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XX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煤业有限公司 矿矿 井井 地地 质质 类类 型型 划划 分分 报报 告告 编制编制 编制时间二编制时间二 O O 一四年六月一四年六月 1 目目 录录 目 录.................................1 1 概 述.................................4 1.1 目的、任务和依据......................4 1.2 煤矿概况.............................4 1.3 以往地质工作.........................8 1.4 编写依据.............................9 2 地层构造...............................10 2.1 井田地层和含煤地层....................10 2.2 地质构造..............................12 2.3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13 3 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13 3.1 煤层赋存特征..........................13 3.2 煤种及煤质变化........................14 3.3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15 3.4 煤层稳定程度划分......................18 4 瓦斯地质................................20 4.1 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20 4.2 矿井瓦斯赋存规律......................20 4.3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24 4.4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29 4.5 矿井瓦斯类型划分......................29 5 水文地质................................30 2 5.1 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30 5.2 构造带富水性及导水性.................................30 5.3 老空(窑)水.........................................31 5.4 煤矿地表水与矿井水力联系.............................31 5.5 煤矿水害基本特征.....................................31 6 工程地质...............................................32 6.1 岩层软硬程度及其结构特征.............................32 6.2 软弱结构岩层的发育程度及分布.........................33 6.3 地层的含水性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34 6.4 工程地质条件类型划分.................................34 7 其他开采地质条件.......................................34 7.1 煤层顶底板特征......................................34 7.2 地层产状要素.........................................35 7.3 陷落柱、冲击地压、地热和天窗等地质灾害危险程度.......35 7.4 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类型划分..............................35 8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结果....................................35 8.1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35 8.2 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35 9 煤矿地质工作建议........................................36 10 附图 10.1 煤矿地形(或基岩)地质图 3 10.2 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 10.3 煤矿地质剖面图 10.4 煤矿地质构造纲要图 10.5 可采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10.6 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 10.7 矿井瓦斯地质图 10.8 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 10.9 煤矿水文地质剖面图 10.10 工程地质平面图和断面图 10.11 采掘(剥)工程平面图 10.12 井上下对照图 10.13 其他必要图件 4 1、概述 1.1 目的和任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3〕99 号) 、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渝府办〔2014〕1 号)和国家安全监 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 (安监总 煤调〔2013〕135 号)文件精神要求,煤矿企业应对本矿区范围内 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编制矿井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确定本矿井地质类型。 本次对矿井地质类型进行划分的目的是通过矿区地面和井下 调查,进一步了解、摸清、掌握矿山地质构造特征、矿井地质灾害 因素及特征和类型;分析矿井在采掘过程中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对 采掘活动构成的威胁和现有防治地质灾害技术水平情况,并避免或 减少因地质灾害给工人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依 据国家的相关法律及行业标准要求,为编制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提供依据。 具体任务是 1全面收集矿井的地质资料及开采过程中的相关技术资料。 2对矿区范围进行地质调查。 3基本查明矿区的地质条件。 4查明矿井地质害基本类型及危害程度,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分 析和危险性预测。 5 1.2 煤矿概况 1.2.1 位置及交通 Xxxxx附交通位置图 井口坐标一览表 序号井口名称X 坐标Y 坐标Z 坐标 1 主平硐 2 回风平硐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西安 80 系) 拐点编号XY拐点编号XY 12 34 5 开采煤层;生产规模 kt/a 开采标高 ;矿区面积 km2 1.2.3矿井四邻关系 矿区范围西 xxxxx 为界、东与 xxxx 相临。xxx 东侧与 xxx 煤矿 相邻,双方共用第 1 号拐点,xxx 煤矿开采标高XXXm,开采煤层 XXX 煤层,虽两矿山开采相同煤层,但相互间无矿界重叠,不存在 矿权争议和矿界纠纷。 矿区西边与 XXX 煤矿相邻,两矿山间最近距离约 100m,XXX 煤 矿开采标高****m,开采煤层***、***煤层,虽两矿山开采相同 煤层,但相互间无矿界重叠,不存在矿权争议和矿界纠纷。 xxx 煤矿相邻矿井关系示意图 6 1.2.4、自然地理 水文与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亚热带气候,具有雨量较充沛、四季分明、季风 气候显著等特点,春季暖和而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炎热而多伏旱、 洪涝,秋季温暖而多棉雨,冬季较暖和而少霜雪。年平均气温为 17.9℃,极端最低气温-3.7℃(1976.1.2) ;极端最高气温达 42.2℃(1995.8.6) 。区内降雨丰富,年平均降雨量 1094.6mm,年 最大降雨量 1378.3mm(1981) ,年最小降雨量 783.2mm(1958) ,降 雨多集中在 6~9 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 80%,多暴雨,月最大降 雨量达 337.0mm(1981.7) ,一次最大降雨量 171.4mm,10 分钟最大 降雨量 22.0mm。 矿区范围属浅切割低山~丘陵过渡地貌,地势东高西低,冲沟 发育,有利于地表水排泄。矿区内有村民鱼塘,但面积和水量十分 有限。矿井主平硐井口标高位于最高洪水位以上,不会受到影响。 地形地貌 矿区属构造剥蚀台状低山,地形坡降 35%,有利于地表水的排 放。矿区范围内,地表主要为一套须家河组长石石英砂岩,区内无 常年较大的地表水体的溪沟,矿井区域内有季节性溪沟。 在矿区附近无大的河流,地表水系简单。 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1-02-02 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 区划图 (GB18306-2001) ,该区地震运动加速度 0.05g,地震动反 7 应特征周期 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1.2.5、煤矿和区内邻近矿井及老窑开采情况 1)****北东侧与****相邻,具了解与掌握的资料情况,其开采 煤层为***煤层,开采标高***m;两矿拐点间留有 20 米保安煤柱, 两矿均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留设了安全煤柱,根据对****开采 实际开采情况的了解,其在开采过程中未破坏安全煤柱,到目前也 尚未积聚成规模性的老窑水。 2) 、南西侧为***煤矿,其开采***煤层,开采标高500m~- 200m,两矿井下巷道实际间距超过 1000m 以上,对安全生产没有影 响。 3) 、老空(窑)水 经调查,矿井浅部采老空区面积为 0.2km2,主要为外连煤层 采空区,主要分布在***煤矿主平硐369m以上,采老空区水主 要经过***煤矿主平硐369m水沟排出地面。经本次现场调查,经 平硐排出的采空区水流量小,总体上<3m3/h,虽然采空区形成时间 较长本区解放前即有采矿活动,但从矿区实际情况来看,至今尚 未积聚成规模性的老空水。 1.3、以往地质工作 1、***年西南地勘局***对***背斜做过 150000 地质概查工作, 同年 12 月底提交了****地质概查报告 ,获得 C2C3 级储量 ****kt。调查区中心店坐标东经****,北纬***,该项工作“每隔 3000m 挖一通槽,1000m 挖一小槽,总长 21770m,共 27 个” ,对当 时仍在生产及已停产老窑进行了调查,清理老窑 2 个,对煤层进行 了取样测试。 8 2、1977~1980 年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队在区队开展 了 120 万区域地质测量,提交了***区域地质测量报告; 3、*****煤矿占用煤炭资源储量说明书 。 4、 ***煤炭资源保有储量核查检测说明书 。 5、 ****划定矿区范围申请报告 ,并通过了相关部门审查。 6、 ****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并通过了相关部门审查。 7、 ****矿井瓦斯地质编制说明 。 8、 ***煤矿 2011 年度资源储量检测报告 。 1.4、编写依据 1.4.1、 国家标准及地方法规、行业标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2、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3、 煤矿安全规程2011 版 4、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 5、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通知 (渝煤监办 [2012] 93 号) 6、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及压煤开采规 程 7、 煤矿防治水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28 号) 8、 井下探放水技术规范MT/T632-1996 9、 矿井生产时期排水技术规范MT/T674-1997 2、地层构造二、地层构造 2.1、井田地层和含煤地层 9 2.1.1、井田地层 区内地层区划属扬子区(Ⅰ1)-四川盆地分区(Ⅱ2)-荣昌 小区(Ⅲ3) ,矿区地表出露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一至六段及下侏罗 统自流井组。地势低洼及冲沟下游零星分布有少量第四系粉砂质粘 土。以下按地层时代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 分布零星,主要见于地势相对低洼处。为褐红色、紫红色粉砂质粘 土,可塑~硬塑状,夹少量砂岩碎石,含量约 5~15。粒径 0.5~5cm。厚 0~1.5m。 (2)自流井组(J1z) 下部为灰白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石英细砂岩,含褐铁矿结核; 中及上部为紫红色、黄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局部夹少量长石砂 岩透镜体,含钙质结核。厚度大于 300m。 (3)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六段(T3xj6) 主要岩性为灰白色~浅灰色厚层状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夹少量石英 砂岩。厚度 125m。 (4)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五段(T3xj5) 俗称外煤组,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薄层状页岩、粉砂质页岩夹 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区内含外连、独连及内连煤层。厚 55m。 (5)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四段T3xj4 主要岩性为灰色、灰白色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以含炭屑为特 征。厚度 168m。 10 (5)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三段T3xj3 俗称中煤组,主要岩性为深灰至黑灰色页岩、炭质页岩、粉砂质页 岩夹薄层细砂岩,夹煤线,含中连煤层,中连煤层区域内厚度不稳 定,矿区内不可采。本段厚度 97m。 (6)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二段T3xj2 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灰白色中至厚层状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岩 屑砂岩。本段厚度 171m。 (7)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一段T3xj1 俗称内煤组,主要岩性为灰色薄层状粉砂质页岩夹同色薄层状炭质 页岩及煤线,底部夹星点状黄铁矿,区域上本段含铜矿大龙煤层, 区域内可采,矿区范围内尚无探煤工程揭露。本段厚度 91m。 (8)三叠系下统雷口坡组T2l 中及上部主是为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下部为灰绿色薄层状页 岩、粉砂质页岩。与上覆须家河组呈假整合接触。2.1.2 、 煤系地 层 矿区范围可采煤层 3 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外连、独连、内连。 各煤层特征分别叙述如下。 外连煤层赋存于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顶部,距本段顶界 6.2m,下距独连煤层 15.5m,煤层具二元结构,上分层厚度 0.10~0.18m,下分层厚度 0.18m~0.25m,夹矸厚度 0.20m~0.40m,净煤平均厚度 0.35m,矿区范围内均可采。煤层其 直接顶、底板均为 0.15~0.86m 厚的粉砂质泥岩。 独连煤层赋存于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中部,上距外连煤 层 15.5m,下距内连煤层 23.5m。煤层具单一结构,煤厚 0.24m~0.27m,平均 0.25m,矿区范围内均可采。煤层其直接顶、 11 底板均为 0.3~1.3m 厚的粉砂质泥岩。 内连煤层赋存于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底部,上距独连煤 层 23.5m,下距本段底部 9.5m。煤层具二元结构,上分层厚度 0.08~0.14m,下分层厚度 0.15m~0.22m,夹矸厚度 0.19m~0.30m,净煤平均厚度 0.30m,矿区范围内均可采。煤层其 直接顶、底板均为 0.5~1.1m 厚的粉砂质泥岩。 据本次实测数据及矿山历年开采资料显示,煤层倾向一般 153,平均倾角 31。矿界范围内煤层厚度较稳定。 根据区域及本地区对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的煤炭资源勘查研究 表明,煤层风氧化带一般为沿煤层向下垂深 30m 圈定风氧化带。 2.2、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华蓥山穹褶束***背斜中段南东翼,矿区范围内地层呈 单斜产出,未见断层及次级褶皱。***轴线呈北东-南西向,长约 26Km,核部地层为嘉陵江组及雷口坡组,两翼地层为须家河组及自 流井组,两翼地层倾角 28~65。 矿区范围内地层倾向 149~156,平均 153,倾角 30~34, 平均 31,地层沿走向、倾斜方向较稳定,根据井下所测煤层产状, 深部与浅部基本一致,其变化情况与地表地层产状变化特点一致, 须家河组砂岩,岩质较坚硬,受区域应力影响多形成“X”型剪切节 理,节理地表多呈开口状,宽度 1~3mm。 2.3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 综上所述,矿区地层呈单斜产出,矿区范围内地层倾向、倾角 较稳定。煤层产状变化与地层一致。矿区内未见断层和次级褶曲, 矿区地质构造简单。 12 3、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 3.1、煤层赋存特征 矿区范围内含可采煤层外连、内连、独连煤层。 外连煤层外连煤层赋存于外煤组上部,距离(T3xj4)50m, 距离(T3xj6)5m;与下伏独连煤层的间距为 15.5m,煤层倾向 150~152,倾角 31~34。煤厚变化不大,倾向上呈上厚下薄趋 势,为较稳定的复合煤层,煤层中含夹矸一层,夹矸为页岩,在 +310m 标高(井下)上,煤层上分层厚 0.20m,下分层厚 0.40m, 夹矸石厚 0.39~0.40m,平均净煤厚 0.60m。在+260~+310m 标高 间,煤层上分层厚 0.10m,下分层厚 0.30m,夹矸石厚 0.20~0.21m,平均净煤厚 0.40m;在+230m 标高(井下)下,煤层 上分层厚 0.05~0.10m,下分层厚 0.25~0.30m,夹矸石厚 0.19~0.20m,平均净煤厚 0.35m,为矿井主采煤层。 独连煤层独连煤层赋存于外煤组中部,距离(T3xj4)35m, 距离(T3xj6)20m;与下伏内连煤层的间距为 16m,煤层倾向 150~152,倾角 31~34。煤厚变化不大,倾向上呈上厚下薄趋 势,为较稳定的单一煤层,厚 0.23~0.26m,平均净煤厚 0.25m。为 矿井主采煤层。矿井从 2009 年到现在一直未开采该煤层。 内连煤层内连煤层赋存于外煤组下部,距离(T3xj4)19m, 距离(T3xj6)36m;煤层倾向 150~152,倾角 31~34。煤厚变 化不大,倾向上呈上厚下薄趋势,为较稳定的复合煤层,煤层中含 夹矸一层,夹矸为页岩,在+340m 标高(井下)上,煤层上分层厚 13 0.20m,下分层厚 0.40m,夹矸石厚 0.59~0.60m,平均净煤厚 0.60m,在+260~+340m 标高间,煤层上分层厚 0.10m,下分层厚 0.30m,夹矸石厚 0.30~0.31m,平均净煤厚 0.40m。在+260m 标高 (井下)下,煤层上分层厚 0.05~0.10m,下分层厚 0.20~0.35m, 夹矸石厚 0.19~0.21m,平均净煤厚 0.30m。为矿井主采煤层。 根据区域及本地区对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的煤炭资源勘查研究 表明,煤层风氧化带一般为沿煤层向下垂深 30m 圈定风氧化带。 3.2、煤种及煤质变化 矿区划定开采的外连、独连、内连煤层呈黑色、半亮-亮型煤, 有金属光泽,层状结构,块状构造。根据业主提供煤质资料,外连、 独连、内连煤层主要煤质指标见下表。 煤层主要煤质指标表 项目 种类 水分 Mad 灰分 Ad 挥发分 Vd 因定碳 FCd 硫分 St.d 发热量 Qgr.d 外连 1.3436.2221.0742.070.8019.54 独连 1.3435.9220.7942.640.8019.93 内连 1.3125.2623.1450.830.5627.31 根据化验资料,***煤矿开采的煤层为高灰、低硫、中热值的 2 14 号肥煤,煤类为 FM,可作为动力及民用煤。 3.3、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3.3.1、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根据煤、泥炭勘探规范 (DZ/T0215-2002)和国土资发[2007] 40 号实施指导意见 ,结合深沟分公司 煤炭资源赋存情况,确定矿区煤炭资源工业指标定为 最低可采厚度≥0.2m;最高灰分含量≤40; 3.3.2、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储量计算的煤层外连、独连、内连煤层。 计算范围矿界范围600m~0m 标度高范围,采空区、薄化 区、冲刷带范围未进行储量估算。 3.3.3、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开采范围内煤层为倾斜煤层,故储量计算方法为在煤层底板 等高线平面图上采用平面投影法用算术平均法和地质块段法进行储 量计算。 应用公式 Q(S/cosα)Md 式中Q-块段储量(kt) ; S-块段平面积m2; α-煤层倾角; M-平均煤厚m; d-煤层容重t/m3; 3.3.4、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 1、煤层倾角(α)现场实际测量获得 0; 2、煤层厚度(M)以块段周围巷道实际揭露煤层厚度的算术 平均值作为块段平均煤厚。m; 15 3、块段面积(S)利用计算机及有关软件在煤层底板等高线 图直接求取块段的平面投影面积。m2; 4、容重(d)沿用核实报告确定的 1.35t/m3。 3.3.5、采空区边界圈定 采空区依据***煤矿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经现场调查核实圈 定。 3.3.6、储量块段的划分及储量类别的确定 、储量块段的划分 以原储量核实报告为基础,根据开拓井巷、煤炭资源分布情况 及煤层产出特征,结合圈定的采空区范围,将矿区外连煤层划分为 3 个动用、4 个保有 1 个预测共八个块段;将矿区独连煤层划分为 1 个动用、2 个保有、1 个预测共 4 个块段;将矿区内连煤层划分为 2 个动用、2 个保有、1 个预测共 5 个块段。 、储量类别的确定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固体矿产资源/资源量分 类(GB/T17766-1999) ,资源量类别按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阶段 和工程控制程度。确定矿山动用范围储量类别为(111b) ;保有范围 内有开采井巷控制的储量类别为(122b) 、依据采煤巷道外推的煤炭 资源储量为 333。 3.3.7、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通过本次资源储量检测, 截止 2011 年 11 月,矿山累计查明煤 炭资源量111b122b333660kt,动用(111b)163kt(其中 2008 年 10 月前动用 19kt,2008 年 10 月至 2011 年 11 月动用 144kt) , 保有(122b333)497kt[其中(122b)107Kt、 (333)390kt],详 见表 5。 表 5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 16 3.4、煤层稳定程度划分 3.4.1、外连煤层稳定性 1) 、煤层可采性指数 按公式 Kmn′/n 对外连煤层进行计算,其结果为 Km n′/n 12/150.80; 式中n 为参与均匀分布煤厚点评价的见煤点总数; n′为可采煤厚(大于 0.2m)的见煤点数量。 2) 、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γ 计算按照公式 γS/100 M 其中,S 1 1 2 n- Μ-Μ n i ι 式中Mi为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 为煤层平均煤厚; S为煤厚均方差; Μ n参与计算的见煤点数量; 外连煤层稳定性计算结果表 煤层 指标 外连煤层备注 可采性指数 Km 0.96 厚度变异系数 γ 8.56 评价指标0.95≤Km≤0.8,γ≤25 评价结果较稳定煤层 参与计算的煤厚 点为表的 15 个数 据 从上表计算得知,***煤矿外连煤层属于较稳定煤层。 3.4.2、内连煤层稳定性 1) 、煤层可采性指数 按公式 Kmn′/n 对内连煤层进行计算,其结果为 Km n′/n 9/150.6; 17 式中n 为参与均匀分布煤厚点评价的见煤点总数; n′为可采煤厚(大于 0.2m)的见煤点数量。 2) 、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γ 计算按照公式 γS/100 M 其中,S 1 1 2 n- Μ-Μ n i ι 式中Mi为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 为煤层平均煤厚; Μ S为煤厚均方差; n参与计算的见煤点数量; 内连煤层稳定性计算结果表 指标 煤层内连煤层备注 可采性指数 Km 0.6 厚度变异系数 γ 6.22 评价指标0.8≤Km≤0.6,γ≤25 评价结果不稳定煤层 参与计算的煤厚 点为表的 15 个数 据 从上表计算得知,***煤矿内连属于不稳定局部煤层。 3.4.3、独连煤层稳定性 1) 、煤层可采性指数 按公式 Kmn′/n 对独连煤层进行计算,其结果为 Km n′/n 12/150.2; 式中n 为参与均匀分布煤厚点评价的见煤点总数; n′为可采煤厚(大于 0.2m)的见煤点数量。 2) 、煤层厚度变异系数 γ 计算按照公式 γS/100 M 其中,S 1 1 2 n- Μ-Μ n i ι 式中Mi为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 18 为煤层平均煤厚; Μ S为煤厚均方差; n参与计算的见煤点数量; 独连煤层稳定性计算结果表 煤层 指标 独连煤层备注 可采性指数 Km 0.8 厚度变异系数 γ 6.22 评价指标0.95≤Km≤0.8,γ≤25 评价结果较稳定煤层 参与计算的煤厚 点为表的 15 个数 据 从上表计算得知,***煤矿独连属于较稳定煤层。 4、瓦斯地质 4.1、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根据 2012 年瓦斯鉴定报告,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7.58m3/t, 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0.505m3/min,鉴定瓦斯矿井。 4.2、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4.2.1、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地质构造是矿井内瓦斯含量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在张性 断裂即开放性断裂发育地段,瓦斯易被排放,瓦斯含量常有明显 减少;压性断裂即封闭性断裂发育地段,起着封闭和集聚瓦斯的 作用,使得瓦斯含量增高,压力加大。在顶板岩性致密且未遭剥蚀 的褶皱区,瓦斯含量由两翼向背斜轴部增大,向斜槽部减小;当顶 板为脆性岩石或裂隙发育时,则瓦斯含量在背斜轴部减小,向斜槽 部增大。 矿区位于***背斜南东翼。地层呈单斜产出,煤层地表出露,露 头煤长时间与大气相通,瓦斯能沿煤层流动,逸散到大气中去,煤 19 层的瓦斯含量相对降低。 4.2.2、顶底板岩性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根据矿井煤层不同顶底板所测定的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综合分 析,若煤层顶底板为泥岩的区域,由于围岩孔隙率低,透气性差, 易于瓦斯积聚,不易逸散,瓦斯压力较高、瓦斯含量较大。 ***煤矿各主采煤层顶、底板多由粉砂质泥岩组成,透气性较一 般,瓦斯封存条件一般,但由于接近地表有露头出露,瓦斯压力相 对较小,瓦斯含量相对较低。 4.2.3、煤层埋深及上覆岩层对瓦斯赋的影响 在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众多地质因素中,煤层埋深被认为是最 具普遍性的因素之一。一般出露于地表的煤层,瓦斯容易逸散,并 且空气也向煤层渗透,导致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小,甲烷浓度低。随 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地应力增高,围岩的透气性降低,瓦斯向 地表运移的距离相应也增大,这种变化不利于瓦斯的放散。所以, 在瓦斯风氧化带以下,瓦斯含量、涌出量及瓦斯压力主要随煤层埋 藏深度增加而变大。 煤层上覆岩体的厚度对瓦斯保存和逸散起着直接的作用,煤层 的埋深是影响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之一;其次煤层的几何特征 (煤层稳定性、煤层结构、煤层倾角等)对瓦斯赋存也有一定的影 响。 根据地勘资料、实测的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可以看出在井田范 围内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与煤层埋深关系密切,瓦斯含量、瓦 斯压力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大,煤层埋深的增加不仅会使地应力增 加,也会使煤层和围岩的透气性降低,同时瓦斯向地面的运移距离 增加,两者都有利于瓦斯的保存,而不利于瓦斯的逸散。 20 1、煤层埋深对瓦斯含量的影响 为了分析***煤矿煤层瓦斯含量的分布特征,对矿井煤层实测瓦 斯含量进行统计分析。依据瓦斯含量实测数据(表 3.4-1)对***煤 矿煤层瓦斯含量分析,得到瓦斯含量梯度值。 100 21 21 HH WW WM 式中 WM瓦斯含量梯度 ,m/t.m/100, W1实测 1 点瓦斯含量, m/t; W2实测 2 点瓦斯含量, m/t; H1测瓦斯含量 W1 地点的垂深, m。 H2测瓦斯含量 W2 地点的垂深, m。 煤层瓦斯含量梯度表 煤层采样地点采样埋深m瓦斯含量 m3含量梯度 m3/t/100m 190m 平巷 1 1986.55 外连 160m 平巷 2 2256.96 1.5 190m 平巷 1 2106.00 独连 160m 平巷 2 2306.28 1.4 190m 平巷 1 2096.51 内连 160m 平巷 2 2406.97 1.5 2、煤层埋深对瓦斯压力的影响及预测 为了分析***煤矿煤层瓦斯压力与埋深的关系,对矿井煤层实测 瓦斯压力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表 3.4-2 实测瓦斯压力,对***煤矿煤 层瓦斯压力与对应煤层埋深进行分析,得到瓦斯压力梯度值。 100 21 21 HH PP PM 式中 PM瓦斯压力梯度 ,MPa/100 m, 21 P1实测 1 点瓦斯压力, MPa; P2实测 2 点瓦斯压力, MPa; H1测瓦斯压力 P1地点的垂深, m。 H2测瓦斯压力 P2地点的垂深, m。 煤层瓦斯压力梯度表 煤层采样地点采样埋深m瓦斯压力 MPa含量梯度 MPa/100m 190m 平巷 1 1980.39 外连 160m 平巷 2 2250.43 0.15 190m 平巷 1 2100.39 独连 160m 平巷 2 2300.42 0.15 190m 平巷 1 2090.43 内连 160m 平巷 2 2400.48 0.16 4.2.4、岩溶陷落柱对瓦斯赋存的影响***煤矿井田内无岩溶陷落 柱,不存在岩溶陷落柱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4.2.5、瓦斯含量、压力分布及预测 l矿井深部各水平瓦斯含量预测 通过对***煤矿煤层瓦斯含量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出煤层瓦斯含 量与埋藏深度的相关,根据前面含量梯度预测下水平各煤层的瓦斯 含量。 W预 m HWHW 00 预 式中W预预测的煤层下水平瓦斯含量 m3/t;; W0现实测点煤层瓦斯含量 m3/t; H预预测点煤层埋深 m; H0现实测点煤层埋深 m 。 未采区域各水平瓦斯含量预测值见下表 22 ***煤矿煤层下水平瓦斯含量预测结果统计表 煤层名称 煤层深度m 煤层瓦斯含量 (m3/t) 备注 3809.28 最大埋深0m 标高 2287.00 实测等值线 外连 3619.00 图中预测线 3758.31 最大埋深0m 标高 2106.00 实测等值线 独连 3538.00 图中预测线 3608.77 最大埋深0m 标高 2417.00 实测等值线内连 3098.00 图中预测线 由相同埋深瓦斯含量预测点可绘出煤层瓦斯含量预测等值线。 2 矿井深部各水平瓦斯压力预测 通过***煤矿瓦斯压力实测结果定量分析,找出了煤层压力梯度, 深部各水平瓦斯压力预测值见下表。 P预 m HPHP 00 预 式中P预预测的煤层下水平瓦斯含量 m3/t;; P0现实测点煤层瓦斯含量 m3/t; H预预测点煤层埋深 m; H0现实测点煤层埋深 m。 ***煤矿煤层下水平瓦斯压力预测结果统计表 煤层名称煤层深度m预测瓦斯压力/MPa备注 3800.66 最大埋深0m 标高 2040.40 图中实测线 外连 3400.60 图中预测线 3750.63 最大埋深0m 标高 2171.40 图中实测线 独连 3550.60 图中预测线 3600.68 最大埋深0m 标高 2500.50 图中实测线内连 3100.60 图中预测线 由相同埋深瓦斯压力预测点可绘出煤层瓦斯压力预测等值线。 23 4.3、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4.3.1、矿井瓦斯涌出量资料统计及分析 煤矿名称重庆市***区***煤业有限公司 测定时间 2012年9月5日、15日、 25日 测定机构 重庆市天键矿山安全 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 司 核定生产能力万 t/a5核定通风能力万 t/a5万吨/年 矿井总风量m3/min1078矿井通风负压HPa1.063 瓦斯抽采量m3/min风排瓦斯量m3/min0.505 瓦斯相对涌出量m3/t7.58 瓦斯绝对涌出量 m3/min 0.505 掘进面最大涌出量 m3/min 0.095 回采面最大涌出量 m3/min 0.176 CO2相对涌出量m3/t6.9 C02绝对涌出量 m3/min 0.46 煤层自燃发火倾向二类自燃煤尘爆炸指数无爆炸性 月平均日产煤量t96月产煤量t2500 矿井开采最低标高 (m) 120 矿井开采最高标高 (m) 160 最大埋深m260 最大煤层瓦斯压力 Mpa 0.33 最大煤层瓦斯含量 m3/t 2.5瓦斯抽放泵型号 主要通风机型号 FBCDZNO.10型轴流 式 矿井开采水平延深至0m,最低开采标高最大埋深 380m,预测 矿井最低开采深度相对瓦斯涌出量变化。 综合矿井瓦斯涌出量与深度、开采强度的变化规律,预测矿井 24 在0m 水平生产期间的瓦斯涌出量。根据矿井扩能设计,在该水平 生产期间,其生产能力为 50kt/a,日产量 152 吨, ( 2 个采面正常 回采,3 个掘进碛头) ,在0m 水平采掘工作面对应地表最大标高 380m,最大开采深度 380 米。 根据瓦斯涌出量梯度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 q预 (6-1) m qHqH 00预 式中q预预测的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 m3/t; q0生产水平实测矿井瓦斯涌出量 m3/t; H预预测水平最大开采深度 m; H0生产水平开采深度 m; qm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梯度 m3/t/m; 通过预测,矿井在0m 水平生产期间的瓦斯涌出量见表。 通过对该矿历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统计分析及最低开采水平矿 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该矿井尽管近年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 井,根据该矿井瓦斯涌出量变化规律,矿井瓦斯涌出量随着开采深 度、开采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矿井瓦斯涌出量受自然因素和开 采技术因素的综合影响,特别是煤层和围岩的瓦斯含量、地面大气 压力的变化、地质构造、生产工艺过程、矿井风量的变化等均直接 影响着矿井瓦斯涌出量。通过预测,矿井最低水平最大开采深度相 对瓦斯涌出量 8.3m3/t。 ***煤矿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表 预测水平 预测水平生产 能力(kt/a) 最大开采埋度 (m) 矿井相对瓦斯 涌出量 m3/t 矿井绝对瓦斯 涌出量 m3/min 25 0m5038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