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伊犁伊北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伊北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专家意见的认定.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关于对《伊犁伊北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伊北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专家意见的认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关于对《伊犁伊北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伊北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专家意见的认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关于对《伊犁伊北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伊北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专家意见的认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关于对《伊犁伊北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伊北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专家意见的认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关于对《伊犁伊北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伊北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专家意见的认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对伊犁伊北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伊北井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 专家意见的认定 二○二四年三月十一日 送 审 单 位伊犁伊北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编 制 单 位新疆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项 目 负 责 人 编 制 人 员 评审专家 组 长 评审专家组成员 认 定 单 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评 审 时 间2024年1月19日 18 附注 1.申请采矿证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号 80坐标系 CGCS2000坐标系 X(m) Y(m) X(m) Y(m) 1 4876447.61 27508957.65 4876492.61 27509042.65 2 4876158.61 27509920.64 4876203.61 27510005.64 3 4874749.64 27509920.64 4874794.64 27510005.64 4 4875007.63 27508851.65 4875052.63 27508936.65 5 4875781.62 27508758.66 4875826.62 27508843.66 表2 首采区范围拐点坐标 序号 直角坐标(2000) 序号 直角坐标(2000) X Y X Y 1 4875995.15 27507404.65 9 4877287.55 27509826.77 2 4875529.01 27508112.00 10 4877285.10 27509580.41 3 4875662.99 27508415.01 11 4877304.16 27509388.55 4 4875657.86 27508911.68 12 4877334.11 27509198.91 5 4875434.69 27509447.39 13 4877405.28 27508973.78 6 4875422.13 27509694.92 14 4877192.68 27508974.07 7 4875260.13 27510015.77 15 4877192.57 27507972.12 57 4877220.92 27510530.06 16 4877696.52 27507971.40 8 4877301.45 27510097.52 56 4877738.93 27507741.03 2.开采深度勘探报告资源量估算标高为950m~-200m,井田范围内地表最高标高为1025m,本次设计井田开采标高为1025m~-200m,950m~1025m无资源量。 3.矿区范围内地表最高标高1025m。 4.生产规模设计生产规模1.2Mt/a。 5.服务年限截止2023年8月31日, 全井田共获得查明资源量24115.6万t,探明资源量15008.7万t,占保有资源量的62.2;控制资源量2488.1万t,推断资源量6618.8万t;(探明控制)17496.8万t,占保有资源量的72.6,矿区范围内设计可采储量为15959.8万t,矿井生产规模为1.2Mt/a,服务年限为95a。首采区可采储量为6349.4万t,服务年限为37.8a。矿山综合回采率为66.18。 6.开拓方案矿井采用主、副斜井和回风斜井开拓,全井田划分为三个水平(380m、150m和-200m)3个采区开采。根据煤层开采条件,设计推荐投产13号煤层采用长壁综采放顶煤工艺。投产时布置1个回采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 矿井通风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工作面通风方式采用“U”型通风。 7.开采顺序 全矿井共划分为 3 个采区,具体采区划分如下 一采区一水平上山(380m水平)。二采区即二水平上山,开采标高380m~150m。三采区即三水平上山,仅19~30号煤层可采,开采标高150m~-100m。矿井投产一水平一采区,接续二采区,采区接续顺序为一~三采区。 8.采煤方法根据井田内煤层的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结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和国内综合机械化生产矿井的开采技术水平,本矿井采煤方法设计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顶板管理采用全部跨落法。 9.本选煤厂为矿井型选煤厂,选煤厂布置在煤矿工业场地北部,承担煤炭洗选加工。配套选煤厂建设规模1.2Mt/a。目标市场主要作为动力发电用煤及煤化工用煤。根据矿井各煤层煤类、煤的用途和煤矿建设实际情况,选煤厂选煤方法采用智能干法分选,分选粒级为30~300mm。 选煤厂工艺流程如下原煤按30/80mm分级,分级后的3080mm和80300mm粒级块煤分别采用智能干法分选出精煤和矸石,精煤作为煤化工用煤,也可破碎至30mm以下混入-30mm末煤产品作为动力发电用煤,选出的矸石作为建材制品的原料等进行综合利用。-30mm粒级不入洗直接作为末煤产品作为动力发电用煤。选煤回收率94.20。 附件伊犁伊北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伊北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专家审查意见。 附件 伊犁伊北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伊北煤矿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 专家审查意见 伊犁伊北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伊北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由新疆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2024年1月19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委托地质学会在乌鲁木齐市组织有关专家对该方案进行了现场会审,聘请地质、水工环、采矿、选矿、经济、地环、土地复垦等专业的9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名单附后)。 经专家组充分讨论和评议,提出了专家审查意见。会后,编制单位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经专家组复核,方案符合规范要求。现形成评审意见如下 一、采矿权基本情况及编制目的 伊犁伊北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伊北煤矿为改扩建矿山,矿权人伊犁伊北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具批复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疆伊犁伊宁矿区北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发改能源〔2014〕1549号)。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疆伊犁伊宁矿区北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发改能源〔2014〕1549号),井田东西走向长2.4km~2.9km,南北宽1.6km~2.4km,面积约6.188km2。 本次方案编制目的一是为新设采矿证办理手续提供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设计合理开拓系统及采矿方法,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二是矿山企业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监测以及土地复垦的技术依据,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三是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督促矿山企业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责任义务的重要依据;四是使矿山损毁的土地恢复并达到最佳综合效益的状态,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管控能力建设,实现国土空间和地质环境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建立生态环境安全机制。本方案生态保护修复部分不能替代相关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和土地复垦工程的勘查、设计。 二、设计利用资源储量政策符合性 方案资源储量经过评审备案,类型确定合理,设计利用资源储量、可采储量的确定符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相关政策要求。 三、设计利用储量、设计开采规模及服务年限 根据2023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实验研究所提交的新疆伊宁市伊宁矿区北区伊北井田煤炭勘探报告。截至2023年08月31日,井田内累计查明资源量(保有资源量动用资源量)24867.4万t。其中动用资源量751.8万t(全部为探明资源量),保有资源量(探明控制推断)24115.6万t。保有资源量中,探明资源量15008.7万t,占保有资源量的62.2;控制资源量2488.1万t,推断资源量6618.8万t;(探明控制)17496.8万t,占保有资源量的72.6,矿区范围内设计可采储量为15959.8万t,矿井生产规模为1.2Mt/a,服务年限为95a。矿山综合回采率为66.18。 设计对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量进行了开发设计,对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推断资源量全部加以利用。 井田内煤层气不具开发利用条件,煤层未见其它有益矿产。 本次设计矿山生产规模为120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95a。一采区可采储量为6249.4万t,服务年限为37.8a。 四、采矿及选矿方案 矿井采用主、副斜井和回风斜井开拓,全井田划分为三个水平(380m、150m和-200m)3个采区开采。根据煤层开采条件,投产13号煤层采用长壁综采放顶煤工艺。投产时布置1个回采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 矿井通风方式为机械抽出式。投产时矿井通风方法为中央并列式通风。矿井工作面的通风方式采用“U”型通风。 矿井采煤方法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山综合回采率为66.18。 五、产品方案 井田内的可采煤层为低变质烟煤,变质阶段属0~I阶,为41号长焰煤(41CY),极个别点为31号不粘煤(31BN)。煤质具有中-中高水分、特低灰-低灰、高挥发分、特低硫-低硫、低磷、特低氯、特低-低氟、特低-低砷、高-中高发热量、较低-高软化温度、中等-高高热稳定性、较难磨-中等可磨、含油-富油的煤,是良好的工业动力发电用煤,可做化工用煤。 根据本矿井煤质特征及市场情况,推荐的产品方案为 针对选煤厂入洗原煤的煤质特点及用户供煤协议中的煤炭质量要求,本次设计推荐采用如下产品方案 块精煤(30~300mm)Ad≤12,Qnet.ar≥5000kcal/kg,St.d<0.5,供煤化工用煤。 末煤(0~30mm)Qnet.ar≥4500kcal/kg,用作动力发电用煤。 矸石(30-300mm)作为建材原料进行综合利用。 产品方案可根据井下煤质变化情况、市场情况和用户要求进行灵活调整。 六、绿色矿山建设 设计采取的开采工艺以及选矿工艺符合本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和节约与综合利用要求。设计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指标为 采矿回采率根据开采技术条件,本矿采用井工开采,全矿井回采率指标应达到60,本次设计全矿井回采率为66.18,回采率指标符合指标要求。采区回采率满足规范要求。 选矿回收率设计选矿回收率94.20,符合要求。 综合利用率矿井生产期间掘进矸石量为0.024Mt/a,掘进矸石全部用于回填工业场地和作为场外公路路基材料,减少了充填工业场地对其它资源的消耗;生产期间井下矸石首先应尽量回填废弃巷道;对无法回填的矸石,运至地面排矸场地堆放,待地面出现塌陷后,用汽车将矸石直接运往矿井塌陷区回填,覆土造田植树。避免矸石上井后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同时减少了充填塌陷区对其它资源的消耗。 矿井配套选煤厂年洗选排出矸石约0.06Mt/a,洗选矸石经带式输送机运至选煤厂矸石仓,可以装车外运作建筑材料及制品,也可以用于矿井铺路、回填地表塌陷区及复垦造等。 七、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一)本次工作查明了矿山环境现状,分析了矿山环境发展趋势,其论述内容基本全面,结论基本正确。 (二)确定评估级别为一级,评估区面积约为5.8178平方千米。评估等级划分正确,评估范围确定合理。 (三)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现状分析评估,主要评估结论 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区现状条件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评估区现状条件下地面塌陷发育程度强,危害程度小,危险性中等;崩塌灾害发育程度为中等发育,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地面沉降灾害的发育程度强,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大。 含水层破坏现状现状评估矿山前期因采矿活动行程的地下采空区的含水层结构破坏严重,其他地段含水层结构破坏较轻,对区域地下水水位影响“较轻”。对矿区及周边地下水水源影响“较轻”。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评估区为地下开采,经过长期开采采空区地表投影面积为89.11hm2,根据现场调查和矿山提供的地面塌陷区治理资料,现状煤矿范围内无塌陷坑及伴生裂缝,但此前有小规模伴生裂缝,矿山已进行回填治理。现场调查地表地形地貌无较大改变。现状评估矿山开采影响区对地形地貌景的影响程度“较轻”。工业场地、矿山道路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程度为“较严重”。除以上述区域外其他区域对地形地貌景的影响程度为“较轻”。 水土环境污染现状矿山采矿活动对水土环境的影响程度为“较轻”。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因矿山现处于停产状态,无矿山生产活动,因此现状条件下采矿活动对矿区大气环境影响程度为“较轻”。 现状评估分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为较严重区、较严重区和较轻区,严重区面积为105.03公顷,较严重区面积为3.36公顷,较轻区面积为473.39公顷,面积共581.78公顷。 (四)预测了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估,主要评估结论 地质灾害预测预测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危害程度大,危险性大,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严重;泥石流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大、危险性中等;崩塌发育程度中等,危害程度大,危险性大;地面沉降发育程度强,程度大,危害程度大;滑坡、岩溶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 含水层破坏预测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严重”;矿井抽排水对地下水资源量影响“较轻”;对生产生活水源影响“较轻”。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预测预测评估预测地面塌陷区对矿山开采影响区内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程度为“严重”;工业场地、矿山道路、矸石周转场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程度为 “较严重”;除以上述区域外评估区其他区域对地形地貌景的影响程度为“较轻”。 水土环境污染预测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E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的评判标准,预测评估矿山开采对水土环境的影响程度为“较轻”。 大气环境污染预测整体来看,项目区的空气质量良好,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为“较轻”。 预测评估分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较轻区,其中严重区面积451.59公顷,为预测地面塌陷区和工业场地。较严重区面积2.88公顷,为矿山道路和矸石周转场。较轻区面积127.31公顷,除上述区域外的其他区域。 (五)确定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原则、目标和任务,对矿区进行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治理以及监 测方案,并进行了经费概算。 1.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分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划分为三个区,即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防治区(I)、次重点防治区(Ⅱ)和矿山地质环境一般防治区(Ⅲ)。 重点防治区(I)预测塌陷区防治亚区、工业场地防治亚区,2个防治亚区共占地面积451.59公顷。 次重点防治区(Ⅱ)矿山道路防治亚区、矸石周转场防治亚区,2个防治亚区共占地面积2.88公顷。 一般防治区(Ⅲ)其他区域防治区,为评估区内除以上布局影响范围以外的其他区域,占地面积127.31公顷。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预防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预防措施可分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环境监测措施。 防治措施工程为设置崩塌警示牌2个、危岩清理1500立方米、布设被动防护网面积共1400平方米、修建挡墙100米;设置泥石流警示牌3个、修建排导沟约2500米;布设铁丝围栏13082米、警示牌130个、裂缝回填34843立方米;井筒回填。 地质环境监测措施包括崩塌监测2450次、购置采空区地面塌陷变形在线监测系统1套(包括21个监测站),购置泥石流自动监测预警系统3套。 (2)含水层破坏预防、修复及监测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服务年限内含水层治理工程量主要为监测各含水层地下水水位和水质,地下水质监测382点次、水位监测2282点次。 (3)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预防、修复及监测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服务年限内地形地貌景观监测103次。 (4)水土环境污染破坏的预防、修复及监测 矿井水处理站沉淀池清理96次、生活污水处理站沉淀池清理99次。矸石清运量659.28万立方米。生活垃圾清运22076立方米。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服务年限内水环境污染监测762次,土壤环境监测1636次。 (5)大气污染 购置空气质量监测站2套。 八、矿区土地复垦 1.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矿区土地利用范围为矿区实地使用面积。根据收集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并向伊宁市自然资源局、霍城县自然资源局和煤矿咨询,结合实地踏勘,根据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和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自然资发〔2023〕234号标准。煤矿土地利用包括矿区内和矿区外,矿区内主要为农用地562.33hm2,其中草地(天然牧草地)560.86hm2、农业建设用地(农村道路、设施农用地)1.42hm2、0.05hm2;建设用地15.39hm2,其中居住用地(农村宅基地)0.80hm2、工矿用地(工业用地、采矿用地)7.90hm2、5.03hm2、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城镇村道路)1.41hm2、0.08hm2、公共设施用地(其他公共设施)0.17hm2。矿区外主要为农用地1.55hm2,为草地(天然牧草地)1.55hm2;建设用地0.79hm2,为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城镇村道路)0.66hm2、0.13hm2。 2.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 矿山损毁土地包括已损毁和拟损毁土地。工业场地、矿山道路为已损毁土地,已损毁土地面积为19.28 hm2,为天然牧草地、工业用地、采矿用地、公路用地、城镇村道路、其他公用设施用地和农村道路。拟建矸石周转场以及预测塌陷区为拟损毁土地,拟损毁土地面积为436.67hm2,为天然牧草地、农村道路、农村宅基地、工业用地。 由于矿山道路与预测塌陷范围在空间上重叠,存在面积重复计算,重复计算面积为1.48 hm2。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方案复垦区面积 复垦区=永久性建设用地已损毁土地(不含永久性建设用地)拟损毁用地(不含永久性建设用地)-重复计算面积 =15.92hm2+3.36hm2436.67 hm2-1.48hm2 =454.47 hm2。 复垦责任范围为454.47hm2,为工业场地、矿山道路、拟建矸石周转场以及矿山采空区塌陷范围,复垦率为100。损毁土地类型为天然牧草地、工业用地、采矿用地、公路用地、城镇村道路、其他公用设施用地和农村道路。 3.矿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拟复垦土地面积约454.47公顷,复垦区包括工业场地、矿山道路、矸石周转场、轻度塌陷区、中度塌陷区,复垦方向均为天然牧草地。本次土地复垦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受采矿影响的区域地貌景观,并控制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使地形地貌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矿区土石方平衡分析 (1)水资源平衡分析 矿区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性气候,年降水量为186.30mm~387.7mm,平均290.4mm。本区域内具备植被自然发芽的条件,故本方案覆绿工程不采用人工灌溉。 (2)土源供需平衡分析 矿山已建工程中,涉及到各工程设施建设过程均未进行表土剥离,仅对场地进行平整后即开始建设,各场地土壤类型主要为灰钙土,质地为中壤-重壤,pH值为7.54,上部几乎无腐殖质层,土壤容重为1.45g/m3,砾石含量约为40,有机质含量0.4。现场调查及询问矿方相关人员,工业场地内土壤厚度大,在对土壤翻耕、培肥后即可利用,现场调查工业场地内植被生长良好,故方案设计对各场地压占损毁土地进行翻耕、培肥、播撒草籽恢复为天然牧草地,不再进行额外覆土。 本矿塌陷区伴生裂缝设计先对裂缝两侧各0.2m范围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0.5m,剥离的表土堆放于裂缝两侧,待裂缝回填治理完毕后将剥离的表土原地回覆平整,实现本复垦单元内土源的自我平衡,无需客土。 (3)矸石平衡分析 矿井生产期间掘进矸石量为0.024Mt/a,约为18667m3/a,则近期5年矿山产生煤矸石总量约为12万吨,约9.33万m3;矿山服务年限(95.10年)累计排放煤矸石总量约228.24万吨,约177.52万m3。本项目工业场地内选煤厂洗选矸石量约为0.07Mt/a,约为54444m3,则近期5年矿山产生煤矸石总量约为35万吨,约27.22万m3;矿山服务年限(95.10年)累计排放煤矸石总量约665.70万吨,约517.76万m3。无煤泥产生。选煤厂洗选矸石及掘进矸石量约为7.3万吨/年,全部堆放至矸石周转场存期为1年,容量约为8万m3,矿山在恢复正常生产后所产生的的矸石,计划除回填井筒外,剩余矸石全部外售。 5.土地复垦工程措施 矿山土地复垦责任范围内土地损毁形式主要为建(构)筑物用地压占和塌陷,应根据土地损毁具体形式安排土地复垦措施。可以采用机械拆除、土地平整、表土剥离、表土回覆、播撒草籽等措施,再进行监测管护工程。 土地复垦技术措施为工程技术措施。本方案土地复垦方向为恢复与周边地貌相一致及原有地貌,即复垦为天然牧草地,采用技术措施主要为土壤重构工程和植被重建工程。 (1)土壤重构工程 1)拆除工程措施 采取机械方式将地面场地内建筑物拆除及地面硬化拆除,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可回收材料进行回收,不可回收材料均由英也尔镇人民政府进行集中处理(见附件-垃圾清运收费公告),清运距离约12km。 2)表土剥离 将拟损毁的预测塌陷区伴生裂缝两侧表土剥离,堆放于裂缝两侧,待后续覆土用。 3)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采用利用74kw推土机对场地进行平整,场地坡度为23,包含推、运、卸等作业过程,使场地尽可能平坦避免出现高低不平的地段,在土地平整范围内实现土方量的填挖平衡。 在平整的同时将土地做成沟垄相间的形状,降雨时背上的雨水径流向沟底汇集,从而达到集水的目的,使自然植被在出芽和生长过程中有更多的水分供应。集水工程挡水梗堆高为0.30m宽为0.2m,每间隔1m设置一道。 4)表土回覆 在裂缝回填完毕后,需对裂缝两侧进行覆土工程工程,剥离深度0.2米,拟采用人工完成作业,土源为回填前堆存在裂缝两侧的表土。 (2)植被重建工程 预测塌陷区及风井场地复垦方向为天然牧草地,使损毁土地尽量与周边地形地貌相一致,对损毁土地进行植被重建工程,恢复其植被覆盖率。根据复垦场地和复垦时段的不同,本方案设计植被重建工程措施主要为土地翻耕、土壤培肥和播撒草籽。 土地翻耕 场地对地表造成一定的土壤压实,使土壤对降雨入渗能力降低。为了恢复土地的使用功能,翻松地表土地,翻耕采用59kw拖拉机和三铧犁,翻耕深度约20cm,打破紧实层,疏松土壤,增加透水透气性能,提高抗旱耐涝能力。 土壤培肥 采取综合施肥措施,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生产力。采用复合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解决土壤盐渍化、酸化、板结等状况,同时能为土壤补充各种矿物元素以及有益微生物。在测定土壤基本性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施用复合肥。 播撒草籽 对场地及伴生裂缝表土回覆区域、初次覆绿工程后对相应场地进行管护的过程中,采用人工播撒草籽复垦为天然牧草地,将购买的草籽由人工进行播种。播种时期为下雪前的秋季或夏季雨季来临之前。本矿区植被类型为耐盐植被如针茅、早熟禾等。 6.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 主要包括土地损毁监测和复垦效果监测。 (1)土地复垦监测 土地复垦监测主要包括土地损毁监测和土地复垦效果监测,主要调查地面建筑设施和采空塌陷区土地损毁程度和恢复情况,监测时间为方案服务年限内。监测工程为土地损毁监测措施2655次、土壤质量监测845次、植被恢复监测409次。 (2)复垦管护工程 管护期每年对复垦区草地采取补种措施,每年工程量均按全部工程量的 10计,即管护期补种工程量为全部复垦工程量的30即10.44公顷,管护时间为3年。 7.土地复垦实施年限 矿山服务年限95.1年,考虑地面塌陷沉稳期、复垦工程施工期和管护期,本方案服务年限102.1年。 8.土地复垦阶段工作安排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按照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的原则,本方案将土地复垦工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近期5年(2026年6月~2031年5月);第二阶段为中远期97.1年(2031年6月~2128年7月)。 1、第一阶段近期0-5年(2026年6月~2031年5月) (1)对矿山道路进行复绿工程,平整工程7800m3,土地翻耕、土壤培肥、播撒草籽工程量均为1.56hm2; (2)对预测适用期轻度塌陷区伴生裂缝治理区进行复绿工程,表土剥离8118.36m3,治理后表土回覆8118.36m3,覆土后土壤培肥工程量为5.07hm2;播撒草籽工程量为5.07hm2; (3)土地损毁监测130点/次;土壤质量监测32点/次;植被恢复监测12点/次。 2、第二阶段中远期97.1年(2031年6月2128年7月) (1)对沉稳后的地面塌陷区开展土地复垦工程,根据地面塌陷预测,预测290.45公顷的轻度塌陷区和145.22公顷的中度塌陷区,复垦方向为天然牧草地。轻度塌陷区和中度塌陷区的土地复垦措施为表土剥离、覆土工程、土壤培肥、播撒草籽。 (2)对各地面布局复垦单元开展土地复垦工程,复垦方向为天然牧草地。复垦措施包括建筑物拆除、地面硬化拆除、建筑垃圾清运、土地平整、土壤翻耕、土壤培肥、播撒草籽等。 (3)开展土地损毁监测,监测土地损毁的范围和程度,监测点13处,工业场地2个、矸石周转场2个、矿山道路2个、轻度塌陷区4个、中度塌陷区3个监测点。 (4)对各复垦单元开展复垦植被监测,监测点共7处,监测复垦区土壤pH 值、有机质含量、砂砾石含量、容重以及复垦区植物生长高度、成活率、生长量等。 (5)对各复垦单元开展植被管护工程,对缺苗区域补撒草籽,并通过封育、松土、补播等管护措施,保障复草地的正常生长,巩固复垦成果,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九、技术经济指标 经计算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1.2Mt/a 时建设投资为72622.57万元,其中井巷工程16747.95万元,土建工程11988.06万元,安装工程6528.96万元,设备购置费22108.5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464.28万元(包括土地费用650.16万元),工程预备费6283.78万元,已有投资3501.02万元。 选煤厂建设投资为15538.87万元。 本项目煤炭综合售价为259.75元/t(不含税),达产后年销售收入为31170.00万元。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12.53,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10.07,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14.43,均大于相应的基准收益率。财务净现值也大于零。项目总投资收益率10.02,投资利润率9.31,投资利税率11.15,税后投资回收期13年,盈亏平衡点52.52。 本方案设计年限费估算总费用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和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之和。依据前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和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本方案设计年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静态总投资2124.88万元,土地复垦工程静态总投资1865.90万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工程静态总投资3990.78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为2542.49万元。 本方案土地复垦责任范围454.47公顷(6817.05亩),土地复垦工程静态总投资1865.90万元(包含其他费用),静态亩均工程费约为2737.11元。 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建议企业今后认真按照方案规定的开采顺序组织生产,矿山建设、生产中须严格执行安全、生态保护等规定,矿山安全、环境 保护、水土保持等,按照各相应主管部门审批的方案执行,加强安全生产防范、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避免人为造成矿产资源无法开发的损失。 2.矿山地处河谷之间的山丘地区,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应着力加强泥石流沟谷的人工巡视,制定好预警和有效防治措施,发现险情及时撤离人员和设备,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应设专门机构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发现地质灾害迹象或地质环境问题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应及时处理。 3.按照开发利用方案中的设计开挖、修建截排水措施及设计的其它安全工程措施,已实施修建,其后期维护费用计入矿山安全生产投入。 4.矿山应加强对矿区周边地质环境的管理,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与巡查,加强截排水系统和监测点的日常检查工作,发现问题迅速整改,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应防治措施,做到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施工。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监测,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处理汇交。 5.矿山闭坑后,严格按照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土地复垦。 附表 资源/储量类别调整前后对照表 矿区范围内评审通过的保有资源 储量及类别 设计调整的资源/储量及类别 可采资源/储量 设计损失及采矿损失量 类别 资源量(万吨) 类别 储量(万吨) 损失量(万吨) 探明 15008.7 证实储量 10055.9 4952.8 控制 2488.1 可信储量 1664.1 824. 推断 6618.8 推断资源量 4239.9 2378.9 探明控制 推断 24115.6 证实储量 可信储量 推断资源量 15959.8 8155.8 注评审通过的所有资源量全部利用,作为设计利用资源量,根据地质专家意见,应在可采量中进行资源量类别调整,因此对可采储量进行了类别调整,原探明资源量归类为证实储量,控制资源量归类为可信储量,推断资源量归类为推断资源量(其中永久煤柱、其它煤柱及其它损失归入设计损失量及采矿损失量)。 附件伊犁伊北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伊北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评审专家组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