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表1-13 各体系域和饥饿段的主要鉴定特征及形成时期与定义 (据J.C.Van Wagonar等,1988;H.W.Posamentier and P.R.Vail,1988; 魏家庸等,1991) 各 称 项界 底 界 地层结构 形 成 时 期 定 义 低水位体系域 深切谷充填物 (ivf) 海侵面 (TS) 1型不整合 加 积 全球海面慢速下降至上升最初期或相对海面缓慢上升期 全球海面快速下降的低水位期海面低于沉积滨线坡折情况下的沉积体系组合域 低水 位楔LSW 晚期(低水位三角洲) 海侵面 上超于1型不整合;下超于扇顶面 进 积 早期(斜坡扇) 扇顶面 (tfs) 1型不整合及低水位扇顶 进积一加积 低水位扇 (LSF) 扇顶面 下超于1型不整合的相当面 进积一加积 全球海面高速下降期或相对海面最低期 陆棚边缘楔(SMW) 或陆棚边缘体系域(SMST) 海侵面 发生海岸上超向盆地迁移的2型不整合及其相当面 进积一加积 全球海面下降后期至上升最初期或相对海面高速下降至逐渐上升初期 全球海面慢速下降的低水位期海面不低于沉积滨线坡折情况下的沉积系组合域 高水位体系域 (HST) 1或2型不整合 向陆上超于层序底界不整合;向海下超于最大海泛面 逐渐增强的进积(加积一进积) 全球海面上升后期至下降初期或相对海面下降期 全球海面高水位期的沉积体系组合域 饥饿段 (SS) 凝缩段 (CS) 上部 (HST底部) 与HST 过渡 下超于最大海泛面 进积 全球海面上升最快期或相对海面最高期 区域性最大海侵期沉积于中一外陆棚至盆地内的贫陆源碎屑的海相薄层低速沉积段 下部 (TST顶部) 最大 海泛面 与TST过渡 加积 海侵体系域 (TST) 最大 海泛面(mfs) 向陆上超于层序底界1或2型 不整合;向海下超于海侵面 中一上部退积一加积,下部进积,最底部快速退积 全球海面快速上升期或相对海面上升期 全球海面快速上升期的沉积体系组合域 表中各体系域名称虽有一定的成因含义,但它们主要是根据顶、底界面几何特征、地层结构、空间关系、总 体形态以及相组合的纵横向变化等物理标志鉴定,而不是根据成因解释来鉴定。此外,低水位体系域或陆棚边缘 体系域在地形起伏极小的盆地内可能与高水位体系域难以区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