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意念训练法在煤矿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针对现行煤矿安全教育形式化、浮于表层的现状,应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创建意念训练法,详细讲述了该法应用于煤矿安全教育的原理、步骤及意义,从而内化矿工的安全思想、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及时应对安全隐患或事故,提高安全作业效率。 【关键词】煤矿安全教育;矿工心理;意念训练法 一、我国煤矿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其缺点分析 煤矿安全教育即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为了保证和深化煤矿的安全生产,企业对作业人员安全思想的内化、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技能的操练等进行的教育。在煤矿安全中,安全教育是预防事故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我国煤矿安全教育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不深入成熟,形式单调且流于形式。现在煤矿企业过于注重生产,忽视了岗位安全教育,致使作业人员没有熟练的掌握岗位上的安全知识和现场处理安全隐患及事故的有效技能。而且,煤矿企业现行的安全教育形式多为“一人讲,多人听”,且讲授的内容贫乏、重复性大、浮于表面、不够深刻、不能触及矿工的灵魂。 长期以来,安全工作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教育不断,事故不断”的现象,主要在于安全工作领导人员主要通过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等不稳定、不深刻的外在因素调控安全生产,忽视了安全思想教育内因的开发。不能引起职工的真正重视,单凭管、卡、压、罚等强制外在手段也不灵验。为使安全教育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必须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开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方式、方法。消除安全隐患和事故的措施应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以内因开发外因,外因控制为辅。这样才能深入人心、达成长久、稳固的教育效果。 据此,应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创建意念模拟训练法应用于煤矿工人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深刻地入耳、入脑、入心,以此来提升矿工发现安全隐患和面对事故的应激能力,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二、意念训练法的原理 意念训练法的原理可以追溯到催眠术的创立和应用。早在18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麦斯麦首先创立了催眠术结合音乐和灯光,首先让被催眠的人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尽量减少外界干扰;使其注意力集中于某些特定的事情;催眠师用平和的语言引导或暗示被试的感受和体验;被试就慢慢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并顺从和接受催眠师的指示去做一些动作或事情。催眠是一种改变了的意识状态,被催眠者对暗示的敏感度提高、不由自主地感受某种思想、产生某种意识、记忆力提高、视觉表象急剧增加、能意识到某些经历、对另一些却毫无意识等等。 意念训练同催眠术的应用对人体生理心理的作用有很多相似之处,是以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指挥各种动作的一种内隐的意向动作,通过意念导引,在一定程度上使身体各部位放松与紧张互相交替,达到从精神到肢体,从肢体到外界形成的高度协调统一,使之在作业中充分发挥人体的内在能量和潜力。“意念训练法”是在作业人员掌握了相关作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后进行的,是指通过意念训练在大脑皮质内建立神经联系,留下“痕迹”,不断反复操练以刺激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使自己的意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使大脑全神贯注于作业现场的作业景象之中,从而达到自我控制和调整的一种训练方法。 三、意念训练法的应用步骤 (一)理论讲解和事例分析 首先,安全教育者应采取生动明晰的语言或形象直观的幻灯片形式,向作业人员讲解“意念训练法”的原理、概念及意义,使作业人员初步掌握有关“意念训练法”的理论。再次,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使作业人员进一步领会“意念训练法”的理论。 因此,在作业过程中,技术动作与意念活动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高效的作业活动,而意念训练法的作用就是把作业过程中的意念活动提前在大脑皮层中演练,以便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安全地完成作业任务。 (二)培养作业人员的意念品质 1.培养意志品质。意念即个体对物质或精神的注意力、念头和想象力在个人大脑机能印象中的自我能动的反应。个人意念的外在表现或者外显行为与其自身的意志品质有密切关系。人的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因此,培养矿工的意志品质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证。 井下矿工维系整个矿业生产的作业安全,更应不断锻炼和培养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机智的品质。煤矿企业应通过宣传使矿工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树立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从日常生活小事和平时的生产劳动中注意磨练自己,善于明辨是非,适时采取并执行决定,约束自己的言行,形成正确的意志行动,从而增强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提升矿工的应激能力,从而大大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安全性。 2.培养注意品质。“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培养作业人员的注意品质,使其心理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内,专注于作业对象上,从而提高作业质量和作业安全。培养矿工“精力高度集中”的品质,可采用视物法、看表法、发令法。 视物法安全教育者可选择一个目标(作业对象的模型),让矿工对其仔细观察几秒后,闭上眼睛努力回忆被观察物体的形象。采取提问与提示相结合的手段,帮其记忆,其间可以反复睁开眼睛,直到头脑中清晰的记住物体的形象为止。 看表法集中精力注视秒针的转动,每次练习重复3~4次,间隔10~15秒。注视的时间从60~180秒逐渐增加,直到注意力能持续注意4~5分钟不转移为止。 发令法作业人员以细小、勉强能让作业人员听清的声音发出命令,让其执行。这种小的声音可以迫使其自觉集中精力,反复练习形成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意念训练”强化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意念训练法”培养作业人员过硬的心理素质。 1.使作业人员自我放松。教育者采取语言诱导的方式,稳定作业人员的情绪,使其达到“心静如水”的自我放松,为实际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教育者可以用自信、中肯、强有力的语气说“你们现在正在泡温泉,自我放松。手中的工具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你完全能够随意支配它,安全高效。”作业人员也可以自我暗示我很放松,很平静,动作正确,发挥正常通过类似强暗示性语言,使作业人员从心理、生理上得到放松,更投入地进入到训练强化阶段。 2.使作业人员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作业现场的体会之中。意念训练的目的,是使作业人员全神贯注于作业动作中,摒弃一切外界干扰,使作业动作的发挥随心所欲、游刃有余。 相应的语言能够引起相应的表象,所以意念过程中,一面思考相应的技术词语,一面回忆意念表象,会使意念表象更加准确,意念动作更加协调。比如回采矿工想象崩矿、出矿、充填准备、充填、铺保护层的工序示意情景,并在头脑中模拟其个中细节及可能出现的状况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每次意念训练由慢到快,次数不要太多,时间不宜过长,时间久了大脑易疲劳,会降低练习效果。 3.使作业人员进入“三位一体”状态。“三位一体”是指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通过身体动作和大脑意念,使“人机作业目标”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稳固、完美的整体,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作业的系列动作。 矿工在教育人员的言语引导下,利用想象思维,尽可能投入的自主细致的想象自己作业的情景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困难的情境,尤其是安全隐患的应激境况。矿工可充分想象在情景下的作业程序和安全隐患的各种细节及其应对措施,从而有利于在实际作业时,能够有 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始终主动用意识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精力充沛和注意力集中,主动提高知觉的敏锐性,使自身处于稳定的作业状态,充分相信自己能以最理想的体力分配及技术完成煤矿作业的整个过程。 意念命令自己一定要在自己作业时发挥最佳水平,这一信念欲望要多次重复,意念结束,恢复到自然状态,再慢慢地睁开眼睛休息一会儿,即可开始第二次意念模拟训练或进行实际模拟练习。 四、意念训练法的意义 (一)内化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通过意念训练法,矿工进一步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安全思想,内化安全教育的内容,熟练安全知识和技能。达到安全教育是以矿工将安全思想、知识和技能真正的内化的目的,进而在实际作业时用内化的安全思想积极主动的指导自己的作业,用安全技巧来及时应对煤矿的安全隐患。 (二)提高作业效率、作业安全 矿工的生产劳动行为与汽车、火车等机械行为一样,有一个始发的启动过程,这个启动过程包括生理、心理启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即心理意识分化得越迅速清晰,生理启动得越快。反之亦然。 意念模拟训练法能使矿工在面对安全隐患或事故时,加快生理、心理启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动作应用的效果;提高矿工的安全心理准备,防患于未然,避免应对时的急躁情绪导致慌不择路,从而保证作业安全。 (三)提高作业过程注意的集中性和持续性 注意分散极易导致事故发生,是煤矿致创心理因素的首要因素,意念训练法加强培养了矿工不为其他念头或事物干扰和分心的能力,对他从事的作业有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这种来自内部的动机会使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养成做事善始善终、坚持到底的良好习惯;能够及时发现及排除安全隐患。 五、结语 在煤矿企业中,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教育深刻,能发人深省的安全教育手段,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班前安全教育必须能深入人心,内化为矿工的内在安全需求、内在的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才能真正提高作业人员的非智力因素。 人的意志品质建立在良好的知识、操作技能和健全的心理品质准备的基础上。因此,在作业过程中,矿工的安全的心理准备品质是安全生产实现的重要保证,我们据此创建了矿工班前作业的意念模拟训练法。意念训练法克服了传统安全教育的浮于表层、不够深刻的缺陷,使安全思想、知识、技能内化。落实安全教育责任,灵活安全教育形式,丰富安全教育载体,深化安全教育效果,促进了矿井的安全发展。而且,安全教育要常变常新,才能真正激发职工的兴趣,提升安全作业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彭蚺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2]魏前进.射击中的意念训练法[J].轻兵器,1999,9. [3]尹贻勤.煤矿安全问题的心理学分析[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8. 【作者简介】刘桂智(1980-),女,河北沧州人,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助教,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安全心理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王德明(1956-),男,贵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研究方向煤矿安全;马亚静(1977-),女,河北定州人,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讲师,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社会问题;杨爱东1980-,男,江苏南通人,中国矿业大学助教,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