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 .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0页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0页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0页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0页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 1 概述 1 1.1 矿山概况及编制目的、范围 1 1.1.1 矿山概况 1 1.1.2 位置与交通1 1.1.3 方案编制目的1 1.1.4 工作范围及拐点坐标3 1.2 矿山自然概况8 1.2.1 地形地貌 8 1.2.2 气候特征 8 1.2.3 地表水系 9 1.2.4 地震 9 1.2.5 地区经济概况 11 1.2.6 植被 11 1.2.7 土壤 12 1.3 区域地质背景13 1.3.1 区域地层 13 1.3.2 区域构造 14 1.3.3 区域岩浆岩 15 1.3.4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7 1.3.5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17 1.3.6 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19 1.4 土地资源 21 1.4.1 土地利用现状21 i 1.4.2 土地质量 23 1.4.3 土地权属关系与基本农田分布 25 1.5 矿山开采历史及生产现状28 1.5.1 矿山开采历史28 1.5.2 矿山生产现状28 1.5.3 相邻矿山及生产情况38 1.5.4 本煤矿及周边老窑、老空区分布情况 39 1.6 编制依据 41 1.6.1 法律法规 41 1.6.2 政策文件 42 1.6.3 技术标准与规范42 1.6.4 相关技术资料44 1.7 矿产品需求现状及预测45 1.7.1 矿产品市场需求预测45 1.7.2 市场供应现状及预测46 1.7.3 价格现状与预测47 2 矿产资源概况48 2.1 矿区总体概况48 2.1.1 矿区开发现状48 2.1.2 邻近矿井开采情况 49 2.2 项目区资源概况50 2.2.1 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50 2.2.2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71 2.2.3 涉及利用矿产资源储量情况 95 2.2.4 地质报告的评述 97 ii 3 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101 3.1 开采方案 101 3.1.1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101 3.1.2 可采储量 101 3.1.3 矿井工作制度及服务年限 126 3.1.4 矿床开采方式127 3.1.5 井田开拓运输方案127 3.1.6 运输方案及厂址选择129 3.1.7 主要设备 131 3.2 防治水方案 136 3.2.1 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136 3.2.2 矿井水害防治措施138 4 矿床开采 152 4.1 生产采区特征 152 4.1.1 煤层开采顺序152 4.1.2 生产采区特征152 4.2 生产规模的验证及论证 152 4.2.1 矿井生产规模152 4.2.2 工作面生产能力验算152 4.3 采矿方法 154 4.3.1 开采技术条件154 4.3.2 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154 4.3.3 主要采掘设备154 4.4 回采率 156 4.5 塌陷区的确定 157 iii 4.6 共伴生矿产 157 4.7 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可能性 158 5 选矿及尾矿设施 159 5.1 选矿方案 159 5.1.1 煤的用途 159 5.1.2 煤的加工 159 5.2 尾矿设施 159 5.2.1 矸石利用 159 5.2.2 排矸场地 159 6 矿山安全设施及措施 161 6.1 主要安全因素分析 161 6.1.1 矿井瓦斯 161 6.1.2 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162 6.1.3 煤尘爆炸危险性163 6.1.4 煤的自燃倾向性163 6.1.5 地温 163 6.1.6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63 6.1.7 冲击地压 164 6.1.8 陷落柱和天窗164 6.2 配套的安全设施及措施164 6.2.1 瓦斯灾害防治 164 6.2.2 顶板灾害防治175 6.2.3 粉尘防治 177 6.2.4 火灾防治 178 6.2.5 热害防治 179 iv 6.2.6 矿井水害防治 180 6.2.7 冲击地压灾害防治180 6.2.8 矿山救护 181 6.2.9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181 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184 7.1 评估范围与级别184 7.1.1 评估范围 184 7.1.2 评估级别 184 7.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现状 188 7.2.1 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188 7.2.2 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 190 7.2.3 含水层影响和破坏现状评估 202 7.2.4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评估 207 7.2.5 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评估 207 7.2.6 土地资源损毁现状评价 210 7.2.7 已有义务履行情况219 7.3 预测评估 220 7.3.1 矿山地质灾害预测分析 220 7.3.2 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预测评估 233 7.3.3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预测234 7.3.4 矿区水土环境污染预测评估 235 7.4 综合评估 235 7.4.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 235 7.4.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综合评估 235 7.5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责任范围 237 v 7.5.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237 7.5.2 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 242 8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254 8.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254 8.1.1 技术可行性分析254 8.1.2 经济可行性分析255 8.1.3 生态环境协调性分析256 8.2 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257 8.2.1 适宜性评价原则257 8.2.2 评价依据 258 8.2.3 评价对象与评价单元的确定 259 8.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270 8.3.1 水资源平衡分析270 8.3.2 土资源平衡分析 272 8.3.3 土地复垦质量要求274 9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 279 9.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目标任务 279 9.1.1 总体目标 279 9.1.2 总体任务 279 9.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279 9.2.1 保护措施 279 9.2.2 有关工程量的说明281 9.3 地质灾害防治282 9.3.1 目标任务 282 9.3.2 工程设计 282 vi 9.3.3 技术措施 285 9.3.4 主要工程量286 9.4 含水层破坏防治288 9.4.1 目标任务 288 9.4.2 工程设计 288 9.4.3 技术措施 288 9.4.4 主要工程量 289 9.5 地形地貌景观修复与生态恢复 289 9.5.1 主要技术措施 289 9.5.2 主要工程量 291 9.6 水土环境污染修复291 9.6.1 目标任务 292 9.6.2 工程设计和技术措施292 9.6.3 主要工程量292 9.7 矿区土地复垦292 9.7.1 目标任务 292 9.7.2 总体布局设计292 9.7.3 技术措施 307 9.7.4 主要工程量313 9.8 地质环境与土地监测320 9.8.1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320 9.9 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328 9.9.1 目标任务 328 9.9.2 措施和内容329 9.9.3 主要工程量330 vii 10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总体部署 331 10.1 总体工作部署331 10.2 分期、分区实施方案331 10.2.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阶段实施计划 332 10.2.2 矿山土地复垦阶段实施计划 333 10.3 近期年度工作安排336 10.3.1 近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安排 336 10.3.2 近期2022-2027 年度土地复垦工作安排 336 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341 11.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341 11.1.1 经费估算原则341 11.1.2 编制依据341 11.1.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与土地复垦的经费构成 342 11.1.4 经费估算编制方法说明343 11.2 工程量测算结果344 11.3 投资估算结果346 11.3.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投资估算 346 11.3.2 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347 11.4 经济可行性分析353 11.5 经费预提方案与年度使用计划 354 11.5.1 总费用构成与汇总354 11.5.2 近期年度经费安排354 1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360 12.1 组织保障措施360 12.1.1 组织机构360 viii 12.1.2 管理措施360 12.2 技术保障措施361 12.2.1 技术指导361 12.2.2 技术监督361 12.3 资金保障措施 362 12.4 监督保障措施363 12.4.1 技术监管363 12.4.2 资金监管364 12.5 公众参与 365 12.6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365 13 矿山经济可行性分析366 13.1 投资估算 366 13.2 生产经营情况 366 13.2.1 劳动定员366 13.2.2 原煤生产成本及售价366 13.2.3 经济效益分析367 13.2.5 结论 368 14 结论与建议 369 14.1 结论 369 14.2 建议 369 ix 1 概述 1.1 矿山概况及编制目的、范围 1.1.1 矿山概况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以下简称“天安八矿” 始建于 1966 年 12 月, 1981 年一期工程投产, 1984 年二期工程投产, 原隶属于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98 年划归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于 1998 年 3 月 17 日在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 现在注册资本为人民 23.3 亿元。该公司的 控股股东为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 56. 12。主营业务 为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加工、煤炭销售。下属生产单位包括十七对生产矿井和五座精煤 选煤厂。 天安八矿位于平顶山煤田东部,行政区划属平顶山市卫东区管辖,属生产矿山。矿 山采矿许可证由国土资源部核发, 许可证号 1000000140052 ,有效期限 30 年,自 2001 年 4 月至 2031 年 4 月,矿区面积 41.4195 km2 ,批准矿山开采己二煤组、戊四煤 组、丁五煤组三个煤组, 设计开采规模 300 万吨/年,2017 年核定生产能力 405 万吨/年,开采标高己煤组-30 -800 m 、戊煤组-30-650 m 、丁煤组-30m-600 m , 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 1.1.2 位置与交通 天安八矿位于平顶山煤田的东部, 平顶山市境内, 行政区划属平顶山市卫东区, 其 地理坐标为东经 ,北纬 。矿井所处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十分便利, 北依焦赞 山, 南临平安大道, 东与许昌市襄城县毗连, 西距平顶山市 12 km,周边距铁路、公路 距离均较近; 矿井铁路专用线从储煤仓直达田庄集配站和武汉铁路局平顶山东站, 与孟 宝铁路相连;许南公路横贯井田中部, 公路、铁路均可直达矿井。矿井交通位置图详见 图 1- 1- 1。 1.1.3 方案编制目的 2020 年 9 月,河南省琳珉地质勘查有限公司编制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1 八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方案服务年限为 28.6 年; 2019 年 1 月,河南有色岩土 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 案 方案服务期为 23 年20182040,这两个方案的服务期尚未结束。 图 1-1-1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交通位置图 平顶山矿区经过 60 多年的勘探开发,生产矿井的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状况、生产 布局等与原设计相比发生很大变化, 矿井边界已不符合国家当前开采技术和矿产资源管 理相关政策的要求。为解决边界调整问题, 2021 年 4 月,河南省重要矿产资源联席会 议办公室召开〔2021〕1 号会议, 研究集团矿井边界调整等有关事宜; 2021 年 6 月,按 照河南省重要矿产资源联席会议办公室〔2021〕1 号会议要求, 平煤集团将修改完善的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部分矿井边界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报送河南省重要矿产 资源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1 年 7 月 28 日, 河南省重要矿产资源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函征 求了相关成员单位意见; 2021 年 8 月 26 日, 省自然资源厅请示自然资源部, 平煤集团 挂牌竞得“宝丰贾寨-郏县唐街”探矿权, 2021 年 12 月 17 日,省自然资源厅为集团办 理勘查许可证。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全力做好能源保供服务和万人助万企的要求,省自然资源厅 2022 年 4 月 6 日召开厅长办公会议并形成会议纪要2022 年 13 号,由省厅委托自然 资源科学研究院组织对平煤神马集团提交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部分矿井边界调整方案 进行论证, 通过论证后, 方案中涉及本矿区调整后的边界作为资源储量核实的范围, 论 证意见作为相关储量核实报告评审备案的依据。 因本次调整采矿证拐点范围和批准标高均发生改变, 2022 年 2 月, 平顶山天安煤 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委托河南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编制了河南省平顶山天安煤业股 份有限公司八矿煤炭资源储量合并核实报告,根据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矿产 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评审有关工作的通知豫自然资发[2020]61 号的要求, 2 天安八矿应当重新编制“三合一”方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 治理恢复方案和矿山土地复垦方案 。受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 河南省 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矿山矿产资源开采与生 态修复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的编制工作。通过方案的编制和实施, 实现以下目的 1指导矿山企业绿色、高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2指导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减少采矿活动对矿区地质环境扰动 和破坏, 恢复治理被破坏的地质环境,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 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3指导矿区土地复垦工作, 促使土地复垦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明确土地复垦 责任,落实土地复垦资金,保障土地复垦工作的实施,实现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 防止矿区水土流失、恢复矿区土地生态环境, 促进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保障矿区 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1.1.4 工作范围及拐点坐标 1.1.4.1 采矿权设置及调整情况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以下简称天安八矿 持有原国土资源部 2001 年颁发的采矿许可证, 矿山名称为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证号为 1000000140052,采矿权人为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有效期为 2001 年 4 月-2031 年 4 月,有效期为 30 年。开采矿种为煤, 允许开采三组煤, 分别为 己组煤二煤组、 戊组煤 四煤组、丁组煤五煤组,设计能力 300 万吨/年,现生产能力 405 万吨/ 年,其中需扣除两个地方矿范围,矿井登记面积 41.4195km2 。采矿许可证范围拐点坐 标见表 1- 1- 1。 表 1- 1- 1 现采矿许可证范围坐标表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编号 X Y 编号 X Y 丁组煤层, 标高-30 至-600m,面积 24.94km2 3 编号 X Y 编号 X Y *坐标来源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部分矿井边界调整方案。 按照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部分矿井边界调整方案的要求,天安八矿对采矿权范 围和采矿权允许开采标高进行调整, 具体为 五 2 煤层丁组 现采矿证边界平面范围 基本不变, 开采标高由原来的-30m-600m 调整为-30m- 1100m;四 2 煤层戊组 现采 矿证边界平面范围基本不变, 开采标高由原来的-30m-650m 调整为-30m- 1100m;二 2、 二 1 煤层己组现采矿证边界平面范围减少,西北部分割约 1 km2 给十二矿,开采标 4 高由原来的-30m-800m 调整为-30m- 1100m 。调整后平面范围坐标如下表 1- 1-2;调整 前后各煤层范围叠加情况如图 1- 1-2、图 1- 1-3 和图 1- 1-4。 表 1- 1-2 调整后井田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序号 X Y 序号 X Y 五 2 丁 组, 标高-30 至- 1100m,面积 25. 18km 5 图 1- 1-2 五 2 煤丁组边界调整前后叠加图 图 1- 1-3 四 2 煤戊组边界调整前后叠加图 6 图 1- 1-4 二 1 、二 2 煤己组边界调整前后叠加图 1.1.4.2 本次工作范围 天安八矿可开采的丁组、戊组、己组煤层边界不一致, 本方案规划了未来五年这三 个煤组的采区,因此,本次工作范围界定为各煤层边界的最大范围, 面积为 41.67 km2 控制点坐标见表 1- 1-3 表 1- 1-3 八矿矿区边界拐点坐标一览表 点号 X Y 点号 X Y 1 19 2 20 3 21 4 22 5 23 6 24 7 25 8 26 9 27 10 28 11 29 12 30 13 31 14 32 7 15 33 16 34 17 35 18 36 1.2 矿山自然概况 1.2.1 地形地貌 1区域地貌 平顶山煤矿区位于豫中伏牛山东端余脉, 北邻嵩箕山, 南近桐柏山, 东接广袤的黄 淮平原。矿区内中间为伏牛山向东延伸过渡的丘陵, 南有沙河冲积平原, 北有北汝河冲 积平原, 中间为过渡的冲洪积倾斜平原, 主要地貌类型由侵蚀剥蚀丘陵、冲洪积倾斜平 原、冲积平缓平原与河谷阶地、冲湖积低平缓平原组成图 1-2- 1。 2矿区地貌 天安八矿东部和南部为开阔的冲洪积倾斜平原、冲积平缓平原和冲湖积低平缓平原, 冲积层厚度约 300400m,地面标高为7580m;北西部为丘陵及山地, 有紫红色石 千峰砂岩和灰白色平顶山砂岩组成的五节山、马棚山、焦赞山和孟良山等山地, 呈北西 -南东向延伸, 其标高为200399.5m,相对高差为 130305m,山脊平缓, 山坡北缓 南陡, 最大坡角约 3540。山区沟谷发育, 地形复杂, 由山麓向平原过渡, 呈现西北 高,东南低的地势。 1.2.2 气候特征 平顶山地区属温带季风区,四季分明,为典型的中原气候。历年最低气温- 18℃ , 最高气温 44.6℃,历年平均气温约为 15℃;年最大降雨量 1461.6mm,最小降雨量 373.9mm,平均年降雨量 747.4mm,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份, 约占年降雨量 的 70%,春季降雨量甚少。降雪期为每年的 11 月至次年 3 月,历年最大积雪 16cm 。 该区蒸发量大于降雨量, 平均绝对湿度为 13.5mm,平均相对湿度为 67%。冰冻期最长 时间为 170 天,最大冻土深度 14cm。春夏季风向多以东南风为主,秋冬季风向以西北 风为多,最大风速 24m/s,平均风速 2.8m/s ,常年风向以北东向为主。 图 1-2- 1 平顶山煤矿区地貌图 8 1.2.3 地表水系 本区河流属淮河支流沙河水系。湛河自西向东流经本井田东南部, 河流最大宽度约 为 50m,流量 0.087.8m3/s。沙河为井田东部边界,河宽约 50250m,流量 0.85210m3/s。 沙河上游建有昭平台和白龟山两座大型水库,可调节流量。河流下游有 300450m 的 第四系粘土层与煤系地层相隔, 因此地表水对井田的开采不会造成威胁。目前河流水量 甚少, 枯季水量更小, 仅在洪泛期水量稍大。此外, 因井田内地势大都平坦, 排水条件 较差,在低洼处雨季容易积水,形成暂时内滞洼地。 区域地表水系如图 1-2-2- 1。 图 1-2-2- 1 区域地表水系图 1.2.4 地震 据有关资料统计,平顶山周围历史上共发生有感地震 35 次,但波及该区其烈度已 大为减小,未受破坏性影响见表 1-2- 1 、表 1-2-2。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 震动参数区划图河南省部分图 1-2-2,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相应的 基本烈度表 1-2-3为Ⅵ度,其地震设防应为Ⅵ。 表 1-2- 1 平顶山邻区强烈地震记载情况 发震时间 震中位置 震情记载 震中估计强度 震级 烈度 公元 46 年 10 月 23 日 南阳 坏民房,墙垣,地裂,压死人,免粮赋。郡 国四十二皆震,南阳尤甚。 6.5 8 1522 年 1 月 28 日 鄢陵西北 洧州、鄢陵、坏民庐舍,杞县中牟、洛阳、 孟津、南阳、方城、息县、固始、光山均震。 5 8 1820 年 8 月 3 日 许昌 东北乡, 坏民房无数, 计被 169 村,塌房 9100 间,草房 16940 间,死 430 余人,伤 590 余 人。 6 8 表 1-2-2 平顶山地区地震统计表 9 编号 发震时间 震中位置 震级 震中烈 度 北纬 东经 地点 1 1924.02.04 张潘 MS 5.7 7 2 1963.09.18 叶县旧县 MS 2.3 3 1964.02.22 宝丰北 MS 2.0 4 1973.04.25 临颖 MS 2.1 5 1973.12.07 舞阳 MS 2.8 6 1979.08.04 襄城县 MS 2.5 7 1983.01.31 襄城县 MS 2.3 8 1983.07.17 襄城县 MS 2.2 9 1984.10.08 襄城县 2.4 10 1984.12.30 汝州 2.0 11 1986.06.13 平顶山 1.5 12 1987.06.20 汝州 2.2 13 1987.09.21 郏县 1.8 14 1987.10.15 汝州 2.6 15 1987.10.21 汝州 2.1 16 1988.08.30 舞阳 1.8 17 1989.03.22 汝州 2.1 18 1991.03.30 汝州 2.2 19 1991.09.17 汝州 2.8 20 1992.01.13 汝州 2.1 21 1992.03.21 汝州 2.1 22 1993.05.21 舞阳 1.7 23 1993.12.17 鲁山西南 2.3 24 1994.05.26 鲁山 1.6 25 1994.07.29 叶县 2.8 26 1995.01.29 汝州 2.6 27 1996.06.03 汝州 2.2 28 1998.02.08 平顶山 1.9 29 2001.10.04 平顶山 1.8 30 2002.06.21 平顶山 2.1 31 2003.02.21 平顶山 1.8 32 2004.03.10 平顶山 1.7 图 1-2-2 河南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表 1-2-3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 <0.05g 0.05g 0. 1g 0. 15g 0.2g 0.3g ≥0.4g 10 地震基本烈度值 <Ⅵ Ⅵ Ⅶ Ⅶ Ⅷ Ⅷ ≥Ⅸ 1.2.5 地区经济概况 天安八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该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总面积 7882 平方公里,总 人口 490 万, 市区面积 70 多平方公里, 人口 91.2 万。平顶山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 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 平顶山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各类矿藏 57 种,其中原煤储量 103 亿吨,是华东和 中南地区最大的煤田,素有“中原煤仓”之称。盐储量 2300 亿吨,居河南省第一位, 是我国第二大井盐产地。铁矿石储量 6.6 亿吨, 占河南省储量的 76.3,是全国十大铁 矿之一。 平顶山工业基础雄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 已形成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 以 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机电、建材、食品等八大工业基地为支撑的新兴工业 体系。平煤集团是国家确定的发展为超亿吨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神马集团是世界三大帘 子布生产企业之一, 舞钢公司是国家特宽特厚钢板和特种钢材生产可研基地, 姚电公司 是华中电网骨干电厂之一, 平高集团是全国三大高压开关制造企业之一, 还有中盐皓龙 公司、宝酒集团等一大批在全国、全省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 2003 年平顶山市被河 南省确定为中原城市群 9 个中心城市之一。 1.2.6 植被 矿区野生植物分为灌木类、乔木类、草本植物和浮游植物四大类。 灌木类主要是酸枣、荆条和紫穗槐等, 主要分布在山区; 乔木类主要有杨、柳、榆、 刺槐、香椿、松、柏、泡桐等, 全境均有分布; 草本植物类, 全境均有, 品种繁杂, 主 要有白草、麦草、蒿类、黄背草、野菊花等。 在已开发地带人工植被代替了野生植被 树木多为农田林网及四旁树, 主要有杨树、 柳树、刺槐、泡桐等,果树包括苹果、梨、核桃、柿子、桃。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 稻谷、薯类、豆类、花生、大白菜等。丘陵山地尚存部分野生灌草植物, 灌木主要有酸 枣、荆条, 草本类植物主要有野菊花、白草、黄背草、蒿类等禾本科植物。无珍稀保护 植物。近年来工业的快速发展, 使得矿区及附近林草植被覆盖率显著下降, 现约为 30 照片 2-1照片 2-4。 11 12 照片 2-1 人工林  照片 2-2 小麦 照片 2-3 玉米 照片 2-4 人工植被 1.2.7 土壤 根据河南省土壤图,平顶山煤矿区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 次为潮土和砂姜黑土, 少量粗骨土图 1-2-3。褐土分布在丘陵与河流过渡的倾斜平原、河流阶地, 成土母质 以中晚更新世黄土、黄土状土或坡洪积粉质粘土为主, 土层较厚, 质地以中壤为主, 分 布面积较广, 是本区主要耕地、园地土壤类型。潮土主要分布在沙河、北汝河两岸带状 低阶地、漫滩, 成土母质主要为全新世河流冲积粉土、粉质粘土, 下部有砂砾石层, 上 部土层一般 1m 左右, 质地以中壤、轻壤、砂土为主, 大多为林地或荒滩。砂姜黑土分 布于河间洼地及东部低洼地,成土母质与褐土、潮土相同,由长期积水淋溶改造形成, 土层较厚, 质地中壤为主, 属低洼易涝土。粗骨土位于市区北部丘陵区, 岩石裸露, 剥 蚀侵蚀作用较强烈, 局部有很薄的残积土、坡积土, 质地以砾石、碎石土为主, 含少量 中壤,大多为林地、草地, 是水土流失较严重区。 图 1-2-3 平顶山煤矿区土壤类型简图 1.3 区域地质背景 1.3.1 区域地层 平顶山煤田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渑池确山小区, 地层自下而上主要有 太古界 与元古界, 古生界寒武系、石炭系与二叠系, 中生界三叠系及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与 第四系, 见表 1-3-1。区内大部分被第四系地层所覆盖, 仅在煤田中部侯店至襄城以南, 于官菅至北渡乡一线以北有寒武、石炭、二叠与三叠系地层出露, 其它各时代地层集中 分布于宝丰至鲁山一线以西。 表 1-3- 1 平顶山煤田地层特征简表 地层单位 厚度 m 地 层 特 征 界 系 统 两级值 平均值 新 生 界 Km 中生 界 Mm 第 四 系 Q 新近系 N 古近系 E 三叠系 T 全新统 Q4 上新更 统 Q3 中新更 统 Q2 上新统 N 渐新统 E3 始新统 E2 下统 T1 80.11 砂质粘土。砂层﹑粉砂及粘土。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24.00 灰黄色砂质粘土, 疏松, 具层理。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 合接触。 18.00 红棕﹑红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砂层﹑砾石层。与下伏地层 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80.00 砂质泥岩﹑泥岩与泥质砂岩﹑砂岩互层,底部含砾, 顶部 夹泥灰岩。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430.00 棕褐﹑褐红﹑浅黄色半胶结砾状﹑砂砾层﹑含砾粗砂岩, 局部夹灰褐色泥岩﹑泥灰岩。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348.00 棕红﹑褐红﹑紫红色为主,次为灰﹑灰白色﹑, 岩性以砂 质泥岩为主,次为泥岩﹑砂岩﹑夹丽艳﹑泥灰岩﹑油页 岩。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818.80 紫红色﹑暗紫色,岩性以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为柱, 夹细中粒石英砂岩,底部为细粗粒石英砂岩。与下伏地 层整合接触。 古 生 界 Pm 二叠系 P 上统 P3 140-285.74 212.87 底部为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局部夹砾岩及巨砾 岩。上部暗紫红色、紫红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粉 砂岩及细、中粒砂岩组成。中夹薄层或透镜状砾岩。 中统 P2 347.03-522.81 623.7 紫红色﹑褐红色绿灰﹑灰色,岩性以砂质泥岩﹑泥岩为 主,夹少量细﹑粉砂岩,上部夹中粗粒砂岩,下部夹二十 三十层薄煤。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下统 P1 235.47-561.80 391.13 以灰绿至灰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次为细中粒砂岩及少 量粉砂岩和粗粒砂岩。为区内主要含煤段,含煤 4050 层, 其中下部二 1 煤层为区内主采煤层。与下伏地层为整 合接触。 13 石炭系 C 上统 C2 32.50- 140.00 66.45 以灰色﹑深灰色石灰岩为主,中部夹细中粒砂岩﹑砂质 泥岩和泥岩, 底部夹 1 层灰绿灰色铝土质泥岩或铝土 岩。本段含煤 9 层。与下伏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寒武系 ∈ 上统 ∈3 151.00 灰深灰色, 厚巨厚层状白云岩, 鲕状白云岩。与下伏 地层为整合接触。 中统 ∈2 443.00 上部以深灰色厚具厚层状鲕状灰岩﹑白云质灰岩﹑鲕 状白云质为主; 中部以泥质条带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 下部为紫红砂质泥岩﹑泥质灰岩﹑细砂岩为主。与下伏地 层为整合接触。 下统 ∈1 481.10 上部为紫红﹑灰黄﹑黄绿色砂质泥岩;中部为灰厚层燧石 团块白云岩﹑豹皮状灰岩;下部为灰白、黄褐、紫红与黄 绿色石英砂岩、砂砾岩﹑砂质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