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66区块钻井过程井底压力波动及渗流规律.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车66区块钻井过程井底压力波动及渗流规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车66区块钻井过程井底压力波动及渗流规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车66区块钻井过程井底压力波动及渗流规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车66区块钻井过程井底压力波动及渗流规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车66区块钻井过程井底压力波动及渗流规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38 卷 第 2 期 2016 年 3 月 石 油 钻 采 工 艺 OIL DRILLING 2. Drill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INOPEC Shengli Oilfi eld Service Corporation, Dongying, Shandong 257000, China Citation LI Yun, JIA Jianghong. Bottom-hole pressure fluctuation and seepage pattern during well drilling in Che-66 Block[J]. Oil Drilling bottom-hole pressure; seepage law; borehole structural design; Che-66 Block 第一作者李云(1964-) , 1985 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 钻井工程专业, 现主要从事钻井工艺方面的研究与管理工作。通讯地址(25700) 山东东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工程有限公司技术装备处。电话13854619359。E-mailjiajianghong79 在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力会随着钻井条件的改变 而改变, 且井底压力改变的同时, 储层渗流规律也会 产生一定的变化[1-2]。然而目前井底压力和渗流的 变化规律尚未明确, 无法进行相关预测并对钻井过 程给予指导。井底压力和渗流变化规律与钻进地区 的地层特征、 井眼和钻柱尺寸、 钻井液性能、 钻进井 深、 钻进技术措施与操作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大小直 接影响井身结构设计时的抽汲压力系数、 激动压力 系数等的取值, 研究其变化规律能够为井身结构设 计提供重要依据。文中以胜利油田新近探明开发的 车 66 区块为例, 研究其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力和渗流 变化规律。车 66 区块属套尔河西次洼陷, 位于车镇 139李 云等车 66 区块钻井过程井底压力波动及渗流规律 凹陷中部偏北, 地质条件恶劣、 构造复杂、 储层埋藏 深及压力层系多[3-4]。该区块钻井过程中需要钻过 多组压力与岩性不同的地层, 容易发生阻塞、 地层垮 塌、 井漏甚至井喷等危险事故。研究区块钻井过程 井底压力波动和起、 下钻过程渗流规律, 有助于井身 结构的优化设计, 保障钻井过程的顺利进行。 1 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力分析 Analysis of bottom-hole pressure during drilling 钻井过程中, 井底压力波动较为频繁, 压力大小 与钻井工作状态、 钻井液性能等密切相关, 通常在起 钻过程中, 井底压力最低;下钻或钻进过程中, 井底 压力相对较高。目前国内油田钻井工程设计和施工 仍沿用 Burkhardt 的稳态预测模式[1]。 选取车 66 区块一口目标井, 该井用 215.9 mm 钻头钻进至井深 4 500 m, 244.5 mm 套管下深 2 500 m(套管内径 220 mm) , 钻柱组合为 215.9 mm 钻头 177.8 mm 钻铤(内径 78 mm) 200 m 127 mm 钻杆(内径 108.6 mm) 。钻井液性能ρm1.5 g/ cm3, 塑性黏度 50 mPa s。起钻平均速度 0.465 m/ s, 下钻平均速度 0.93 m/s。对该井井底压力波动进 行研究。分析计算方法主要为 Burkhardt 试验井下 钻过程稳态、 瞬态和实验研究波动压力对比分析, Mississppi 试验井下钻过程稳态、 瞬态和实验研究波 动压力对比分析, 且采用稳态计算模型和过程随时 间点变化的动态分析计算方法[6-7]。图 1 为井底压 力波动分析计算过程框图。 开始 基本参数输入 起、下钻速度规律分析,确定计算时间点n 环空分段,分析计算流动速度, 确定流动摩阻系数 环空分段,计算流动压耗 流动压耗累加, 得波动压力结果 取计算时间点tn 计算完全部时间点 No 结果输出 Yes 结束 图 1 波动压力计算过程框图 Fig.1 Block chart for calculation of surge pressure 1.1 起钻过程井底压力分析 Bottom-hole pressure during tripping out 起钻过程中抽汲压力可分为钻井液静切应力引 起的抽汲压力、 体积置换及钻井液黏附作用引起的 抽汲压力和惯性力引起的抽汲压力 3 种。井底压力 降低值的大小主要与 3 个方面因素相关(1) 钻井液 静切应力;(2) 钻柱上行速度;(3) 环空间隙大小、 钻井 液密度、 黏度等[5]。起钻过程中, 由于不断地从井眼 中起出钻具, 钻柱在井内部分的体积不断减少, 井眼 钻井液液面不断降低, 引起井底压力下降。 目标井条件下, 计算不同钻井液黏度、 密度, 不 同井深以及不同平均起钻速度下, 起出一柱钻柱过 程中抽汲压力随起钻时间的变化规律, 如图 2 所示。 由图 2 (a) 可知, 在目标井的相同条件下, 所用钻井液 的黏度越高, 井底抽汲压力越大;由图 2 (b)可知, 所用钻井液密度越大, 井底抽汲压力越大, 钻井液密 度增加值相同情况下, 抽汲压力增大趋势基本一致; 由图 2 (c) 可知, 井深越深, 抽汲压力也越大;图 2 (d) 说明起钻过程中, 抽汲压力分布与钻柱上行速度密 切相关。 1.2 下钻过程井底压力分析 Analysis of bottom-hole pressure during tripping in 下钻过程中容易产生激动压力, 导致压力升高, 井底压力增加值的大小主要与 3 个方面因素相关 (1) 钻井液静切应力;(2) 钻柱下行速度;(3) 环空间隙 大小、 钻井液密度、 黏度等[5]。 目标井条件下, 计算不同钻井液黏度、 密度, 不 同井深以及不同平均下钻速度下, 下入一柱钻柱过 程中激动压力随下钻时间的变化规律, 如图 3 所示。 由图 3 (a) 可知, 目标井的相同条件下, 所用钻井 液的黏度越高, 井底激动压力越大;由图 3 (b) 可知, 所用钻井液密度越大, 井底激动压力越大;由图3 (c) 可知, 井深越深, 激动压力也越大;图 3 (d) 、 说明下 钻过程中, 激动压力分布与过程中钻柱下行速度密 切相关。 1.3 钻井过程井底压力分析 Bottom-hole pressure during drilling 目标井条件下, 分析计算该井在钻进→静止→ 起钻→静止→下钻→钻进全过程中的井底压力变化 规律, 在钻进过程中, 钻井液排量 26 L/s, 钻进速度 10 m/h。 由于岩屑进入环空钻井液, 环空钻井液密度增 加了 Δρm3.9 kg/m3, 环空钻井液对井底作用的液柱 压力增加了 Δpms172 kPa;计算钻进循环的环空流 动压耗为 pa2 497.2 kPa, 井内静液柱压力 pm66150 石油钻采工艺 2016 年 3 月(第 38 卷) 第 2 期140 0 300 600 900 1200 1500 020406080 抽汲压力/kPa 时间/s a 不同塑性黏度钻井液的抽汲压力规律 时间/s b 不同密度钻井液的抽汲压力规律 时间/s 时间/s c 不同井深的抽汲压力规律d 不同平均起钻速度的抽汲压力规律 60 mPas 50 mPas 20 mPas 0 300 600 900 1200 1500 010203040506070 抽汲压力/kPa 1.3 g/cm3 1.5 g/cm3 1.7 g/cm3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010203040506070 抽汲压力/kPa 井深3 000 m 井深4 000 m 井深4 500 m 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020406080100 抽汲压力/kPa 0.31 m/s 0.465 m/s 0.62 m/s 图 2 不同井底条件下抽汲压力随起钻时间的变化曲线 Fig.2 Changes in swabbing pressure with tripping time under different bottom-hole conditions 0 900 1800 2700 3600 4500 05101520253035 激动压力/kPa 60 mPas 50 mPas 20 mPas 0 900 1800 2700 3600 4500 05101520253035 激动压力/kPa 时间/s 时间/s 时间/s 时间/s b 不同密度钻井液的激动压力规律a 不同塑性黏度钻井液的激动压力规律 d 不同平均下钻速度的激动压力规律c 不同井深的激动压力规律 1.3 g/cm3 1.5 g/cm3 1.7 g/cm3 0 900 1800 2700 3600 4500 010203040 激动压力/kPa 井深3 500 m 井深4 000 m 井深4 500 m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01020304050 激动压力/kPa 0.664 m/s 0.93 m/s 1.162 5 m/s 图 3 不同井底条件下激动压力随下钻时间的变化曲线 Fig.3 Changes of surge pressure with drilling time under different bottom-hole conditions kPa;起出 5 立柱, 环空液面下降 13.75 m, 则井底压 力下降为 202.1 kPa。 由图 4 可知, 在钻进→静止→起钻过程中, 由于 环空压耗, 井底压力大于静液柱压力;停止钻进关 泵准备起钻状态下, 井底压力等于静液柱压力;在 每次取出一根立柱过程中, 由于抽汲压力作用, 井底 压力下降, 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引起溢流。在静止→ 下钻→钻进过程中, 停止钻进关泵准备下钻状态下, 井底压力等于静液柱压力;在每次下入一根立柱的 过程中, 由于激动压力作用, 井底压力增加, 一定条 件下可能会引起井漏;钻进时由于环空压耗, 井底压 力大于静液柱压力。 141李 云等车 66 区块钻井过程井底压力波动及渗流规律 64 65 66 67 68 69 70 100150200250300 井底动压力/MPa 时间/s 下钻-钻进过程 钻进-起钻过程 图 4 下钻 - 钻进 - 起钻过程的井底动压力变化 Fig.4 Changes in bottom-hole dynamic pressure during drilling- tripping out and tripping-in-drilling 2 井底正、 负压差下渗流规律分析 Seepage patterns under negative and positive bottom pressures 在起钻过程中, 井底压力降低, 可能出现井底压 力小于地层压力, 进而导致地层流体侵入井筒的现 象, 在钻井工程设计中这种情况通常是不允许发生 的。对不同渗透率的储层, 起钻抽汲压力引起的负 压, 会引起地层流体侵入井筒, 其中储层性质和钻开 厚度会影响渗流规律和模型的选择。下钻过程中, 在激动压力作用下, 井底压力上升, 可能导致钻井液 向地层中的漏失[1]。下钻、 起钻过程中引起的井底 正、 负压影响井底渗流规律, 在井身结构设计参数选 择中需要加以注意。 2.1 井底负压差下渗流分析 Seepage pattern under negative bottom-hole differential pressure 2.1.1 进入液体储层过程渗流分析 起钻过程中井 底负压差状态下, 液体储层流体的渗流特征可以按 服从线性渗流定律的单相液体球面向心渗流过程进 行分析[8]。球面向心渗流模型如图 5。 图 5 球面向心渗流模型 Fig.5 Model for spherical centripetal seepage 由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 描述球面向 心稳定渗流过程, 根据达西定理得体积流量表达式 q k r p r k pp rR − −       2 2 11 2 π π d d ew we (1) 式中, rw为井眼半径, m;Re为储层供给半径, m;pw 为井内压力, Pa;pe为储层供给压力, Pa;μ 为渗流 流体黏度, Pa s;k 为渗透率, μm2。 按单相液体球面向心渗流过程, 分析起钻过程 中的井底抽汲压力对渗入流量的影响。假定在某地 层钻进过程中, 井眼直径为 215.9 mm, 渗入流体黏度 为 10 mPa s, 分析不同渗透率地层和不同负压差条 件下井底液相渗流速度。 如图6、 图7, 在相同条件下, 一定的地层渗透率, 随着起钻抽汲引起井底负压差 值增大, 地层流体渗流进入井筒的渗流速度会增大;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 一定的井底压差, 对渗透率 较大的地层, 地层流体渗流进入井筒的渗流速度会 较大。 0 2 4 6 8 10 0.511.522.533.54 液相渗流速度/10−4 m3s−1 井底负压差/MPa k0.1 μm2 k0.2 μm2 k0.8 μm2 k1.2 μm2 k2 μm2 k3 μm2 图 6 抽汲井底负压差与渗流速度关系 Fig.6 Correlation between negative bottom-hole swabbing pressure and seepage velocity during initial penetration of fluid reservoirs 0 2 4 6 8 10 00.511.522.53 液相渗流速度/10−4 m3s−1 地层渗透率/μm2 Δpw0.5 MPa Δpw1 MPa Δpw1.5 MPa Δpw2 MPa Δpw2.5 MPa Δpw3 MPa Δpw3.5 MPa Δpw4 MPa 图 7 地层渗透率与渗流速度关系 Fig.7 Correlation between ation permeability and seepage velocity during initial penetration of fluid reservoirs 2.1.2 进入气层过程渗流分析 起钻过程井底负压 差状态下, 气层储层流体的渗流特征, 可以按服从线 性渗流定律的单相气体球面向心渗流过程进行分 析。由于是气体渗流, 体积流量随压力会发生变化, 在稳定渗流情况下, 质量流量是常数[8-9]。 按单相液体球面向心渗流过程, 分析起钻过程 中的井底抽汲压力对渗入流量的影响。假定在某地 层钻进过程中, 井眼直径为 215.9 mm, 渗入气体黏度 为 0.010 5 mPa s, 设井内钻井液密度为 1.5 g/cm3, 井 石油钻采工艺 2016 年 3 月(第 38 卷) 第 2 期142 深 4 500 m, 地温梯度为 2.5℃ /100 m。分析不同渗 透率地层和不同负压差条件下井底气相渗流速度。 如图 8、 图 9, 在相同条件下, 一定的地层渗透率, 随 着起钻抽汲引起井底负压差值的增大, 地层气相渗 流进入井筒的渗流速度会增大;在其他条件相同情 况下, 一定的井底压差, 对渗透率较大的地层, 地层 气相渗流进入井筒的渗流速度会较大。 0 5 10 15 20 25 00.511.522.533.54 液相渗流速度/10−4 m3s−1 井底负压差/MPa k0.1 μm2 k0.2 μm2 k0.8 μm2 k1.2 μm2 k2 μm2 k3 μm2 图 8 抽汲井底负压差与渗流速度的关系 Fig.8 Correlation between negative bottom-hole swabbing pressure and seepage velocity during initial penetration of gas reservoirs 0 5 10 15 20 25 00.511.522.53 液相渗流速度/10−4 m3s−1 地层渗透率/μm2 Δpw0.5 MPa Δpw1 MPa Δpw1.5 MPa Δpw2 MPa Δpw2.5 MPa Δpw3 MPa Δpw3.5 MPa Δpw4 MPa 图 9 地层渗透率与渗流速度关系 Fig.9 Correlation between ation permeability and seepage velocity during initial penetration of fluid reservoirs 2.1.3 钻过液体储层过程渗流分析 起钻过程井底 负压差状态下的钻过液体储层的渗流特征, 可以按 服从线性渗流定律的单相液体平面径向稳定渗流过 程进行分析[8]。平面径向渗流模型如图 10。 图 10 平面径向渗流模型 Fig.10 Model of radial fluid seepage 由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 描述平面径 向稳定渗流过程, 由达西定理, 分离变量积分得该平 面径向流井筒入流体积流量表达式 q kh pp R r −2π ln ew e w (2) 按平面径向流渗流过程, 分析起钻过程中的井 底抽汲压力对渗入流量的影响。假定在某地层钻进 过程中, 井眼直径为 215.9 mm, 渗入流体黏度为 10 mPa s, Re1 000 m, h10 m, 分析不同渗透率地层 和不同负压差条件下的液相渗流速度。如图 11、 图 12, 在相同条件下, 一定的地层渗透率, 随起钻抽汲 引起井底负压差值的增大, 地层流体渗流进入井筒 的渗流速度会增大;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 一定 的井底压差, 对渗透率较大的地层, 地层流体渗流进 入井筒的渗流速度会较大。 0 20 40 60 80 100 00.511.522.533.54 液相渗流速度/10−4 m3s−1 井底负压差/MPa k0.1 μm2 k0.2 μm2 k0.8 μm2 k1.2 μm2 k2 μm2 k3 μm2 图 11 抽汲井底负压差与渗流速度的关系 Fig.11 Correlation between negative bottom-hole swabbing pressure and seepage velocity during drilling of fluid reservoirs 0 20 40 60 80 100 00.511.522.53 液相渗流速度/10−4 m3s−1 地层渗透率/μm2 Δpw0.5 MPa Δpw1 MPa Δpw1.5 MPa Δpw2 MPa Δpw2.5 MPa Δpw3 MPa Δpw3.5 MPa Δpw4 MPa 图 12 地层渗透率与渗流速度关系 Fig.12 Correlation between ation permeability and seepage velocity during drilling of fluid reservoirs 2.1.4 钻过气层过程渗流分析 按服从线性渗流定 律的单相气体平面径向渗流过程, 分析起钻过程井 底负压差状态下的渗流。由于是气体渗流, 体积流 量随压力会发生变化, 在稳定渗流情况下, 质量流量 是常数[9]。 按平面径向流渗流过程, 分析起钻过程中的井 底抽汲压力对渗入流量的影响。假定在某地层钻 143李 云等车 66 区块钻井过程井底压力波动及渗流规律 进过程中, 井眼直径为 215.9 mm, 渗入气体黏度为 0.010 5 mPa s, Re1 000 m, h10 m, 设井内钻井液密 度为 1.5 g/cm3, 井深 4 500 m, 地温梯度为 2.5℃ /100 m。分析不同渗透率地层和不同负压差条件下的井 底气相渗流速度。图 13、 图 14, 在相同条件下, 一定 的地层渗透率, 随起钻抽汲引起井底负压差值的增 大, 地层气相渗流进入井筒的流量速度会增大;在 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 一定的井底压差, 对渗透率较 大的地层, 地层气相渗流进入井筒的流量速度会较大。 0 50 100 150 200 250 00.511.522.533.54 液相渗流速度/10−4 m3s−1 井底负压差/MPa k0.1 μm2 k0.2 μm2 k0.8 μm2 k1.2 μm2 k2 μm2 k3 μm2 图 13 抽汲井底负压差与渗流速度的关系 Fig.13 Correlation between negative bottom-hole swabbing pressure and seepage velocity during drilling of gas reservoirs 0 50 100 150 200 250 00.511.522.53 液相渗流速度/10−4 m3s−1 地层渗透率/μm2 Δpw0.5 MPa Δpw1 MPa Δpw1.5 MPa Δpw2 MPa Δpw2.5 MPa Δpw3 MPa Δpw3.5 MPa Δpw4 MPa 图 14 地层渗透率与渗流速度关系 Fig.14 Correlation between ation permeability and seepage velocity during drilling of gas reservoirs 2.2 井底正压差下渗流分析 Seepage pattern under positive bottom-hole differential pressures 下钻过程中, 井内压力较大, 激动压力引起的井 内正压差作用会使钻井液向地层中漏失[10]。井底 的钻井液漏失过程, 按服从线性渗流定律的单相液 体球面向心渗流逆过程分析, 分析下钻过程井底正 压差状态下的渗流特征,(pe-pw) 0, 由(1) 式计算得 体积流量为负值。 按单相液体球面向心渗流过程的逆过程, 分析 下钻过程中的井底激动压力对钻井液流入地层的影 响。假定在某地层钻进过程中, 井眼直径为 215.9 mm, 钻井液黏度为 20 mPa s, 分析不同渗透率地层 和不同正压差条件下的液相渗流速度。结果表明, 激动压力引起井底正差压, 导致钻井液漏失进入地 层, 一定的地层渗透率, 钻井液漏失进入地层的速度 随井底正压差的增大而增大。 3 结论 Conclusions (1) 抽汲压力和激动压力随着钻井液密度、 黏度 以及井深的增大而增大;在起、 下钻过程中, 抽汲压 力和激动压力与钻柱上、 下行速度密切相关;同时, 揭示了在钻井的钻进→静止→起钻过程和静止→下 钻→钻进过程中井底压力的变化规律。 (2) 钻过储层钻进过程, 基于单相介质平面径向 稳定渗流定律分析表明相同条件下, 一定的地层 渗透率, 随起钻抽汲引起的井底负压差值增大, 地层 流体渗流入井的流量、 速度增大;其他条件相同情 况下, 一定的井底压差下, 地层流体进入井眼内的渗 流速度随着地层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 (3) 激动压力引起井底正压差, 井内压力较大时, 井内正压差作用会引起钻井液向地层中漏失。地层 渗透率一定时, 钻井液漏失进入地层的渗流速度随 着井底正压差增大而增大。 (4) 在井身结构设计中, 以井段钻进设计最大钻 井液密度作为井内液柱压力计算的基础, 使计算结 果更符合实际井内压力状况。同时考虑地层的渗透 性特征, 在下一井段钻进过程中套管鞋处的地层不 引起井漏条件下, 可适当降低激动压力系数、 破裂压 力安全系数的取值, 从而修正各层套管的允许下入 深度, 进一步优化井身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樊洪海, 褚元林, 刘希圣 . 起下钻时井眼内动态波动压 力的预测 [J]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9 (5) 36-41. FAN Honghai, Chu Yuanlin, LIU Xisheng. Prediction for wellbore dynamic surge pressure while tripping a drillpipe [J]. 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ina Edition of Natural Sciences, 1995, 19 (5) 36-41. [2] 蒋祖军 . 用动态法研究井内波动压力[J]. 石油钻采 工艺, 1991, 13 (3) 39-44. JIANG Zujun.Analyze well bore surgepressure with the dynamic [J]. Oil Drill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1991, 13 (3) 39-44. [3] 姜新越, 李齐富, 孙家栋, 刘悦来, 王健民 . 车 66 区块复杂 地层优化钻井技术[J]. 天然气技术, 2010, 4 (3) 53-55. (下转第 155 页) 155曹向峰等煤层气连通井导向钻井钻头定位方法 [6] 王以法, 管志川 . 新一代地下定位系统[J] . 石油学报, 2002, 23 (1) 77-82. WANG Yifa, GUAN Zhichuan. The new underground positioning system [J] . Acta Petroleum Sinica, 2002, 23177-82. [7] 李子丰, 戴江 . 对接水平井及其井间导航轨道控制技术 [J] . 天然气工业, 2008, 28 (2) 70-72. LI Zifeng, DAI Jiang. Horizontally butted well and the positioning trajectory control technology [J] . Natural Gas Industry, 2008, 28270-72. [8] MARSCHNER U, FISCHER W J. Indirect measurement of a bar magnet position using a hall sensor array[J].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2007, 436 2728-2730. [9] LEE D, BRANDAO F. U-tube wells connecting horizontal wells end to end case studyInstallation and well construction of the worlds first u-tube well[R]. SPE/ IADC 92685, 2005. [10] GRILLS T L. Magnetic ranging technologies for drilling 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well pairs and unique well geometries-a comparison of technologies[R]. SPE 79005, 2002. [11] AL-KHODHORI S M, HOLWEG P, ALRIYAMI H. Connector conductor wells technology in brunei shell petroleum achieving high profitability through multiwall bores and downhole connections [R]. IADC/SPE 111441, 2008. [12] WOLFF C J M, DE WARDT J P. Borehole position uncertainty - analysis of measuring s and derivation of systematic error model[J]. 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 1981, 312 (3) 2338-2350. [13] 刁斌斌, 高德利, 吴志永 . 磁短节等效磁矩的测量 [J] . 石油钻采工艺, 2011, 33 (5) 42-45. DIAO Binbin, GAO Deli, WU Zhiyong. Measurement of magnetic sub equivalent moment [J]. Oil Drill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2011, 335 42-45. [14] 席宝滨, 高德利 . 基于测量工具的 U 型水平井井身剖 面设计[J]. 石油钻采工艺, 2014, 36 (6) 7-10. XI Baobin, GAO Deli. Profile design of U-shaped horizonatal well based on measuring tools[J]. Oil Drill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2014, 3667-10. [15] 吴旭东, 侯文生, 郑小林, 彭承林 . 磁偶极子的定位模 型及实验验证[J] . 仪器仪表学报, 2008, 29 ( 2 ) 326-329. WU Xudong, HOU Wensheng, ZHENG Xiaolin, PENG Chenglin. Discussion of magnetic dipole model and its location detecting application [J] .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 2008, 292326-329. [16] 宗艳波, 张军, 史晓锋, 孙峰 . 基于旋转磁偶极子的钻 井轨迹高精度导向定位方法[J] . 石油学报, 2011, 32 (2) 335-339. ZONG Yanbo, ZHANG Jun, SHI Xiaofeng, SUN Feng. A high-precision guidance of wellbore trajectory based on the rotary magnetic dipole [J] . Acta Petroleum Sinica, 2011, 322 335-339. (修改稿收到日期 2015-10-23) 〔编辑 薛改珍〕 JIANG Xinyue, LI Qifu, SUN Jiadong, LIUYuelai, WANG Jianmin. Optimized drilling of complicated ation in Che 66 Block[J]. Natural Gas Technology, 2010, 4 (3) 53-55. [4] 李博 . 车镇凹陷车 66 区块储层发育控制因素探讨 [J] . 内江科技, 2014, 35 (1) 133-134. LI Bo. Discussion of control factors for reservoir development in ChezhensunkenChe 66 block[J]. Nei Jiang Ke Ji, 2014, 35 (1) 133-134. [5] 郝俊芳 . 平衡钻井与井控 [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社, 1992. HAO Junfang.Balance drilling and well control[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1992. [6] BURKHARDT J A. Wellbore pressure surges produced by pipe movement[J]. 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 1961, 13 (6) 595-605. [7] LEBELE-ALAWA B T, OPARADIKE F E.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valve propagated pressure surge on pipe flow [J] . Engineering, 2011, 3 (11) 1098-1101. [8] 朱圣举 . 不同渗流方式下的压力波传播规律[J]. 新 疆石油地质, 2002, 23 (6) 522-523. ZHU Shengju. The law of pressure spread in different flow states [J] . 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 2002, 23 (6) 522-523. [9] 何应付, 张亚蒲, 刘学伟 . 煤层气藏单相气体渗流特征 实验研究[J]. 中国煤层气, 2009, 6 (1) 10-14. HE Yingfu, ZHANG Yapu, LIU Xuewei.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perme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phasegas in CBM Reservoir[J]. China Coalbed Methane, 2009, 6 (1) 10-14. [10] 李大奇, 康毅力, 刘修善, 陈曾伟, 思娜 . 裂缝性地层钻 井液漏失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J]. 石油钻探技术, 2013, 41 (4) 42-47. LI Daqi, KANG Yili, LIU Xiushan, CHEN Zengwei, SI Na. Progress in drilling fluid loss dynamics model for fractured ations[J]. Petroleum Drilling Techniques, 2013, 41 (4) 42-47. (修改稿收到日期 2016-02-27) 〔编辑 薛改珍〕 (上接第 14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