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77. 160 H72 JB/T 7908--1999 内燃机粉末冶金机油泵转子 技 术 条 件 Specifications for P/M oil pump rotor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1999-08-06 发布 2000-01-01 实施 国 家 机 械 工 业 局 发 布 前 言 本标准是对 JB/T 790895内燃机粉末冶金机油泵转子 技术条件的修订。 本标准与 JB/T 790895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改变如下 去掉“未经机械加工的转子” ,即毛坯转子的全部内容。 内转子密度约提高 0.1 g/cm3,外转子密度约提高 0.2 g/cm3。原标准含油密度分别要求不小于 6.4 g/cm3和 6.3 g/cm3,现在均为 6.4 g/cm3(不含油) ,相当于含油密度 6.48 g/cm3。 明确规定了化学成分。但将化学成分写在附录 A里,只作生产的依据,而对产品可不做检查。 增加了对转子精度和公差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JB/T 790895。 本标准的附录 A 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粉末冶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粉末冶金厂、莱阳琴岛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勤。 本标准于 1989 年 2 月 17日以 GB 1042789首次发布,于 1996 年 4 月调整为 JB/T 790895。 JB/T 7908--1999 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粉末冶金机油泵转子 (以下简称转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 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 0.5 MPa 的内燃机机油泵。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23.11981 钢铁及合金中碳量的测定 GB/T 223.71981 合金及铁粉中铁量的测定 GB/T 223.19198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铜量 GB/T 51631998 可渗性烧结金属材料密度的测定 GB/T 68041986 烧结金属衬套径向压溃强度测定法 GB/T 79641987 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室温拉伸试验 GB/T 9097.11988 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表观硬度的测定 第一部分截面硬度 基本均匀的材料 JB/T 79051999 烧结金属材料(硬质合金除外)抽样 3 技术要求 3. 1 转子应符合本标准及其它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3. 2 转子用材料的化学成分见附录 A(标准的附录) 。 3. 3 转子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1 的规定。其中密度和含油密度任做一项试验就可。 表 1 物理力学性能 密度 g/cm3 含油密度 g/cm3 抗拉强度 MPa 径向压溃强度 MPa 表观硬度 HB ≥6.4 ≥6.48 ≥294.2 ≥400 70120 3. 4 外转子外径和内转子内孔为 8 级精度。外转子外径优先推荐 h8;内转子内孔优先推荐 H8。 3. 5 转子宽度公差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国家机械工业局 1999-08-06 批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内燃机粉末冶金机油泵转子 技 术 条 件 Specifications for P/M oil pump rotor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JB/T 7908--1999 代替 JB/T 790895 2000-01-01 实施 JB/T 7908--1999 2 表 2 转子宽度公差 mm 转 子 宽 度 ≤20 >20 公 差 0 020. 0− 0 030. 0− 3. 6 齿型部位的上下偏差 a)内转子长短径上偏差为0; b)内转子长短径下偏差为 –(最大啮合顶隙–最小啮合顶隙)/2; c)外转子内切圆下偏差为 最小啮合顶隙; d)外转子内切圆上偏差为 (最大啮合顶隙–最小啮合顶隙)/2与最小啮合顶隙之和; e)外转子限止圆直径下偏差应与内切圆下偏差相等;上偏差可相等也可较内切圆上偏差略大,但 最大不得超过 0.01 mm。 举例 JZS40406 型号的转子, 长径为 29.7 mm; 短径为 18.5 mm; 内切圆为 24.1 mm; 限止圆为 35.3 mm;啮合顶隙为 0.060.15 mm。应标注为29.7 0 045. 0− ;18.5 0 045. 0− ;φ24.1 105. 0 060. 0 ;φ35.3 115. 0105.0 060. 0 。 3. 7 位置公差 3. 7. 1 内转子各齿顶相对于内孔圆跳动为 0.08 mm; 3. 7. 2 内、外转子的端面分别相对于其内孔和内切圆圆跳动为 0.03 mm; 3. 7. 3 外转子外圆相对于内切圆的圆跳动为 0.08 mm,且遵守最大实体原则。即 0.08 mm的跳动值是 在外转子的相关处在最大实体尺寸时给定的, 此时齿型曲面最小、 外圆尺寸最大, 如偏离最大实体尺寸, 允许将其差值加到圆跳动公差上去,但最大圆跳动值为 0.10 mm。 标注实例如图 1 所示 图 1 外转子圆跳动标注示例 3. 8 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表 3的规定。 JB/T 7908--1999 3 表 3 转子表面粗糙度 μm 部 位 粗 糙 度 外转子外圆 内转子内孔 内、外转子两端面 内、外转子齿型面 倒 角 3. 9 转子外表面不允许有碰伤、裂缝、破损及氧化等现象。还应消除尖角和毛刺。 3. 10 内、外转子应有良好的互换性。啮合状态时应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 4 试验方法 4. 1 总铁的测定按 GB/T 223.7 的规定。 4. 2 化合碳的测定按 GB/T 223.1 的规定。 4. 3 铜含量的测定按 GB/T 223.19 的规定。 4. 4 密度和含油密度的测定按 GB/T 5163 的规定。 4. 5 抗拉强度的测定按 GB/T 7964 的规定。 4. 6 压溃强度的测定按 GB/T 6804 的规定。 4. 7 表观硬度的测定按 GB/T 9097.1的规定。 4. 8 表面粗糙度的测定可用粗糙度比较样块或封样法。 4. 9 外观采用目测。 5 检验规则 5. 1 型式检验 5. 1. 1 除化学成分、齿型和只供设计用的参数外,本标准和其它有关标准及产品图样上提到的所有技 术要求为型式检验项目。 5. 1. 2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初次投产时; b)当转子的设计、工艺、材料及齿型曲线改变时; c)间隔 1年再次生产时。 5. 1. 3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从检验合格的转子中抽取。 5. 2 出厂必检项目 除化学成分外, 本标准技术要求中规定的所有项目及啮合顶隙、 外转子外径尺寸、 外转子内切圆尺 寸、外转子厚度尺寸、倒角尺寸、 内转子长径尺寸、内转子内孔尺寸、 内转子厚度尺寸和内转子倒角尺 寸为出厂必检项目。 5. 3 产品检验用的样本应在提交的合格批中随机抽取。 5. 4 物理力学性能检验的抽样和评定按 JB/T 79051999中 3.3 的规定; 其它项目的检验按 JB/T 7905 1999中 3.2 的规定。检验中的抽样方案、合格质量水平应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JB/T 7908--1999 4 5. 5 每批产品经质量检验部门检查合格后签发合格证方可出厂。 6 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6. 1 产品检验合格后方可包装。 6. 2 包装后的产品要保证在正常运输条件下不损坏。 在正常贮存条件下, 自出厂之日起半年内不生锈。 6. 3 每个包装毛重不得超过 25 kg。 6. 4 箱内应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 6. 5 外包装可用木箱或纸箱。 6. 6 标志 要在箱外明显处写上或印上标志。标志内容包括 a)产品名称、型号和数量; b)净重与毛重; c)制造厂名; d)包装日期; e)写上“小心轻放”和“防潮”等字样。 6. 7 转子应贮存在干燥库内。 JB/T 7908--1999 5 附 录 A A1 Fe–C–Cu材质的化学成分比例见表 A1。 表 A1 Fe–C–Cu 材质化学成分比例 (质量分数) Fe 化合碳 Cu 其 它 余量 0.21.0 15 <3 A2 Fe–C 材质的化学成分比例见表 A2。 表 A2 Fe–C 材质化学成分比例 (质量分数) Fe 化合碳 C总 其 它 余量 0.250.60 <1.0 <3 (标准的附录) 转 子 用 材 料 JB/T 7908--1999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内燃机粉末冶金机油泵转子 技 术 条 件 JB/T 7908-1999 * 机 械 科 学 研 究 院 出 版 发 行 机 械 科 学 研 究 院 印 刷 (北京首体南路2号 邮编 100044) * 开本8801230 1/16 印张1/2 字数12,000 2000年3月第一版 2000年3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500 定价 5.00元 编号 99--1189 机械工业标准服务网http//www .JB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