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电阻性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ppt

返回 相似 举报
第2章 电阻性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2章 电阻性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2章 电阻性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2章 电阻性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2章 电阻性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1支路电流法,2.2节点电压法,2.3网孔电流法,2.4迭加定理,2.5置换定理,2.6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第2章电阻性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返回,2,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支路电流法。理解并掌握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理解并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并能在电路分析、计算中熟练地应用这些定理。能综合地运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电路的重要定理求解较复杂电路。理解并掌握诺顿定理,理解置换定理概念。,3,2.1支路电流法,支路电流法是以支路电流作为电路的变量,直接应用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列出与支路电流数目相等的独立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然后联立解出各支路电流的一种方法。,,以图2-1为例说明其方法和步骤(1)由电路的支路数m,确定待求的支路电流数。该电路m6,则支路电流有i1、i2.i6六个。(2)节点数n4,可列出n-1个独立的节点方程。,节点1-3,4,,(3)根据KVL列出回路方程。选取lm-n-1个独立的回路,选定绕性方向,由KVL列出l个独立的回路方程。,图2-1支路电流法,5,回路1-3,(4)将六个独立方程联立求解,得各支路电流。如果支路电流的值为正,则表示实际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如果某一支路的电流值为负,则表示实际电流的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5)根据电路的要求,求出其他待求量,如支路或元件上的电压、功率等。,,6,例2.1-1用支路电流法求解下图所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上吸收的功率。,,,解(1)求各支路电流。该电路有三条支路、两个节点。首先指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见图2-2中所示。,图2-2,7,列出节点电流方程节点①–і1і2і30选取独立回路,并指定饶行方向,列回路方程回路17і111і26–70–64回路2-11i27i3-6,联立求解,得到і1–6Aі2–2Aі3–4A,支路电流і1、і2、і3的值为负,说明і1、і2、і3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8,(2)求各电阻上吸收的功率。电阻吸收的功率电阻R1吸收的功率电阻R2吸收的功率电阻R3吸收的功率,9,2.2节点电压法,在电路中任意选择一个节点为非独立节点,称此节点为参考点。其它独立节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称为该节点的节点电压。节点电压法是以节点电压为求解电路的未知量,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欧姆定律导出(n–1)个独立节点电压为未知量的方程,联立求解,得出各节点电压。然后进一步求出各待求量。节点电压法适用于结构复杂、非平面电路、独立回路选择麻烦、以及节点少、回路多的电路的分析求解。对于n个节点、m条支路的电路,节点电压法仅需(n–1)个独立方程,比支路电流法少[m–(n–1)]个方程。,10,2.2.1节点电压方程式的一般形式,图2-3所示是具有三个节点的电路,下面以该图为例说明用节点电压法进行的电路分析方法和求解步骤,导出节点电压方程式的一般形式。,,,图2-3,11,节点①节点②,首先选择节点③为参考节点,则u30。设节点①的电压为u1、节点②的电压为u2,各支路电流及参考方向见图2-3中的标示。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节点①、节点②分别列出节点电流方程,用节点电压表示支路电流,12,,代入节点①、节点②电流方程,得到,整理后可得,13,节点①方程中的(G1G2)是与节点①相连接的各支路的电导之和,称为节点①的自电导,用G11表示。由于(G1G2)取正值,故G11(G1G2)也取正值。节点①方程中的-G2是连接节点①和节点②之间支路的电导之和,称为节点①和节点②之间的互电导,用G12表示。G12-G2,故G12取负值。节点②方程中的(G2G3)是与节点②相连接的各支路的电导之和,称为节点②的自电导,用G22表示。由于(G2G3)取正值,故G22(G2G3)也取正值。,分析上述节点方程,可知,14,节点②方程中的G2是连接节点②和节点①之间各支路的电导之和,称为节点②和节点①之间的互电导,用G21表示。且G12G21,故G21取负值。,iS1iS2是流向节点①的理想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用iS11表示。流入节点的电流取“”;流出节点的取“–”。iS3–iS2是流向节点②的理想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用iS22表示。iS3、iS2前的符号取向同上。,根据以上分析,节点电压方程可写成,15,这是具有两个独立节点的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的一般形式。也可以将其推广到具有n个节点(独立节点为n–1个)的电路,具有n个节点的节点电压方程的一般形式为,综合以上分析,采用节点电压法对电路进行求解,可以根据节点电压方程的一般形式直接写出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其步骤归纳如下,16,(1)指定电路中某一节点为参考点,标出各独立节点电位(符号)。(2)按照节点电压方程的一般形式,根据实际电路直接列出各节点电压方程。列写第K个节点电压方程时,与K节点相连接的支路上电阻元件的电导之和(自电导)一律取“”号;与K节点相关联支路的电阻元件的电导(互电导)一律取“–”号。流入K节点的理想电流源的电流取“”号;流出的则取“–”号。,17,2.3网孔电流法网孔电流法是以网孔电流作为电路的变量,利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写网孔电压方程,进行网孔电流的求解。然后再根据电路的要求,进一步求出待求量。,,2.3.1网孔电流法的一般步骤网孔电流是一个假象沿着各自网孔内循环流动的电流,见图2-4中的标示。设网孔①的电流为iℓ1;网孔②的电流为iℓ2;网孔③的电流为iℓ3。网孔电流在实际电路中是不存在的,但它是一个很有用的用于计算的量。选定图中电路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再观察电路可知,,,18,i1iℓ1i2iℓ2i3iℓ2iℓ3i4iℓ2–iℓ1i5iℓ1iℓ3i6iℓ3,图2-4网孔电流法,假象的网孔电流与支路电流电流有以下的关系,19,用网孔电流替代支路电流列出各网孔电压方程网孔①R1iℓ1R4(iℓ1–iℓ2)R5(iℓ1iℓ3)-uS1网孔②R2iℓ2R4(iℓ2–iℓ1)R3(iℓ2iℓ3)uS2–uS3网孔③R6iℓ3R3(iℓ2iℓ3)R5(iℓ1iℓ3)-uS3将网孔电压方程进行整理为网孔①(R1R4R5)iℓ1–R4iℓ2R5iℓ3-uS1网孔②–R4iℓ1(R2R3R4)iℓ2R3iℓ3uS2–uS3网孔③R5iℓ1R3iℓ2(R3R5R6)iℓ3-uS3,20,分析上述网络电压方程,可知(1)网孔①中电流iℓ1的系数(R1R4R5)、网络②中电流iℓ2的系数(R2R3R4)、网孔③中电流iℓ3的系数(R3R5R6)分别为对应网孔电阻之和,称为网孔的自电阻,用Rij表示,i代表所在的网孔。(2)网孔①方程中iℓ2前的系数(-R4),它是网孔①、网孔②公共支路上的电阻,称为网孔间的互电阻,用R12表示,R4前的负号表示网孔①与网孔②的电流通过R4时方向相反;iℓ3前的系数R5是网孔①与网孔③的互电阻,用R13表示,R5取正表示网孔①与网孔③的电流通过R5时方向相同;网孔②、网孔③方程中互电阻与此类似。,21,互电阻可正可负,如果两个网孔电流的流向相同,互电阻取正值;反之,互电阻取负值,且RijRji,如R23R32R3。(3)-uS1、uS2–uS3、-uS3分别是网孔①、网孔②、网孔③中的理想电压源的代数和。当网孔电流从电压源的“”端流出时,该电压源前取“”号;否则取“-”号。理想电压源的代数和称为网孔i的等效电压源,用uSii表示,i代表所在的网孔。根据以上分析,网孔①、②、③的电流方程可写成,22,R11iℓ1R12iℓ2R13iℓ3uS11R21iℓ1R22iℓ2R23iℓ3uS22R31iℓ1R32iℓ2R33iℓ3uS33这是具有三个网孔电路的网孔电流方程的一般形式。也可以将其推广到具有n个网孔的电路,n个网孔的电路网孔电流方程的一般形式为R11iℓ1R12iℓ2R1niℓnuS11R21iℓ1R22iℓ2R2niℓnuS22┇Rn1iℓ1Rn2iℓ2RnniℓnuSnn综合以上分析,网孔电流法求解可以根据网孔电流方程的一般形式写出网孔电流方程。其步骤归纳如下,23,(2)按照网孔电流方程的一般形式列出各网孔电流方程。自电阻始终取正值,互电阻前的号由通过互电阻上的两个网孔电流的流向而定,两个网孔电流的流向相同,取正;否则取负。等效电压源是理想电压源的代数和,注意理想电压源前的符号。(3)联立求解,解出各网孔电流。(4)根据网孔电流再求待求量。,(1)选定各网孔电流的参考方向。,24,2.4叠加定理叠加性是线性电路的基本性质,叠加定理是反映线性电路特性的重要的定理,是线性网络电路分析中普遍适用的重要原理,在电路理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以图2-5电路求支路电流i1为例介绍叠加定理。,,图2-5叠加定理,25,由图2-5(a)可知支路电流i1与网孔电流iℓ1是相等的,即,图2-5(a)是一个双网孔电路,现用网孔电流法进行求解。支路电流和网孔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2-5(a)中所示,其网孔1方程为,联立求解,26,分析上式,支路电流i1由两个分量组成,一个是i1uS/(R1R2),仅与电压源uS有关;另一个i“1–R2iS/(R1R2),仅与电流源is有关。它们都是电路中各电源单独作用产生的结果,且是单独作用电源的一次函数。我们不仿用相应的电路模型将求这两个分量电流的对应电路描述出来,从表达式i‘1uS/R1R2)可知,这是一个电压源与两个电阻串联组成的电路,i‘1是电压源作用下,回路中产生的电流。电流源不起作用,即is0,相当于开路。对应的电路如图2-5(b)所示。,27,,这也就是说图2-5(a)中的支路电流i1为各理想电源单独作用产生的电流之和。但对由m条支路、ℓ个独立回路的线性电路,求解支路电流都成立,并且也适合求电压。综合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含有多个激励源的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各理想激励源单独作用在该电路时,在该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两点间产生的电压)的代数之和。线性电路的这一性质称之为叠加定理。,由表达式可知,这是一个电流源、两个并联电阻组成的电路,i”1是电流源作用下,并联电阻R1所在支路中产生的电流。电压源不起作用,即uS0,相当于短路,对应的电路如图2-5(C)所示。,28,应用叠加定理求解电路的步骤如下(1)将含有多个电源的电路,分解成若干个仅含有单个电源的分电路。并给出每个分电路的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在考虑某一电源作用时,其余的理想电源应置为零,即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2)对每一个分电路进行计算,求出各相应支路的分电流、分电压。(3)将求出的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进行叠加,求出原电路中的支路电流、电压。叠加是代数量相加,当分量与总量的参考方向一致,取“”号;与总量的参考方向相反,则取“–”号。,29,置换定理的内容是指在任意的具有唯一解的线性和非线性电路中,若已知其第K条支路的电压为uK和电流为iK,无论该支路是由什么元件组成,都可以把这条支路移去,而用一个理想电压源来代替,这个电压源的电压uS的大小和极性与K支路电压uK的大小及极性一致;或用一个理想电流源来代替,这个电流源的电流iS的大小和极性与K支路电流iK的大小及极性一致。若置换后电路仍有唯一的解,则不会影响电路中其它部分的电流和电压。,例图2-6所示是一个具有三条支路、两个网孔的线性电路,uS130V、uS224V、R1R2R310Ω。,2.5置换定理,30,按指定的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和独立回路参考方向,求出各支路电流和电压。,图2-6,解(1)求支路电流。对图2-6a列电路方程,31,联立求解,得出i11.2Ai20.6Ai31.8A(2)求支路电压。各支路电压均等于节电电压将图2-6a中的R1与uS1串联的支路用一个理想电压源uS置换,uSu118V,极性与u1相同,电路如图2-6(b)所示。重新计算各支路电流。已知节点a的电压uauS18V支路电流,由KCL,32,置换后所得电流i1、i2、i3的值与图2-6(a)电路用支路法所求得的值相等。虽然被置换的电压源的电流可以是任意的,但因为在置换前后,被置换的部分的工作条件没有改变,电路其它部分的结构没有改变,i2、i3电流没有改变,流过电压源uS的电流i1也不会改变,是唯一的。也可以用电压源置换其它支路或用电流源进行置换,结果都是一致的。置换定理的应用可以从一条支路推广到一部分电路,只要这部分电路与其它电路只有两个连接点,就可以利用置换定理把电路分成两部分,也可以把一个复杂电路分成若干部分,使计算得到简化。,33,2.6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2.6.1戴维南定理,图2-7戴维南定理,戴维南定理指出对于任意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如图2-7(a),可用一个电压源及其内阻RS的串联组合来代替,如图2-7(b)所示。电压源的电压为该网络N的开路电压uOC,见图2-7(c);内阻RS等于该网络N中所有理想电源为零时,从网络两端看进去的电阻,见图2-7(d)。,34,,,网络N的开路电压uOC的计算方法可根据网络N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选用所学的电阻性网络分析的方法及电源等效变换,叠加原理等进行。内阻RS的计算,除了可用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变换方法求出其等效电阻,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开路/短路法,先分别求出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和短路电流iSC,如图2-7a、b所示,再根据戴维南等效电路求出入端电阻,如图2-7c所示。,35,(2)外加电源法,令网络N中所有理想电源为零,在所得到的无源二端网络两端之间外加一个电压源uS(或iS)如图2-8(a),求出电压源提供的电流iS(或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S),再根据图2-8(b)求出入端电阻,图2-8,36,解1将待求支路电阻R作为负载断开,电路的剩余部分构成有源二端网络,如图2-9b所示。,例用戴维南定理求图2-9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图2-9,(2)求解网络的开路电压UOC。该例用叠加定理求解较简便,电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2-9c、d所示。,37,得开路电压,USUOCU/OCU//OC2.66710.66713.334V,(3)求等效电压源内阻RS。将图2-9b电路中的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得到如图2-10a所示无源二端网络,其等效电阻为,,,38,画出戴维南等效电路,接入负载R支路,如图2-10(b)所示,求得,图2-10戴维南等效电路,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