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石油钻井工程专业标准化委员会2012年宣贯会材料之一 SY/T 5089.1-2011 钻井井史格式 第1部分陆地部分 释 义 石油钻井工程专业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 2012年5月 目 录 SY/T 5089.1-2011 钻井井史格式 第1部分陆地部分释义1 附SY/T 5089.1-2011 钻井井史格式 第1部分陆地部分75 2 SY/T 5089.1-2011 钻井井史格式 第1部分陆地部分 释 义 一、概述 根据国能科技 [2010]320号文关于下达2010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和油标委[2010]14号文关于印发2010年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复审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由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监督管理中心和中石化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承担修订SY/T 5089.1-2011钻井井史格式 第1部分陆地部分(计划编号国能科技[2010]320号能源20100007)。 在石油钻井工程专业标准化委员会的精心指导和组织下,在中石油、中石化的大力支持下,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089.1-2011钻井井史格式 第1部分陆地部分经过一年半的修订,于2011年7月28日由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准发布。 1、本标准所涉及技术的发展情况 (1)、本标准修订情况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SY 5089-1985钻井井史及班报表格式、SY/T 5089-1992钻井井史及班报表格式、SY/T 5089.1-2007钻井井史格式 第1部分陆地部分,SY/T 5089.1-2011钻井井史格式 第1部分陆地部分,共修订三次。 本部分SY/T 5089.1-2011是对SY/T 5089.1-2007钻井井史格式 第1部分陆地部分的修订。 (2)、原标准执行情况 SY/T 5089.1-2007规定了石油及天然气陆上钻井井史的格式、内容和填写要求。其局限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SY/T 5089.1-2007与SY/T 5841-2005钻井技术经济指标及计算方法和SY/T 5089-2004石油天然气钻井日报表三项标准间,在钻井工程术语、时效划分及统计方法方面未统一;二是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钻井工程方面新工艺试验和推广日益增多,SY/T 5089.1-2007未能体现钻井工艺技术的发展。 由于以上原因,主要是钻井工程术语、时效划分上与钻井传统习惯不一致,原标准在各油气田和钻探公司未能得到广泛执行。 (3)、修订意义 修订钻井井史格式 第1部分陆地部分,以规范陆上钻井井史的格式、内容和填写要求,保持原标准结构,传承钻井习惯,确保术语连贯,结合钻井技术发展补充完善内容,修订成一项独立、完整的陆地钻井井史标准,指导钻井井史规范填写和验收。 2、本标准修订过程 (1)、修订原则 本部分修订主要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统一钻井井史格式 第1部分陆地部分、钻井技术经济指标及计算方法、石油天然气钻井日报表三标准间,钻井工程术语、时效划分及统计方法;二是结合钻井工艺技术的发展,补充完善钻井井史格式 第1部分陆地部分的相关内容。 本标准修订遵循原则 一是钻井井史格式 第1部分陆地部分、钻井技术经济指标及计算方法、石油天然气钻井日报表三项标准间,时效划分统一; 二是尽量保持原钻井井史的结构框架不变,最大限度接纳各油公司、钻探公司的合理化意见,使钻井井史尽量满足各方需求和习惯; 三是修订后的钻井井史,应能够最大程度反映钻井的施工记录和关键技术记录。 (2)、修订过程 2010年1月,标准修订工作组对SY/T 5089.1-2007钻井井史格式 第1部分陆地部分、SY/T 5841-2005钻井技术经济指标及计算方法和SY/T 5089-2004钻井日报表发布实施以来各油气田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并组织塔里木油田甲乙方钻井技术人员对原标准进行了细致对比和深入讨论,重点探讨了标准执行情况、执行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希望修订/补充的标准内容等,初步明确了修订框架和重点修订内容。 2010年4月18日,召开石油钻井工程专业标准化委员会2010年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会议,与会委员与专家对三项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框架进行了充分讨论,对本标准提出了如下修订意见规范统一这三项标准中的术语、时效划分及统计方法;结合钻井工艺技术的发展,补充完善钻井井史格式 第1部分陆地部分的相关内容。 2010年5月,按照油标钻专字【2010】6号2010年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会议纪要通知的工作任务和进度要求,对标准编写大纲进行了调整。 2010年6月,标准修订工作组调研了部分油气田公司和钻探公司的钻井井史标准的执行情况,查阅分析了中石油塔里木、吐哈、西南、大庆、渤钻、川庆和中石化中原、江汉、西北局钻井井史的格式和内容,并充分考虑了油公司和服务公司的要求。编写组起草人员亲自到钻井现场,与在塔里木油田提供钻井技术服务的西部钻探(新疆、吐哈)、川庆钻探(四川、塔西南)、渤海钻探(华北、大港)、胜利、中原的钻井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征求了承包商钻井井史填写人钻井工程师的意见,广泛听取了钻井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建议,完成了草案稿。 2010年6月15日、6月28日,塔里木油田两次组织钻井监督等钻井技术人员进行了草案稿讨论会,起草组根据会议意见修改了标准文稿,并与原起草单位进行了认真沟通,于2010年6月30日形成了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 2010年10月,标准修订工作组向专标委专家组成员共发25份征求意见稿,20位专家返回意见16份,共反馈意见149条。通过对意见汇总对比,采纳92个,部分采纳17个,未采纳 40 个,并于12月1日完成审查稿。 2010年12月,三名编写组成员参加了石油钻井专标委组织的2010年标准技术审查工作会议,并按照审查会上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对送审稿进行了修改。 2011年1月,完成钻井井史格式 第1部分陆地部分报批稿。 3、与原标准的区别 本部分是以SY/T 5089.1-2007为基础修订完成的。新修订的SY/T 5089.1-2011保持原标准框架结构,主要修订情况如下 1、修改了地质简介,将“设计地层及岩性描述”改为“地质分层及岩性描述”;删除了地质设计基本数据中的钻井液类型及密度要求; 2、修订了钻井基础数据,增加了侧钻井和老井加深开工日期,将“钻前时间“改为”搬安与准备时间“,将“台月效率“改为”钻机月速“; 3、增加了“井身结构数据表”; 4、修改了地层压力试验,将“地层漏失压力试验”改为“地层承压(破裂压力)试验”; 5、修改了井径数据表,增加了各井段最大井径及扩大率; 6、增加了井温数据; 7、修改了套管数据表,将“套管强度数据表“改为”套管基础数据表“”,将套管数据表改为套管串记录表; 8、修改了故障内容,将“故障”改为“钻井故障”、“钻井事故”; 9、增加了全井钻井时效,并修改了钻井时效划分; 10、增加了技术总结的内容。 二、标准内容释义 (一)、 SY/T 5089.1-2011章节概述 SY/T 5089.1-2011钻井井史格式 第1部分陆地部分的内容除目次、前言外,共3章。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钻井井史格式与内容 3.1 封面 3.2 扉页 3.3 填写要求 3.4 目录 3.5 钻井井史格式与内容 另外,附有3个规范性附录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钻头磨损分级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分支井汇总数据格式与内容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分支井分支数据格式与内容 (二)、分章节详细介绍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按照标准协调、一致的原则,修订时对于已有标准规定的内容引用相关标准。引用标准主要包括 SY/T 5088 钻井井身质量控制规范 SY/T 5415 钻头使用基本规则和磨损评定方法 SY/T 5841 钻井技术经济指标及计算方法 【说明】 l 将“评定井身质量的项目和计算方法”改为“钻井井身质量控制规范”。 因为SY/T 5088 评定井身质量的项目和计算方法已经修订为SY/T 5088-2008 钻井井身质量控制规范; l 保留SY/T 5415 钻头使用基本规则和磨损评定方法和SY/T 5841 钻井技术经济指标及计算方法。 2 封面、扉页、填写要求 2.1 封面 钻 井 井 史 井 号 油(气)田 承 包 商 钻机型号 上报日期 【说明】 l 将封面和扉页采用A4纸的长宽改为“297mm210mm”; l 在封面分别增加了“井号”、“油(气)田”、“承包商”、“钻机型号”、“上报日期”,删去了“单位”,直观展现完成井的基本情况。 2.2 扉页 钻 井 井 史 井 号 井 别 井 型 钻机队号 技术负责人 平台经理 (钻井队长) 钻井监督 填写单位 填写人 审查人 填写要求手写签字 【说明】 l 在扉页增加“井号”、“井别”、“井型”、“填写人”、“填写单位”等; l 扉页中下端增加“填写说明手写签字”,明确填写人必须亲自签字认可; l 将“钻机编号”改为“钻机队号”,“钻井队长”改为“平台经理(钻井队长)”,“填报单位”改为“填写单位”; l 删掉了“填报日期”, 因为封面中已有“上报日期”。 2.3 填写要求 填 写 要 求 n 钻井井史是一口井的钻井档案资料,由钻井工程师(技术员)负责填写,并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n 填写内容齐全、准确、真实,图表清晰。 n 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正楷字填写,或采用计算机打印。 n 用法定计量单位,数据取值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 n 设备、器材型号(代号),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按其要求填写。 n 井径按电测提供的分段平均井径填写。 n 井身质量填合格、不合格。分支井只要有一个分支的井身质量不合格,则分支井的井身质量不合格。 n 固井质量填优质、合格、不合格、裸眼。分支井只要有一个分支的固井质量不合格,则分支井的固井质量不合格。 n 钻井液全套性能每日填写两次。 n 钻井工程师(技术员)调动工作时,应向新任的钻井工程师(技术员)交接清楚,不得中断填写。 n 钻井队工程师(技术员)按规定时间上报,交由相关部门审核。 【说明】 l 删去了填写要求中“技术总结主要内容”一项,将技术总结主要内容介绍放至钻井井史的第27项“技术总结”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l 将填写要求中“完井后由钻井队长审核,钻井队工程师(技术员)按规定时间上报”改为“钻井队工程师(技术员)按规定时间上报,交由相关部门审核”。 3 钻井井史目录 钻井井史内容由25项增加至27项,增加“全井时效”和“新技术应用”两项内容,27项内容见钻井井史目录。 目 录 1 地质简介6 2 钻井基础数据8 3 钻井主要设备情况9 4 井身结构11 5 井口装置13 6 钻具25 7 钻头29 8 钻井液30 9 油气层保护31 10 油气井压力控制33 11 直井测斜34 12 定向井34 13 欠平衡钻井34 14 井径、井温34 15 钻井取心34 16 中途测试34 17 固井34 18 井下复杂34 19 钻井故障、钻井事故34 20 环境保护34 21 钻井施工进度分析34 22 主要材料消耗统计34 23 钻井日志34 24 钻井月志34 25 全井时效34 26 新技术应用34 27 技术总结34 【说明】 l 将“井径”改为“井径、井温”,增加井温数据,为下固井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 l 将“钻井事故”改为“钻井故障、钻井事故”。其依据有一是SY/T 5247-2008 钻井井下故障处理推荐做法术语和定义中对“钻井井下故障”定义为“钻井过程中发生在井眼不能正常作业,需要使用特殊工具、采用特殊工艺进行打捞处理的现象。通常包括井下落物、管柱折断或脱扣、卡钻等”;二是SYT 5313-2006钻井工程术语第15章“钻井井下故障及处理”中包括卡钻、钻具断裂、井下落物等;三是SY/T 5841-2011钻井技术经济指标及计算方法3.2中对非生产时间的表述为“影响钻井、完井工作正常进行的时间,包括复杂时间、故障时间、事故时间、修理时间、钻井停待时间”。其中故障时间是处理钻具断落、滑脱损失、井下落物、固井故障、测井故障损失的时间;事故时间包括处理人员伤亡损失、重大设备损坏损失的时间。可见钻井故障和钻井事故应分开,分别记录; l 增加“全井时效”,进行时效统计,因为全井时效有助于系统分析各开完生产时间和非生产时间; l 增加“新技术应用”,各油田都在大力试验和推广新技术,真实记录钻井工程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工具,体现钻井技术进步,进行新技术应用总结有助于为后期新技术使用提供经验。 4 地质简介 4.1 地质设计基本数据 1 构造名称 2 井号 3 井型 4 井别 5 井位 井口坐标 横坐标 纵坐标 地理位置 构造位置 测线位置 6 地面海拔高度 m 7 转盘面海拔(补心)高度 m 8 设计完钻井深 m 设计完钻垂深 m 9 磁偏角 10 钻探目的 11 完钻层位 12 完钻原则 13 生产套管联顶节下入(联入)深度 m 14 生产套管下入要求 直径 mm 水泥浆返至井深 m 15 靶区要求 【说明】 l 将“设计完钻井(斜)深”改为“设计完钻井深”和“设计完钻垂深”两部分。因为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深入,定向井、水平井比例越来越大,地质设计中对完钻井深、完钻垂深已进行区别,钻井井史也应分项填写; l 删去了“钻井液类型及密度要求”。其原因是钻井液部份有详细记录,并且各井段要求也不相同; l 将“靶点数量 个”改为“靶区要求”。其原因是地质设计中对靶区要求包含靶点数量、半径等,不仅仅是靶点数量。 4.2 地质分层及岩性描述 地质年代 分层 设计井深 m 实钻井深 m 层厚 m 油气层位置 m 主要 岩性描述 地层压力系数 地层 走向 地层 倾角 备注 斜深 垂深 斜深 垂深 顶界 底界 【说明】 l 将“设计地层及岩性描述”改为“地质分层及岩性描述”,删除“设计”。因为钻井井史更应记录实钻地层情况; l 将“底界深”分解为“设计井深”、“实钻井深”两项,并分别包含“斜深”和“垂深”,可进行设计与实钻地层的对比。 5 钻井基础数据 1 开始搬迁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2 开始安装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3 第一次开钻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侧钻井开工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a 第一次完钻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加深井开工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b 4 第二次开钻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第二次完钻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5 第三次开钻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第三次完钻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6 第四次开钻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第四次完钻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7 第五次开钻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8 完钻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9 完井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10 搬安与准备时间 天 时 分 11 钻井时间 天 时 分 12 完井时间 天 时 分 13 建井时间 天 时 分 14 中途测试时间 天 时 分 15 完钻井深 m 完钻垂深 m 16 完钻层位 17 油气层顶部井深 m 油气层底部井深 m 18 完井方法 19 钻井台月 月 20 钻井月速 m/月 21 平均机械钻速 m/h 22 井身质量 23 固井质量 24 钻井取心进尺 m 平均收获率 25 工程报废进尺 m 返工进尺 m 进尺损失率 (=返工进尺/总进尺) 26 完井总进尺 m 27 钻井故障次数 次 钻井事故次数 次 28 使用钻头数量 只 29 同平台完成井井号 执行SY/T 5088标准; a 侧钻井开钻次数的确定方法开窗侧钻点上层有n层套管,开钻为n1开,延续老井开钻次数; b 加深井开钻次数的确定方法上层有n层套管,开钻为n1开,延续老井开钻次数。 【说明】 l 增加了“侧钻井开工日期”和“ 加深井开工日期”,将老井侧钻开工和老井加深与新开钻井一开日期加以区别; l 将“钻前时间”改为“搬安与准备时间”,只记录建井期间钻机动用的开钻前搬安与准备的相关时间,与钻前工程时间加以区别; l 将“完钻井(斜)深”改为“完钻井深”,因为井深指测深,不要求垂深则指测深(斜深); l 将“台月效率”改为“钻井月速”,钻井月速更能直接表达实际意义; l 删去了“地质报废进尺”内容。原因钻井井史主要记录钻井工程施工情况,尽管发生地质报废进尺,但仍然是工程进尺,无需另行记录; l 增加了“钻井进尺损失率算法”,SY/T 5841-2011钻井技术经济指标及计算方法中定义为“用统计单位报告期内工程报废进尺之和除以钻头进尺之和的百分比表示”; l 将“故障次数”分解为“钻井故障次数”和“钻井事故次数”; l 删去了使用钻头数量的补充解释的“不包括取心钻头和扩划眼钻头”,将取心钻头和扩划眼钻头也纳入钻头使用总数量; l 删去了“平均钻头进尺”及其补充解释,平均钻头进尺对不同尺寸的钻头使用情况评价没有实际意义; 明确了开钻次数的确定方法侧钻井开钻次数的确定方法是“开窗侧钻点上层有n层套管,开钻为n1开,延续老井开钻次数;加深井开钻次数的确定方法是上层有n层套管,开钻为n1开,延续老井开钻次数”。 6 钻井主要设备情况 序号 名 称 生产 厂家 型号 规格 载荷kN 或 功率kW 工作时间 运转 情况 主要部件 更换情况 本井 h 累计 h 17 节流、压井管汇 【说明】 l 将“防喷器节流、压井管汇”改为“节流、压井管汇”,也能表达对应意义。SYT 5313-2006钻井工程术语14.26“井控装备”中也称“节流管汇”和“压井管汇”。 7 井身结构 7.1井身结构示意图 补心高 m 【说明】 l 增加井身结构中心线和转盘面水平线,提供了井身结构示意图绘制基准;增加“补心高 m”,其原因是不同钻机型号,补心高也不同,为井口装置提供安装高度依据. 7.2 井身结构数据表 井筒名 钻头 直径 mm 井深 m 套管 套管鞋 深度 m 水泥封固井段 m 人工 井底 m 套管附件 外径 mm 钢级 下入井段 m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名称 深度 m 名称 深度 m 名称 深度 m 井筒名填写主井眼、分支1、分支2。 【说明】 l 增加井身结构数据表,与井身结构图配合,便于查询。增加井筒名,对主井眼、分支1、分支2等井筒进行区别。 8 井口装置 8.1 开钻井口装置至第 次开钻井口装置 8.1.1 防喷器系统 井控装置 名称 规格型号 压力 等级 MPa 生产 厂家 出厂 日期 出厂编号 或 油田自编号 试压结果 介 质 时间 min 压力 MPa 压力下降 MPa 是否 合格 环形防喷器 单闸板防喷器/上 单闸板防喷器/下 双闸板防喷器/上 双闸板防喷器/下 四通/上 四通/下 变压(变径)法兰 升高短节 控制系统 节流管汇 压井管汇 放喷管线 【说明】 l 将“单闸板防喷器”改为“单闸板防喷器/上”、“单闸板防喷器/下”,“双闸板防喷器”改为“双闸板防喷器/上”、“双闸板防喷器/下”,因为实际作业中存在安装两个单闸板防喷器或两个双闸板防喷器的情况,应进行分别说明; l 增加了“四通/上”、“四通/下”、“变压(变径)法兰”、“升高短节”内容,这四项与防喷器一样,同样有压力级别、通径和试压检验测试,应单独列出; l 增加了防喷器的“出厂日期”和“出厂编号或油田自编号”,便于追溯查询. 8.1.2 套管头型号规格及性能 规格、型号 生产厂家 出厂日期 出厂编号或油田自编号 连接方式 材质 坐挂载荷 kN 注密封脂压力 MPa 试压结果 介质 时间 min 压力 MPa 压力下降 MPa 是否 合格 【说明】 l 套管头型号及性能表格中,增加“出厂日期”和“出厂编号或油田自编号”,套管头是套管与防喷器结合之间的重要连接部件,需要记录其基本信息,便于追溯查询。 8.2 完井井口装置 采油树技术规格表格 公称外径 mm 工作压力 MPa 清水密封试压 MPa 气密封试压 MPa 闸阀通径 mm 大四通最大孔径 mm 连接形式 材质 外形尺寸 mm 总重量 kg 高 宽 【说明】 l 在完井井口装置采油树技术规格中增加了“材质”项,采油树必须结合油气井情况选择,如是否抗硫等。 9 钻具 9.1 钻具组合 序号 施工内容 井段 m 钻具组合(按下井顺序录入型号、规格、长度) 备注 起 止 段长 【说明】 l 将“钻铤使用及检查”改为“钻具检查”,并且分钻铤、钻杆、其它钻具三类,重点突出对钻具的检查;并对其它钻具进行说明,“其它钻具指除钻杆、钻铤、稳定器和动力钻具外的钻具”; 9.2 钻具使用检查 序号 检查日期 年/月/日 井深 检查 方式 钻铤损坏 钻杆损坏 其它钻具a 损坏情况描述 尺寸 钢级 厂家 根数 根 长度 mm 尺寸 钢级 厂家 根数 根 长度 mm 名称 尺寸 钢级 厂家 根数 根 长度 mm a 其它钻具指除钻杆、钻铤、稳定器和动力钻具外的钻具。 【说明】 l 钻具使用检查表中增加了钢级,将“外径损坏描述”改为“损坏情况描述”,将“累计长度”改为“长度”。 9.3 稳定器使用及检查 序号 检查日期 年/月/日 井段m 使用时间 h 检查 方式 稳定器编号 类型 外径 mm 总长 m 棱长 m 棱中心距钻头底面距离m 螺纹类型 生产厂家 检查描述 起 止 下入 起出 上端 下端 【说明】 l 稳定器使用及检查表中将“钻进井段”改为“井段”。 9.4动力钻具使用记录 序号 检查日期 年/月/日 井段m 使用时间a hmin 检查方式 动力钻具类型 规格型号 单/双 弯曲角 长度 m 螺纹类型 马达 级数 涡轮 节数 生产厂家 检查描述 起 止 上端 下端 b 动力钻具使用时间应填写该钻具累计使用时间,如果是修复的,指修复后出厂至现检查时累计使用时间,从其它队(井)倒运来的,应含在其它队(井)的使用时间。 【说明】 l 对动力钻具使用时间进行了补充解释,动力钻具使用时间应填写该钻具累计使用时间,如果是修复的,指修复后出厂至现检查时累计使用时间,从其它队(井)倒运来的,应含在其它队(井)的使用时间。 10 钻头 钻头型号规格与使用情况表进行调整。 【说明】 l 调整表格顺序,如将“钻进井段”、“进尺”、“平均机械钻速”等几列靠近,更为直观,也符合习惯; l 将“编号”改为“入井编号”; l 将“使用时间”改为“入井时间”,并细分为纯钻进时间、起下钻时间、扩划眼时间和其它时间四项; l 增加了“备注”一栏进行说明; l 将“流量”改为“排量”,符合钻井现场习惯说法。 38 钻头型号规格与使用情况 序 号 入井编号 直 径 mm I A D C 编码 类 型 型 号 出厂编号 新度 喷嘴直径 mm 入井时间 h 钻进 井段 m 进 尺 m 平均机械钻速 m/h 地层 及 主要岩性 钻进参数 钻井液性能 钻头水力参数 磨损程度描述 备 注 入 井 出 井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其中 合计 下 入 井 深 起 出 井 深 钻 压 kN 转 速 r / min 排量 L/s 立 管 压 力 MPa 密 度 g / cm3 漏斗粘度 s 含砂量 API 滤 失 量 mL 钻 头 压 降 MPa 环 空 压 耗 MPa 射 流 冲 击 力 N 喷 射 速 度 m/s 钻 头 水 功 率 kW 钻 头 比 水 功 率 W/ mm2 最低上 返速度 m/s 泵 功 率 利 用 率 切削结构 轴 承 / 密 封 B 直 径 G 其它磨损特征 起 钻 原 因 R 内 排 齿 I 外排齿 O 磨损特征 D 位置 L 纯 钻 进 起下钻 扩划眼 其 它 钻 杆 钻铤 1 2 3 4 5 11 钻井液油气层保护 11.1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性能与措施 井深 m 密度 g/cm3 API 滤失量 mL HTHP 滤失量 mL MBT含量 g/L 固相 含量 pH值 维护措施 设计 实际 设计 实际 设计 实际 设计 实际 设计 实 际 设计 实 际 【说明】 l “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性能与措施”表格中增加HTHP滤失量,因为HTHP滤失量更能反映井下情况,体现油气层保护。 11.2 主要油气层浸泡时间 序 号 油气层井段 m 浸泡时间a h 备 注 起 至 c 油气层浸泡时间指打开油气层至固井注水泥止的时间,如不注水泥,到钻井作业结束的时间。 【说明】 l 对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