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663.1-2008 煤矿科技术语 第1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GBT 15663.1-2008 煤矿科技术语 第1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GBT 15663.1-2008 煤矿科技术语 第1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GBT 15663.1-2008 煤矿科技术语 第1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GBT 15663.1-2008 煤矿科技术语 第1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GBT 15663.1-2008 煤矿科技术语 第1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 C S0 1 .0 4 0 .7 3 D0 4 蝠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T1 5 6 6 3 .1 2 0 0 8 代替G B /T1 5 6 6 3 .1 1 9 9 5 煤矿科技术语 第1 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 2 0 0 8 0 8 - 0 7 发布 T e r m sr e l a t i n gt oc o a lm i n i n g P a r t1 C o a lg e o l o g ya n dp r o s p e c t i n g 2 0 0 9 0 3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告士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反仲 刚吾 G B /T1 5 6 6 3 .1 2 0 0 8 G B /T15 6 6 3 煤矿科技术语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1 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 第2 部分井巷工程 第3 部分地下开采 第4 部分露天开采 一~第5 部分提升运输 第6 部分矿山测量 第7 部分开采沉陷与特殊采煤 第8 部分煤矿安全 第1 0 部分采掘机械 第部分煤矿电气 本部分为G B /T15 6 6 3 的第1 部分。 本部分代替G B /T15 6 6 3 .1 ~19 9 5 煤矿科技术语煤田地质与勘探。 与G B /T15 6 6 3 .1 1 9 9 5 相比,本部分主要作了如下补充和修改 名称煤矿科技术语煤田地质与勘探改为煤矿科技术语第1 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 对煤炭资源/储量按相关定义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7 煤层气地质学”和“12 煤炭遥感”。 对部分术语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和增补。 本部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孙升林、曹代勇、吴国强、程爱国、王佟、孙玉臣、袁同兴、李生红、赵镨、宁树正、 孙顺新、李壮福、唐跃刚。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 /T15 6 6 3 .1 19 9 5 煤矿科技术语 第1 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 G B /T1 5 6 6 3 .1 2 0 0 8 1 范围 G B /Tl5 6 6 3 的本部分规定了煤炭地质与勘查有关的术语及其英文译名、定义和符号。 本部分适用于与煤炭地质勘查有关标准、规程、规范、文件、教材、书刊和手册等。 2 煤的成因与成因类型 2 .1 煤c o a l 煤炭 植物残骸在覆盖地层下,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固体可燃有机沉积岩,其 灰分一般小于4 0 %。 2 .2 泥炭p e a t 泥煤 高等植物残骸,在沼泽中经泥炭化作用形成的一种松散富含水分的有机质堆积物,是煤的前身物。 2 .3 腐泥s a p r o p e l 水生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残骸,在湖沼、泻湖、海湾等环境中沉积,经腐泥化作用形成的富含水分和 沥青质的有机软泥。 2 .4 成煤物质c o a lf o r m i n gm a t e r i a l 形成煤的原始物质,包括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 2 .5 成煤作用c o a l - f o r m i n gp r o c e s s 植物残骸从堆积到转变成煤的作用。包括泥炭化 或腐泥化 作用和煤化作用。 2 .6 泥炭化作用p e a t i f i c a t i o n 高等植物残骸在泥炭沼泽中.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转变成泥炭的作用。 2 .7 泥炭沼泽p e a t sw a m p 有大量植物繁殖、残骸聚积并形成泥炭层的沼泽。 2 .8 原地生成煤a u t o c h t h o n o u sc o a l 植物残骸未经流水搬运,就地堆积.经成煤作用转变成的煤。 2 .9 微异地生成煤h y p a u t o c h t h o n Q u sc o a l 植物残骸经流水短距离搬运,仍堆积在原生长的沼泽范围内,经成煤作用转变成的煤。 G B /T1 5 6 6 3 .1 2 0 0 8 2 .1 0 异地生成煤a l l o c h t h o n o u sc o a l 植物残骸经流水或其他因素搬运,离开原生长的沼泽而在它处堆积,经成煤作用转变成的煤。 2 .1 1 凝胶化作用g e l i f i c a t i o n 高等植物的木质一纤维组织等,在覆水缺氧的滞水泥炭沼泽环境中,经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形 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作用。 2 .1 2 丝炭化作用f u s a i n i s a t i o n ;f u s i n i t i z a t i o n 在泥炭化阶段,高等植物的木质一纤维组织等,在比较干燥的氧化条件下腐朽,或因森林起火转变为 丝炭化物质的作用。 2 .1 3 残植化作用l i p t o f i c a t i o n 在活水、多氧的泥炭沼泽环境中,植物的木质一纤维组织被氧化分解殆尽,稳定的壳质组组分相对富 集的作用。 2 .1 4 腐泥化作用s a p r o f i c a t i o n 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残骸,在湖沼、泻湖、海湾等还原环境中,转变为腐泥的生物化学作用。 2 .1 5 煤化作用c o a l i f i c a t i o n 泥炭或腐泥转变为褐煤、烟煤、无烟煤的物理化学作用。包括煤成岩作用和煤变质作用。 2 .1 6 煤成岩作用c o a ld i a g e n e s i s 泥炭或腐泥被掩埋后,在压力为主并包括温度、微生物等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经压实、脱 水、增碳、游离纤维素消失、凝胶化组分开始形成并具有微弱反射能力等物理化学作用转变为年轻褐煤 的作用。 2 .1 7 煤变质作用c o a lm e t a m o r p h i s m 年轻褐煤在地下受到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天然焦、石墨等的地球 化学作用。 2 .1 8 煤变质作用类型t y p eo fc o a lm e t a m o r p h i s m 根据影响煤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和变质特征而划分的类型。 2 .1 9 煤深成变质作用d e e pb u r i a lm e t a m o r p h i s mo fc o a l 煤区域变质作用r e g i o n a lm e t a m o r p h i s mo fc o a l 煤层形成后,在沉降过程中,在地热和上覆岩层静压力的影响下,使煤发生变质的作用。 2 .2 0 煤接触变质作用c o n t a c tm e t a m o r p h i s mo fc o a l 浅成岩浆岩体侵入或接近煤层时。在岩浆热和岩浆中的热液与挥发性气体等的影响下,使煤发生变 质的作用。 2 .2 1 煤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t e l e m a g m a t i cm e t a m o r p h i s mo fc o a l ;r e g i o n a lm a g m a t i ct h e r m a lm e t a m o r - p h i s mo fc o a l 煤区域热力变质 , G B /T1 5 6 6 3 .1 2 0 0 8 大规模岩浆侵入含煤岩系或其外围,在大量岩浆热和岩浆中的热液与挥发性气体等的影响下,导致 区域内地温增高,使煤发生变质的作用。 2 .2 2 煤动力变质作用d y n a m i cm e t a m o r p h i s mo fc o a l 煤动力变质 地壳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和伴随的热效应.使煤发生变质的作用。 2 .2 3 煤级c o a lr a n k 煤阶 煤化作用深浅程度的等级,也用以表示煤变质程度。 2 .2 4 煤变质程度d e g r e eo fc o a lm e t a m o r p h i s m ;m e t a m o r p h i cg r a d eo fc o a l 煤在变质作用的影响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的程度。 2 .2 5 煤变质梯度g r a d i e n to fc o a lm e t a m o r p h i s m ;m e t a m o r p h i cg r a d i e n to fc o a l 煤层埋深每增加1 0 0m ,煤变质加深的程度。常以挥发分减少或镜质组反射率增高数值来表示。 2 .2 6 煤变质带m e t a m o r p h i cz o n eo fc o a l ;m e t a m o r p h i cb e l to fc o a l 变质程度不同的煤.在空间上呈现的规律性分布。 2 .2 7 希尔特规律H i l t ’Sr u l e ;H i l t ’Sl a w 希尔特定律 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增加而增高的规律。由德国学者希尔特首先发现而得名。 2 .2 8 煤成因类型g e n e t i ct y p eo fc o a l ;g e n e t i cc o a lt y p e 根据成煤的原始植物和聚积环境而划分的类型。 2 .2 9 腐植煤h u m i cc o a l 腐殖煤 高等植物残骸.在泥炭沼泽中经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转变成的煤。 2 .3 0 腐泥煤s a p r o p e l i cc o a l ;s a p r o p e l i t e 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残骸,在湖泊、消湖、海湾等环境中,经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转变成的煤。 2 .3 1 腐植腐泥煤h u m i c - s a p r o p e l i cc o a l 腐殖腐泥煤 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残骸经成煤作用转变成的、以腐泥为主的煤。 2 .3 2 腐泥腐植煤s a p r o p e l i c - h u m i cc o a l 腐泥腐殖煤 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残骸经成煤作用转变成的、以腐植质为主的煤。 G B /T1 5 6 6 3 .1 2 0 0 8 2 .3 3 残植煤l i p t o b i o l i t e ;l i p t o b i o l i t h 高等植物残骸经残植化作用,孢子、花粉、树脂、树皮等稳定组分富集,经成煤作用转变成的煤。 2 .3 4 藻煤b o g h e a dc o a l ;b o g h e a d ;a l g a l c o a l 主要由藻类残骸转变成的一种腐泥煤。 2 .3 5 烛煤 c a n n e lc o a l 燃点低,因其火焰与蜡烛火焰相似而得名的一种腐植腐泥煤。主要由小孢子和腐泥基质组成。 2 .3 6 煤精j e t 煤玉 黑色、致密、韧性大,可雕刻抛光成工艺品的一种腐植腐泥煤。 2 .3 7 褐煤b r o w nc o a l 泥炭或腐泥经成岩作用转变成的煤化程度低的煤。其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 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代码H M 。 2 .3 8 烟煤 b i t u m i n o u sc o a l 褐煤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的煤化程度低于无烟煤而高于褐煤的煤。其挥发分产率范围宽,单独炼焦 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代码Y M 。 2 .3 9 无烟煤a n t h r a c i t e 烟煤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的煤化程度高的煤。其挥发分低、密度大、着火温度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 不冒烟。代码W Y M 。 2 .4 0 硬煤h a r dc o a l 为烟煤、无烟煤的统称。 2 .4 1 石煤s t o n e - l i k ec o a l 主要由菌藻类植物残骸在早古生代的浅海、泻湖、海湾等环境中,经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转变成 的低热值、煤化程度高的固体可燃矿产。一般含大量矿物质,以外观似黑色岩石而得名。 2 .4 2 天然焦n a t u r a lc o k e 自然焦 岩浆侵入煤层.煤在岩浆热和岩浆中的热液与挥发性气体等的影响下,受热干馏而成的焦炭。 3 煤层 3 .1 煤层c o a ls e a m ;c o a lb e d 含煤岩系中赋存的层状煤体。 3 .2 煤层形态f o r mo fc o a ls e a m 煤层在空间的展布特征。根据煤层在剖面上的连续程度,可分为层状、似层状、鸡窝状和马尾状等 4 G B /T1 5 6 6 3 .1 2 0 0 8 多种形态。 3 .3 煤层厚度t h i c k n e s so fc o a ls e a m 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3 .4 煤层有益厚度p r o f i t a b l et h i c k n e s so fc o a ls e a m 煤层顶、底板之问所有煤分层厚度的总和。 3 .5 最低可采厚度m i n i m u mw o r k a b l et h i c k n e s s ;m i n i m u mm i n a b l et h i c k n e s s 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开采的最小煤层厚度。 3 .6 可采煤层w o r k a b l ec o a ls e a m ;m i n a b l ec o a ls e a m 达到煤炭工业指标规定的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 3 .7 煤层结构t e x t u r eo fc o a ls e a m 煤层中煤与夹矸的组成状态和分布特征。 3 .8 煤分层s u b l a y e ro fc o a ls e Ⅲl n 煤层被夹矸所分开的稳定层状煤体。 3 .9 夹矸p a r t i n g ;d i r t ;b a n d 夹石层 煤层中所夹的岩层,厚度一般小于最低可采厚度。 3 .1 0 煤核c o a lb a l l 煤层中保存有植物化石的结核。 3 .1 1 复煤层c o m p o s i t ec o a ls e a m 全层厚度较大,夹矸层数多,厚度和岩性变化大.夹矸的分层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能大于所规定的 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 3 .1 2 煤层形变d e f o r m a t i o no fc o a ls e a m 煤层构造变形 地壳构造变动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 3 .1 3 煤层分叉b i f u r c a t i o no fc o a ls e a m ;s p l i t t i n go fc o a ls e a m 单一煤层在空间分开成为若干煤层的现象。 3 .1 4 煤层尖灭t h i n n i n go u to fc o a ls e a m ;t h i n o u to fc o a ls e a m 煤层在空间变薄以致消失的现象。 3 .1 5 煤层冲刷w a s h o u to fc o a ls e a m 煤层形成过程中或形成后,因河流、海浪或冰川等的剥蚀,局部或全部被破坏的现象。 G B /T1 5 6 6 3 .1 2 0 0 8 3 .1 6 同生冲刷s y n g e n e t i cw a s h o u t 泥炭堆积过程中,河流或海浪等对泥炭层的冲刷。 3 .1 7 后生冲刷e p i g e n e t i cw a s h o u t 泥炭被沉积物覆盖后,河流、海水或冰川等对泥炭层的冲刷。 3 .1 8 煤层顶板r o o fo fc o a ls e a m 在正常顺序的含煤岩系剖面中,直接覆于煤层上面的岩层。 3 .1 9 煤层底板f l o o ro fc o a ls e a m 在正常顺序的含煤岩系剖面中,直接伏于煤层下面的岩层。 3 .2 0 根土岩r o o tc l a y a n d e rc l a y 底黏土 富含植物根部化石的煤层底板岩石。 3 .2 1 煤相 c o a lf a c i e s 指煤的原始成因类型。它取决于成煤植物群落和泥炭聚积环境,即堆积方式、覆水条件、水介质特 征等。 3 .2 2 煤组g r o u po fc o a ls e a m 集中发育于含煤岩系中某一或某些层段,并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组煤层。 3 .2 3 煤层沉积环境c o a ld e p o s i t i o n a ie n v i r o n m e n t 古代泥炭沼泽及成煤沼泽的沉积环境,可通过煤相分析来恢复。 3 .2 4 煤沉积模式d e p o s i t i o n a lm o d e lo fc o a l 用沉积模式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含煤岩系、煤层的组合、变化特征,以重塑聚煤古地理。 4 含煤岩系与煤田 4 .1 含煤岩系c o a l b e a r i n gs e r i e s ;c o a lm e a s u r e s ;c o a l b e a r i n gf o r m a t i o n 煤系 含煤地层 含煤建造 一套含有煤层并有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系。 4 .2 近海型含煤岩系p a r a l i cc o a l b e a r i n gf o r m a t i o n ;p a r a l i cc o a l b e a r i n gs e r i e s 海陆交替相煤系 煤盆地长期处于海岸线附近的环境中形成的含煤岩系。由陆相、过渡相和浅海相沉积物组成。 4 .3 内陆型含煤岩系i n l a n dc o a l - b e a r i n gs e r i e s ;l i m n i cc o a l - b e a r i n gs e r i e s 陆相煤系 6 G B /T1 5 6 6 3 .1 2 0 0 8 煤盆地在内陆环境中形成的含煤岩系。全部由陆相沉积物组成。 4 .4 浅海型含煤岩系n e r i t i cc o a l b e a r i n gs e r i e s ;n e r i t i cc o a l b e a r i n gf o r m a t i o n 煤盆地经常处于浅海环境中形成的含煤岩系。主要由浅海相沉积物组成。 4 .5 含煤岩系成因标志g e n e t i cm a r k i n go fc o a l b e a r i n gs e r i e s ; 反映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形成条件的标志。包括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层面与层理构造、岩层间接 触关系、化石、结核以及地球化学标志等。 4 .6 含煤岩系沉积相s e d i m e n t a r yf a c i e so fc o a l - b e a r i n gs e r i e s 反映含煤岩系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的沉积物.是含煤岩系岩石相、沉积构造、生物相、地球化学相、 地震地层相和测井相的总称。 4 .7 含煤岩系旋回结构c o a l - b e a r i n gc y c l e ;d e p o s i t i o n a lc y c l ei nc o a l b e a r i n gs e r i e s 含煤岩系垂直剖面中,一套有共生关系的岩性或岩相的组合有规律地多次交替出现的现象。 4 .8 含煤岩系古地理p a l a e o g e o g r a p h yo fc o a l b e a r i n gs e r i e s 指含煤岩系形成过程中起主要支配作用的地貌景观和沉积环境。 4 .9 含煤岩系沉积体系s e d i m e n t a r ys y s t e mo fc o a l - b e a r i n gs e r i e s 一套与含煤沉积环境有关的.同一物源、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有成因联系的沉积体和沉积相的 规律组合。 4 .1 0 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分析s e q u e n c es t r a t i g r a p h ya n a l y s i so fc o a l b e a r i n gs e r i e s 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 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含煤岩系,解决等时地层格架内煤系、煤层对比和相对海 湖 平面变化对含煤岩系沉积相和煤层形成、分布的控制关系。 4 .1 1 含煤岩系供伴生矿产a s s o c i a t e d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o fc o a l l b e a r i n gs e r i e s 其他有益矿产 含煤岩系中除煤层以外,可开发利用的矿产和煤中达到相关工业指标的有用元素。 4 .1 2 含煤岩系盖层o v e r l y i n go fc o a l b e a r i n gs e r i e s 覆盖在含煤岩系之上的岩系。 4 .1 3 含煤岩系基底b a s e m e n to fc o a l b e a r i n gs e r i e s 下伏在含煤岩系之下的岩系。 4 .1 4 聚煤作用 c o a la c c u m u l a t i o np r o c e s s e s 古代植物残骸在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等有利条件下,聚集形成泥炭层、进而被埋藏发生煤化作 用而成煤炭资源的过程。 4 .1 5 成煤期c o a l f o r m i n gp e r i o d 聚煤期 7 G B /T1 5 6 6 3 .1 2 0 0 8 成煤时代 地质历史中形成煤炭资源的时期。 4 .1 & 聚煤区c o a la c c u m u l a t i n ga r e a 地质历史中发生聚煤作用的广大地区。 4 .1 7 含煤性c o a l - b e a r i n gp r o p e r t y 含煤岩系中的含煤程度。主要指煤层层数、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 4 .1 8 含煤系数c o a l - b e a r i n gc o e f f i c i e n t 煤层总厚度与含煤岩系总厚度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4 .1 9 可采含煤系数 w o r k a b l ec o a l b e a r i n gc o e f f i c i e n t ;m i n a b l ec o a l b e a r i n gc o e f f i c i e n t 可采煤层总厚度与含煤岩系总厚度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4 .2 0 可采含煤率w o r k a b l ec o a l b e a r i n gr a t i o ;m i n a b l ec o a l - b e a r i n gr a t i o 煤层中可采部分的延伸长度、面积或体积与煤层总延伸长度、总面积或总体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4 .2 1 含煤密度c o a l - b e a r i n gd e n s i t y 煤炭资源量丰度 单位面积内的煤炭资源量。 4 .2 2 富煤带e n r i c h m e n tz o n eo fc o a l ;c o a l r i c hz o n e 煤田或煤产地内煤层相对富集的地带。 4 .2 3 富煤中心e n r i c h m e n tc e n t e ro fc o a l ;c o a l r i c h c e n t e r 富煤带内煤层总厚度最大的地区。 4 .2 4 煤盆地c o a lb a s i n 同一成煤期内形成含煤岩系的沉积盆地。 4 .2 5 侵蚀煤盆地e r o s i o n a lc o a lb a s i n 由于河流或冰川在地表进行的侵蚀作用而成的煤盆地。 4 .2 6 塌陷煤盆地c o l l a p s e dc o a lb a s i n ;k a r s tc o a lb a s i n 地下深处或含煤岩系基底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受地下水长期的溶蚀作用引起地表塌陷而成的煤 盆地。 4 .2 7 坳陷煤盆地d e p r e s s e dc o a lb a s i n 由于地壳坳陷而成的煤盆地。含煤岩系基底呈波状起伏,断裂不发育的煤盆地。 4 .2 8 断陷煤盆地f a u l tc o a lb a s i n 盆地边缘由规模较大的、与沉积作用同期的断裂控制,含煤岩系基底被断裂切成块状的煤盆地。 8 G B /T1 5 6 6 3 .1 2 0 0 8 4 .2 9 同沉积构造s y n d e p o s i t i o n a ls t r u c t u r e 沉积岩系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构造。 4 .3 0 同沉积褶皱s y n d e p o s i t i o n a tf o l d 同生褶皱 沉积岩系沉积过程中形成的褶皱。 4 .3 1 同沉积断层s y n s e d i m e n t a r yf a u l t g r o w t hf a u l t 同生断层 沉积岩系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断层。 4 .3 2 构造控煤t e c t o n i cc o n t r o lc o a l 泛指构造作用对煤的聚集和赋存的控制关系,具有构造作用过程控煤和构造作用结果控煤的双重 涵义。 4 .3 3 煤田地质构造g e o l o g i c a ls t r u c t u r eo fc o a l f i e l d 控煤构造 控制煤的聚积或赋存状态的地质构造,如向斜、地堑、断层等。 4 .3 4 控煤构造样式s t r u c t u r a ls t y l e sc o n t r o l l e dc o a l 构造样式指一群构造或某种构造特征的总特征和风格,即同一期构造变形或同一应力作用下所产 生的构造的总和,控煤构造样式用以描述对煤系和煤层的形成、构造演化和现今赋存状况具有控制作用 的构造样式,它们是区域构造样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控煤构造样式通常包括伸展构造样 式、压缩构造样式、剪切和旋转构造样式、反转构造样式、滑动构造样式等大类。 4 .3 5 赋煤单元c o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u n i t s 根据聚煤作用等原生成煤条件和构造热演化等后期保存条件综合作用结果,对含煤岩系现今赋 存状态的划分,采用赋煤区、含煤区 赋煤带 、煤田 煤产地 、矿区等四级单元。 4 .3 6 赋煤区c o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r e a 根据主要含煤地质时代和控煤大地构造格局划分的I 级赋煤单元,习惯上将中国划分为东北、华 北、西北、华南、滇藏等五大赋煤区。 4 .3 7 含煤区c o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z o n e 赋煤带 按主要煤系聚煤特征、构造特征和煤系赋存特征划分的Ⅱ级赋煤单元.是聚煤盆地或盆地群经历后 期改造后形成的赋煤单元。含煤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包括具有~致的聚煤规律、经历了大致相同的构造一 热演化进程、具有相似的构造格局。面积在几百平方公里以上,可包括若干个煤田。 4 .3 8 煤田c o a lf i e l d 按后期改造和含煤性进行的Ⅲ级赋煤单元进行划分的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 岩系分布区。 9 G B /T1 5 6 6 3 .1 2 0 0 8 4 .3 9 暴露煤田e x p o s e dc o a l f i e l d 含煤岩系出露良好,或根据其基底的露头,可以圈出边界的煤田。 4 .4 0 半隐伏煤田s e m i c o n c e a l e dc o a l f i e l d 半暴露煤田 含煤岩系出露尚好,能大致了解其分布范围,或根据其基底的露头.可以圈出部分边界的煤田。 4 .4 1 隐伏煤田 c o n c e a l e dc o a l f i e l d 掩盖煤田 含煤岩系出露极差,大部或全部被掩盖,地面地质填图难以确定其边界的煤田。 4 .4 2 煤产地c o a ld i s t r i c t 煤田受后期构造变动的影响而分隔开的一些单独的含煤岩系分布区.或面积和资源量都较小的煤 田 面积由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 。 5 煤炭地质勘查 5 .1 煤炭地质勘查c o a le x p l o r a t i o n ;c o a lp r o s p e c t i n g 煤田普查与勘探 煤炭资源地质勘查 寻找和查明煤炭资源的地质工作。即预查 找煤 、普查、详查、勘探 精查 等地质勘查工作。 5 .2 煤田预测c o a l f i e l dp r e d i c t i o n 通过对聚煤规律和赋煤条件的研究,预测可能存在的含煤地区,并估算区内煤炭资源的数量和质 量.为预查指出远景的工作。 5 .3 预查s e a r c hf o rc o a l ;l o o kf o rc o a l 找煤 初步普查 寻找出潜在的煤炭资源,估算预测的煤炭资源量,并对工作地区有无进一步工作价值作出评价所进 行的地质调查工作。 5 .4 普查r e c o n n a i s s a n c eo fc o a l f i e l d 煤田普查 详细普查 估算推断的资源量,为煤炭工业的远景规划和下阶段的勘查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所进行的地质 工作。 5 .5 详查p r e l i m i n a r y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 i t i a le x p l o r a t i o n 初步勘查 估算控制的的资源量,为矿区建设开发总体设计提供地质资料所进行的勘查工作。 10 G B /T1 5 6 6 3 .1 2 0 0 8 5 .6 勘探d e t a i l e de x p l o r a t i o n ;d e t a i l e dp r o s p e c t i n g 精查 详细勘查 估算探明的资源量.为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所进行的详细勘查工作。 5 .7 找煤标志c r i t e r i af o rc o a lp r o s p e c t i n g ;c u l ef o rc o a lp r o s p e c t i n g 显示有煤层存在或可能有煤层存在的现象和线索。 5 .8 煤层露头e u t e r o po fc o a ls e a m ;c o a lo u t b r e a k 煤层出露地表的部分。 5 .9 煤层风化带w e a t h e r e dz o n eo fc o a l ;w e a t h e dc o a lz o n e 煤层受风化作用后,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明显变化的地带。 5 .1 0 煤层氧化带o x i d i z e dz o n eo fc o a l ;o x i d i z e dc o a lz o n e 煤层受风化作用后,煤的化学工艺性质发生变化,而物理性质变化不大的地带。 5 .1 1 勘查方法m e t h o do fe x p i o r a t i o n ;e x p l o r a t o r ym e t h o d 煤炭地质勘查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工程布置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5 .1 2 勘查手段e x p l o r a t i o nm e a n s 煤炭地质勘查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地质填图、钻探、坑探、物探、化探、遥感等。 5 .1 3 勘查阶段e x p l o r a t i o ns t a g e 勘查程序p r o c e d u r eo fe x p l o r a t i o n 根据地质工作特点和煤炭地质勘查与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相适应的原则,煤炭地质勘查划分为预查 找煤 、普查、详查和勘探 精查 四个阶段。 5 .1 4 勘查区e x p l o r a t i o na r e a 煤炭地质勘查的工作区域。 5 .1 5 勘查工程e x p l o r a t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 地质勘查所采用的钻探、物探、坑探、填图、遥感等各种工程的总称。 5 .1 6 勘查线e x p l o r a t o r yl i n e ;p r o s p e c t i n gl i n e 勘查工程一般按与煤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布置成的直线。 5 .1 7 主导勘查线l e a d i n ge x p l o r a t o r yl i n e ;l e a d i n gp r o s p e c t i n gl i n e 在勘查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或重点地段,加密勘查工程,达到控制基本地质情况的勘查线。 5 .1 8 基本勘查线b a s i ce x p l o r a t o r yl i n e ;b a s i cp r o s p e c t i n gl i n e 根据勘查区地质特征,为全面揭露地质情况,按勘查规范对勘查线间距的要求所布置的勘查线。 1 1 G B /T1 5 6 6 3 .1 2 0 0 8 5 .1 9 勘查网e x p l o r a t o r yg r i d ;p r o s p e c t i n gn e t w o r k 勘查工程布置在两组不同方向勘查线的交点上,构成的网状布置形式。 5 .2 0 基本线距s p a c i n go fb a s i ce x p o r a t o r yl i n e 按勘查区内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性所确定的基本勘查线之间的距离。 5 .2 1 孔距 s p a c i n go fh o l e ;h o l es p a c i n g ;b o r e h o l es p a c i n g ;d r i l m o l es p a c i n g 勘查线上相邻钻孔的距离,孔距一般小于相同控制程度的线距。 5 .2 2 勘查深度d e p t ho fe x p l o r a t i o n 煤炭地质勘查所提供煤炭资源/储量的最大估算深度。 5 .2 3 勘查程度d e g r e eo fe x p l o r a t i o n ;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t e n s i t y 通过煤炭地质勘查.对勘查区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和查明的程度。 5 .2 4 煤炭勘查类型t y p eo fc o a le x p l o r a t i o n ;t y p eo fc o a lp r o s p e c t i n g 勘探类型 主要按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性,对勘查区划分的类型。 5 .2 5 简单构造s i m p l es t r u c t u r e 含煤岩系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没有或很少受岩浆侵入影响的构造。 5 .2 6 中等构造m e d i u ms t r u c t u r e 含煤岩系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有时局部受岩浆侵入影响的构造。 5 .2 7 复杂构造c o m p l e xs t r u c t u r e 含煤岩系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受岩浆侵入影响严重的构造。 5 .2 8 极复杂构造e x t r e m e l yc o m p l e xs t r u c t u r e 含煤岩系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侵入严重破坏的构造。 5 .2 9 煤层稳定性s t a b i l i t yo fc o a ls e a m ;r e g u l a r i t yo fc o a ls e a m 主要指煤层形态、厚度和结构等的变化程度。 5 .3 0 稳定煤层r e g u l a rc o a ls e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