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促进天然气与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低碳经济促进天然气与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低碳经济促进天然气与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低碳经济促进天然气与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低碳经济促进天然气与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低碳经济促进天然气与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6 7 2 7 7 0 3 . 2 0 1 1 . 0 2 . 0 0 2 低碳经济促进天然气与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 徐凤银 云箭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 0 0 0 2 8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北京 1 0 2 2 4 9 孟复印 新疆煤田地质局 ,新疆乌鲁木齐市 8 3 0 0 9 1 摘 要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能源供应体 系必将向低碳、 高效、 环保转变。 我国短期内实行的仍然是以煤炭为主的高碳能源体系, 能源战略定位的根本是有序化、 低碳化的清洁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 将使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发生巨大变革,形成新的发展空间 和经济竞争格局。我国发展低碳能源, 必须坚持 “ 两条腿走路” 一是继续开发利用以煤炭、石油为主的传统化石能源, 利用新技术达到清洁化和高效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二是加大天然气、煤层气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改善能源结 构。最积极有效的是实现天然气和煤层气上下游一体化,加快自主创新,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稳步推进能源结构 多元化和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清洁能源;天然气;煤层气 中图分类号 T 0 1 文献标识码 A 低碳化是全球趋势, 也是大势所趋。 低碳经济 已成 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同时也是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各 国政府到各大能源公司 都 已清醒地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各大石 油公司正致力于 向以低排放、 低能耗、 低污染为特征的 低碳经济方向转变 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开发致密砂岩 气 田;英 国石油公司致力于开发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 新能源产品;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加大可再生能 源领域的投资力度;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在全产业链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实现节能、削减温室气体排 放; 中国石油也积极通过加大天然气开发力度、 开发新 能源产品来优化能源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低碳发 展。 能源转型是 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同时也是社会 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短期内实行的仍然是以煤炭为 主的高碳能源体系, 能源战略定位的根本是有序化、 低 碳化的清洁能源结构。走 “ 清洁化 、 低碳化”道路 ,降 低 C O 排放,将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具有重要意义。“ 后京都时代”的碳减排压力使得我国 “ 十二五”时期以节能 、 减排为核心的低碳发展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这种特殊背景必然为天然气、 煤 层气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1 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社会与政治格 局的调节剂 1 , 1 低碳经济的内涵s实质 低碳经济源于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自1 7 5 0 年工业革命以来,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气中二氧 化碳 C O 、甲烷 C H 和氧化亚氮 N O等温 室气体浓度明显增加 ,在 1 9 7 0 年至 2 0 0 4 年期间增加 了7 0 %。 其中C O 是最主要的人为温室气体, 在l 9 7 0 第一作者简介徐凤银,男,教授,1 9 9 5 年西南石油学院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博士后流动站出站,长期从事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勘 探开发研究与管理工作,现任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 收稿13 期 2 0 1 0 - 0 5 - 1 2 ;修改13期 2 0 1 0 0 8 2 5 中国石油勘探 2 0 1 年第2 期6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年至 2 0 0 4 年间,C O2 的排放增加 了大约 8 0 %。全球大 气中 C O 2 浓度也由 l 7 5 0 年的 5 5 0 mg / m 上升到 2 0 0 5 年的7 4 4 mg / m ,超过6 5 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 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地表平均 温度上升 0 . 7 4 ℃,最近 5 0 年的升温速率几乎是过去 1 0 0 年的两倍,近 1 0 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 1 0 年o 。 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得不到有效遏制 , 预计 U 2 0 5 0 年 , 年平均气温可能比2 0 世纪后 2 0 年升高 1 . 2 ~2 . 0 ℃, 到本世纪末可能升高2 . 2 ℃。 中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 的总趋势基本一致。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最新观测结 果显示,中国近百年来 1 9 0 8 2 0 0 7 年 地表平均气 温升高了1 . 1 ℃, 自1 9 8 6 年以来经历了2 1 个暖冬 , 2 0 0 7 年是 自1 9 5 1 年有系统气象观测以来最暖的一年 。 为抑制气候加速变暖 , 减少 C O 等温室气体排放 , 2 0 0 3 年 2月,英国政府在 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 碳经济 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 这里 提到的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更少的自 然资源消耗和更少 的环境污染, 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 创造更高的生活标 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与机会, 为发展、 应用和输 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 ,同时也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 的就业机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目前,国内比较认 可的低碳经济概念是指以低能耗、 低污染、 低排放为基 础的经济模式 ,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 工业文 明之后 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其实质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 开发 低碳技术 、 清洁能源 , 高效利用能源 , 达到发展经济绿 色的 目的。 大气中现存的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绝大部分来 自 发达国家 表1 。 从 l 8 5 0 年至2 0 0 6 年的1 5 7 年间, 全 球 C O 排放量达 1 . 1 5 X 1 0 t , 工业化国家和那些当前 被归类为经济转型中的国家共排放 8 . 5 6 X 1 0 “ t ,占全 球总量的 7 4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快 上升 、 排放总量 巨大的局面 , 从 1 9 8 0 年的 1 . 4 6 0 X 1 0 t 增加到2 0 0 8 年的6 . 5 5 X 1 0 t , 增长了3 . 5 倍 ,占世界温 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 2 . 3 %,人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o 。 近年来, 各国都在积极开展气候外交。 其核心是确 定减排义务的分担机制 ,实质上是争夺能源及经济发 展的空间和竞争优势地位; 利用市场机制, 在全球范围 内建立碳交易市场 ,追求减排成本的最小化。 普遍认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是研发低碳 表 1 1 8 5 0 2 0 0 6 年主要国家 c O 累计排放量 ’ T a b le 1 A c c u mu l a t i v e C O 2 e mi s s i o n s o f ma j o r c o u n t r i e s f r o m 1 8 5 0 t o 2 0 06 国 家 历史累计排放量 X 1 0 6 t 人均历史累计排放量 t 英国 6 8 2 3 6 1 1 3 3 . 0 美 国 3 3 3 7 4 8 l 1 2 5 . 6 德 国 8 0 3 7 7 9 7 4. 6 俄罗斯 9 3 0 8 2 6 5 0 . 2 澳大利亚 1 2 7 1 6 6 2 3 . 3 法国 3 2 2 7 9 5 3 0 . 3 日 本 4 4 5 3 5 3 4 8 . 5 南 非 1 2 7 9 3 2 7 2 . 8 墨西哥 l 1 7 6 8 l 1 4 . 2 中 国 9 9 2 0 4 7 6 . 0 巴 西 9 4 5 8 5 0 . 6 印度 2 7 4 3 4 2 5 . 1 世 界 儿5 0 8 0 0 1 7 8 . 0 技术 ,低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水平 已经成为衡 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气候变化对经济 社会、生活方式和政治模式的影响是其他全球性问题 难以比拟的。当前 ,全世界发展经济有两条路可以选 择 一是继续发展经济与碳排放持续增长的传统工业; 二是实现经济增长、 碳排放绝对数下降的绿色发展。 发 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正在通过碳谈判而相互博弈 ,全 球都在从黑色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型。 从这个意义上说 , 研究全球气候变暖、 减少碳排放 , 不仅是科学技术和环 境问题,而且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 2 我国应当积极稳妥 、 有理有序发展低碳 经济 2 . I 应对气候变暖已采取的措施 我 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上坚持4 点原则 一 是坚持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和 京都议定书 , 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 二是坚持 “ 共同但有区别的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 P C C ,观察到的气候变化及其 影响,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 0 0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气候变化与中国国情,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 0 0 8 - 1 0 。 英国政府, 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 2 0 0 3。 国际能源署 ,2 0 1 0世界能源统计 ,2 0 1 0 。 7 N o 2 2 0 1 1 C h i n a P e t r o le u m E p I 。 r a t l o n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责任” ,明确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责任; 三是坚持可持续 发展; 四是减缓、 适应、 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应当同举并 重。作为发展中国家, 根据 京都议定书 中 “ 共同但 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目前不需要承担温室气体减 排义务。但是 ,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实现低碳发展等方面 做出了不懈努力, 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是最早制定实 施 “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 是近年来 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 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 速度最快的国家,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o 。 1 9 9 0 年至2 0 0 5 年, 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 O 2 排 放强度下降4 6 %。 在此基础上, 中国政府提出 到2 0 2 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C O 2 排放比2 0 0 5 年下降4 0 %~ 4 5 %, 并将减排 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中长期规划 。 2 0 1 0 年 7 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发出 关于开展 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 的通知 , 目前正在研究 制订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 2. 2资源分布与能源消费结构 据估算,全球常规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为5 . 0 3 1 0 n t ,天然气为 4 . 8 8 X 1 0 4 I n ,煤炭剩余可采储量约 为9 . O 01 0 t 。 页岩气、油页岩、 煤层气等非常规油 气资源量远高于常规资源量 ; 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 可再生能源是人类未来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 向。 被称为 “ 未来能源” 的可燃冰资源总量相当于 已知 煤 、 石油和天然气的2 倍 , 科学家估计 , 海底 “ 可燃冰” 的分布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 0 %, 约4 0 0 0 1 0 k m , 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 ,可满足人类 1 0 0 0 年的需求【2 ] 。未来2 0 年内,化石燃料在总能源消 费增长量仍将占到3 / 4 以上。 我国长期存在 “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 工业 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总消费量的7 0 %以上。 2 0 0 8 年, 一 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6 8 . 7 %, 石油占1 8 . 7 %, 天然 气占3 . 8 %, 水电、核电和风电占8 . 9 % 。能源生产结 构也基本相同, 传统能源占绝对比例, 其中煤炭产量占 7 6 %, 石油占1 2 %。 在二次能源中, 无论消费结构还是 生产结构 ,都以燃煤为主的火力发电为主导能源。 目前我国每一度电的碳排放为 0 . 8 ~0 . 9 k g,如果 每度电的耗煤量降低1 g , 一年就减少C O z 排放7 . 5 0 1 0 6 t 。 据规划, 到2 0 2 0 年, 风电、 光伏、 光热、 生物质 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减排量占总减排量的 1 2 %,而提 高燃煤发电效率能实现 1 5 %的减排。 到2 0 5 0 年, 煤炭 ,/ /中国石油勘探 2 0 1 1 年第2 期 8 仍然占3 6 . 0 %, 原油占1 9 . 9 %, 核电占1 4 . 8 %, 天然气 占 1 2 . 6 %,新能源仅 占 1 6 . 4 %。 低碳经济是一把 “ 双刃剑” ,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要求 , 也是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因此, 在工业化、 城镇 化加速发展阶段,我国低碳战略应是 节能为主,发展 清洁能源为辅, 石油替代保障能源安全。 一方面要积极 倡导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加快发展新能源, 促进技术 自 主创新, 实现节能减排目 标和生态文明建设, 缓解国 际社会压力;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 ,国 际社会要求我国承担 “ 大国责任” 的呼声越来越高, 如 果过分迎合这种呼声而强调低碳经济 ,有可能会严重 限制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空间。因此必须从实际条 件出发 ,稳妥、有序地走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之路。 我国在应对气候变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还存 在许多困难与挑战 , 这是由实际国情决定的 一是人 口 众多,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增长方式依然粗放; 二是经济 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 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能源 资源利用效率低 ; 三是气候条件复杂 ,生态环境脆 。 调整能源结构 、发展低碳能源 ,必须坚持 “ 两条腿走 路” 一是继续开发利用以煤炭、 石油为主的传统化石 能源, 利用新技术达到清洁化和高效能, 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 ; 二是加大天然气、煤层气 、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的开发力度, 改善能源结构。 与发达 国家相比, 我国发 展低碳经济、 走低碳道路 , 更多地应在内容和模式上调 整 一是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 降低能耗, 提高能效; 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 , 降低温室气体浓度 ; 三是 在实现发展的同时 ,保护好 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 展 , 主要应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力度。 诸如中 国石油这种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 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都应稳妥、有序地开展。 3 低碳经济为天然气 、 煤层气提供 了广阔 的发展空间 3 , 1 低碳经济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 以化石燃料为主的高碳能源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 o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2 0 0 9 --1 2--1 9。 国家统计局,2 0 0 9 年中国统计年鉴,2 0 0 9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是世界各国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 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从低碳经济低能耗、 低排放、 低污 染三大显著特征来看, 提高能效、 能源多元化, 关键是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升级, 核心是产业结构调整和 技术创新。 这就要求必须转变能源经济增长方式, 走多 元化能源结构之路 , 从源头上对传统高消耗、 高污染能 源结构起到约束作用。 现阶段我国能源经济发展存在两方面突出矛盾 一 是能源有限供给与能源需求 13益增长的矛盾 ;二是 能源大量使用与环境破坏 日益加剧的矛盾。顺应国际 形势、 实现碳减排目标, 必须依靠技术进步, 不断提升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比例,使能源消费结构趋向多元 化。 能源对环境的影响远大于其他产业 , 能源结构向多 元化和均衡方向发展 , 既是能源战略转型的核心问题 , 也是宏观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2 0 0 9 年 1 2 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调整经济结构列入2 0 1 0 年六 大任务之一 , 强调要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 , 大力发展新 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加快建设以 “ 低碳” 为特征的产业 体系和消费模式,发展低碳经济。2 0 1 0 年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议上最热门的议题之一就是转变发展方式、促 进低碳经济。 近年来, 通过实施天然气、 煤层气的跨越式发展, 能源体系开始由“ 以煤为基础” 的结构向“ 煤油气并重” 转化, 初步实现了基础能源体系多元化, 风电、 水电、 核 电等清洁能源 电源建设和设备比重大幅提升。至 2 0 0 9年底 ,我 国可再生能源的年利用量总计约 2 6 8 X 1 0 6 t , 约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9 %, 比2 0 0 5 年的7 % 增长两个百分点,其中水电约 2 0 01 0 6 t , 太阳能、风 电、现代技术生物质能利用等提供 了7 0 X 1 0 6 t ,可再 生能源发 电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 9 %o 。预计 “ 十二 五”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将达 1 2 %~1 3 %, 2 0 2 0 年可能达到 1 5 %; 石油比例逐渐下降 , 天然气比例继续快速增加 ; 风能、 太 阳能和核能发电目 标将大幅度调整。 我国先后与 3 6 个国家建立 了能源合作机制 ,由以 石油、 天然气为主的合作 , 扩展到天然铀、 煤炭 、 电力、 风能、 生物燃料、 能源科技装备等多方面, 国际能源合 作为能源结构多元化提供了机会。以中国石油为代表 的能源企业在海外实施勘探、开发见到了卓有成效的 效果。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和中海油在国际上竞争力显 著增强。以能源结构多元化为特点的低碳经济已成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成为建设资源节 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内容, 也是推进企业可持 续发展的基本模式。 3 . 2 天然气快速发展有利于推进低碳经济 天然气是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 ,加快发展天然 气、 增加天然气供应, 是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环境友好 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燃烧产生同等热值的情况下,天然气排放的 C O 仅 为煤炭的4 0 %、石油的 2 8 %,且无废渣、废水产生。目 前, 国际上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平均占2 4 %, 预计到2 0 3 0 年, 天然气可能超过煤炭成为全球第二大 能源。 我国2 0 0 8 年天然气消费比例仅为3 . 8 %, 预计到 2 0 2 0 年 将上升到 1 0 %,发展潜力巨大。尽管科学家近 期研究出有机垃圾变石油、 海水淡化、 氢燃料电池、 太 阳能利用、 海洋温差能发电、 潮汐能发电、 建造绿色屋 顶、 生物除污、 碳捕捉与封存、 无纸化等十大清洁环保 技术, 但到 目前为止 , 大力发展天然气仍是推进低碳经 济最现实可行的途径 。 近年来 , 我国天然气产业迅猛发展 , 目前已探明天 然气储量达4 X 1 0 他 m 以上, 实现天然气跨越式发展已 有充足的资源基础。2 0 0 8 年消费量为 8 0 7 X 1 0 。 m , 成 为天然气净进口国; 2 0 0 9 年为8 7 5 X 1 0 m 。 。 2 0 0 9 年中 国石油提出 “ 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低碳经济, 实现绿色 发展” , 将着力点放在低碳发展上,取得 了增储上产和 节能降耗双赢。 天然气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国内商 品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 液化天然气加速发展 ; 中亚天然 气管道及西气东输二线投产运营, 让2 0 多个省、 市、 自 治区居民受益。 中国石油把天然气开发利用作为战略性、基础性 业务,坚持优先和重点发展 ,1 0 年前就明确将天然气 业务作为成长性 、 战略性和历史性工程 , 通过不懈努力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到目 前为止, 中国石油探明新增储 量近3 . 8 X 1 0 m ; 产量连续7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 0 0 9 年 中国石油供应 国内天然气 5 9 6 X 1 0 。 m ,同比增长 1 6 . 8 %。 ,与煤炭相比, 可为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4 7 0 0 多万吨 ; 建成长庆 、塔里木 、四川、青海等大气区,销 量快速增长, 骨干管网供气范围涉及全国2 6 个省区市, 多元化供气格局正在形成。 这不仅保证了民用、 公用事 。高虎,风电发展成我国第三大常规能源,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 论坛 ,2 0 1 0 -- 0 7 。 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报告,2 0 0 9 。 9 N o 2 2 0 1 1 C h in a P e t r o le u m E x p l。 r o n 1 ’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业和重点工业用户的安全平稳供气。而且大大促进了 我国节能减排目 标的实现。 3 . 3 低碳经济促使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 3 . 3 . 1 低碳经济为煤层 气提供 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煤层气开发利用具有 “ 一举三得”的优越性 一是 燃烧几乎不产生任何废气, 是上好的工业 、 化工 、 发电 和居民生活燃料 , 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 ; 二是有利于煤 矿安全生产, 减少煤矿瓦斯事故; 三是有效减少温室效 应。 总体体现出经济、 安全和环保三大效益 , 对发展低 碳经济具有明显的独特优势。 为鼓励这一低碳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 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 要求煤矿必须先排后采 ; 给予排 气补给 ;增值税 由 l 7 %下调至 l 3 %,且先征后返 ;定 价不受国家指导价格限制等。2 0 0 7 年以来,国家发展 改革委员会专门组建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煤矿瓦斯治 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科技部设立了“ 大型油气田 及煤层气开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中国石油成立了专 业煤层气公司, 总体投资大大增加, 并设立了“ 煤层气 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 重大科技专项。 这 些都为煤层气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 3 . 3 . 2 煤层气产业发展 与利用现状 全世界埋深小于 2 0 0 0 m的煤层气资源约为 2 6 0 1 0 m ,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国煤层气产业发展 已趋于成熟。 我国煤层气资源量与天然气相当, 埋深小 于 2 0 0 0 m的煤层气资源量为 3 6 . 81 0 m ,可采资源 量约l 0 . 8 71 0 2 m , 居世界第三位, 其中5 0 %分布在 晋陕蒙含气区, 其余主要分布在新疆、 冀豫皖和云贵川 渝等含气 引 。目前全国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为 l 8 4 5 1 0 m 。 我国煤层气开发从无到有 2 0 0 5 年实现零的突破, 2 0 0 8 年突破 51 0 。 m , 2 0 0 9 年达 l 0 . 1 X 1 0 m 。2 0 0 9 年 1 9 个产煤省市瓦斯抽采量为 5 7 . 9 X 1 0 m 。至 2 0 0 9 年底,共钻各类煤层气井近4 0 0 0口, 形成煤层气产能 约2 51 0 。 m 。沁水盆地首个数字化规模化煤层气田 示范工程投产, 建成产能6 X 1 0 m ; 端氏一沁水煤层 气管道已接入西气东输管道; 目前正在加快鄂尔多斯盆 地东缘和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 正在建设沁水、 韩 城两个煤层气地面开发示范基地和晋城、 两淮等6 个矿 区井下瓦斯抽采示范工程, 推广低浓度瓦斯发电。 2 0 1 0 年将在韩城建成51 0 m 煤层气田, 在鄂尔多斯盆地 东缘和沁水盆地再逐步启动4 0 X 1 0 m 产能建设; 从沁 ,/ / 中国石油勘探 2 0 1 1 年第2 期 1 0 水盆地进入西气东输管道的煤层气将超过6 X 1 0 8 m , 同时也将使山西太原、 长治、 晋城、 渭南、 韩城等地得 到充足的煤层气供应。 煤层气利用的发展也方兴未艾 ,液化技术的推广 使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 0 0 9 年全国已建成 6家煤层 气液化厂 , 液化煤层气量达 1J 2 6 0 1 0 4 m / d , 预计2 0 2 0 年可达到 7 0 0 X 1 0 4 m / d 。在煤气化联合循环 I GCC 发电、 居民生活、合成氨、甲醛、甲醇 、 炭黑等方面的 广泛利用 ,已经充分体现出煤层气高热值与洁净能源 的优越性。 经过 2 0多年的探索和攻关 , 煤层气钻探、测试 、 排采等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借鉴美国煤层 气勘探开发经验 ,初步形成适合我 国煤层气赋存特 点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 。经过 2 0 0 8 2 0 0 9 两年的 准备 , 中国石油 已经提 出了煤层气发展的战略规划 立足鄂尔多斯 、沁水盆地 ,到 2 0 1 3 年探 明煤层气地 质储量超过 3 0 0 01 0 8 m ,2 0 l 5年煤层气销量达 到 4 0 X l 0 8 m 。 中国石化与淮南矿业集团也开展 了排他 性开发试验 。 与煤炭和油气相比,我国煤层气产业还处于起步 阶段, 仍然面临许多难题与挑战。 技术研究上需要攻克 的有 煤层气赋存形式和成藏规律、 煤层气高渗富集区 的控气因素等; 符合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 用以指导生 产实践的开发理论 ; 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完井、压裂 、 排采等关键技术与相应设备等。 管理上较薄弱的有 煤 层气、 煤炭矿权重叠问题突出, 先采气、 后采煤、 发电 上网等政策实施困难较多; 对外合作依赖程度高, 自营 项目受到限制; 煤层气市场分散、 管道规模小、 不确定 性大等。 3 . 3 . 3 煤层气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 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2 0 多年的经 验证明,制约煤层气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开发技术与装 备的突破 。因此 ,应借助 “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中国石油 “ 煤层气勘探开发关键 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 重大科技专项 , 迅速研发开发理 论体系, 攻克一批技术难关, 开发一批国产设备, 形成 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的配套 技术与装备。 2 统筹资源, 促进规模化发展。 政府应成立专门 机构 , 有意识地统筹规划煤层气资源与选区, 确保优惠 政策落实到位, 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充分利用中国石油 等国家大型能源企业力量, 上下游一体化, 瞄准增储上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产和生产主战场, 控制安全与环保风险, 加强标准与质 量控制体系建设, 制订配套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建设几 个规模化的煤层气重点生产基地 。 避免分散开发、 造成 资源浪费的无序局面。 3 提高单井产量, 实现整体效益。 煤层气规模化 发展的关键是以效益为中心、 实现低成本。 因此, 要积 极探索建立投资和成本控制的联动机制 ,优化成本结 构 ,从煤田地质特殊性研究的源头抓起 ,避免盲 目上 马; 优选资源品位好、 投资收益率高的区块 , 对井网部 署、 地面建设、 开发工程、 作业施工方案设计等每个过 程加强控制 ,提高单井产量和整体效益。 4 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 国能源经济发展的必 由之路 。 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交替更迭发展时期,依靠科技进 步 , 优质高效地利用传统能源 , 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 , 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 与此同时 , 鼓励积极发展 上接第 5页 的两个转变。 对白垩系一古近系储盖组合的认识, 实现 了勘探 目的层的转变。昆仑山前从柯 3 0 井的突破 ,以 新近系中新统西河甫组为目的层到柯西l 井的钻探, 历 经 3 0多年都无大的发现。对 白垩系克孜勒苏群一古近 系区域储盖组合的认识 , 实现了勘探 目的层的转变。 柯 东断裂构造带的认识 ,实现了盆地前渊背斜的勘探 向 前陆冲断带勘探的转变。这些认识上的突破带来了柯 东 1 的突破 。 柯东断裂构造带几十年来也钻探了不少的探井 , 甫沙2 等井也钻揭了白垩系一古近系储盖组合, 都因地 震资料差 , 圈闭不落实而失利。 通过地震攻关 , 逐步形 成了与巨厚黄土塬相适应的宽线双大组合地震勘探 解释技术, 提高了地震资料品质, 揭开了柯东断裂构造 带神秘的面纱 , 落实了柯东 1 构造 , 为柯东 l 凝析气藏 的发现起到了关键作用 。 新能源, 搞好低碳产业。 当前应确定好新能源的发展方 向和项 目内容, 切忌在条件不够成熟时盲 目而上 , 造成 浪费; 应不断加大天然气和煤层气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引领能源结构多元化 ; 以新技术研发促进低碳经济, 推 进 自主创新, 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同时, 在发展 低碳经济过程 中, 也需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 有效利用 清洁能源发展机制 , 参与国际低碳减排合作 , 稳步推进 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WR I .C l i m a t e A n a l y s i s I n d i c a t o r s T o o l C A I T V e r s i o n 7 . O [ O L ] .h t t p / / c a i t . wr i . o r g,2 0 1 0 0 3 1 8 . [ 2 ]2 肖钢,李杰海 . 可燃冰2 1 世纪的 “ 能源水晶 J 】 . 能源, 2 0 1 0, 7 6 6~6 7 . [ 3 】张坤民. 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 J 】 . 中国人 口资源与环境,2 0 0 8 , 1 8 3 1 ~7 . 【 4 】徐凤银 ,李曙光,王德桂 . 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理论与技术 发展方向【 J 】 . 中国石油勘探,2 0 0 8 , 1 3 5 1 ~6 . 5 。 3 坚持探索.不颤攻关.是实现突破的保证 塔西南坳陷石油地质条件优越, 勘探前景大, 是几 代石油人的共识。 油藏埋藏深 , 勘探难度大 , 勘探技术 制约了油气勘探【 5 1 。 但是对该区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 随 着地震、钻井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 , 带来了柯东 l 井的突破 。大发现孕育在坚持探索、锲而不舍 中。 参考文献 【 1 ]杜金虎,何海清,皮学军,等 . 中国石油风险勘探的战略 发现与成功做法[ J 】 . 中国石油勘探,2 0 1 1 , 1 6 1 1 ~8 . [ 2 】杨举勇,梁向豪,肖又军 ,等 . 塔里木盆地山地地震勘探 技术及应用【 M】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 0 0 9 1 2 ~4 9 . 【 3 】何登发 ,吕修祥,董大忠 ,等. 前陆盆地分析[ M】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 9 9 4 3 6 9 ~3 8 4 . [ 4 ]肖安成,杨树锋,陈汉林,等. 西昆仑山前冲断系的结构 特征[ J ] . 地学前缘 ,2 0 0 0 , 7 增刊 1 2 8 ~1 3 5 . 【 5 ] 贾承造. 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体系构造与塔里木盆地油气 分布规律[ J ]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 0 0 9 , 2 1 1 ~ 9 . 1 1 N o 2 2 0 1 1 C h in a P e t r o le u m E x p l0 r a t io n “ N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