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工作方法第一讲.ppt

返回 相似 举报
野外工作方法第一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野外工作方法第一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野外工作方法第一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野外工作方法第一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野外工作方法第一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野外工作方法,地质调查与找矿,,,野外工作方法,,野外工作方法,第一节地质调查概述一、地质调查的概念与目的任务地质调查是指对某地区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质、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地质调查工作任务的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区域地质调查(简称区调)和矿产勘查。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地质工作。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地质填图、找矿和综合研究,阐明区域内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地质等基本地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矿产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基础地质资料。,野外工作方法,二、地质调查的种类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分类,是按地质填图比例尺来划分的,即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的详细程度的要求,分为(1)小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1100万-150万)(2)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120万-110万,125万)(3)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范围,一般是按国际分幅(经纬度),或按工作任务要求划分。,野外工作方法,野外工作方法,大、中比例尺或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首先要选择好调查的地区,选择的地区一般应符合下列原则(1)国民经济建设或国防建设需要的地区;(2)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并已具备前期地质工作相适应的研究程度;(3)自然经济地理条件较好,或已有中、近期国家建设的发展计划,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地区;(4)确定调查范围时应尽量照顾国际分幅,保持图框的完整性并考虑与邻区图幅的连接。,野外工作方法,三、地质调查的发展概况1949年后,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1949年至1957年,以1100万区域地质编图和编测地质图为主,并在部分省、自治区进行了120万区调的试点。通过这一时期的工作,基本上掌握了120万综合性区调工作方法,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20万区调奠定了基础。(2)1958年至1966年,基本完成了我国东部地区的1100万区域地质编图和编测工作,广泛开展了120万区调,并在个别省、自治区开始了15万区调试点。(3)1966年至1980年,除西藏外,全国已基本完成(台湾省未统计在内)1100万区调工作。120万区调工作在大多数省、自治区已陆续完成。并开始对部分120万区调图幅进行修测再版。在已完成120万区调的省、自治区开展120万区调成果资料总结。在成矿远景区带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试点。(4)1980年至1986年,区调工作逐渐转移到以15万区调为重点,继续进行边远高寒地区的120万区调;部分省、自治区开始编写区域地质志和区域矿产总结。,野外工作方法,5)1986年以后,是15万区调工作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1986年,原地质矿产部设立了15万区调中地质填图方法研究项目,开展我国沉积岩、花岗岩、变质岩发育区的15万区调填图的方法研究。项目研究的核心是把当代地质科学领域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区调工作中,总结和创立一套适合我国地质特色的沉积岩区、花岗岩区和变质岩区地质填图方法。1991年项目研究的主要成果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花岗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和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的出版发行,标志着我国区调填图方法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也标志着我国的区调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所进行的主要是15万和125万区调工作,工作重点在西部地区及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标志着我国的区域地质调查正在与国际接轨。,野外工作方法,第二节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及方法一、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立项及合同的签定(一)收集资料和设计编写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收集和综合工作区前人已有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资料,进行地质踏勘和航片、卫片的地质解译,编写工作设计。野外地质踏勘应在系统收集和综合研究前人资料以及初步解释航片、卫片后进行,踏勘路线应尽可能垂直穿越工作区构造线方向,各类重要接触关系、矿化或矿产地均应布置踏勘路线。,野外工作方法,通过本阶段工作,应力图达到了解工作区地质矿产基本特征、工作程度及前人已有资料和分析测试数据;统一岩石分类、命名方案和图例图式;选择各类剖面测制位置;编制地质、矿产草图;提出工作区地质、矿产调查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措施、方法和手段;设计所需的实物工作量、人员及仪器配置、经费及材料,完成全部工作的时间以及最终必须提交的地质成果等。设计编写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简详合适。,野外工作方法,(二)野外地质矿产调查阶段此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类地质剖面的测制和研究;系统的路线地质填图及矿产调查;为配合地质填图而开展的物探测量、化探测量;各类样品的采集等。,本阶段的工作基本完成后,应及时综合研究编绘出工作区野外地质图(矿产图)和地质实际材料图、各类地质剖面图,作为野外地质矿产调查阶段的主要成果和后阶段加深研究工作的依据。对采集回来的各类标本、样品,应及时编录、登记、加工或处理,送样并分析鉴定,以便能及时取得分析测试数据。,野外工作方法,(三)资料的中间性整理及野外加深研究阶段此阶段包含着野外和室内两方面工作,且一般应先从资料的中间性综合整理工作入手。在中间性的综合整理中,既要对各地质剖面和系统填图中已获野外资料进行较全面的综合整理研究,还应该对已收到的样品分析测试数据作初步计算、作图、统计、研究。通过这一阶段综合研究,肯定成果,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制定野外加深研究计划,尔后进行野外加深研究工作。,野外工作方法,(四)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阶段地质调查的最终资料整理应在野外工作全部完成,各种原始资料已经过初步整理,并经主管部门组织野外验收通过,或已按验收意见做过野外补充工作后进行。此阶段应对所获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编制各种成果图件,通过对工作区地质构造特征和成矿规律的总结,最后编写出地质调查报告。,野外工作方法,二、沉积岩区地质调查方法沉积岩分布地区进行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一般可归纳如下(一)地层剖面研究实测地层剖面的目的是划分地层,了解其岩性、岩相、厚度、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和地球化学主要特征(含矿性),建立工作区地层层序、查明接触关系、确定地层时代和填图单位。剖面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出露完整,化石丰富,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晰,构造较简单的地段测制。各时代地层单位至少要有一至二条代表性实测剖面控制,其比例尺应根据地质调查精度确定。如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实测剖面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500。,野外工作方法,(二)地质填图的基本内容沉积岩地区填图主要观察研究地层层序、厚度、接触关系、岩性、物质成分、沉积特征(沉积相标志、沉积旋回、韵律等),可能含有的化石及产出状况、标志层,含矿层及其变化等,并确定或阐明地层时代,以及沉积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等。对大面积的第四纪堆积物,除一般的沉积层和沉积学方面的观察研究内容外,还要注意了解可能赋存的矿产、古风化壳、古土壤及文化层等。,野外工作方法,三、花岗岩类区地质调查方法(一)花岗岩类岩体剖面的测制岩体剖面的测制是在花岗岩类发育区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剖面应选择在出露较好、露头基本连续、垂直岩体内部构造线、接触关系清楚且构造简单的地段。花岗岩类岩体剖面研究的目的可以解决花岗岩类岩体不同组合类型、岩体之间和内部的接触关系,划分出单元和归并超单元;可以了解每一岩石单元内部的岩性变化情况及超单元内部的同源演化序列的变化情况;建立侵入的相对序次;查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以及岩体形成时代、岩体的变形构造及就位机制等。通过对剖面的详细采样,还可以获得单元、超单元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学、地球化学、成岩温度、含矿性等方面有价值的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剖面测制,可以提供建立岩石谱系单位的各种地质资料。,野外工作方法,(二)花岗岩类区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圈定花岗岩类岩石的分布范围,查明花岗岩类岩体与其他岩石(沉积岩、变质岩、火山岩等)之间的接触关系,确定花岗岩类岩体的形成时代;辨别岩石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正确地划分岩石类型;查明岩体之间的接触关系,特别是岩体内部的接触关系,包括明显的和隐蔽的侵入接触关系;弄清同一类型岩石之间和不同类型岩石之间的空间和时间关系,特别是同源岩浆序列各单位的形成序次和空间展布规律;按岩石谱系单位的原则,建立花岗岩类岩体等级体制,建立单元,归并超单元,有条件时还应进一步归并超单元组合;调查花岗岩类岩体内部各种变形构造,为分析花岗岩类岩体就位机制提供素材;根据花岗岩类岩体中所含矿物组成及其含量、岩石化学成分和地球化学资料等论证同源岩浆演化的基本规律;根据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论证岩体的形成时代、序次及其相关性;研究深成岩体内部具体构造岩浆单元与成矿关系,建立成矿模式。,野外工作方法,四、变质岩区地质调查方法(一)填图方法选择在地壳表面和一定深度内,存在着一类重要的岩石类型,称为变质岩。其主要的岩石种类有千枚岩、片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大理岩以及角岩等。在相当多的地区内,它们往往与混合岩、花岗质岩石共生,在另一地区,它们又和一超基性岩,如蛇纹岩等形成特殊的组合。,野外工作方法,根据变质程度大致可将变质岩分为片麻状花岗杂岩(深变质岩)-采用构造岩石-事件法。成层无序变质岩系夹成层有序变质岩(中变质岩)-采用构造-岩层法成层有序变质岩系夹成层无序变质岩带(浅变质岩)-采用构造地层法,野外工作方法,(二)变质岩区填图工作主要包括穿越路线,控制地质体及重要界线;追索标志层组合(或标志层、特殊岩性等),确定其分布延伸状况;进行关键地区的构造解剖,确定区内构造形式;测制构造地层(岩石)剖面,恢复和建立地层(原岩)系统;针对工作区和区域构造关系,做必要的区域构造调查;采集各类样品,进行室内鉴定分析,特别是对重要的构造定向标本要进行观察研究。,野外工作方法,关于上述工作大体可按先填制构造岩性图,再进行关键地区构造解剖,后测制构造地层(岩石)剖面的程序进行。通过上述工作,要基本确定区内主要构造形式,以及多期叠加褶皱对地层展布的控制;通过变质地层的分析研究,建立较正确的地层层序,合理划分填图单位;了解区内构造变形与变质作用、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的关系,初步建立起区内地质事件演化表。,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