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专题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专题 ““煤矿智能化综述及关键技术煤矿智能化综述及关键技术””专题专题 ““我国煤矿瓦斯防治理论技术研究进展我国煤矿瓦斯防治理论技术研究进展””专题专题 ““煤地质与煤结构煤地质与煤结构””专题专题 ““煤矿安全煤矿安全 智能化智能化””专题专题 ““深部煤层瓦斯精准抽采深部煤层瓦斯精准抽采””专题专题 ““中国煤科首席科学家中国煤科首席科学家””专题专题 ““矿井冲击地压灾害防治技术及工程实践矿井冲击地压灾害防治技术及工程实践””专题专题 20202020 年度煤炭科学技术年度煤炭科学技术““领跑者领跑者 50005000””论文论文 20212021煤炭科学技术封面文章煤炭科学技术封面文章 煤炭行业青年科学家论坛煤炭行业青年科学家论坛20212021 年年 第 卷第 期煤 炭 科 学 技 术 年 月 移动扫码阅读 李 冰,刘见宝,任建刚,等水力冲孔对煤微观孔隙和结构成分影响的试验研究煤炭科学技术,, () , , , ,,() 水力冲孔对煤微观孔隙和结构成分影响的试验研究 李 冰,,,刘见宝,,,,任建刚,,,陈 锋,,,宋志敏,,,,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 郑州 ;河南省煤产地 土壤污染检测与治理工程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开封大学,河南 开封 ) 摘 要煤矿瓦斯灾害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瓦斯灾害大多发生在透气性低和抽采效果差 的低渗透性煤层中,目前水力冲孔技术是针对低渗透性煤层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理手段。 为探讨水 力冲孔技术对煤微观孔隙和结构成分的影响,利用压汞、液氮、甲烷等温吸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拉曼 光谱等测试分析手段,对水力冲孔前后的煤样进行了微观孔隙、甲烷吸附性能和结构成分等方面的试 验研究。 结果表明,冲孔过程对于煤体内部微观孔隙具有一定的改造作用,主要集中在过渡孔(尤其 是 以下)和微孔段。 不同温度下,冲孔过程均使煤的甲烷吸附性能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可达 倍。 冲孔后煤样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各峰位强度有所减小,拉曼光谱 峰和 峰面积有所增大,即冲 孔过程对煤的结构成分也产生了影响,主要表现为官能团的相对含量变化、结构缺陷发育和芳香型碳 富集。 水力冲孔作用不仅可大幅改善煤体内部的孔隙通道,从而提升煤体内部瓦斯的解吸扩散渗 流能力,还可使煤体新产生一些小分子结构的气体,且赋存于煤体内部丰富的孔隙结构中。 水力冲孔 后煤体这些微观孔隙和结构成分的变化,很好地解释了生产现场水力冲孔后煤体的瓦斯抽采效率提 升,瓦斯流量衰减系数较小和持续抽采能力变强这一宏观现象。 关键词水力冲孔;煤;微观孔隙;结构成分;瓦斯抽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责任编辑王晓珍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河南省博士后科研资助 项目() 作者简介李 冰(),男,河南许昌人,副教授,博士。 通讯作者宋志敏(),男,河南荥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 , , , , , , , ( ) 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 w w w . c h in a c a j . n et 年第 期煤 炭 科 学 技 术第 卷 , , , , , , , , ; , , ; ; ; ; 引 言 煤炭始终占据着我国能源的主要地位。 煤矿瓦 斯灾害是制约我国煤炭工业安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 障碍之一,而且随着开采深度越大,瓦斯灾害的威胁 越大。 据统计,我国目前存在的高瓦斯煤层中,约有 以上属于低渗透性煤层,尤其是软煤的渗透性 更低,不利于瓦斯抽采,瓦斯抽采效果较差。 实践证 明,水力冲孔技术是目前针对碎软低渗性煤层的一种 最为行之有效的治理手段。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水 力冲孔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理论、试验、数值模 拟和现场研究。 王凯等利用 软 件对冲孔钻孔周围的应力分布和透气性系数变化规 律进行了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较为吻合。 蔺海晓 等以煤岩体加载作用下的渗透率测试试验为前提, 揭示了不同结构煤体卸压增透机理,提出了软煤(碎 粒煤和糜棱煤)可通过冲孔出煤卸压增透,形成了基 于煤体结构的水力强化增透瓦斯抽采技术。 冯文军 等通过应力应变煤体结构渗透率的耦合试验, 揭示了“三软”煤层渗透率随煤体结构和应力变化的 演化规律,发现软煤在卸压后渗透率得到大规模提 升,且水力冲孔出煤后的卸压增透范围显著增大。 郝 富昌等建立了蠕变渗流耦合作用下的水力冲孔 周围煤体渗透率动态演化模型,揭示了水力冲孔周围 煤体渗透率的时空演化规律,阐明了蠕变变形和基质 收缩对渗透率的控制作用机理。 综上可知,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试验、理论和数值 模拟等方面对水力冲孔后煤体卸压增透机理有了一 定的认识,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 但是,关于水力 冲孔对煤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孔隙结构、甲烷吸附 性能、表面官能团和化学成分等)是否也存在着一 定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而且,一些矿井 资料显示,水力冲孔后煤体的瓦斯抽采效率提升,瓦 斯流量衰减系数非常小,持续抽采能力变强,这一现 象如果只从宏观裂隙层面难以解释。 因此,笔者利 用几种常见的测试分析手段,探讨水力冲孔技术对 煤的微观孔隙和结构成分的影响,以期解释水力冲 孔后煤体存在的上述现象。 研究结果不仅是对水力 冲孔卸压增透机理的有益补充,而且可以有效指导 生产现场。 试验样品 研究主要围绕水力冲孔前和冲孔后 种煤样开 展试验。 样品取自河南省永城矿区陈四楼矿二煤 层的无烟煤,其煤质特征见表 。 表 试验煤样煤质特征 (), () , ( ) , ( ) 注为灰分;,为全硫;为磷; ,为干燥基高位发热 量;,为分析基低位发热量;最小值最大值 平均值。 水力冲孔采用型号为 () 的 矿用乳化泵站供高压水。 钻孔钻进过程中,冲孔水 刀仅向钻头提供低压水。 钻进过程结束后,在短时 间内进入冲孔流程。 冲孔过程中,水刀向钻孔径向 喷射高压射流,实施冲孔作业。 水力冲孔的水压为 。 冲出煤量为 。 每米段冲孔时 间设定为 。 冲孔的煤样粒径多为毫米级,含 少量厘米级颗粒。 冲孔后的煤样采用冲出来的煤粉 制作。 煤样采集、封装、运回实验室后,采用球磨机 粉碎至试验所需粒径。 冲孔前煤样反映原始煤体内 部物理、化学结构。 冲孔过程则因水的冲击作用加 入了应力波振动扰动,可以反映冲孔过程中的应力 波对煤体内部微观结构和成分的影响。 冲孔前后煤 样均取自 工作面的邻近区域,地质环境一致, 可排除煤样物理、化学结构先天差异的影响。 该煤 层可采厚度 ,平均厚度 ,煤层稳 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 w w w . c h in a c a j . n et 李 冰等水力冲孔对煤微观孔隙和结构成分影响的试验研究 年第 期 定,煤层倾角 ,矿井瓦斯含量普遍较低,实测 煤层瓦斯含量最高为 。 微观孔隙对比研究 压汞测试 压汞测试所用仪器为美国 压 汞仪,最大压力可以达到 ,孔径测量范围为 ,进汞和退汞的体积精度小于 。 所选样品粒径为 ,在测试前都要在 条件下二次烘干至恒重,压汞试验包括加压进汞、减 压退汞过程,试验的最高压力选定为 。 进汞退汞曲线 冲孔前后煤样进汞退汞曲线如图 所示,可 以看出冲孔后煤样的进汞累积压入量明显多于冲孔 前,且退汞曲线末端的累积压入量不为 ,表明退汞 结束后,依然有部分汞液留在样品孔隙中,也从侧面 反映了煤样孔隙结构的复杂性。 图 冲孔前后煤样进汞退汞曲线 冲孔前后煤样的孔隙率、总孔容和总孔面积压 汞试验结果见表 。 表 冲孔前后煤样压汞试验结果 样品孔隙率 总孔容 ( )总孔面积 ( ) 冲孔前 冲孔后 可以看出,水力冲孔前后 种煤样的孔隙率相 差较大,冲孔后的煤样孔隙率增大了近 倍,达到 了,总孔容增大 倍,总孔面积增大近 倍。 孔容分布 冲孔前后煤样的孔容(由压入汞体积微分代 表)随着孔径的减小均呈现上升趋势(图 )。 在大 于 的孔径范围内,孔容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 不计。 而对于小于 的孔径而言,即在中孔范 围内,孔容开始上升。 对比冲孔前后煤样的退汞曲 线可知,冲孔后的煤样在 的退汞曲线与 冲孔前存在着较大差别,说明冲孔过程对煤的过渡 孔(尤其是 以下的孔)影响较大,增大了过渡 孔的孔容。 图 冲孔前后煤样压汞孔容分布 比表面积分布 比表面积与孔容都是反映孔隙结构的参数,孔 容从体积量的角度反映,比表面积则可从侧面反映 该孔径下孔的数量情况,二者互为补充,可更为全面 地反映样品的微观孔隙特征(图 )。 冲孔前后煤样 的累积比表面积分布一致,从 以下,累积比 表面积均随孔径的减小而呈指数形式增加。 不同的 是,冲孔后样品累积比表面积比冲孔前增大了 倍。 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冲孔过程对过渡孔的影响较 为明显。 液氮吸附测试 液氮吸附试验是研究颗粒微观孔隙特征的重要 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 w w w . c h in a c a j . n et 年第 期煤 炭 科 学 技 术第 卷 图 冲孔前后煤样压汞比表面积分布 测试手段,与压汞法共同组成了从细观孔隙到微观 孔隙的研究体系。 试验所用系统为 型比表面与孔分布测试 仪。 该设备可以利用氮气、二氧化碳、氪气作为吸附 气体,进行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大于 )的计 算。 试验样品的粒径为 ( 目), 测试前需在 下加热 ,以保证样品中的杂质 在长时间加热后蒸发、排出。 孔容和比表面积分布 冲孔之后,煤样的孔容和比表面积都得到了较 大的改善(图 )。 孔容与比表面积均具有错峰增加 的规律,根据十进制孔隙结构分类法,即孔容的 增加主要来自过渡孔和中孔,而比表面积的增加则 更多源于微孔和过渡孔,尤其是微孔。 其中,微孔比 表面积增加到近 倍,过渡孔比表面积增加到近 倍。 由此得出,冲孔对增加微孔具有显著成效。 吸附解吸等温线 水力冲孔前后煤样的等温线均属于第类等温 线,在相对压力为 时,氮气开始快速吸附 于样品微孔中,曲线在这一区间上凸(图 )。 在中压部分,冲孔前后样品的等温曲线几乎为 水平状态。 在相对压力大于 的区间,曲线开始 快速上扬。 对比冲孔前后 种样品的等温线可以发 现,在低相对压力区间,冲孔后煤样的吸附量远高于 冲孔前煤样,表明其微孔发育较好,微孔数量较多。 吸附量测试结果显示,冲孔前煤样的最大吸附量只 有 ,而冲孔后煤样的最大吸附量达到了 ,增加到 倍。 因此,从吸附解吸等温线 可以确定,冲孔过程使煤体微观孔隙结构更为发达, 图 冲孔前后煤样液氮孔孔容、比表面积分布 、 图 冲孔前后氮气吸附 解吸等温线示意 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 w w w . c h in a c a j . n et 李 冰等水力冲孔对煤微观孔隙和结构成分影响的试验研究 年第 期 微孔数量大幅增加。 孔径分布 冲孔前后 种样品的孔径分布曲线具有一定的 相似性,但存在差异。 冲孔前煤样孔径存在 的主峰和 的次峰,而冲孔后的煤样孔径主峰 为 ,次峰为 ,液氮吸附量也显著增大,说 明冲孔过程造成了 以下微孔的发育,与等温 吸附测试结果一致(图 )。 图 冲孔前后煤样液氮孔径分布 总体而言,结合压汞和液氮吸附测试可知,冲孔 过程对煤体微观孔隙结构具有较强的改造作用,可 以大幅度增加煤体内部过渡孔(主要是 以下 的孔)和微孔的数量,但对大孔和中孔的影响不大。 这样使煤体内部的孔隙通道得以大幅增多,使大孔、 中孔、过渡孔以及微孔之间形成连通性更好的三维 网络结构。 甲烷等温吸附测试 甲烷主要以吸附态赋存于煤基质孔隙中,少量 以游离态与溶解态赋存在煤孔裂隙中。 煤层 甲烷吸附特性是评价水力冲孔效果和瓦斯持续抽采 能力的重要参数,同时对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试验所用系统为 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 对冲 孔前、冲孔后煤样分别开展 、 和 三个温度 的甲烷等温吸附试验。 冲孔前后煤样的等温吸附曲 线形态相似,但是吸附量不同。 冲孔后煤样的甲烷 吸附量显著增加,增加 倍。 条件下冲孔后 的甲烷吸附量与 条件下冲孔前的吸附量基本 相同,说明冲孔可以造成一定的吸附温差效应(图 )。 冲孔后甲烷吸附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煤体内 部的过渡孔以及微孔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甲烷的 赋存空间增加,等温吸附试验结果也进一步佐证了 压汞和液氮测试的结果,即水力冲孔可以大幅度增 加煤体内部微观孔隙的数量。 图 冲孔前后煤样甲烷等温吸附线对比 结构成分对比研究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主要测定的是煤样中的官 能团种类并大致反映其含量。 通过官能团的测定, 可以了解冲孔过程是否会对煤体的官能团结构、形 式产生影响以及改变煤体的化学性质。 试验所用红 外光谱仪为 ,取 粉末试样(粒 径 ), 纯 研磨均匀,置于 模具中,在油压机上压成透明薄片,将样片放入红外 光谱仪中测试,波数范围 ,扫描 次,分辨率 。 冲孔前后煤样红外光谱的峰位和曲线走势大致 一致,说明官能团不存在大的差别(表 、图 )。 根 据图中的峰值点标定位置可以知道,煤是一种复杂 的有机物,具有丰富的官能团结构。 波数 ,存在游离羟基;在 ,存 在分子内氢键;在 ,存在醇、酚、氨 类羟基;在 内,存在芳烃 伸缩 振动;在 ,存在脂肪烃 、不 对称伸缩振动;在 ,存在脂肪烃 、对称伸缩振动;在波数 处,存在 芳香结构 伸缩振动;在波数 处,存 在脂肪类对称和不对称变形振动; 在 ,存在芳香结构 面外变形振动。 但 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 w w w . c h in a c a j . n et 年第 期煤 炭 科 学 技 术第 卷 是,由图 也可以看出,冲孔后煤样在各峰位上的强 度都相应减小,尤其是游离羟基,芳烃 伸缩振 动,脂肪烃 、不对称伸缩振动,芳香结构 伸缩振动以及芳香结构 面外变形振动的峰 值大幅度减小。 因此,可以认为,冲孔过程对煤体的 表面官能团和化学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表 煤的官能团光谱吸收强度 官能团波数 游离羟基 分子内氢键 醇、酚、氨类羟基 芳烃 伸缩振动 脂肪烃 、不对称伸缩振动 脂肪烃 、对称伸缩振动 芳香结构 伸缩振动 脂肪类对称和不对称变形振动 烷基醚 芳香结构 面外变形振动 图 冲孔前后煤样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比 拉曼光谱分析 试验所用设备为 显微激光拉曼 光谱仪,选用波长为 激光进行测试。 拉曼测 试对样品一般无粒径要求,试验所提供的样品均为 微粒状。 天然石墨和碳质物的拉曼光谱表现为 峰谱带归属于非晶质石墨不规则六边形晶格结构的 振动模式,与分子结构单元间的缺陷有关。 峰面 积的大小取决于煤大分子结构中的缺陷, 峰面积 与结构缺陷正相关。 峰谱带与分子结构中 的伸展振动有关,代表着分子结构中的有序化程度。 峰面积和煤大分子结构中芳香环总量,芳香型碳 的富集程度相关,芳香环总量越大,芳香型碳富集越 高, 峰面积就越大。 冲孔前后煤样的拉曼光 谱的峰位和曲线走势几乎完全一致(图 ),不存在 大的差别。 在激光拉曼光谱 的波 数范围内有 个明显的拉曼振动峰,即 峰和 峰。 峰 峰 位 在 , 峰 峰 位 在 。 峰和 峰宽度分别为 和 。 然而,冲孔后煤样 峰面积和 峰面积 均有所增大,表明冲孔过程中煤体中的缺陷增多,芳 香型碳的含量也增多,即冲孔导致煤样结构缺陷的 发育和芳香型碳的富集。 该结果与傅里叶红外光谱 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佐证了冲孔过程对煤体化学 组成和官能团结构产生了影响。 图 冲孔前后煤样拉曼光谱对比 讨 论 冲孔前煤样经过了人工破碎和球磨机的研磨作 用,属于机械破坏的范畴。 冲孔后煤样经历了冲孔 过程中的高压射流对煤体的高速冲击作用、排渣作 用和制样过程中的球磨机研磨作用,以上各种作用 也都属于机械破坏的范畴。 所不同的是,冲孔后煤 样在经历高速射流对煤壁造成冲击破坏的同时,也 会持续产生应力波。 因此,可以认为冲孔后样品微 观孔隙和结构成分的改变并不是机械破坏作用引起 的,而是冲孔过程中的水力产生的持续应力波导致 的。 即煤体在被冲出之前,就出现了微观孔隙和结 构成分的改变。 在冲孔过程中,射流撞击孔壁产生 持续的、具有较大能量的应力波,孔隙结构和表面官 能团在应力波的应力扰动下不断被拉伸、剪切和扭 转,在长时间、多周期的疲劳载荷下发生变形和破 坏。 在应力的传递作用下,这种应力波扰动是持续 的和立体的,在冲孔钻孔周围一定区域内都是存在 的。 因此可以认为,在冲孔过程中,煤体在被冲击和 破碎之前,已经发生了微观孔隙、结构成分和甲烷吸 附性能的较大变化。 根据文献报道,大孔中的瓦斯主要以层流 或湍流为主,中孔中瓦斯的流动状态为层流,而过渡 孔和微孔中的瓦斯主要以扩散运动为主。 由压汞和 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 w w w . c h in a c a j . n et 李 冰等水力冲孔对煤微观孔隙和结构成分影响的试验研究 年第 期 液氮测试可知,冲孔后煤体孔隙发生变化,主要体现 在大孔和中孔变化不大,而过渡孔和微孔的数量大 幅度增加,大幅改善了煤体内部的孔隙通道。 而甲 烷的等温吸附试验表明,冲孔后甲烷的吸附量大幅 提升。 由于吸附解吸是一个可逆过程,故推测,冲孔 后煤体内部的大孔、中孔、过渡孔以及微孔之间形成 了连通性更好的三维网络体系,从而大幅提升了煤 体内部瓦斯的解吸扩散渗流能力。 以往研究指出,冲孔作用可使煤体卸压,裂隙快 速发育, 透气性得到增强,。 此外, 侯泉林 等也指出,不到 的应变就足以使煤结构中的 含氧基团或醚键发生降解,并生成气态小分子,即可 产生大量超量煤层气。 笔者研究发现,冲孔后煤 体的表面官能团含量和化学组成发生变化,以及结 构缺陷的发育和芳香型碳的富集,且冲孔过程中会 产生较大能量的应力波。 因此推测,在冲孔过程中, 煤体大分子在应力作用下,煤体表面的部分含氧基 团不断发生裂解,产生小分子结构的气体,导致新生 气体的总量变大。 且由于煤体的大分子芳核结构发 生裂解,导致芳环数量相对增加,即煤体中的缺陷增 多,芳香型碳含量也增多。 综上讨论可知,水力冲孔作用不仅可大幅改善 煤体内部的孔隙通道,形成连通性更好的三维网络 体系,从而提升煤体内部瓦斯的解吸扩散渗流能 力,而且还可使煤体新产生一些小分子结构的气体, 且这些气体可赋存于煤体内部丰富的孔隙中,在抽 采过程中可不断缓慢释放。 因此,这很好地解释了 生产现场水力冲孔后,煤体的瓦斯抽采效率提升,瓦 斯流量衰减系数较小和持续抽采能力变强这一宏观 现象。 同时也说明了冲孔作用后的瓦斯抽采效果受 煤体的孔隙结构、透气性和地应力等因素的综合 影响。 结 论 )冲孔过程对于煤体内部微观孔隙具有一定 的改造作用,主要集中在过渡孔(尤其是孔径 以下)和微孔段,可以大幅度增加微观孔隙的数量, 从而使煤的甲烷吸附性能大幅度提升,提高幅度可 达 倍。 )冲孔后煤样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各峰位强度 有所减小,拉曼光谱 峰和 峰面积有所增大,即冲 孔过程对煤的结构成分也产生了影响,主要表现为官 能团的相对含量变化、结构缺陷发育和芳香型碳富集。 )水力冲孔作用不仅可大幅改善煤体内部的 孔隙通道,从而提升煤体内部瓦斯的解吸扩散渗 流能力,还可使煤体新产生一些小分子结构的气体, 且赋存于煤体内部丰富的孔隙结构中。 参考文献() 李慧,魏建平,王雪龙 低渗透突出煤破坏过程中瓦斯运移 规律研究 煤矿安全,,() , , ,,() 薛 斐 水力冲孔煤层增透机理及应用研究 北京中国 矿业大学(北京), 刘金根,唐建平,桂小玲 水力冲孔技术在煤层中的卸压增透 作用试验研究 煤炭技术,,() , , ,,() 雷克江 水力冲孔防突技术研究进展与现场应用 煤炭技 术,,() ,,() 王 凯,李 波,魏建平,等 水力冲孔钻孔周围煤层透气性变 化规律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 , , ,,() 蔺海晓,苏现波,刘 晓,等 煤储层造缝及卸压增透实验研究 煤炭学报,,() , , , , , ( ) 冯文军,苏现波,王建伟,等 “三软”单一煤层水力冲孔卸压增 透机理及现场试验 煤田地质与勘探,,() , , , , ,() 郝富昌,孙丽娟,赵发军 蠕变渗流耦合作用下水力冲孔周围 煤体渗透率时空演化规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 , , ,,() 李 惠,王福国,李 振,等 六盘水煤田杨梅树向斜主要煤层 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煤炭科学技术,,() , , , ,,() , , , ,, 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 w w w . c h in a c a j . n et 年第 期煤 炭 科 学 技 术第 卷 , , , ,,() 王月红,李 靖,张九零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的孔隙结构与瓦 斯放散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 ( ),,() , , , , ,, 周西华,常利强,白刚,等 水分对不同煤种吸附甲烷特性 影响及机理分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 , , ( ),,() 王凤林,袁 玉,张遂安,等 不同含水及负压条件下煤层气等 温吸附解吸规律 煤炭科学技术,,() , , , ,,() 张永强,韩志雄,薛海军,等 西南典型矿区煤等温吸附 解吸 影响因素研究 煤炭工程,,() , , , ,,() 王延斌,陶传奇,倪小明,等 基于吸附势理论的深部煤储层 吸附气量研究 煤炭学报,,() , , , ,,() 李树刚,赵 波,赵鹏翔,等 煤岩瓦斯固气耦合相似材料瓦 斯吸附特性研究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 , , , ,() 高丽军,谢英刚,潘新志,等 临兴深部煤层气含气性及开发 地质模式分析 煤炭学报,,() , , , ,,() , , , ,, 郭德勇,叶建伟,王启宝,等 平顶山矿区构造煤傅里叶红外 光谱和 核磁共振研究 煤炭学报,,() , , , ,,() 王海燕 不同处置方式煤表面化学结构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 析 煤矿安全,,() ,,() 王其江,李肖肖,韩博识,等 冲击破坏条件下煤的红外光谱 特征研究 煤矿安全,,(), , , , ,,(), 简 阔,刘顺喜,陈义林,等 低阶煤热解结构演化及与烷烃 气碳同位素相关性的红外光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 , , ,,() 林红,琚宜文,侯泉林,等 脆、韧性变形构造煤的激光 光谱特征及结构成分响应 自然科学进展,, () , , , , ,() 李霞,曾凡桂,王威,等 低中煤级煤结构演化的拉曼光 谱表征 煤炭学报,,() , , , ,,() 苏现波,司 青,宋金星 煤的拉曼光谱特征 煤炭学报, ,() , , ,,() 侯泉林,李小诗 构造作用与瓦斯突出和超量煤层气 物 理,,() , ,, () 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 w w w . c h in a c a j . n et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