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优化重组)调整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方案(三合一)》评审意见.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优化重组)调整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方案(三合一)》评审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优化重组)调整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方案(三合一)》评审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优化重组)调整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方案(三合一)》评审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优化重组)调整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方案(三合一)》评审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优化重组)调整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方案(三合一)》评审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 (优化重组)调整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方案(三合一) 专家组评审意见 方案名称 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优化 重组)调整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方案(三合一) 提交单位 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人及 联系电话 编制单位 煤炭工业石家庄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联系人及 联系电话 评 审 意 见 为了加强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和管理,依据贵州省矿产资源 绿色开发利用方案(三合一)评审工作指南(暂行)和评审专家管理 办法(暂行)的通知(黔自然资发〔2021〕5 号) 的要求, 中化地质 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组织由采矿、地质、土地、环境、经济等专 业专家 7 人组成评审专家组于2022 年 11 月 04 日在贵阳召开审查会议, 对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提交的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 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优化重组)调整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 用方案(三合一)(以下简称方案) 进行了会议审查, 提交方 案包括文字报告 1 份,图纸 75 张,附件 27 份。编制单位煤炭工业 石家庄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会上做了汇报并接受质询,经与会专家 和代表充分审议, 指出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编 制单位已按专家意见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并经各位专家复核, 形成审查意见如下 一、矿山概况及编制目的 1、矿山概况 苞谷山煤矿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西部,属红果镇管辖。地 理坐标为东经 104 26 ′22″~104 27 ′45″, 北纬 25 46 ′32″ 25 47 ′45″。根据贵州省自然资源厅于 2019 年 3 月下发苞谷山煤矿 1 采矿许可证, 采矿许可证(证号 C5200002012011120122542),有效 期由 2019 年 1 月至 2039 年 1 月,生产规模为 60 万吨/年,矿区范围由 7 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为2.4736km,开采标高为1800m~900m 标高。 根据贵州省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办 公室文件关于对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红果煤 矿、苞谷山煤矿优化重组(调整) 的批复(黔煤转型升级办〔2022〕 11 号),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拟建规模由 60 万吨/年调整为 120 万 吨/年。优化重组后矿区范围仍按原有关批复执行,即矿区范围按贵州 省自然资源厅于 2019 年 3 月换发的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执行。 2、方案编制目的 苞谷山煤矿为优化重组矿井,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矿山资源, 为矿山建设及生产提供必备资料,根据“矿山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 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 的基本要求,为做到绿色、高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发展绿色矿业, 建设绿色矿山,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区经济社会发展、矿区群众利 益共享的协调统一,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 特编制本方案。 二、矿产资源储量、设计利用资源储量及可采储量 1、矿产资源储量 依据 2015 年 7 月, 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委托贵州省煤 矿设计研究院编制提交的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 镇苞谷山煤矿(预留)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报告,该报告报送贵州 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进行评审,于 2016 年 11 月 1 日以〈贵 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预留)资源储 量核实及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黔国土规划院储审 2 字[2016] 92 号)通过评审, 并呈报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国土资 源厅于 2016 年 11 月 17 日以“关于〈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 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预留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 量评审备案证明的函(黔国土资储资函〔2016〕340 号) ”批复备案。 截止 2015 年 6 月 30 日, 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 果镇苞谷山煤矿(预留) 矿区范围(算量标高1800~900m)内煤 炭总资源储量 7706 万吨, 其中 开采消耗量 970 万吨, 保有资源储量 6736 万吨, 保有量中(111b)1701 万吨,(122b)3117 万吨,(333) 1918 万吨; 按煤类统计, 1/3 焦煤 3914 万吨, 肥煤 2822 万吨。 先期开采地段(标高1430m 以上) 内煤炭总资源储量 3402 万吨, 其中开采消耗量 970 万吨,保有资源储量 2432 万吨,保有量中(111b) 1637 万吨,(122b)355 万吨,(333)440 万吨。(111b)占 67.31, (111b122b)占 81.91。按煤类统计, 1/3 焦煤 1354 万吨,肥煤 1078 万吨;符合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初步估算了区内煤层气预测地质储量为 2.00108m3。 在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 2015 年 7 月编制提交的贵州久泰邦达 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预留)资源储量核实及勘 探报告基础上, 本次收集苞谷山煤矿 20152021 年矿山储量动态 监测年报、苞谷山煤矿 2022 年季度储量动态监测报告等资料。截止 2022 年 9 月 30 日,苞谷山煤矿估算采矿权范围(标高1800m~900m) 内,备案煤炭总资源量 7706 万吨,备案资源量累计开采消耗量 1293.79 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为 6412.21 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中探明资源量 1496.46 万吨, 控制资源量 3041.2 万吨,推断资源量 1874.55 万吨。备 案资源量累计开采消耗中, 2015 年 7 月(核实备案前)前开采消耗量 970 万吨,2015 年 7 月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开采消耗量 323.79 万吨。 3 依据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9 年 4 月编制的贵州久 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兼并重组)初步设 计(修改) (60 万吨/年) ,该报已取得贵州省能源局批复(黔能源 审〔2019〕42 号)及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批复(黔煤安监监察函〔2019〕 76 号), 该报告对项目的地质、采矿、选矿、基础设施、经济、市场 和政策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 经济合理性进行 了详细研究。 根据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9 年 4 月编制的贵州久 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兼并重组)初步设 计(修改)(60 万吨/年) ,矿山建设费用 25158.37 万元(建设投资 24028.59 万元、 建设期贷款利息 412.09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717.68 万 元), 苞谷山煤矿生产规模 60 万吨/年,建设投资 24028.59 万元,其 中矿建工程 6276.34 万元,土建工程 669.79 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 置 10630.67 万元, 安装工程 3017.13 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862.70 万元,工程预备费用 1571.96 万元。单位吨煤投资 419.31 元/吨,矿井 达产年平均销售收入为 30000.00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为(全部投资 IC8(税后)23.75,大于煤矿采选行业相应的基准收益率 8; 财务净现值(税后) 为 60704.35 万元;投资回收期(税后) 为 5.21 年。 就矿山建设而言,项目的投资回收能力较好。表明本项目能满足 煤炭开采行业税后内部收益率(8)的要求,矿井投资建设具有较好 的经济效益,财务评价可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通过该苞谷山煤矿(60 万吨/年) 初步设计的论证,苞谷山煤矿地 下开采项目资源量可靠,技术上可行,且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能 达到地质上可能、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一般要求。 苞谷山煤矿自 2015 年 7 月以来,备案资源量共开采消耗 323.79 4 万吨, 占备案总资源储量的 4.31,依据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矿产资 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自然资规〔2019〕7 号 “缩 减矿产资源储量政府直接评审备案范围,减轻矿业权人负担。探矿权 转采矿权、采矿权变更矿种与范围, 油气矿产在探采矿期间探明地质 储量、其他矿产在采矿期间资源量发生重大变化的(变化量超过 30 或达到中型规模以上的),以及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应当编制矿 产资源储量报告, 申请评审备案。”该矿备案资源消耗仅占备案资源 储量的 4.31,不需重新编制备案矿产资源储量报告。 方案编写的依据符合审查大纲的要求。 综上,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 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预留)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报告, 其工作程度达到勘探, 满足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三合一)方案 编制要求。 2、设计利用资源储量 方案根据矿区地质勘查程度、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稳定性(沉 积型矿床)及开拓部署,设计利用资源储量计算时推断资源量的可信 度系数取 0.8,计算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6037.30 万吨,矿井留设的永久 保护煤柱为井田边界煤柱、煤层露头保护煤柱、村寨保护煤柱、采空 区保护煤柱 1026.90 万吨,其中井田边界煤柱 250.64 万吨,煤层露 头保护煤柱 69.92 万吨、村寨保护煤柱 34.45 万吨、采空区保护煤柱 671.89 万吨。计算设计利用资源储量 5010.40 万吨。 3、设计可采储量 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15)及推荐的采矿 方法, 计算矿井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损失 43.14 万吨、开采损失量 815.73 万吨、可采储量 4151.53 万吨。 5 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标准数 据转换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0〕1370 号) 及固体矿产资 源储量分类(GB/T 17766-2020),对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 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预留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报告、苞谷山 煤矿 20152021 年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年报、苞谷山煤矿 2022 年季度 储量动态监测报告获得的资源量类型,以设计利用的探明资源量和控 制资源量为基础, 结合推荐的采矿方案、采矿工艺流程进行转换,扣 除各类设计损失、采矿损失后得到的可经济采出的部分。 即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 苞谷山煤矿估算矿区范围内(估算 标高 1800m~900m)备案煤炭总资源量 7706 万吨, 备案资源量累 计开采消耗量 1293.79 万吨, 保有资源储量为 6412.21 万吨。计算工业 资源储量为 6037.30 万吨, 永久不可采煤柱为 1026.90 万吨,工业场地 和主要井巷煤柱损失 43.14 万吨,开采损失量 815.73 万吨。 各类设计 损失、采矿损失中,探明资源量损失为永久不可采煤柱 556.13 万吨, 工业场地、井筒煤柱 30.98 万吨,开采损失 161.69 万吨,合计 748.80 万吨;控制资源量损失为永久不可采煤柱 136.48 万吨,开采损失 439.82 万吨,合计 576.30 万吨。证实储量为探明资源量-各类设计损失、 采矿损失,证实储量1496.46-748.80747.66 万吨; 可信储量为控制资 源量-各类设计损失、采矿损失,可信储量3041.2-576.302464.90 万吨。 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2020), 转换后可 经济采出的证实储量为 747.66 万吨, 可经济采出的可信储量 2464.90 万吨, 推断资源量为 1874.55 万吨。转换后苞谷山煤矿可经济采出的储 量为 3212.56 万吨(储量证实储量可信储量)。加扣除各类设计损 失 、 采 矿 损 失 后 的 推 断 资 源 量 , 苞 谷 山 煤 矿 可 采 储 量 3212.56938.984151.53 万吨。 6 评审认为勘探报告已经原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备案,报告的资源 储量类型、资源量的估算参数确定合理,资源量估算结果可靠,方 案编写的依据符合审查大纲的要求;方案中永久保护煤柱及一 般保护煤柱的留设满足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2015)、 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及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 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安监总煤装〔2017〕66 号) 等有关要求; 方案中工业资源储量、设计利用资源储量、设计可采储量的计算 方法、参数取值、结果的确定符合相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三、矿山设计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4151.53 万吨,设计储量备用系数取 1.4,计算 矿井服务年限 25 年。 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15)120 万吨/年技 改、扩建煤矿矿山服务年限需达 40 年以上, 不满足要求。但依据贵州 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纪要(黔煤兼并重组专议 〔2015〕2 号 总第 12 号) ,第四条关于兼并重组后保留煤矿建设规模 的问题的要求“原则同意对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兼并重组保留煤矿,在 设计审批时,矿井最低服务年限不作为强制要求”;及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贵州省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黔 府发〔2022〕16 号) “十六适当降低设计服务年限。拟提升产能 至 90 万吨/年的煤矿, 其可采储量不足且周边无煤炭资源可配置的, 可 适当降低设计服务年限”。 评审认为 按 120 万吨/年计算, 矿井服务年限约 25 年,苞谷山煤 矿服务年限符合贵州省产业政策要求。 7 四、矿山开采方式、开拓运输及选矿方案 1、开采方式 根据矿区地质地形、煤层赋存条件,矿区范围内地形高差起伏较 大,煤层埋藏较深,不具备露天开采条件,矿井采用井工开采方式。 2、开拓运输方案及工业场地位置选择 原苞谷山煤矿为设计规模 60 万吨/年的生产矿井, 采用斜井开拓, 布置有主斜井、矸石斜井、行人斜井、材料斜井、南冀回风斜井、北 冀回风斜井等井筒,工业场地已基本形成。根据优化重组及储量备案 范围,为有利于矿井集中开采布置, 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投资,设计 利用并改造原工业场地场地, 利用原有主斜井、矸石斜井、行人斜井、 材料斜井、南冀回风斜井、改扩建北冀回风斜井。 主斜井担负矿井原煤运输和辅助进风任务,矸石斜井担负矿井矸 石运输、进风、铺设管线等任务,材料斜井担负矿井材料的辅助运输 及进风等任务,行人斜井担负矿井人员运输及进风等任务,北翼回风 斜井担负矿井北翼采区回风及管路敷设等任务,南翼回风斜井担负矿 井南翼采区回风及管路敷设等任务。 3、水平采区划分 根据煤层的赋存条件、构造情况,苞谷山煤矿可采标高为1800m 900m,考虑矿井开采应有适当的阶段垂高, 以利于采区巷道布置和工 作面接替,设计将井田划分为二个水平, 1330m 水平和1130m 水平。 全矿井划分为四个采区, 1330m 标高以上和 21 运输上山为直线以东 划分为一采区、 1330m 标高以上和 21 运输上山为直线以西划分为二 采区,将1330m 标高以下至1130m 标高以上划分为三采区,将1130m 标高以下至910m 标高以上划分为四采区。 4、煤层开采顺序 8 苞谷山煤矿各煤层按煤与瓦斯突出设计。一、二采区已形成保护 层开采, 根据采空区及采空区破坏情况, 按从上至下、早日投产原则, 一采区先开采1430m 标高以上 1 号煤层,二采区先开采1650m 标高 以上 17 号煤层。采区开采顺序 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 四采区。 煤层开采顺序1 号→3 号→3- 1 号→4 号→6 号→8 号→12 号→ 14 号→ 15 号→15- 1 号→16-2 号→17 号→ 18 号→20 号→22 号→23 号→24 号 煤层。 5、采矿方法及回采工艺 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采煤工艺符 合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0315-2018)、煤炭工业矿 井设计规范(GB50215-2015)的要求。设计的开拓方案、水平和采 区划分、煤层开采顺序以及采煤方法合理可行。 6、选煤方案 根据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出具的关于贵州久泰邦达 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煤炭洗选的说明,苞谷山 煤矿生产规模提升后,煤炭洗选主要由苞谷山煤矿选煤厂(90 万吨/ 年)、红果煤矿选煤厂(150 万吨/年)负责,苞谷山煤矿选煤厂、红 果煤矿选煤厂选用重介选煤工艺,原煤出井口直接进入选煤场。产品 方案为精煤、混煤、煤泥等。 评审认为矿井开拓方式、水平设置、采区划分是适宜的;设计 采用的采煤方法、采煤工艺、采空区处理方法是合理的;矿井所选的 采煤方法、 回 采 工 艺 符 合 煤 炭 行 业 绿 色 矿 山 建 设 规 范 (DZ/T0315-2018)、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15)的 要求。选煤方案是合适的,选煤工艺符合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 范(DZ/T0315-2018)。 9 五、产品方案 苞谷山煤矿的煤炭产品的销售方向以就地转化为主,原煤出井口 直接进入选煤厂经过重介选煤工艺分选后形成选精煤、混煤、煤泥销 售;煤矸石运至附近矸石砖厂进行制砖销售;矿井水处理达标后作生 产用水。 评审认为方案推荐原煤洗选后销售、煤矸石利用等的产品 方案可行,均符合就地转化和深加工的规定。 六、矿区总体规划 1、根据贵州省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文件关于对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红果 煤矿、苞谷山煤矿优化重组(调整) 的批复(黔煤转型升级办〔2022〕 11 号),原则同意盘县红果镇红果煤矿(原已批保留煤矿、拟建规模 60 万吨/年)、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原已批保留煤矿、拟建规模 60 万吨/年)和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限公司水城县蟠龙乡蟠龙煤矿(原 已批保留,配对关闭钟山区扶贫煤矿,拟建规模 60 万吨/年,已取得 60 万吨/年初步设计批复) 进行优化重组, 关闭贵州中铝恒泰合矿业有 限公司水城县蟠龙乡蟠龙煤矿(含配对煤矿) ,盘县红果镇红果煤矿、 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拟建规模均由 60 万吨/年调整为 120 万吨/年。 据盘州市煤炭资源开发总体规划, 苞谷山煤矿属规划建设项目之一。 2、方案设计矿山井口位置、井巷工程布置在矿区范围内, 符 合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文件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健全矿产资源绿色 化开发机制完善采矿权审批登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黔自然资规 〔2019〕3 号) 的要求。 3、根据 2022 年 7 月 20 日盘州市人民政府出具的盘州市人民政 府关于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矿区范 10 围不在水库淹没区及其他禁采禁建区的函所述,“该矿矿区范围与 水利设施、水电站施工区不重叠;不在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景点规 划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范围内;不属于其他禁采禁建区”。符 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二十条规定。 根据盘州市自然资源局 2023 年 3 月 3 日出具的盘州市自然资源 局关于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工业广 场未占用基地农田的情况说明, 该矿工业场地未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符合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 号)文件的要求。 根据盘州市自然资源局 2023 年 3 月 3 日出具的盘州市自然资源 局关于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工业广 场未占用 I 级保护林地的情况说明,该矿工业广场不占用Ⅰ级保护林 地。符合贵州省林业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 管理规定的通知(黔林资通〔2016〕192 号)文件的要求。 苞谷山煤矿东与红果煤矿毗邻,西与打牛厂煤矿毗邻。打牛厂煤 矿位于矿区西南部,矿区范围最近距离 24m,红果煤矿位于矿区东北 部,与矿区范围平均距离 5.6m,矿区西北及东南部无矿业权设置,矿 区范围与周围矿权不重叠。苞谷山煤矿和红果煤矿均属贵州久泰邦达 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下属煤矿, 根据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关 于对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州市红果镇苞谷山煤矿边界保 护煤柱留设的承诺, 承诺“红果煤矿边界保护煤柱留设不低于 20m, 同时按煤炭工业石家庄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2 年 10 月编制的贵 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优化重组)调 整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方案(三合一),苞谷山煤矿除按正常的 留设不低于 20m 的边界保护煤柱外,对沿红果煤矿边界一侧以红果煤 11 矿边界 30m 留设边界保护煤柱,确保红果煤矿与苞谷山煤矿有不低于 50m 的边界安全保护煤柱。将严格按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方案进行 边界矿柱留设,绝对不开采规定的边界矿柱,同时接受自然资源主管 部门的监督管理”。矿区与相邻矿井或矿业权之间的安全距离符合相 关规程规范要求, 符合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矿产资源开 采审批登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6 号)文件的 相关要求。 七、矿山“三率”指标 1、采区回采率 矿井可采煤层 17 层,其中属于薄煤层的有 3- 1 、4 、6 、8 、15- 1、 23 号 6 层煤,属于中厚煤层的有 1 、3 、12 、14 、15 、16-2 、17 、18 、 20、22、24 号 11 层煤。采区回采率为采区实际采出煤量占采区动用资 源储量的比率,方案计算矿井采区动用资源储量 4967.26 万吨, 薄 煤层采区动用资源储量 925.96 万吨,中厚煤层采区动用资源储量 4041.31 万吨;采区采出煤量 4151.53 万吨,其中薄煤层采区采出煤 量 804.42 万吨, 中厚煤层采区采出煤量 3347.11 万吨; 计算矿井薄煤 层采区回采率 86.87,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 82.82。满足煤炭行业 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 0315-2018)关于井工开采采区采出率的规 定。 2、原煤入选率 根据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出具的关于贵州久泰邦达 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煤炭洗选的说明,苞谷山 煤矿生产规模提升后,煤炭洗选主要由苞谷山煤矿选煤厂(90 万吨/ 年)、红果煤矿选煤厂(150 万吨/年)负责,苞谷山煤矿生产原煤全 部进入配建选煤厂洗选, 原煤入选率为 100,符合国土资源部、财政 12 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 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 (国土资规〔2017〕4 号) “原煤入选率应达到 100”的要求。 3、共(伴) 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根据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预 留)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报告及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贵 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煤矿(预留)资源储 量核实及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黔国土规划院储审 字[2016] 92 号), 苞谷山煤矿主要共伴生矿产为煤层气,井田内煤层 气预测资源储量为 2.00108m3 ,区内其他伴生元素的含量均未达到工 业最低品位要求,无开采利用价值。 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井田范围内煤层气含量较为丰富, 方 案推荐矿井对煤层气进行抽采,抽采煤层气用于发电,苞谷山煤矿 现已建有瓦斯发电站, 瓦斯发电站安装 12 台瓦斯发电机组。通过估算 煤层气综合利用率 65.16,苞谷山煤矿属富甲烷含煤层,CH4 含量 58.02-97.84,矿井瓦斯资源综合利用符合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 规范(DZ/T0315-2018)煤层气利用率≥60的要求。 4、废石综合利用率 苞谷山煤矿固体废物主要为煤矸石,根据方案计算,年产矸 石为 12 万吨,根据贵州久泰邦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红果镇苞谷山 煤矿与盘县老黑山矸石砖厂签订的煤矸石购销协议,苞谷山煤矿所产 的煤矸石全部销售给盘县老黑山矸石砖厂处置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 率为 100,符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 验检疫总局、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 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 号) “煤矸石 13 等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率应达到 100”的要求。 5、矿井水综合利用率 根据地质报告的资料,开采至1330m 标高时预测正常涌水量 Q 正 常3781.44 m3/d(157.56 m3/h),矿井水经混凝→澄清→过滤→消毒处 理达标后,主要作为矿山生产、消防、绿化用水,矿井水处置率 100, 估算其利用率约 86.78,其余部分作为附近农业灌溉用水或外排。符 合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 0315-2018)关于矿井水、疏 干水应采用洁净化、资源化技术和工艺进行合理处置,处置率达到 100,水资源丰富矿区矿井水利用率≥80之规定。 评审认为方案设计采区回采率、原煤入选率、煤矸石综合 利用率、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符合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DZ/T0315-2018)及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 规〔2017〕4 号)的要求; 瓦斯综合利用率符合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 设规范(DZ/T0315-2018)的要求。 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1、矿区地质环境现状 矿区位于盘关向斜西翼中段, 地层走向 NE,倾向 SE,倾角 30 45, 一般 35, 属单斜构造,区内北部地表发现断层 1 条,构造复 杂程度属于中等类型;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属于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 顶板直接充水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井,属Ⅱ类Ⅱ型;矿区上覆和 下伏地层岩石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含煤地层夹软弱岩层,多为半坚硬 岩组软弱岩组,岩体稳定性较差,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属于复杂;矿 区属无震害区, 区域稳定性良好, 环境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包谷山煤矿为改建矿井,现状地质灾害总体发育程度强,评估区 内发现 1 处滑坡(HP1)、6 处不稳定斜坡(BWXP1、BWXP2、BWXP3、 14 BWXP4 、BW XP5 、BWXP6)、 8 处崩塌(BT1 、BT2 、BT3 、BT4 、 BT5 、BT6 、BT7 、BT8)、 12 处地裂缝(DL1 、DL2 、DL3 、DL4 、 DL5 、DL6 、DL7 、DL8 、DL9 、DL10 、DL11 、DL12);现阶段未造 成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矿床采空区附近充水主要含水层结构局部遭 受破坏,采空区附近产生导水通道, 对含水层影响较严重;现状地质 灾害不同程度的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景观,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质环境 较差,对地质地貌景观影响严重;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土地植被资源 的破坏程度严重。 现状条件下将评估区划分为 20 块严重区Ⅰ区面积 2.7320km2) 和 1 块较轻区Ⅲ区面积 5.7592km2 )。 2、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 将采矿登记范围、矿业活动影响范围和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不良 地质因素存在的范围划为评估区范围。采矿活动可能影响的范围包括 矿区范围内、外矿业活动可能影响的范围,即地面工程用地范围、矿 井地下开采可能影响的范围,其中, 地面工程用地范围为工业广场、 附属系统等占地范围;矿井地下开采可能影响的范围即本方案适用年 限内边界角所圈定的地面移动变形范围和地下疏干排水形成的降落漏 斗范围结合实际地貌外移至受影响的山体,扩展到山头或分水岭一线 圈定。根据矿区设置情况以及项目的工业场地等布置情况,本次工作 的评估范围面积约 8.4912km2。矿山评估重要程度为重要区,矿山建设 规模为大型煤矿,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属于复杂,评估级别确定为一级 评估。 3、预测评估分区 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采矿地质环 境条件特征,结合矿山开采工艺、赋存条件等,预测矿山开采活动对 15 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的影响, 按照矿山地 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D0223-2011(表 E 矿山地 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及“区内相似、区际相异”, “就大不就小、 整体不分割”的原则,将评估区划分为 20 个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 20 个亚区包括工业场地(面积 0.0889km2 )、滑坡(HP1)地质灾害及 其影响范围(面积 0.0218km2)、不稳定斜坡(BWXP1)地裂缝(DL1) 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面积 0.0623km2 )、不稳定斜坡(BWXP2) 地裂缝(DL4 、DL5)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面积 0.1518km2 )、不 稳定斜坡(BWXP3)地裂缝(DL6)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面积 0.1605km2 )、不稳定斜坡(BWXP4)地裂缝(DL7)地质灾害及其影 响范围(面积 0.1811km2 )、不稳定斜坡(BWXP5)地裂缝(DL8 、 DL9 、DL10 、DL11)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面积 0.2116km2 )、崩 塌(BT1)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面积 0.0083km2 )、崩塌(BT2) 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面积 0.0042km2 )、崩塌(BT3)地质灾害及 其影响范围(面积 0.0495km2 )、崩塌(BT4)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 (面积 0.0322km2 )、崩塌(BT5) 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面积 0.0087km2 )、崩塌(BT6)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面积 0.0027km2)、 崩塌(BT7)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面积 0.0388km2 )、崩塌(BT8) 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面积 0.0064km2 )、不稳定斜坡(BWXP6) 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面积 0.0472km2 )、地裂缝(DL2)地质灾害 及其影响范围(面积 0.0150km2 )、地裂缝(DL3)地质灾害及其影响 范围(面积 0.0105km2 )、地裂缝(DL12)地质灾害及其影响范围(面 积 0.0229km2 )、在开采沉陷移动角(采空塌陷区) 之内(除去与严重 区重叠部分)(面积 3.2246km2 ),严重区总面积 4.3493km2 ,1 个较 严重区(面积 3.2447km2 )和 1 个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面积 16 0.8975km2 )。 4、治理恢复分区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特征及危害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 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 将包谷山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修复 划分为20 块重点防治区(A- 1 区面积 0.0889km2、A-2 区面积 0.0218km2、 A-3 区面积 0.0623km2、A-4 区面积 0.1518km2、A-5 区面积 0.1605km2、 A-6 区面积 0.1811km2、A-7 区面积 0.2116km2、A-8 区面积 0.0083km2、 A-9 区面积 0.0042km2、A- 10 区面积 0.0495km2、A- 11 区面积 0.0322km2、 A- 12 区 面积 0.0087km2 、A- 13 区面 积 0.0027km2 、A- 14 区 面积 0.0388km2、A- 15 区面积 0.0064km2、A- 16 区面积 0.0472km2、A- 17 区 面积 0.0150km2、A- 18 区面积 0.0105km2、A- 19 区面积 0.0229km2、A-20 区面积 3.2246km2 ,总面积 4.3493km2)、 1 块次重点防治区(B 区面 积 3.2447km2)、 1 块一般防治区(C 区面积 0.8975km2 )。 5、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目标任务 目标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预防方案的实施,减少因矿山工 程建设及开采对矿区地质环境的影响及破坏,防止或减少地质环境问 题的发生, 着眼于未来,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管理机制, 规范矿山矿业活动,将地质环境影响降至最低,促进矿山生态环境与 矿业活动协调发展。 任务在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原则、目标的前提 下,积极主动的把每一个环境影响因素的治理措施落到实处,筹措专 门资金,积极采取防御措施,把生产活动对矿山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 最低限度。主要任务有,①预防、治理采矿活动引发、加剧的地质灾 害危害,保障人居环境、地面建筑、工程设施的安全, 并加强地灾监 测; ②预防、减轻地下含水层的破坏,治理、恢复生产生活用水环境, 17 并加强水环境监测;③预防、减轻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治理、恢复 地形地貌景观;④预防、减轻水土环境污染的破坏,治理、恢复水土 环境污染。 6、主要技术措施 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与含水层保护、地形地貌景观修复、地质灾害 治理、水土环境污染预防及治理措施等。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对工业场地及未计划搬迁的村寨留设保护煤柱,对人工边坡进行 支挡、 护坡,避免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对矿井生产过程中 产生地面塌陷、地裂缝进行及时封填;对储煤场、矸石周转场地设置 挡墙、修筑截/排水沟,以免产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设置矿山地 质环境监测站(点),对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并及时 采取有效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2)含水层保护 矿井开采期间,建议对采空区实施局部充填,尽量减小导水裂隙 带高度,降低地下开采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程度;矿山闭坑后,对井 口实施封堵等。 (3)地形地貌景观修复 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提高工业场地绿化率;在满足矿山地面 生产工艺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储煤场、矸石周转场地占地面积;对工 业场地建设期间破坏的植被及时进行修复等。 (4)地质灾害治理 对现状滑坡、崩塌、地裂缝、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进行治理; 对矿山建设和生产期间引发的地质灾害,应及时进行修复和治理,并 监测。 18 (5)水土环境污染预防措施 按绿色矿山建设规范要求,修筑水处理站,对矿井水及生产/生活 污水进行处理, 处理达标后的矿井水复用于矿山生产、消防、绿化等, 其余作为附近农田灌溉, 最大限度降低矿业开发对区内水土环境污染; 在工业场地、临时矸石周转场周围修建截排水沟、沉淀池,对临时矸 石周转场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淋滤水周围水土环境污染。 7、总体工作部署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本着“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 根据矿山开采顺序、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及治理对象的紧迫性, 本方案恢复治理工作部署分阶段进行,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近期、中 期、远期。各期治理恢复工作实施计划为 第一阶段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近期(2022 年 12 月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