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油气输导体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塔里木盆地油气输导体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塔里木盆地油气输导体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塔里木盆地油气输导体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塔里木盆地油气输导体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塔里木盆地油气输导体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3 0卷第 3期 2 0 0 9年 5月 石 油 学 报 ACTA PETROI EI SI NI CA Vo I . 3 O NO . 3 M a y 2 0 09 文 章 编 号 0 2 5 3 2 6 9 7 2 0 0 9 0 3 0 3 3 2 1 0 塔里木盆地油气输导体 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武芳芳 朱光有 张水 昌 金 强 韩剑发 张 斌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2 5 7 0 6 1 ; 2 .中国石油勘探 开发研究院北京 1 0 0 0 8 3 ; 3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 4 1 0 0 0 摘 要塔里木盆地纵 向上含 油气层 系多, 除二叠系外, 自寒武 系到 新近 系均获得 了工业油气流; 平面上, 自盆地北部 的库 车地 区至 盆地南部 , 自塔东地 区至塔西南地 区, 均有油气发现。油气平 面分布 的广泛性和 垂向上的 多层 系与油气输导体 系的类型及 空间配 置组合 关系具有 密切联 系。研究表明, 塔里木盆地发育 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输导体系, 有不整合、 断层、 裂缝 、 渗透 性输导层及火 山刺 穿等输导体 。其 中 断层输导体是 油气垂 向运移的高效通道, 控制着塔里木盆地 油气 的纵 向分布 范围和规模 ; 不整合输导体是油气 长距离侧 向运移的通道 , 控制 了油 气的平面分布 范围; 渗透性输导层 既是 油气长 距离侧 向运移 的通道 , 也是 重要的油气储集 空间; 而裂缝 的最大作用则是增大渗透率, 降低油气运 移的阻力 , 并 可显著 改善储 层的储集物性。总结 了输 导体 系的类型及其对 油气藏 的控制作用 , 并探讨 了输导体 系有效性 的主控因素, 为塔 里木盆地 的油气勘探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塔 里木盆地; 输导体系; 不整合; 断层; 裂缝 ; 渗透性输导体 中图分类号 T E 1 1 2 . 3 1 文献标识码 A Ty pe s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m i g r a t i o n p a t h wa y s a nd i t s c o n t r o l l i n g e f f e c t s o n h y d r o c a r b o n d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Ta r i m Ba s i n W U F a n g f a n g Z HU Gu a n g y o u ZHANG S h u i c h a n g 。 J I N Qi a n g ’HAN J i a n f a Z HANG Bi n 1 .C o l l e g e o f Ge o ~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Pe t r o l e u m,Do n g y i n g 2 5 7 0 6 1 , Ch i n a; 2 .Pe t r o C h i n a Ex pl o r a t i o n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Be i j i n g 1 1 0 0 8 3 ,C h i n a 3 .Pe t r o Ch i n a Ta r i m Oi l f i e l d C o mp a n y,Ko r l a 8 4 1 0 0 0,C hi n a Ab s t r a c t Ta r i m Ba s i n i s t h e l a r g e s t hyd r oc a r b on be a r i ng ba s i n i n t he wes t p ar t of Chi na a n d ha s t he mos t a bu nd a nt hy d r o c ar b on r e s ou r c e s .The c omme r c i a l oi l a nd g a s f l ows we r e f oun d f r o m t h e Te r t i a r y t O t he Ca mb r i a n, e x c e pt t he Pe r mi a n . Oi l a nd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s we r e a l s o f ou n d on t he p l a ne f r o m Kuc h e De p r e s s i on i n t he n or t h pa r t t O t he So ut hwe s t De pr e s s i o n i n t h e s o ut h pa r t o f Ta r i m Ba s i n . Br o a d a n d v e r t i c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i s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e x t e n s i v e h y d r o c a r b o n mi g r a t i o n p a t h wa y s .Ma n y k i n d s o f h y d r oc ar b on mi gr a t i o n p a t hwa ys s u c h a s un c o nf o r mi t y,f a ul t ,f r a c t ur e,p e r me a bl e c a r r i e r be d an d v ol c a n i c pl u g s ys t e ms we r e d e ve l o pe d i n Tar i m Ba s i n.Amo ng t he m ,t he f a ul t i s t h e e f f i c i e n t p a t hwa y f or v e r t i c a l mi gr at i o n o f o i l an d ga s a n d c o nt r ol s t h e v e r t i c a l d i s t r i bu t i o n o f r e s e r vo i r s ,whi l e t he unc on f o r mi t y i s t h e p a t hwa y f or l o ng - di s t a n c e l a t e r a l mi gr a t i on o f o i l a nd g a s a n d c o nt r ol s t he t r a n s v e r s e d i s t r i b ut i on o f r e s e r v o i r s .The p e r me a bl e b e d i s t he p a t hwa y f or l o ng di s t a nc e l a t e r al m i g r a t i o n a nd i s a l s o t h e i mpo r t a nt r e s e r v o i r of o i l a nd g a s .Th e f r a c t u r e s h a ve t he i mpo r t a n t r ol e s i n i mpr o vi n g t he p hy s i c a l pr o pe r t i e s of r e s e r v o i r r o c k,e nha nc i ng t h e p e r me a bi l i t y a nd r e duc i n g t he r e s i s t a nc e t O oi l ga s mi gr a t i on .The pa p e r s u mma r i e d t he c o nt r ol f a c t or s f or t he va l i di t y o f t he hy d r o c ar b on mi g r a t i o n p a t hwa ys a nd i t s c o nt r ol l i n g e f f e c t s on hy dr o c a r b o n di s t r i b ut i on, whi c h wo ul d pr ov i de a n i mp or t a nt r e f e r e n c e f or t h e b e t t e r u n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Ta r i m B a s i n . Ke y wo r ds Ta r i m Bas i n;h y dr oc a r b on mi gr at ion p a t hwa y;un c o nf o r mi t y;f au h;f r a c t u r e ;pe r me ab l e c a r r i e r be d 输 导体系是 指油气 系统 中各种输 导层及其 相互关 系的总和c 1 ]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油气输导体系的输导 方式、 输导油气的距离 以及输导体系的有效性等开展 了深入研 究 。B e t h k e C M 等 研 究 了伊 利 诺 斯 盆地 油气 的长距离运移 , 认 为油气是沿 区域性碳酸 盐岩 风化 壳运 移 的 , 侧 向 运 移 距 离 可 达 1 5 0 k m 或 更 远 。 Hi p p l e r S J等 通过 分 析微 构 造 变 形 及 断层 上 盘 砂 岩的成岩作用 , 认为流体主要通过断裂作用产生的角 砾 岩带 和碎裂 岩带 向上运移 。We s c o t t W A等 L 4 运用 盆地模拟 技术研究 了德 克萨斯 盆地东 部油气 的生成 和 运移, 指出来 自侏罗系和白垩系的油分别沿断层 、 孔隙 渗透性输导层及不整合运移。Dh o l a k i a S K等[ 5 通过 基金项 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发展规划 9 7 3 项 目 2 O 0 6 CB 2 O 2 3 7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N o . 4 0 6 0 2 0 1 6 联合资助 。 作者简介 武芳芳 , 女 , 1 9 8 3年 1 0月生 , 2 0 0 6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现为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在读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 事油气成藏研究工作 。E ma i l wu f a n g 6 6 1 6 3 . e o m 第3期武 芳芳 等塔里木 盆地 油气输导体系及 对油气成藏的控 制作用333 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加 利 福尼亚M onterey地 层中断裂对油气的控 制作用,指出破碎的断裂带为油 气提供了垂向运移通道,断裂作用影响着油气的运移 及储层的渗透性。 Grahamwal lBR 等 _6’研 究了 A卜 banides冲断带碳 酸盐岩 中裂缝 的演 化及断层 对流体 的控制作用,认为断层和裂 缝 为低基质孑L隙的碳酸盐 岩提供了流体运移 的通道。尹微等 口’指 出储集层作为 输导体所需满足的条件,即有 一 定厚度、平面上连通性 好且分布广、孔隙渗透性好、围岩 封 闭性 好、古 产状 有 利。何登发 阴’研 究了不 整合的三层结 构不 整合面之 上的岩石、不整合面之 下 的风化 黏土层以及 风化 黏土 层之下 的半风化 岩石对 油气的控 制作用。吕延防、 A ydi nA 、赵 密福、D ewhurstDN等印 。 。’很 多学者均 对 断层 的封 闭性 进 行了研究。另外,尹微 等 口’将 巴楚地 区的输导体系分成 断裂、输导层 和 不 整合3类。张卫 海等 口’将输 导体系划 分 为储 集层、断层 和 不 整合3大 类,又细分为 8小类输导体 。这些工作为系统 认识和 评 价塔里木 盆地的油气输导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碳酸盐岩 “ 内幕 ” 型 1 油气输导体类型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油气资源十分 丰富的大型复杂 古 老的含油气盆地之 一 ,无论是 海 相沉积组合还是 陆 相 沉积组合均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n。。 “ 。盆地经历 了多期 次构造运动,油气分布广泛且复杂,这与塔里木 盆地油气输导体系 的类型与分布具有密切的关 系。 根据输 导体与油气 藏的配置关系,并通过 对塔里 木盆地油气藏类型的分 析,将塔里木 盆地输导体分为 断层、不整合、渗透性输导层、裂缝和火山刺穿体5类, 其中渗透性输 导层又包括碎 屑岩输导层、碳酸盐岩 “ 淋 滤带 ” 型输导层和碳 酸盐岩 “ 内幕 ” 型输导 层图1。 如轮南三叠系油藏主要为 断层输导;塔 中101井石炭 系凝 析气藏主要为不 整合输导;哈得4井石炭系 油藏 主要为碎屑岩输导;轮古油藏主 要为 碳 酸盐岩 “ 淋 滤 带 ” 型输导;塔 中162井下奥陶统蓬莱坝组气藏为碳 酸 盐岩 “ 内幕 ” 型输 导;哈得薄层砂 岩油藏主要为 裂缝输 导;塔 中47井志 留石炭 系油藏为火山刺穿体输 导等。 碎屑岩输导层 火山刺穿体 碳 酸盐岩 “ 淋滤带 ” 图1塔里木盆 地 油气输导体类型 F i g .1Ty pes ofhydrocarbonmigrationpathwaysinTarimBasin 油气成藏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塔里木叠合盆地含 油气系统中单 一 的输 导体是不多见的,更 多 的是 由多 种类型输导体共 同构 成 的复 杂输导体系,或以某 种 输 导体为主配以其他类型的输导体系 ,这 些输导体相互 交叉、叠置和连通 ,具有不同的运移级 次 l _ ,构 成 复合 输导体系。渗透 层 、不整合、断层和裂缝等输导体中的 任意两个或多个都可以组合 ,形 成 更加 复杂的 网状 输 导 系统,使油气在地层中进 行垂向和侧 向运移 ,且各种 输导体之间又相互影响。如不整合往 往与上 、下的渗 透性砂体 一 起作 为油气运移的通道 ,不整合之下 的碳 酸盐岩往往形成碳酸 盐岩 “ 淋滤带 ” 型输导 层;构造 缝 的形成往往与断裂作用 、火山活动等构造作用有关;而 断层和裂缝又是改善储层物 性 ,形成 渗透性输导层的 有利因素。输导体系的多样 性和复杂性 ,决 定了塔里 木 盆地油气分布 与成藏的复杂性。 2 输导体系对 油气的控制作用 塔里木盆地输导体系类型较 多 ,但不同的输 导体 系对油气 的控制作用不同,或以垂向运移为主,或以侧 向运移为主,或以沟通孔洞 、改善储层为主,对 油气运 聚产生 了不同的影响。 2.1 断层 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尤其是新构造 运动十分强烈,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复杂 断裂体系及大 量与断层相关的圈闭,极 大地影响了塔里木盆地油气 的运移和聚集。断层会使油气 藏遭到破 坏 ,如克拉3 井和东秋5井表 1构造 圈闭的顶部发育有 穿盐断 裂,破坏了圈闭的完整 性,致使油气散 失 严重 [1引 。断 岩 岩裂 运向 泥 山 气方 砂火 断油移 日 回 口 口 岩 岩岩缝 砂泥 灰 裂 口 日 目 团 334石油学报 2009年 第3卷 层也会引起古油藏的再调整 ,破 坏油藏的保存条件,使 油气遭到生物降解 、水洗、氧 化等破坏作用;但是断层 对油气运聚的贡献 是其他任何输导体所无法比拟 的 , 主要表现在以下 3个方面 1断层 沟通了深部的油气 与 浅 部的储层,是油 气垂向穿层长距离运移的高效通道 ,直接 控 制着油气 的纵 向分布范围。对于库车坳陷来说 ,三叠系和侏罗 系气源岩与白垩系储 集层 之 间存在 着白垩系舒 善河 组、侏罗系喀拉扎组 和齐古组巨厚泥岩,侏罗系气源岩 生成 的天然气只有通过断层才能进入白垩系或第三系 储集层中 口‘删 ,如 克拉2、大北1等气藏 的形成 与 “ 通 源 ” 断层 的存在 密不 可分表 1。 对于台盆区,塔 中I 号坡 折带最边缘的断层在晚加里东期和晚海西期是重 要的供油断层 ,在喜山期 是重 要 的供气断层 n⋯ ,断层 断开层位为寒 武 系 一 石炭 系,向下 切人寒 武 系下奥 陶统 烃源 层 口”] ,向上连通多套不整合和渗透 性输导 体,因此塔中地区在寒武系、奥 陶 系、志 留系和石炭系 均 发现 了油气藏,而在石炭 系之上未 发现任何油气 显示。 2断层能够 有效 改善 储层 的储 集 物性。 一 方 面,断层 活动形成的角砾岩带、破 碎 带、裂缝 带是有 利 的储渗空间,能够显著改善储层性 能。如英买 2号构 造上存在多条北东 向断层,断层 多期活动使得 中下奥 陶统碳酸盐岩 内广泛发育裂缝,形 成 良好的孔洞 一 裂 缝型储层。牙哈地区寒武 系碳酸盐岩主要为深埋热液 白云岩,经白云岩化作用甚至硅化作用改造后,岩石脆 性增强,断层 活动造 成寒 武 系白云岩普遍发生破碎呈 角砾岩状 _2⋯ ,不仅形成 大 量粒 间孔 洞,而且为后期的 风化壳岩溶改 造作用提供了有 利 条件,形成 大量的 扩溶缝和溶蚀孔洞。另 一 方面断层沟通了浅 部的渗 透水和深部的热 液流体,有 利于各 种 溶蚀作用、交代 作用的发生 ,进而改善 储 集层 的物 性,如 塔 中4 5井 上奥 陶 统 良里塔格组储层即为 热 液 溶蚀作用 形 成 _2引 ,发育宽大的岩溶缝 洞,被 方解石、萤石、硬石膏 充填或半 充填。 3断层可以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与断层 相关 的圈闭类型有很多,主 要有断鼻、断背斜和断块3大 类。轮 台断隆油气分布主 要受张 性断层控 制,已发现 的油气藏几乎均为受正断层控制形 成 的断背斜和断鼻 构造,如羊塔1井和羊塔2井 为断背斜凝析气藏;提尔 根 I号气田为 一 大型鼻状气藏;大宛齐油田为被 一 系 列小断层切割 的断块油田。 表1库 车坳陷 中与通源 断裂相关 的典型构造 Tab le1T y pi calstructuresrelatedwiths ourcerock - connected faultsinKucheDepre ss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构造名称 ┃ 构造位蹙 ┃ 运聚特征 ┃ 油藏剖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东秋里塔格构造 ┃ 通源断层使油气充注,但其 ┃ j j 。 一 ┃ ┃ 东秋5 ┃ 白垩系构造层高 ┃ 穿过膏盐盖层,破坏了圈闭 ┃ 辫 。 j 。摹 i. ┃ ┃ ┃ 点 ┃ 的完整性,油气散失严重 ┃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克拉苏构造带东 ┃ 盐下通源断层使油气充注, ┃ N . . , ≮ ■ , ┃ ┃ 克拉3 ┃ 端喀桑托开东背 ┃ 但圈闭顶部的穿盐断层使 ┃ 譬。 t--n . ‘ , ‘ ┃┃┃ 斜高点 ┃ 油气散失殆尽 ┃ ’ ‘ 、K ‘ 、、 、 。 T ┃ ┃┃ ┃ ┃ J J ┃┃┃ ┃ ┃ T 、 T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曩 ┃┃ ┃ 北部直线背斜带 ┃ 盐下断层使油气充注,穿盐┃ .二 ≯ j “ J≥ 毒 ┃ ┃ 克拉2┃ 西段克拉苏构造┃断层使油气散失,但充注量┃┃ ┃ ┃ 东高点┃远大于散失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克 一 依构造带西┃油气沿通源断层向上运移. ┃ 露舞 譬j┃┃ 大北1┃南方向大宛齐北┃然后沿盐下储集层上倾方┃ ┃ ┃┃ 构造高点 ┃ 向运移至圈闭中 ┃ 0、 、 J┃┃┃ ┃ ┃ -K .s 。 ’┃┃┃ ┃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不整合 不整合通常渗透性好,分布范围广,是油气长距离 侧向运移的通道 。其运移能力主要 取决于不整合的类 型、产状及结构‘ ’“。⋯ ,受构造、古地形、气候、间断时 间 和剥蚀 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 整合主要有平行不整 合和角度不整合两种,而角度不整合 一 般与抬 升剥蚀 有关,可能会破坏油气藏的保存条件,使油气散失或遭 受生物降解等破坏作用。在塔里木 盆地,不整合对 油 气成藏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不整合往 往与上、下渗透性砂体 一 起作为油 第3期武 芳 芳等塔里木 盆地油气 输导体系及对 油气成藏的控 制作用335 气长距离侧 向运移的通道。塔里木 盆地很多油气藏距 离烃源岩较远 ,油气经过 长距离侧 向运移,多期不整合 发挥了巨大作用。如塔北轮台断 隆7个构造带羊塔 克、英买力、红旗、牙 哈、雅克 拉、提北、提尔根 一 二八 台,白垩系 一 第三系不整合上部 为第三纪的底 砂 岩, 下部为 白垩 纪顶砂岩,两者厚度大,连续性好,与不整 合 一 起构成了良好的 油气运移通道,目前已发现的 古近系 一 白垩系 的油气来自于拜 城 与阳霞凹陷瞳 “ ,已 发现的油气藏主要集中在该不整合面 之上 60m 、之下 30ITI的范 围内。 2不 整合面控 制储层 的 发育,进而控 制油气 的 分布。古老碳酸盐岩基质孔 隙 一 般不发育,大 多 为溶 蚀缝洞,不 整合为储层 的发育提供了条 件。不 整合面 之下 的碳酸盐岩储层经过长 期的风 化和淋滤作用,裂 缝、溶洞十分 发育,所以该带 钻 井取心收 获 率通常较 低,且常出现钻具放空及钻 井 液漏失现象表 2。 通 过对轮南、塔 中、英买力地区各井 录井资料的统计,发现 井漏、放空 现象主 要发生在不 整合面以下 150m 范 围 内,个别井可 达 200r f l以 上。而轮南潜山所有工业油气 流井,连续产油气井段大都分 布在潜山面以下 200m以 内[2 ⋯ ,可见 油气富集层 段正好 处 在不整合面 之下的储 层发育带,不 整合面控制了之下有效储层的范 围。 表2塔 中和塔北 地区 不整合面之下碳酸 盐岩储层 钻进中钻具 放空及钻 井 液漏 失情况 Tab le2B itdrops andm ud losesofcarbonatereservoirunder unconityinTabeiareaandTazhongarea 3不整合面上、下 圈闭最易 成藏。与不 整合相 关的圈闭类型多样图2,有潜伏 剥蚀突起 圈闭如英 买34井志 留系、潜伏 剥蚀背斜构 造圈闭如英买 35 井志 留系、潜伏剥蚀单斜 构造 圈 闭如 哈得 18C志 留 系、地层超覆不整合油气 藏如塔中 101井石炭系、 碳酸盐岩 “ 淋滤带 ” 岩性 圈闭如轮 古 油气藏、不整合 上部砂岩中 的岩性 圈闭塔中62石炭 系、构造圈 闭 轮 台断隆古近系、新近系等。 潜伏剥蚀突起圈闭潜伏剥蚀背斜构造圈闭潜伏剥蚀单斜构造嗣闭 地层超覆不整合 圈团不整合上鄂岩性嘲闭不整合F鄂岩性 圈团 图2塔里木盆 地与不整 合 相 关的圈 闭 F i g .2TrapsrelatedwithunconityinTarimBasin 2.3 渗透性输导层 2.3.1 碎屑岩输导层 分布稳定 、连续 的渗透 性砂 岩 是油气侧向运移的 通道,沉 积相是决定其输导 能力 的主要因素。塔里木 盆地海 相碎屑岩输 导层 主要有石炭 系东河砂岩和志 留 系砂 岩。东河砂岩主 要是临滨和三角洲前缘相,以粒 间孑L、粒间溶孔为主,孔渗性好图 3,既是很好的油 气运移通道,又具有 良好的储集空间,东河塘油田 、塔 中4油田即为东河砂 岩 输导 油气运聚成藏的典型代 表。志 留系主要为滨浅海 相,砂体发育,且横向连续性 好,以粒 间孔、粒问溶孔和长石内溶孔为主 ,连通性好, 具有较好 的输导和储集条件。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普遍 含沥青砂,也说 明其侧向输导能力很好。 2.3.2 碳 酸 盐岩输导层 碳酸盐岩输导体 一 般基质孔隙不发育,储集空 间主要是 与不 整合、断层有 关的裂缝 、各 种 成因的溶 蚀裂 缝及溶蚀孔、洞 [2。 。⋯ 。有利的沉 积 相带 是 碳酸 盐岩输 导层形成 的基础,如塔中I号坡折带上奥 陶统 的棚缘礁滩 相储层发育,各种溶蚀作用多 发生在礁 滩体原 生孔 隙段与裂隙发育段 ,而台缘 内低能沉积 相带 储层较差,即使 存在 暴 露 淋 滤,也 很难形 成 优质 储层。多期构造作用 和溶蚀作用的改造 ,是碳酸盐岩 输导 层形成的关键因素,因为 即便是有利的高能相带 , 如生物礁滩等,若没有遭受溶蚀 改造作用,常常会因方 解石等的胶 结作用而使孔隙度降低 ,不能形成 输导 体 口⋯ 。根据成 因,碳酸盐岩输导体又可分为风化壳之 下的 “ 淋滤带 ” 型输导体和与风化壳无关的 “ 内幕 ” 型输 导体。 碳 酸盐岩 “ 淋滤带 ” 型输 导体是指不整合面之 下的 碳 酸盐岩经历了长期 的风化淋滤而形成的 以缝、洞系 统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 酸盐岩输导层,塔 中I号坡 折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石油学报 2009年 第3 卷 一一 参 辫篆一 a东河2井,C,5 621.1m, 8 0,细粒次长石岩屑砂岩, 构造缝与粒间溶孔、粒 间孔、 岩屑与长石粒内溶孔 b东河3井,c,5 712.8m, 80,细粒石英砂岩,粒问 溶孔、粒 间孔、粒内溶孔, 孔隙连通性好 c塔中4 01井,C,3679.95m, 50。中细砂岩,粒间孔、粒间 溶孔均发育,以粒问孔为主 d塔 中24井,c,38 05.95m, 8 0,细粒石英砂岩,粒向孔、 粒间溶孔、粒 内溶孔 e塔中11井,s,4 307.18m,f塔中12井,s,4 009.60m,g英买34井,s,538 9.16m,h哈得18井,s,5 274 .25Il l, 8 0,细粒岩屑砂岩,粒问孔8 0,中粒石英砂岩,粒问孔、8 0,中粒岩屑石英砂岩,粒问8 0,中粒岩屑砂岩,粒间溶 与微孔隙粒问溶孔、岩屑内溶孔孔、粒间溶孔,孔隙连通性较好孔、长石内溶孔 图3塔里木盆 地石炭系和 志留系砂岩铸体薄片 Fi g .3Castings ections ofCarboni ferous andSi lurians andinTarimBasin 带奥陶系油气藏、塔北轮古油气藏大多属此类输导层 , 储集空 间主要由非均质性很强的裂缝、溶蚀孑L洞构成, 分布在不整合面之 下 一 定 范围内。对于轮南奥 陶系油 气藏,有效裂缝主要发 育于潜山面之 下0 ~ 40m以及 80 ~ 14 01Tt范围内,岩溶孔 洞 主要分布于潜山面 之下 0 ~ 40m 的表层岩 溶带和 60 ~ 160m 的水 平 潜流 带 _2⋯ 。该类油藏规模 大, 一 般 为正常的温压系统,但 不具有统 一 的油水界 面,如图4,高部位的LG7井测 试 出水,而低部 位的 LGl5井、LG2井则 产油气,从 LG701井到LGl 5井,海拔从 一 4200m至 一 49001TI均 有油气 分 布,高差 达 700r n,说明 油气 藏不受 构造控 制,而主要取决于储层 的发育程度。 图4轮古油田奥陶系东西向油藏剖 面 F i g .4East - westprofi le ofOrdovicianreservoirinLunguO ilf iel d 碳 酸盐岩 “ 内幕 ” 型输导体与风 化壳无关,主要是 构造作用形成 的裂缝带及深埋条件下产生的溶蚀孑L洞 层。如英买2号背斜为 内幕孔洞 一 裂缝型油藏,岩心 中见到很多未充填的裂缝 和溶蚀孔洞,取心收获率普 遍较低,英买202井5 84 4 .63 ~ 585 1.13r n井 段,进尺 吕 、 辎 嫩 6.51 T I,岩心长0.8 5ITI,取心收获率仅为13.1% 。而深 埋条件下的溶蚀 机理有很多,如 断层沟通淡 水溶蚀作 用、埋藏条件下碳酸盐岩自身的溶解、深部热液流体的 改造作用、烃类侵位带人的有机酸 的溶蚀作用、烃类热 演化产生的C O等酸性气体的溶蚀作用、T S R作用产 第3期武芳芳等塔里 木盆地 油气输导体系 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337 生的HS、CO的溶蚀作用等∞ ”。 “ ,即使在深部 依然 存在强烈溶蚀作用形成的渗透性 能 较好的运移载 体 13。 。⋯ ,这 些作用 在四川 I盆地川东地区下三叠统飞仙 关组 和塔里木 盆地奥 陶系良里塔 格组最为明显。塔 中 162井背斜构造下奥陶统白云岩 气藏为 内幕型油气 藏,储集层段5 932 6 022m距不整合面1 032ITI,岩 性 为 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和粉晶灰岩,以裂缝 一 孔 隙型为主,网状缝、微 裂 隙及溶蚀孔洞发育 ,充填物中 有萤石,可能与热液流体的改造作用有 关 。另外塔参1 井处于中央断垒带的较 高部位,5044 .4 ~ 5131m 井段 距 不整合面743m白云岩储层缝 洞发育,储集空 间主 要为晶问孔和晶间溶孔,多沿微裂缝溶蚀扩大形成。 2.4 裂缝 裂缝从成因上分为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构造 裂缝 是构造 应力超过岩石的弹性 限度后 破裂而成的 , 非构造裂缝包括 成 岩 裂 缝、压溶 裂缝 等。成岩 裂缝是 由于 上覆岩层 的压力、本身的 失水 收 缩或重结 晶等作 用 形成的;压溶缝 是 由压溶 作用而形成的 。裂 缝的发 育程度主要受断层 、不整合面和岩性等因素控 制。断 裂 活动强烈 的地方 裂缝发育,且方 向多与 断层走向 一 致;不整合面以下 裂缝也较发育,如桑塔木断垒带上不 整合面以下20 ~ 50IT I裂缝发育口 5 l;另外裂 缝 的 发育 还受 到岩性的控制,颗 粒灰岩较 脆,易破碎,而灰泥丘 塑性较强,裂缝不发 育。裂缝 对油气成藏的作用主 要 体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 1裂缝可以增大储层 的渗透率,减小油气运移 的阻力,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 。如 哈得逊地区薄层 砂岩油藏 是东河砂 岩 中油气沿微裂隙垂向运移的结 果 _3。”] 。在桑塔 木 断垒带上的轮南4 4井下奥 陶统 灰 岩、轮南 14井石炭 系及中、下奥 陶统 灰 岩、轮南18井 奥 陶系灰 岩、轮南 48井 中 、上奥陶统 灰 岩 中均存在高 角度 、近于垂直分 布的含 有机包裹体的脉体 口⋯ ,说明 裂缝曾是轮南、桑塔木 断垒带上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 。 2裂缝 的存在有利于水 一 岩、烃 一 岩相互作用, 加速溶蚀作用的发生,形成大量 的扩溶缝及溶蚀孔洞 , 改善了储集空间。塔里木盆地 经 历 了多期构造运动,构 造缝、溶蚀缝、成岩缝等多种类型裂缝发育图 5,裂缝 的发育程度决定了碳 酸盐岩的渗透性能与油气的产能 。 a塔中62,4 754nl,50, 亮晶棘屑灰岩,粒缘缝、构 造缝、晶间缝沟通形成网络 b塔中62,475 1nl,x50, 亮晶棘屑灰岩,粒缘缝、构造缝、 粒内裂纹及溶孔沟通成网络状 c塔 中24 3,4541.53111,x80。 隐藻泥晶珊瑚灰岩,构造缝 内方解石溶蚀明显 d塔中8 26,5 664m,50, 亮晶棘屑灰岩,构造缝连接 溶蚀孔隙 一一一一 e塔中 4 4 ,4 88 6T n,x80,f轮南4,5 226m,50, g轮古100,5 4 36m,50,h轮古16,5 516m,x8 0, 亮晶生屑灰岩,沿缝合线亮晶砂屑灰岩,溶蚀孔洞残余砂屑硅质化 岩,构造 泥晶团灰岩,压溶缝呈锯齿 分布的溶孔沿构造缝分布 缝 网状分枝,硅质化晶间 状分布,溶蚀孔洞沿缝分布 孔沿裂缝附近分布 图5裂缝 对碳 酸盐岩储层的影 响 F i g .5EffectionoffracturesO Ncarbonate reservoir 2.5 火山岩刺穿体 火山岩刺穿体可以穿透 厚 层泥岩和碳 酸盐岩 ,形 成 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岩浆冷凝过程中,体积 收缩 , 可能会产生许多收缩缝,油气 则可 沿岩墙 表面及裂 缝 带向上 运移。其输导能力受到接 触 岩性 、成岩作用等 的影响。若所接触的岩性为脆性地层 ,则会 形 成破碎 带并伴生裂缝,接触面不易闭合;若为塑性地层 ,可能 会使塑性地 层发生变形 ,而使通道 封闭。接触带若以 溶蚀作用为主,通道不易 封闭;若以胶 结作用 为主 ,则 易于封闭。 火山侵入可能会使原来的油气藏遭到破坏 ,也 可 能堵塞原有 的油气运移通道 ,但火山刺穿体也可以作 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 。如塔中47井,早二叠 世强 烈的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活动 ,使早期 形 成 的背斜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338 石油学报 20{ 9年 第30卷 圈闭被改造成火 成岩侧向封堵的刺穿遮挡圈闭 ,油 气 沿 岩墙与围岩之间的通道运移 到志留系和 石炭 系 圈闭 中。 另外,火山侵入体可能会形成披覆型圈闭、超覆型 圈闭或岩浆刺穿遮 挡型 圈闭图6,是油气有利 的聚 集场所。 图6火成 岩油气藏圉 闭类型 Fi g .6Traptypesofigneoushydrocarbonres ervoir 3 输导体系有效性的主控因素 盆地中油气输导体系有很 多,但并 非都起到了油 气运移的作用,最近研究表明只有 1% ~ 10%的输导 体发挥了作用 口⋯ ,即 只有 一 小部分输导体系 是有 效 的。结合塔里木盆地的地质 条件,总结出了油气 输导 体系有效性的4个主要控制因素。 3.1 烃源灶 的位置及生排烃期 烃源灶是控制油气 分 布和富集的主 要因素之 一 , 决定着有效输导体系 的起始位置。 一 般与烃源灶相连 通 的输导体系是有效的。塔里木 盆地发育有4套烃源 岩寒武系 一 下奥陶统烃源岩、中 一 上奥 陶统烃源岩、 石炭系 一 下二叠统 烃源岩和三叠系 一 侏罗系烃源岩, 与这些烃源岩相连通的输导体或与之组成的复合输导 体系是有效的。如库车前 陆盆地白垩系储层中的天然 气来 自于三叠系 一 侏罗系烃源岩,通源断裂与渗透性 砂体、其他断裂组成 的复合输导体系是有效的;塔 中地 区的油气源灶 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满加尔凹陷和塔中北 斜坡 的寒武系 一 奥 陶系,因此与寒武系 一 奥 陶系烃源 岩相连通的断裂、不整合、渗透性输导层或与之组成的 复合输导体系是有效的。另外,由于构造运动的影 响, 生烃 中心可能会发生 迁移,且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