大承载梁,避免设备之间产生共振,及将设备基础与操作平台分开等措施,可大大降低其振动,保证建(构)筑物安全及操作人员的工作条件。 16.6.3 供配电 (1)矿山电源及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①本次铁矿设计需要两路独立的供电电源,根据业主的设计委托,外部电源和总降压变电站由别的设计单位承担,不属于本次初步设计范围。 ②本次铁矿设计的生产负荷有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因此总降内需有至少2台主变,110kV侧两独立电源供电。10KV侧两段母线。 有一级用电负荷的副井提升变电所和井下排水变电所,其2路10kV的电源都从总降10KV侧的不同母线段引出,以保证一级负荷的供电可靠性。井下排水变电所的两路电源分别从主井和副井引下。 ③坑内采场工作面、天井、梯子间、各类硐室检修用的手提照明灯均采用36V电压,在运输巷道、井底车场每隔10米安装一套矿用照明灯(60W白炽灯),分叉和弯道处适当加密,灯具金属外壳接地。巷道内的接地干线每隔100米做重复接地。 (2)提升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 提升机的电控系统,具有完善的安全保护和电气闭锁装置,如①限制保护装置;②主传动电机短路及断电保护装置;③过卷保护装置;④过速保护装置;⑤过负荷及无电压保护装置;⑥操纵手柄与安全制动之间的连锁装置;⑦闸瓦磨损保护装置;⑧电气安全制动;⑨润滑油温及油压控制;⑩提升机自动减速;⑾提升机与信号系统之间的闭锁装置;等等。另外还有设备与相关设施之间,设备元件之间,不同工作状态下的保护和联锁装置。 目前,提升机自动控制系统在提升设备定货时配套供应。本设计要求采用国内一流提升设备厂家的设备及控制系统,确保质量与安全可靠。 (3)接地、防漏电、防过流等保护装置可靠性 ①矿区10kV架空线路供电的各配电站、变电所、杆上变压器在接线点处安装氧化锌避雷器;10kV配电站的每段母线上装设氧化锌避雷器。对高压电机,在机旁或出线端装设FCD电机用避雷器。在能引出中性点的电动机上装设中心点避雷器。 ②室外生产设施设置独立的避雷针。 ③10kV以上采用中心点不接地系统,地面工业设施的各变电所采用TN-C系统。坑内低压配电采用IT系统,并设置漏电检测装置。民用建筑采用TN-C-S系统。 ④接入井下IT系统中的手持式用电设备,采用具有双重绝缘的电气设备。 ⑤碎矿与磨矿的联锁控制设置起动预告信号、模拟信号、生产联系信号、事故信号和事故急停开关,确保生产和人身安全。 ⑥矿山加油站按一类防雷建筑物进行防雷和接地设计;加油站的埋地油罐设置防静电的接地。加油站、炸药库(峒室内)的照明和开关选用防爆型。 各个生产车间、独立的配电站和旷野中的其它工民建筑物,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防雷和接地设计。 (4)矿山通信系统安全可靠性 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室外通信线路采用架空敷设方式,电缆吊线均采用镀锌钢绞线,并根据负荷大小选用合适的线径。室内通信线路采用穿钢管保护直埋、沿墙等敷设方式,井下采用漏泄电缆与信号传输系统相连。通信系统选用的设备均可靠接地,进户线及水泥电杆均装设避雷器。 16.6.4 供排水 (1)坑内及地表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该工程新水水源采用井下排水,根据目前的资料,井下正常排水量为18700m3/d,最大排水量为74400m3/d,水质良好,而矿山生产时最大新水用水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