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D O I 1 0 . 3 9 6 9 I/ j . i s s n . 1 6 7 2 7 7 0 3 . 2 0 1 2 . 0 3 . 0 1 0 E a s t V e n e z u e l a 盆地油气聚集与勘探潜力木 秦雁群 侯秀林 邓宏文 李潇2 戴建军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 0 0 0 8 3 ;2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北京 1 0 0 0 8 3 ; 3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地球物理测井公司,河南省濮阳市 4 5 7 0 0 0 摘 要E a s t V e n e z u e l a 盆地是一个大型的不对称前陆盆地,具有丰富油气资源。古生代以来,经历了晚三叠世 侏罗纪裂谷、白垩纪一始新世被动边缘和渐新世至今前陆盆地 3 个演化阶段。纵向上沉积地层可划分为前白垩系、白 垩系和后白垩系3 套巨层序。E a s t V e n e z u e l a 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是G u a y u t a 群和T i g r e 组海相泥页岩和碳酸盐岩。生 油岩成熟度由北往南递减。 北部烃源灶油气经断层、 砂体长距离阶梯式向南部斜坡边缘运移。 盆地最主要圈闭类型为背 斜、断块、地层和岩性圈闭。O f i c i n a 组构造、构造一地层、地层圈闭组合和Na r i c u a l 组构造圈闭组合是盆地内最主要 的两套成藏组合。 有潜力的勘探领域包括白垩系一下中新统被动边缘沉积层序、盆地中部前渊区、南部重油带和东部 海域。 关键词E a s t Ve n e z u e l a盆地 ;前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勘探潜力 中图分类号T El 1 2 文献标识码 A E a s t V e n e z u e l a 盆地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油气聚集 区之一【 1 , ,是一个大型的不对称前陆盆地 ,走向北东 东, 平面展布呈菱形。 盆地紧邻加勒比海 , 涵盖了委 内 瑞拉中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 其北部边境为E L P i l a r 走滑断层,与科迪勒拉山前缘的变质岩和火成岩相接 触,向南沉积体上超于 G u a y a n a 地盾并尖灭 ,东界是 赤道大西洋洋壳,西界是 E I B a u l 隆起 图 1 。盆地 总面积为2 3 . 4 7 2 5 X 1 0 4 k m ,其中陆上部分 1 6 . 8 6 8 1 0 k m , 海上6 . 6 0 4 5 X 1 0 k m 。 盆地被北东走向U ti c a 拱曲带分割成两个次盆西部Gu a r i c o次盆和东部 Ma t u r i n次盆 图 1 。 E a s t Ve n e z u e l a 盆地勘探始于 1 9 1 3 年,已有百年 产油历史, 陆上部分勘探程度已达成熟, 而海上勘探活 动较少,目前盆地探明储量和产量均位于南美洲各个 盆地前列【 , 。 截至2 0 0 7 年4 月, 盆地内共发现油田3 3 5 个,累计探明可采油气储量 1 3 4 4 8 . 8 1 X 1 0 6 t ,其中 9 8 . 7 % 位于陆上, 而这其中9 6 %资源量分布于Ma t u r i n 次盆 包括奥里诺科重油带的大部分区域 ,油气资源 分布不均匀,仍具有相当的勘探潜力 一 1 。 本文以国外的基础资料搜集整理为主,探讨E a s t V e n e z u e l a 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并对其勘探潜力进行分 析。 1 E a s t V e n e z u e l a 盆地沉积构造演化 E a s t Ve n e z u e l a 盆地是发育于超大陆P a n g e a 陆壳 之上, 中、 新生界发育的前陆盆地 , 古生界沉积极少[ 7 ] 。 古生代以来 ,盆地的构造演化可分为 3个阶段[ 1 . 8 . 9 】 图2 1 裂谷阶段 晚三叠世一侏罗纪 晚三叠世末 期, 大西洋中部开始打开, 北美板块开始与G o n d wa n a 大陆分离 ,受转换断层及走滑断层联合作用 ,E a s t V e n e z u e l a 盆地区地壳破裂方式以剪破裂为主, 并没有 发生明显的地壳拉张作用[ 2 , 。伴随古陆分离的裂谷活 动导致盆地内N E向区域性地堑、 半地堑的形成。 这一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 “ 全球石油地质和油气聚集规律研究” 2 0 0 8 Z X 0 5 0 2 8 0 0 3 。 第一作者简介秦雁群,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收稿 日期2 0 1 l O 5 0 6 }修改 日期 2 0 1 2 0 4 1 0 / / ll 中国石油勘探 2 0 1 2 年第3 期 5 6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有机质的泥页岩 、 石灰岩和燧石。 晚白垩世 , 盆地逐渐 被充填,水体变浅,沉积了浅海碎屑岩。 3 后白垩系巨层序 盆地大部分地区在古新世继 续以被动边缘浅海碎屑岩沉积作用为主 ,始新世至渐 新世 ,受盆地北部的逆冲作用 ,前渊区沉积了约 3 k m 厚的浅海碎屑岩以及局部地区孤立小型碳酸盐岩台地。 Ma t u r i n 次盆中新世至上新世沉积最厚, 轴部可达4 ~ 9 k m; 而 Gu a r i c o 次盆北部 、南部以及西部受侵蚀和剥 蚀作用, 沉积较薄, 向东迅速增厚, 新近系地层最厚可 达 1 4 k m。 2 石油地质特征 2 . 1 烃源岩 上 白垩统 Ma t u r i n次盆的 Gu a y u t a群 包括 Qu e r e g u a l 组和 S a n An t o n i o 组 以及G u a r i c o 次盆的 T i g r e 组海相泥页岩和碳酸盐岩是E a s t V e n e z u e l a 盆地 最主要的烃源岩层,这两者为等效地层 图 2 。 G u a y u t a 群烃源岩的总有机碳含量 T OC 为 0 . 2 5 %~6 . 6 %, 该套地层沉积厚度约6 0 0 ~1 0 2 0 m, 5 0 % 以上具有生油潜力【 l l 2 】 。Qu e r e g u a l 组为开阔海一陆棚 相碳酸盐岩和泥页岩, 有机质类型为 Ⅱ型 , 生烃潜力大 于 5 mg / g ,在盆地北部为过成熟 ,南部为低成熟 镜 质组反射率 R。 为 0 . 5 % 。S a n An t o n i o 组为深海一陆 棚相黑色泥页岩和石灰岩,生烃潜力为 2 mg / g,有机 质类型为Ⅲ型。 T i g r e 组为半深海一台地相泥页岩、石 灰岩 ,T OC值为0 . 2 3 %~3 %,有机质类型为 Ⅱ型 ,在 盆地的北部过成熟 R。 为 1 . 2 %~2 . O % ,可能是该区 的气源岩。 此外,盆地还发育了多套潜在的烃源岩 ,如 渐新 世的R o b le c i t o 组局部具有高 T OC 值 0 . 5 %~ 2 . 7 % ; 渐新世一 中新世分布于盆地坳陷部位的 C a r a p i t a 组生 油岩 C为2 %,生烃潜力约 2 ~5 mg / g, 有机质类型 为 Ⅲ型; 中新世 Ofi c i n a 组的泥页岩和褐煤是可能的生 物气源岩。 2. 2镶县 E a s t V e n e z u e l a 盆地含有多套储层, 发育时代从晚 白垩世到更新世, 沉积环境从陆相至深海相, 岩性以砂 岩为主 , 只有阿普特阶一阿尔布阶E l c a n t i l 组为碳酸盐 岩 图2 。 其中, 渐新统和中新统N a r i c u a l 、 Me r e c u r e 和O f i c i n a 组内含有盆地大部分的油气储量【 , , 1 。 N a r i c u a l 组该套储层油气储量占盆地总储量的 1 6 %, 主要分布于盆地北部 , 由分选好的块状碎屑砂岩 组成 , 部分含高岭石胶结物。 沉积厚度为3 8 0 ~1 8 0 0 m, 沉积相类型为海侵近岸环境下滩、 沙坝以及漏湖相 。 孔 隙度为 1 1 %~2 0 %,平均为 1 6 %;渗透率为 1 0 0 ~ 3 5 0 0 mD。 Me r e c u r e 和 O fi c i n a 组 这两套储层是盆地内物性 最好的储层, 也是奥里诺科重油带原油最大的储层, 目 前盆地的 6 7 %油气产 自这两套储层,主要分布于盆地 的南部地区。 其中, Me r e c u r e 组沉积厚度最大为5 8 0 m, O f i c i n a 组沉积厚度最大可达 3 . 3 k m,均 由砂岩、泥质 砂岩和褐煤层组成, 沉积环境为河流一三角洲一浅海 陆棚。储层参数变化较大,孔隙度从 9 %变化到 3 0 %, 渗透率从小于2 0 mD 变化到5 0 0 0 mD 。 很多高孔隙都是 由于碳酸盐岩溶解形成的次生空隙。 2 。 3 盖层 E a s t V e n e z u e l a 盆地含有多套盖层 , 且大多数都是 层内盖层, 多为互层状页岩 、 褐煤和黏土, 在盆地南部 的重油带区主要为沥青和焦油 。 I l 。盆地内盖层主 要包括 图2 ①T e m b l A d o r 和G u a y u t a 群泥页岩 和石灰岩是层内半区域性盖层; ②S a n j u a n 组、 C a r a t a s 组 l V i d o n o 组泥页岩是层内或下伏储层的半区域性盖 层;③ Ro b l e c i t o组和 L a p a s c u a 组泥页岩是层内储层 的局部或半区域性盖层;④ C a r a p i t a 组泥页岩是极好 的层内区域性盖层以及Na r i c u a l 组储层的局部盖层; ⑤ F r e i t e s 组泥页岩是下伏储层的区域性盖层,也是盆地 最主要的盖层; ⑥L a p i c a 组和 L a s P i e d r a s 组含褐煤泥 页岩是层内或下伏储层的区域性盖层。 E a s t Ve n e zue l a 盆地烃源岩从北往南依次进入生油 窗,烃源岩成熟以及早期运移在中渐新世一中中新世 早期就 已经开始, 主要于 中新世一更新世成熟, 向南逐 渐递减 , 盆地南部烃源岩至今未成熟I 1 , 1 3 1 。油气从盆地 北部沉积 中心 , 由北往南 向G u a y a n a 地盾边缘运移。 盆 地北部逆冲带和南部断裂区以垂向运移为主, 前渊区 以高孔、 高渗T e m b l A d o r 群和Me r e c u r e 组砂岩输导 层侧向运移为主,油气横向运移距离可达 l 5 0~ 3 0 0 k m,总体表现为阶梯式运移特征 图3 。 盆地内发育多种类型圈闭, 包括北部逆冲断层、 背 斜圈闭 ,中部可能的岩性和披覆背斜 圈闭以及南部斜 5 9 N o 3 2 0 1 2 C h in a P e t ro le u m E x p l o r a t io n ’L、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中部前渊区位于优质烃源岩发育区, 排烃时间晚, 保存 好, 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该区既有白垩系来自南部的 三角洲砂体, 又有新生界南北双向供源的冲积扇, 砂体 丰富 , 具备形成大油藏和深盆气条件。 盆地深层老油区 以及向东延伸至海域的广大地区,通过精细储层描述 和构造解释 , 定将有重大发现。 ③盆地南部重油带可通 过技术创新提高采收率 , 进而提高可采储量。 ④盆地东 部海域 ,勘探程度低 ,面积大,随着勘探技术的提高 , 预测将有突破。 4 结论 1 E a s t V e n e z u e l a 盆地是一个大型不对称前陆盆 地 , 古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可分为 晚三叠世一侏罗纪裂 谷阶段、白垩纪一古新世被动边缘阶段和始新世至今 前陆盆地阶段。根据盆地沉积地层区域不整合接触关 系 , 纵向上可划分为前白垩系、白垩系和后 白垩系3 套 巨层序 。 2 E a s t V e n e z u e l a 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上 白垩统 Gu a y u t a 群和 T i g r e 组海相泥页岩和碳酸盐岩 是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层, 由北往南逐渐进入生油窗。 盆地内发育多套储盖组合,油气由北部烃源灶经活动 断层以及高孔、高渗 T e mb l Ad o r 群和 Me r e c u r e 组砂 岩向南部斜坡区阶梯式、 长距离输导运移。 盆地 内圈闭 类型主要为背斜、断块、地层和岩性等圈闭。 3 盆地有利勘探潜力区包括 白垩系一下中新统 被动边缘沉积层序、 盆地中部前渊区、 南部重油带和东 部海域。 参考文献 [ 1 】I HS E n e r g y G r o u p.B a s i n Mo n i t o r ,E a s t Ve n e z u e l a Ba s i n. E ng l e wo o d, Co l o r a d oI HS E ne r g y Gr o u p, 2 0 0 8 . [ 2 】邹才能,张光亚 ,陶士振 ,等. 全球油气勘探领域地质特 征、重大发现及非常规石油地质[ 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2 0 1 0 , 3 7 2 1 2 9 ~1 4 4 . ’ [ 3 】 P a ma u d F ,G o u Y,P a s c u al I ,e t a 1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o f t h e c e n t r a l p a r t o f t h e Ea s t e r n Ve ne z u e l a n Ba s i n. Pe t r o l e u m b a s i n s o f S o u t h Ame r i c a.AAPG Me mo i r 6 2 , 1 9 9 5 7 4 1 ~ 7 5 6. [ 4 ]P a s s a l a c q u a H,F e rna n d e z F,G o u Y,e t a 1 .C r u s t a l a r c hi t e c t ur e a nd s t r a i n p a r t i t i o ni n g i n t he Ea s t e r n Ve n e z u e l a n r a n g e s .P e t r o l e um b a s i n s o f S o u t h Ame r i c a. AAPG Me mo i r 6 2,1 9 9 5 6 6 7~6 7 9. [ 5 】US G S.O ff a n d g a s ,U S A.h t t p / / e n e r g y. u s g s . g o v / o i l g a s . h t ml , 2 0 0 9. 【 6 ]B P .B P s t a t i s t i c a l r e v i e w o f wo r l d e n e r g y J u n e 2 0 0 8 . h t t p // www 2 . i e f s . o r g. s a /wha t s n e w/ Do c u me n t s /BP S t a t i s t i c a l Re v i e w.p d f ,2 0 0 8 . [ 7 ]7 P a r r a M,S a n c h e z G,Mo n t i l a L,e t a 1 .Th e mo n a g a s f o l d - t h r u s t b e l t o f Ea s t e r n Ve n e z u e l a .P a r t I S t r u c t u r a l a n d t h e r ma l mo d e l i n g.Ma r i n e a n d P e t r o l e u m Ge o l o gy, 2 01 1 , 2 8 4 0~ 6 9. [ 8 】G a r c i a c a r o E ,Ma n n P,F _alo n a A.Re g i o n al s t r u c t u r e a nd t e c t o ni c hi s t or y o f t he ob l i qu e l y c o l l i di ng Co l u mb us f o r e l a nd b a s i n, o f f s ho r e Tr i ni d a d a nd Ve n e z u e l a.Ma r i n e a n d P e t r o l e u m Ge o l o g y,2 0 1 1 , 2 8 1 2 6~ 1 4 8. [ 9 】S a n c h e z G,B a p fi s t a N,Mo n t i la L ,e t .T h e mo n a g a s f o l d-t hr u s t b e l t o f Ea s t e r n Ve ne z u e l a. Pa r t I I S t r uc t ur a l a n d p a l a e O g e 0 g r a p h i c c o n t r o l s o n t he t u r b i d i t e r e s e r vo i r p o t e n t i a l o f t h e mi dd l e Mi o c e n e f o r e l a n d s e q u e nc e .Ma r i n e a n d P e t r o l e u m Ge o l o g y, 2 0 1 1 , 2 8 7 0~8 0 . 【 1 0 】Ay ma r d R,P i me n t e l L,E i t z P,e t a 1 .G e o l o g i c a l i nt e gr a t i o n a nd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No r t h e r n M o n a g a s , Ea s t e r n Ve ne z ue l a n b a s i n. I n Br o o k s J. Cl a s s i c pe t r o l e u m pr ov i nc e s, Ge o l o g i c a l s o c i e t y s pe c i a l p u b l i c a t i o n No 5 0.L o n do nThe Ge o l o g i c a l S o c i e t y, 1 9 9 0 . 3 7~5 4 . 【 1 l 】Ri g a t t i V.3 - D s e i s mi c v o l u me o f a ma j o r b u r i e d t h r u s t f r o n t Q u i r i q u i r e B l o c k,E a s t e rn Vene z u e l a b a s i n. T h e L e a d i n g E D G E,1 9 9 9 , 1 8 1 0 1 1 4 0 ~1 1 4 5 . [ 1 2 】法贵方,康永尚,王红岩,等. 东委内瑞拉盆地油砂成矿 条件和成矿模式研究【 J 】 . 特种油气藏,2 0 1 0 , 1 7 6 4 2 ~4 5 . [ 1 3 】徐文明,叶德燎,陈荣林. 委内瑞拉油气资源及勘探开发 潜力分析【 J 】 . 石油实验地质,2 0 0 5 , 2 7 5 4 7 3 ~4 7 8 . [ 1 4 】穆龙新 ,韩国庆,徐宝军. 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地质 与油气资源储量[ 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2 0 0 9 , 3 6 6 7 8 4 ~7 8 9 . 【 1 5 】贾小乐,何登发,童晓光,等. 全球大油气田分布特征[ J ] . 中国石油勘探,2 0 1 1 , 1 6 3 1 ~7 . 6 1 N o 3 2 0 1 2 C h i n a P e t r o le u m E p fo r a I lo n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