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 0 1 3年第6 期 中州煤炭 第 2 1 0 期 “ 三硬 薄煤层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探析 杜 高峰 中煤科 工集团 武 汉设计研 究院, 湖北 武汉4 3 0 0 6 4 摘要 以“ 三硬 ”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 , 对其矿压 显现 规律 进行研 究。通过 现场 实测 、 统计 、 处 理 、 分 析工作面支架工作 阻力 , 得 出 了“ 三硬 ” 薄煤层 综采工作 面上方顶 板运 动不及 中厚煤 层 强烈; 整个 工作 面平 均工作 阻力2 1 5 0 . 9 k N, 约为支架额定 工作 阻力的 6 5 . 1 7 % , 其 中工作 面上部 支架平 均工作 阻力最 大, 工作面 的下部支架平均工作 阻力最小 ; 超前 支撑压力 影响范围在煤壁前 方 l 5~1 8 m。并对液压支 架运行状况 以及 支架对顶底板 的适应性进行 了分析。 关键词 “ 三硬” 薄煤层 ; 综采工作 面; 矿压显现规律 中图分类号 T D 3 2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0 5 0 6 2 0 1 3 0 6 0 0 0 6 0 3 Ana l y s i s o n La ws o f St r a t a - p r e s s u r e Be ha v i o r f o r ” Thr e e H a r d” Fu l l y - m e c ha n i z e d W o r ki ng Fa c e wi t h Th i n Se a m Du Ga o f e n g W u h a n D e s i g n a n d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h i n a C o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r o u p , W u h a n 4 3 0 0 6 4 , C h i n a 国内外许 多学者对薄煤层 的矿压规律进行研 究。付玉平等通过现场实测 、 数值模拟等手段总结 了薄煤层 工作 面 在 不 同条 件 下 的 矿 压 规 律 ⋯ 。冉 松河 运用 电磁 辐射 及 液 压 支架 数 据 , 总 结 了 在 遇 到 薄煤层前后, 矿压显现的规律及其变化特征 。付 凯等运用现场实测 , 总结 了坚硬顶板条件下工作 面 矿压显现规律 。赵兵兵等利 用数值模拟总结 了 薄煤层综采工作 面采场矿压显现规律 J 。“ 三硬” 薄煤层是薄煤层的特殊情况之一 , 其工作面矿压规 律与其他情况相比, 具有 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 笔者以 河南 某矿 1 0 9 0 2工作 面实 测 矿 压 数据 为 基 础 , 利用 现场实测 , 分析 “ 三硬” 薄煤层 综采面矿压 显现规 律 , 并 对支 架 的适应 性进 行评 价 。 收 稿 日期 2 0 1 30 31 8 作者 简介 杜高峰 1 9 8 O 一 , 男 , 河 南商丘人 , 工程师 , 2 0 0 3年 毕业 予焦作 1 学 院, 现从事矿井设计工作 。 6 1 工作面概况 1 0 9 0 2工作面是河南某矿首个综采工作 面 , 位 于 1 0 9采 区西翼上部 , 地面标高 2 1 9~ 2 5 5 m, 工 作面标高为 一6 0~一 9 2 m, 平均采深 3 1 3 m, 工作面 走向长 9 5 0 m, 倾 向长 1 4 5 m, 工作面煤层厚为 0 . 8 2 ~ 1 . 3 6 m, 平均厚 1 . 0 9 m, 倾角 1 0 。 ~1 8 。 , 工作面顶 板灰 岩f 7 . 1~ 8 . 5 、 直 接底 铝土 泥岩 3 . 0~ 4 . 8 、 一 煤 f 2 . 3~ 2 . 7 , 属于 “ 三 硬” 薄煤 层 。工作 面采 用 Z Y 3 3 0 0 / 7 . 5 / 1 5 D 型 支 架 进 行 支 护 , 两 端 选 用 D Z 1 2 3 0 / 1 0 0型单体 液压 支 柱 支 护 , 其 中 液 压 支 架 的额定工作阻力为 3 3 0 0 k N 。 2观测站布置及观测 内容 采用 Y H Y 6 0 B 矿用本安型数字压力计 , 工作 面上 、 中、 下 部分别 在 1 5 、 3 0 、 4 5 、 6 0 支 架处安 设 4 个分机 , 各分机可同时测量支架左右支柱压力 , 并使 一 _ 蓍 _量 m 山 S n S p ~ ~ ~ ∞ m 蒜 ~ ∞ 一 一 一 一 ~ 一 ~ ~ ~ 一 一 i兰 一 . 鹞 衙 Ⅷ 甜 妾~ n . T D m 黔 k M w 巾 a 薰兰一 ~ ~ 峨 一 .~ 一 一 一 ~ ~ ~ ~ ~ ~ 一 一 一 一 ~ ~ ~ 一 一 ~ ~ 一 一 蒯 -N 一 一 ~ .一 一 一 ~ ~ 一 ~ 一 一 ~ . _呈 w 重 n 伯 札 m n m 咖 一 ~ ~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2 0 1 3年第 6期 杜高峰 “ 三硬” 薄煤层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探析 总第 2 1 0期 用 1台采集器进行采集 , 采集器携带至井上后通过 无线通讯适配器将数据 自动地传送到 P C计算机处 理 , 工 作 面矿 压观 测 点 布 置 如 图 1所 示 。在 两 巷 距 煤壁 2 0 , 3 0 m 处 分 别 布 置 2个 顶 底 板 移 近 量 观 测 站 , 定 期 进行 观测 。 图 1 测站和巷道变 形观测点布置 3矿压 显现特征 实测分析 周 期 来 压是 上 覆 岩 层移 动 破 坏 的表现 , 矿 压显 现强弱程度取决于具体的地质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 素 。周期来压判别 主要指标是支架的平均循环 末 阻力 与其 均方 差之 和 , 即 一 几 _ _ P P ; / P P V⋯一 式中, 为循环末阻力平均 值 的均方差 ; n为实测 循环数 ; P 为各循环 的实测循环末 阻力 ; P 为循环 一 1 末阻力的平均值 , 又 P 二 ∑P n I 1 由于工作 面在初采期间, 工作 面矿压监测设备 尚未正常运行 , 故未做工作面初次来压分析 , 工作面 推进 5 8 m开 始观 测 , 直 到 推 进 至 9 4 . 5 4 I 1 11 以开 切 眼为起点 , 工作面经历了 5~6次周期来压 。通过 观测数据统计、 处理 , 绘制循环末阻力随推进距离变 化 曲线 , 分析 基本 顶周 期 来 压 过 程 , 图 2 一 图 5中横 虚线为来压判据 , 竖虚线为顶板来压时工作面距切 眼 的距 离 。 1 工作面上部顶板 活动规律。由图 2可知 , 周期 来 压步距 最 大 为 8 . 7 9 m, 最小 为 5 . 0 4 m, 平 均 6 . 4 3 m, 来压动态系数平均为 1 . 2 6 , 支架循环末 阻 力平 均 为 2 5 1 6 . 8 k N, 是 额 定工 作阻 力 的 7 6 . 2 % 。 2 工作 面 中部 顶板 活动 规 律 。 由图 3和 图 4 可知 , 工作面中部周期来压步距最 大分别为 6 . 8 7 , 1 2 . 0 5 m, 最 小值分别 为 6 . 2 2 , 4 . 3 8 m, 平 均 6 . 2 1 , 6 . 6 4 m; 来压 动 态 系 数 平 均 分 别 为 1 . 4 1 , 1 . 4 0 。 中 部支架循环末阻力平均为 2 1 4 9 . 1 k N, 是额定工作 阻力 的 6 5 . 1 % 。 Z _ R 四 氅 Z 姆 图 2 1 5 支架循环 末阻力曲线变化 z; ; 您 图 3 3 0 支架循环末 阻力曲线变化 I . △ l J 弋 乙 l 5 8 0 0 6 3 .0 4 8 ‘ 0 8 疑 距 R 3 。2 。 2 4 9 3 ‘2 图 4 4 5 支架循环末 阻力 曲线变化 3 工作 面下部顶板活动规律。由图 5可知 , 工作面 中部周期来压 步距 最大为 7 . 6 3 m, 最 小值 5 . 1 1 m, 平均 6 . 6 2 m, 来压动态系数平均为 1 . 6 0 , 支 架循环末阻力平 均为 1 8 1 3 . 5 k N, 是额定工作阻力 的 5 4 . 9 % 。 \。 ⋯ ⋯ I ___⋯ ⋯ l ⋯⋯ 一 / 、 。 \ , 』 ‘ l i . 推 进 距 离/ m 图 5 6 0 支架循环末 阻力曲线变化 总体 比较可以看 出, 工作面循环末阻力 自上部 至下 部呈 递减趋 势 。整个 工作 面支 架循 环末 阻力 的 平均值 为 2 1 5 0 . 9 k N, 约为 支架额 定工作 阻力 的 6 5 . 1 7 %。基本顶来压期间, 工作面上部来压步距较 一 7 咖 0 船 z 蛊 怅 酶 2 0 1 3 年第6期 中州煤炭 总 第 2 1 0 期 小 , 下部来 压 步距 较 大 , 来 压 持续 时 间较 短 , 强 度 不 大 , 工作 面周 期来 压步 距 为 3 . 6 81 2 . 0 5 m, 平 均 为 7 . 8 m, 来压步距偏小可能与工作面推进速度慢有直 接关系。 但工 作面 下部初 撑 力 最小 , 应 加强 工 作 面 初撑 力 的 管理, 防止顶板事故 。 表 2 支架初撑力频率统计 % 支架初撑力/ k N 4 周期来压强度分析 支 架 ‰ 0 。0 o - 。 。2 06 00 0 2 6 00 o 00 20 06 00 o - 动载系数是确 定基本顶 来压 强度 的指标 表 1 , 是指支架在来压期间的荷载平均值与平 时支架 荷载平均值的 比值 。该指标反映来压强度大小 , 是 判断顶板来压强度的重要参数。 表 1 基本顶周期 来压期 间动载 系数统计 支架 1 5 1 . 2 1 1 . 2 7 1 . 31 1 . 1 8 1 . 1 9 1 . 4 0 3 0 1 . 4 0 1 3 8 1 . 3 7 1 . 4 3 1 . 4 7 4 5 1 . 4 l 1 . 42 1 3 8 1 . 4 3 1 . 41 1 . 3 5 6 0 1 . 6 2 1 . 68 1 . 5 7 1 . 5 8 1 . 7 6 1 . 3 9 平 均 值 1 . 2 6 1 . 41 1 . 4 0 1 . 6 O 由表 1 可 以看 出 , 工作 面 动 载系 数 范 围为 1 . 1 8 ~ 1 . 7 6 , 压 力 波动 范 围不 大 , 平均 动 载 系数 为 1 . 4 1 , 整体来压较为缓和。个别动载系数较大 , 可能是 由 于工作面推进速度变慢 , 造成顶板下沉时间增加, 使 来压时动载系数有所增大。 5支架工作 阻力及适应性分析 1 支架初撑力分析。支架初撑力是指移架循 环 中支架 初 到支护位 置后 , 支 架受泵 站供 压 而升起 , 使支架顶梁与工作面顶板接触 , 当支架达到支护要 求 , 泵站停止供液 , 此时支架的内部压力为初撑力 。 初撑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工作面顶板稳定性 , 如果 初撑 力过 小 , 顶 板 来压 时可 能 导 致 支架 迅 速 下 降 发 生顶板事故或者支架压死等现象 , 而且初撑力过小 也会使矿压监测的数据失去准确性 。 1 0 9 0 2工 作 面采用 Z Y 3 3 0 0 / 7 . 5 / 1 5 D型 支架 , 所 用 乳化 液泵 站 的额 定输 出压 力 3 1 . 5 MP a , 最 大 初 撑 力 2 6 0 0 k N。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 , 得 出观测期 间工作面各支架实测初撑力频率分布 表 2 。 根据统计结果 , 1 5 、 3 O 、 4 5 、 6 0 支架的平均初 撑力 分 别 为 1 5 6 8 . 3 2 , 1 3 9 8 . 5 4 , 1 4 3 8 . 6 5 , 9 9 2 . 5 4 k N, 距额定初撑力 2 6 0 0 k N差距较大 , 分别为额定 初 撑 力 的 6 0 . 3 2 % , 5 3 . 7 8 % , 5 5 . 3 3 % , 3 8 . 1 7 % , 支 架总体平均初撑力为 1 3 4 9 . 5 1 k N, 占额定初撑力 的 5 1 . 9 0 %, 平均初撑力偏小。工作面支架的初撑力主 要分布在 8 0 0~2 0 0 0 k N, 支架工作效能基本发挥 , 8 1 5 3 0 4 5 6 0 平均 1 . 3 4 1 . 1 3 2 . O 2 3 . 5 4 2 . O O 8 4 l 3 . 1 6 21 2 0 . 5 2 3 5 2 9 . 4 5 5 4 3 3 . 2 2 2 O 2 4 . 0 8 3 4 2 6 . 2 4 5 4 2 7 . 3 7 8 7 2 6 . 5 4 5 4 4 . 5 7 8 2 2 1 . 1 8 1 7 . O 8 7 . 2 3 6 . 7 7 3 . 5 9 8 . 7 2 2 支架循 环末 阻力分 析。随着工作 面 的推 进 , 由于受 到支架 操作 质量 、 控顶 效果 及顶板 动态 变 化 的影 响 , 每个循 环 内支架 阻力 的大小 不 同 , 且不 同 工作面部位支架阻力差异较大 , 支架阻力 的大小反 映了顶板压力大小, 也反映了支架的适应性 和支护 效能的发挥程度。支架 末阻力观测数据 处理见表 3。 表 3支架末 阻力频度统计 % 从表 3可 以看 出 , 1 5 、 3 0 、 4 5 和 6 0 支 架 末 阻 力基本呈正态分布 , 较为合理 , 支架阻力值 在 2 0 0 0 ~ 2 4 0 0 k N之间的占统计数 的 2 6 . 9 9 % , 大于 1 6 0 0 k N的 占统计数 的 7 5 . 6 6 % , 说 明液 压 支 架 实 际利 用 率较高, 工作性能发挥较好。从采空区观测来看 , 支 架后方空顶较大的是工作面上部 , 下部支架 后方顶 板 垮落较 为充 分 。另外 , 支 架左 、 右立 柱末 阻力 平均 值分别 为 8 6 7 . 3 4 , 8 8 9 . 2 6 k N / 柱 , 支架左 柱与右柱 阻力 比值 为 1 . 0 2 , 支 架受 力 比较 均衡 。 6 回采巷道 围岩变形分析 由于 工作 面 回采 , 工作 面后 方形成 采空 区 , 工作 面顶板岩层移动 、 旋转 、 垮落 , 应力重新分布, 在工作 面前方形成超前支撑压力, 峰值一般为原岩应力的 2~ 3倍 , 外在表现为工作面两端巷道变形或破坏 , 影响范围与岩性 、 采深等 因素有关。1 0 9 0 2工作 面 两巷 顶底板 移近 量与 工作 面 下转第 l 2页 2 0 1 3 年第 6 期 中,k ll 煤炭 总第 2 1 0期 间内瓦斯 的流场特 征, 研究表 明, 工作面上 隅角 以 1 3 k P a的负压进行瓦斯抽放 , 有利于解决上 隅角瓦 斯超限的问题 , 使采空区特别是下部 的瓦斯浓度降 低 , 采空区内最高瓦斯浓度 下降了 5 0 % , 减小 了高 位围岩裂隙带高浓度瓦斯的分布 区域 , 结合终孑 L 高 度 2 0 m的高位瓦斯抽采 , 可有效消除瓦斯隐患。 参考文献 [ 2 ] [ 3 ] [ 4 ] 胡圣鹏. 采煤工作面上 隅角瓦斯积 聚成因与 处理对策 [ J ] . 煤 炭技术 , 2 0 0 6 , 2 5 5 6 2 - 6 3 . 刘建 中, 赵保平, 孔祥义 , 等. 高位钻孔 配合埋管抽放治理采 面 上隅角瓦斯[ J ] . 煤炭科学技术 , 2 0 1 0 , 3 8 2 4 6 - 4 9 . 张永朋. 采面回风隅角埋管抽放治理瓦斯 [ . 中州煤炭 , 2 0 0 6 4 8 8 - 8 9 . 谢振华 , 张建业 , 孙凯 . 回采面上 隅角埋管 抽放采 空区瓦 斯数 值模拟 [ J ] . 应用 基础与 工程科学 学报 , 2 0 1 1 , 1 9 增刊 2 3 0 - 2 3 6 . [ 5 ] 李国栋 , 哈岸英 , 钟小彦 , 等. 基于 F L U E N T的渗流 场数值模拟 分析[ J ] .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 2 0 1 1 , 2 7 3 3 1 7 - 3 2 0 . [ 6 ] 李树刚. 综放开采 围岩活动及 瓦斯运 移[ M] . 徐 州 中国矿业 大学出版社 , 2 0 0 0 . [ 7 ] 钱鸣高 , 缪协兴 , 许家林 , 等. 岩层 控制 的关键层 理论 [ M] . 徐 州 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社 , 2 0 0 0 . [ 8 ] 李晓平 , 张烈辉 , 李 允. 不稳定渗 流理论 在水驱气 藏水侵 识别 中的应用 [ J ] . 应用 基础 与工 程科 学学 报 , 2 0 0 9, 1 7 3 3 6 4 - 3 71 . [ 9 ] 赵阳升 , 冯增朝 , 文再明. 煤体 瓦斯愈渗机 理与研究方 法 [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6, 2 9 3 2 9 3 - 2 9 7 . [ 1 O]聂百胜 , 何 学秋 , 王恩元 . 瓦 斯气 体在 煤 孔 隙 中的扩 散模 式 [ J ] . 矿业安全与环保 , 2 0 0 0 5 1 4 - 1 6 . 责任编辑 刘光雨 上 接 第 8页 距 离 的 关 系 如 图 6所 示 。 回风 平 巷和运输平巷在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 , 工作面前方 巷道受动压影响 , 顶底板累计移近量分别为 3 9 , 5 9 m m; 工 作 面 超 前 支 承 压 力 在 回风 巷 从 煤 壁 前 方 约 1 5 m处开始、 运输巷从煤壁前方约 1 8 m处开始 , 较 显著的变形均在工作面前方 1 0 m左右处开始 ; 运输 巷变形量明显大于回风巷 。尽管受到了煤壁前方支 承压力的影响, 但是由于工作面顶板为坚硬石灰岩 , 底板 为较 硬 的铝 土泥 岩 , 回采 巷 道 顶底 板 和 两 帮移 近量都不大。巷道总体围岩变形量总体较小 , 对 工 作面生产影响不大。 蚓 蝌 蟠 世 }量 l 7 结 语 距煤壁距离, m 图 6 回采巷道表面移近量变化 曲线 1 0 9 0 2综采工作 面为“ 三硬” 薄煤层工作面 , 上 方顶板运动不及中厚煤层强烈 。工作面正规循 环作业中, 整个工作面平均工作阻力 2 1 5 0 . 9 k N, 约 为支架额定工作阻力 的 6 5 . 1 7 % , 其中工作面上部 支架平均工作阻力较大 , 工作面下部支架平均工作 阻力较小 。初 撑力整体偏 小 , 应加强初撑 力控制。 1 2 工作面来压期间, 支架安全阀开启 次数较少。工作 面超前支撑压力影响范围在煤壁前方 1 5~1 8 m, 有 较为显著的变形都在工作面前方 1 0 m左右处开始 , 应做好端头支护工作。 在“ 三硬 ” 薄煤层 1 0 9 0 2工作面使用 的型号为 Z Y 3 3 0 0 / 7 . 5 / 1 5 D的液压支架 , 额定工作 阻力 3 3 0 0 k N较大 , 富余较多 , 能够适应综采工作面顶板来压 的要 求 。 参 考文献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 O] 付玉平 , 宋选民 , 邢平伟 , 等. 浅埋薄煤层综 采工作面矿压 规律 及围岩控制研究 [ J ] . 中国煤炭, 2 0 1 0 i I 4 0 .-4 2 . 冉松 河. 梁北 矿 薄煤 带 矿 压显 现规 律 分 析 [ J ] . 煤 矿 安 全 , 2 0 1 2 , 4 3 1 0 1 9 8 2 0 0 . 付凯 , 苏承东 , 李振华 , 等. 薄煤层坚硬顶板采 场矿压显现规律 研究[ J ] . 河南理工大学 自然科学 版, 2 0 0 4, 2 3 5 3 3 8 3 4 1 . 赵兵兵 , 任耀.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采场矿压 显现规律的数值模 拟研究 [ J ] . 煤矿现代化 , 2 0 1 2 6 4 3 - 4 5 . 黄庆享 , 伍永平. 刘桥一矿单体面矿压显现 [ J ] . 矿山压力与顶 板管理 , 1 9 9 6 2 3 4 - 3 7 . 钱鸣 高. 矿 山压 力及 其 控 制 [ M] . 北 京 煤 炭工 业 出版 社 , 1 9 91 . 张国恩. 薄煤层开采技术 中矿压显现规律[ J ] . 中国矿 山工 程 , 2 0 0 9 , 3 8 2 4 3 -45 . 弓培林 , 靳钟 铭. 大 采高采 场覆 岩结 构特征 及运 动规律 研究 [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4 , 2 9 1 7 - 1 1 田坤. 枣 泉 煤矿 近浅 埋煤层 首 采工 作 面覆 岩破 坏 规律 研 究 [ D] . 西安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0 0 8 . 钱鸣高 , 缪协兴 , 许家林. 岩层控 制中 的关键 层理论 研究 [ J ] . 煤炭学报, 1 9 9 6, 2 1 3 2 2 5 - 2 3 0 . 责任 编辑 刘 光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