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3 3卷第 2期 2 O 1 1年 4月 石 油 寥 鼯 沾 届 PETROLEUM GEOLOGY EXPERI M ENT Vo1 .3 3. No .2 Ap r .. 2 0 11 文 童 编 号 1 0 0 1 ~ 6 1 1 2 2 0 1 1 】 0 2 0 1 0 5 0 8 对塔河油田油气成藏地质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苏江玉 , 俞仁连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西北油 田分公 司 勘 探开发研究院 , 乌鲁木齐8 3 0 0 1 1 摘要 通过对塔河油田油气成藏地质研 究中存 在的涉及烃源 岩、 稠油 成藏期 以及油气运移成藏输 导体系格架 等问题进行 简要分 析和思考 , 列 出了塔河 油田成藏重要事 件顺序表 , 从新 的角度提 出了塔河油 田多烃 源岩、 3套区域性输 导层和 4套纵 向运 移调整 “ 高 速通道 ” , 旨在建立塔河复式油气 E t 成藏地质研究 的系统格架 , 以期在新的勘探形势下整体认识 塔河油 E t 多期成藏 、 多期 调整 以及复式油气藏分布 。 关键词 油气成藏 ; 油气运移 ; 烃源岩 ; 塔河油 田 中图分 类号 T El 2 2 . 3 文献标识码 A Di s c u s s i o n o f s e v e r a l pr o b l e m s i n pe t r o l e u m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g e o l o g i c r e s e a r c h i n Ta h e Oi l Fi e l d S u J i a n g y u ,Yu Re n l i a n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Pe t r o l e u m Exp l o r a t i o n Pr o d u c t i o n。SI NOPEC No r t h we s t Co r n p a n y,Ur u rnq i ,Xi n j i a n g 8 3 0 0 1 1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r o ug h g e o l o gi c s t ud i e s o f pe t r o l e u m a c c umul a t i on i n t he Ta h e Oi l Fi e l d,s e v e r a l p r ob l e m s r e f e r r i n g t o s o u r c e r o c k,h e a v y c r u d e a c c u mu l a t i o n a s we l l a s mi g r a t i o n a n d a c c u mu l a t i o n n e t wo r k we r e d i s c us s e d . Ke y e v e nt s o f p e t r o l e um a c c u m ul a t i o n i n t he Ta h e Oi l Fi e l d we r e c ha r t e d i n o r de r .The o i l f i e l d ha s m u l t i pl e s ou r c e r oc ks ,3 s e t s o f r e gi on a l t r a ns p or t a t i o n f or m a t i o n a s we l l a s 4 s e t s o f ve r t i c a l mi g r a t i n g a n d a d j u s t i n g“ h i g h wa y ” .S y s t e ma t i c s t u d i e s o f t h e o i l fie l d ma y i l l u s t r a t e t h e mu l t i p l e s t a g e s o f a c c u mu l a t i o n a n d a d i u s t me n t ,a n d t h e c o mp o u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r e s e r v o i r . Ke y wo r d sh yd r o c a r b on a c c u m ul a t i on;hy dr o c a r b o n m i g r a t i o n;s ou r c e r o c k;Tah e Oi l Fi e l d l 概 述 塔 河 油 田于 1 9 9 6年 部 署 的 沙 4 6井 在 奥 陶 系 钻遇高产油气后 , 经历 了早期的潜山高点钻探 、 非 构造圈闭钻探 、 岩溶储集体钻探 、 碳酸盐岩和碎 屑 岩多层系立体勘探等多个勘探阶段, 成为塔里木盆 地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复式油气 田。经过 1 O余年 的勘探 和开发研究 , 累计在 1 3 个 层系发 现工 业油 气 藏 下奥陶统蓬莱坝组、 中下奥陶统鹰山组、 中奥 陶统一 问房组 、 上奥 陶统 良里 塔格 组 、 桑塔 木 组 、 下 志 留统柯坪塔 格组 、 上 泥盆统东 河塘组 、 下石 炭统 卡 拉 沙依组 、 中三叠统 阿克库勒组 、 上三叠 统 哈拉哈 塘 组 、 下 白垩统亚格列木组、 舒善河组、 古近系库姆格 列木群 。主力产层奥陶系是一个 以岩溶储集体为 主的大型古生界不整合圈闭, 具有奥陶系鹰山组、 一 间房组 、 良里塔 格 组 3大 主力 油 气产 层 [ i - 7 ] 。塔 河 油 田油气品质类型多样, 有 中质油 、 稠油 、 凝析油、 气等, 油气 品质类型变化复杂, 同一 口井 的不同生 产阶段的原油 品质都可能发生 明显 的变化 。综合 研究 认 为 , 塔 河复式 油 田经历 了至少加 里东 中一 晚 期 、 海西晚期 、 喜山晚期 3 期成藏 , 运移和成藏格局 十 分复杂 [ 8 1 0 ] 。 前期的成藏地质研究认为 , 塔河油 田位于长期 发育 的 阿克库 勒 凸起上 图 1 , 长 期 面 向满 加 尔坳 陷 , 是寒武系盆地相烃源岩供烃有利指 向区。长期 发育 的古 隆起 、 古 斜 坡 和 多期 构 造 运 动 、 多 期 次 油 气运 移充 注 、 良好 的 顶 封 、 侧 封条 件 和多 期 调 整运 移是 形成 塔 河 大 型 复 式 油 气 田 的 有 利 成 藏 条 件 。 这些认识对塔河油 田勘探评价起 到了重大的指导 作用 , 但是就成藏研究来说 , 这些认识仍然是宏观 层面的。在成藏研究方面长期存在不同的认识 , 影 响到对塔河油 田成藏模式及演化过程的合理建立 。 收稿 日期 2 0 1 0 1 0 1 4 ; 修订 日期 2 0 1 1 一O 2 2 2 。 作者简介 苏江玉 1 9 6 3 , 男 , 高级工程师 , 从事石油勘探综合研究和管理工作 。Ema i l s u j i a n g y 7 8 9 1 6 3 . c o rn。 1 O 6 石 油 雾 骀 沾 届 第 3 3卷 图 1 阿克库勒 凸起 中下奥 陶统顶面构造 Fi g . 1 To p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h e M i d d l e a n d L o we r Or d o v i c i a n i n Ak e k e l e Up l i f t 本文就涉及成藏方面的烃源岩认识 、 稠油形成期及 塔河复式油气田油气 运移输导格架等问题进行了 初步分析, 试 图建立塔河油 田的成藏地质事件及演 化过程 , 为整体精细勘探评价塔河油 田提供参考 。 2 成 藏地质研究若干 问题 的思考 2 . 1关于 烃源 岩的 思考 对 塔河 油 田奥 陶 系 乃 至志 留系 、 泥 盆 系 、 三 叠 系、 白垩系等油气藏 的烃源岩研究 , 前 人做 了大量 的工作l_ 8 。对塔北地区已发现油气藏 的油源 进 行 了系 统 的分 析 。之 后 , 受勘 探 区 域所 限 , 烃 源 岩研究工作逐步减少 。目前主流的认识是 , 塔河油 田各层系油气藏的原油来 自于寒武系饥饿盆地相 玉 尔吐斯 组泥 岩 。 笔者从位于台地相的 2口探井 的资料 中发现 中一下奥陶统可能存在生油能力的证据, 结合碳酸盐 岩烃源岩有机碳下限的长期争论 , 认 为塔河地 区奥陶 系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 2 . 1 . 1 沙 7 6井井 中化探 成 果 沙 7 6 井井中化探电子探针扫描发现在 中奥陶 统一问房组灰岩中存在泥质有机质 , 碳酸盐岩致密 基块 出现 特高 的酸解 烃 , 预示其 具有 生烃 能力 。 图 2为沙 7 6 井 井 中化探 分析采 集 的中一下 奥 陶统鹰山组 岩心样 品第 4 9 6号 井 深 5 6 7 6 I l 1 、 4 7 0号 5 6 3 2 m 和 4 5 6号 5 5 9 5 m 扫 描 电镜 图 板 。从 中可 以看 出 , 这些 样 品 中含 有一 些 叠 片 状 、 膜 状 、 团块 状 、 絮 状 、 分 散状 等无 定 形 有 机质 , 结 合 沉 积环境 , 推测 为低 等浮 游生 物 、 富有 机 质 的泥 质 。 钻井现场对基质块体进行酸解后测得的酸解烃总 烃量分别高达 1 5 2 4 7 , 1 1 4 7 0 , 7 5 2 9 mL / k g , 反 映 出其 中富含烃类 。由于酸解烃是将岩石样 品用盐 酸等强酸液体溶解后产生的, 因此反应出的是赋存 在 碳酸盐 岩基 质 中的有 机 烃 类 , 并 不 是各 种 裂 缝 、 溶 洞 中的游 离相原 油 的反应 。 2 . 1 . 2 沙 l 1 4井中下奥陶统鹰山组致密灰岩岩心 微 孔 隙 出现 轻质原 油渗 出现 象 的指 示意 义 另一个有意义的现象是在沙 1 1 4井奥陶系鹰 山组连续取心钻进中, 致密灰岩岩心在放置一段时 间 5 h后 渗出淡黄、 黄色轻质原油。图 3 是该井 奥陶系鹰山组致密岩心微裂缝 、 微孔隙轻质原油外 渗照片。从岩心观察和描述资料看, 该井从第 1 5 回次开始 , 微裂缝大都被沥青质充填 , 从第 l 7回次 1 0 8 石 油 褒 驺 他 赓 第 3 3 卷 台缘相以及面向盆地的上斜坡地带 图 4 。 2 . 2 塔河油 田西 北部 奥 陶系稠 油 区的成藏 期分 析 图 5 是塔 河油 田奥陶 系原油 密度等 值线 图 , 从 图上清楚 地 看 出 , 塔 河 油 田西北 部 为 超 稠 油 、 稠 油 区, 向南东过渡到中质油、 轻质油乃 至凝析气藏 。 目前较 为通 行 的认 识 是 , 塔 河西 北地 区奥 陶系原 油 经过了严重的水洗 、 氧化作用 。 较有利烃源岩区 较有利烃源岩 有利烃源岩区 有利烃源岩 最大高潮面 叠 巍 渲 量 女 风 暴 担 辈【 化还 。 I . I 、 溺湖一台地 台缘斜坡 j陆 棚 上 斜 坡下 斜 坡 半 深 海 一 深 海 图 4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一奥 陶系 有利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相带模式 Fi g . 4 M o d e l o f d e p o s i t i o n a l { a ce s f a v o r a b l e f or de ve l op m e n t of t h e Ca mbr i a n-- Or d ov i c i an s o ur c e r o c ks i n t he Ta r i m Ba s i n 图 5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 油密度等值线 Fi g . 5 C on t o u r ma p o f t h e Or d o v ie i a n o i l d e n s i t y in _ r a l 1 e Oi l f i e l d 从图 6 所示的塔河西北地 区油藏地质剖面结 构 图上可 以看 出 , 塔 河西 北部奥 陶 系稠 油区主要 储 层是 一 问房组 和鹰 山组 , 其 上被 上泥 盆统 东河塘 组 和巴楚组底部砂砾岩段所覆盖。其岩溶储集体形 成期主要是海西早期 。海西早期运动在该地 区表 现为中一下泥盆统、 志留系依木干他乌组 、 塔塔埃 尔塔格组被剥蚀殆尽 , 柯坪塔格组、 奥陶系一间房 组 、 鹰 山组 遭受 大 面 积剥 蚀 , 形 成 大 范 围 的碳 酸 盐 岩岩溶缝洞型储层。由此可以认为在海西早期之 前 , 塔河西北部地区缺乏储层发育 的条件 或储层 不发育 , 如有 , 也仅是加里东中期 Ⅱ幕所发生的短 暂 的暴露 , 其 岩溶作 用强度 和 规模均 大大 的低 于海 西 早期岩 溶发 育规模 和 强度 。 因此 , 可 以排 除在加 里东晚期一海西早期运动之前 , 本地 区奥陶系发生 大 规模油 气 聚集 的可能性 , 那 么这一 地 区稠油 藏 主 成 藏期最早 只能是 和岩溶 作用 近乎 同步 或稍 晚 。 奥 陶系储 层之 上 的上泥盆 统东 河塘 组上段 东 河砂岩段 中也产出稠 油 局部可 以机抽生产 , 但 是 在 巴楚 组 底部砂砾 岩段 中未钻遇 稠油 , 仅钻 遇油 气 显示 , 说 明东河 塘组 稠油 的充注 没有 影响 到石炭 系巴楚组砂砾岩段 中。由此推知 , 东河塘组稠油是 在 巴楚组 砂 砾岩段 沉积 之前就 可 能形成 了 , 其 也 是 在 不具备 良好 盖层 条 件 下形 成 的 。总括 奥 陶 系 鹰 山组 和东河 塘组上 段稠 油藏 的宏 观盖层 条件 , 发 现 二 者 很一 致 , 即顶 部都 缺 乏 良好 的盖层 。因此 , 可 进一步将塔河西部地 区稠油藏形成 的时间确定 为 在 东河 塘组 上段 东河 砂 岩 段 沉 积 期一 巴楚 组 底 部砂砾岩段沉积之前 即相当于海西晚期运动第一 幕 , 这个时段具备了大规模岩溶储层 已经形成和 奥陶系上部直接盖层条件差 、 上倾方向缺乏封挡等 一 系列 符合 稠 油~ 超 稠 油 藏形 成 的 条件 。油气 进 入 这 些 具有 好 的渗 透性 能 而局 部 又具 有遮 挡 条 件 哈5 哈6 艾丁 4 艾丁 7 沙 9 9 哈 5 沙 9 4 c H T k l O 2 2轮 台 l5轮 2 一 E 于 奇4 图 6 塔河油 田西部油藏剖面结构 Fi g . 6 Cr o s s s e c t i o n s h o wi n g r e s e r v o i r s t r u c t u r e s a t t h e we s t e r n p a r t o f Ta h e Oi l f i e l d 第 2期 苏江玉 , 等.对塔河 油田油气 成藏地质研究若干 问题 的思考 1 0 9 的储层后 , 边局部聚集, 边局部氧化 , 造成稠油一沥 青堵塞 , 并封堵下倾方向油气运移 , 从而得以保存 。 对海西晚期主运动期 石炭纪末一三叠纪沉积 前 来说 , 塔河油 田奥陶系油气藏 已经具有 了石炭 系 巴楚组 下 泥岩 段这 一 区域性 巨厚 泥 岩盖 层 , 圈闭 保存条件更加 良好 。该期 油气在岩溶缝洞型储层 中运移充注 , 与前期油气混合 , 具体不再赘述 。 2 . 3 奥 陶 系油气 藏 的 充注运 移格 架 奥陶系油藏 的油气 充注运移路径格架也是一 直存 在争 议 的 问题 。主 要 有 以风 化 壳 侧 向运 移 为 主 和沿 断裂 纵 向运 移 为 主 2种 观 点 。 随着 勘 探 范 围 向南部 、 西 部倾 没 部 位 的扩 展 , 逐 步 认 识 到 油 气 充注运移通道是多元化 的。分析奥 陶系油气藏的 油气 充 注路 径 , 必 须要 关 注奥 陶系 与通 常认 为 的寒 武系烃源岩的空间对接关系。从纵 向上看 , 寒武系 置 于奥 陶系 一 间房组 、 鹰 山组 、 蓬莱 坝组 之下 , 可 以 说 , 寒 武 系烃 源岩 排 出 的烃 类 首先应 进 人 与其 直 接 接触且 具 有较 好 孔 渗 性 的蓬 莱 坝 组 白云 岩 中 。相 对 于碳酸 盐 岩致 密灰 岩来 说 , 蓬莱 坝组 白云岩物 性 良好 , 既可以作为储层 , 同时也可 以作为油气运移 的输导层 。油气进入 蓬莱 坝组后沿蓬莱坝组成席 状 向阿克 库 勒 凸起 高 部位 , 同时沿 断裂 向上 进入 鹰 山组 和一 间房 组岩 溶 风化壳 储 层 , 遇 到侧 向和上倾 方 向遮挡后聚集成藏 。因此 , 可以认为蓬莱坝组白 云岩是奥陶系油藏运聚的主要横向输导层 , 断裂是 控制油气纵向运移聚集 的主控因素。这种输导格 局 向北 延 至 于 奇 一轮 台 断 裂 , 向 西 可 延 伸 至 东 河 塘 、 英买力 、 阿北等地。轮台断裂作为海相烃源生 成 的油 气 向雅克 拉 凸起运 移 的一个 重要 通道 , 长期 控制油气的运移 以及于奇地区中、 新生界油气藏的 后期调整。支持这种观点的依据有 1 沙 8 8井在 蓬莱坝组钻遇工业油气 ; 2 于奇 2 、 塔河西边界艾 丁 2 2等井奥陶系钻遇海相油气 ; 3 塔河油田主体 区以北 的轮南地 区奥陶系也发现高产油气 田; 4 雅 克拉 断 凸奥 陶系 、 白垩 系发现 海相 油气 , 5 于奇 地 区 向南抬 升 的 三叠 系 、 白垩 系 发 现 轻 质油 气 藏 。 以上输 导格 架不 论对 海西 早期 成藏 还是 海西 晚期 、 乃至喜 山晚期成藏 , 都是适用的 图 7 。 2 . 4 石炭 系油 气运 移 的主导 途径 对 石炭 系 卡拉沙 依组 油气 藏来 说 , 由于 卡拉沙 依组呈泥包砂岩性组合 , 油气充注主要通过沟通下 覆 奥 陶系 的断裂 进行 纵 向运移 , 进入 储层 后侧 向运 移 到 圈闭 中 。这 一 观 点 经过 近年 的勘 探 已经 得 到 多数研究人员的认可 。即对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来 说 , 断裂通到什么位置 , 油气藏就可能 出现在什么 位置 , 油藏主要受断裂控制。特别是对巴楚组下泥 图 7 塔河油气 田立 体复式成藏运移格架示意 Fi g.7 Di a gr a m s h owi ng m a i n mi gr at i o n pa t h wa y o f c o m p l e x r e s e r v oi r s i n Ta h e Oi l fie l d 1 1 O 石 油 雾 驺 沾 癀 第 3 3卷 岩段所夹的盐岩分布 区之上的卡拉沙依组也发现 油气藏 , 构造解释也发现切穿盐体 的断裂, 说明盐 体对 其上 地层 中油 气 聚集 可 能并不 起 到屏蔽 作用 。 2 . 5三叠系油气藏 的充注模式分析 三 叠系是 塔 河油 田第 2套 主 力 产油 层 系 。 目 前除艾丁、 托甫台地 区外 , 塔河油 田在于奇地区、 盐 边构造群和塔河南 、 阿克亚苏地区三叠系普遍钻遇 油气藏。圈闭类型以低幅度构造和河道、 砂体尖灭 等岩性圈闭为主。分布范围广 , 单一油藏规模小 , 产 出层位 从盐 边 、 九 区 、 西 达 里 亚 的 中下 油 组 逐 渐 向南至阿克亚苏地区变化为 中、 上油组, 反映出了 较为明显 的侧 向调整运移 、 纵 向差异聚集、 油气类 型 逐渐变 化 的特点 。 从钻井揭示的三叠系 3套油组 的砂层展布来 看 , 中油组 砂层 横 向分 布不 稳 定 , 为 三 叠 系第 2套 湖扩体系域低位扇沉积 , 表现为河道、 决口扇 、 湖底 扇等, 砂层分布变化大 。上油组砂体厚度与下油组 砂体厚度大、 分布稳定 , 范围较广 。 通过对三叠系油藏成藏期次研究认为 , 三叠系 上 、 中、 下油组的油藏主成藏期集中在喜 山晚期 康 村 组沉 积后 期至 现 今 , 但 具 有 多 个 幕 次 。从 3套 油组产 出 的油气 类型看 , 上、 下 2油组 主要为轻 质 一正 常原 油 , 而 中油 组为凝 析气 藏 。这长 期给 人 们带来一种 困惑, 即如何解 释在构造变形相 同的 上 、 中、 下 3个层圈闭中凝析气藏选择性 的聚集在 中油组 内 通过分析, 笔者认为如果把三叠系成藏放在奥 陶系成藏及喜山晚期“ 翘翘板” 式大调整格局 中, 这 种现象是可以解释 的。奥 陶系在塔河东部九区油 藏类型为凝析气藏 , 三叠系、 白垩系也出现凝析气 藏 , 纵向上相叠置 。凝析气藏 的出现通常认为是喜 山末期寒武系烃源岩热演化达到过成熟的产物 , 标 志 着塔 北地 区最 晚一 次 的 成藏 期 。如果 这 个 认 识 正确 , 那么三叠系中产出的正常一轻质原油与塔河 奥 陶 系的正 常原 油 有 没 有 成 因联 系 呢奥 陶系 从 海西晚期主成藏期后 , 历经印支早 、 晚期运动、 燕山 早 、 中、 晚期运动, 油气发生多次 的纵 向调整运移, 已可导致油藏中的轻质组分逐步运移到上部的石 炭系、 三叠系和 白垩系中。而在喜山末期发生的这 次过成熟油气的充注 , 是对前期三叠系油气藏的再 一 次的充注改造。只是这次凝析气藏的充注供应 量有限, 在纵向上只能充注到中油组 。而下油组之 所 以未被充注改造 , 其原因主要在于下油组为低 幅 度厚层砂体 , 其早期形成的正常油藏呈 “ 水上 漂” 式 , 范围很小 。因此 , 喜山末期过成熟的凝析油气 运移进 入 三叠 系下油 组后 , 类似进 入 一种开 放 的运 移环 境 。在这个 运移 过程 中 , 同时伴 随着喜 山晚期 剧烈 的构 造反转 现象 , 油气 运移 方 向转 向南 部上 倾 方向。因此, 凝析油气运移不具备在静态稳定环境 中对 下油 组 圈闭 中的油藏进 行 置换 因为构 造反 转 过程 中圈 闭形态 也 在 变化 , 转 而 沿 断裂 进 入 中油 组 、 上 油组 或更 高 的 白垩 系 。而 中油 组 中早 期 的油 藏被凝析气置换完毕后, 先置换出的正常原油转而 进入上油组并充满上油组圈闭, 多余的正常一轻质 油气连同置换中油组富余 的凝析油气一起进入层 位更高的白垩系。这个过程都是在喜山末期构造 反转 过程 中 同时完成 的 。 如果 上述分 析正 确 , 从 成 因上可 以认 为三叠 系 的原 油有 3种成 因来 源 1 正 常 原 油来 自于 深 部 奥 陶系 的次生调 整 ; 2 凝 析 气 藏 是 喜 山末 期 寒 武 系过成熟气聚集产物 ; 3 轻质原油是被凝析气藏 充注 改造 的混合 油 。从运 移与充 注路 径格 局上 看 , 三叠系下油组巨厚砂层起到 了上部油气藏 的运移 疏导层作用, 而油气聚集的控制因素仍然是沟通圈 闭 的断裂 。 2 . 6三 叠 系与 白垩 系油气 运 移充 注路径 的共 性与 差异 性 塔河 地 区三叠 系 和 白垩系 的 断裂 平 面上 主要 表现为 2组, 一组为与盐体边界平行的北东向正断 裂 ; 另一组 为d b d t , 东 向雁列 式 张扭性 断裂 。北 东 向 断裂展布整体控制 了塔河东南部盐体覆盖 区之上 的油气分布, 而北北东向雁列式张扭性断裂体系控 制了塔河西部托甫台、 艾 丁、 牧场北和于奇地 区的 油气分布。从地震剖面纵向变形影响分析看 , 石炭 系巴楚组盐体的拱起时间为白垩纪沉积之后 , 属于 燕山末期至喜 山早期运动产物。与盐体相伴生 的 北 东 向断 裂 展布 形 成 时 间也 属燕 山末 期一 喜 山早 期 。北北 东 向雁 列 式 张 扭 性 断裂 的形 成期 次 主体 上也与北东向断裂同期 因为再后面的喜山中 晚 期 运动就 转变 为压 性 应 力 场 , 那 么 雁 列 式 断裂 所 表 达的扭 动构 造应 力场从 何 而来 呢 对 比塔北地区与全盆地断裂构造带展布可以 发现, 燕山期仍在活动的阿克库木断裂具有弧形转 折形 态 。北部 的轮 台 断裂 也 在其 北 部 发 生 弧形 弯 曲, 表现出右旋特征。进而扩展到天山褶皱系和阿 尔金断裂带 , 都具有右旋走滑扭动特征 。阿尔金断 裂更是在现代遥感影像上表现特征清晰的右旋走 滑断裂带。因此 , 推测d tJt , 东 向雁列式张扭性断裂 带受 到 了现 今新 构造 运动 右旋 构造应 力场 的改 造 。 目前勘探开发展现出的三叠系与 白垩系油气 第 2期 苏江玉 , 等.对 塔河油 田油气成藏地质研究若 干问题 的思 考 1 1 1 分布区也有较明显的差异 , 其 中三叠系油气的分布 主要为北东走 向的盐边构造带及南部 的塔河南 、 阿 克亚 苏地 区 , 于奇地 区发现零 星油气 分 布 。而 白垩 系油气主要分布在托甫台、 艾丁及 阿克亚苏地 区, 盐 边 构造 带也 见少 量显 示 。 对 2套地层油气分布区域的差异分析, 从成藏 期角度看 , 均属于次生调整聚集和喜山末期寒武系 过成熟凝析气充注形成 , 所不 同的是二者在充注运 移路径格架上有 明显的差异。其共性是均经过 三 叠系下油组巨厚砂体输导层的席状输导控制 , 同时 都受到前述北东向和北北东 向 2组断裂纵 向运移 的控制。当然 , 白垩系油气成藏要经过亚格列木组 厚层块状砂岩作 为输导层 。从 “ 源一输 导一藏 ” 的 关系分析 , 认为盐边构造带、 阿克库勒断裂带、 阿克 库木断裂带、 北部的轮台断裂是整个阿克库勒凸起 4个 大型的沟通深部油气藏和寒武系烃源运移 的 “ 通源断层” , 并根据运移路径 的长短分别起到输送 和分配油气的作用 。盐边构造带主要控制 中新生 界油气分布 , 而阿克库勒断裂带 、 阿克库木断裂带 、 轮台断裂则控制奥陶系至 白垩系各 目的层油气的 分 布与 聚集 。 2 . 7 塔 河复 式油气 田成藏 事件 时 间表 通过 以上分析, 认 为蓬莱坝组、 三叠系阿克库 勒组一段 下油组 、 白垩系亚格列木组厚层砂岩等 3套 区域展布 的疏 导层与轮 台断裂 、 阿克库木 断 裂、 阿克库勒断裂 、 盐边断裂带、 配之以在喜山晚期 运动构造反转之前古生界 、 中生界 、 新生界 中下部 长期 向南 下倾 的古 斜坡 产状 , 是形 成塔 河 复式油 气 田的油气充注运移框架 , 是油气运移路径 中的“ 高 速通道” , 分别代表了纵向上阶梯式 、 横向上以席状 运移 的格局。表 1是综合多期构造运动剥蚀 、 储层 与盖层 、 油藏性质指示等信息 , 笔者尝试性列出的 表 1 塔河复式油气 田成藏事件 时间顺序 Tab l e 1 Ti me t a b l e of a c c umul at i o n e v e nt s o f t he c o mpl e x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a h e Oi l fie l d 石 油 雾 劈 弛 届 第 3 3 卷 塔河复式油气 田重要成藏事件的时间顺序 。 3 几点认识 1 阿 克 库 勒 凸 起 一 哈 拉 哈 塘 凹 陷 的 奥 陶 系 中 下统台地相区鹰山组 甚至包括一间房组 可 能 发育 具有 一定 生烃 能力 的烃 源岩 , 塔北地 区寒武 系 、 奥 陶系 多套 烃源岩 对成 藏均 有 贡献 。 2 塔河西北部艾丁地区奥陶系稠油一超稠油 油 藏 的形成 期为 晚 泥 盆世 沉 积 期 至 巴楚 组底 部 砂 砾 岩段 沉积 之前 即海 西 晚期运 动第 1 幕 。 3 从 成 因上可 以认 为三叠 系 的原油 有 3种成 因来 源 正 常原 油来 自于 深部 奥 陶系油藏 的次生调 整; 凝析气藏是喜 山末期寒武 系过成熟气 聚集产 物 ; 轻质原油是被凝析气藏充注改造的々 昆 合油。 4 塔河油 田 3套区域输导层 蓬莱坝组 、 三叠 系阿克库勒组一段 、 亚格列木组底部砂岩段 、 4套 纵向断裂带 轮台断裂、 阿克库木断裂 、 阿克库勒断 裂 、 盐 边 断裂 组 成 多层楼 式油 气运 移 与调整 框架 , 配 以多期 成藏 、 多 期 调 整 , 形 成 了 目前 复 杂 而 有 序 的立 体 复式成 藏结 构 。 致谢 成文过 程 中参考 了西北油 田分 公 司研 究 院近年 来项 目成 果资 料 , 得 到刘存 革 、 田鹏 、 刘 其等 同志 的帮助 ; 顾 忆教 授 给 予 了热 情指 导 , 并 同 意 引 用其部 分 成果 ; 钱 一雄教授 对 文章提 出 了宝贵 的修 改意见; 白璐 、 孟云鸿同志支持清绘 了图件 , 在此一 并表 示感谢 。 参考 文献 [ 1 ] [ 2 ] 漆立新 , 云露.塔河油 田奥陶 系碳酸盐 岩岩溶发育 特征与 主 控因素[ J ] .石油与天然气 地质 , 2 O l O , 3 1 1 1 1 2 . 鲁新便 , 蔡忠贤.缝洞型碳酸盐 岩油藏古溶 洞系统 与油气开 发 以塔河碳酸盐岩溶 洞型 油藏 为例 [ J ] .石油 与天然 气地 质 , 2 0 1 o , 3 1 1 2 2 2 7 . [ 3 ] 刘显风 , 蔡忠贤 , 云露, 等.塔河 油田岩溶作 用元素地 球化学 的特征响应[ J ] .石油实验地质 , 2 0 0 9 , 3 1 3 2 7 0 2 7 4 . [ 4 ] 殷和平 , 钱一雄 , 陈强路, 等.流 体包裹体 主要成分及 谱学特 征研究 以塔河油区下奥 陶统储层 为例[ J ] .石油 实验地质 , 2 0 0 9, 3 l 4 3 8 4 3 9 3 . [ 5 ] 周江羽 。 吕海涛, 林 忠民, 等.塔 河油 田奥陶系岩溶作 用模式 及控制 因素[ J ] .石油实验地质 , 2 0 0 9 , 3 l 6 5 4 7 5 5 0 . [ 6 ] 李江龙 。 陈志海 , 高树生.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微观实 验模拟研究[ J ] .石油实验地质 , 2 0 0 9 , 3 1 6 6 3 7 6 4 2 . [ 7 ] 彭守涛 . 何治亮 , 丁勇 , 等.塔河 油 田托 甫台地 区奥 陶系一 间 房组碳酸 盐 岩储 层 特 征及 主 控 因素 [ J ] .石 油 实验 地 质 , 2 0 1 o, 3 2 2 1 0 8 1 1 4 . [ 8 ] 贾存善 , 王延斌 颐忆 , 等.塔河 油田奥 陶系原油芳烃 地球化 学特征[ J ] .石油实验地质 , 2 0 0 9 , 3 l 4 3 8 4 3 9 3 . [ 9 ] 翟晓先 , 漆立新.塔河油田勘探实践与面临的挑战[ c ] / / 塔河油 气 田勘探与评价文集.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 2 0 0 6 l 一1 O . [ 1 O ] 俞仁连.塔河地区下奥陶统大 型地层不整 合一古 岩溶型 圈 闭形成与成藏机理[ J ] .世界地质 , 2 0 0 1 , 2 0 1 7 1 5 . [ 1 1 ] 顾忆.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油 田油气藏 成藏机制[ J ] .石 油 实验地质 , 2 0 0 0 , 2 2 4 3 0 7 3 1 2 . [ 1 2 ] 郭建军 , 陈践发 , 王铁冠 , 等.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烃源岩的研 究新进展 [ J ] .沉积学报 , 2 0 0 8 , 2 3 3 5 1 8 5 2 4 . [ 1 3 ] 王飞宇, 张水昌 张宝民, 等.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海相烃源岩有 机成熟度及演化史[ J ] .地球化学, 2 0 0 3 , 3 2 5 4 6 1 -4 6 8 . [ 1 4 ] 马安来, 金之钧 , 王毅.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海相油源对比存在的 问题及 进 一 步 工 作 方 向[ J ]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地 质, 2 0 0 6 , 2 7 3 3 5 6 3 6 2 . [ 1 5 ] 王招明, 何爱 东.塔 北 隆起 中西 部油 气 富集 因素 与勘探 领 域[ J ] _ 新疆石油地质 , 2 0 0 9 , 3 0 2 l 5 3 1 5 6 . [ 1 6 ]秦建 中, 刘 宝 泉, 国建英 , 等.关于碳 酸 盐烃源 岩 的评价 标 准口] .石油实验地质 , 2 0 0 4 , 2 6 3 2 8 1 2 8 6 . [ 1 7 ] 彭平安, 刘大永 , 秦艳, 等.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的有机碳 下限问题[ J ] .地球化学, 2 0 0 8 , 3 7 4 4 1 5 -4 2 2 . [ 1 8 ] 秦建中, 郑伦举 , 腾格尔.海相高演化烃源岩总有机碳恢复系数 研究 Ⅲ J ] .地球 科 学_ 一 中 国 地质 大 学 学 报, 2 0 0 7 , 3 2 6 8 5 3 8 6 0 . [ 1 9 _ 陈安定.南方海相“ 有效烃源岩” 定义及丰度下限[ j ] .南方 油 气 , 2 0 0 4 , 1 7 3 1 4 . 编辑叶德 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