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仓堡油田测井解释模型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吴仓堡油田测井解释模型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 年第 21 期科 技 创 新科技创新与应用 吴仓堡油田测井解释模型研究 赵丰年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75 ) 吴仓堡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的吴起县,自 2007 年投入开发以来, 已建成十多万吨的年产能。主力油层延长 组下组合 (长 7-长 10 ) 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对于此类 油藏来说, 测井解释的准确性一直是个难点[1]。根据生产情况 统计, 目前延长组的测井解释成功率仅在 60左右。如何利 用已有的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建立出合理的测井解释模 型, 进而归纳出适合低渗透储层的测井解释方法, 对下步的 勘探开发、 生产调整都具有实际意义。 1 储层特征 1.1 储层岩性特征 从工区内下组合薄片鉴定资料统计结果来看, 样品中石 英含量为 13-49.8, 平均 27; 长石含量范围为 40-79, 平 均56; 岩屑 4-63, 平均 17。 利用砂岩成分三角图可定名 为岩屑长石砂岩或长石砂岩。垂向上长 10至长 7石英含量 呈上升趋势。前人研究表明[2], 在此期间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 湖盆的形成到不断扩大, 导致沉积物搬运距离变远, 砂岩成 熟度不断升高。 1.2 储层物性特征 延长组下组合各油组物性较差, 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 层。 根据工区内26口口井 237个实验室分析的物性数据, 整 个下组合的岩心孔隙度大小范围在 2.8-14.8之间,平均值 8.21; 渗透率为 0.035-6.36610-3μm2, 平均值 0.5410-3μm2。其中以长 10的物性最好, 平均孔隙度为 9.7, 渗透率为 1.410-3μm2, 长 7 物性最 差, 平均孔隙度为6.26, 渗透率为0.3310-3μm2。 自下而上有变差趋势。 1.3 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受岩性、 物性及含油气性的影响, 下组合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复杂。 但总体来说储层段自然伽马值一般小于100,声波时差具有低值特征, 深浅侧向两条电阻率曲线具有明显的正幅差。并且随着物性的变差和 泥质含量的升高, 电阻率明显降低。经统计, 油气层的地层电阻率值一 般在 20Ω.m 以上,含油饱和度则在 40以上。受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 部分井段有高阻水层及低阻油层存在, 需要从区域上对其进行分析, 这 些因素识别油气层造成一定影响。 2 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在充分了解储层岩性、 物性、 电性特征的基础上, 经过岩心归位, 测 井曲线标准化等工作, 利用分析化验资料和电性资料, 建立储层测井解 释模型。 2.1 孔隙度解释模型 下组合垂向上沉积环境的变化导致各油组储层特征的差异。反映 在岩电关系上, 这种差异被进一步放大。以声波时差与孔隙度的相关程 度来看,整个下组合的相关系数要低于单个油组(图1 ) 。依据工区内 237个物性分析数据, 对长7、 长8、 长 9和长10分别建立解释模型,有效 提高了模型的精度。 如表1所示, 整个下组合的物性相关系数为0.8135, 而单个油组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 (表1 ) 。 2.2 渗透率解释模型 渗透率是评价孔隙介质允许流体通过能力的重要参数,其大小主 要取决于岩石的孔隙结构[3-4]。通过样品的孔渗散点图发现 (图 2 ) , 工区 内样品孔渗的相关性较好, 因此可以利用孔渗关系上建立渗透率模型。 同样, 垂向沉积环境的差异导致各油组孔渗关系的差异, 整个下组合孔 渗的相关系数也要小于单个油组。分油组建立测井解释模型也有利于 提高解释模型的精度。各油组孔渗关系式见表2。 2.3 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 吴仓堡油田下组合属于孔隙型储层,一般采用阿尔奇公式计算此 类油层的含油饱和度。其公式如下 式中 So 为储层含油饱和度, ; a、 b 为经验系数, Φ 为储层有效孔 隙度, ; Rw为地层水电阻率, Ω.m; Rt为地层真电阻率, Ω.m; m 为岩石胶 结系数; n为饱和指数。公式中 a、 b、 m、 n 等参数根据低孔渗砂岩岩电实 验, 进行了合理的选择[5-6], 确定出 a1.5506; b1.0908; m1.81; n2.1974, 地层水电阻率取值0.07Ω.m。 3 油层识别标准的建立 油层识别一般利用试油及生产数据,将各类油层的声波时差与地 层电阻率值进行交会, 从而可以获得其解释标准。但对于低渗透储层来 说, 影响储层电性特征的因素众多, 加上垂向厚度大, 各类油层的界线 往往不明显 (如图 3左 ) , 同时, 样品点数量不足导致无法分油组进行油 层识别。对此, 本次研究在物性解释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孔隙度与地层 电阻率做交会图, 各类油层界线分界明显 (如图 3 右 ) , 结合计算出的含 油饱和度数据, 利用孔隙度界线反推出声波时差的界线值, 综合得出各 类油层解释标准如表3所示。 4 应用效果评价 依据解释标准, 对工区内 292 口井进行二次解释, 并使用试油、 生 产等数据进行验证, 符合程度达 80以上。如 D 井, 长 8 段第 32号层 2210-2220m深侧向电阻率为 37.5Ω.m, 声波时差为 221.25μs/m,原解释 为干层,本次解释为油层, 该井改层补孔后,日产油4.8t。 解释结论与生产 情况相符, 充分说明本次解释模型的可靠性。 5 结论与认识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吴仓堡地区下组合属于低孔低渗砂岩储层, 测井解释的准确性是此类储层研究的难点。本次研究利用岩 心、 测井及实验室分析的物性资料, 在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上, 分油组建立物性解释模型, 并利用交会图技术, 确定了下组合油层 的测井解释标准。研究认为, 细分垂向单元能提高总体解释精度, 从而能为下步勘探开发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 延长组下组合; 低孔低渗; 测井解释模型; 二次解释 表 1 下组合孔隙度解释模型 图 1 下组合声波时差-孔隙度交会图 图 2 下组合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 1 abR S R 表 2 下组合渗透率解释模型表 3 油层解释标准 图 3 电阻率与声波时差/孔隙度交会图 “ “ “ “’ “ “ 30-- 2013 年第 21 期科 技 创 新科技创新与应用 风电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 张 超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 ) 我国的常规资源比较缺乏, 而风能资源比较丰富, 从对环境污 染更小的角度来看, 风电是无污染能源, 清洁能源。到 2020 年国内 用电需求将达到 4 亿千瓦的用电量, 庞大的用电需求对于国内发展 风电来说将是个巨大的契机。政府的规划到 2020 年风电将会超过 水电, 成为第二大电力资源。目前世界市场上风电机主要的调节技 术有 定桨距调节风电机技术、 变桨距调节风电机技术、 主动定桨距 调节技术、 变速恒频四种。 目前, 我国仅掌握定桨距失速调节型风电 机技术, 这类风电机的容量可以扩大到 750kW, 另外三种技术均没 有涉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风能利用方面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尤其核心控制模块还需要从国外进口, 从风能的利用率方面还比较 低, 并网技术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风电机技术开发仍处于较 低水平。 1 风力发电机叶片应该满足的基本要求 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是叶轮的核心部件。 叶片的设计涉及到多学 科的知识, 机械学, 空气动力学, 材料学疲劳特性学等等。风力发电 机组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叶片的形状。叶片主要几何参数有 风轮的 直径, 风轮的扫掠面积, 风轮的偏角以及叶尖速比等等。 叶片形状合 理的设计与叶片片数的合理选择将会对发电机组的效率和降低噪 音起到关键的作用。 叶片是风力发电机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件,其良好的设计、 可靠的质量和优越的性能是保证机组正常稳定运行的决定因素。 恶 劣的环境和长期不停的运转, 致使对叶片的要求需要很严格 密度 轻且具有最佳的疲劳强度和力学性能, 能经受暴风等极端恶劣条件 和随机负载的考验; 叶片的弹性、 旋转时的惯性及其振动频率特性 曲线都正常, 传递给整个发电系统的负载稳定性好, 不得在失控的 情况下离心力的作用下拉断并飞出,亦不得在风压的作用下折断, 也不得在飞车转速以下范围内产生引起整个风力发电机组的强烈 共振; 叶片的材料必须保证表面光滑以减小风阻, 粗糙的表面亦会 被风 “撕裂” ; 不得产生强烈的电磁波干扰和光反射; 不允许产生过 大噪声; 耐腐蚀、 耐紫外线照射和耐雷击性能好; 成本较低, 维护费 用低。 2 风力发电机用轴承主要类型及工况条件 存在于风机轴承开发研制中的主要技术难点是实现轴承长寿 命所需要的密封结构和润滑脂、特殊的滚道加工方法和热处理技 术、 特殊保持架的设计和加工制造方法等。风力发电机所用的轴承 由于其特殊的受力情况、恶劣的工作环境条件和特殊的维护要求, 这些都构成了技术突破上的制约因素。 目前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还 远远落后于国外的先进水平, 但最近几年来, 我国的一些科研部门 在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这对加速风机轴承 国产化的进程起到了一些推动作用。 风机轴承国产化可提高国内轴 承工业的设计应用水平, 拉近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促进国内轴 承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风电成本, 加快我国 新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发展。 比如变桨距系统中用的轴承采用角接 触球轴承, 内圈与叶轮相连。 偏航轴承的内外都与机体和机舱连接。 内圈或外圈可以加工成外齿式的, 结构紧凑传动效果好。 3 风力发电机的传动系统 风力发电机的传动系统的作用是将叶片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发 电机, 主要有如下几部分组成 主轴、 变速箱、 制动器、 联轴器和保护 装置。下面重点介绍一下传动系统中的变速箱部分, 由于在风速比 较低的情况下, 叶轮本身的转速很难驱动发电机系统, 此时需要考 虑采用增速机, 如果用生产系统中常用的直齿轮或斜齿轮, 将会使 得空间尺寸尤为宝贵的传动系统很难设计, 如果以能实现大传动比 的蜗杆传动的话, 将会损失好多能量, 由于蜗杆传动的效率太低, 综 合考虑了空间尺寸和高效率, 绝大多数风电的传动系统采用的是两 级到三级的行星齿轮增速器。 叶片的转动带动主轴的转动, 输出轴与三个行星轮相连接通过 平行轴齿轮传动传递给发电机的输入轴, 从而驱动了发电机。由于 自然界中的风的大小有不确定性, 所以对风力发电机的传动系统不 仅需要按静载荷进行设计, 还需要按动载荷的方式进行设计, 对传 动系统的联轴器要采用柔性连接, 同时在主轴与变速箱的连接中采 用胀套式的联轴器, 当风力过大的时候能够打滑从而保护风力发电 机系统。同时对变速箱的润滑装置和密封装置也提出了较高的要 求。齿轮箱的温度上升后会对润滑液造成一定的破坏, 导致润滑失 效, 进而会使齿轮表面失效, 所以齿轮箱还需设计个温控系统来保 护好齿轮的传动。 4 风力发电的控制系统 风力发电控制系统是一个综合多功能的系统, 对于并网的风力 发电系统, 它不仅要观察电网的运行状况, 同时还需要观察风电自 身的系统的运行状况, 对系统的脱网和并网合理的控制。由于风电 机组是一个非线性的控制系统, 风机的控制系统是风机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主要实现如下的控制目标 ①风速过高或过低的时候, 及时调 整桨距角, 充分利用风能和保护叶片不至于大风的时候受损; ②风 电的控制系统对于偏航系统,驱动系统和传动系统进行高效的协 调, 以使得风电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工作; ③风电控制系统对于 整个系统各机械及电器部分通过传感器智能的故障检测功能必须 灵敏和及时。现有风电机的控制装置主要有偏航装置和变浆矩装 置,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风向和风速都是随时随机变化的, 我们的调 节装置虽然可以根据风向和风速调整,但在速度上始终是滞后的, 并不能完全满足风电机平稳发电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新梅.浅析风力发电机叶片关键技术[J].机械制造, 2009 (1 ) 45. [2]张立勇.风力发电及风电齿轮箱概述[J].机械传动, 2008 (6 ) 1. [3]曾婧婧.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研究[J].自动化仪表, 2006 (S1 ) 32. [4]陈作越.风电齿轮箱结构设计及齿轮应力分析刍议[J].水电与新能 源, 2011 (2 ) 72. 摘要 风电行业的兴起是全球能源与资源紧张的必然趋势, 同时也是全球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 风电作为清洁能源之一受到 了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发展。文章从四个方面讲述了风电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技术 叶片技术、 齿轮技术、 轴承技术与控制技术。 关键词 风电; 关键技术; 机电; 控制 5.1 储层特征研究表明, 吴仓堡油田延长组下组合属于低孔低渗砂 岩储层。受沉积环境影响, 其岩石学特征及物性特征均存在递变规律, 从而共同影响储层的测井相应特征。 5.2 整个下组合垂向厚度大, 只建立一个物性解释模型的精度要比 分油组建立的模型精度低, 因此单个油组分别建立模型。含油饱和度模 型使用了阿尔奇公式, 各参数通过实验室岩电分析获得。 5.3 使用常规的声波时差与地层电阻率进行交会油层界线不明显, 而利用物性解释模型的结论, 用孔隙度代替声波时差, 结合含油饱和度 数据, 得出各类油层的划分级别。通过试油、 生产数据验证, 其吻合效果 较好。 参考文献 [1]何雨丹, 肖立志, 等.测井评价 “三低” 油气藏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2]李文厚, 庞军刚, 等.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体系及岩相古 地理演化[J].西北大学学报, 2009. [3]雍世和, 张超谟.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 社, 1996. [4]丁次乾.矿场地球物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2. [5]范宜仁, 邓少贵, 周灿灿.低矿化度条件下的泥质砂岩阿尔奇参数研究 [J].测井技术, 1997. [6]廖东良, 孙建孟, 马建海, 等.阿尔奇公式中 m、 n 取值分析[J].新疆石油 学院学报, 2004. 作者简介 赵丰年 (1984, 12- ) , 男, 河南省驻马店市籍贯, 现职称 助理工程师, 学历 硕士, 研究方向 油气田开发地质。 31--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