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开原市下肥地乡兴财硅石矿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开原市悦鑫矿业有限有限公司 二0一八年九月 2 目录 前 言1 一、 任务的由来1 二、 编制目的1 三、 方案编制依据1 四、方案适用年限3 五、编制工作概况3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4 一、矿山简介4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4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5 四、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7 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7 一、矿区自然地理7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10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12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12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13 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13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13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13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15 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18 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21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24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24 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25 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32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32 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33 三、矿区土地复垦33 四、含水层破坏修复38 五、水土环境污染修复38 六、矿山地质环境监测38 七、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40 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42 一、总体工程部署42 二、阶段实施计划43 三、近期年度工作安排44 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45 一、经费估算依据45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50 三、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51 四、总费用汇总与年度安排55 五、保证金计算56 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57 一、组织保障57 二、技术保障57 三、资金保障58 四、监管保障58 五、效益分析59 六、公众参与60 第九章 结论及建议61 一、结论61 二、建议63 附 图 顺序号 图 名 比例尺 1 开原市下肥地乡兴财硅石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 11000 2 开原市下肥地乡兴财硅石矿矿山土地损毁预测图 11000 3 开原市下肥地乡兴财硅石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 11000 4 开原市下肥地乡兴财硅石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 11000 5 开原市下肥地乡兴财硅石矿矿山土地复垦规划图 11000 6 土地利用现状图K51G041069 110000 附表 1.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 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信息表 附件 1、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2、编制单位承诺书 3、委托书 4、采矿权人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承诺书 5、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复印件 6、储量核实报告备案证明复印件 7、公众参与相关材料 8、土地所有权人对复垦方案的意见 9、购土协议 开原市下肥地乡兴财硅石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 前 言 一、 任务的由来 开原市悦鑫矿业有限公司为办理矿山采矿权延续,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64号、土地复垦条例、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审查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办发〔2017〕88号等文件的要求,委托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0六队编制开原下肥镇兴财硅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二、 编制目的 方案编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及时复垦被损毁土地,为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及治理复垦费用征收提供依据。但本方案不可代替相关的工程勘查、环境治理设计。 三、 方案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94号 2、辽宁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7年12月1日 3、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2011]592号; 4、辽宁省青山保护条例2012年7月12日 二部门规章 1、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 2、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3、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建[2006]215号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 6、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年; 7、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2008.11.29 8、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2009]第44号 9、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3年3月1日实施 三政策性文件 1、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 2、辽宁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办法辽国土资发[2007]42号 3、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 4、辽宁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辽财经[2007]98号 5、关于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辽国土资发[2008]204号; 6、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办发[2009]50号 7、关于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意见的补充通知辽国土资发[2012]331号 8、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管理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13]122号 9、关于进一步做好土地复垦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14〕30号 10、关于做好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16〕13号 1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 12、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办发〔2017〕88号 四技术标准与规范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2、地下水监测规范SL/T183-2005 3、滑塌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4、崩塌、滑塌、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 7、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通则TD/T1031.1-2011; 8、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技术DB21/T20192012 9、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 10、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治理验收规范DB21/T2230-2014 11、辽宁省矿山复绿青山工程生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技术要求 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 1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6.12 (五)其他相关资料 1、辽宁省开原市下肥地乡枪杆峪钾长石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0六队 2014.8辽国土资储备字[2014]350号 2、辽宁省开原市下肥地乡枪杆峪钾长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长春黄金设计院 2017.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矿许可证(铁岭市国土资源局C2112002009047120010752) 四、方案适用年限 据辽宁省开原市下肥地乡枪杆峪钾长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长春黄金设计院 2017.12)可知,设计采用露天开采,露天境界内圈定的设计利用资源/储量硅石0.85万吨,钾长石2.046万t。设计的生产规模为硅石0.5万t/年,钾长石2.0万t/年,矿山生产服务年限约为2年。矿山闭坑治理与复垦期1年,管护期3年。因此方案服务年限为6年。 五、编制工作概况 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组成项目工作组收集了与编制方案有关的储量核实报告、开发利用方案等相关技术文件。然后对矿区及周边地区开展了地质环境调查工作,主要调查了矿区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及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及植被类型;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矿体地质特征和人类工程活动情况等,并定量的走访了当地群众,收集了当地群众对该矿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调查情况,结合收集的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和评估矿山开采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程度,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确定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目标和任务,部署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编制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计划,最终提交编写了开原市下肥地乡兴财硅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及相关图件。 本次工作投入的工作量主要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调查与室内综合研究。详见表0-1。 表0-1 完成工作量表 序号 资料名称 完成单位 完成时间 1 辽宁省区域地质志 辽宁省地质矿产局 1989 2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国家地震局 2001 3 辽宁省水文地质图集 辽宁省地质矿产局 1991 4 辽宁省1100万环境地质灾害现状调查报告 辽宁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1997 5 辽宁省气象志 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02 6 开原市下肥地乡兴财硅石矿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0六队 2013 7 开原市下肥地乡枪杆峪钾长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长春黄金设计院 2017 8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6.13hm2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0六队 2018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 矿山名称开原市下肥地乡兴财硅石矿 地 址下肥地乡枪杆峪村; 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开采矿种硅石、钾长石; 开采方式露天开采; 生产规模0.5万t/年;2万t/年; 设计服务年限1.6年; 剩余服务年限1.6年; 建矿时间2005年。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根据矿山采矿许可证(编号为C2112002009047120010752)(已过期),矿区由4个拐点圈定,面积为0.0182km2。矿区范围各拐点坐标详见表1-1。 表1-1 矿区拐点坐标 拐点 编号 平面直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 平面直坐标(2000坐标系) 高程H 开采标高 X Y X Y 1 2 3 4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1、采矿方法 矿体处于低山区正地形上,远离居民点和耕地,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矿体部分出露地表,矿体及围岩透水性差,岩溶不发育,岩体致密坚硬,抗风化能力强,适宜露天开采。采用露天开采,挖掘机装运,生产成本低,且安全可靠,故设计推荐采用山坡露天开采。 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和矿山规模,采用自上而下的水平分阶段采矿方法,工作阶段高5m,最终阶段高10m,工作阶段坡面角600,最终阶段边坡角430,工作平均盘宽2025m左右。 2、开采方式 处于辽宁北部低山丘陵区,最高海拔385m,最低标高240m,开采标高320-363m,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260m)以上,附近无大的河流及泉出露,地表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矿区岩溶不发育,含少量的裂隙水,岩石富水性较差,涌水量较小,对矿床开采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矿体和围岩透水性较差,矿体致密坚硬,抗风化能力较强,岩石物理性能良好,因此该矿适宜露天开采。根据矿床的赋存条件,本次开采方案设计选用山坡露天开采,公路运输开拓方案。 3、对象及开采境界 矿区开采利用的矿体为钾长石,采用平面与剖面相结合,利用剖面初步确定露天采场在每个剖面位置的开采境界,各剖面连接后利用平面校核,使境界更加适合矿体变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露采境界。使露采境界的最终边坡满足最终边坡要素要求。 根据矿床所在位置的气候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结合矿场开采工艺和多年形成边坡的实际,参照类似矿山实际资料,设计的最终边坡要素如下(详见表1-2) 表1-2 露天采场终了境界构成要素 序号 项目 单位 参数 1 工作阶段坡面角 度 60 2 最终边坡角 度 43 3 工作阶段高度 m 5 4 最终阶段高度 m 10 5 露天采场最高标高 m 363 6 露天底标高 m 320 7 开采深度 m 43 8 安全平台宽度 m 3 9 清扫平台宽度 m 3 10 可采矿石量 万t 2.005 4、矿山服务年限 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为2万t/年,矿山剩余服务年限2年。设计矿山年工作日300天,每天一班,每班8小时。 5、开拓运输方案的确定及开拓运输系统 矿床赋存于低山区正地形上,远离居民点,矿山基本已裸露地表,排土废石场紧靠露天采场,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生产成本低,又可利用当地农民运输车辆,减少工程投资,增加农民收入,故设计推荐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 根据采区地形条件,将运输道路布置在采区西北侧,利用部分原有道路,运输道路为单车道宽6m。 6、矿山设备 矿山生产主要设备有装载机1台,挖掘机1台、7655凿岩机6台、空压机2台、7t汽车运输2台及其他辅助材料。 7、矿山供水及防治水方案 矿区供水主要为生产用水、消防用水及生活用水,其中生产用水主要是采场湿式凿岩、道路洒水降尘等用水,其供水按供水网络进行供水。 矿区水文地质简单,矿山开采最低标高(320m)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260m)。对生产实际和水文地质调查结果看,矿岩富水性弱;大气降水能随开采台阶,从高向低自然排泄。 矿山生产后,按露天开采开采最终边坡保护的要求,建成和保持好防排水工程,就能保证矿山的安全。 四、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 一开采历史 开原市下肥地乡兴财硅石矿,矿山始建于2005年,矿山初始开采矿种为脉石英,生产规模0.5万吨/年,为露天开采。2014年3月,开原市悦鑫矿业有限公司委托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0六队对矿界内新发现的钾长石矿进行了储量核实工作,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0六队于2014年8月完成了辽宁省开原市下肥地乡枪杆峪钾长石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辽国土资储备字[2014]350号,矿区范围内新增钾长石内蕴经济资源量(332333)2.046万t,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0.615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431万。 矿山自2005年建矿至2012年间断地进行生产采矿活动,但2013年后至今一直停采。 二开采现状 根据铁岭市国土资源局颁发采矿证(已过期),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由363m至320m标高,矿区面积为0.0182km2。 现场调查矿山现有1处露天采场,2处排岩场,1处工业场地及运输道路等区域。 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 (一)矿山地理位置 开原市下肥地乡枪杆峪钾长石矿位于开原市下肥地乡枪杆峪村西北约4.0 km,行政区划隶属开原市下肥地乡。矿区西距开原市区约55km,南距沈(阳)平(岗)公路约3 km,于枪杆峪村木掀沟与该公路相接,交通较方便(见交位置图)。 矿区地理坐标(极值)东经 北纬 采场位置 图2-1 交通位置图(1500000) (二)气象 项目区气候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期长达4个月,最冷月份在1月,年平均温度7.5℃,极度低温为-35℃;夏季炎热,一般可持续3个月,最热月份在7月,平均气温在23℃-24℃左右,极度高温为36℃。全年日照时数约为2575小时,以五六月较长,十一、十二月较短。初霜期在9月下旬,4月末为终霜期,无霜期为146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665mm。春夏多西南风,秋冬多西北风,平均风速每秒45m。最大冻结深度1.40米。 (三)水文 矿区地势较高,坡度较大,附近无河流及泉出露,地表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通过岩石裂隙补给地下水。岩石透水性较差,对矿床开采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矿区范围内最高海拔标高约为385m,最低海拔标高约为240m,开采标高320-363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约260m,开采矿体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 (四)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长白山脉吉林哈达岭的西延部分,地貌属低山丘陵区,海拔高度240-385m,最大相对高差145m,坡度1030,地形起伏不大,地貌类型单一。山顶多浑圆状,丘坡冲沟不发育,丘麓以陡坡与丘间谷地相接,为构造剥蚀地形。详见照片2-1。 图2-2 矿区地形地貌 综上所述,根据方案编制规范修改稿表C2确定,矿区内地貌类型单一,地形起伏变化不大,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五)土壤 项目区土壤主要以棕壤性土为主,在山脊、山坡处土层厚度0.3~0.5m左右;在沟谷、山脚处土层厚度2-3m左右,矿区内土层厚度平均0.5m,土壤肥力中等。 (六)植被 矿区所在地开原市在植被区划上位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和温带针阔混交林区交汇处,针阔叶林兼有、草灌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主要以阔叶林为主,针叶林次之。矿区处于低山山区,地表植被较发育,多为松树、柞树及榛子树等乔灌木杂林。植被覆盖率大于60。矿区植被情况见图2-3。 图2-3 项目区植被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层岩性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代古砬沟片麻状斜长花岗岩(Ggn)和新生界第四系(Q)。 太古代古砬沟片麻状斜长花岗岩(Ggn)灰色-深灰色,片麻状构造。岩石由由石英40,长石35,黑云母10,角闪石5及少量绢云母、绿泥石组成。 新生界第四系(Q)主要为残坡积的黏土、亚黏土、细砂等松散堆积物,分布于坡地和冲沟中。 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仅见有一条钾长石伟晶岩脉(钾长石矿体)和一条石英脉(硅石矿体)。 (二)地质构造 1、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图A1、B1,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Tg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构造 项目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准地台的胶辽台隆的铁岭靖宇台拱之李家台断凸与凡河凹陷交汇处。区内构造不发育,未见有断裂构造的出露和分布。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层岩性简单;地质构造简单。 (三)水文地质 矿区地势较高,坡度大,矿体开采标高范围320-363m,均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260m以上,有利于自然排水;附近无大的河流及泉出露,地表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矿区内岩溶不发育,含少量的裂隙水,岩石富水性较差,涌水量较小,对矿床开采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的裂隙水充水为主的矿床类型,露天开采时应注意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迳流以及矿坑的排水问题。 综上,矿体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含水层渗透性差,富水性弱,补给条件不好,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型。 (四)工程地质 矿区周围地质条件良好,矿区范围内植被发育,岩石边坡稳定,岩溶不发育,不易发生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矿石为钾长石,岩石比较致密、坚硬,节理、裂隙较发育,但深度较小,因此露天开采时应注意开采边坡角保持在60,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能够保证正常生产。 矿体围岩单一,力学强度高,结构面不发育,稳定性好,钾长石矿的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 根据方案编制规范(修改稿)表C2确定,矿区内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 (五)矿体地质特征 钾长石矿体伟晶岩脉型,呈脉状侵入于太古代斜长花岗岩中。矿体由地表探槽TC1、TC2、TC4及钻孔ZK1、ZK2控制,矿体控制延长100m,控制倾斜延深25m,平均厚度4.10m,倾向北,倾角8085。矿石为灰白色、粉红色、伟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为钾长石(钾微斜长石),含量约为7585,脉石矿物有斜长石、白云石和石英等。矿石致密、坚硬,节理、裂隙不发育。矿石矿物主要为钾长石,含少量的石英及其它碳酸盐矿物,平均化学成分K2O 8.0010.00(平均9.15),Na2O 2.89,Fe2O3 1.10,SiO273.60,Al2O3 12.88,优于工业指标要求。 脉石英(石英脉型)硅石矿呈脉状侵入于太古代斜长花岗岩中。矿界内矿体宽26.2m,宽2-4m;产状335∠80。硅石矿为乳白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石英脉中石英含量大于95。基本已开采殆尽。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下肥地全乡区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42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9.6。乡辖11村,33个村民组。全乡3345户,11894口人,其中93为满族。主要作物为玉米、水稻。野生资源有榛子、柞蚕、人参、蘑菇、山野菜等,现已有榛子园和柞蚕放养,正逐步形成规模。工业拥有石英砂厂、木器加工厂、冷饮厂等一批骨干企业。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硅石、大理石、滑石、金矿等。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一矿区土地类型 现状条件下矿山共损毁土地面积3.0185hm2,其中损毁旱地1.0968hm2,占总面积36.33;损毁有林地1.3660hm2,占总面积45.26;损毁灌木林地0.2030hm2,占总面积6.73;裸地0.3527hm2,占总面积11.68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2-1和土地利用现状图。 表2-1 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hm2 权属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数量 比例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hm2 下肥地乡枪杆峪村 01 耕地 013 旱地 1.0968 36.33 03 林地 031 有林地 1.3660 45.26 032 灌木林地 0.2030 6.73 12 其他土地 127 裸地 0.3527 11.68 合计 3.0185 二项目区土地特征 1旱地 项目区旱地面积1.0968hm2,表面坡度3-6,没有灌溉设施。主要种植农作物为玉米,生产能力400-500kg/亩。 耕作层呈棕色,厚度20-25cm,土质比较疏松易于耕种,土层潮湿,手握可以成团,沙粒较多,土壤中蚯蚓及昆虫比较多,土壤为砂壤土。土壤容重1.31g/cm3、孔隙度50-55、pH值6.5-6.9、有机质含量1-2、全氮0.1-0.15,速效钾150ppm-200ppm、速效磷5ppm-10ppm。 犁底层呈褐色,厚度20-25cm,土质密实少孔,透气性差,稍湿、手握可以形成小团,沙粒较多,蚯蚓和昆虫较少。 底土层呈浅褐色,厚度20-25cm,土质紧密,透气性差,稍湿、手握可以形成小团,沙粒及砾石较多,蚯蚓和昆虫较少。 2林地 项目区林地面积1.5690hm2,表面坡度10-35,主要树木为松树,刺槐,间杂少量柞树,树下为荆条灌丛和杂草。 上部为枯枝落叶层,厚度2-3cm,主要由松针、荆条叶和枯草组成。 下部为表土层呈深棕色,厚度40-60cm,土质疏松多孔,成球粒状,土层潮湿,手握可以成团,沙粒较多,并且含有少量砾石,土壤中蚯蚓及昆虫比较多,土壤类型属于沙壤土。土壤pH值6.5-6.9、有机质含量1%-2%、全氮0.075%-0.1%,速效钾150ppm-200ppm、速效磷5ppm-10ppm。 再下为灰岩全风化层,一般厚度10-30cm,该层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都较低。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一)周边活动 矿山及周边没有居民聚居区,没有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无较重要水源地,周边500m之内也没有其他采矿活动。 (二)矿区内活动 矿区内主要人类工程活动为采矿活动,但自2013年至今未开采,人工程活动一般,现留有露天采场、办公生活区、排岩场及运输道路等区域。 综合上述,矿区内无主要交通设施;地形地貌条件复杂程度中等;评估区地层岩性简单;地质构造较简单;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简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简单、矿区内地质灾害不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较弱。因此,确定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为中等。 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 本矿山及周边矿山无已治理案例,本次方案根据矿山实际情况及相关编制规范,合理确定了本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方案的工程措施及工程设计。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1、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调查范围 包括矿山用地范围、矿业活动影响范围和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地质环境问题来源范围。 2、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调查方法 以收集资料和现场地面调查为主,调查工作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 3、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调查主要内容 矿山概况矿山企业名称、位置、范围、相邻矿山的分布与概况;矿山企业的性质、总投资、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矿山设计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设计生产服务年限;矿产资源储量、矿床类型与赋存特征;矿山开采历史和现状;矿山开拓、采区或开采阶段布置、开采方式方法、开采顺序、固体与液体废物的排放与处置情况;矿区社会经济概况、基础设施分布;相邻采矿权和探矿权等。 矿山自然地理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地类型与植被等。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山地质、不良地质现象、人类工程活动等。采矿活动引发的崩塌、滑塌等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包括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规模、发生时间、发育特征、成因、危险性大小、危害程度等。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评估区含水层破坏,包括采矿活动引起的含水层破坏范围、程度,及对生产生活用水的影响等。 采矿活动损毁土地资源的调查,包括损毁的范围、地类、面积、损毁方式、损毁程度、损毁时段、土地权属及复垦条件等调查。 表3-1 本次工作量一览表 项目 数量及单位 备注 完成单位 完成时间 地质环境调查 3.9219hm2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〇六队 2018.10 地质环境调查照片 10张 报告附照片7张 录影录像工作 8分钟 资料综合整理与研究 60工时 数据图像微机处理 24机时 分析总结 评估报告 报告1式5份 附图6张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 1、评估范围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的开采工艺、工程布局设计以及矿山生产现状调查等综合因素,最终确定本次评估范围。 本次预测评估面积包括矿区范围和矿区外影响范围,预测评估面积共3.9219hm2。 2、评估级别 (1)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 根据编制人员的现场踏勘在评估区内无集中居住人口;区内无重要交通要道;评估区附近无重要水源;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点,矿区所破坏的土地类型为林地、耕地。依据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技术要求(试行)(辽国土资〔2015〕340号)附录B“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确定评估区重要程度为“重要区”。 (2)评估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 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矿区断裂构造不发育,局部开采阶段边坡角达80。现状矿区内潜在地质灾害为崩(滑)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少;地貌类型单一,地形起伏变化不大,地形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矿山的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较严重。依据方案编制技术要求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表C1可确定该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 (3)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山生产规模2万t/年,依据方案编制技术要求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表D属小型矿山。 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的确定 评估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复杂,矿山生产规模为小型,依据方案编制规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表表A可确定评估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级别为二级。 (2) 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 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经现场调查,评估区现状有潜在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有小规模的崩塌,但规模较小,形成原因主要为采场边坡过于高陡,矿岩碎石经风化或凿岩作用松动而形成的塌滑落,但其危险性小,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小,影响程度较轻。 依据编制规范附表E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经现状评估综合确定地质灾害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 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未来矿山露天开采过程中形成了不稳定斜坡,这些斜坡的形成改变了岩石的原始力学平衡状态,而矿体围岩为灰岩,岩石抗压及抗风化能力均较强,但由于岩体上部岩石风化严重,破碎,在雨、雪及重力的作用下易形成崩塌。另外矿山开采形成边坡,造成表土层临空、失稳,易发生滑塌。矿山开采引发的潜在地质灾害主要影响范围为采场内。由于矿山已多年未生产,人员较少,因此崩塌和滑塌对人员造成的危险性小,危害性小。 综上所述,矿山开采有引发、加剧、遭受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其危险性为中等,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 (3) 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 1、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现状评估 开采矿体均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260m以上,露天采坑位于山脊上,矿坑采用自然排水,矿区及周边无地表水和泉水,裂隙水不发育。矿区及周围无地表水体漏失和井泉干涸现象,所以,采矿活动未影响矿区及周围的生产生活供水。 依据编制规范附表E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经现状评估综合确定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 2、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预测评估 未来矿山采矿活动也不会影响和破坏地表水漏失和井泉干涸现象,因此,今后不会影响矿区及周围部分生产生活用供水,水资源遭受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 (4) 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 1、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评估 采矿活动形成的露天采场将不可避免地对原生态地形地貌造成破坏,破坏类型主要为挖损和压占。现状条件下矿山开采形成的露天采坑、工业场地、排岩场、矿山道路等破损单元对原生地形地貌造挖损和压占影响面积3.0185hm2。另矿山开采过程中形成的临时堆放矿石和矿渣堆放于早期的采坑内也对土地造成二次压占破坏。采矿形成的露天采场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大,其影响程度为较严重。 2、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预测评估 根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预测未来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主要是露天开采造成的山体挖损。未来随着矿山的开采,对地形地貌的挖损面积将新增0.9034hm2,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可知,矿山未来生产不会对矿区范围外造成新的破坏。 综上所述,未来开采仍以挖损和压占破坏为主,损毁面积将达3.9219hm2,预测未来矿山开发建设和采矿活动对矿山地形地貌景观造成破坏程度为较严重。 (5) 现状评估小结 矿山现状地质灾害为崩滑塌,危险性小;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矿山开采对现存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较轻,其它区域地质环境受矿业活动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对照方案编制技术要求附表E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综合确定现状条件下矿山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严重”。 根据现场调查,现状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划分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 表3-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分级表 分区名称 亚区名称 占地面积 现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灾害 危险性 含水层破坏 地形地貌景观影响 土地资源影响 较严重区 露天采场 0.2170 较小 较轻 较严重 较严重 工业场地 1.4861 较轻 较严重 排岩场 1.1834 较轻 较严重 道路 0.1320 较轻 较严重 一般区 未破坏区域 0.9034 不发育 较轻 较轻 较轻 合计 3.9219 评估结果 现状条件下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严重” (6) 预测评估小结 矿山预测地质灾害为滑塌和滑塌,其危害性、危险性小;预测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矿山开采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较严重。对照方案编制技术要求附表E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综合确定预测矿山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严重”。 表3-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预测评估分级表 分区名称 亚区名称 占地面积 现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灾害 危险性 含水层破坏 地形地貌景观影响 土地资源 影响 较严重区 露天采场 0.9584 较小 较轻 较严重 较严重 工业场地 1.4861 较小 较轻 较严重 排岩场 1.1834 较小 较轻 较严重 道路 0.1320 较严重 表土场 0.1620 不发育 较轻 较轻 较轻 合计 3.9219 评估结果 预测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严重” 根据上述评估结果,预测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划分为较严重区。 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一)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 该矿是已建矿山,生产系统早已形成。在前期的生产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工业场地、露天采场、办公生活区地等土地损毁单元类型。未来设计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开采矿区境界内的矿石。矿区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见图3-1。 钾长石矿 已损毁 压占损毁 挖损 损毁 露天 采场 拟损毁 露天采场 工业场地、办公区、运输道路 矿区内全部开采 图3-1 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图 (2) 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 矿山现状对土地资源的损毁主要表现为露天采坑、工业场地、排岩场、矿山道路等对土地的挖损和压占。 露天采坑(CK1)矿山历史开采形成露天采坑一个,对土地资源的损毁形式为挖损,损毁土地类型全部为有林地,面积0.2170hm2。见图3-2 图3-2 露天采坑远景 工业场地(GY)矿山历史开采形成工业场地1个,对土地资源的损毁形式为压占,损毁土地类型为有林地0.4117hm2,灌木林地0.1546hm2,旱地0.9198hm2,合计损毁面积1.4861hm2。 图3-3工业场地 图3-4工业场地 排岩场(PY)矿山历史开采形成排岩场2个,对土地资源的损毁形式为压占,排岩场1位于露天采坑下侧,损毁土地类型为有林地0.4653hm2,裸地0.3527hm2,合计损毁土地面积0.8180hm2;排岩场2位于工业场地内,损毁土地类型为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