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阳煤集团寿阳开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元矿 煤层气勘查实施方案 (探矿权变更延续) 探矿权申请人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阳泉新宇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二二年四月 目 录 1、概况 1 1.1、勘查区自然地理位置、交通状况 1 1.2、申请设立探矿权基本情况 1 1.3、勘查目的和任务 5 2、勘查区地质情况 8 2.1、区域地质概况 8 2.2、勘查区地质概况 9 2.3、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及勘查认识程度 32 3、勘查实施方案 39 3.1、勘查部署遵循的原则 39 3.2、勘查部署结果 39 3.3、技术路线、勘查依据和方法 41 3.4、工作量和资金投入 49 3.5、预期成果 50 3.6、与非油气矿产的协调情况 51 4、生态环境评估与修复 52 4.1、勘查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评估 52 4.2、勘查区域生态修复工程 57 4.3、勘查区域生态修复工作部署与经费估算 59 5、保障措施 62 5.1、组织管理 62 5.2、资金管理 62 5.3、质量保障措施 63 5.4、健康、安全、环保保障措施 70 6、附图 84 6.1、地理位置图 84 6.2、勘查工程布置图 85 7、附件 86 7.1、煤炭采矿许可证 86 7.2、勘查资质 88 7.3、煤层气勘查许可证(新立) 89 7.4、上一次勘查实施方案审查意见 94 7.5、钻进工作量确认单 95 7.6、压裂工作量认量单 98 7.7、本次勘查实施方案审查意见 101 1、概况 1.1、勘查区自然地理位置、交通状况 1.1.1、自然地理位置 勘查区位于寿阳县城西北 14km 处, 行政区划归属寿阳县平舒乡 及南燕竹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 112 59 ′40.188″~113 02 ′ 40.009″,北纬 37 55 ′22.264″~37 58 ′20.057″,中心点地理 坐标为东经 113 01 ′ 11.604″,北纬 37 56 ′50.420″。 地形地貌为黄土丘陵,地表多为第四系黄土及第三系红土所覆 盖, 梁、峁比较发育。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最高点位于西南部 寺儿沟,标高1247.3m,最低点位于东南部寺庄,标高为1062.7m, 相对高差最大为 184.6m,一般为 40~100m 之间。地表水系以龙门河 为主, 自北西向南东流经勘查区中部, 为季节性河流, 平时干涸, 仅 雨季方形成洪流, 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 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四 季分明、蒸发量为降水量 3~4 倍,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年 平均降水量 505.41mm,多集中在 6~9 月,尤以 7~8 月为最。蒸发 量为 1483.8~2265.0mm,平均 1754.16mm。霜期较长, 一般从 9 月 中旬至翌年 4 月中旬,长达 7 个月左右,年气温平均 7.4℃,极端最 低气温-26.2℃,全年平均无霜期 148 天,平均冻土厚度 1.10m。 1.1.2、交通状况 307 国道、段王寿阳专用铁路途经勘查区中部, 太旧高速公路 途经勘查区南部 6km 处,生产井口至石太铁路寿阳站有专用铁路支 线相连,约 13km,乡村间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便利(图 1-1)。 1.2、申请设立探矿权基本情况 申请设立煤层气探矿权勘查区的基本信息见表 1,详细情况如下 (1)探矿权性质阳煤集团寿阳开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元矿 1 煤层气勘查,申请设立探矿权性质为变更延续。 (2)区块位置山西省晋中市境内。四邻关系见附图二,开元 矿西邻段王矿, 南邻中联煤寿阳区块, 东部与中石油煤层气区块相邻。 区内不存在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 112 59 ′40″~113 02 ′40″,北纬 37 55 ′22″~37 58 ′20″。 图 1-1、交通位置示意图 表 1-1、探矿权申请基本信息表 项目 内容 探矿权名称 阳煤集团寿阳开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元矿煤层气勘查 探矿权性质 变更延续 申请人 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勘查单位及资质 阳泉新宇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勘查资质证号 14201511100021 矿种 煤层气 申请登记面积(平方千米) 19.661 申请年限(年) 5(2022.5.92027.5.8) 2 (3)申请登记面积 19.661km2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 273 号山西省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煤层气探矿权申请 延续登记时应当扣减首次登记面积的 25 ,将上 一勘查期的 27.409km2 扣减为当前申请登记面积)。 (4)登记区块拐点坐标由 9 个拐点组成,拐点坐标见表 1-2。 表 1-2、勘查区拐点坐标 拐点编号 CGCS2000 3 度带 CGCS2000 6 度带 CGCS2000 经纬度 Xm Ym Xm Ym LDMS BDMS 1 4203993.538 38412892.600 4205434.042 19676527.795 113.0031493 37.5751304 2 4202570.658 38411819.463 4203976.921 19675500.745 112.5948163 37.5704788 3 4199459.762 38411664.439 4200861.765 19675445.930 112.5943188 37.5523851 4 4199366.654 38415862.349 4200903.811 19679645.907 113.0235084 37.5522264 5 4204847.304 38416038.869 4206389.005 19679645.864 113.0240009 37.5820057 扣除以下拐点范围 6 4202738.370 38414063.628 4204216.882 19677738.996 113.0119999 37.5711002 7 4202708.049 38414014.475 4204184.985 19677690.831 113.0118001 37.5710001 8 4202739.139 38413990.385 4204215.292 19677665.745 113.0117000 37.5711002 9 4202769.459 38414039.537 4204247.189 19677713.909 113.0118998 37.5711999 (5)申请人基本情况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华阳集团),是勇担“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历史使命, 聚焦新材料产业,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由世界 500 强企业阳煤集 团整体更名而来的“火箭级”高科技新材料产业集团。 华阳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供应商。建企 70 余年来,为 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和新中国工业基础体系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集团 拥有强大的研发创新优势, 与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全 球 40 多所顶尖高校、院所合作,形成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 研工作站、国家级工程中心、实验室、研发中心等数十个创新平台。 仅近 3 年, 获得各类科技鉴定成果 219 项, 其中国际领先水平 30 项, 3 获得行业级以上科技奖 129 项,取得各类专利 633 项。 创新是新材料之本, 研发是新材料之根。华阳集团将传承“同心 做人、合力做事”核心理念, 创建“核心竞争力、核心生产力、核心 盈利模式”,以“合作、合资、合伙”为体制革命,构建集科研、产 业、资本为一体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绿色、 节能、环保发展, 形成以碳基新材料为主业的战略布局, 打造产值超 过 2000 亿元、世界一流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华阳集团在阳泉市辖区及晋中市寿阳、昔阳及和顺等县建设储配 气站 15 座, 接力运行站 2 座, 输送管网 590km。建成瓦斯发电厂 23 座, 总装机容量 290.3 兆瓦, 瓦斯发电用量 4 亿 m3/a;压缩天然气用 量 2.8 亿 m3/a;液化天然气用量 0.8 亿 m3/a。 华阳集团煤层气利用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其中国家及省级输送干 线的建成为华阳集团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接入条 件。 (6)勘查单位及资质 阳泉新宇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阳煤瓦斯地质研究应用中心), 为华阳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勘查单位资质为乙级,勘查资质证号 14201511100021,有效期 2015 年 07 月 13 日至 2020 年 07 月 12 日。 近几年,煤层气(瓦斯)勘查开发方面完成的部分项目如下 ① 阳煤集团 3煤突出煤层水力压裂增透技术研究项目, 建设方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② 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建设方阳泉煤业(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 ③ 突出煤层复杂构造带地面直井压裂消突技术研究项目,建设 方阳泉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 (7)勘查矿种煤层气。 (8)勘查年度 2022 年 5 月 9 日至 2027 年 5 月 8 日。 (9)矿权设置情况申请区内仅涉及 1 个煤炭采矿权。采矿权 人为阳煤集团寿阳开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为华阳集团全资子公 司。 采矿许可证,矿山名称为阳煤集团寿阳开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采矿许可证证号为 C1000002009091120038317,批准开采矿种为煤, 批准开采煤层为 3 、6 、8 、9 、11 、15 上 、15 下 、16 号煤层, 有效期限 自 2009 年 9 月 30 日至 2034 年 9 月 30 日,矿区面积 27.903km2 ,10 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由 1134m 至 620m 标高。 1.3、勘查目的和任务 根据煤层气资源勘查技术规范(GB/T 29119-2012)、煤层气 储量估算规范(DZ/T 0216-2020),凡在煤炭详查(含详查) 程度以 上的工作区开展煤层气勘查的,在收集以往煤炭勘查资料的基础上, 根据参数需要可直接部署参数井和排采井。因此, 本次勘查区煤层气 勘查可直接进入煤层气预探阶段。 考虑区内未采用地面测试方法测试煤储层参数,结合以往经验, 部署煤层气排采井兼顾煤层气参数井功能。 本次勘查区煤层气探矿权变更延续申请理由如下 ①符合国家相关行业政策文件。 a 根据关于加强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综合勘查开采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7】96 号),国家鼓励和支持煤炭矿业权人综合勘 查开采煤层气。 b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煤炭矿业权人申请本矿区范围内煤层 气矿业权有关事项的通知(晋国土资规【2017】2 号),明确了山 5 西省境内煤炭矿业权人申请本矿区范围内煤层气矿业权的有关事项。 ②目前持有的勘查许可证(证号 0200001911406)于 2022 年 5 月 8 日到期。 ③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 273 号山西省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 办法有关规定, 煤层气探矿权申请延续登记时应当扣减首次登记面 积的 25。 ④探矿权人名称发生了变更。 因探矿权人名称于 2020 年 10 月由“阳泉煤业(集团) 有限责任 公司”变更为“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需对探矿权人名称进 行变更。 ⑤煤层气资源及开发条件有利,且后期利用设施完善。 ⑥周边邻近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获取了产气量突破。 ⑦排采工作暂未结束,未提交勘查报告。 由于疫情影响及企地协调等原因, 正在排采的煤层气井已达到排 采期限,而目前持有的勘查许可证将于 2022 年 5 月 8 日到期,由于 勘查许可证到期后仍需进行排采作业, 待排采工作完成后, 才能提交 煤层气综合勘查地质报告,故申请延续勘查许可证。 基于上述理由,提出本次探矿权变更延续申请。 1.3.1、勘查目的 查明勘查区煤层气资源量及分析地面抽采潜力, 为后续煤层气资 源开发利用及产业远景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1.3.2、勘查任务 预探任务, 获取煤储层物性有关参数, 进行排水采气试验, 研究 煤层气增产措施, 获得开发技术条件下煤层气井参数, 初步评价目标 区煤层气开发潜力。计算煤层气控制的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预测地 9 质储量, 确定煤层气开发的靶区, 为煤层气地面井网勘探和规划提供 依据。 预探工作程度要求 (1)基本查明影响煤层气开发井网布置的断层及区块边界条件, 初步查明含煤地层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水动力状况, 补、径、排关系 以及与煤储层的水力联系。研究影响煤层气赋存和开采的地质因素。 (2)基本查明主要煤储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 (3)基本查明主要煤层的煤层气成分、含气量及分布规律。 (4)基本查明主要煤储层特征及渗透率、储层压力、破裂压力、 闭合压力、原地应力、原地应力梯度、地温等。 (5)初步查明煤层顶底板岩性、孔隙性、渗透性特征及力学性 质,研究其对煤层气赋存、运移的影响。 (6)初步查明煤层吸附/解吸特征, 初步确定煤层气的临界解吸 压力。 (7)初步确定合理的储层改造方法、工艺参数,评价储层改造 的有效性。 (8)初步确定合理的排采制度。获取排水量、产气量、压力随 时间变化的数据, 数值模拟研究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初步评价单井产 能。 (9)计算目标区内煤层气控制的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预测的 地质储量。 (10)估算区块内相应的煤炭资源量。 7 2、勘查区地质情况 2.1、区域地质概况 2.1.1、地层 阳泉矿区位于沁水盆地北缘。区内地层出露完整, 走向 NW~SE, 倾向 SW。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O2x)、上马 家沟组(O2s)、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 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 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新近 系(N)及第四系(Q)。 地层特征见表 2-1。 表 2-1、区域地层简表 地层单位 代号 厚度 (m) 主要岩石名称 与下伏地层 接触关系 界 系 统 组 新 生 界 第 四 系 全新统 Q4 0~30 浅黄色砂质粘 土、砂、砾石 整合接触 上更新 统 Q23 0~18 浅黄色砂质粘土 及砂砾石 整合接触 中下更 新统 Q12 0~120 淡红、褐黄色亚粘 土、亚砂土,夹古 土壤层级钙质结 核;黄土、淡红色 细~粉砂土; 灰褐、 黄灰色、红褐、粘 土、亚粘土。 不整合接触 新近 系 上新统 N2 0~40 鲜红、暗紫色粘土、 紫红色细砂岩、浅 灰色砾岩。 中 生 界 三 叠 系 下统 刘家沟组 T1l 600 砖红色细粒长石 石英砂岩、紫红 色砂质泥岩、透 镜状层间砾岩 整合接触 古 生 界 二 叠 系 上统 石千峰组 P2sh 80~166 紫红色砂质泥 岩、长石石英砂 岩 整合接触 上石盒子 组 P2s 296~456 紫红色砂岩、泥 岩、砂质泥岩 整合接触 8 地层单位 代号 厚度 (m) 主要岩石名称 与下伏地层 接触关系 界 系 统 组 下统 下石盒子 组 P1x 97~158 砂质泥岩,石英 质砂岩、铝质泥 岩 整合接触 山西组 P1s 45~110 砂岩、泥岩、砂 质泥岩、煤层 整合接触 石 炭 系 上统 太原组 C3t 90~155 砂岩、砂质泥岩、 灰岩、煤层 整合接触 中统 本溪组 C2b 15~75 砂岩、灰岩、煤 层铝土岩 平行不整合接 触 奥 陶 系 中统 峰峰组 O2f 130~270 白云质灰岩、泥 灰岩、角砾状泥 灰岩、石膏层、 花斑灰岩。 整合接触 上马家沟 组 O2s 155~275 灰质白云岩、薄 石膏层 整合接触 下马家沟 组 O2x 125~225 白云质灰岩、 泥灰岩 整合接触 2.1.2、构造 寿阳矿区位于沁水煤田的西北端、阳曲~盂县纬向构造带南翼, 其东西两侧受太行经向构造带和新华夏系构造的控制, 南部受寿阳西 洛经向构造带的影响。矿区总体构造形态为西部地层走向近东西, 向 南倾伏; 往东地层走向转为北西, 向南西倾伏的单斜构造, 在这一单 斜构造的基础上,又发育了次一级的褶曲。 2.2、勘查区地质概况 2.2.1、地层 勘查区为半裸露区, 西部基岩大面积裸露, 由北向南依次为太原 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根据钻孔揭露及邻区资料, 区内地层 由老至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峰峰组(O2f)、石炭 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新近系(N)及第四系 (Q)。 9 地层特征见表 2-2。 (1)奥陶系(O) ① 中统上马家沟组(O2s),岩性下段为灰色厚层状泥质灰岩及 少量石膏, 浅黄色泥灰岩与白云质灰岩互层。中段为深灰色厚层状石 灰岩、豹皮状灰岩及灰色白云质灰岩互层。上段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 岩与浅灰色泥质灰岩互层。据坪头详查资料,本组厚 165.75 235.49m。 ② 中统峰峰组(O2f),厚约 125m,连续沉积于上马家沟组之上。 根据岩性特征分上、下两段。上段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 深灰~灰 色泥灰岩。下段为深灰~灰色石灰岩, 角砾状灰岩, 浅灰、灰黄色泥 灰岩。 一般含 2 层石膏层及大量石膏脉,底部为泥灰岩。 (2)石炭系(C) ① 中统本溪组(C2b),厚度一般 29.94~68.62m,平均约 47.97m。 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灰岩之上。主要由浅灰~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 泥岩、铝质泥岩及 2~4 层石灰岩组成, 夹浅灰色细粒砂岩及 2~3 层 煤线。底部为透镜状分布的山西式铁矿及 G 层铝土矿。 ② 上统太原组(C3t),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一般厚 104.11 134.21m,平均约 120.78m。以 K1 砂岩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之上。 岩性由灰色、灰白色砂岩, 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 深灰色石灰岩及 煤层组成。含煤 11 层,其中 8 、9 、15 、15 下号 4 层可采。石灰岩一 般有 4 层,编号自下而上依次为 K2 下 、K2 、K3 及 K4 石灰岩。 (3)二叠系(P) ① 下统山西组(P1s),为区内另一主要含煤地层, 一般厚 48.22 70m,平均 60m。主要由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 深灰~灰黑色砂质 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底部以 K7 砂岩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含 10 煤 6 层,编号依次为 1 、2 、3 、4 、5 、6 号,其中 3 、6 号 2 层可采。 ② 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以底部 K8 砂岩连续沉积于山西组之 上, 一般厚 111.60~133.14m,平均约 122.60m。根据其岩性特征, 可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岩性由灰黄、灰绿、灰黑色中细粒砂岩、砂质泥岩、泥岩、 铝质泥岩等组成。底部发育一层白灰色粗粒~细粒砂岩(K8),其底 界为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分界。 上段岩性为灰、灰绿色、灰黄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 砂质泥岩、泥岩,顶部为 1~2 层铝质泥岩或含铝质泥岩,富含菱铁 质鲕粒,风化后呈鲜艳的紫红色斑块,俗称“桃花泥岩”,可作为辅 助标志层,与上石盒子组分界。 表 2-2、地层简表 地层系统 地层厚度 (m) 岩性描述 界 系 统 组 段 新 生 界 Kz 第 四 系 Q 全新统 Q4 0~20.00 10.00 现代河床、冲积、洪积物。 上更新 统 Q3 0~15.00 10.00 以淡灰黄、土黄色亚粘土、亚砂 土为主,含钙质结核。 中下更 新统 Q12 上石 盒子组 P2s 15~100.00 淡红、褐黄色亚粘土、亚砂土, 夹古土壤层级钙质结核;黄土、 淡红色细~粉砂土;灰褐、黄灰 色、红褐、粘土、亚粘土。 新 近 系 N 上新统 N2 0~25.00 鲜红、暗紫色粘土、紫红色细砂 岩、浅灰色砾岩。 古 生 界 Pz 二 叠 系 P 上 统 P2 上段 <200.00 以紫红色、暗紫色砂岩与砂质泥 岩互层。 下段 140.70~188.60 167.46 由黄绿色、灰绿色中细粒砂岩、 砂质泥岩组成。 下 统 P1 下石 盒子组 P1x 上段 111.60~133.14 122.60 以灰黄、黄绿色中粗砂岩为主, 夹泥岩。 下段 以灰黄、灰黑色粉、细砂岩为主, 含泥岩数层。 山西组 P1s 48.22~70.00 60.00 主要含煤地层 石 炭 系 上统 C3 太原组 C3t 104.11~134.21 120.78 主要含煤地层 中统 本溪组 29.94~68.62 由浅灰、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 11 地层系统 地层厚度 (m) 岩性描述 界 系 统 组 段 C C2 C2b 47.97 砂岩、 2~4 层灰岩及煤线组成。 奥 陶 系 O 中 统 O2 峰峰组 O2f 上段 125 主要由石灰岩、花斑状灰岩、白 云质灰岩组成。 下段 主要由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 泥质灰岩组成。 上马家沟组 O2s 165.75~235.49 深灰色白云质灰岩、巨厚层状灰 岩夹薄层泥灰岩及石膏层。 ③ 上统上石盒子组(P2s),连续沉积于下石盒子组之上。根据 岩性特征,以 K12 (狮脑峰砂岩)为界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P2s1)自 K10 砂岩底至 K12 砂岩底。岩性下部以黄绿色、 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为主, 夹黄褐、黄绿、紫褐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上 部以灰褐、暗紫等杂色砂质泥岩为主, 夹黄绿色中细粒砂岩。本段厚 140.70~188.60m ,一般 167.46m。 上段(P2s2)自 K12 砂岩底至 K13 砂岩底。岩性为黄绿色、暗紫 色细粒砂岩、石英砂岩与暗紫色、黄绿色砂质泥岩互层。本段区内赋 存不全,最大厚度小于 200m。 (4)新近系(N) 新近系上新统(N2),岩性由鲜红、暗紫色粘土、紫红色细砂岩、 浅灰色砾岩组成。不整合覆于不同时代基岩之上。厚 0~25m。 (5)第四系(Q) 不整合覆盖于各时代地层之上。 ① 中下更新统(Q12) 岩性下部为黄土、淡红色细~粉砂土。中部为灰褐、黄灰色粘土 夹泥灰岩薄层。上部为橙红、红褐、深红色粘土、亚粘土, 夹多层古 土壤层。岩性为淡红、褐黄色亚粘土、粘土,夹古土壤层及 1~3 层 钙质结核。厚 15~100m。 ② 上更新统(Q3) 区内广泛分布, 岩性为淡灰黄、土黄色亚粘土、亚砂土, 含钙质 12 结核,垂直节理发育。厚 0~15m ,一般为 10m。 ③ 全新统(Q4) 分布于各大沟谷之内, 岩性为近代冲、洪积物, 基岩风化砂土层。 厚 0~20m ,一般 10m。 2.2.2、构造 勘查区内总体构造为走向东西, 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 212 , 一般 7左右,在此基础上发育着次一级的短轴宽缓褶曲; 落差大于 5m 的断层共 44 条;无岩浆岩侵入影响。详见构造纲要图 2-1。 2.2.2.1、褶曲 根据钻孔揭露和煤层底板等高线, 并结合开采揭露, 查明勘查区 内共发育有 14 条褶曲, 其中较大两条分别为放马沟向斜和上峪背斜。 (1)放马沟向斜(S9) 位于勘查区中部, 放马沟村南, 自西边界外延伸入勘查区。走向 近东西,两翼极不对称。南缓北陡,北翼倾角 11,南翼倾角 4-8 。 勘查区内延伸约 4500 米, 轴部由 P25 、23 、H3 号孔控制。该向斜在 9811 工作面掘进中揭露,两翼煤层倾角 1520,最大 22。 (2)上峪背斜(S10) 位于井田中部, 放马沟向斜南, 由西边界外延伸入勘查区。两翼 基本对称, 倾角 4-6, 幅度不大, 由西往东渐趋消失。勘查区内延伸 约 4500m,轴部由 K-14 、H2 、H4 、K-32 、37 号孔控制。 其余 12 条褶曲,幅度不大,延伸不长的短轴背、向斜,因其规 模较小, 对生产影响小。从井田内发育的褶曲情况看, 总体上褶曲幅 度小,两翼倾角平缓,对采区划分和工作面连续推进影响小。 13 表 2-3、 褶曲情况一览表 编号 位置 褶曲类型 轴向 两翼倾角 长度(m) S1 东北部 背斜 NNW-NW 4-7 1020 S2 北部 背斜 NE-NNE 6-15 1640 S3 西北部 背斜 NW 6-8 600 S4 西北部 向斜 NNW-NW 6-9 580 S5 西北部 向斜 NEE 8-12 465 S6 北部 向斜 NE 10 625 S7 东部 背斜 近 SN 7-11 570 S8 东部 背斜 近 SN 5-13 827 S9 中部(放马沟向斜) 向斜 EW 4-22 4500 S10 中部(上峪背斜) 背斜 EW 4-6 4500 S11 东部 背斜 NNW 6 586 S12 西南部 背斜 近 SN 4-5 1880 S13 南中部 背斜 NNW 6-9 1040 S14 南部 向斜 NE-EW -ES 4-5 2220 14 图 2-1、构造纲要图(以 15 号煤层为例) 2.2.2.2、断层 勘查区内发育有落差大于 5m 的断层 44 条, 物探探查 11 条, 生 产揭露 33 条,均为正断层。较大型断层分布于勘查区北部,其余断 层多属东西向及北东向拉张性正断层小断层。 15 表 2-4、断层一览表 断层 编号 位置 走向 倾向 倾角 落差 H(m) F1 三维地震解释 9 号煤八采区北部 N85E NW 7 F2 三维地震解释 9 号煤八采区北部 N46EH SE 15 F3 210 号地面勘探钻孔揭露 N88E SE 16~30 F4 三维地震解释 9 号煤八采区北部 N84EH SE 25 F5 9812 进风、9811 进风揭露 E21S SE、 48 2.5~6.5 F6 9406 进风、9 号煤八采区猴车轨道巷揭露 E26S SW 65 1.7~5.2 F7 9811 回风、排瓦斯巷揭露 E35S SW 58 1.5~8 F8 9801 进风、9802 尾巷 E29S SW 58 4.5~7.5 F9 9804 进风、回风尾巷揭露 N54E SE 70 5.2~6.7 F10 9804 进风揭露 N61E NW 75 5.8 F11 9 号煤轨道皮带下山 N43W NE 55~70 7.0 F12 9 号煤回风下山 N29E SE 87 8.0 F13 9 号煤轨皮回下山(逆断层) EW S 87 7.0 F14 9 号煤轨道下山 N59E SE 70 5.5 F15 东二回风、补回风 N82E SE 40 5.5 F16 三维地震解释 S70E NE 70 6 F17 三维地震解释 N49W NE 65 7 F18 三维地震解释 N82W NE 75 30 F19 三维地震解释 N37E NW 6 F20 三维地震解释 S78E SW 5 F21 三维地震解释 N88E SE 7 F22 三维地震解释 N85W NE 70 5 F23 9 号煤轨道下山揭露 N68E SE 50~73 4~8 F24 9 号煤轨道下山揭露 N69E SE 50~67 6.2 F25 9 号煤煤轨道下山揭露 N85E NW 67~80 4~6 F26 9 号煤煤轨道下山揭露 N79E NE 80 2~7.2 F27 9 号煤煤轨道下山揭露 N89E SE 52 6 F28 9 号煤煤轨道下山揭露 N81E SE 52 7 F29 3901 尾巷揭露 N85W NE 70 10 F30 3901 回风、3901 切巷揭露 N68W SW 65~66 5~7 F31 3805 回风 N68E NW 35 5 F32 三维地震解释 N72W NE 7 F33 3 号煤轨道下山 N59E SE 70 6 F34 3903 抽采措施巷 N78W SW 60 7.8 F35 3903 回风 N70W SW 65 7.8 F36 9813 切巷 N83E NW 70 6 F37 9813 工作面 N61E NW 40 5 F38 9713 工作面 N58W SW 69 6-8 F39 9713 高抽巷实揭 N72W SW 68 5 F40 3903 抽采和回风巷实揭 N80W SW 60 6.5-7.8 F41 9714 切巷(新) N80E NW 70 3.5-7 16 断层 编号 位置 走向 倾向 倾角 落差 H(m) F42 9713 工作面 N76W SW 40 6.5 F43 9713 工作面 N42E NW 60 5.5 F44 9703 回风巷 N72W NE 66 5 2.2.2.3、岩浆岩 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现象。 2.2.2.4、构造复杂程度 综上所述, 勘查区总体呈一单斜构造, 地层一般较为平缓, 地层 倾角 212,在此基础上发育着次一级的短轴宽缓褶曲;落差大于 5m 的断层共 44 条; 无岩浆岩侵入影响。总体而言, 勘查区地质构造 复杂程度类型为中等类型。 2.2.3、煤层 2.2.3.1、含煤性 勘查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共含煤 17 层,自上 而下编号为 1 、2 、3 、4 、5 、6 、8 、9 上 、9 、11 、12 、13 、13 下 、15、 15 下 、16 、17 号。含煤地层总厚 180.78m,煤层总厚 17.83m,含煤系 数 9.9。其中可采煤层为 3、6、8、9 、15 、15 下号 6 层, 总厚 13.60m, 可采含煤系数 7.5。 山西组含 1~6 号共 6 层煤, 煤层总厚 4.32m,地层总厚 60.00m, 含煤系数 7.1。可采煤层为 3 、6 号 2 层,总厚 2.80m,可采含煤系 数 4.7。 太原组含 8~17 号共 11 层煤,煤层总厚 13.51m,地层总厚 120.78m,含煤系数 11.2。可采煤层为 8 、9 、15 、15 下号 4 层,总 厚 10.80m,可采含煤系数 8.9。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 2-5。 17 表 2-5、 可采煤层特征统计表 煤层 见煤点 可采点 可采煤层厚 度m 最小-最大 煤层间距 m 最小-最大 平均 顶板 岩性 底板 岩性 夹石 层数 可采系数 可采性 稳定性 平均 3 46 41 0.30-2.80 1.69 34.88-69.77 44.59 砂质泥岩 、泥岩 砂质 泥岩 、泥岩 0-1 89 大部 可采 较稳定 9 51 51 0.75-7.05 3.74 砂质泥岩 、泥岩 泥岩、 砂质 泥岩 0-4 100 全区 可采 稳定 49.6-70.08 64.00 15 54 54 1.36-8.45 4.42 灰岩 泥岩、 砂质 泥岩 0-3 100 全区 可采 稳定 0.80-28.34 7.45 15 下 44 43 0.50-4.47 1.92 中、细粒 砂质泥岩 砂质 泥岩 细粒 砂岩 0-7 98 大部 可采 稳定 2.2.3.2、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特征分述如下 ⑴3 号煤层 为现开采煤层, 开采范围见图 2-6,位于山西组中部, K8 砂岩下 20m 左右。北部煤层出露,被氧化剥蚀,西北部不可采,钻孔 210 、 23 尖灭, 可采区内煤厚变化趋势是东厚西薄, 南部局部区域不可采, 东南部钻孔 K-27 尖灭,南部局部区不可采范围为煤层冲刷区,于钻 孔 K-27 尖灭处向西延伸至区外,平面形态为不规则条带状,影响范 围宽约 300m。见煤点厚 0.30~2.80m,平均 1.69m。煤层可采性指数 Km0.89,煤厚变异系数 γ42,结构简单,不含或偶含 1 层夹矸, 属较稳定大部可采的中厚煤层。 ⑵9 号煤层 为现开采煤层, 开采范围见图 2-6,位于太原组上部, K4 灰岩上 20m 左右。 9 号煤层北部煤层出露, 被氧化剥蚀, 西部、南部与 8 号 煤合并, 煤层明显增厚, 勘查区可采区域出现煤层分叉现象, 分叉区 18 起始边界位于西采区北部, 向南延伸至东部采区外, 呈不规则状分布。 除此之外, 在 9 号煤七采区西翼南部, 存在两块煤层分叉区域, 由东 向西, 分叉区影响面积为 240887m2 、109586m2。合并区煤厚 4.91 7.05m,平均 5.57m。独立分布区煤厚 0.75~7.05m,平均 3.74m。上 距 3 号煤层 34.88~69.77m,平均 44.59m。煤层可采性指数 Km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