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平炉加料桥式起重机 J B / T 1 6 8 8 . 2 一 9 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炉加料桥式起重机的技术要求, 试验及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用料箱挑杆作为取物装置, 对平炉加料的桥式起重机 以下简称起重机 。 2 引用标准 G B 1 1 7 6 铸造铜合金技术条件 G B 3 7 6 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J B / T 7 6 8 8 . 1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通用要求 3 技术要求 除下述要求外, 其他技术要求按J B / T 7 6 8 8 . 1 中的有关规定。 3 . 1 环境条件 起重机的工作环境温度最低为一1 0 C, 最高不超过5 5 C. 32 使用性能 3 . 2 . , 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为料箱和被起升物料的质量总和。 3 . 2 . 2 起重机的主小车和副小车不得同时使用。 3 . 3 金属结构的材料 起重机的导架和导杆材料按J B / T 7 6 8 8 . 1中3 . 3 条规定。 3 . 4 主要零部件 3 . 4 . 1 挑杆摆动机构的曲轴、 连杆的材料应不低于G B 6 9 9 中的4 5 钢。 3 . 4 . 2 挑杆前段和后段的材料推荐采用力学性能适当的铬钥钢, 挑杆中段可采用不低于G B 1 1 3 5 2 中 的Z G2 7 0 - 5 0 0 钢 3 . 4 . 3 导架 3 . 4 . 3 . 1 导架采用筒形结构时, 应符合下述要求 a . 弯曲成型的筒体尺寸偏差按图1 和表1 的规定; 1,砂,,产,尸 4a . 0 1 ,,户J,户, . 图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1 9 9 5 - 0 6 - 1 6 批准 1 9 9 6 一 0 7 一 0 1 “ J B / T 7 6 8 8 . 2 一 9 5 表 1 直径 DH 偏差 公刀H 当筒体壁厚为下列数值时的圆度 6 3 0弯边C 2 0 0 0 - 2 5 0 0 士 1 11 71 1 5 2 5 0 0 - - 3 0 0 0士 1 3 2 01 3 5 3 0 0 0士 1 5 2 31 5 6 b . 每段的筒体与筒体, 或筒体合缝边的错边e 见图2 不得大于筒体厚度的1 0 y o , 但不超过2 m m; 图 2 c . 筒体的横向焊缝应进行超声波探伤, 其缺陷等级应不低于G B 1 1 3 4 5 中的ll 级〔 检验等级为B 3 . 4 - 3 . 2 导架采用析架结构时, 其构件的直线度按J B / T 7 6 8 8 . 1 中3 . 6 . 1 0 . 6 条的规定 3 . 4 - 3 . 3 导架上防倾翻滚轮的材料应不低于 G B 6 9 9 中的4 5 钢, 其硬度为2 6 0 2 8 0 H B S , 淬硬层深度为 1 . 5 mm 3 . 4 - 3 . 4 导杆导向用滑轨板 固定在回转机构大齿轮方孔内 应采用铸造锰黄铜、 锡青铜或铝铁青铜。 推荐采用G B 1 1 7 6 中的Z C u A 1 8 Mn 1 3 F e 3 . 3 . 4 - 3 . 5 导杆导向滑轨板固定后, 其中心线应与导架中心线平行, 其平行度误差不大于3 mm; 导向滑 轨板与导向件方孔中心线的对称度误差不大于。 . 5 m m。 对称导向滑轨板接触面的距离偏差为立 l m m, 导 向滑轨板接触顶面的 垂直度公差应不低于8 级。 导向滑轨板接触顶面粗糙度R a 的最大允许值为6 . 3 K m 3 . 4 . 4 导杆 3 . 4 . 4 . 1 导杆的直线度公差按表2 规定。 表 2 mm 构件长度4 0 0 0 -8 0 0 0 8 0 0 0 - - 1 2 0 0 0 1 2 0 0 0 - 1 6 0 0 0 直线度公差 3 - 64- - 8 } } 3 , 4 . 4 . 2 导杆导向用轨道 固定在导杆上 顶面的距离偏差为谧 m m; 每组对称顶面的平行度误差不 大于。 . 5 m m; 顶面与导杆中心线的对称度误差不大于。5 m m 顶面的垂直度公差应为8 级。导向轨道 顶面粗糙度R a 的 最大允许值为3 . 2 p m , 3 . 4 . 5 挑杆锁紧机构如采用液压驱动时, 其液压元件应符合G B 3 7 6 6的要求 35 装配 起重机小车的装配示意见图3 3 . 5 . 1 导架与小车架连接时, 导架中心线对小车车轮支承面 以装四个车轮的弯板加工平面为基准点 的垂直度误差不大于1 / 2 o o o , 如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小车架与导架, 则每边至少应有两个与孔配合的定位销。 J s / T 7 6 8 8 . 2 一 9 5 1 一传动立轴理 一万向联轴器; 3一 轴承架; 4 一小齿轮 5 一 大齿轮; 6 -限位开关; 7 一轴承架; 8 -导 杆; 9 一导架; 1 。 一小车 图 3 3 . 5 . 2 导架内导向滑轨板中心线应与导架中心线平行, 其平行度误差不大于3 m m 3 . 5 . 3 导架上的上、 下支承的同轴度误差应不大于。 . 5 mm, 支承面对其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应不大于 1 / 2 0 0 0 . 3 . 5 . 4 导向滑轨板与导杆轨道的间隙应为1 1 . 5 m m. 3 . 5 . 5 导杆安装后的垂直度误差不得大于1 / 2 0 0 0 检查基准点为导架末端 , 且在上、 下支承滑动时不 得有卡阻现象。 3 . 5 . 6 回转机构传动立轴用万向联轴器连接后, 上下位置差应不大于4 m m 3 . 5 . 7 起吊导杆的取物装置, 其吊具螺母下的滚动轴承与横梁应紧密接触。 3 . 5 . 8 回转机构用减速器和开式大齿轮应与基础底座固定好, 不得在起、 制动时产生位移, 或将起、 制 动时的冲击力通过特制连接件传给基础底座承受 3 . 5 . 9 导架上的防倾翻反滚轮安装后, 其滚动踏面与主梁下翼缘板的间隙应为3 - 8 m m, 5 6 0 J B / T 7 6 8 8 . 2 一 9 5 3 . 5 . 1 0 挑杆各段连接后, 其连接锥面应紧密接触, 且接触面积应不小于7 5 . 3 . 5 . 1 1 调整挑杆锁紧机构中液压推动器的行程或其他锁紧装置, 使锁箱准确可靠。 3 . 6 电气设备 允许主起升机构和副起升机构, 副小车和料杆旋转机构用一套控制设备, 其线路必须保证在同一时 间内只能控制其中一个机构 3了 安全、 卫生 17 . 1 主小车 仁的回转机构用蜗轮减速器应设有力矩超载限制装置, 其极限力矩为额定力矩的 1 . 2 5 倍。 3 . 7 . 2 主起升机构还应设置下极限位置限制器 3 . 了 . 3 对不采用滑环集电器而采用电缆供电的导杆回转机构应设回转限制器, 并应限制转动圈数以防 电缆绞乱、 拉断 3 . 了 . 4 主小车应设有能移动小车的手轮装置, 以防突然断电时, 能将料杆从炉内退出 3 . 了 . 5 司机室内应设有料箱锁紧指示信号装置 3 . 了 . 6 下部回转平台应设有隔热防护围挡 3 . 8 润滑 对导架内的机构推荐采用集中润滑, 导杆导向滑轨宜采用干油润滑。 4 试验 4 . 1 目测检查 起重机的目测检查除按J B / T 7 6 8 8 . 1 中4 . 1 条规定外, 还应对导架和导杆及料杆进行检查 4 , 2 合格试验 试验时推荐采用逐步加载的方法, 允许一次加载至额定起重量。 在标准电压及电动机额定转速下做 各方向的动作试验, 除验证J B / T 7 6 8 8 . 1中4 . 2 条所规定的内容外, 还应包括本标准表3 所列项目。 表 3 序号项目名称计量单位要求值极限偏差 1 下平台回转工作范围 0 }5 Y- 按 设 计 m f 规 定{ 1 1 S 一 丽 奚 万苦呀 覆 施 彩 荻毕 0 2 丁作速度 一 导杆 回转速度 r / mi n 挑杆回转速度 v 七 杆摆动频率次/ mm 3 断电时主小望仁 移动用手轮装置 a 料箱锁紧机构 } 一 x xx r一 斗- 灵敏准确一 5 料箱锁紧指示信号 4 . 3 承载能力试验 4 . 3 . 1 静载试验 起重机的静载试验除按J B / T 7 6 8 8 . ] 中4 . 3 . 1 条要求外, 还应符合下述要求 a . 试验前将副小车停放在跨端; b . 将空载主小车停放在跨度中问位置, 加料挑杆与大车运行方向相垂直, 定出测量基点; c . 试验时按1 . 2 5 G 。 加载, 以加在料箱内为准, 将主小车开到跨中, 卸载后检查主梁跨中基点处有 无永久变形 4 . 3 . 2 动载试验 起重机的动载试验除按J B / T 7 6 8 8 . 1 中4 . 3 . 2 条有关要求外, 还应符合下述要求 J B / e 7 6 8 8 . 2 一 9 5 试验时按1 . 1 G 。 加载, 对主小车以加在料箱内为准 主小车、 副小车应分别进行试验 ; a.阮 c . 料箱挑杆摆动、 回转、 锁紧机构等动作应反复试验5 次。 试验中要求各机构运转平稳, 并能达到各机构的功能要求, 在回转与起升机构联动时, 导杆不允许 有卡阻现象。 5 检验规则 按J B / T 7 6 8 8 . 1 第5 章规定。 6 标志、 包装、 运输和储存 除按J B / T 7 6 8 8 . 1 第6 章要求外, 还应增加下述要求 a . 导杆必须包扎、 架装好。在运输过程中不得碰坏和产生永久变形 n . 导杆导向滑轨板必须进行防锈包装。 了 保证期 按J B / T 7 6 8 8 . 1 第 7 章规定。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太原重型机器厂负责起草,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永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