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4 l 卷 第 3期 2 01 3年 5月 石 油 钻 探 技 术 P E T R OL E UM D R I L L I N G T E C HNI QUE S Vo 1 . 4 l No . 3 M a v , 2 O l 3 . . 深水钻井完井专题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0 8 9 0 . 2 0 1 3 . 0 3 . 0 0 5 深水钻井隔水管与防喷器紧急脱离后的反冲响应分析 张 磊,畅元江,刘秀全,刘 康,陈黎 明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海洋油气装备与安全技术研究 中心 , 山东青 岛 2 6 6 5 8 0 摘要 深水钻井中, 若底部隔水管总成与防喷器紧急脱离, 隔水管会反冲, 易导致钻井事故。为了解隔水管 紧急脱离后的反冲响应规律, 分析了隔水管反冲产生的原 因及反冲响应过程, 明确了隔水管反冲响应的机理和关 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隔水管张紧器及钻井液下泄分析模型, 以探究张紧力随活塞冲程变化的规律及 钻井液下泄时作用在隔水管上的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综合考虑各关键影响因素 , 基于 A NS YS有限元分析 软件, 建立了隔水管反冲响应分析模型, 并以 1 5 0 0 I n水深钻井中的隔水管为例, 计算、 分析了不同紧急脱离时刻和 顶部张紧力条件下的反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 与防喷器紧急脱离后, 隔水管在顶部张紧力作用下加速向上反冲, 伸缩节冲程减小。研究认为, 紧急脱离的时间与顶部张紧力的大小对隔水管反冲响应有重要影响, 因此应合理选 择紧急脱离时刻和顶部张紧力, 以保证紧急脱离条件下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的作业安全。 关键词 深水钻井 隔水管 防喷器 张紧器 反冲 钻井液 中图分类号 T E 9 5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0 8 9 0 2 0 1 3 0 3 0 0 2 5 0 6 Re c o i l Ana l y s i s f o r De e pwa t e r Dr i l l i ng Ri s e r a f t e r Eme r g e nc y Di s c 0 nn e c t i 0 n wi t h Bl o wo u t Pr e v e n t e r Z h a n g L e i ,C h a n g Y u a n j i a n g ,L i u X i u q u a n , L i u K an g , C h e n L i mi n g C e n t e r f o r O f f s h o r e E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S n t y T e c h n o l o g y,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e t r o l e u m Hu a d o n g , Qi n g da o, 5 a n d o n g, 2 6 6 5 8 0, i n a Ab s t r a c t Du r i n g d e e p wa t e r d r i l l i n g p r o c e s s , r e c o i 1 b e h a v i o r o f d r i l l i n g r i s e r wi l l O c c u r o n c e t h e l o we r ma r i n e r i s e r p a c k a g e i S q u i c k l y d i s c o n n e c t e d f r o m t h e b l o wo u t p r e v e n t e r 。 wh i c h c o u l d l c a d t o s e r i o u s d r i l l i n g a c c i d e n t s . I n o r d e r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r i s e r r e c o i l b e h a v i o r , t h e r e a s o n f o r r i s e r r e c o i l a n d t h e r e c o i 1 p r o c e s s we r e a n a l y l z e d , a n d t h e ma i n f a c t o r s t h a t i n f l u e n c e r i s e r r e c o i l r e s p o n s e we r e d e t e r mi n e d . Ba s e d o n t h e s e s t u d i e s . t h e a n a l y s i s mo d e l o f t h e t e n s i o n e r s y s t e m wa s b u i l t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t e n s i o n f o r c e a n d p i s t o n s t r o k e . Dr i l l i n g f l u i d f l o w mo d e l wa s b u i l t t o wo r k o u t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f r i c t i o n f o r c e i mp a r t e d b y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o n r i s e r a n d t i me 。 Fi n a l l y, t h e mo d e l i n g me t h o d f o r ma i n i n f l u e n c e f a c t o r s i n f i n i t e e l e me n t s o f t wa r e wa s s t u d i e d, a n d t h e r e c o i 1 a n a l y s i s mo d e 1 wa s b u i l t i n ANS YS s o f t wa r e . Ta k i n g t h e r i s e r i n 1 5 0 0 m d e e p wa t e r d r i l l i n g a s a n e x a mp l e 。 r i s e r r e c o i l r e s p o n s e a t d i f f e r e n t p o i n t s o f d i s c o n n e c t i o n a n d t o p t e n s i o n f o r c e s we r e c a l c u l a t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r i s e r r e c o i l e d u p wa r d q u i c k l y a f t e r b e i n g d i s c o n n e c t e d f r o m b l o wo u t p r e v e n t e r u n d e r t h e e f f e c t o f t o p t e n s i o n 。 r e s u l t i n g i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s h o r t e n i n g o f t e l e s c o p i c o i n t s t r o k e . Th e r i s e r r e e o i l r e s p o n s e wa s h e a v i l y d e p e n d e n t o n t h e p o i n t o f d i s c o n n e c t i o n a n d t o p t e n s i o n f o r c e . Pr o p e r t i mi n g o f d i s c o n n e c t i o n a n d t o p t e n s i o n f o r c e c o u l d r e s u l t i n a s e n s i b l e r i s e r r e c o i l r e s p o n s e , e n s u r i n g o p e r a t i o n s a f e t y o f d e e p wa t e r d r i l l i n g r i s e r . Ke y wo r d s d e e p wa t e r d r i l l i n g; r i s e r p i p e ; b l o wo u t p r e v e n t e r ; r i s e r t e n s i o n e r ;r e c o i l ;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1 概述 在恶劣天气等情况下 , 为确保深水钻井隔水管 及井口的安全, 须采取临时弃井的措施, 底部隔水管 总成 1 o w e r ma r i n e r i s e r p a c k a g e , L MR P 与防喷器 b l o w o u t p r e v e n t e r , B OP 紧急脱离后 , 储存 在隔 水管系统中的巨大势能将 释放 出来 , 使 隔水管出现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3 0 1 ; 改回 日期 2 0 1 3 0 5 0 2 。 作者 简介 张磊 1 9 8 8 一 , 男, 山东德 州人 , 2 0 1 1年毕业 于 中国 石油大学 华 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专业 , 在读硕士研 究生, 研 究方向为深水海洋油气装备技术 。 联 系方式 0 5 3 2 8 6 9 8 3 3 9 4 , u p c s t o n e 1 6 3 . C O I T I 。 基金项 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 题“ 深水钻 完井工程技术” 编 号 2 0 1 1 Z X 0 5 0 2 6 0 0 1 0 5 、 教 育部“ 长江 学者和创新 团队发展计 划” 项 目“ 海 洋油 气井钻 完井理论与_7 - 程 ” 编号 1 R T1 0 8 6 、 中央 高校基 本科研业务 费专项资金资助项 目 编号 1 1 C X0 5 0 0 9 A 资助。 石 油 钻 探 技 术 反冲, 可导致钻井船发生灾难性事故 。因此, 控制隔 水管紧急脱离防喷器发生的反冲是深水钻井面临的 技术难题之一 , 而进行隔水管反冲响应分析, 目的是 明确隔水管反冲响应 的过程 和关键影响因素 , 建立 隔水管反冲响应分析模型 , 并确定不 同条件下隔水 管紧急脱离后的轴向运动响应 , 这对于保证 紧急脱 离条件下深水钻井 隔水管系统的作业安全 , 避免隔 水管反冲带来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 对于紧急脱离隔水管反冲响应的仿真分析 , 主 要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张紧器系统、 反冲控制系统 、 隔 水管配置及隔水管 内钻井液摩擦力等[ 1 ] 。文献 [ 2 ] 对隔水管张紧器的工作原理进行 了研究 , 指出隔水 管张紧器系统建模要考虑的因素 , 并利用非线性方 程描述 了张紧器液压缸内压力与张紧器冲程之间的 关系; 文献E 3 ] 介绍了隔水管反冲响应分析方法研究 的最新进展 , 初步探讨了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 隔水 管反冲响应分析的方法 , 指 出在钻井船升沉运动 的 不同时刻 进行 紧急脱离 , 隔水 管反 冲响应有很 大 差别 。 目前 , 国内外有关隔水管反冲响应分析有限元 模型方面的文献 比较缺乏 , 对隔水管反冲关键影响 因素的研究较少 。为了准确分析隔水管反冲响应规 律 , 笔者在 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建立了隔水管张 紧器及钻井液下泄问题分析模型, 识别张紧力 随活 塞冲程的变化规律及钻井液作用在隔水管上的摩擦 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基于 ANS YS有限元软件建 立了隔水 管反冲响应分析模型, 并以 1 5 0 0 m水深 钻井隔水管为例进行了反冲响应的仿真分析, 以对 深水钻井隔水管的应急决策提供参考。 2 隔水管反冲问题分析 2 . 1 隔水管反冲产生的原 因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多使用动力定位钻井平台进 行钻井 。在动力定位系统失效或者出现极端天气的 情况下, 动力定位钻井装置无法保持其有效位置, 发 生漂移或驱离I 4 ] 。该情况下 , 随着钻井平 台偏移距 离的不断增大, 将会导致隔水管上下挠性接头角度 与伸缩节冲程等超 出安全限制 、 隔水管与月池碰撞 以及水下 B O P处 出现极大拉力等严重后果 。为避 免损坏隔水管与井口, 需要执行紧急脱离程序, 关闭 井 口, 并断开 L MRP与 B O P的连接 , 以避免出现大 的损失聊 。 由于隔水管抗弯曲能力很低 , 必须对隔水管施 加张力用于承担隔水管重量 , 同时增加隔水管横 向 刚度 , 限制 由于波浪和海流作用力带来 的隔水管弯 曲变形。此外 , 隔水管顶张力 的设 置必须保证 隔水 管底部挠性接头处的残余张力不小于 L MR P的湿 重 , 以确保在恶劣海况条件下启动紧急脱离程序时 , 能够安全提升隔水管 系统_ 6 ] 。随着作 业水深 的增 加 , 隔水管系统与隔水管 内钻井液的总重量大大增 加 , 钻井作业需要的隔水管顶部张紧力也大大增加 , 储存在隔水管柱和张紧器中的能量十分巨大。隔水 管紧急脱离时 , 通常没有足够时间来循环释放 隔水 管内的钻井液并填充海水, 同时降低张紧器张力设 置至安全范围。一旦 L MR P与 B O P紧急脱离 , 在 隔水管顶张力作用下储存在隔水管系统 中的巨大势 能将会释放出来 , 引起隔水管产生大的轴 向加 速度 和位移响应 , 此即隔水管反冲[ 7 j 。 2 . 2 隔水管反冲响应过程 紧急脱离后隔水管 的反冲响应是一个 非常复 杂的过程 , 涉及 张紧器 、 隔水管 、 钻井 液及海水 等 的相互作用与耦合 , 难 以精确 描述 。考 虑影 响隔 水管反冲响应的主要 因素 , 反 冲响应 过程 主要包 括 以下 3部分|_ 8 ] 1 L MRP与 B O P断开连接后 , 由 于隔水管底部过提力 引起 的张力波从隔水管底部 沿隔水管 向上传播 , 隔水管伸长量消失 , 隔水管 内 储存的弹性势 能释放 ; 2 紧急脱 离后隔水 管底部 呈开 口状 , 隔水管 内钻井液不再受支撑 , 由于 隔水 管 内外压 差 引起 的压 力波 沿钻井 液 液柱 向上传 播 , 使 隔水管内的钻井液下泄入海水 ; 3 在隔水管 顶部张紧力作用下 , 隔水管加速 向上运动 , 这是 隔 水管反冲的主要 阶段 。紧急脱离后 的隔水管反 冲 响应如图 1所示 ] 。 成 图 1 紧急脱离隔水管反冲响应示意 F i g . 1 S c h e ma t i c o f ma r i n e r i s e r r e c o i l r e s p o n s e a f - t e r e me r g e nc y d i s c o n ne c t i o n 第 4 1卷第 3期 张磊等. 深水钻井隔水管与防喷器紧急脱 离后的反冲响应分析 ’2 7。 3 隔水管反冲响应分析模型 传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不能对液压元件进行仿 真 , 因此 , 笔者基于 ANS Y S有限元软件建立 了隔水 管反冲响应分析模型。 3 . 1 隔水管张紧器 隔水管张紧系统通过伸缩节为隔水管顶部提供 垂 向张力 , 以控制隔水管的应力和位移 , 并能在浮体 作垂直和水平运动的情况下 , 使 隔水管柱的张力基 本保持恒定 , 不致使它出现弯曲、 扭转等损坏。 目前 隔水管张紧器主要有 2种类型 一种是传统的钢丝 绳式张紧器 , 一种是直接作用式张紧器。两种张紧 器的基本结构相同 , 包括液压缸 、 气 液 蓄能器 、 高 压空气瓶及控制阀等L 9 ] 。 张紧力大小及张紧力随活塞冲程的变化规律是 张紧器的主要参数。以直接作用式张紧器为研究对 象 , 建立 了张 紧力 计 算模 型。模 型 假设 如 下[ ] 1 忽略张紧器中气体在状态变化时与外界发生的热 交换 , 即气体符合绝热状态变化规律 ; 2 油液质量 、 活塞及活塞杆质量可以忽略 ; 3 由于张紧器 中的液 体与气体相 比可压缩性小很多 , 分析时认 为张紧器 中的液体不可压缩 ; 4 不考虑管路流量损失 , 不考虑 液压缸内外泄漏。 张紧力由液压缸活塞两端的压力差提供。忽略 液压缸内摩擦力及液压管线压降 , 可得张紧器活塞 上的张紧力为 F t 一 嵩A 一 A 1 式中 F 为张紧器活塞上的张紧力 , N; 为高压气 体压力 , P a ; 为高压气体体积, m 。 ; 为低压氮气 气体压力 , P a ; V g 为低压氮气气体体 积, m。 ; A , A。 分别为活塞有杆端和无杆端面积 , r n 。 ; z 。 为液压缸 活塞相对缸体的位移, 方 向取 向上为正 , m; 为气 体常数。 从式 1 可以看出, 由于气体存在可压缩性, 张 紧力 F 与活塞位移 的关 系是非线性 的。对 式 1 在平衡点 92 0 处作泰勒展开, 略去高次项, 得 到线性化的张紧力计算式为 F t 一 A 一 P gtA ~ 一 2 根据式 1 和 2 , 可计算得到不同活塞位移时 张紧力 的大小 , 进而作 出张紧力随冲程非线性和线 性变化的曲线 以及 张紧力不随冲程变化的曲线 , 如 图 2所示 。 至 、 鳊 妊 精 燃 化 \ 图 2 张紧力随冲程变化的规律 Fi g . 2 Re l a t i o ns hi p b e t we e n t e ns i o n f o r c e a nd t e ns i o ne r s t r o ke 从图 2可 以看出, 活塞杆上的张紧力 随活塞位 置的变化是非线性 的, 但线性化的张紧力变化曲线 与非线性变化 曲线基本拟合 。 3 . 2 钻井液下泄 隔水管紧急脱离时 , 操作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 来回收钻井液 , 钻井液被 留在 隔水管内。隔水管 内 钻井液 的 密度 通 常 比隔水 管外 海水 的密度 大 很 多 , 在隔水管底部 , 隔水管 内钻井液 和隔水 管外 海 水之 间存 在很 大 的压 力差 。L MRP与 B OP脱 离 后 , 隔水管内钻井液不再受支撑 , 钻井液从 隔水管 内下泄人海水 。 钻井液下泄时作用在 隔水 管上 的 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 隔水管反 冲响应有 重 要影响I 1 1 ] 。 假设隔水管是等截面直管 , 将隔水管 内钻井液 看作整体液柱进行受力分析 , 并建立钻井液下泄过 程 中液柱受力分析模型, 如图 3 所示 图 3中, G m为 钻井液液柱重力, N; F d为液柱与隔水管之间的摩 图 3 钻井液液柱受力分析模型 Fi g . 3 F o r c e a n a l y s i s mo d e l o f d r i l l i n g flu i d c o l u mn 2 8 石 油 钻 探 技 术 擦力 , N; F m 为液柱进人海水受到的迎面阻力, N; F b 为液柱底部受到的海水压力 , N 。紧急脱离前隔水 管内充满钻井液 , 时间 t -- - 0时 L MR P与 B OP实现 脱离 , 钻井液开始下泄人海水 , 经过一段时间流动后 隔水管底部 内外压力差为 0 , 钻井液液柱受力达到 平衡状态 , 流动停止 。 钻井液在隔水管中下泄时的压力降用式 3 进 行计算 。 Ap 3 式中 A p为钻井液在隔水管 中下 泄时产生 的压力 降, P a ; X 为达西摩擦系数; z 为管线长度, m; d为管 线直径, m; p 为液体密度, k g / m 。 ; 为管内液体的平 均流速 , m/ s 。 的计算与管内液体流动状态有关。当钻井液 流动状态为层流时, 的计算式为 6 4 4 当钻井液流动状态为紊流时, 的计算式为 一 5 式中 R e 为非牛顿流体在管道中流动的雷诺数; a , b 为与液体流动特性有关的系数_ 1 引。 根据式 3 计算钻井液下泄时的压力降, 需首先 根据 雷 诺 数 Re判 断 液 体 流动 状 态是 层 流 还 是 紊流 。 基于建立 的钻井液下泄问题分析模型, 对钻井 液的液柱高度和摩擦力进行了计算 。取钻井液密度 为 1 7 9 7 . 5 k g / m。 , 钻井液液柱长度为 1 5 0 0 m, 海 水密度为 1 0 2 5 k g / m。 , 计算钻井液液柱高度及钻 井液作用在隔水管上的摩擦力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规 律 , 结果如图 4所示。 液的液柱高度减小至 8 5 5 m, 隔水管底部 内外压差 达到平衡 , 钻井液流动停止 。实际上, 由于钻井液的 惯性作 用, 钻井液 的液柱高度减 小至 8 5 5 1T I 时, 钻 井液液柱 的下 降速度和钻井液的摩擦力并不为 0 , 笔者在分析时忽略了钻井液的惯性作用 。钻井液下 泄过程中, 摩擦力最大可达 1 2 2 0 k N, 约为钻井液 总重量 5 9 0 0 k N 的 2 O 。由此可见 , 钻井液摩擦 力的大小对隔水管的反冲响应有重要影响, 必须予 以考虑。图 4的分析结果为基于 A NS YS软件建立 隔水管反冲响应分析模型提供了基础。 3 . 3 基于 A NS Y S的隔水管反冲响应分析模型 利用 ANS YS分析隔水管反冲响应时 , 张紧器 的建模与钻井液的下泄问题分析是难点 。在张紧器 建模方面, 根据图 2 得到的规律 , 利用非线性弹簧单 元 C OMB I N3 9 对 张紧器进行模拟, 单元 的力一 变形 曲线根据张紧力随冲程的变化规律进行输入, 伸缩 节冲程变化近似于张紧器活塞冲程变化 ; 在钻井液 下泄问题方 面, ANS YS有 3种方法定 义随时间变 化的载荷 , 分别是定义多载荷步、 采用表载荷和利用 函数工具 , 采用表载荷方式加载钻井液摩擦力 , 在 ANS YS隔水管模型底部施加表载荷 F a 将 图 4得 到的随 时 间变化 的钻 井液 摩擦 力 定义 为 表载 荷 F a ; 在 隔 水 管 系统 建 模 方 面 , 采 用 浸 没 管 单 元 P I P E 5 9 建立隔水管系统 自 L MR P至伸缩节外筒的 有限元模型。P I P E 5 9单元可以承受张力 、 压力、 扭 转和弯曲, 且能够模拟海洋波浪和水流对杆件 的作 用力 , 能够方便地对隔水管结构进行模拟。钻井船 升沉运动 以动边界形式施加于弹簧单元 , 采用时域 有限元方法对紧急脱离后 的隔水管进行动力分析。 分析初始 阶段隔水管底部采用 固支约束 , 隔水管底 部与井 口连接 , 在某个时刻删除底部固定约束, L M R P与 B OP紧急脱离 , 隔水管在顶部张紧力作用下 开始反冲。 4 实例计算 4 . 1 隔水管系统配置 H lig / s 模拟南海某海域的环境条件 , 以 1 5 0 0 m 水深 图4 钻井液液柱高度和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隔水管为例进行隔水管反冲响应计算 , 隔水管配置 F i g . 4 V a r i a t i o n o f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c o l u m n h e i g h t a n d 见表 1 。此外, 伸缩节冲程为 2 0 m; 零 冲程位置张紧 f r ic t io n f o r c e V S . t i m e 器系统提供的顶张力为 3 . 2 4 1 0 N, 张紧器系统 从 图 4可以看 出, 紧急脱离发生 2 6 s后, 钻井 刚度为 5 0 k N/ m; 隔水管 内充 满钻井液 , 钻井液密 , \ R糍髑 0 O O ∞ 如 ∞ ∞ ∞ ∞ ∞ ㈨ ㈨ 咖 ㈣ 伽 枷 。 姗 伽 瑚 ㈣ 咖 蝴 \ 恒堪挺 第4 1 卷第 3期 张磊等. 深水钻井隔水管与防喷器紧急脱 离后的反冲响应分析 度为 1 7 9 7 . 5 k g / m。 ; 钻井船升沉运动幅值为 1 0 m, 周期为 1 0 S 。 表 1 隔水管系统配置 Ta bl e 1 Ri s e r s y s t e m c o nf i g ur a t i o n 4 . 2 隔水管反冲响应计算 根据 4 . 1节 给 出的 隔水 管 系 统 配 置及 张 紧 力 、 钻井液密度等参数 , 建立 隔水 管反冲响应分析 模型 , 计算 紧急脱 离时刻 与钻井 船升沉 运动 相位 差 为 0 。 , 9 0 。 , 1 8 0 。 和 2 7 0 。 时的隔水管 顶部位 移 响 应 曲线和伸缩节 冲程变 化曲线 , 结果分别 如 图 5 、 图 6所 示 。 图 5 隔水管顶部位移 响应 曲线 Fi g .5 Re s po n s e c ur v e o f r i ser t o p di s pl a c e me nt ~/ ‘ 1 8。相位差脱离 \ 、 ,/\ . 。相位 差脱离 V V _零 相 位 差 脱 . . . 0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5 时间/ s 井船一起升沉 。从 图 6可以看 出, 紧急脱离后 伸缩 节冲程迅速减小 , 为研究不 同脱离 时刻对伸缩节冲 程变化规律的影响, 作 出了伸缩节冲程为负值 的曲 线部分 , 实际伸缩节许用冲程不能小于 0 。 基于隔水管反冲响应分析模型, 计算不同顶张 力条件下的紧急脱离隔水管顶部位移响应曲线 , 结 果 如 图 7所示 。 图 7 不 同顶 张力下的隔水管顶部位移 响应 曲线 F i g . 7 Ri s e r t o p d i s p l a c e me n t s r espo n s e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t e n s i o n f o r c e s 从图 7可 以看 出, 当顶 张力较大时 , 隔水管顶 部在较短 时间 内到达钻井 船位置 , 与钻 井船 一起 升沉 , 且顶张力 越大 隔水管顶部 到达钻 井船 位置 所需要 的时间越短 , 隔水管对钻井船 的冲击越 大。 当顶张力较小时 , 隔水管不能被锁紧在钻井 船上 , 隔水管向上 运动一 段时 间后 下落 , 这是 由 于随着 钻井液作用 在隔水 管上 的摩擦力增 大 , 在钻 井液 摩擦力和 隔水 管重 力 的作用 下 , 隔水管 产生 向下 的加速度和速度 。 比较不 同脱离时刻和不同顶张力条件下的隔水 管反冲响应 曲线可 以看出, 紧急脱离时刻和顶部 张 紧力对隔水管反 冲响应有重要影响。由图 5 ~7得 到的隔水管反冲响应规律 , 与国外研究结果是一致 的[ 3 ] 。为防止隔水管紧急脱离后反冲带来的危害, 必须为张紧器安装反冲控制系统 。笔者未考虑反冲 控制系统的影响, 未来可以在建立 的隔水管反 冲响 应分析模型的基础上 , 对反冲控制系统作用下 的隔 水管反冲响应进行分 析, 为反 冲控制系统设计提供 参考。 图6伸 缩 节 冲 程 变 化 曲 线 5 结 论 F i g . 6 R esp o n s e c u r v e o f t e l esc o p i c j o i n t s t r o k e 从 图 5可以看 出, 紧急脱离后隔水管在顶部张 紧力作用下加速向上反冲, 经过 1 0 S 左右隔水管顶 部到达钻井船位置 , 隔水管被锁紧在钻井船上 , 与钻 1 隔水管反冲响应过程主要包括 3个阶段 , 分 别是隔水管弹性势能的释放 、 钻井液下泄和隔水管 在顶张力作用下的加速运动。隔水管反冲响应的主 加 0 g\ 是好晕 石 油 钻 探 技 术 要影响因素为张紧器系统 、 反冲控制系统、 隔水管配 置及隔水管内钻井液的摩擦力 。 2 张紧力随活塞冲程变化的曲线 , 可 以为张紧 力在有限元软件中的建模提供参考。钻井液下泄分 析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 , 钻井液下泄时作用在隔水 管上的摩擦力随时间变化, 最大可达钻井液 总重量 的 2 O 。 3 不同紧急脱离时刻和顶部张紧力条件下的 反冲响应有很大差别 , 建立的隔水管反冲响应分析 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隔水管反冲响应规律 。 参考文献 Re f e r e nc e s [ 1 ] Yo u n g R D, Ho c k C J , Ka r l s e n G, e t a 1 . An a l y s i s a n d d e s i g n o f a n t i r e c o i1 s y s t e m f o r e me r g e n c y d i s c o n n e c t o f a d e e p wa t e r r i s e r c a s e s t u d y [ R] . OTC 6 8 9 1 , 1 9 9 2 . r 2 ] S t e n R, Ha n s e n M R, L a r s e n C M, e l a 1 . F o r c e v a r i a t i o n s o n h e a v e c o mp e n s a t i n g s ys t e m f o r u | t r a - d e e p wa t e r d r i l l i n g r i s e r s t h e 2 9 t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o n f e r e n c e o n Oc e a n。 Of f s ho r e a n d Ar e t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h a n g h a i , J u n e 6 - 1 1 , 2 O L O [ C ] . [ 3 ] L a n g D W , R e a l J , L a n e M Re c e n t d e v e l o p me n t s i n d r i l l i n g r i s e r d i s c o n ne c t a n d r e c o i l a n a l y s i s f o r de e p wa t e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t h e 2 8 t h I n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f e r e nc e o n Oc e a n, Of f s h o r e a n d Ar c t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 Ma y 3 1 - j u n e 5 , 2 o o 9 [ c ] . _ 4 ] S h a u g h n e s s y JM, Ar ma g e o s t W K, He r r ma n nRP, e t a 1 . P r o b l e ms o f u l t r a - d e e p w a t e r d r i l l in g [ R ] . S P E / 1 A D C 5 2 7 8 2 , 1 9 9 9 . [ 5 ] J a m e s N B K e y e l e m e n t s i n u l t r a - d e e p w a t e r d r i l l i n g r i s e r ma n a g e me n t R ] . S P E / I AD C 6 7 8 1 2 , 2 0 0 1 . [ 6 ] 鞠少栋 , 畅元江 , 陈国明, 等. 超深水钻 井作业隔水 管顶张力确 定方法E l i . 海洋工程 , 2 0 1 1 , 2 9 1 1 0 0 1 0 4 . J u S h a o d o n g , C h a n g Yu a n j i a n g , C h e n Gu o mi n g , e t a 1 . De t e r mi n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f o r t he t o p t e n s i o n o f u l t r a de e p wa t e r d r i l l i n g r i s e r s [ J ] . T h e O c e a n E n g in e e r i n g , 2 0 1 1 , 2 9 1 1 0 0 - 1 0 4 . [ 7 ] H o c k c J , Y o u n g R D . A d e e p wa t e r r i s e r e me r g e n c y d i s c o n n e c t a n t i - r e c o i l s y s t e m[ R . OT C 2 3 8 5 8 , 1 9 9 3 . [ 8 ] Gr y t o y r G. Ma r i n e d r i l l i n g r i s e r d i s c o n n e c t a n d r e c o i l a n a l y s i s J R] . AAD E - 1 1 一 NT C E - 8 0 , 2 0 1 1 . [ 9 ] 赵建亭 , 薛颖 , 潘云 , 等. 浮 式钻井 装置 隔水 管张 紧系统 研究 [ J ] . 上海造船, 2 0 1 0 4 1 - 5 . Z h a o J i a nt i n g, Xu e Yi n g, P a n Yun, e t a 1 . St u dy o n r i s e r t e n s i o n i n g s y s t e m o f f l o a t i n g d r i l l i n g u n i t E J . S h a n g h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