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B教案-第5讲.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测量B教案-第5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测量B教案-第5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测量B教案-第5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测量学教程(下)教案 5-6 第5讲 教学目标掌握线路初测的内容和方法,了解两化改正和坐标换带计算的意义, 掌握初测高程测量的内容和精度评定的方法。 重点难点初测导线闭合差计算与检核 第2章 线路测量 线路测量是指铁路、公路、管道、输电线路、水渠、河道等线状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中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的总称。线路测量的任务,在勘测设计阶段是为线路工程的各设计阶段提供充分、详细的地形资料;在施工建造阶段是将线路中线及其构筑物按设计文件要求的位置、形状和规格,正确地放样于地面;在运营管理阶段,是检查、监测线路的运营状态,并为线路上各种构筑物维修、养护、改建、扩建提供资料。 41 初测导线 一、 初测导线的外业工作 1. 踏勘选点 2. 导线观测 水平角观测,J2-- 15″,J6-- 30″。 光电测距往返观测各一测回,一测回应读数两次,两次读数间较差的限差5mm, 往返测之差不大于 N N C1 α0 β1 βn-1 αn C0 β2 βn 导线点到加桩的距离,可只进行往测,但要在相邻导线点上进行检核,两段平距之和与对应导线边长之差不应大于40mm。 3. 联系测量 导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以及每延伸不远于30 km处,应与国家平面控制点或其它不低于四等的大地点、GPS点进行联系测量。 二、 初测导线的成果检核 铁路初测导线测量限差 表4–2 1. 角度闭合差计算N N C1 γ C93 A0 β1 βn-1 α′n A n C0 β2 C92 βn 对于延伸的开口导线,只能用真方位角进行角度观测成果的检核,因此必须考虑子午线收敛角γ,令 α0A0 则 αnAn–γ 其中,子午线收敛角γ的计算公式为 S S0 Hm 大地水准面 R 图4–4 式中,φm 为导线0点到n点间的平均纬度; l y n–y0 为导线0点到n点间的横坐标差; R 6371 km 为地球的平均半径。 例4–1 P94 2. 导线长度闭合差的计算 进行导线长度的检核,必须首先将导线测量成果改化的大地水准面上,然后再改化到高斯平面上,方可进行比较检核。这样的改化称为″两化改正″。 将导线长度归化到大地水准面上的过程称为归化改正。设导线在地面上的长度为s,归化到大地水准面上的长度为s0,则 按台劳级数展开后取至Hm/R的一次项,得 S0≈S1–Hm/R 令 δH= –SHm/R 则 S0=S δH 将大地水准面上的长度S0改化到高斯平面上可按下式计算 整理上式,考虑到δHym2/2R2为二阶小量,工程测量中可略去不计,并令 得 Sg=S δH δg 式中δH 称为归化改正数,而δg称为投影改正数。 初测导线是根据坐标增量计算导线长度闭合差的,因此应该将导线坐标增量总和(ΣΔX,ΣΔY)进行两化改正。将ΣΔX 和ΣΔY 代入上述公式得 式中 为导线两端点横坐标的平均值; ΣΔxg 和ΣΔyg 为经两化改正后的坐标增量总和; ΣΔx ,ΣΔy 为实测的导线坐标增量总和; R=6371km,为地球平均半径; Hm 为导线两端点的平均高程。 初测导线的坐标增量总和经两化改正后,改化成了高斯平面上的长度,从而可以与已知坐标差进行比较,检核导线长度闭合差。 例4–2 导线长度闭合差计算表 P96 三、 坐标换带计算 1. 坐标换带计算的基本公式 坐标换带计算所依据的公式为 14–13 X2=X1mm1ΔY1ΔY1δx 7Y2=Y0n n1ΔY1ΔY1δy 或 14–14 X2=X1m(m1m2ΔY1)ΔY1ΔY1σx 7Y2=Y0n (n1 n2ΔY1)ΔY1ΔY1σy 公式(14–13)应用简便,但如果ΔY1的绝对值大于60Km且需保持1mm的换带精度时,应按(14–14)式计算。式中 X1,Y1为换带前的坐标值,由西带换至东带时,Y1前取正号,由东带换至西带时,Y1前取负号; X2,Y2为换带计算后在邻带坐标系中的坐标值,由西带换至东带时Y2取负值,由东带换至西带时Y2取正值; m、m1、m2、n、n1、n2 为换带系数; Y0 为换带计算中辅助点的横坐标; ΔY1=Y1–Y0 ,Y1取坐标系中应有的符号; δx 、δy 、σx 、σy 为换带常数,与ΔY1有关。 2. 坐标换带表 3. 换带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例4–3 已知某三角点在20带的坐标为 x4 593 760.100(m), y20 732 025.600(m), 计算该点在21带的坐标。 解计算在表14–5中进行。计算步骤与方法如下 (1) 将y去掉带号再减500Km后得到该点坐标的自然值x1,y1,并将其填入表14–5顺序1,2中; (2) 先以比x1 略小的表列数值x0 4 592Km为引数,查取 y0′、 δy0、d(δy0),再按下式计算y0 ,并填入表14–5顺序3中; Dx x1 – x0 y0 y0′Dx δy0 d(δy0) 以x1 为引数查算换带系数m、n、m1、n1并填入顺序4,5,6,7中; m(–69264731.76013(–1230.0))310–8 –6928638310–14 n (–997598311.7601385.5)310–8 99759681310–14 m1 (639701.760132)310–14 –63974310–14 n1 (–6129951.76013(–8))310–14 –612842310–14 (3) 计算Dy1填入顺序8中 Dy1y1–y0232025.600–250741.855–18716.255 m 因为是由西带换到东带, y1取号。 (4) 查取δxδy填入顺序9,10; (5) 计算n1 Dy1,m1D y1填入顺序13,14; n1 Dy1612842310–143 –18716.255–0.00011470 m m1D y163974310–143 –18716.255–0.00001197 m (6) 计算ND y1(nn1 Dy1)D y1,MD y1(mm1D y1)D y1填入顺序13,14; ND y1(–0.99759681– 0.00011470)3 –18716.255 18673.423 m MD y1 –0.06928638 – 0.00001197 3 –18716.255 1297.006 m (7) 将顺序1、16、9的值相加得x2,3、15、10的值相加得y2,填入顺序17,18,由于是由西带换到东带,故 y2取–号。 (8) 检核计算。将东带的x2、y2换算成西带的x1、y1 进行检核。注意,此时是由东带向西带换算,故y2取–号。 42 初测高程测量 初测高程测量的任务,一是沿线路布设水准点构成线路的高程控制网,二是测定导线点和加桩的高程,为地形测绘和专业调查使用。 一、 水准点布设与观测 1. 水准点布设的基本要求 亦称″基平测量″,其目的是沿线路附近布设一定密度的高程控制点,作为地形测绘或施工测设的依据。附和路线的长度应不大于30km。 一般地段每隔2km左右布设一个,重点工程地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水准点的密度。水准点的位置一般应在距线路100米范围内,并应设置在不易受施工破坏的位置上。 水准点最好设置在不易风化的基岩上,也可埋设混凝土水准点。布设在岩石上的水准点应凿成凸出的球面,外刻凹槽圆圈并加填红油漆。建筑物基础、顶面或凸边上的水准点,其表面为坚实、光洁的水平面时,应在周围凿刻矩形凹槽并加填红油漆。水准点旁边应刻划或书写编号。 2. 水准点高程测量的方法 水准点高程测量的精度五等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或光电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时, DS3级,整体式标尺,一组往返观测或两组并测的方式进行。视线长度一般不大于150米,跨越深沟或河流时,视线长度可增至200米。 当跨越大河深沟,视线长度大于200米时,应按五等跨河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观测。 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时,可与平面导线测量合并进行。观测时棱镜应安置在支架上,仪器高和棱镜高应在测距前和测角后分别量测一次,两次量测的较差小于2mm时取平均值。导线点应作为高程转点,高程转点之间的距离和竖直角必须往返观测,往返测较差大于60时,必须往返重测一组,两组高差之差小于30时,取两组高差的平均值。 3. 水准点高程测量的精度评定 水准点高程测量结束后,应评定每条水准路线的精度。水准测量的精度是用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衡量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Δ为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R 为测段长度(km); n 为测段数。 例4–4 二、 导线中桩高程测量 导线中桩高程测量的目的,是测定所有导线点和加桩的高程,为地形图测绘提供高程依据。单独进行中桩高程测量时,附和路线的闭合差应不大于表4–8的规定。 43 初测地形测绘 采用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时,应绘制草图,草图上的测点编号应与仪器记录的测点编号一致,测点的地形编码应与草图绘制的符号对应;地形图上需注记的各种名称、地物属性、相互关系等,草图上应标记正确、清楚;为了便于内业绘图,必须在野外根据实际情况将地性线在草图上描绘出来。 野外数据经计算机解码、分流、平差和处理后,应生成控制点坐标文件、碎部点文件和图形文件。图形文件中的数据可按表4–10的规定分层存放,以便进行分层编辑和进行相关层的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