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永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Yongping (2021-2035年) 草案公示稿 前言PREFACE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 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国士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 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 按照国家要求,我县组织开展了永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编制工作。旨在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国土空间开 发保护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以及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目录CONTENTS 01规划概述 02目标战略 03国土空间格局 04 城乡融合发展 05中心城区规划布局 06体系支撑 07规划实施保障 01 规划概况 1.1 区位概况 1.2 规划范围和期限 1.1 区位概况 地理区位一带一路西南丝绸之路门户节点、滇西城市群的重要 组成城市。 交通区位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发展战略为永平带来中缅陆路大通 道重要节点的发展机遇,同时又在大理和保山机场1.5小时经济辐 射圈范围内。 1.1 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永平县行政辖区内全域国土空间,总面积为2789平方公 里,包括县域和主城区两个空间层次。其中县域包括博南、龙门、北斗、 龙街、水泄、厂街、杉阳7个乡镇、县城包括老街片区和曲硐片区连接成 片的平坝区域。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2.1 发展定位 2.2 发展战略 02 目标战略 2.1 发展定位 中缅陆路大通道上农产品加工贸易集散地 以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为契机,抓住大瑞铁路建成通车机遇,发挥永平作为联动 大理、保山和德宏等州市的通道优势,依托“十三五”期间农产品加工贸易集 散地的建设发展基础,大力招商引资,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云南省绿色产业的创新示范区 滇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目的地 以核桃产业为重点,创新“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和“科研种 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实施“一二三行动”,抓住种子端、电 商端,推广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促进产业业态升级和全产业链发展, 积极打造一批永平特色的绿色品牌产品。 抢抓大滇西旅游环线、澜沧江沿岸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度挖掘博南 历史文化、美食等文旅特色亮点,打造曲硐、宝台山国家 AAAA 级景区,加 快曲硐温泉康养度假小镇、博南古道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游览、 休闲康养、露营自驾、文化演艺、乡村旅游等重点产品。 2.2 发展战略 协同大保,联动滇西、连通中缅、面向南亚东南亚 建立资源转化试点平台,推 动资源转化为资本资产,建 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通过“廊道协作、交通互联、 平台对接”连接中缅陆路大 通道,参与区域生态、产业、 能源等分工。 统筹县域产业、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 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 等空间布局。 积极融入滇西大环线共建世 界级文旅通道,倡议省州将 博南古道及沿线古村落整体 申遗,落实滇西旅游目的地。 准确把握和遵循乡村发展规 律,加快建设村庄美丽、住 房美居、生活美满、乡风美 好的“四美新村”。 战略一建设大生态 战略二链入大通道 战略三打造美丽城 战略四振兴小乡村 战略五共建大文旅 五 大 发 展 战 略 3.1 区域协同 3.2 国土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3.3 三类空间 3.4 重要控制线 03 国土空间格局 3.1 区域协同 以“协同大保,联动滇西,连通中缅”东西向发展为主,南北向发 展为辅 东西向发展策略 向东联通大理,面向昆明;向西联通保山,面向缅甸 南北向发展策略 向北近期连通云龙县,远期面向丽江,争取联通丽江 向南近期连通昌宁,远期面向临沧,争取联通临沧 3.1 区域协同 交通协同 东西向打造“一高一国一铁”的交通 组合通道,南北向打造“一高一省一 铁”交通组合通道 打造集火车站、A3级通用机场、永 平港、三级客运枢纽的永平综合交通 枢纽 产业协同 落实大理州现代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 规划,物流产业发展成为支撑性产业, 带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完善滇西旅游环线的配套设施建设, 融入大理都市圈,攻坚一体化公共服 务设施 提升永平曲硐古镇、宝台山景区,依 托博南古道打响“千古博南、味道永 平”旅游品牌 3.2 国土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构建“两屏三江,一城两轴”的总体格局 两屏三江,一城两轴 两屏 博南山、云台山生态屏障 三江 澜沧江、银江河、顺濞河 一城 中心城区,加快提升县城中心的城市能级,逐步形成带动周边乡镇发 展的区域中心 两轴 中缅陆路大通道、云永昌城市发展轴 主体功能区划分31个重点生态功能区,35个农产品主产区, 14个城市化发展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禁止开发区域外为限制开发区域,仅允许极低强度的国土开发,整体实现污染物排放总 量持续下降 农产品主产区 禁止开发区域外为限制开发区域,仅允许低与极低强度的国土开发,主要为农林产业生 产为主 城市化发展区 公共服务供给集中区域,中心城区为重点开发区域,其余乡镇为优化开发区域 3.3 三类空间 生态空间格局“两屏一脉两廊两片” 3.3 三类空间 两屏一脉两廊两片 两屏 云台山生态屏障、博南山生态屏障 一脉 澜沧江生态廊道 两廊 银江河、顺濞河生态廊道 两片 云台山生态保育区、博南山生态保育区 农业空间格局“一带、一环、三片区” 3.3 三类空间 一带、一环、三片区 一带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带 一环 生态农业发展核心环 三片区 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片区、特色农业发展片区 、优质林果畜茶发 展片区 城镇空间格局“一主一副两点” 3.3 三类空间 一主一副两点 一主 县城中心城镇圈 一副 杉阳副中心城镇圈 两点 龙街城镇圈与水泄城镇圈 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3.4 重要控制线 生态保护红线 按照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 质不改变要求,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划 定生态保护红线678.8平方公里 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基本原 则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35平方公里 城镇开发边界 以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基础,综合 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开发适宜 性、人口分布、经济布局等因素,科学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10.6平方公里 其他控制线 3.4 重要控制线 控制线管控要求 坝区范围 控制坝区城镇无序扩张,按照云南省要求编制坝区一体化发展规划,坝区耕 地需试行占一补多、先补后占政策,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 矿产资源控制线 是重点开采区与勘查区,线内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最低开采规模,严禁 “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线外可在限制开采区进行部分矿业活动 河湖岸线 严格依法依规审批涉河建设项目,严格管控各类水域岸线利用行为,依法规 范河湖管理范围内耕地利用,进河湖水域岸线整治修复,规范沿河沿湖绿色 生态廊道建设 水源保护地控制线 禁止设置排污口,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 项目,已建设的无关项目需逐步拆除,采取工程措施或者建造湿地、水源涵 养林等生态保护措施 历史文化保护范围 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 环境,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进行适当的风貌恢复建设。 4.1 城乡发展总体格局 4.2 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 4.3 村庄分类与乡村振兴 04 城乡融合发展 “一极、一核、三带、三区”城乡发展总体格局 一极、一核、三带、三区 一极 县域乡村增长极 一核 县城综合服务核 三带 高速经济发展带、大平坦沙鲁国道产业发展带、县道经济发 展带 三区 北部乡村聚落、西部乡村聚落、南部乡村聚落 4.1 城乡发展总体格局 构建“五区一带”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格局,融入滇西旅游环线 五区一带 五区 博南曲硐文化区、杉阳古镇文化区、厂街乡红色文化魅力区、水 泄乡非遗魅力区、龙街镇文化体验区 一带 博南古道文化体验带,以县域主要公路为主的文化体验环线,融 入滇西旅游环线 4.2 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 村庄分类28个集聚提升类、11个城郊融合类、16个特色保护 类、7个撤并拆迁类、13个暂不明确类 4.3 村庄分类与乡村振兴 集聚提升类依据国道、永昌高速和产业优势基本呈“十字”形状分布。 城郊融合类全分布于博南镇。 特色保护类主要抓住永平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景文化,全县 分散分布。 搬迁撤并类主要分布于北斗乡和衫阳镇。 暂不明确类多数分布于龙街镇。 从两方面促进乡村振兴,焕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五种五养” 现代农业体系,构建“旅游”产业体系 4.3 村庄分类与乡村振兴 合理配建二产产业园区,加强二产 与一产产业联系,延长永平产业链, 引导“产业产品”良性转化 放大历史文物古迹优势,23个村 发展旅游产业,形成五大特色乡村 旅游群 5.1 发展策略 5.2 空间结构与规划分区 5.3 用地布局 05 中心城区规划布局 5.1 发展策略 空间发展策略北优、南强、西美、东控、中兴 通过有机更新优化中心城区功 能,强化公共服务和现代商贸 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 北优弥补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提升城市居住品质 充分发挥大瑞铁路枢纽优势, 打造“枢纽物流制造” 枢 纽经济产业引擎 南强做强枢纽经济,强化商 贸物流功能 沿着银江河强化生态优势,发 挥曲硐历史文化名村文化资源, 培育休闲文化健康产业,以公 园城市理念发展美丽生态、美 丽人居西部 西美发挥西部生态优势,带 动休闲文化康养产业 持续优化农业空间布局,严格 控制城镇建设发展,保持生态 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 东控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控 制城镇建设用地发展 依托博南路发展轴,推动行 政、科技、教育、医疗、文 化等公共资源向中部新区布 局,共同打造与老城区融合 发展新城市组团 中兴植入公共服务资源, 助力新兴城市组团发展 生态保育策略 规划通过整合区域内的生态资源,构建山水城共融生态格局 规划主要通过整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因子主要包括永农、林地、河流水面、 开放公园、生态廊道等,将城区纳入整个永平县大生态格局进行考虑,建构 “基质斑块廊道”式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5.1 发展策略 基质 云台山 基质 博南森林公园 斑块 岑秀公园 市民公园 基 质 永农 林地 滨水绿地 开放公园 生态廊道 (河流主要 道路) 斑 块 廊 道 5.2 空间结构与规划分区 空间结构一轴串五心、一带连四片、五廊融山城 一轴 博南路城镇功能发展轴 五心 县城公共核心、博南工业 园商贸物流中心、曲硐文 旅中心、老城商业中心、 老城行政中心 一带 银江河城市综合景观带 四片 老街片区、南部新城 片区、曲硐片区、博 南工业园片区 五廊 由渗透整个城区的东山 河、观音河、中屯河、 摇头河、沙河五条滨水 生态廊道组成 5.2 空间结构与规划分区 规划分区 根据云南省编制指南及制图指南,将城区划分为居住生活区、商业商务区、 工业发展区、物流仓储区、综合服务区、生态发展区、绿地休闲区7类区域。 5.3 用地布局 用地布局采用组团式布局 规划城乡用地约9.4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8.9平方公里。 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根据生活圈划分原则,划定永平县城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为3815。 5.3 用地布局 3个十五分钟生活圈 规划3个15分钟生活圈服务中心,配置教育、医疗、养老、健身休闲、便民 商业与管理等设施,满足15分钟生活圈的服务需求。 8个十分钟生活圈 规划8个10分钟生活圈服务中心,配置小学、医疗、健身休闲等设施,满足 10分钟生活圈的服务需求。 15个五分钟生活圈 规划15个5分钟生活圈服务中心,布局幼儿园、社区服务站等,满足5分钟生 活圈的服务需求。 道路交通设施体系 结合城市组团空间,规划形成“两横两纵”的城市对外交通结构及“四横 两纵”的城市主干道结构。 5.3 用地布局 城市对外交通 两横杭瑞高速、320国道; 两纵云永昌高速(规划)、 320国道。 城市主干道 四横博南东路、永福路、永 昌路、永翔路; 两纵博南路、银河东路。 绿地系统 整合现状绿地景观资源,构建“一圈一带、五脉多园”的绿地系统结构, 提升城区绿地品质。 5.3 用地布局 一圈一带 一圈城区周边的绿化生态圈; 一带指银江河滨水绿化带。 五脉多园 五脉指以东山河、观音河、 中屯河、摇头河、沙河为载体 的五条绿脉; 多园主要是指市民公园社 区公园。 6.1 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6.2 道路交通设施体系 6.3 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6.4 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06 体系支撑 构建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三级社区生活圈(城镇社区生活圈、乡集镇生活圈、乡村生活圈) 按照社区生活圈技术指南标准,分城镇、乡集镇、乡村三级配套覆盖城乡、功 能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全面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 6.1 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融入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澜湄合作的综合交通体系 促进澜沧江水运航道及港口建设,加强澜湄合作平台; 加快推进兰云坪铁路、云永昌高速建设以及省道234提档升级,打 造融入南北发展的交通复合走廊。 强化中缅陆路大通道综合交通体系 依托现状大瑞铁路强化中缅陆路大通道;新建永平通用机场,融入大理、保山 机场经济圈;以客运枢纽为核心,依托杭瑞高速、国道320融入大理城市1小时 通勤圈。 永平乡村振兴发展综合交通体系 通过强化公路环线(四环)建设,实现主要乡镇交通联系45分钟 通勤圈;完善乡镇路网和农村路网体系,实现村镇交通联系30分 钟通勤圈。 6.2 道路交通设施体系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 供水排水 6.3 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确定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布局和规模,保障各类基础设施的规 划用地 供水城区保留现状水厂,各个镇乡 的生活用水将由各个镇乡的水厂提供, 实现集中式供水; 排水城区采用雨污分流系统;乡镇 及农村居民点排水体制采用不完全分 流制。 电力 高压保护走廊 35kV高压走廊绿 地防护带宽度为1220米, 110kV高压走廊绿地防护带宽度为 1525米,220kV高压走廊绿地 防护带宽度为3040米。 燃气通信 燃气管线、通信管线两侧 控制10-20米的防护绿地。 中缅油气管道 两侧控制50米防护带。 环卫 按照“无害化、减量资源” 的要求,完善垃圾收运处理 体系。 完善全域综合防灾体系,夯实安全格局 防洪排涝 村镇建设按十年一遇标准设防。城区银江河及其主要支流防洪标准为五十 年一遇。 消防 建设永平县城区消防指挥中心,发挥综合消防监控、通讯指挥、调度、决 策等功能,中心村建立消防宣传室,成立义务消防队;基层村建立消防宣 传室,成立义务消防队,配备消防摩托车以及必要消防器材。 抗震 永平县普通工业、民用建筑 的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7度, 城区城市生命线工程和重要 建筑应按8度设防,其余城 镇的建设活动均按基本烈度 设防。 地质灾害 保障乡村安全,对地处地质 灾害隐患点密集区域的乡村, 限制其发展;对地质灾害隐 患点密集区域的乡村向博南 镇及邻近乡镇迁移,并鼓励 逐步迁移、集中安置。 6.4 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7.1 规划传导机制 7.2 制定近期建设计划 7.3 建立规划体检与评估机制 07 规划实施保障 村庄规划 (城镇开发边界外) 永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专项规划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指导 约束约束 明确指标 刚性管控 向下指导 分解要求 为实现特定功能对特定空间 拟定开发保护要求 36 建立 “两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两级”为 县、乡镇;“三类”为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通过控制线管控、用途管控、指标管控、清单名录等方式, 将总体规划刚性内容层层落实,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 纵向建立规划传导管控机制,横向强化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 7.1 规划传导机制 传导 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教育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传导 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镇开发边界内) 建立 “两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 建设强度等做出安排建设强度等做出安排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 相互相互 协调协调 民生优先、平台优先,衔接“十四五”规划,确定重点建设项目 7.2 制定近期建设计划 重点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落实省市县相关规划和计划确定 的生态环保、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社会民生、乡村振兴等重点建设项目。 县级以上重大平台 县级以上重大公服、市政、安全设施 县级以上重大交通设施 县级以上重大产业项目 乡村振兴 7.3 建立规划体检与评估机制 “一年一体检” 重点对城市发展运行和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进行全面体检监测,对违反规划管控要求的行为进 行及时预警。 “五年一评估” 重点对规划阶段性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作为规划调整的重要依据。 建设国土空间信息平台 按照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总体要求开展平台建设,形成全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 版权问题,请与永平县自然 资源局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