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2 4卷 第 6期 2 0 1 0年 1 2月 现 代 地 质 G E O S C I E N C E V o l 2 4 N o 6 D e c 2 0 1 0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深层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刘小平1 , 2,吕修祥1 , 2,解启来3,喻 顺1 ( 1 中国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 0 2 2 4 9 ; 2 中国石油大学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 0 2 2 4 9 ; 3 华南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广东 广州 5 1 0 6 4 2 ) 收稿日期2 0 1 0 0 7 2 5 ;改回日期2 0 1 0 1 0 3 1 ;责任编辑戚开静。 作者简介刘小平,男,副教授,博士,1 9 7 1年出生,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主要从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油气储层评价、油 气资源评价的研究和教学工作。E m a i l l i u x i a o p i n g @c u p e d u c n 。 摘要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深层油气藏经历了多期成藏与多期演化,根据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结合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 十屋断陷深层油气藏主要经历了 3期油气成藏过程,登娄库期末是早期原生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期,以形成油藏为主; 泉头期末是十屋断陷深层油气藏大规模形成期,形成的油藏和气藏并重,早期油气藏继续接受本区成熟源岩生成的油 气而不断扩大,同时早期原油在此阶段逐渐裂解成气;嫩江期末十屋断陷深层油气藏强烈改造,以形成次生油气藏和 大量天然气藏为主。十屋断陷发育 2类油气成藏模式一类是中央隆起带“ 多期成藏中晚期强调整型” 油气成藏模式, 这是十屋断陷的主要成藏模式;另一类是位于深凹带和斜坡带“ 早期成藏晚期弱调整型” 油气成藏模式。 关键词油气分布;成藏过程;成藏模式;十屋断陷 中图分类号T E 1 2 2 1 +1 ;P 6 1 8 1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8 5 2 7 ( 2 0 1 0 ) 0 6- 1 1 3 2- 0 8 H y d r o c a r b o n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i n gP r o c e s s e s a n dP a t t e r n s i nD e e pS t r a t a o f S h i w uF a u l t D e p r e s s i o ni nt h eS o n g l i a oB a s i n L I UX i a o p i n g 1 , 2,L X i u x i a n g1 , 2,X I EQ i l a i3,Y US h u n1 ( 1 C o l l e g e o f G e o s c i e n c e s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 P e t r o l e u m ,B e i j i n g 1 0 2 2 4 9 ,C h i n a ; 2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o f P e t r o l e u mR e s o u r c e s a n dP r o s p e c t i n g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 P e t r o l e u m ,B e i j i n g 1 0 2 2 4 9 ,C h i n a ; 3 C o l l e g e o f N a t u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S o u t hC h i n a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G u a n g z h o u ,G u a n g d o n g 5 1 0 6 4 2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D e e pr e s e r v o i r s o f S h i w uf a u l t d e p r e s s i o ni nt h e S o n g l i a o B a s i ne x p e r i e n c e dm u l t i s t a g e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 u l a t i o na n dm u l t i s t a g ee v o l u t i o n s .B a s i ns i m u l a t i o n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g e n e r a t i o na n de x p u l s i o nh i s t o r yo f s o u r c er o c ka n dr e s e r v o i r f l u i di n c l u s i o na n a l y s i s s h o wt h r e ep e r i o d s o f 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 i n g .P r i m a r yo i l g a s p o o l s f o r m e da t t h ee n do f D e n g l o u k up e r i o d .A t t h ee n do f Q u a n t o up e r i o d ,m a n yk i n d s o f o i l a n dg a s p o o l s f o r m e d o na l a r g e s c a l e . F o r m e r o i l g a s p o o l s e n l a r g e dw i t hc o n t i n u o u s c h a r g i n g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g e n e r a t i n g b y l o c a l m a t u r es o u r c e r o c k s ,a n dt h e f o r m e r c r u d e o i l s c r a c k e di n t o g a s e s .A t t h e e n do f N e n j i a n g p e r i o d ,p r i m a r y o i l a n d g a s p o o l s r e c o n s t r u c t e di n t e n s i v e l y .Al o t o f g a s p o o l s a n ds e c o n d a r yo i l g a s p o o l s w e r ef o r m e di nt h i s p e r i o d . T w od i f f e r e n t a c c u m u l a t i o np a t t e r n sa r ed e v e l o p e di nt h eS h i w uf a u l t d e p r e s s i o n .O n ep a t t e r ni sd e v e l o p e di n c e n t r a l u p l i f t c a l l e dm u l t i s t a g ef o r m i n ga n dm i d d l e l a t e s t a g es t r o n ga d j u s t m e n t st y p e ,a n da n o t h e r p a t t e r ni s d e v e l o p e di nd e e pz o n e s a n ds l o p e s c a l l e de a r l y s t a g ef o r m i n ga n dl a t e s t a g ew e a ka d j u s t m e n t s t y p e . K e yw o r d s h y d r o c a r b o nd i s t r i b u t i o n ;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 i n gp r o c e s s ;h y d r o c a r b o na c c u m u l a t i o np a t t e r n ;S h i w u f a u l t d e p r e s s i o n 1 地质概况 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为受 N N E向弧型西边界断裂 ( 桑树台大断裂)所控制 的西断东超箕状断陷( 图 1 ) ,面积近 23 0 0k m 2, 基底最大埋深愈万米。断陷构造层由火石岭组 ( J 3h ) 、沙河子组( K1s h ) 、营城组( K1y c ) 、登娄库 组( K 1d ) 组成;上部坳陷构造层较薄,一般为 2 k m左右,由泉头组( K 1q ) 、青山口组( K2q n )和嫩 江组( K 2n ) 组成,缺失四方台组明水组 [ 1 - 8 ]。 图 1 十屋断陷构造区划及油气分布图[ 4 - 5 ] F i g 1 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s t r u c t u r a l d i v i s i o na n do i l a n dg a s p o o l s i nS h i w uf a u l t d e p r e s s i o n 十屋断陷可划分为中央构造带、东部缓坡带、 西部断坡带、北部斜坡带和双龙次凹等 5个一级 构造带( 图 1 ) 。十屋断陷勘探程度差别较大,中 央构造带、东部缓坡区和西部陡坡区勘探程度较 高,目前中央构造带已发现四五家子、后五家户、 八屋、孤家子和太平庄等 5个油气田;东部斜坡 区发现秦家屯油气田和秦东含油气构造带;北部 斜坡区发现皮家气田和皮家毛城子含气构造带。 自下而上发现了下白垩统沙河子组( 四五家子油气 层) 、营城组( 五家子油气层) 、登娄库组( 小城子 油气层) 、泉头组( 农安油气层、杨大城子油气层) 等 5个含油气层系[ 9 - 1 2 ]。十屋断陷近年来在北部 地区以及深层火山岩等领域取得重要勘探进 展[ 1 3 - 1 4 ],而这种断坳叠合型盆地具有多期构造演 化、多期 生 排 烃、多 期 成 藏、多 期 演 化 的 特 点[ 1 5 - 1 6 ],使得油、气、水关系复杂,油气分布规 律不清,油气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有待进一步 揭示。 2 十屋断陷油气分布特点 十屋断陷深层原生油气藏以富含天然气为主, 断陷层探明天然气储量占总储量的 4 1 %,石油探 明储量仅占 3 2 %( 不含登娄库组) 。在西部陡坡 的皮家构造、东部斜坡的秦家屯构造艾家窝堡及 3311 第 6期刘小平等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深层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中央构造带孤家子、八屋、四五家子构造都取得 工业天然气流,在后五家户深层也获得好的天然 气显示。深层石油主要集中分布在八屋、四五家 子、太平庄构造和秦家屯构造,目前勘探成果证 实,中央构造带四五家子八屋是油气富集区, 孤家子、后五家户是天然气富集区,太平庄是石 油富集区,东部构造带秦家屯是油气富集带,西 部陡坡带皮家构造是天然气富集区。 2 1 油气平面分布特点 平面上,油气藏集中分布在烃源岩附近,具 有环带分布特征已发现的油气平面上集中在源 岩附近的圈闭之中,尤其是孤家子后五家户 八屋构造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十屋断陷内 的气资源区、油资源区及油气混合资源区以十屋 深陷部位为中心呈半环带状分布,由深陷部位至 东部缓坡带依次可分出气、油气混合和油 3个资 源区带。 2 2 油气纵向分布特点 纵向上,油气分布层位多、跨越井段长,存 在 2个油气富集带一个油气富集带位于中浅部 组合中的泉头组下部的农安( 油) 气层和登娄库组 的小城子( 油) 气层,另一个是下部组合中的营城 组五家子( 油) 气层,前者是次生油气藏,后者属 原生残余油气藏。 区域性不整合面是天然气聚集的主要场所,断 陷与坳陷两构造层的接触带是一个不整合面风化 带,也是一个重要的油气聚集部位。登娄库末期的 构造运动导致十屋断陷产生隆升和剥蚀现象明显, 是重要的圈闭形成期。登娄库组是断陷层系和坳陷 层系承前启后的过渡枢纽带( 登娄库组顶面即 T 3界 面) ,深部的油气垂向运移至 T 3面之后,又沿 T3不 整合面横向运移。加之登娄库组上部和泉一段储层 同沉积圈闭和断层发育,油气经过此带首先在有利 的部位富集成藏。十屋断陷中央构造带目前勘探和 开发的油气藏主要位于此带。 断坳转化的不整合面附近是油气聚集的主要 场所,目前发现的农安油气层和小城子油气层依 次位于断、坳不整合面上、下,其储量占后五家 户气田、四五家子油气田储量的 7 7 7 %;秦家屯 油气田的 9 0 %。T 3不整合面之上发育泉一段顶与 泉二段底的厚层( 1 6 0~ 2 8 0m ) ,横向稳定的泥岩 构成了油气的理想盖层,泉一段和登四段的大套 厚层砂岩构成了有利储集岩,这也是松南地区中 部组合下白垩统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另外,T 3 不整合面上、下附近砂岩中次生孔隙发育。 近年来的油气勘探发现,T 4不整合面( 营城组 顶面) 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控油作用,对油气成藏的 控制作用更为直接。十屋断陷的油气勘探正逐步 显示 T 4面的重要性,T4面以下层位是松南天然气 勘探开发的新领域之一。 图 2 十屋断陷 S N 1 7井单井生排烃强度图 F i g 2 H y d r o c a r b o ng e n e r a t i o na n de x p u l s i o ni n t e n s i t yo f s o u r c er o c k s o f We l l S N 1 7i nS h i w uf a u l t d e p r e s s i o n 3 十屋断陷油气成藏期次 3 1 盆地模拟生排烃史分析 十屋断陷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 动。影响该区的主要构造运动从早到晚可分为初 始裂陷构造运动、火石岭末期构造运动、营城组 末期构造运动、登娄库末期构造运动、嫩江末期 构造运动和明水末期构造运动[ 1 7 ]。 根据盆地模拟的结果,该区断陷构造层的生 油门限为 1 5~ 1 6k m ,随着构造位置的不同而有 所不同,2 3k m进入高成熟阶段,超过3k m为过 成熟阶段[ 1 2 ]。沙河子组、营城组烃源岩在深断陷 沉积中心埋藏较深,演化程度较高,以生成成熟 度较高的天然气为主;十屋北部斜坡区源岩埋藏 较浅,演化程度适中,类型较好,可以生成大量 液态烃[ 1 2 - 1 3 ]。十屋断陷深层烃源岩以营城组和沙 河子组泥质烃源岩为主,火石岭组泥岩是次要的 烃源岩。深凹陷主体部位烃源岩埋深大,热演化 程度高,以生成天然气为主。凹陷区火石岭组和 沙河子组烃源岩在营城期开始生油,到登娄库组 沉积之后开始生气,登娄库期和泉头期为主要排 烃期;营城组烃源岩在登娄库期开始进入主生油 期,到泉头期达到生油高峰,青山口嫩江期营 城组烃源岩进入生气高峰期,泉头期、青山口 4311现 代 地 质2 0 1 0年 嫩江期是主要排烃期( 图 2 ) 。在十屋断陷双龙次 凹陷及断陷中东部地区,由于受登娄库期末期及 嫩江期末期构造反转而出现 2期抬升剥蚀,与深 凹陷区相比,烃源岩生排烃时间晚,沙河子组和 营城组源岩生排烃高峰时期为晚白垩世时期。 图 3 十屋断陷储层流体包裹体镜下显微照片 F i g 3 M i c r o s c o p ep h o t o g r a p h s o f r e s e r v o i r f l u i di n c l u s i o n s i nS h i w uf a u l t d e p r e s s i o n 图 4 十屋断陷储层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图 F i g 4 H i s t o g r a mo f t h eo r g a n i ci n c l u s i o n s h o m o g e n i z a t i o nt e m p e r a t u r ei nS h i w uf a u l t d e p r e s s i o n 3 2 流体包裹体分析 十屋断陷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和泉 头组储层有机包裹体主要发育于石英加大边和石 英颗粒微裂隙中,以裂隙赋存形式为主,为次生 有机包裹体,数量较多,大多为细小不规则状, 呈串珠状、条带状分布( 图 3 ) 。油气包裹体发育, 呈蓝绿色、黄绿色荧光。有机包裹体多赋存于 2 组或 2组以上的微裂隙。有机包裹体以气、水二 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为主,含少量油相和油、 水二相包裹体。有机包裹体的赋存状态说明,十 屋断陷深层油气演化程度高,以天然气为主,主 要发生在地层较大埋深的时期,储层微裂隙以及 在微裂隙基础上发育的溶蚀性缝、孔、洞是油气 运聚的重要通道。 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 1 2 , 1 8 ],根据 S N 7井 泉头组、S N 5 7井营城组、L S 1井营城组和 S N 2 2井 沙河子组等储层中与有机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 体均一温度分布( 图 4 ) ,结合单井埋藏史热史 曲线,本文进行了成藏期次的确定。 5311 第 6期刘小平等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深层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S N 7井泉头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 7 0 ~ 8 0℃和 1 0 0~ 1 1 0℃2个温度段,对应的包裹体 图 5 十屋断陷单井埋藏史和烃类充注时间分析 F i g 5 A n a l y s i s o f s i n g l ew e l l b u r i a l h i s t o r ya n dh y d r o c a r b o nc h a r g i n gt i m ei nS h i w uf a u l t d e p r e s s i o n 形成时期为 8 5M a 左右( 嫩江期末) 和 7 5M a ( 四方 台期末) ;S N 5 7井营城组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分 布在 8 0~ 9 0℃和 9 0~ 1 0 0℃2个温度段,对应的 包裹体形成时期为 1 1 8M a左右( 登娄库期末) 和 1 0 0M a 左右( 泉头期末) ;L S 1井在沙河子组和营 城组砂岩样品中未见到液态烃有机包裹体,根据 营城组样品中与气态烃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 均一温度测试结果,均一温度较为集中段为 1 4 0~ 1 5 0℃,对应的形成时期为 1 0 0M a左右( 泉头期 末) ;S N 2 2井沙河子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 在 7 0~ 8 0℃、8 0~ 9 0℃和 1 0 0~ 1 1 0℃3个温度 段,对应的形成时期为 1 2 0M a左右( 登娄库期 末) 、1 0 0M a 左右( 泉头期末) 和 8 5M a 左右( 嫩江 期末) ( 图 5 ) 。 6311现 代 地 质2 0 1 0年 综合上述多口井包裹体测温数据分析结果, 十屋断陷深层储集层( 主要指沙河子组、营城组及 登娄库组,不包括 S N 7井泉头组) 有机包裹体主要 形成于 1 2 0M a 、1 0 0M a 和 8 5M a 左右等 3个地质 历史时期,指示十屋断陷深层油气藏至少经历了 3 期油气成藏过程,即登娄库期末、泉头期末和嫩 江期末。而 7 5M a 这一关键时刻则可能代表了深 层油气藏在晚白垩世( 四方台期末) 经过改造在浅 层形成次生油气藏的时间。显然,这一依据包裹 体测温数据分析得出的油气成藏期与前述烃源岩 生排烃时期是完全匹配的。 4 十屋断陷深层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综合盆地模拟生排烃史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结 果,十屋断陷深层油气藏至少经历了 3期油气成 藏过程。 登娄库期末是早期原生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期, 以形成油藏为主。生排烃史模拟结果表明,在登 娄库期,凹陷区的营城组主力烃源岩进入主生油 期,沙河子组烃源岩则已开始生气,这 2套主力 烃源岩为深层原生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油 气源。到登娄库期末,十屋断陷开始发生构造隆 升运动,形成众多局部构造圈闭,圈闭的形成期 与油气生排烃期匹配良好。构造运动产生的大量 断裂、裂缝与沙河子组、营城组及登娄库组砂岩 储层在空间上构成了良好的油气输导网络,为油 气的运移聚集提供了良好的输导通道。小五家子、 艾家窝堡等构造中的深层油气藏即是登娄库期末 形成的原生油气藏( 图 6 ( a ) ) 。 泉头期末是十屋断陷深层油气藏大规模形成 期,形成的油藏和气藏并重。在泉头期,凹陷区 火石岭组和沙河子组烃源岩进入生气高峰阶段, 产生大量高熟过熟油型气,营城组烃源岩则进 入生油高峰阶段,产生大量成熟高成熟原油和 少量天然气。另外,在凹陷区,早期形成的油气 藏中的原油随着埋深和温度的增加,在此阶段逐 渐裂解成气,油气藏逐渐向气藏转化;同时,早 期形成的油气藏继续接受新生成的油气而不断扩 大规模,如后五家户地区的油气藏( 图 6 ( b ) ) 。 嫩江期末是十屋断陷深层油气藏强烈改造阶 段,以形成次生油气藏和大量天然气藏为主。在 嫩江期,凹陷区火石岭组及沙河子组烃源岩已进 入过成熟阶段,有少量天然气生成,而营城组主 力烃源岩则已进入生气高峰阶段,产生大量高成 熟天然气。嫩江期末的强烈挤压运动,对油气藏 改造和建造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地层抬升剥蚀, 下白垩统盖层的封盖性能变差,部分早期形成的 原生油气藏中的油气沿断裂和裂缝散失,深部原 生油气藏遭到破坏或油气藏规模减小;另一方面, 构造运动形成了众多新的构造圈闭,并在营城组、 登娄库组及泉头组地层中产生断裂和裂缝,这些 断裂和裂缝沟通了深部烃源岩和深部油气藏、浅 部储层和圈闭,是深部油气沿垂向和侧向向浅部 运移聚集的良好输导体系,从而易于形成新的油 气藏或次生油气藏。小五家子、孤家子、后五家 户、八屋等地区的众多构造圈闭即是在嫩江期末 的挤压作用下形成,大量的高熟过熟油型气后 期进入这些构造圈闭形成次生天然气藏( 图6 ( c ) ) 。 5 十屋断陷油气成藏模式 十屋断陷是典型的箕状断陷,沙河子组、营 城组及登娄库组是断陷深层主要油气储层,油气 藏经历多期成藏,多期演化,油气藏呈规律性分 布。其成藏模式可以总结为 2类一类是中央隆 起带“ 多期成藏中晚期强调整型” 油气成藏模式, 此模式为十屋断陷的主要成藏模式;另一类是位 于深凹带和斜坡带“ 早期成藏晚期弱调整型” 油气 成藏模式( 图 7 ) 。 5 1 多期成藏中晚期强调整油气成藏模式 在强调整油气成藏模式中,早期深部源岩生 成的烃类在各种动力的作用下,沿输导层的上倾 方向侧向运移成藏,在后期断层作用下,沿开启 的断层垂向运移至上部登娄库组、泉头组圈闭中 聚集形成次生油气藏。纵向上含油气层系跨度大、 层系多。圈闭类型多为后期构造形成的大型反转 背斜或断块背斜,面积大、幅度高,空间位置位 于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断层和多个区域 性的不整合面发育,是油气运移聚集的良好通道。 平面上,这些背斜构造往往成排成带出现,往往 跨越多个生排烃中心,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储层 岩性以滨浅湖相、三角洲相的浅水沉积的含砾中、 粗砂岩、中细砂岩为主,孔隙度大,渗透率高, 埋藏浅,成岩作用不是十分强烈。油气经过长距 离运移,损耗量大,聚集效率不高,没有区域性 的优质盖层,反转褶皱期的构造运动对油气保存 有破坏作用,这些都是成藏的不利因素。由于储 层埋藏较浅,因此目前发现的油气田大多数都是 这种成藏模式( 图 7 ) 。 7311 第 6期刘小平等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深层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图 6 十屋断陷油气成藏过程 F i g 6 H y d r o c a r b o n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 i n gp r o c e s s e s i nS h i w uf a u l t d e p r e s s i o n 5 2 早期成藏晚期弱调整型油气成藏模式 这种成藏模式主要是指西部陡坡区主要沉积、 沉降中心附近的深部沙河子组、营城组原生油气 藏,深部沙河子组、营城组源岩早期( 登娄库期) 排出的烃类直接进入与其紧邻的储集体( 包括火石 岭组火山岩储层) ( 图 7 ) 。油气主要进行垂向运 移,运移效率较高。储集体为断陷中期盆地边缘 冲积作用直接进入深水区的扇三角洲、水下扇体。 紧邻丰富的烃源,运移距离短,受后期构造破坏 影响小是其成藏的有利条件,极易形成岩性圈闭。 砂体埋深大,岩性成熟度低,非均质性及成岩作 用强,孔隙度小、渗透率低,这是成藏的不利因 素。目前,深部油气藏的勘探尚没有大规模展开, 勘探潜力较大。 8311现 代 地 质2 0 1 0年 图 7 十屋断陷油气成藏模式 F i g 7 H y d r o c a r b o n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 i n gp a t t e r n s i nS h i w uf a u l t d e p r e s s i o n 6 结 论 十屋断陷深层油气藏主要经历了 3期油气成 藏过程,登娄库期末是早期原生油气藏的主要形 成期,以形成油藏为主;泉头期末是十屋断陷深 层油气藏大规模形成期,形成的油藏和气藏并重; 嫩江期末是十屋断陷深层油气藏强烈改造阶段, 以形成次生油气藏和大量天然气藏为主。 十屋断陷深层油气藏具有 2类成藏模式一 类是中央隆起带“ 多期成藏中晚期强调整型” 油气 成藏模式,此模式为十屋断陷的主要成藏模式; 另一类是位于深凹带和斜坡带“ 早期成藏晚期弱调 整型” 油气成藏模式。 致谢论文研究过程中得到中国石油化工股 份有限公司谢晓安、张玉明、赵春满、徐宏节、 王德喜、胡志方、赵德力、周庆凡、刘翠荣等教 授和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 感谢。 参考文献 [ 1 ] 何兴华.松南下白垩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规律 [ J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 0 0 4 , 2 5 ( 1 ) 7 5- 8 0 . [ 2 ] 龙胜祥,陈发景.松辽盆地十屋德惠地区断裂特征及其与 油气的关系 [ J ] .现代地质,1 9 9 7 , 1 1 ( 4 ) 5 0 1- 5 1 0 . [ 3 ] 张青林,任建业.基于构造 - 地层学的隐蔽圈闭预测以松 南十屋断陷深层为例 [ J ] .海洋石油,2 0 0 8 ,2 8 ( 2 ) 5 2 - 5 7 . [ 4 ] 高东.十屋断陷含油气系统及勘探潜力分析 [ J ] .石油物 探, 2 0 0 4 , 4 3 ( 2 ) 1 9 6- 2 0 1 . [ 5 ] 赵勇刚,张树林.松南十屋断陷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模式研 究 [ J ] .海洋石油, 2 0 0 9 , 2 9 ( 1 ) 2 1- 2 5 . [ 6 ] 张玮,李洪革,李明杰,等.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区深层 构造特征与天然气聚集 [ J ] .现代地质,2 0 0 8 ,2 2 ( 4 ) 5 9 2 - 5 9 8 . [ 7 ] 闫伟鹏,李建忠,王立武,等.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深层天然 气资源潜力分析 [ J ] .现代地质, 2 0 0 9 , 2 3 ( 5 ) 9 0 2- 9 0 7 . [ 8 ] 张玉明,李明,李瑞磊.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系天然气成藏规 律 [ J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 0 0 6 ,2 7 ( 6 ) 8 4 1- 8 4 9 . [ 9 ] 张玉明,张青林,王明君,等.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反转构 造样式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 J ] .地球学报,2 0 0 6 ,2 7( 2 ) 1 5 1- 1 5 6 . [ 1 0 ] 张玉明.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地表化探异常的成因 [ J ] .石油 与天然气地质,2 0 0 1 ,2 2 ( 3 ) 2 8 0- 2 8 1 . [ 1 1 ] 张玉明.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北部深层油气成藏条件 [ J ] .石油天然气学报,2 0 0 6 ,2 8( 3 )5 3- 5 6 . [ 1 2 ] 卜翠萍,苏玉山,魏红红,等.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成藏期 次研究 [ J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 0 0 7 , 3 4 ( 2 ) 1 4 7- 1 5 1 . [ 1 3 ] 赵德力,肖学,魏分粮,等.十屋断陷北部营城组油气成藏主 控因素探讨 [ J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 0 0 9 , 3 1 ( 4 ) 4 5 - 4 8 . [ 1 4 ] 温升福.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火山岩储层油气成藏规律 [ J ] .甘肃科技,2 0 0 7 ,2 3 ( 3 ) 1 0 7- 1 1 0 . [ 1 5 ] 金之钧,张一伟,王捷,等.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 [ 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 0 0 3 2 1 5- 3 3 9 . [ 1 6 ] J i nZ h i j u n ,B a i G u o p i n g ,M a n s o o r i GA ,e t a l .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p e t r o l e u ma n dn a t u r a l 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p r o d u c t i o nr e s e a r c h i nC h i n a[ J ] .J o u r n a l o f P e t r o l e u m S c i e n c e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4 , 4 1 ( 1 / 3 ) 1- 7 . [ 1 7 ] 俞凯,闫吉柱,杨振升,等.十屋断陷构造格架演化与油 气的关系 [ J ] .天然气工业,2 0 0 0 ,2 0( 5 ) 3 2- 3 5 . [ 1 8 ] 陈孔全,徐言岗,张文淮,等.松辽盆地南部有机包裹体特 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 J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 9 9 5 , 1 6( 2 ) 1 3 8- 1 4 7 . 9311 第 6期刘小平等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深层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