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投入的合理性分析 摘 要本文从煤矿安全投入强度、结构、制度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投入的现状及 原因,从创造经济效益、安全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以 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需要,促进煤矿企业的全面发展,清洁发展机制的引进等方面深入分 析了煤矿安全投入的合理性。 关键词煤矿;安全投入;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TD7 1. 引言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虽然煤矿安全生产日益受到关注,但是安全投入问题却一直没有得 到实质性的高度重视,历史欠帐严重,诸多国有企业如此,大量民营个体企业更是问题突出, 其严重后果已呈爆发式显现。 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普遍不足,安全投入强度低[1]。有关部门对全国大中型煤矿安全投入 情况进行调查,收集到459 处煤矿(占所有大中型煤矿的85)有关资料。这459 处煤矿 1999 年全年计划安全投入16.34 亿元,实际投入8.37 亿元,实现率仅50.86 。煤矿安全 投入占煤炭销售收入的1.925,占GDP (1999 年)不足0.0012,而发达国家20 世纪90 年代企业平均安全投入一般占到GDP 的3以上。在2004 年全国开采的19.6 亿吨煤炭中, 7.6 亿吨缺乏安全保障能力,其中2 亿吨根本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为解决煤矿安全欠账严 重的问题,从2001 年国家安排国债资金对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重点煤矿“一通三防”(通风, 防治瓦斯、煤尘和井下火灾)设施等进行改造,带动各产煤省筹措配套资金,督促煤矿企业 加大安全投入。截止到2007 年底,国家共安排国债资金149 亿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9 亿元,带动企业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660 亿元。尽管国家在安全投入的力度上加大,但2005 年以来,安全技术专家对国债资金投入的45 家重点监控煤矿调查显示整个煤炭行业的安 全欠账依然庞大,甚至超过2000 亿元[2]。 从煤矿安全投入结构来说。我国煤矿安全投入受前苏联影响较深,重视“硬件”建设,轻 视“软件”建设。并且安全投入资金来源结构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企业自筹投入为主,国家投 入为辅。我国煤矿安全投入的85.73流向了安全工程、安全设备等“硬件”方面,而安全文 化、安全教育、安全科技等“软件”方面则投入很少,不到15[3,4]。 长期以来,煤矿安全投入缺乏相应制度约束与支持。煤矿安全是否投入投入多少投 入到哪些方面安全投入资金来源等一系列问题缺乏制度保证。为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设 施长效投入机制,2003 年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建立持续稳定的安全投入资 金渠道,防治煤矿安全投入不足、不实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就现行的煤矿安全投入制度而言, 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安全费用使用范围的规定不全面,安全费用的提取、使用缺乏有效 监管[5]。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安全投入重视不够是造成目前我国煤矿安全投入强度低、安全投 入结构不合理、安全投入制度不完善的主要原因[6-8]。本文着重从煤矿安全投入的合理性的 角度,分析了安全投入的重要意义。 - 2 - 2. 煤矿安全投入的合理性分析 2.1 创造经济效益、安全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1.1 创造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煤矿安全投入增加,使煤矿实现了安全生产,就能为煤矿企业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一 是直接经济效益,即预防和减少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二是间接效益,即保障煤 矿企业生产经营正常,顺利达到生产活动的目的,与生产活动共同创造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促进经济的发展。安全投入是生命与效益的双重需求。如果没有充分的安全条件保障,煤矿 企业的任何生产过程都无法进行,安全投入的实质是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保驾护航。 安全投入不足往往造成损失严重的经济损失。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伤亡事故造成的 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占各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5左右。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好坏,对企 业的经济效益的冲击和影响是直接的。因此增加安全投入,使之实现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安 全生产水平,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安全措施的“投 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投入产出比”,据测算,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 整改效果为15 的关系,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正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 从这一规律中很容易看出,“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保障安全生产要通过有 效的事故预防来实现[9-11]。 一般人认为安全投入是单纯指直接的资金投入,其实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用于 解决物的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为主,提高物质安全化的资金投入; 二是用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以解决人的问题为主的人力资源、人员素质的投入。如开展各 种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活动、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的投入,职工防护用品与保健、安全技术 攻关等投入皆构成了安全投入。这些安全投入有利于安全生产系统的整体安全化水平的提高 和发展,也保障了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发展和提高。安全投入究竟有多大的效益它在很大程 度被人们认为是摸不着、看不见、只投入不产出的亏本事。这是因为安全投入所反映的经济 效益有它独有的特征,未能被人认识。它不同于一般生产经营性的投资,没有直接的很明显 的盈利收入,它是渗透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成果中,其效益是潜在的。 由于安全投入能解决不安全的因素,加强了安全管理,使之不发生各种事故,保证生产 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使得生产经营性投入不受到损失,实现产品质量、产量的提高,降低 成本,也是一种经济效益。在某煤矿企业曾发生一起事故,给企业的利润和产值造成了损失, 而后来采取了措施,进行了安全投入,治理了事故隐患,加强了安全管理,杜绝了类似事故 的发生。这可以将前次事故损失数视为安全投资后实现的直接经济效益。 煤矿的安全投入可直接提高煤炭产量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力度 时,煤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保证了煤炭产量,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如自2005 年起,我 国加强煤矿安全投入,2005 年和2006 年原煤产量就分别比其前一年多增产1.21 亿吨和2.7 亿吨,2006 年的原煤产量增长率达到12.80;国民生产总值同期增长也分别达到17和 30,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直接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12-13]。 2.1.2 创造安全效益 煤矿安全投入不仅会带来煤炭生产方面的产出,而且还会在安全方面得到巨大的效益。 煤矿的安全投入可大大降低煤矿事故发生。1999-2001 年虽然我国煤矿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 - 3 - 数有所降低,但同时也可以发现其原煤产量也在减少,由于安全投入不足,大部分资金投入 没有落实到位,导致事故的减少以产煤量的降低为代价,2002 年、2003 年和2004 年的统计 从反面也说明了这一点;从2002-2004 年,我国原煤产量快速增加,但煤矿安全投入却严重 不足,远远小于煤炭新增能力投资需求,致使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数急剧上升,事故发生量和 死亡人数都达到统计的最高;虽然煤炭产量增高,煤炭的收益有所提升,但严重的事故发生 率,巨大的事故死亡人数,给国家和煤矿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其安全经济效益并不乐观。 自2005 年起,国家在煤矿安全投入方面加大重视力度,同时通过各种政策增加大量的 资金投入来增加我国煤矿安全投入,并对煤矿企业进行整顿和资助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如图 3-1 所示,由于自2005 年起我国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力度,2005-2007 年我国煤矿死亡人数和 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其中死亡人数与前一年相比分别降低了0.38、20.71和20.3; 百万吨死亡率与前一年相比分别降低了7.79、28.1和27.2,使得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大 大减少。这保证了我国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与健康安全,强化了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 理念。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率和死亡人数减轻了国家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的安全,保障了社会 的安定。从上面的分析可见,2005 年、2006 和2007 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直 线下降,安全事故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所取得的安全效益十分明显。通过 上面的分析,我们也看到安全效益具有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只有正确 的运用安全投入,才能为我国的煤矿企业创造更多的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14]。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死亡人数 年份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1 2 3 4 5 6 百万吨死亡率 年份 (a) b 图1 我国煤矿死亡人数a及百万吨死亡率b变化曲线 Figure 1 Curve of Death Toll a and Death Rate per million tons b 2.1.3 保障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内容广泛的综合概念,核心意义在于强调人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 展注重发展的永续性,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煤炭工业的可持 续发展,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煤矿职工、煤炭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为目标,以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手段,逐步改善煤矿安全保障和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持续 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煤炭经济增长质量,走一条安全高效、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 化道路[15]。 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突出地解决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坚持“安全第一”,进一步加 强煤矿安全投入,可直接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通过安全投入的加强,可逐步改善煤矿的安 - 4 - 全生产和职工的安全健康状况,实现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此外,人才的严重匮乏 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安全投入,加强对煤矿职工的安全培训与技术培训,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