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2 l 卷第 1 期 中 国 石 油 勘 探 C HI NA P E T RO L E UM E XP L O RAT I O N 2 0 1 6年 1 月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7 7 0 3 . 2 0 1 6 . 0 1 . 0 0 2 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 形成和分布理论探讨 刘树根 孙玮 钟勇 田艳红 吴娟 王国芝 宋金民 邓宾 冉波 李智武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摘要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方法,以叠合盆地构造多阶段演化和油气多期成藏过程为主线, 揭示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在 曾深埋和长 多期构造差异性作用下油气的形成和分布理论。研究提出 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形成的四中心耦合成藏理论及油气分布的三级三元联控理论。认为天然气藏的形成是在多 期构造作用控制下由油气四中心 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 的耦合关系决定的, “ 三中心” 生 气 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决定了油气的最终分布;盆地级别 第一级 的三元素 烃源岩 发育、 有机质成气率高和保存条件佳 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基础条件和勘探前景;区带级别 第二级 的三元素 拉张槽、 古隆起和盆山结构联合控制了油气分布的有利区带;圈闭或油气藏级别 第三级 的三元素 圈闭闭合高度、封盖 强度和油气充注程度具体控制了规模性气田的分布。油气四中心耦合成藏理论和三级三元联控理论的提出,对 四 川 叠合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叠合盆地 ;深层 ;碳酸盐岩 ;海相油气;形成;分布 中图分类号T E l 1 2 文献标识码 A Di s c u s s i on on t h e t h e o r i es o f t h e h y d r oc ar b on f o r ma t i on an d d i s t r i bu t i on o f t h e d e ep - s ea t ed ma r i n e c a r b on a t e s i n t h e Si c h u an s up er i mp o s e d b a s i n, Ch i n a Li u S h u g e n , S u n We i , Zh o n g Yo n g , Ti a n Ya n h o n g , W u J u a n , Wa n g Gu oz h i , S o n g J i n mi n , De n g Bi n , Ra n Bo , Li Zhi wu f l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o i l a n d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g e o l o g y a n d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y of T e c h n o l o gy; 2 S i c h u a n g e o p h y s i c a l c o m p a n y ofC N P C C h u a n q i n g d r i l l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m p a n y l i m i t e d Ab s t r a c t I n t h i s p a pe r , a c o mp r e h e ns i v e g e o l o g y - g e o p h ys i c s - g e o c h e m i s t r y r e s e a r c h m e t ho d wa s us e d t o r e v e a l t h e t h e o rie s of O i l a nd g a s f o r ma t i o n and d i s t ri b u t i o n i n d e e p ma r i n e c a r b o n a t e s i n S i c h u a n s u p e ri mp o s e d b a s in u n d e r the e ff e c t o f a n c i e n t d e e p b u ri a l d e p th a n d l o n g t e r m mu l t i . p h a s e s t r u c t u r a l d i ff e r e n c e wi th mu l t i s t a g e s t ruc t u r a l e v o l u t i o n a n d mu l t i D h a s e 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a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s u p e ri mp o s e d b a s i ns a s t h e ma i n r e s e a r c h l i n e . An d t wo t he o r i e s we r e p r o po s e d o n t 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ma r i n e o i l a n d g a s i n d e e p z o ne s i n t h e S i c h ua n s u p e r imp o s e d b a s i n a n d t h e y a r e the f o u r - c e n t e r c o u p l i n g 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a t i o n t h e o r y and the t h r e e l e v e l t h r e e e l e me n t j o i n t c o n t r o l t h e o r y . I t i s i n d i c a t e d tha t the f o r ma t i o n o f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s i s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the c o u p l i n g r e l a t i o n s h ip o f f o ur h y d r o c arb o n c e n t e r s h y dro c arb o n g e n e r a t ing c e n t e r , g a s g e n e r a t i n g c e n t e r , g a s s t o r a g e c e n t e r a n d g a s r e t e n t i o n c e n t e r u n d e r t h e e ff e c t o f mu l t i p h a s e t e c t o n i s m, a n d the u l t ima t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o i l a n d g a s i s d o mi n a t e d b y t h e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t h r e e c e n t e r s g a s g e n e r a t i n g c e n t e r , g a s s t o r a g e c e n t e r and g a s r e t e n t i o n c e n t e r . Oi l and g a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s c o n t r o l l e d i n t e rm s o f b a s i c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 p r o s p e c t s b y t h r e e b a s in s c a l e the fi r s t l e v e 1 f a c t o r s d e v e l o p e d s o urc e r o c k s , h i g h l y ma t u r e d o r g ani c a n d h i g h q u a l i t y s e a l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 T h e f _a v o r a b l e h y dro c arb o n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z o n e s are j o i n t l y c o n tr o l l e d b y t h r e e p l a y s c a l e t h e s e c o n d l e v e 1 f a c t o r s i n tr a c r a t o n i c s a g s , p a l e o u p l i ft s and b a s in o r o g e n i c b e l t s y s t e ms . An d th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l arg e - s c a l e g a s fi e l d s i s d o mi n a t e d b y t h r e e tr a p - s c a l e o r r e s e rvo i r - s c a l e the t h ir d l e v e 1 f a c t o r s t r a p c l o s u r e , s e a l s tr e n g th a n d h y dro c arb o n i n fi l l i n g r i c h n e s s . Bo t h f o u r - c e n t e r c o u p l i n g r e s e r v o ir f o rm a t i o n the o ry a n d t h r e e l e v e l t h r e e e l e me n t j o i n t c o n tr o l the o ry are s i g n c ant f o r t h e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 7 3 项目 “ 中上扬子地区构造演化与下古生界油气多期成藏” 2 0 1 2 C B 2 1 4 8 0 5 。 第一作者简介 刘树根 1 9 6 4 一 ,男 ,四川新津人,博士,1 9 9 3 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学院,教授,现从事石油地质研究工作。地址四J 省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 1 号成都理工大学 ,邮政编码 6 1 0 0 5 9 。E ma rl l s g c d u t . e d u . c n 收稿 日 期2 0 1 5 - 1 0 0 9 ;修改 日 期2 0 1 5 1 2 0 6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 6 中 国 石 油 勘 探 2 0 1 6 年第 2 1 卷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d e e p g a s i n Si c h u a n s u p e r i mpo s e d b a s i n a n d o t h e r s u pe r i mp o s e d b a s i n s i n Ch i na . Ke y wor d s s u p e r i mpo s e d ba s i n, d e e p z o n e , c a r b o n a t e s , ma r i ne o i l a nd ga s , f o r ma t i o n ,d i s t r i b ut i o n 四川叠合盆地至今已有6 0 余年的油气勘探历史, 是 中国油气勘探较成熟的地区,但近年来屡有重大发 现。四川叠合盆地油气勘探的特点与之独特的地质构 造和演化发展有很大的关系。①四川叠合盆地是中 国受两大全球性构造域作用影响的重要地区,即特 提斯一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转换 部位,构造地位十分特殊。它是两大构造域自西向东 陆地上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也是秦岭以南中国南方陆 上最大的含油气盆地。②中国西部与 3 个古板块相 关的含 油气盆地 中,四川叠合盆地是面 积最小的 , 仅 2 0 X 1 0 k m 。其他 两个盆地 ,塔 里木盆地面积为 5 6 1 0 k m ,鄂尔多斯盆地面积为 2 5 1 0 k i n ,都 较四川叠合盆地大。③四川叠合盆地,地史演化过程 中构造活动性大,新元古代一 古生代除挤压活动外 , 张性构造活动强;中生代一新生代完成拼合后,主要 以挤压隆升剥蚀作用为主, 活动强烈 改造作用强。 ④四川叠合盆地除少数层位产原油外 ,基本上以产天 然气为主,2 0 1 4年生产天然气 2 7 0 1 0 m ,占全国 1 3 2 9 1 0 1 T I 的 2 0 . 3 %,天然 气勘探是 四川叠合 盆地的一大特色。⑤四川叠合盆地油气勘探研究程度 高,天然气勘探开发历史悠久 千年历史,油气地 质条件研究程度也较高,但进入 2 1 世纪以来 ,油气 勘探不断有大发现 ,盆 内探明储量千亿立方米的大气 田都是在 2 0 0 0年以后发现的。 四川叠合盆地海相地层中震旦 系、寒武系、石炭 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碳酸盐岩等都有大气田的发现, 碳酸盐岩层系累计探明储量占所有层位总探明储量的 三分之二强。在四川叠合盆地长期的油气勘探中,提 出过众多勘探理论 ,如针对下组合 震旦系一 下古生 界 提 出古隆起控制论 u ,针对石炭系提 出高陡背 斜控制 论 u ,针对二 叠系一 三叠系提 出开江一 梁 平海 槽控制礁滩等 [ 1 8 - 1 9 ] a这些理论在 一定程度上推 进了四川叠合盆地的油气勘探,也丰富了四川叠合盆 地天然气的形成和分布理论。但究竟什么因素控制四 川叠合盆地海相油气形成与分布 ,还没有一个完整和 系统的理论 。 油气形成和分布理论一直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和 油气勘探最为重视的理论问题之一。2 0世纪 9 0年代 以来 ,全球油气勘探逐渐走 向深水 、深 层、非常规 和极地等新区及新领域 ,勘探难度进一步加大 ,为 此 国际上提出 了油气差异聚集理论 [ 2 0 - 2 1 ] 、含油气系 统理论 [ 2 2 - 2 4 ] 、流体封存箱理论 、幕式成藏理论 眨 、 油 气成藏地球化学理论 、连续型油气聚集理论 , 等等。然而 , 由于中国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油气地质 条件 , 上述理论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地质实际 , 为此中 国石油地质工作者主要基于陆相沉积盆地和陆相油气 地 质条件的勘探和研究 , 提 出了系统的陆相油气形成 和分布理论 , 主要有陆相生油理论 、源控论 [3 0 - 3 1 ] 、 复式油气聚集理论 口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 , 等 等。中国石油地质工作者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形成 和分布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 提 出了 “ 天然 气 高效 成藏 ”理 论 [ 3 4 - 3 5 ] 、有机 质 “ 接 力成 气 ”模 式 [ 3 6 - 3 8 ] 、 “ 克拉通 内古隆起和古裂 陷控储控藏”理 论 [ 3 9 - 4 4 ] 、 “ 源一盖控烃”理论 [4 5 - 4 7 ] , 等等 。这些理论 和模式大大地推进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 笔者团队长期对 四川叠合盆 地海相油气地质 条 件进行研究,先后总结提出油裂解气 、四中心耦 合成藏 H 、拉张槽控制理论 训 等。结合勘探实践, 总结出四川叠合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理论 , 即拉张槽 古隆起 盆 山结构联控理论 [ 5 1 1 0综合 前 人和笔者团队多年研究四川叠合盆地海相油气地质研 究成果 ,本文提出四川叠合盆地海相油气形成的四中 心 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 耦 合成藏理论和海相油气分布的三级三元联控理论 。限 于篇幅 ,本文主要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提升 。 1 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形成的四 中心耦合成藏理论 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形成的四中心耦合成 藏理 论 认为 , 四川叠合盆地深 层海相碳酸 盐 岩时代老 、 埋藏深 , 天然气藏形成经历了生气中心 古 油藏和未成藏石油的富集区 一储气中心 古气藏和 未成藏天然气及水溶气的富集区 一保气中心 现今 气藏和未成藏天然气及水溶气的富集区 的变换过程。 生气中心是储气中心的主要 “ 气源”, 储气中心是 现今保气中心的主要 “ 气源”。生气中心的形成受控 于烃源岩所在部位的生烃中心 烃源灶 。天然气藏 的形成是在多期构造作用控制下由油气四中心 生烃 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的耦合关系 决定的 图 1 ,生烃中心受控于盆地的原型格局 , 形成后 即无变动性 ;而其余三 中心受构造作用的控 制 ,变动性较易和较大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1 期 刘树根等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形成和分布理论探讨 1 7 根据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是否在同一 层位 ,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可分为两 大类原生气藏 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位 于同一层位内和次生 气藏 生气中心 、储气中心与 保气中心位于不同层位 图 2 、表 1 。原生气藏形 成模式有三中心叠合模式、储气中心解体模式、三中 心短距离移位模式和保气中心缺乏模式。三 中心叠合 模式原油裂解气的成藏效率最高,储气中心解体模式 原油裂解气的成藏效率中等,三中心短距离移位模式 和次生气藏形成模式原油裂解气的成藏效率较低,保 气中心缺乏模式天然气成藏效率为零。因此,从油气 勘探的效益考虑 ,应以寻找三中心叠合模式形成的气 藏为主 。 图 1 四川叠合盆地海相油气形成和分布理论框架 F i g. 1 Th e o r e t i c a l f r a me o f ma r i n e O j 1 a n d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a t i o n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t h e S i c hu a n s u p e r i mp o s e d ba s i n 2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分布的三 级三元联控理论 2 . 1 盆地级别 第一级 三元素 烃源岩发育、有机 质成气率高和保存条件佳 通过总结和综合分析四川叠合盆地油气富集的控 制因素原始生烃条件 、古油藏特征、保存条件 、 构造特征以及油气成藏等多方面资料 ,发现 四川叠合 盆地烃源岩发育 ,共有 7套烃源岩 图 3 ,除上三 叠统须家河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外均为油源岩 ,曾形 成过多个层位的古油藏 ,且古油藏 曾经历过深埋藏过 程 。 每套烃源岩都相对在四川叠合盆地某些地区富 集 , 如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主要受绵阳一长宁拉张槽的 控制作用而富集在 i l; I k 广元至川南长宁一带 [5 0 1 下 志 留统龙马溪组受加里东期乐山一龙女寺和黔中古隆 起 的控制 ,形成于二者之 间的区域 ;上二 叠统大 隆组 长兴组受开江一梁平拉张槽的控制而分布于 E I ; l h 至川东北地 区 ;下侏 罗统 自流井组 受湖盆 的 限制而主要分布于川中中部至川中北部地区 】 。 四川叠合盆地有较高的地温梯度 ,特别是二叠纪 峨眉地裂运动致使四川叠合盆地西南地区大量玄武岩 喷发 ,川东地 区也有岩浆侵入,这些都使得四川叠合 盆地内古地温较高 [ 5 7 1 0 巨厚的陆相地层使得 四川叠 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得以深埋并经历高温演化 。深埋 高温作用使得四川叠合盆地内海相地层中一切能生成 天然气的有机质 干酪根、原油、沥青等 无论在何 处和以何种形态赋存均充分而完全地转化成天然气, 致使有机质成气率极高。 四川叠合盆地 内的保存条件优越 ,特 别是 中一 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是重要的区域盖层,封盖性强, 致使其下的油气不易逸散。据刘树根等根据川中钻井 样品研究表明,该套膏盐岩将四川叠合盆地分隔成上 下两套流体系统 ,其下海相地层中的流体很难穿过这 套封盖层 向上跨 层流动进入 陆相 系统 中 [ 5 8 ] o但该套 地层在四川叠合盆地局部地 区遭受 了剥蚀 , 致使其 保存条件变差。如图 4 所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中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1 期 刘树根等 I 1 l l 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形成和分布理论探讨 1 9 表 1 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原生气藏与次生气藏特征对比表 Ta b l e 1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ompa r i s on b e t we e n t h e pr i ma r y a n d t h e s e co n d a r y g a s r e s e r vo i r s i n de e p ma r i n e c a r b o na t e s i n t he Si c h u a n s u p er i mp o s e d b a s i n 原生气藏 次生气藏 气藏类型 三中心叠合模式 储气中心解体模式 三中心短距离移位模式 保气中心缺乏模式 普光、元坝二叠系长 代表气藏 兴组一下三叠统飞仙 川东石炭系气藏 威远震旦系灯影组气藏 川东南林滩场震旦 磨溪中三叠统雷口坡组 系灯影组古油气藏 气藏 关组气藏 天然气特征 主要为石油高温裂解形成的天然气 震旦系灯影组气藏烃源来自下寒武统, 石炭系气藏烃源来自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长兴组一 烃源岩与现今气藏储层 烃源岩特征 飞仙关组气藏烃源以上二叠统为主 ,一般生气中心与烃源岩直接接触 不直接接触 储层特征 均为白云岩储层 相同点 储层 内含有大量沥青,均形成过古油藏;古油藏的形成与古隆起有一定的关系 储层内沥青少见,烃源 生气中心特征 来自下伏深部的古油藏 裂解天然气,自身并不 不同点 构造一岩性古油藏 岩性一构造古油藏 构造古油藏 构造古油藏 存在生气中心 相同点 古油藏原地裂解形成古气藏,古油藏和古气藏位置具有继承性 储气中心特征 储层不存在储气中心, 储气中心位于下伏层位 不同点 构造一岩性古气藏 岩性一构造古气藏 构造古气藏 构造古气藏 保气中心仍与生气中心 、储气 中心处于同一层位 ,但受构造变化 , 相 同点 天然气在 同一层位发生调整 保气中心特征 保气中心与生气中心、 原储气中心解体后形 圈闭条件被破坏, 通过断层输导体系接受 储气中心叠合,且圈 储气中心与保气中心有 缺乏保气中心 下伏破坏、调整的天然 不同点 闭未发生大的变化, 成现今保气中心,圈 短距离的位移 , 古气藏 气成藏 气藏未发生大规模的 闭规模变小,古气藏 重新调整成藏 发生破坏或调整 调整或破坏 石油裂解气成藏效率 最高 中等 低 无 低 对油气成藏和富集具有同等程度的重要性 ,可称为 油气分布的源保联控理论。这是源控论在叠合盆地中 的发展和完善。 因此 ,四川叠合盆地油气富集的盆地级别 第一 级 控制因素是烃源岩发育、有机质成气率高和保存 条件佳,具突出的源保联合控烃控藏的特征。 四川叠合盆地外的广大南方地区, 烃源仍较充足 , 但已剥蚀掉中一下三叠统膏盐岩区域盖层的地区,其 保存条件较差,不易形成大规模的常规油气聚集。 2 . 2 区带级别 第二级三元素拉张槽、古隆起和 盆山结构 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分布的区带级别控制 因素主要有拉张槽、古隆起和盆 山结构 [5 1 J 1 兴凯和峨眉地裂运动形成的绵阳一长宁拉张 槽和开江一梁平拉张槽控制了原生油气地质条件的发 育,特别是对烃源岩 生烃中心和储层展布的控制 作用明显,致使烃类的富集区集中在这两个拉张槽周 缘地区。 2 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古隆起成为油气区域运移 的指向区, 油气向古隆起高部位运聚并形成古油气藏。 这两期古隆起分布面积广且稳定,特别是加里东期古 隆起形成时间长 ,面积大 ,形成长期且稳定分布的古 构造圈闭,控制了古油藏 生气中心和古气藏 储 气中心的分布。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中 国 石 油 勘 探 2 0 1 6年第 2 l 卷 天然气早期运移的指向区 ,灯影组天然气发生大规模 长距离运移时通南 巴圈闭构造 闭合度较低 , 不能大 规模捕集天然气,此时天然气沿灯影组不整合面多向 米仓山隆起运移散失。通南巴构造形成定型时,灯影 组大规模天然气运移 的时段已过去 ,因此仅能捕集附 近的残 留天然气。因此 ,通南巴构造尽管现今面积和 闭合度都较大,但其捕集的天然气较少,其充注程度 可能较低。这有待于勘探实践检验。 3结论 1 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由于时代老, 演化复杂 ,因此其天然气的形成和分布并不受单一 因 素所控制,而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天然气藏 的形成是在 多期构造作用控制下由油气四中心 生烃 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的耦合关系 决定的 ,称为油气四中心耦合成藏理论 。 2 三级三元联控理论控制了四川叠合盆地深层 海相天然气藏的分布。盆地级别 第一级 三元素为 烃源岩发育、有机质成气率高和保存条件佳 ,该三元 素控制了四川叠合盆地天然气的勘探前景 ,可称为 源保联控理论。区带级别 第二级 三元素为拉张槽、 古隆起和盆 山结构 ,该三元素控制 了四川叠合盆地天 然气勘探的有利 区带 ,其 中拉张槽是 四川叠合盆地 深层油气早期富集最根本的控制因素,古隆起为古油 气藏富集的主控因素,盆山结构是油气晚期聚集和散 失的最主要控制因素。圈闭或油气藏级别 第三级 三元素为圈闭闭合高度、封盖强度和油气充注程度的 耦合关系 , 该三元素控制 了四川叠合盆地天然气勘 探的具体 目标 。 3 印支期以来 尤其 1 0 0 Ma 以来 的褶皱隆升 剥蚀作用致使四川叠合盆地不同部位灯影组的保存条 件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 盆地周缘 如丁山一林滩场 构造及其外围地区灯影组保存条件遭到完全破坏, 因而天然气不能成藏 ;盆 内隆升幅度较大地区 如威 远构造 封盖强度小于圈闭闭合高度,致使天然气充 满度低 威远构造仅为 2 5 %;盆内隆升剥蚀幅度较 低地 区 如高石梯构造 灯影组保存条件未发生破坏 , 天然气充满度为 1 0 0 %; 盆内部分圈闭 如通南巴构 造 是在天然气沿灯影组顶面不整合面大规模运移并 通过盆地周缘露头 如米仓山 逸散之后才形成的 , 致使其气源不足 ,圈闭天然气充满程度低。 参考文献 [ 1 ] 韩克猷 .川东开江古隆起大中型气田的形成及勘探 目标 [ J 】 _天然气 工业 ,1 9 9 5 , 1 5 4 1 - 5 . Ha n Ke yo u. Fo r mi n g o f a r g e -m i d dl e s c a l e ga s f i e l d s a t K a i j i n a g p a l a e o - u p l i f t i n e a s t S i c h u a n 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 t a r g e t [ J 】 . Na t u r a l Ga s I n d u s t r y, 1 9 9 5 , 1 5 4 1 - 5 . [ 2 ] 韩克猷 ,孙玮 . 四川盆地海相大气田和气田群成藏条件 [ J 】 .石油与 天然气地质 ,2 0 1 4 , 3 5 1 1 0 1 8 . Ha n Ke yo u, Su n W e i Co nd i t i o n s f o r t h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l a r g e ma r i n e g a s f i e l d s a n d g a s f i e l d c l u s t e r s i n S i c h u a n B a s i n [ J ] .O i l a n d G a s G e o l o g y,2 0 1 4 , 3 5 1 1 0 -l 8 . [ 3 1 宋文海 .乐山一龙女寺古隆起大中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 [ J ] 。天然气 工业,1 9 9 6 ,1 6 增刊 1 1 3 - 1 6 . S o n g W e n ha i . Re s e r vo i r -f o r m e d c o nd i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o f l a r g e - me d i um g a s f i e l d s o n t he k no wn Le s ha nLO ng n us i pa l a e o - u p l i f t [ J ] .Na t u r a l Ga s I n d u s t r y , 1 9 9 6 , 1 6 S u p p . 1 1 3 1 6 . 【 4 ] 罗志立,刘顺,徐世琦,等 .四川盆地震旦系含气层中有利勘探区块 的选择 [ J ] .石油学报 ,1 9 9 8 , 1 9 4 卜 7 . Lu o Z hn i , Li u S hu n, Xu S hi q i , e t a 1 . S e l e c t i o n o f f a vo r a b l e a r e a 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 S i ni a n be a r i n g g a s f o r ma t i o n o f s i c hu a n b a s i n [ J 】 .A c t a P e t r o l e i S i n i c a ,1 9 9 8 , 1 9 4 1 - 7 . [ 5 ] 徐世琦 ,熊荣国 .加里东古隆起形成演化特征及形成机制 [ J 】 .天然 气勘探与开发 ,1 9 9 9 ,2 2 2 1 - 6 . Xu Shi qi . Xl ong Rongguo.For m a t i on a nd e vo l ut i on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d f o r ma t i on m e c ha n i s m o f t h e Ca l e d o ni a n p a l a e o u p l i f t [ J ] .Na t u r a l 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 1 9 9 9 , 2 2 2 1 - 6 . [ 6 】 李晓清,汪泽成,张兴为,等 .四川盆地古隆起特征及对天然气的控 制作用 [ J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 0 0 1 , 2 2 4 3 4 7 3 5 1 . Li Xi a oqi ng, W a ng Ze c he ng, Zhang Xi ngw e i , e t a 1. Cha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f p a l e o -u pl i f t s i n s i c hua n ba s i n a nd t he i r c o n t r o l a c t i o n o n n a t u r a l g a s e s [ J ] .Oi l a n d g a s g e o l o g y, 2 0 0 1 , 2 2 4 3 4 7 -3 5 1 . [ 7 ] 李延钧,李其荣,杨坚,等 .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运聚规律与成 藏 [ J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 0 0 5 , 3 2 5 2 0 2 4 . L i Ya n j u n, L i Q i r o n g , Ya n g J i a n ,o t a 1 .Oi l a n d g a s mi g r a t i o n a n d a c c u mu l a t i o n a n d 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a t i o n i n J i a l i n g j i a n g F o r ma t i o n o f L u z h o u p a l e o - u p l i f t [ J ]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2 0 0 5 , 3 2 5 2 0 - 2 4 . [ 8 ] 汪泽成 ,赵文智 .海相古隆起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 J ] .中国石油勘 探 ,2 0 0 6 , 1 1 4 2 6 -3 2 . W a ng Z e c h e n g, Zha o W e nz hi . A r o l e o f m a r i n e p a l e o -u p l i f t i n 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i n g o f o i l a n d g a s [ J ] . C h i n a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