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日本二号(SJC2)国际海底光缆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东南亚-日本二号(SJC2)国际海底光缆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东南亚-日本二号(SJC2)国际海底光缆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东南亚-日本二号(SJC2)国际海底光缆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东南亚-日本二号(SJC2)国际海底光缆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东南亚-日本二号(SJC2)国际海底光缆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 1 项目概况及用海必要性分析 1 1.1 项目由来 1 1.2 论证依据 1 1.3 论证工作等级 3 1.4 论证重点 4 1.5 项目基本情况 4 1.6 施工方案 5 1.7 项目申请用海情况 6 1.8 项目用海必要性 6 2 项目所在海域概况 7 2.1 自然环境概况 7 2.2 路由区海底腐蚀性环境 8 2.3 海洋环境和生态概况 8 2.4 自然资源概况 13 2.5 项目所在海域开发利用现状 14 3 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15 3.1 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 15 3.2 项目用海对资源的影响分析 17 3.3 项目用海风险分析 19 4 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22 4.1 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 22 4.2 利益相关者界定 24 4.3 利益相关者协调分析 24 4.4 项目用海对国防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影响分析 24 5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25 5.1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 25 5.2 项目用海与其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26 I 6 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32 6.1 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 32 6.2 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33 6.3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 34 6.4 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 34 7 海域使用对策措施 35 7.1 区划实施对策措施 35 7.2 开发协调对策措施 35 7.3 风险防范对策措施 35 7.4 监督管理对策措施 36 8 生态用海分析 37 8.1 产业准入和政策符合性分析 37 8.2 污染物排放与控制 37 8.3 生态保护与修复 39 9 结论与建议 41 9.1 项目用海必要性结论 41 9.2 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41 9.3 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结论 41 9.4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结论 42 9.5 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结论 42 9.6 项目用海可行性分析结论 43 II 申请人 单位名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姓名 杨杰 职务 董事长 联系人 姓名 卫晨 职务 通讯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 29 号 项目用 海基本 情况 项目名称 东南亚- 日本二号SJC2国际海底光缆项目 项目性质 公益性 经营性 √ 投资金额 约 78669 万元 用海面积 245.6512 公顷 用海期限 25 年 占用岸线 20.6 米 新增岸线 用海类型 “海底工程用海”中的“电缆管道用海” 各用海类型/作业方式 面积 具体用途 海底电缆管道用海 245.6512 公顷 光缆 1 项目概况及用海必要性分析 1.1 项目由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 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 建设单位在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使用海域时 必须出具海域使用论证材料。需要申请海域使用,并对项目进行海域使用论证,作为海洋 管理部门审批用海的技术依据。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有关技术规范, 在勘察确定后路由方案 及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编制了本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为海洋管理部门审核提供科学 依据。 1.2 论证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 年 10 月 27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一十四次会议通过,自 2002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 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根据 2017 年 11 月 4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 第三次修正; 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根据 2013 年 12 月 28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等七部法律的决定 第四次修正; 5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6 年 9 月 19 日国务院令第 475 号,根据 2017 年 3 月 1 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 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 2018 年 3 月 19 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 决定第二次修订; 6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29 号,2019 年 10 月 30 日;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根据 2016 年 11 月 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等十二部法 律的决定修正;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根据 2016 年 7 月 2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 修正; 9 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国务院令第 27 号, 1989 年 1 月 20 日国务院通 过, 1989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10 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实施办法国家海洋局第十四次局务会议通过, 1992 年 8 月 26 日发布施行; 11 关于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家海洋局, 国海规范〔2017〕 8 号, 2017 年 5 月 2 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修正交通运输部令 2016 年第 69 号,根据 2016 年 9 月 2 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 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的决定修正; 14 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29 号,2019 年 10 月 30 日; 15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关于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 年版的通知发 改体改规〔2020〕1880 号,2020 年 12 月 10 日。 16 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材料编制的通知自然资规〔2021〕1 号, 2021 年 1 月 8 日; 2 1.2.2 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 1 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2016 年 5 月修订; 2 上海市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 2017 年 4 月; 3 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2018 年 9 月修订; 4 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政函〔2017〕38 号; 5 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016-2020 年浙海渔规〔2017〕14 号; 6 浙江省海岛保护规划2017-2022 年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 2018 年 9 月; 7 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浙发改规划〔2021〕210 号。 1.2.3 技术规范和标准 1海籍调查规范HY/T124-2009; 2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T17108-2006; 3海域使用管理技术规范国家海洋局, 2001.02; 4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国海发〔2010〕22 号; 5海洋调查规范GB/T12763-2007; 6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 7海水水质标准GB3097-97; 8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 9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 10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11海域使用分类HY/T123-2009; 12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HY070-2003; 1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14中国海图图式GB12319- 1998; 15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GB/T17501-2017; 16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2002 ,04; 17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 SC/T911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业部; 18宗海图编绘技术规范HY/T251-2018。 1.3 论证工作等级 本项目海域使用类型为“海底工程用海”一级类中的“电缆管道用海”二级类, 3 用海方式为“其他方式”一级方式的“海底电缆管道用海”二级方式。 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2010 年 的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判定表见表 1.3.1- 1, 判定本项目的海域使用论证等级为三级。 表 1.3.1- 1 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判定表 一级用海方式 二级用海方式 用海规模 所在海域特征 论证等级 其他用海方式 海底电缆 管道 海底输水管道、无毒无害物质 输送管道等 长度≥20km 敏感海域 一 其它海域 二 长度320 km 敏感海域 二 其他海域 三 长度≤3km 所有海域 三 海底石油天然气等输送管道、 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物质输送管 道、海洋排污管道等。 长度≥5km 敏感海域 一 其他海域 二 长度<5km 所有海域 二 海底电光缆 所有规模 所有海域 三 1.4 论证重点 根据项目用海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海洋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特点和项目用海的实际 情况,结合项目用海的性质及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确定论证的重点内容如下 1选址线合理性分析; 2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1.5 项目基本情况 1.5.1 地理位置 东南亚- 日本二号海缆South-East-Asia Japan Cable 2,简称 SJC2项目是连接东南亚 与中国和日本的大容量国际海底光缆项目,系统路由总长度约为 10400km。 其中, SJC2 上海段位于上海临港新城东南部海岸, 向东均穿越东海大陆架、大陆坡和 冲绳海槽,延伸至 BU5 路由分支点,路由长度 723.995km。 1.5.2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与尺度 1.5.2.1 平面布置 SJC2-S6 推荐路由自上海临港新城东南部海岸出发, 向东绕过舟山群岛的花鸟山, 从北 侧绕过嵊泗列岛东北部的爆炸物倾倒区后, 路由转向东北方向, 交越中美光缆 N1 段后, 再逐步向东南方向弯折至 BU5 路由分支点。该方案路由长度约为 624.5km。 1.5.2.2 工程主要结构、尺度 SJC2-S6 上海段需使用双铠裝海缆DA 627.36km,单层铠装海缆SA 3.39km。 各种类型的光缆均考虑了对海水腐蚀的防护作用,避免光缆被腐蚀破坏后重金属溶出 对海水水质及沉积物的影响。轻型光缆的外层防腐层物质主要为天然中密度聚乙烯和阻水 4 填充物。中密度聚乙烯可抗常规浓度硫化氢的腐蚀;阻水填充物可防止里面金属钢线被腐 蚀。铠装光缆的外层防腐层为金属钢线镀锌和沥青尼龙线。沥青尼龙线可抗常规浓度硫化 氢的腐蚀,金属钢线镀锌可避免光缆接头处的金属线被腐蚀。 为保障上海临港段近岸段海缆安全,近岸段处无法由埋设犁埋设的光缆将采用关节套 管进行保护。关节套管为专利生产,以铸铁为主要材料。 各种光缆连接装置的外部保护外壳均为铜合金,不需要阴极镀层保护即可起到防腐作 用,具有抗 25 年以上海水腐蚀设计。 1.6 施工方案 1.6.1 SJC2-S6 上海段施工总体布局 SJC2-S6 上海段临港登陆点在靠近岸滩人井BMH 采用定向钻 300m 过海堤, 在临港 登陆点堤线外侧约 2.5km 范围内光缆采用关节套管保护,以防岸滩挖沙等人为活动损伤光 缆。 SJC2-S6 距离登陆点 2.5km- 122.78km 范围海域该段路由选择埋设犁埋设,其中 2.543.68km 埋设深度 1.5m ,43.68122.78km 埋设深度为 3m。该段与在用光缆交越 2 次, 使用 ROV 施工,埋设深度 1.5m。 SJC2-S6 距离登陆点 122.78km 到 500m 水深该段路由采用埋设犁进行埋设,埋设深 度 3m。该段与在用光缆交越 11 次,交越段使用 ROV 施工,埋设深度为 1.5m。 1.6.2 上海登陆段穿堤水平定向钻光缆施工工艺 SJC2 上海段海缆登陆需要穿越的堤防为临港新城二期围堤工程, 该堤防为上海市一线 海塘,防洪标准高, 堤防的重要性强,海缆穿堤施工应尽量减少对大堤防洪安全及正常运 行的不利影响。参照 APG 海缆穿堤工程实践,经综合分析, SJC2 上海段穿堤方案为登陆 点位置距离海堤内坡脚 40m,管线出口距离海堤外坡脚 200m,海缆非开挖段平面投影距离 300m,海缆出口处设 2 个 224m 的检修人井其中一个为备用,海缆可通过人井登陆后 与陆地光缆连通。非开挖的入钻点是在大堤的内侧,需铺设一条便道进去,施工场地及便 道临时占地约 2300m2。 1.6.3 海域光缆施工工艺 本工程跨越海区较大,海域水下地形多样,采用专业海缆船进行海缆埋设作业。光缆 埋设初步施工方案主要有以下 4 个步骤 ①扫海作业; ②埋设作业; ③主敷设施工作业; ④后冲埋作业。 5 1.7 项目申请用海情况 1申请用海面积 本项目海域使用类型为 “海底工程用海”一级类 中的 “电缆管道用海”二级类, 用海方式为“其他方式”一级方式 的“海底电缆管道用海”二级方式,申请用海面积 为 245.6512 公顷。 2申请用海期限 本工程设计可服务年限 25 年,申请用海期限为 25 年,若期满后要继续使用海域,将 再行申请。 1.8 项目用海必要性 1.8.1 项目建设必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中国现有部分光缆的设备配置和容量已经不能满足通信业务 的发展需求。本工程是为保证传输网络容量、网络可靠性、业务适应性等方面满足电信业 务快速增长需求而建的高容量国际海光缆项目。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作为国家公用通信网组 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建设对于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巩固国防也具有重大意义,其 社会效益及间接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1.8.2 项目用海必要性 本项目为海底光缆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占用海洋底土空间,项目用海是必要的。 6 2 项目所在海域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气象 2.1.1.1 上海近岸段 近岸段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雨水丰沛, 日照充足。受地理位 置和季风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和季风性双重特征。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冬季 寒冷干燥,夏季雨热同季,春季冷暖干湿多变,秋季秋高气爽。 2.1.1.2 上海远海段 本区气温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 1 月份气温最低,路由区平均气温在 6℃15℃之间, 且由西向东沿路由方向气温逐步升高, 东西温差达到 9℃;8 月份气温最高, 路由区平均气 温在 27℃28℃之间。 主要灾害性天气主要为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强冷空气。 2.1.2 海洋水文 2.1.2.1 上海近岸段 西北太平洋潮波从琉球群岛之间各水道分南北两支进入东海后, 大部分向黄海继续传 播,小部分向长江口和杭州湾推进。向杭州湾传播过程中,受到舟山群岛岛屿阻隔,潮波 主要由镇海舟山, 舟山岱山,岱山大衢山,大衢山泗礁以及泗礁绿华山等岛屿 之间的五条水道进入杭州湾。北面的三条通道,海面相对较宽敞, 水深也较大,是潮能进 入杭州湾的主要通道。 路由近岸段主要受北面两条通道的潮波影响,属半日潮海域。 2.1.2.2 上海远海段 本路由海域潮汐类型多属规则半日潮类型,少数地区为不规则半日潮类型。 2.1.3 区域地质背景 2.1.3.1 区域地质构造 路由海域自西向东经过的构造单元依次为浙闽隆起带、东海陆架盆地、钓鱼岛隆起带 东海陆架边缘隆起带、冲绳海槽。 2.1.3.2 地震 路由区地形总体较平缓, 且地震活动区底质较硬,不易发生此类灾害地质现象, 因此 地震对路由的影响有限。 7 2.1.4 地层特征 SJC2-S6 上海临港段 路由海域附近海域全新统地层厚度变化较大, 沉积物特征在横 向上变化亦较大。 2.1.5 海底底质类型 2.1.5.1 海底底质概况 根据路由海域已有调查资料,预选路由沿线的底质类型, 由细到粗,主要有粉砂质粘 土、有孔虫-粉砂-粘土、粘土质粉砂、砂-粉砂-粘土、砂质粉砂、粘土质砂、粉砂质砂、细 砂和中细砂等 9 种。前 5 种为细颗粒沉积物, 为具有一定凝聚力的粘性土; 后 4 种为粗颗 粒沉积物,一般为非粘土。 2.2 路由区海底腐蚀性环境 本项目路由除途经的东海陆坡地区位于较强还原环境区Ⅰ外,其余都位于弱还原 环境区Ⅱ、弱氧化环境区Ⅲ 和较强氧化环境区Ⅳ 中。结合路由海域已有调查资 料,从沉积化学腐蚀角度来看,路由环境对光缆铺设不会造成较强的腐蚀。 2.3 海洋环境和生态概况 2.3.1 海洋环境和生态概况2018 年 3 月、 9 月 海洋环境和生态概况内容引自东南亚- 日本二号SJC2 海缆项目South-East-Asia Japan Cable 2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019 年。 春季调查于 2018 年 3 月 29 日至 4 月 2 日进行,设置 D1-D32 共 32 个水质监测站位, 17 个沉积物站位, 20 个生态监测站位和 3 条潮间带生物调查断面, 19 个生物质量监测站 位。 秋季调查于 2018 年 9 月 14 日至 16 日进行,设置共 21 个水质站位, 13 个生态监测站 位和 3 条潮间带生物调查断面, 12 个生物质量监测站位, 12 个渔业资源调查站位。 2.3.1.1 海水水质 1春季调查评价结果 春季调查海水水质评价结果调查海域主要污染物为铅、活性磷酸盐、锌、无机氮。 2秋季调查评价结果 秋季调查海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 上海段路由近岸段海域水质超标因子主要为活性活 性磷酸盐、无机氮、锌、铅、石油类; 离岸段海域海水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铅、活性磷酸 盐、锌。 8 2.3.1.2 海洋沉积物 沉积物质量评价结果表明 调查海域春季沉积物符合区域内各海洋功能区所要求的海 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 的相应类别标准; 一类区沉积物质量在局部上已受镉、汞 的影响,镉、汞是一类区主要的潜在污染物。 2.3.1.3 海洋生态环境 1、叶绿素 a 1春季 春季调查海水叶绿素 a 含量变化范围为 0. 1711.85 ug/L,平均 1.76 ug/L 。初级生产力 变化范围 2.392169.77mgC/m2 d,平均 251.60mgC/m2 .d。 2秋季 秋季调查海水叶绿素 a 含量变化范围为 0.3523.44pg/L,平均 5.08 pg/L 。初级生产力 变化范围 5.39777.66 mgC/m2 d,平均 330.47 mgC/m2 d。 2、浮游植物 1春季 春季调查各测站站间差异较大, 呈斑块状水平分布。调查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 3 门 42 属 72 种,其中硅藻 64 种,甲藻 7 种,金藻 1 种。以硅藻门角毛藻属种类最多,为 11 种, 其次为硅藻门圆筛藻属,有 6 种。 2秋季 秋季调查各测站站间差异较大, 呈斑块状水平分布。秋季, 共鉴定浮游植物 2 门 24 属 68 种, 其中硅藻 55 种, 甲藻 13 种。以硅藻门角毛藻属种类最多, 为 24 种; 其次为硅藻门 圆筛藻属,有 7 种。 3、浮游动物 1春季 春季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 56 种。其中节肢动物最多,为 32 种;其它刺胞动物 13 种、 毛颚动物 5 种、尾索动物 4 种、原生动物和栉水母动物各 1 种,另有浮游幼虫 14 种。 2秋季 秋季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 71 种。其中节肢动物最多,为 42 种,其它刺胞动物 12 种、 毛颚动物 5 种、尾索动物 4 种、栉水母动物 2 种、原生动物和环节动物各 1 种,另有浮游 幼虫 19 种。 4、底栖生物 9 1春季 春季调查共鉴定底栖生物 61 种。其中环节动物最多,为 34 种,其它甲壳动物 11 种、 软体动物 10 种、棘皮动物 3 种、纽形动物、星虫动物和鱼类各 1 种。 2秋季调查 秋季调查共鉴定底栖生物 79 种。其中环节动物最多,为 44 种,其它甲壳动物 17 种、 软体动物 12 种、棘皮动物 2 种、有纽形动物、星虫动物、虫益虫动物和鱼类各 1 种。 5、潮间带生物 1春季调查 春季调查共鉴定潮间带生物 34 种。其中甲壳动物最多, 为 13 种,其他软体动物 10 种、 环节动物 9 种、纽形动物和鱼类各 1 种。 各测站潮间带生物种类数 817 种,平均 11 种。 潮间带生物群落各特征数,存在站间相异性,水平分布无明显规律性。 潮间带生物群落主要优势种类有 多齿半尖额涟虫、大狐钩虾、疣吻沙蚕、光滑狭口 螺、滩拟猛钩虾。 2秋季调查 秋季调查共鉴定潮间带生物 49 种。其中甲壳动物最多, 为 21 种,其它环节动物 14 种、 软体动物 12 种、纽形动物和鱼类各 1 种 秋季,种类数、栖息密度、生物量水平分布无明显规律性。各测站潮间带生物多样性 指数 0.633. 13,平均 2.20。均匀度指数 0. 180.78,平均 0.58。丰富度指数 1. 162.35,平均 1.70。优势度指数 0.510.95,平均 0.65。潮间带生物群落各特征数存在站间相异性,水平 分布无明显规律性。 各测站潮间带生物群落优势种存在断面间相异性以及潮区间相异性。潮间带生物群落 主要优势种类有大狐钩虾、极地蚤钩虾、滩拟猛钩虾、光滑河篮蛤。 6、海洋生物 1春季 春季调查在 19 个生物质量测站上,共获得可分析样品 45 份。调查结果表明全部样 品各评价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 1.0 ,无超标样品,评价海域生物体生物质量良好。 2秋季 秋季调查在 12 个生物质量测站上,共获得可分析样品 31 份。其中贝类样品 2 种 3 份,软体动物样品 2 种 2 份,甲壳动物样品 5 种 13 份,鱼类样品 7 种 13 份。调查结果表 10 明全部样品各评价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 1.0,无超标样品,评价海域生物体生物质量良好。 7、渔业资源现状调查 2018 年 4 月春季调查水域拖网调查共鉴定渔业资源生物 36 种, 其中鱼类 12 种, 甲壳 类 20 种,头足类 3 种,其它类 1 种。渔获物主要以鱼类和虾蟹类为主。 2018 年 9 月秋季调查水域拖网调查共鉴定渔业资源生物 39 种, 其中鱼类 23 种, 甲壳 类 13 种,头足类 2 种,其它类 1 种。渔获物主要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 2.3.2 海洋环境和生态概况 2022 年 4 月、2021 年 10 月 2022 年 4 月、2021 年 4 月海洋环境和生态现状资料引自上海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 修复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国家海洋局东海信息中心,2022 年。 2.3.2.1 调查站位及时间 1 、2022 年 4 月春季调查 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和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于 2022 年 3 月 1 日4 日于 项目近岸段海域开展了海水水质春季调查,调查共布设水质调查站 20 个、沉积物站位 10 个、海洋生物站含生物质量 12 个、渔业资源站 12 个、潮间带断面 5 条。 2 、2021 年秋季调查 秋季海水水质调查评价分别收集了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于 2021 年 10 月 18 日 29 日、2021 年 11 月 13 日14 日和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于 2021 年 10 月 28 日在项目 海域开展的水质调查数据, 共收集到水质调查站 26 个、海洋生物站含生物质量站位 12 个、潮间带断面 5 条。 2.3.2.2 海水水质调查 1 2022 年春季 2022 年春季调查结果, 港口航道区水质超标因子主要为无机氮, 100站位超标,超 标倍数为 0.581. 12,主要原因是长江、钱塘江入海河流携带大量流域生产和生活污染物 入湾,提高了海域污染物负荷。 2 2021 年秋季 2021 年秋季调查结果, 保留区、港口航道区、矿产与能源区水质现状为劣四类。其中, 港口航道区不满足功能区管理要求, 港口航道区水质超标因子为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无 机氮 100站位超标, 超标倍数 0.441.49;活性磷酸盐 7站位超标, 超标倍数 0.05。调查 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普遍偏高,主要原因是长江、钱塘江入海河流携带大量流域生产和 生活污染物入湾,提高了海域污染物负荷。 11 2.3.2.3 海洋沉积物现状调查 调查海域各站位沉积物中 pH、含水率、铅、铜、镉、锌、铬、石油类、汞、砷、硫化 物、有机碳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根据 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此次调查的 10 个沉积物调查站位均位 于上海市功能区内,覆盖了本工程周边 5 个类型海洋功能区,根据现状调查结果,港口航 道区、保留区、矿产与能源区、旅游休闲娱乐区、农渔业区沉积物现状均为一类标准。 2.3.2.4 海洋生物质量现状调查 2022 年春季调查海洋生物体中铜、锌、铅、镉、汞含量均未超过全国海岸和海涂资 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石油烃含量均未超过第二次全国海洋污 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第二分册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 2021 年秋季采集的生物质量样品中重金属含量镉、铬、铅、砷、铜、锌、总汞均 未超过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石油烃含量均 未超过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第二分册 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调 查海域生物质量指标均较好。 2.3.2.5 海洋生态和生物资源现状调查 1 叶绿素 a 和初级生产力 2022 年春季调查显示,监测海域初级生产力范围为 1.538 mgC/m2 d38.295 mgC/ m2 d,平均值为 13.744 mgC/ m2 d;临港南部近岸海域初级生产力显著低于临港东部近岸 海域。 2021 年秋季,根据调查海域叶绿素 a 的含量分布情况,表层初级生产力水平基本介于 0.00066.067 mgC/m2 d 之间, 平均初级生产力水平为 14.542 mgC/m2 d。初级生产力水平如 下表所示, DLX8 初级生产力水平最高。 2 浮游植物 2022 年春季,监测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 4 门 52 种。其中,硅藻 46 种,占总种数的 88.5;绿藻 3 种,占总种数的 5.8;蓝藻 2 种,占总种数的 3.8;甲藻 1 种,占总种数 的 1.9。 2021 年秋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网样 3 门 28 种。其中,硅藻门 24 种,占总种数 的 85.71;甲藻门和绿藻门各 2 种,均占总种数的 7. 14。 3浮游动物 2022 年春季,监测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Ⅰ网 4 类 8 种不包含浮游幼体 1 种。 12 2021 年秋季,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 7 类 27 种不包含浮游幼体 5 种。 4底栖生物 2022 年春季调查显示,监测海域共鉴定出底栖生物 7 类 22 种。 2021 年秋季,调查海域共鉴定出底栖生物 5 门 35 种。 5潮间带生物 2022 年春季调查显示,监测海域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 9 类 60 种。 2021 年秋季,调查海域潮间带 5 条断面共鉴定潮间带生物 6 门 44 种。 6鱼卵仔鱼 2022 年春季调查检出鱼卵 1 种鮻卵,仔鱼 3 目 7 种。 2021 年秋季调查水域落潮检出鱼卵 1 种,为凤鲚鱼卵。仔鱼 4 目 8 种。 7 游泳动物 2022 年春季调查共鉴定渔获物 23 种。其中鱼类 12 种, 占总种类数的 52. 17;虾类 7 种,占总种类数的 30.44;蟹类 4 种,占总种类数的 17.39。 2021 年秋季共获渔获物 4 类 63 种。其中鱼类 34 种, 占总种数的 53.97;虾类 11 种, 占总数的 17.46;蟹类 10 种,占总数的 15.87;其他 8 种,均占总种数的 12.70。 2.4 自然资源概况 2.4.1 港航资源 路由附近海域 3km 以内无港区, 与推荐路由最近的为位于路由登陆点西侧约 9.2km 的 杭州湾港区临港新城作业区。 路由附近海域有南槽航道上部、南槽航道下部、南支航道、长江口船舶定线制专用航 道区、临港新城港区进港航道、东海大桥通航孔航道、洋山港区进港航道、绿华山港区进 港航道、东航路、中航路、金山航道等。 路由附近海域的锚地有长江口 1 号锚地、长江口 2 号锚地、南槽一号时锚地、南槽二 号临时锚地、南槽危险品船临时锚地A、南槽危险品船临时锚地B、绿华山南锚地、 绿华山北锚地、绿华锚地,与推荐路最近的是位于路由北侧约 6.8km 的长江口 2 号锚地。 2.4.2 滩涂湿地资源 项目区湿地均属于近海与海岸湿地,具体包含河口水域、潮间盐水沼泽和淤泥质海滩 三种类型。 2.4.3 渔业资源 项目近海段所在杭州湾北岸海域的渔业资源主要是栖息于水深 40m 以内的沿岸水系的 13 种类, 例如小黄鱼, 大黄鱼、黄鲫、鮸鱼、梅童鱼、龙头鱼、灯龙鱼、鯷鱼、鮻鱼、虾虎鱼、 石斑鱼、海蜇、三疣梭子蟹、乌贼及毛虾类等。 2.5 项目所在海域开发利用现状 项目周边海域开发活动主要是海底管线、海洋捕捞等, 路由附近海域还有港口、航道、 锚地、保护区等。 项目用海周边相邻的海域使用权属用海类型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用海、工业用海、海底 工程用海、造地工程用海和特殊用海等。 14 3 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本节内容引用东南亚- 日本二号SJC2 海缆项目 South-East-Asia Japan Cable 2中 国段 环境影响报告书,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19 年相关结论。 3.1 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 3.1.1 对水文动力和冲淤环境的影响 光缆施工敷设段直接沿海缆路由将光缆抛入海中;埋设犁或冲埋装置施工过程仅在海 底临时切割出一条缆沟,光缆立刻嵌入到缆沟中,埋设犁或冲埋装置经过该区域后,在潮 流作用下海底沉积物会将管沟掩埋, 而不需要填埋工作; 登陆端低潮露滩段光缆埋设采用 人工开挖槽回填埋设的方式,施工后回填管沟。因此本项目对水动力环境无影响, 光缆铺 设后流场基本无变化,对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很小。 3.1.2 对海水水质的影响 3.1.2.1 悬浮泥沙扩散影响分析 光缆埋设期间表层悬浮沙浓度超一二 类水质标准面积为 18.9km2,超第三类水质标 准面积 6.9km2 ,超第四类水质标准面积为 2.4km2 。超第一类水质海域距离光缆最大距离为 0.6km,施工结束后 2. 1h 即可恢复为第一类水质标准。 中层悬浮沙浓度超一二类水质标准面积为 106.7km2,超第三类水质标准面积 66.4km2, 超第四类水质标准面积为 13.8km2。超第一类水质海域距离光缆最大距离为 1.0km,施工结 束后 3.4h 可恢复为第一类水质标准。 底层悬浮沙浓度超一二 类水质标准面积为 308.6km2 ,超第三类水质标准面积为 196. 1km2,超第四类水质标准面积为 85.5km2。超第一类水质海域距离光缆最大距离为 1. 1km, 施工结束 5.5h 后海水恢复第一类水质标准。 3.1.2.2 其他污水排海对水环境的影响 废水主要来自船舶施工期间船员的生活污水、机舱油污水、船舶压舱水等几部分。光 缆施工时间短、污水量小、排放量较小、对施工海域水质的影响较小。 3.1.3 对海洋沉积物环境的影响 1施工期沉积物环境影响 根据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工程海区沉积物质量总体较好, 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 准。施工除对海底沉积物产生部分分选、位移、重组和松动外, 没有其它污染物混入, 不会 影响海底沉积物环境。 15 2运行期沉积物环境影响 海底光缆外护层一般为聚乙烯层、聚酯树脂包裹沥青层, 长期暴露在海底腐蚀环境下, 沥青浸出物质对海洋沉积物环境存在一定潜在影响。构成沥青的直链烷烃化学性质极稳定, 在一般条件如常温沥青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等都不起化学反应或反应 速度很慢,对海洋水质和沉积物环境基本无影响。 3.1.4 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分析 本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光缆埋设段施工期搅起的悬浮泥沙对周 围海域生物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生物损失计算来进一步体现其影响程度。 1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浮游植物是海洋有机质的主要生产者,它是浮游动物的基础饵料,也是海洋食物网结 构的基础环节,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基础能量转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悬浮泥沙的含量增高,增大了水体的消光系数降低光线射深度,可降低海水的透 光率,一方面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体的浮游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降低了海洋初级生产力;另一方面, 由于悬浮泥沙快速下沉,有部分浮游植物被携带而随 之下沉,使水体中浮游植物遭受一定的损害。 施工作业期间,海缆埋设作业期间搅起的悬浮泥沙使施工区周围海水中悬浮泥沙浓度 增大,透明度下降, 引起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减少,对浮游植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破 坏作用。但由于悬浮泥沙影响的时间相对较短, 随着施工作业结束, 停止悬浮泥沙的排放, 其影响将会逐渐减轻。 2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据有关研究结果, 悬浮泥沙含量增多对浮游桡足类的存活和繁殖有明显的抵制作用, 过量悬浮固体使其食物过滤系统和消化器官受到堵塞,当悬浮泥沙含量达到 300mg/L 以上 时,影响特别显著。当水中悬浮浓度突然增高时,在超标区域内的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