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2001BA609A - 06 铜 陵 有 色 金 属集 团公 司 云 南 锡 业 公 司 共同资助成果 大型矿山 接替资 源 勘查技 术与示 范研究 彭省临 刘亮明 赖健清 邵拥军 柳建新 席振铢 王 力 杨群周 著 北 京 内 容 提 要 目 前, 我国矿 业的 发展面 临着 严峻的 挑战 现 有老 矿山 基 地的 已 探明 储 量日 趋 枯竭 ; 新发 现 的 矿 床和 接 替资源 又越 来越少 ;加 之新 矿床的 发现 和勘探 成本也 在逐 年提高 。因 而一个 不争 的事实 就是新 建 矿山 不 多, 一些大 型矿 山又面 临关闭 。 本 书首 先实事 求是地 指出 了我国 矿业 发展所 面临 的种 种 危机 , 随后 用 三篇 二 十五 章 的篇 幅 系 统 分析 了 我国矿 山的 找矿潜 力; 全面 总结了 找矿 勘查的 发展趋 势; 详细 介绍了 在矿 山找矿 勘探 中所应 用的 一些 新 的理 论方法 和勘 探技术 ,具 体包 括 构造地 球化 学技术 、 伪 随 机多 频 激电 技 术、 近 矿充 电 激电 技 术、 可 控 源 音频 大 地电磁 CSAMT 测深和 高频 大地电 磁 EH - 4 测 深 技 术、 地 电 化 学 提 取 技 术、 瞬 变 电 磁 技术 、 γ能 谱 技 术 等, 并把上 述新 方法与 新技 术具体 应用 到安徽 铜陵地 区和 云南个 旧地 区的实 际勘 探当中 ,对 实验 区的 深 边部 隐伏矿 体定 位预测 性成果 加以 验证和 分析 ,取 得了十 分理 想的效 果。 本 书是我 国目 前第一 部较 系统论 述大型 矿山 接替 资源 勘 查方 面 的论 著, 可 供 从事 矿 产 开 发、 找 矿、 勘 探 和矿床 研究 方面的 人员参 考使 用。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大型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技术与示范研究/ 彭省临, 刘 亮明等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12 ISBN 7 - 116 - 04227 - X Ⅰ. 大 . . . Ⅱ .①彭 . . .②刘 . . . Ⅲ . 矿产资源 - 地质 勘探 - 研究 Ⅳ. P624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04第 104915 号 DAXING KUANGSHAN JIETI ZIYUAN KANCHA JISHU YU SHIFAN YANJIU 责 任编 辑 李凯明 责 任校 对 关风云 出 版发 行 地质出 版社 社 址邮 编 北京海 淀区 学院路 31 号, 100083 电 话 01082324508邮 购部 ; 01082324576 编辑室 网 址 http / / www .gph .com .cn 电 子邮 箱zbs gph .com .cn 传 真 01082310759 印 刷 北京中 科印 刷有限 公司 开 本 787mm1092mm 印 张 14. 75; 图版 1 页 字 数 360 千 字 印 数 11000 册 版 次 2004 年 12 月北京 第一版第一次 印刷 定 价 50. 00 元 ISBN 7- 116- 04227- X /P 2518 凡购买地质出版社的图书,如有缺页、 倒页、 脱页者,本社出版处负责调换 序 大型矿山基地不仅在我国矿产资源供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也对所在地 域的区域经济及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型老矿山基地 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资源形势 已探明储量日趋枯竭 , 新的找矿发现越来越 少。如不能尽快解决这些矿山基地的接替资源问题 , 将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与稳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从国内外矿山的找矿成果和我国大型老矿山的找矿勘探和研究程度来分 析, 我国的大多数大型的老矿山基地还蕴藏着极大的找矿潜力。围绕这些矿 山基地开展新一轮的找矿勘查是解决这些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最佳途径。长 期以来, 之所以没能在这些老矿山基地及外围取得突破性的找矿成果, 其主 要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勘查投入的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应用于矿山 找矿勘查的知识和技术难以解决矿山找矿勘查所面临的特殊难题。因此, 除 了大幅度地增加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投入以外, 更重要的是必须在勘查知识和 技术创新方面狠下功夫。需要针对矿山找矿的特殊性 , 创建一套适合我国地 质环境特点的矿山深边部及外围隐伏矿床 体 定位预测的理论体系和实用 的资源勘查技术集成。 由于所处地质背景和景观环境的特殊性, 我国东部的大型矿山基地的新 一轮勘查面临众多的科学难题和技术难题。近些年来 , 我国虽然在大型老矿 山基地的找矿勘查方面开展了不少的工作, 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要真正实现 突破性的找矿成就, 从根本上扭转矿山所面临的资源危机局面, 还有漫长的 路要走。 此时此刻, 大型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技术与示范研究 的出版是一件十分 有意义的事。 全书较系统地阐述了大型矿山找矿勘查的难点、勘查战略和勘查技术的 创新, 提出了矿山深边部隐伏矿床 体 定位预测的途径和方法, 全面介绍 了用于矿山找矿勘查的构造地球化学、伪随机多频激电、大地电磁测深、瞬 Ⅰ 变电磁、地电化学及伽马能谱等技术, 以及应用这些技术在铜陵凤凰山铜矿 田及个旧驼峰山锡矿田进行勘查和预测的示范性研究成果。应该说, 本书针 对我国生产矿山特点 , 对大型老矿山深边部进行如此系统的多学科找矿预测 和勘查研究与示范 , 在国内还是少见的 ,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地学专著。 Ⅱ 前 言 目前我国矿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一方面, 现有老矿山基地的已探明储量日趋枯 竭; 另一方面, 新发现的矿床和接替资源又越来越少, 加之新矿床的发现和勘探成本也在 逐年大幅度提高, 从而导致我国新建矿山不多, 而大批老矿山, 特别是一些大型矿山, 因 资源危机而面临关闭或濒临关闭的严峻局面。由于这些大型老矿山不仅在我国矿产资源保 障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且对所在地域的经济及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开展大型老矿山基地的接替资源勘查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从国内外矿山的找矿成果和我国主要的大型老矿山的勘探和研究程度来分析, 这些大 型的老矿山基地都有着极大的找矿潜力。过去之所以没有发现这些潜在的资源, 一方面是 由于勘查投入的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是由于应用于矿山找矿勘查的知识和技术难以解决矿 山找矿勘查所面临的特殊难题。因此, 除了大幅度地增加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投入以外, 更 重要的是必须在勘查知识和技术创新方面下功夫, 针对矿山找矿的特殊性, 创建一套适合 我国地质条件的矿山深边部及外围隐伏矿床 体 定位预测的理论体系和实用的资源勘查 技术集成。 我国绝大多数有色金属矿床处于构造 岩浆活化区 地洼区 ,具多因复成特征, 其形 成和保存条件较之产于相对稳定区 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的矿床要复杂得多, 在生产矿 山进行大比例尺矿床定位预测和勘查更具艰巨性和挑战性。理论上,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多 因素复杂体系中复合成矿机制和空间定位规律问题, 以及在信息提取和信息处理方面的非 线性动力学问题; 技术上, 除了要创新探测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 使之达到高精度、大探 测深度和强抗干扰能力外, 还要开发一套综合预测的多元信息集成技术。因此, 大型矿山 接替资源勘查是一项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和信息处理等多学科领域的系统创新工 程。近些年来, 我们一直致力于有色金属矿山找矿勘查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取得了初步的 成果。出版本书目的就是想通过我们的学习和实践体会来抛砖引玉, 与国内同行一道, 为 振兴我国矿业、扭转和改变大型矿山接替资源危机的严峻局面而共同奋斗。 除第一章绪论外, 全书正文内容分三篇 25 章。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了大型矿山接 替资源勘查的重要意义及特殊性, 从国内外矿山找矿的重要发现分析了大型矿山的找矿潜 力, 总结了找矿勘查的发展趋势。第一篇首先论述了矿山找矿勘查的知识体系和预测性勘 查战略, 并着重阐述了矿山深边部隐伏矿床定位预测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勘查模型和勘查技 术的创新, 随后以八章的篇幅从原理和方法上介绍了我们在矿山找矿勘查实践中采用的勘 查技术, 包括构造地球化学技术、地电化学提取技术、伪随机多频激电技术、近矿充电激 电技术、瞬变电磁技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 CSAMT 测深和高频大地电磁 EH - 4 测深技术、 γ能谱技术等多种能用于矿山找矿勘查的技术以及矿山找矿勘查的多元信息集 成和管理系统。第二篇重点阐述了铜陵凤凰山矿田的隐伏矿床预测性勘查的初步成果, 具 体包括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找矿潜力分析及勘查战略选择; 构造地球化学、伪随机多 Ⅲ 频激电、近矿激电、CSAMT、地电化学提取、TEM 和γ能谱勘查的结果及分析; 隐伏矿 床综合定位预测及验证结果分析。第三篇介绍了在个旧矿集区进行隐伏锡矿床勘查的部分 成果, 主要包括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找矿潜力分析及勘查战略选择; 在驼峰山测区 进行的构造地球化学、CSAMT 和 EH - 4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勘查的主要成果及解释; 驼 峰山测区矿床综合定位预测分析及验证结果分析。 本书的内容是彭省临负责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大型矿山接替资源探查 技术与示范”2001BA609A 06、铜陵有色金属 集团 公司委托项目“凤凰山铜矿深部 及边部找矿预测研究”及云南锡业公司委托项目“个旧矿区深部隐伏矿床综合预测研究” 的主要成果, 是全体课题组成员集体劳动的结晶。全书是在彭省临主持下由课题组主要成 员分工编写完成的, 具体编写分工为 第一、二和十章由彭省临、刘亮明编写, 第三、 九、十一、十三、十九和二十二章由刘亮明编写, 第四和十六章由赖健清编写, 第五章由 柳建新和席振铢编写, 第六章由柳建新编写, 第七、十四、十五、二十三和二十四章由席 振铢编写, 第八、十七和十八章由邵拥军编写, 第十二章由刘亮明、邵拥军、杨群周和赖 健清编写, 第二十和二十五章由刘亮明、王力编写, 第二十一和二十六章由彭省临、王力 编写。张宪润、谭克仁、王志强和林才顺为本书编写提供了部分材料。全书由刘亮明统 编, 邵拥军和王力分别协助进行了第二篇和第三篇的编辑工作, 最终经彭省临审核、修改 定稿。课题进行过程中得到了铜陵有色金属 集团 公司及所属凤凰山铜矿、云南锡业公 司及所属老厂锡矿的大力支持, 在此深表感谢 大型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牵涉到众多的科学难题和技术难 题。近年来, 我国虽然在大型老矿山基地的找矿勘查方面开展了不少的工作, 取得了一些 成绩, 但要真正实现突破性的找矿成就, 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面临的资源危机局面, 还有漫 长的路要走, 还需国内同仁矢志不渝、创新务实、艰苦努力才能实现。前苏联政府和俄罗 斯政府在原探明资源枯竭的乌拉尔成矿区的二次勘查就花了 20 多年的时间才取得突破性 的找矿成果, 使之再次成为俄罗斯最主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基地。正是由于本书所研究问题 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同时限于作者的知识和学术水平, 书中定会存在不完善甚至错误之 外, 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彭省临 2004 年 6 月 12 日于长沙岳麓山中南大学 Ⅳ 目 录 序 前 言 第一章 绪论1⋯⋯⋯⋯⋯⋯⋯⋯⋯⋯⋯⋯⋯⋯⋯⋯⋯⋯⋯⋯⋯⋯⋯⋯⋯⋯⋯⋯⋯⋯⋯⋯ 第h一节 大型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的重要意义1⋯⋯⋯⋯⋯⋯⋯⋯⋯⋯⋯⋯⋯⋯⋯⋯⋯⋯ 一、增加矿产资源储量、提升国家资源安全2⋯⋯⋯⋯⋯⋯⋯⋯⋯⋯⋯⋯⋯⋯⋯⋯⋯⋯⋯ 二、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促进矿山所在区域的稳定和发展2⋯⋯⋯⋯⋯⋯⋯⋯⋯⋯⋯⋯⋯⋯ 三、降低矿物原料的生产成本、提高中国矿业的国际竞争力2⋯⋯⋯⋯⋯⋯⋯⋯⋯⋯⋯⋯⋯ 四、加速国家勘查投资的增值、实现投资的高效性2⋯⋯⋯⋯⋯⋯⋯⋯⋯⋯⋯⋯⋯⋯⋯⋯⋯ 五、大大降低矿业开发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3⋯⋯⋯⋯⋯⋯⋯⋯⋯⋯⋯ 第h二节 大型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的特殊性3⋯⋯⋯⋯⋯⋯⋯⋯⋯⋯⋯⋯⋯⋯⋯⋯⋯⋯⋯ 一、更大的找矿难度3⋯⋯⋯⋯⋯⋯⋯⋯⋯⋯⋯⋯⋯⋯⋯⋯⋯⋯⋯⋯⋯⋯⋯⋯⋯⋯⋯⋯ 二、优势和陷阱并存4⋯⋯⋯⋯⋯⋯⋯⋯⋯⋯⋯⋯⋯⋯⋯⋯⋯⋯⋯⋯⋯⋯⋯⋯⋯⋯⋯⋯ 第h三节 大型矿山的找矿潜力及国内外矿山找矿的重要发现5⋯⋯⋯⋯⋯⋯⋯⋯⋯⋯⋯ 一、矿山深部的找矿潜力及国内外重要找矿发现5⋯⋯⋯⋯⋯⋯⋯⋯⋯⋯⋯⋯⋯⋯⋯⋯⋯ 二、矿区外围覆盖区和工作空白区的找矿潜力及国内外重要找矿发现6⋯⋯⋯⋯⋯⋯⋯⋯⋯⋯ 三、围绕已有矿山新类型矿床的找矿潜力及国内外重要找矿发现6⋯⋯⋯⋯⋯⋯⋯⋯⋯⋯⋯ 第h四节 找矿勘查发展趋势7⋯⋯⋯⋯⋯⋯⋯⋯⋯⋯⋯⋯⋯⋯⋯⋯⋯⋯⋯⋯⋯⋯⋯⋯⋯ 一、预测性勘查和勘查技术的创新是降低日趋升高找矿发现成本的有效手段7⋯⋯⋯⋯⋯⋯⋯ 二、预测分析永远是在地质情况不明了的状态下做出的判断7⋯⋯⋯⋯⋯⋯⋯⋯⋯⋯⋯⋯⋯ 三、矿床知识和勘查技术的创新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7⋯⋯⋯⋯⋯⋯⋯⋯⋯⋯⋯⋯⋯⋯⋯ 四、深部三维构造格架的研究将是大型矿山新一轮找矿发现的必由之路9⋯⋯⋯⋯⋯⋯⋯⋯⋯ 五、大型矿山新一轮找矿勘查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9⋯⋯⋯⋯⋯⋯⋯⋯⋯⋯⋯⋯⋯⋯ 第一篇 大型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理论与技术 第二章 矿山找矿勘查知识体系和预测性勘查战略13⋯⋯⋯⋯⋯⋯⋯⋯⋯⋯⋯⋯⋯⋯⋯ 第一节 找矿勘查知识体系13⋯⋯⋯⋯⋯⋯⋯⋯⋯⋯⋯⋯⋯⋯⋯⋯⋯⋯⋯⋯⋯⋯⋯⋯ 第h二节 预测性勘查战略14⋯⋯⋯⋯⋯⋯⋯⋯⋯⋯⋯⋯⋯⋯⋯⋯⋯⋯⋯⋯⋯⋯⋯⋯⋯ 一、矿山深、边部隐伏矿床定位预测的途径和方法14⋯⋯⋯⋯⋯⋯⋯⋯⋯⋯⋯⋯⋯⋯⋯⋯ 二、勘查模型的创新17⋯⋯⋯⋯⋯⋯⋯⋯⋯⋯⋯⋯⋯⋯⋯⋯⋯⋯⋯⋯⋯⋯⋯⋯⋯⋯⋯ 三、勘查技术的创新18⋯⋯⋯⋯⋯⋯⋯⋯⋯⋯⋯⋯⋯⋯⋯⋯⋯⋯⋯⋯⋯⋯⋯⋯⋯⋯⋯ 四、多元信息集成与矿床定位预测19⋯⋯⋯⋯⋯⋯⋯⋯⋯⋯⋯⋯⋯⋯⋯⋯⋯⋯⋯⋯⋯⋯ 第三章 构造地球化学勘查技术21⋯⋯⋯⋯⋯⋯⋯⋯⋯⋯⋯⋯⋯⋯⋯⋯⋯⋯⋯⋯⋯⋯⋯ 第一节 科学原理21⋯⋯⋯⋯⋯⋯⋯⋯⋯⋯⋯⋯⋯⋯⋯⋯⋯⋯⋯⋯⋯⋯⋯⋯⋯⋯⋯⋯ 第二节 使用方法和技术原则24⋯⋯⋯⋯⋯⋯⋯⋯⋯⋯⋯⋯⋯⋯⋯⋯⋯⋯⋯⋯⋯⋯⋯ Ⅴ 第四章 地电化学提取技术原理和方法26⋯⋯⋯⋯⋯⋯⋯⋯⋯⋯⋯⋯⋯⋯⋯⋯⋯⋯⋯⋯ 第h一节 基本原理及成晕机制26⋯⋯⋯⋯⋯⋯⋯⋯⋯⋯⋯⋯⋯⋯⋯⋯⋯⋯⋯⋯⋯⋯⋯ 一、基本原理26⋯⋯⋯⋯⋯⋯⋯⋯⋯⋯⋯⋯⋯⋯⋯⋯⋯⋯⋯⋯⋯⋯⋯⋯⋯⋯⋯⋯⋯⋯ 二、成晕机制28⋯⋯⋯⋯⋯⋯⋯⋯⋯⋯⋯⋯⋯⋯⋯⋯⋯⋯⋯⋯⋯⋯⋯⋯⋯⋯⋯⋯⋯⋯ 第二节 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30⋯⋯⋯⋯⋯⋯⋯⋯⋯⋯⋯⋯⋯⋯⋯⋯⋯⋯⋯⋯⋯⋯⋯ 第五章 激发极化法勘查技术32⋯⋯⋯⋯⋯⋯⋯⋯⋯⋯⋯⋯⋯⋯⋯⋯⋯⋯⋯⋯⋯⋯⋯⋯ 第h一节 伪随机多频激电技术32⋯⋯⋯⋯⋯⋯⋯⋯⋯⋯⋯⋯⋯⋯⋯⋯⋯⋯⋯⋯⋯⋯⋯ 一、技术原理32⋯⋯⋯⋯⋯⋯⋯⋯⋯⋯⋯⋯⋯⋯⋯⋯⋯⋯⋯⋯⋯⋯⋯⋯⋯⋯⋯⋯⋯⋯ 二、异常解译35⋯⋯⋯⋯⋯⋯⋯⋯⋯⋯⋯⋯⋯⋯⋯⋯⋯⋯⋯⋯⋯⋯⋯⋯⋯⋯⋯⋯⋯⋯ 第h二节 近矿充电激电技术36⋯⋯⋯⋯⋯⋯⋯⋯⋯⋯⋯⋯⋯⋯⋯⋯⋯⋯⋯⋯⋯⋯⋯⋯ 一、方法简介36⋯⋯⋯⋯⋯⋯⋯⋯⋯⋯⋯⋯⋯⋯⋯⋯⋯⋯⋯⋯⋯⋯⋯⋯⋯⋯⋯⋯⋯⋯ 二、技术参数36⋯⋯⋯⋯⋯⋯⋯⋯⋯⋯⋯⋯⋯⋯⋯⋯⋯⋯⋯⋯⋯⋯⋯⋯⋯⋯⋯⋯⋯⋯ 第六章 瞬变电磁勘查技术37⋯⋯⋯⋯⋯⋯⋯⋯⋯⋯⋯⋯⋯⋯⋯⋯⋯⋯⋯⋯⋯⋯⋯⋯⋯ 第h一节 技术原理及其特点37⋯⋯⋯⋯⋯⋯⋯⋯⋯⋯⋯⋯⋯⋯⋯⋯⋯⋯⋯⋯⋯⋯⋯⋯ 一、技术简介37⋯⋯⋯⋯⋯⋯⋯⋯⋯⋯⋯⋯⋯⋯⋯⋯⋯⋯⋯⋯⋯⋯⋯⋯⋯⋯⋯⋯⋯⋯ 二、优缺点37⋯⋯⋯⋯⋯⋯⋯⋯⋯⋯⋯⋯⋯⋯⋯⋯⋯⋯⋯⋯⋯⋯⋯⋯⋯⋯⋯⋯⋯⋯⋯ 第h二节 异常解释38⋯⋯⋯⋯⋯⋯⋯⋯⋯⋯⋯⋯⋯⋯⋯⋯⋯⋯⋯⋯⋯⋯⋯⋯⋯⋯⋯⋯ 一、背景场的确定38⋯⋯⋯⋯⋯⋯⋯⋯⋯⋯⋯⋯⋯⋯⋯⋯⋯⋯⋯⋯⋯⋯⋯⋯⋯⋯⋯⋯ 二、资料的定性分析38⋯⋯⋯⋯⋯⋯⋯⋯⋯⋯⋯⋯⋯⋯⋯⋯⋯⋯⋯⋯⋯⋯⋯⋯⋯⋯⋯ 三、资料的半定量解释40⋯⋯⋯⋯⋯⋯⋯⋯⋯⋯⋯⋯⋯⋯⋯⋯⋯⋯⋯⋯⋯⋯⋯⋯⋯⋯ 四、资料的反演41⋯⋯⋯⋯⋯⋯⋯⋯⋯⋯⋯⋯⋯⋯⋯⋯⋯⋯⋯⋯⋯⋯⋯⋯⋯⋯⋯⋯⋯ 第七章 大地电磁测深技术44⋯⋯⋯⋯⋯⋯⋯⋯⋯⋯⋯⋯⋯⋯⋯⋯⋯⋯⋯⋯⋯⋯⋯⋯⋯ 第h一节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CSAMT 技术44⋯⋯⋯⋯⋯⋯⋯⋯⋯⋯⋯⋯⋯⋯ 一、CSAMT 法测深原理44⋯⋯⋯⋯⋯⋯⋯⋯⋯⋯⋯⋯⋯⋯⋯⋯⋯⋯⋯⋯⋯⋯⋯⋯⋯⋯ 二、实测技术与方法45⋯⋯⋯⋯⋯⋯⋯⋯⋯⋯⋯⋯⋯⋯⋯⋯⋯⋯⋯⋯⋯⋯⋯⋯⋯⋯⋯ 第h二节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45⋯⋯⋯⋯⋯⋯⋯⋯⋯⋯⋯⋯⋯⋯⋯⋯⋯⋯⋯⋯⋯⋯⋯⋯ 一、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基本理论45⋯⋯⋯⋯⋯⋯⋯⋯⋯⋯⋯⋯⋯⋯⋯⋯⋯⋯⋯⋯⋯ 二、EH - 4 系统野外工作方法与技术46⋯⋯⋯⋯⋯⋯⋯⋯⋯⋯⋯⋯⋯⋯⋯⋯⋯⋯⋯⋯⋯ 三、数据处理方法47⋯⋯⋯⋯⋯⋯⋯⋯⋯⋯⋯⋯⋯⋯⋯⋯⋯⋯⋯⋯⋯⋯⋯⋯⋯⋯⋯⋯ 第八章 γ能谱技术48⋯⋯⋯⋯⋯⋯⋯⋯⋯⋯⋯⋯⋯⋯⋯⋯⋯⋯⋯⋯⋯⋯⋯⋯⋯⋯⋯⋯ 第一节 技术原理48⋯⋯⋯⋯⋯⋯⋯⋯⋯⋯⋯⋯⋯⋯⋯⋯⋯⋯⋯⋯⋯⋯⋯⋯⋯⋯⋯⋯ 第二节 地质意义49⋯⋯⋯⋯⋯⋯⋯⋯⋯⋯⋯⋯⋯⋯⋯⋯⋯⋯⋯⋯⋯⋯⋯⋯⋯⋯⋯⋯ 第九章 矿山找矿勘查的多元信息集成和管理系统50⋯⋯⋯⋯⋯⋯⋯⋯⋯⋯⋯⋯⋯⋯⋯ 第h一节 基于 GIS 的矿床多元信息集成50⋯⋯⋯⋯⋯⋯⋯⋯⋯⋯⋯⋯⋯⋯⋯⋯⋯⋯⋯ 一、简介50⋯⋯⋯⋯⋯⋯⋯⋯⋯⋯⋯⋯⋯⋯⋯⋯⋯⋯⋯⋯⋯⋯⋯⋯⋯⋯⋯⋯⋯⋯⋯⋯ 二、空间数据模型设计及数据预处理51⋯⋯⋯⋯⋯⋯⋯⋯⋯⋯⋯⋯⋯⋯⋯⋯⋯⋯⋯⋯⋯ 三、空间数据库设计54⋯⋯⋯⋯⋯⋯⋯⋯⋯⋯⋯⋯⋯⋯⋯⋯⋯⋯⋯⋯⋯⋯⋯⋯⋯⋯⋯ 第h二节 矿床定量预测模型开发58⋯⋯⋯⋯⋯⋯⋯⋯⋯⋯⋯⋯⋯⋯⋯⋯⋯⋯⋯⋯⋯⋯ 一、应用模型的作用及模型建立方法选择58⋯⋯⋯⋯⋯⋯⋯⋯⋯⋯⋯⋯⋯⋯⋯⋯⋯⋯⋯⋯ Ⅵ 二、多元信息集成定量预测模型建立的层次分析法60⋯⋯⋯⋯⋯⋯⋯⋯⋯⋯⋯⋯⋯⋯⋯⋯ 第h三节 系统的功能开发与实现61⋯⋯⋯⋯⋯⋯⋯⋯⋯⋯⋯⋯⋯⋯⋯⋯⋯⋯⋯⋯⋯⋯ 一、系统开发工具及开发方案61⋯⋯⋯⋯⋯⋯⋯⋯⋯⋯⋯⋯⋯⋯⋯⋯⋯⋯⋯⋯⋯⋯⋯⋯ 二、系统开发环境62⋯⋯⋯⋯⋯⋯⋯⋯⋯⋯⋯⋯⋯⋯⋯⋯⋯⋯⋯⋯⋯⋯⋯⋯⋯⋯⋯⋯ 三、系统目标与特点63⋯⋯⋯⋯⋯⋯⋯⋯⋯⋯⋯⋯⋯⋯⋯⋯⋯⋯⋯⋯⋯⋯⋯⋯⋯⋯⋯ 四、系统设计和功能实现63⋯⋯⋯⋯⋯⋯⋯⋯⋯⋯⋯⋯⋯⋯⋯⋯⋯⋯⋯⋯⋯⋯⋯⋯⋯⋯ 第二篇 铜陵凤凰山矿田隐伏矿床勘查示范 第十章 选区依据与示范意义73⋯⋯⋯⋯⋯⋯⋯⋯⋯⋯⋯⋯⋯⋯⋯⋯⋯⋯⋯⋯⋯⋯⋯⋯ 第h一节 选区依据73⋯⋯⋯⋯⋯⋯⋯⋯⋯⋯⋯⋯⋯⋯⋯⋯⋯⋯⋯⋯⋯⋯⋯⋯⋯⋯⋯⋯ 一、严峻的接替资源状况73⋯⋯⋯⋯⋯⋯⋯⋯⋯⋯⋯⋯⋯⋯⋯⋯⋯⋯⋯⋯⋯⋯⋯⋯⋯⋯ 二、极大的找矿潜力74⋯⋯⋯⋯⋯⋯⋯⋯⋯⋯⋯⋯⋯⋯⋯⋯⋯⋯⋯⋯⋯⋯⋯⋯⋯⋯⋯ 三、已有的工作基础74⋯⋯⋯⋯⋯⋯⋯⋯⋯⋯⋯⋯⋯⋯⋯⋯⋯⋯⋯⋯⋯⋯⋯⋯⋯⋯⋯ 第h二节 示范意义75⋯⋯⋯⋯⋯⋯⋯⋯⋯⋯⋯⋯⋯⋯⋯⋯⋯⋯⋯⋯⋯⋯⋯⋯⋯⋯⋯⋯ 一、对国内同类型铜矿床的接替资源勘查具示范作用75⋯⋯⋯⋯⋯⋯⋯⋯⋯⋯⋯⋯⋯⋯⋯ 二、能为铜陵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矿业经济的再次繁荣做出贡献76⋯⋯⋯⋯⋯⋯⋯⋯⋯⋯ 第十一章 地质背景与资源背景77⋯⋯⋯⋯⋯⋯⋯⋯⋯⋯⋯⋯⋯⋯⋯⋯⋯⋯⋯⋯⋯⋯⋯ 第十二章 矿田特征、找矿方向与勘查战略79⋯⋯⋯⋯⋯⋯⋯⋯⋯⋯⋯⋯⋯⋯⋯⋯⋯⋯ 第h一节 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分析79⋯⋯⋯⋯⋯⋯⋯⋯⋯⋯⋯⋯⋯⋯⋯⋯⋯⋯⋯⋯⋯⋯ 一、地层及其与成矿的关系79⋯⋯⋯⋯⋯⋯⋯⋯⋯⋯⋯⋯⋯⋯⋯⋯⋯⋯⋯⋯⋯⋯⋯⋯⋯ 二、矿田构造特征及成矿构造分析80⋯⋯⋯⋯⋯⋯⋯⋯⋯⋯⋯⋯⋯⋯⋯⋯⋯⋯⋯⋯⋯⋯ 三、新屋里岩体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83⋯⋯⋯⋯⋯⋯⋯⋯⋯⋯⋯⋯⋯⋯⋯⋯⋯⋯⋯⋯ 第h二节 矿床的定位规律及其控矿因素分析94⋯⋯⋯⋯⋯⋯⋯⋯⋯⋯⋯⋯⋯⋯⋯⋯⋯ 一、原有矿床的基本特征94⋯⋯⋯⋯⋯⋯⋯⋯⋯⋯⋯⋯⋯⋯⋯⋯⋯⋯⋯⋯⋯⋯⋯⋯⋯⋯ 二、原有矿床、矿体的定位规律及其控制因素96⋯⋯⋯⋯⋯⋯⋯⋯⋯⋯⋯⋯⋯⋯⋯⋯⋯⋯ 三、新发现的斑岩型铜 金 矿体的主要特征和控矿因素97⋯⋯⋯⋯⋯⋯⋯⋯⋯⋯ 第三节 矿床成因分析101⋯⋯⋯⋯⋯⋯⋯⋯⋯⋯⋯⋯⋯⋯⋯⋯⋯⋯⋯⋯⋯⋯⋯⋯⋯⋯ 第h四节 找矿潜力、找矿方向和找矿标志103⋯⋯⋯⋯⋯⋯⋯⋯⋯⋯⋯⋯⋯⋯⋯⋯⋯⋯ 一、找矿潜力和找矿方向103⋯⋯⋯⋯⋯⋯⋯⋯⋯⋯⋯⋯⋯⋯⋯⋯⋯⋯⋯⋯⋯⋯⋯⋯⋯ 二、找矿标志105⋯⋯⋯⋯⋯⋯⋯⋯⋯⋯⋯⋯⋯⋯⋯⋯⋯⋯⋯⋯⋯⋯⋯⋯⋯⋯⋯⋯⋯ 第五节 勘查靶区和勘查战略106⋯⋯⋯⋯⋯⋯⋯⋯⋯⋯⋯⋯⋯⋯⋯⋯⋯⋯⋯⋯⋯⋯⋯ 第十三章 构造地球化学勘查与找矿分析108⋯⋯⋯⋯⋯⋯⋯⋯⋯⋯⋯⋯⋯⋯⋯⋯⋯⋯⋯ 第一节 成矿构造分析108⋯⋯⋯⋯⋯⋯⋯⋯⋯⋯⋯⋯⋯⋯⋯⋯⋯⋯⋯⋯⋯⋯⋯⋯⋯⋯ 第二节 勘查结果及找矿意义分析111⋯⋯⋯⋯⋯⋯⋯⋯⋯⋯⋯⋯⋯⋯⋯⋯⋯⋯⋯⋯⋯ 第十四章 激电勘查与找矿分析113⋯⋯⋯⋯⋯⋯⋯⋯⋯⋯⋯⋯⋯⋯⋯⋯⋯⋯⋯⋯⋯⋯⋯ 第一节 多频激电扫面异常特征及其意义113⋯⋯⋯⋯⋯⋯⋯⋯⋯⋯⋯⋯⋯⋯⋯⋯⋯⋯ 第h二节 近矿充电激电异常特征及其意义117⋯⋯⋯⋯⋯⋯⋯⋯⋯⋯⋯⋯⋯⋯⋯⋯⋯⋯ 一、方法简介117⋯⋯⋯⋯⋯⋯⋯⋯⋯⋯⋯⋯⋯⋯⋯⋯⋯⋯⋯⋯⋯⋯⋯⋯⋯⋯⋯⋯⋯ 二、资料解译117⋯⋯⋯⋯⋯⋯⋯⋯⋯⋯⋯⋯⋯⋯⋯⋯⋯⋯⋯⋯⋯⋯⋯⋯⋯⋯⋯⋯⋯ Ⅶ 第h三节 多频激电相位测深及其解译120⋯⋯⋯⋯⋯⋯⋯⋯⋯⋯⋯⋯⋯⋯⋯⋯⋯⋯⋯⋯ 一、各测深点特征及解译120⋯⋯⋯⋯⋯⋯⋯⋯⋯⋯⋯⋯⋯⋯⋯⋯⋯⋯⋯⋯⋯⋯⋯⋯⋯ 二、多频激电相位测深资料的综合评价124⋯⋯⋯⋯⋯⋯⋯⋯⋯⋯⋯⋯⋯⋯⋯⋯⋯⋯⋯⋯ 第十五章 CSAMT 测量与找矿分析126⋯⋯⋯⋯⋯⋯⋯⋯⋯⋯⋯⋯⋯⋯⋯⋯⋯⋯⋯⋯⋯ 第一节 CSAMT 工作参数126⋯⋯⋯⋯⋯⋯⋯⋯⋯⋯⋯⋯⋯⋯⋯⋯⋯⋯⋯⋯⋯⋯⋯⋯ 第二节 结果解译126⋯⋯⋯⋯⋯⋯⋯⋯⋯⋯⋯⋯⋯⋯⋯⋯⋯⋯⋯⋯⋯⋯⋯⋯⋯⋯⋯⋯ 第十六章 地电化学提取测量与找矿分析132⋯⋯⋯⋯⋯⋯⋯⋯⋯⋯⋯⋯⋯⋯⋯⋯⋯⋯⋯ 第十七章 强场源瞬变大地电磁法试验结果解译136⋯⋯⋯⋯⋯⋯⋯⋯⋯⋯⋯⋯⋯⋯⋯⋯ 第十八章 γ能谱测量与找矿分析139⋯⋯⋯⋯⋯⋯⋯⋯⋯⋯⋯⋯⋯⋯⋯⋯⋯⋯⋯⋯⋯⋯ 第一节 γ能谱测量的目的及本次工作设计139⋯⋯⋯⋯⋯⋯⋯⋯⋯⋯⋯⋯⋯⋯⋯⋯⋯ 第二节 γ能谱测量结果及其意义140⋯⋯⋯⋯⋯⋯⋯⋯⋯⋯⋯⋯⋯⋯⋯⋯⋯⋯⋯⋯⋯ 第十九章 矿床综合预测分析及验证143⋯⋯⋯⋯⋯⋯⋯⋯⋯⋯⋯⋯⋯⋯⋯⋯⋯⋯⋯⋯⋯ 第h一节 综合信息集成与隐伏矿床定位预测分析143⋯⋯⋯⋯⋯⋯⋯⋯⋯⋯⋯⋯⋯⋯⋯ 一、成矿预测单元的划分及各单元找矿有利信息描述143⋯⋯⋯⋯⋯⋯⋯⋯⋯⋯⋯⋯⋯⋯⋯ 二、层次法信息集成分析146⋯⋯⋯⋯⋯⋯⋯⋯⋯⋯⋯⋯⋯⋯⋯⋯⋯⋯⋯⋯⋯⋯⋯⋯⋯ 第二节 预测结论的验证结果分析149⋯⋯⋯⋯⋯⋯⋯⋯⋯⋯⋯⋯⋯⋯⋯⋯⋯⋯⋯⋯⋯ 第三篇 个旧矿集区隐伏锡矿床勘查示范 第二十章 地质背景及资源背景155⋯⋯⋯⋯⋯⋯⋯⋯⋯⋯⋯⋯⋯⋯⋯⋯⋯⋯⋯⋯⋯⋯⋯ 第一节 简况155⋯⋯⋯⋯⋯⋯⋯⋯⋯⋯⋯⋯⋯⋯⋯⋯⋯⋯⋯⋯⋯⋯⋯⋯⋯⋯⋯⋯⋯⋯ 第h二节 大地构造背景及区域成矿特征156⋯⋯⋯⋯⋯⋯⋯⋯⋯⋯⋯⋯⋯⋯⋯⋯⋯⋯⋯ 一、滇东南成矿区大地构造背景156⋯⋯⋯⋯⋯⋯⋯⋯⋯⋯⋯⋯⋯⋯⋯⋯⋯⋯⋯⋯⋯⋯ 二、个旧矿集区成矿特征164⋯⋯⋯⋯⋯⋯⋯⋯⋯⋯⋯⋯⋯⋯⋯⋯⋯⋯⋯⋯⋯⋯⋯⋯⋯ 第h三节 资源现状及找矿潜力分析165⋯⋯⋯⋯⋯⋯⋯⋯⋯⋯⋯⋯⋯⋯⋯⋯⋯⋯⋯⋯⋯ 一、个旧矿区资源现状165⋯⋯⋯⋯⋯⋯⋯⋯⋯⋯⋯⋯⋯⋯⋯⋯⋯⋯⋯⋯⋯⋯⋯⋯⋯⋯ 二、找矿潜力分析167⋯⋯⋯⋯⋯⋯⋯⋯⋯⋯⋯⋯⋯⋯⋯⋯⋯⋯⋯⋯⋯⋯⋯⋯⋯⋯⋯⋯ 第h四节 找矿技术路线168⋯⋯⋯⋯⋯⋯⋯⋯⋯⋯⋯⋯⋯⋯⋯⋯⋯⋯⋯⋯⋯⋯⋯⋯⋯⋯ 一、地质调查研究168⋯⋯⋯⋯⋯⋯⋯⋯⋯⋯⋯⋯⋯⋯⋯⋯⋯⋯⋯⋯⋯⋯⋯⋯⋯⋯⋯⋯ 二、地球物理探矿研究169⋯⋯⋯⋯⋯⋯⋯⋯⋯⋯⋯⋯⋯⋯⋯⋯⋯⋯⋯⋯⋯⋯⋯⋯⋯⋯ 三、构造地球化学探矿研究169⋯⋯⋯⋯⋯⋯⋯⋯⋯⋯⋯⋯⋯⋯⋯⋯⋯⋯⋯⋯⋯⋯⋯⋯ 四、综合研究169⋯⋯⋯⋯⋯⋯⋯⋯⋯⋯⋯⋯⋯⋯⋯⋯⋯⋯⋯⋯⋯⋯⋯⋯⋯⋯⋯⋯⋯ 第二十一章 成矿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170⋯⋯⋯⋯⋯⋯⋯⋯⋯⋯⋯⋯⋯⋯⋯⋯⋯⋯⋯⋯ 第h一节 矿集区地质背景170⋯⋯⋯⋯⋯⋯⋯⋯⋯⋯⋯⋯⋯⋯⋯⋯⋯⋯⋯⋯⋯⋯⋯⋯⋯ 一、矿集区构造格局及其与矿田分布关系171⋯⋯⋯⋯⋯⋯⋯⋯⋯⋯⋯⋯⋯⋯⋯⋯⋯⋯⋯ 二、沉积岩系变化及控矿层位分析172⋯⋯⋯⋯⋯⋯⋯⋯⋯⋯⋯⋯⋯⋯⋯⋯⋯⋯⋯⋯⋯⋯ 三、岩浆活动及其与成矿关系176⋯⋯⋯⋯⋯⋯⋯⋯⋯⋯⋯⋯⋯⋯⋯⋯⋯⋯⋯⋯⋯⋯⋯ 第h二节 主要矿床成因类型179⋯⋯⋯⋯⋯⋯⋯⋯⋯⋯⋯⋯⋯⋯⋯⋯⋯⋯⋯⋯⋯⋯⋯⋯ 一、现有矿床分类179⋯⋯⋯⋯⋯⋯⋯⋯⋯⋯⋯⋯⋯⋯⋯⋯⋯⋯⋯⋯⋯⋯⋯⋯⋯⋯⋯⋯ 二、锡石 多金属硫化物型矿床179⋯⋯⋯⋯⋯⋯⋯⋯⋯⋯⋯⋯⋯⋯⋯⋯⋯⋯⋯⋯⋯⋯⋯ Ⅷ 三、与花岗岩改造有关的变基性火山岩型铜 金 矿床184⋯⋯⋯⋯⋯⋯⋯⋯⋯⋯⋯⋯⋯⋯ 第h三节 矿田 矿床 定位规律及其控矿因素分析186⋯⋯⋯⋯⋯⋯⋯⋯⋯⋯⋯⋯⋯⋯ 一、现有矿田 矿床 的基本特征186⋯⋯⋯⋯⋯⋯⋯⋯⋯⋯⋯⋯⋯⋯⋯⋯⋯⋯⋯⋯⋯⋯ 二、现有矿田 矿床 的定位规律及其控制因素189⋯⋯⋯⋯⋯⋯⋯⋯⋯⋯⋯⋯⋯⋯⋯⋯ 第h四节 成矿作用与成因分析191⋯⋯⋯⋯⋯⋯⋯⋯⋯⋯⋯⋯⋯⋯⋯⋯⋯⋯⋯⋯⋯⋯⋯ 一、地台阶段印支期海底火山作用及热水沉积成矿作用191⋯⋯⋯⋯⋯⋯⋯⋯⋯⋯⋯⋯⋯⋯ 二、活化 地洼 阶段燕山期岩浆热液改造富集作用193⋯⋯⋯⋯⋯⋯⋯⋯⋯⋯⋯⋯⋯⋯⋯ 三、多因复成成矿机制及成矿演化模式194⋯⋯⋯⋯⋯⋯⋯⋯⋯⋯⋯⋯⋯⋯⋯⋯⋯⋯⋯⋯ 第二十二章 驼峰山测区构造地球化学勘查与找矿分析197⋯⋯⋯⋯⋯⋯⋯⋯⋯⋯⋯⋯⋯ 第h一节 地质概况197⋯⋯⋯⋯⋯⋯⋯⋯⋯⋯⋯⋯⋯⋯⋯⋯⋯⋯⋯⋯⋯⋯⋯⋯⋯⋯⋯⋯ 一、地理位置197⋯⋯⋯⋯⋯⋯⋯⋯⋯⋯⋯⋯⋯⋯⋯⋯⋯⋯⋯⋯⋯⋯⋯⋯⋯⋯⋯⋯⋯ 二、地表有利找矿的地质信息分析198⋯⋯⋯⋯⋯⋯⋯⋯⋯⋯⋯⋯⋯⋯⋯⋯⋯⋯⋯⋯⋯⋯ 三、隐伏岩体199⋯⋯⋯⋯⋯⋯⋯⋯⋯⋯⋯⋯⋯⋯⋯⋯⋯⋯⋯⋯⋯⋯⋯⋯⋯⋯⋯⋯⋯ 第h二节 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研究199⋯⋯⋯⋯⋯⋯⋯⋯⋯⋯⋯⋯⋯⋯⋯⋯⋯⋯⋯⋯⋯⋯ 一、采样与分析199⋯⋯⋯⋯⋯⋯⋯⋯⋯⋯⋯⋯⋯⋯⋯⋯⋯⋯⋯⋯⋯⋯⋯⋯⋯⋯⋯⋯ 二、构造地球化学规律200⋯⋯⋯⋯⋯⋯⋯⋯⋯⋯⋯⋯⋯⋯⋯⋯⋯⋯⋯⋯⋯⋯⋯⋯⋯⋯ 第三节 找矿预测分析206⋯⋯⋯⋯⋯⋯⋯⋯⋯⋯⋯⋯⋯⋯⋯⋯⋯⋯⋯⋯⋯⋯⋯⋯⋯⋯ 第二十三章 驼峰山测区 CSAMT 测量与找矿分析207⋯⋯⋯⋯⋯⋯⋯⋯⋯⋯⋯⋯⋯⋯⋯ 第一节 工作布置207⋯⋯⋯⋯⋯⋯⋯⋯⋯⋯⋯⋯⋯⋯⋯⋯⋯⋯⋯⋯⋯⋯⋯⋯⋯⋯⋯⋯ 第二节 测量结果分析与解译207⋯⋯⋯⋯⋯⋯⋯⋯⋯⋯⋯⋯⋯⋯⋯⋯⋯⋯⋯⋯⋯⋯⋯ 第二十四章 驼峰山测区高频大地电磁法 EH 4 测量与找矿分析211⋯⋯⋯⋯⋯⋯⋯⋯⋯ 第一节 工作布置及数据质量评价211⋯⋯⋯⋯⋯⋯⋯⋯⋯⋯⋯⋯⋯⋯⋯⋯⋯⋯⋯⋯⋯ 第h二节 资料解译及成矿分析211⋯⋯⋯⋯⋯⋯⋯⋯⋯⋯⋯⋯⋯⋯⋯⋯⋯⋯⋯⋯⋯⋯⋯ 一、驼峰山 T8 线高频大地电磁测深电阻率二维反演剖面解译211⋯⋯⋯⋯⋯⋯⋯⋯⋯⋯⋯⋯ 二、驼峰山测区 T10 线高频大地电磁测深电阻率二维反演剖面的解译212⋯⋯⋯⋯⋯⋯⋯⋯⋯ 第三节 异常综合评价213⋯⋯⋯⋯⋯⋯⋯⋯⋯⋯⋯⋯⋯⋯⋯⋯⋯⋯⋯⋯⋯⋯⋯⋯⋯⋯ 第二十五章 隐伏矿床综合定位预测分析及验证214⋯⋯⋯⋯⋯⋯⋯⋯⋯⋯⋯⋯⋯⋯⋯⋯ 第一节 综合异常区的确定214⋯⋯⋯⋯⋯⋯⋯⋯⋯⋯⋯⋯⋯⋯⋯⋯⋯⋯⋯⋯⋯⋯⋯⋯ 第h二节 各异常区成矿有利信息及成矿预测214⋯⋯⋯⋯⋯⋯⋯⋯⋯⋯⋯⋯⋯⋯⋯⋯⋯ 一、TFS 1 综合预测区214⋯⋯⋯⋯⋯⋯⋯⋯⋯⋯⋯⋯⋯⋯⋯⋯⋯⋯⋯⋯⋯⋯⋯⋯⋯⋯ 二、TFS 2 预测区214⋯⋯⋯⋯⋯⋯⋯⋯⋯⋯⋯⋯⋯⋯⋯⋯⋯⋯⋯⋯⋯⋯⋯⋯⋯⋯⋯⋯ 三、TFS 3 综合预测区216⋯⋯⋯⋯⋯⋯⋯⋯⋯⋯⋯⋯⋯⋯⋯⋯⋯⋯⋯⋯⋯⋯⋯⋯⋯⋯ 第三节 预测结论初步验证216⋯⋯⋯⋯⋯⋯⋯⋯⋯⋯⋯⋯⋯⋯⋯⋯⋯⋯⋯⋯⋯⋯⋯⋯ 第二十六章 潜在资源预测及勘查战略分析217⋯⋯⋯⋯⋯⋯⋯⋯⋯⋯⋯⋯⋯⋯⋯⋯⋯⋯ 第h一节 潜在锡资源找矿潜力预测分析217⋯⋯⋯⋯⋯⋯⋯⋯⋯⋯⋯⋯⋯⋯⋯⋯⋯⋯⋯ 一、有利的成矿背景是扩大资源量的前提217⋯⋯⋯⋯⋯⋯⋯⋯⋯⋯⋯⋯⋯⋯⋯⋯⋯⋯⋯ 二、大范围的低勘查程度区域为地质找矿提供了巨大空间217⋯⋯⋯⋯⋯⋯⋯⋯⋯⋯⋯⋯⋯ 三、隐伏花岗岩分布面积大 , 找矿远景好218⋯⋯⋯⋯⋯⋯⋯⋯⋯⋯⋯⋯⋯⋯⋯⋯⋯⋯⋯ 四、矿区地质构造组合对成矿十分有利219⋯⋯⋯⋯⋯⋯⋯⋯⋯⋯⋯⋯⋯⋯⋯⋯⋯⋯⋯⋯ Ⅸ 五、含矿地层分布面积广 , 成矿空间大219⋯⋯⋯⋯⋯⋯⋯⋯⋯⋯⋯⋯⋯⋯⋯⋯⋯⋯⋯⋯ 六、新类型矿床的找矿前景乐观219⋯⋯⋯⋯⋯⋯⋯⋯⋯⋯⋯⋯⋯⋯⋯⋯⋯⋯⋯⋯⋯⋯ 第二节 勘查技术和战略评价219⋯⋯⋯⋯⋯⋯⋯⋯⋯⋯⋯⋯⋯⋯⋯⋯⋯⋯⋯⋯⋯⋯⋯ 参考文献221⋯⋯⋯⋯⋯⋯⋯⋯⋯⋯⋯⋯⋯⋯⋯⋯⋯⋯⋯⋯⋯⋯⋯⋯⋯⋯⋯⋯⋯⋯⋯⋯⋯ Ⅹ 第 一 章 绪 论 第一节 大型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的重要意义 矿产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人类历史进程中, 某几种矿产资 源的开发利用及其配置方式往往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并影响到世界政治、 经济的基本格局 刘亮明等, 1995。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正是依靠大量开发甚至掠 夺别国的矿产资源完成了本国的工业化。尽管人类社会正稳步向信息化社会迈进, 但矿产 资源仍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物质的主要来源, 现代工业所需能源的 95、原料的 90 以 上来自矿产。而且由于人口和经济规模膨胀的需求, 社会经济系统对矿物原料和矿物能源 的依赖关系还不可能突然地终止, 所以保持矿产资源的持续稳定供应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 说, 矿产资源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实际上, 现在全球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十分有限 表 1 1 ,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 的保障程度更低, 所以保持持续的找矿勘查以发现更多的新矿床是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 展所必需的。 表 1 1 全球几种矿物原料的储量和预期的生产年限 矿物原 料 1999年储 量 吨 1997/~1999 年 均产 量 吨 不同年 生产 增长率 下的 期 望生 产年限 0 2w5 1975~1999 年 均产 量增长 率 煤98731094561S.3106216/8449O1.1 原油1035H10923*. 7109443123O0.8 天 然气5145101280 . 51012644129O2.9 铝25109123.7106202/8148O2.9 铜340310612*. 1106282218O3.4 铁741012559.5106132/6541O0.5 铅641063070S.0103211714O- 0. 5 镍461061133S.3103413022O1.6 银180310316*. 1103171513O3.0 锡8106207.7103372821O- 0. 5 锌19031067753S.3103252016O1.9 数 据来 源 世 界环境 和发 展委员 会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简 称 WCED,2002。 持续的找矿勘查可分为两种基本战略 一是到一个还没有发现矿床, 或已发现矿床甚 少、勘探程度很低的新区 在我国主要为青藏高原、新疆等西部地区 去开展找矿勘查; 二是围绕已有矿山、在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开展找矿勘查。尽管在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 发战略的今天, 国家的找矿勘查投资也极大地向西部勘探程度低的区域倾斜, 但我们认为 在东部地区的那些已有矿山多、勘探程度高的地区开展找矿勘查也有西部新区无法比拟的 1 优势, 对保障我国矿产资源的稳定供给、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 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增加矿产资源储量、提升国家资源安全 国内外众多的找矿勘查成果证明了在已有矿山的深部及周边地区都还存在巨大的找矿 潜力 详述见后 , 那些还未发现的隐伏矿床, 其储量不一定低于现已发现的矿床, 在这 些地区开展深入的找矿勘查能尽快地发现潜在的矿床,更有效地增加矿产资源的保有储 量, 提升国家的资源安全程度。 二、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促进矿山所在区域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东部地区已有的矿山表现出如下两个基本特点 ①矿山成群, 形成了许多以矿业 为支柱产业的矿业城, 如铜陵、大冶、中条山、东川等; ②这些矿山大多保有储量严重不 足, 出现严重的资源危机。根据县级以上有色金属 矿山现在保有储量和 产能分析,到 2020 年, 能维持生产的不到 20。显然, 现有这些矿山的消失不仅会极大地威胁着我国 的资源安全, 更会严重影响这些地区的区域经济和社会稳定。因为这些地区的支柱产业是 矿业, 主要的劳动力都就业于矿业及其相关行业, 短期内还不可能发展出可替代矿业的其 他行业。只有围绕这些矿山深入开展找矿勘查, 才有可能找到新矿, 增加资源储量, 延长 矿山的服务年限, 扩大生产规模, 维持就业队伍的稳定, 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和发 展 刘亮明等, 1999。 三、降低矿物原料的生产成本、提高中国矿业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国矿业企业与国际矿业公司相比, 其竞争力不够主要表现在生产规模太小, 生 产成本太高。围绕已有矿山开展找矿勘查, 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扩大生产规模。主 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现有矿山周围找到的矿床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矿山企业的采选系 统, 减少开发投资, 降低开采成本, 并可以扩大原有矿山的生产规模, 实现规模效益; 二 是我国现有冶炼企业主要都是围绕东部这些已有矿山企业而设立的, 因此, 这些矿山都已 建有十分发达的运输网络, 新发现矿床开采后的运输和冶炼成本均可大大低于新建矿山, 从而提高我国矿业的国际竞争力。 前苏联的乌拉尔地区在这方面的经验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值得我们借鉴。乌拉尔是前 苏联主要的有色金属成矿省, 经过 200 多年的勘查和开发, 建立起了 100 多个以矿业为主 的城镇和 20 多个大型的冶炼企业。但到 20 世纪后期, 原来发现的矿床已开发殆尽。当时 的苏联政府鼓励到西伯利亚找矿, 结果找出的矿并不能马上开采, 而开采的矿石却要运到 1000 多公里以外的乌拉尔地区进行冶炼,运输成本极高。后来才不得不又重视乌拉尔地 区的找矿勘查。经过 20 多年努力, 在乌拉尔地区的深部找到了储量比原来发现的矿床还 要多的新矿床, 从而使乌拉尔地区至今仍是全球的一个主要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四、加速国家勘查投资的增值、实现投资的高效性 在已有矿山周边进行勘查投资, 所发现的矿床可以迅速开发, 实现投资的快速增值和 高效性; 而如果在新区进行投资, 所发现的矿床在短时间内难以开发, 从而造成国家勘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