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 c s4 9 .0 2 0 V0 4 园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T16 6 3 8 .3 2 0 0 8 代替G B /T1 6 6 3 8 .3 - - 一1 9 9 6 空气动力学概念、量和符号 第3 部分飞机几何特性 A e r o d y n a m i c s - - C o n c e p t s ,q u a n t i t i e sa n ds y m b o l s - - P a r t3 A i r c r a f tg e o m e t r y 2 0 0 8 0 7 1 8 发布2 0 0 9 - 0 1 - 0 1 实施 丰瞀徽鬻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仅1 9 刖菁 G B /T1 6 6 3 8 .3 2 0 0 8 G B /T1 6 6 3 8 空气动力学概念、量和符号分为四个部分 第1 部分空气动力学常用术语; 第2 部分坐标轴系和飞机运动状态量; 第3 部分飞机几何特性; 第4 部分飞机的空气动力、力矩及其系数和导数。 本部分为G B /T1 6 6 3 8 的第3 部分。 本部分对我国多年使用的空气动力学常用术语进行了归集与筛选,并尽可能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 的使用习惯相一致,本部分的飞机空气动力学部分术语和符号与国家标准G B /T1 4 4 1 0 2 0 0 8 飞行力 学概念、量和符号相协调。 本部分代替G B /T1 6 6 3 8 .3 一1 9 9 6 空气动力学概念、量和符号第3 部分飞机几何特性。 本部分与G B /T1 6 6 3 8 .3 1 9 9 6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 增加了前翼、边条翼、翼梢小翼、全动平尾、扰流片、调整片等定义; b 修改了翼型中弧线的定义。 本部分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中 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晏清、李周复、陈玉、王志川、郝卫东、焦志强、邵箭、刘沛清、张锡金、范洁川、 张克军。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 /T1 6 6 3 8 .3 ⋯1 9 9 6 。 空气动力学概念、量和符号 第3 部分飞机几何特性 G B /T1 6 6 3 8 .3 2 0 0 8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与空气动力学有关的、用以描述飞机几何特性的最基本的概念、术语和符号。 本部分适用于固定翼飞机,其他飞行器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 B /T1 6 6 3 8 .22 0 0 8 空气动力学概念、量和符号第2 部分坐标轴系和飞机运动状态量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部分。 3 .1 一般特性g e n e r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编号术语定义或说明符号和单位 飞机参考面又称飞机对称面。飞机的主要部件相对于此面 3 .1 .1Z R Z R a i r c r a f tr e f e r e n c ep l a n e 是左右对称布置的。 飞机参考点 固定于飞机参考面内适当选择的一个点。可取 3 .1 .2O R a i r c r a f tr e f e r e n c ep o i n t 重心 质心 或前端点。 飞机参考线固定于飞机参考面内通过飞机参考点的一条直 3 .1 .3 a i r c r a f tr e f e r e n c e1 i n e 线。一般为飞机的构造基准线。 固定于飞机上的一个右手正交坐标轴系,其原 飞机参考轴系 点为参考点0 ,纵轴z 。与参考线平行,方向向前; 3 .1 .4a i r c r a f tr e f e r e n c ea x i s 横轴y R 垂直于参考面,指向右;竖轴z R 位于参 G k R y R 2 R s y s t e m 考面内,垂直z R 指向下。 飞机参考面积 定义飞机气动力系数和各种无量纲量时使用的 3 .1 .5 面积。在一份给定的文件中,应规定一个唯一的 a i r c r a f tr e f e r e n c earea 单位为米2 m 2 值。通常取机翼面积作为参考面积。 定义飞机气动力矩系数和各种无量纲量时使用 飞机参考长度 的长度。对于一份给定文件中的同一类量,应选 3 .1 .6 a i r c r a f tr e f e r e n c el e n g t h 取统一的值。通常,对纵向运动的量取机翼平均单位为米 m 气动弦长;对横向运动的量取机翼翼展。 G B /T1 6 6 3 8 .3 2 0 0 8 3 .2 飞机总体尺寸o v e r a l ls i z eo ft h ea i r c r a f t 编号术语定义或说明符号和单位 总长度 机长在飞机外刚好接触其表面,且垂直于z R 轴的 £R 3 .2 .1 o v e r a l ll e n g t h 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通常不包括空速管。 单位为米 m 总宽度 机宽在飞机外刚好接触其表面,且平行于参考面的6 R 3 .2 .2 o v e r a l lw i d t h 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 单位为米 m 总高度 机高 在飞机外刚好接触其表面,且垂直于z R 的两 R 3 .2 .3 o v e r a l lh e i g h t 个平面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 m 3 .3 机身f u s e l a g e 编号术语定义或说明符号和单位 机身参考面又称机身对称面。机身的主要外形轮廓线相对 3 .3 .1 Z F X F f u s e l a g er e f e r e n c ep l a n e于此面是左右对称的。 机身参考点固定在机身参考面内适当选择的一个点。通常 3 .3 .2 O F f u s e l a g er e f e r e n c ep o i n t在机身前端点。 机身参考线固定在机身参考面内通过机身参考点的一条直 3 .3 .3 f u s e l a g er e f e r e n c el i n e 线。通常是机身的构造水平线。 固定在机身上的一个坐标轴系。其原点O 为 机身轴系 机身参考点,纵轴z ,与参考线平行,方向向前; 3 .3 .4 O x F 了F 。F f u s e l a g ea x i ss y s t e m 横轴Y ,垂直于参考面指向右;竖轴≈位于参考 面内,且垂直于z F 指向下。 机身轴系 3 .3 .4 相对于飞机参考轴系 3 .1 .4 机身位置 的位置。以原点的三个坐标值和轴线的三个方位 3 .3 .5 角来确定。 f u s e l a g es e t t i n g 注大多数情况下,机身轴线与飞机参考轴线一致,此 六个量均为零。 机身长度 机身之外刚好接触其表面,且垂直于机身纵轴 3 .3 .6 f u s e l a g el e n g t h z ,的两个平面间的距离。通常不包括空速管。 单位为米 m 机身最大横截面积 以垂直于机身纵轴z F 的平面切割机身 含进气 S F 3 .3 .7 f u s e l a g em a x i m u mc r o 9 - s e c t i o n a l3 / e a 道 所得到的最大机身截面面积。 单位为米2 m z 机身当量直径 面积等于机身最大横截面积的圆之直径。d o 3 .3 .8 f u s e l a g ee q u i v a l e n td i a m - 南一扣亏而 单位为米 m e t e r 机身长细比 机身长度与机身当量直径之比。 3 .3 .9 A F f u s e l a g ef i n e n e s sr a t i oA F l F /略 2 G B /T1 6 6 3 8 .3 2 0 0 8 编号术语定义或说明符号和单位 机身底部面积机身尾端面的面积在机身轴系,,卸平面上的S r ,S 3 .3 .1 0 b a s e Ⅲl e ao ft h ef u s e l a g e 投影。 单位为米2 r n 2 机身后体尾翘角 艮 3 .3 .1 1 a f t b o d yu p s w e e pa n -机身参考线与后锥体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g l eo ft h ef u s e l a g e 单位为度 。 注上述定义之间关系参见图1 。 3 .4 翼型a e r o f o i l 编号术语定义或说明符号和单位 前缘 3 .4 .1 翼型最前点。 1 e a d i n g - e d g e 后缘 3 .4 .2 翼型最后点。 t r a i l i n g e d g e 弦线 3 .4 .3 连接前缘与后缘的直线。 c h o r dl i n e 中弧线翼型上下表面之间垂直于弦线的线段的中点的 3 .4 .4 连线 从前缘到后缘 。 弦长 3 .4 .5 弦线的长度。 c h o r dl e n g t h 单位为米 m 上弧线 3 .4 .6 从前缘到后缘,翼型的上部轮廓曲线。 u p p e rh n e 下弧线 3 .4 .7 从翼型的下部轮廓曲线前缘到后缘。 l o w e r1 i n e 垂直于翼型中弧线测得的上下弧线间的距离。 厚度 一般指最大厚度,即翼型的最大内切圆的直径。 3 .4 .8 t h i c k n e s s 注有时被定义为上下表面之间垂直于弦线的最大线 单位为米 m 段长度。 相对厚度最大厚度与弦长之比。 3 .4 .9t t h i c k n e s s /c h o r dr a t i o£/C 最大厚度位置 从翼型前缘至最大内切圆中心在弦线上的投影 3 .4 .1 0 m a x i m u mt h i c k n e s sp o 之距离。 单位为米 m s i t i o n 最大厚度相对位置 最大厚度位置与弦长之比。 Z f 3 .4 .1 1m a x i m u mt h i c k n e s sp o z £/c s i t i o n /c h o r dr a t i o 弯度中弧线与弦线之间垂直于弦线的线段长度。 3 .4 .1 2 c a m b e r 一般指最大弯度,即最大线段长度。 单位为米 m 3 G B /T16 6 3 8 .3 2 0 0 8 编号术语定义或说明符号和单位 相对弯度最大弯度与弦长之比。 3 .4 .1 3 { c a m b e r /c h o r dr a t i o f | c 最大弯度位置从翼型前缘至中弧线与弦线之间垂直于弦线 3 .4 .1 4 c a m b e rp o s i t i o n 的最大线段这一点的距离。单位为米 m 最大弯度相对位置 3 .4 .1 5 c a m b e rp o s i t i o n /c h o r d 最大弯度位置与弦长之比。x f r a t i o 前缘半径 3 .4 .1 6 翼型前部最小内切圆的半径。 l e a d i n g - e d g er a d i u s 单位为米 m 前缘相对半径 3 .4 .1 7 1 e a d i n g - e d g er a d i u s / 前缘半径与弦长之比。 r /c c h o r dr a t i o 后缘角 3 .4 .1 8 翼型后缘处上下两弧线切线的夹角。 t r a i l i n g e d g ea n g l e单位为度 。 注上述定义之间关系参见图2 。 3 .5 机翼w i n g 编号术语定义或说明符号和单位 机翼参考面 w i n gr e f e r e n c ep l a n e又称机翼对称面。机翼部件相对于该面是左右 3 .5 .1 Z W Z W p l a n eo fs y m m e t r yo f对称配置的。通常与飞机参考面一致。 t h ew i n g 机翼参考线 中央翼弦线,即位于机翼对称面内的机翼剖面 3 .5 .2 w i n gr e f e r e n c el i n e w i n g 的弦线。 c e n t r a l1 i n e 机翼参考线长 3 .5 .2 .1 w i n gr e f e r e n c el i n el e n g t h机翼参考线长度或中央翼弦线长度。 w i n gc e n t r a ll i n el e n g t h 单位为米 m 机翼参考点 3 .5 .3 中央翼弦线的前缘点。 O w w i n gr e f e r e n c ep o i n t 机翼基本平面 3 .5 .4 包含中央翼弦线且垂直于飞机参考面的平面。x w Y w b a s i cp l a n eo ft h ew i n g 固定于机翼的一个右手正交坐标轴系,其原点 机翼基本轴系 0 在中央翼弦线的最前点;z Ⅵ,轴包含中央翼弦线 3 .5 .5b a s i ca x i ss y s t e mo f指向前;y 。轴位于机翼基本平面 3 .5 .4 内,且 O x w Y w 2 w t h e w i n g 垂直于z 。轴指向右;z 。轴垂直于基本平面指向 下。 机翼位置 机翼基本轴系 3 .5 .5 相对于飞机参考轴系 3 . 3 .5 .6 w i n gs e t t m g 1 .4 的位置。 G B /T1 6 6 3 8 .3 2 0 0 8 编号术语定义或说明 符号和单位 机翼平面形状机翼外形轮廓线在机翼基本平面 3 .5 .4 上的 3 .5 .7 w i n gp l a n es h a p e投影。 机翼展长 简称翼展。在机翼外刚好与机翼轮廓线接触, 3 .5 .8 且平行于机翼对称面 3 .5 .1 的两个平面之间的 w i n gs p a n 单位为米 m 距离。 机翼当地弦长 简称翼弦。在机翼展向给定位置,平行于飞机 3 .5 .9 w i n gl o c a lc h o r d 参考面的平面内的翼剖面的弦长。单位为米 m 弦面 3 .5 .1 0 由沿翼展方向各当地弦线组成的面。 c h o r ds u r f a c e 翼根弦长简称根弦。在机翼展向翼根位置,平行于飞机 3 .5 .1 1 w i n gr o o tc h o r d参考面的平面内之翼剖面的弦长。单位为米 m 翼梢弦长 简称梢弦。在机翼展向翼梢位置,平行于飞机 3 .5 .1 2 w i n gt i pc h o r d参考面的平面内之翼剖面的弦长。单位为米 m 平均几何弦长 机翼弦长的几何平均值。 3 .5 .1 3 g e o m e t r i cm e a nc h o r d‘G h S w /b 1 e n g t h 式中S w 为机翼面积 3 .5 .1 6 。 单位为米 m 代表整个机翼的空气动力特性的一个特征弦 平均气动弦长 长。 3 .5 .1 4 a e r o d y n a m i c m e a n 一丽Jo [ L ‘L ’J “d Y Y 单位为米 m c h o r dl e n g t h 式中c ’ y 为当地弦在基本平面的投影,y 是 当地弦线沿基本轴系的y 。轴坐标。 机翼面积 基本机翼在机翼基本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S w 3 .5 .1 5 s w 一2 肛b № 单位为米2 r n 2 w i n ga r e a 机翼展弦比 机翼展长与平均几何弦长之比。 3 .5 .1 6A w i n ga s p e c tr a t i oA b /c G b 2 /S w 机翼梢根比又称梯形比。机翼翼梢弦长与翼根弦长之比。 3 .5 .1 7 w i n gt a p e rr a t i o A f t /c f 在机翼的给定点P ,作其等百分比弦点之连线的 机翼基本当地后掠角 切线,该切线在机翼基本轴系的X w Y 。平面中的投 b 3 .5 .1 8b a s i c1 0 e a ls w e e pa n g l e 影与蜥卸平面间的夹角 见图4 。若过P 点的切单位为度 。 o f t h e w i n g 线与钿z 。平面的交点在P 点之前,则该角为正。 机翼等百分比弦点之连线在飞机参考轴系的 机翼后掠角 z R Y R 平面中的投影与Y R z R 平面间的夹角。通 A w 3 .5 .1 9 常以1 /4 弦线来代表机翼的后掠特性,称“1 /4 弦 w i n gs w e e pa n g l e 单位为度 。 线后掠角” 1 /4c h o r dl i n es w e e pa n g l e ;或是“前 缘后掠角” 1 e a d i n ge d g es w e e pa n g l e 。 G B /T1 6 6 3 8 .3 2 0 0 8 编号术语定义或说明符号和单位 在机翼给定点P ,作其等百分比弦点之联线的 机翼基本当地上反角 切线,该切线在机翼基本轴系Y w z 。平面中的投 n 3 .5 .2 0b a s i c1 0 e a ld i h e d r a la n 影与X w Y 。平面间的夹角 见图5 。若过P 点的 单位为度 。 g l eo f t h e w i n g 切线与Z w z 。平面的交点在P 点之下,则该角为 正。 对于半翼展的弦平面在一个平面内的机翼,其 等百分比弦点之联线在飞机参考轴系的Y R z R 平 机翼上反角 面中的投影与z R Y R 平面间的夹角。通常以1 /4 3 .5 .2 1 w i n gd i h e d r a Ia n g l e 弦线来代表机翼的上反特性,称谓“l /4 弦线上反 单位为度 。 角” 1 /4c h o r dl i n ed i h e d r a la n g l e ;或是“前缘上 反角” 1 e a d i n ge d g ed i h e d r a la n g l e 。 机翼当地几何扭转角 当地弦线与其在机翼基本轴系z w Y w 平面之 3 .5 .2 2 l o c a 】g e o m e t r i c t w i s t 间的夹角 见图6 。以基本平面z w - y 。为准,当 单位为度 。 a n g l eo ft h ew i n g 前缘点高于后缘点时,该角为正。 机翼几何扭转角 翼梢弦线与其在机翼基本轴系5 5 “ 。y 。平面之 3 .5 .2 3 w i n gg e o m e t r i ct w i s t间的夹角。以基本平面z w y 。为准,当前缘点高 单位为度 。 a n g l e 于后缘点时,该角为正。 机翼安装角 机翼中央翼弦线与飞机参考轴5 6 。之间的夹 3 .5 .2 4 w i n gs e t t i n ga n g l e w i n g角。以参考轴z 。为准,当中央翼弦前缘点高于 单位为度 。 i n c i d e n c ea n g l e 后缘点时,该角为正。 翼梢小翼安置在机翼梢部的一组直立的小翼面,用以减 3 .5 .2 5 w i n g l e t小机翼的诱导阻力。 边条翼机翼根部前缘向前延伸的狭长翼片,用以改善 3 .5 .2 6 s t r a k ew i n g 机翼大迎角时的气动特性,特别是升力特性。 注1 机翼是一个飞机的主要升力面,它包括布置在机翼上的某些辅助部件,例如边条、填角、翼刀、锯齿、翼梢小翼等。 注2 一个完整的机翼外形包括其穿越机身的部分 见图3 ,这部分通常是由左右机翼的前缘和后缘的延长线所 构成;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是由左右外露机翼根弦的前缘点连线和后缘点连线构成。 注3 包括穿越机身部分与某些辅助部件的机翼,称为“毛机翼” g r o s sw i n g ;包括穿越机身部分但不包括辅助部 件的机翼,称为“基本机翼” b a s i cw i n g ;不包括穿越机身部分但包括辅助部件的机翼,称为“外露机翼” e x p o s e dw i n g ,它由左右两块外露机翼拼合而成;不包括穿越机身部分也不包括辅助部件的机翼,可以称“外 露基本机翼” e x p o s e db a s i cw i n g ,但一般不常用。 注4 对于有多个机翼的飞机,则每个机翼应分别定义,例如上机翼 u p p e rw i n g 和下机翼 1 0 w e rw i n g ;前机翼 f o r ew i n g 、主翼 m a i nw i n g 和后机翼 a f tw i n g 。 注5 本部分定义的机翼几何特性是对“基本机翼”而言的,用下标“w ”表示,在不可能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下 标;对于毛机翼的几何特性,须加下标⋯g ;对于外露机翼的几何特性,须加下标“e x p ”。 6 3 .6 水平尾翼 简称平尾 h o r i z o n t a lt a i l G B /T1 6 6 3 8 .3 2 0 0 8 编号术语定义或说明 符号和单位 固定于水平尾翼的一个右手正交坐标轴系。其 水平尾翼基本轴系 原点0 在外露水平尾翼根弦的最前点,z 。轴包 3 .6 .1 b a s i ca x i s s y s t e m o f 括根弦线指向前;Y H 轴在平尾基本平面 3 .6 .2 O x H y H 2 H t h eh o r i z o n t a lt a i l 内,且垂直于z H 轴指向右;z H 轴垂直于平尾基 本平面指向下。 水平尾翼基本平面 包括水平尾翼根弦线,且垂直于飞机参考面的 3 .6 .2b a s i cp l a n eo ft h eh o r i 3 2 H ,H z o n t a lt a i l 平面。 水平尾翼位置 水平尾翼基本轴系 3 .6 .1 相对于飞机参考轴 3 .6 .3 s e t t i n go ft h eh o r i z o n 系 3 .1 .4 的位置。 t a I t a i l 水平尾翼根弦长 在水平尾翼展向根部位置,且平行于飞机参考 3 .6 .4r o o tc h o r do ft h eh o r i z o n t a lt a i l 平面的平面内之翼剖面弦长。 单位为米 m 水平尾翼展长在水平尾翼外刚好与水平尾翼轮廓线接触, 3 .6 .5 s p a no ft h eh o r i z o n t a l且平行于飞机参考面 3 .1 .1 的两个平面之间 O i l 单位为米 m t a i l 的距离 见图7 。 水平尾翼的外露翼展长 除去水平尾翼所在处机身宽度的水平尾翼展长b H ⋯ 3 .6 .6 s p a no ft h ee x p o s e d 度。 单位为米 m h o r i z o n t a lt a i l 水平尾翼面积 水平尾翼在水平尾翼基本平面 3 .6 .2 中的投S H 3 .6 .7a r e ao f t h e h o r i z o n t a l t a i l 影面积。单位为米2 r n 2 水平尾翼展弦比 水平尾翼展长与水平尾翼平均几何弦长之比。 3 .6 .8 a s p e c tr a t i oo ft h eh o r A H 一晶/S H A H i z o n t a lt a i l 水平尾翼尾臂 飞机重心至水平尾翼平均气动弦的1 /4 弦点的 3 .6 .9a r mo ft h e h o r i z o n t a l 距离在飞机参考轴系z R y R 平面上的投影。 单位为米 m t a i l 水平尾翼尾容量 水平尾翼面积 3 .6 .7 和尾臂 3 .6 .9 的乘积与 机翼面积 3 .5 .1 5 和平均气动弦长 3 .5 .1 4 的乘 3 .6 .1 0v o l u m er a t i oo ft h e 积之比。 V H h o r i z o n t a lt a i l y H S H I H /S w c A G B /T1 6 6 3 8 .3 2 0 0 8 编号术语定义或说明符号和单位 全动平尾 整个水平尾翼可以绕给定轴上下偏转,用于飞 a l l m o v i n gh o r i z o n t a l 3 .6 .1 1 机纵向操纵,当它不偏转时,起水平安定面的作 t a i l a l l f l y i n gh o r i z o n t a l t a i l 用。 鸭翼 前翼安置在机翼前面的纵向安定面,它有固定和全 3 .6 .1 2 c a n a r d f o r e w i n g动两类。 注1 对于有曲线形机身尾段的飞机,一般以当量的平尾面积来折算水平外露尾翼的几何特性 见图7 ,取直线, △S 1 一A S z ; 注2 本条定义水平尾翼的几何特性,其术语、符号可类似机翼来确定,并加下标“H ”; 注3 本部分仅规定了必须明确的少量几何特性。 3 .7 垂直尾翼 简称垂尾 v e r t i c a lt a i l 编号术语 定义或说明符号和单位 垂直尾翼基本平面包括垂直尾翼根弦线且平行于飞机参考面的平 3 .7 .1b a s i cp l a n eo ft h ever 面。对于单垂尾的飞机,垂尾的基本平面与飞机x V 2 V t i c a lt a i l 的参考面重合。 固定于垂直尾翼的一个右手正交坐标轴系,其 垂直尾翼基本轴系 原点O 在垂尾根弦的最前点,z 。轴包括其根弦 3 .7 .2b a s i ca x i s s y s t e m o f 线指向前;y 。轴垂直于垂尾基本平面 3 .7 .1 指 O x v y v 2 v t h ev e r t i c a lt a i l 向右;z 。轴在垂直基本平面内指向下。 垂直尾翼位置 垂直尾翼基本轴系 3 .7 .2 相对飞机参考轴系 3 .7 .3 s e t t i n go ft h ev e r t i c a l 3 .1 .4 的位置。 t a i l 垂直尾翼根弦长 在垂直尾翼根部位置,且在平行于飞机参考轴 3 .7 .4r o o tc h o r do ft h ev e r t i c a l t a i l 系 3 .1 .4 的z R Y R 平面的平面内之翼剖面弦长。 单位为米 m 垂直尾翼高度 在分别包括垂直尾翼根弦和垂直尾翼顶点 或 3 .7 .5 h e i g h to ft h ev e r t i c a l尖弦 的两个平行于飞机参考轴系 3 .1 .4 的 n v 单位为米 m t a i l z R Y R 平面的平面间的距离 见图8 。 垂直尾翼面积垂直尾翼在垂尾基本平面 3 .7 .2 内的投影面 S v 3 .7 .6 areao ft h ev e r t i c a lt a i l 积。 单位为米2 m 2 垂直尾翼展弦比 两倍垂直尾翼高度 3 .7 .5 与垂直尾翼平均几 3 .7 .7 a s p e c tr a t i oo ft h ev e r 何弦长之比。A v t i c a lt a i l A v 一2 v /。G v G B /T16 6 3 8 .3 2 0 0 8 编号术语定义或说明符号和单位 垂直尾翼尾臂 飞机重心至垂直尾翼平均气动弦的1 /4 弦点的 3 .7 .8 a r mo ft h ev e r t i c a lt a i l 距离在飞机参考轴系的z R Y R 平面上的投影。 单位为米 m 垂直尾翼尾容量 垂直尾翼面积 3 .7 .6 和尾臂 3 .7 .8 的乘积与 3 .7 .9v o l u m er a t i oo ft h e 机翼面积 3 .5 .1 5 和机翼展长 3 .5 .8 的乘积之 比。 V v v e r t i c a lt a i l V v S v l v /S w b 注1 垂直尾翼是一个飞机的航向安定面,通常它被布置在飞机后段的上部; 注2 垂直尾翼包括固定面 垂直安定面 和活动面 例如方向舵和调整片 ; 注3 对于有曲线形机身尾段的飞机,一般以当量垂尾面积来折算其几何特性 见图8 ,取直线, S l A S z ; 注4 本条主要考虑单垂尾的飞机,对于双垂尾或多垂尾的飞机可以依此类推; 注5 垂直尾翼的术语、符号可类似于机翼来确定,并加下标“V ”。 3 .8 操纵面c o n t r o ls u r f a c e 编号术语定义或说明符号和单位 升降舵铰接于水平尾翼后部,用于飞机纵向操纵的可 3 .8 .1 e I e v a t O r 动翼面。 升降舵相对弦长 升降舵弦长与水平尾翼弦长之比。 3 .8 .2 C 8 e l e v a t o rc h o r dr a t i o c e /c H 升降舵相对展长 升降舵展长与水平尾翼展长之比。 一 3 .8 .3 b e e l e v a t o rs p a nr a t i o 6 。/6 I { 升降舵相对面积 升降舵面积与水平尾翼面积之比。 3 .8 .4 S 。 e l e v a t o rarear a t i o S 。/s H 升降舵偏角 3 .8 .5 见G B /T1 6 6 3 8 .2 2 0 0 8 中3 .5 .1 。 e l e v a t o rd e f l e c t i o n 单位为度 。 升降舵调整片相对面积 升降舵调整片的面积与升降舵面积之比。 3 .8 .6t r i marear a t i oo ft h e S 。.e /S 。 S t .e e l e v a t o r 方向舵铰接于垂直尾翼后部,用于飞机航向操纵的可 3 .8 .7 r u d d e r 动翼面。 方向舵偏角 3 .8 .8 见G B /T 1 6 6 3 8 .22 0 0 8 中3 .5 .3 。 r u d d e rd e f l e c t i o n 单位为度 。 副翼 3 .8 .9 铰接于机翼,用于飞机横向操纵的可动翼面。 副翼偏角0 a 3 .8 .1 0 见G B /T 1 6 6 3 8 .22 0 0 8 中3 .5 .6 。 a i l e r o nd e f l e c t i o n 单位为度 。 襟翼 3 .8 .1 1 铰接于机翼,用作飞机增升操纵的活动翼面。 f l a p G B /T1 6 6 3 8 .3 2 0 0 8 编号术语定义或说明符号和单位 襟翼偏角 & 3 .8 .1 2 见G B /T 1 6 6 3 8 .22 0 0 8 中3 .5 .1 0 。 f l a pd e f l e c t i o n 单位为度 。 扰流片 阻力板铰接于机翼,一般位于襟翼前面或机身两侧,用 3 .8 .1 3 作飞机增阻操纵的活动平面。 扰流片 阻力板 偏角0 3 0 3 .8 .1 4 扰流片 阻力板 相对于收起位置偏转的角度。 s p o i l e rd e f l e c t i o n单位为度 。 调整片铰接于操纵面后缘,用作飞机减小杆力的活 3 .8 .1 5 t a b 动面。 调整片偏角 3 .8 .1 6 调整片相对于收起位置偏转的角度。 t a bd e f l e c t i o n 单位为度 。 注1 操纵面均铰接于其固定翼面前后,调整片均铰接于其操纵面之后,它们的弦长、晨长和面积的定义与其所在 固定翼面及操纵面相同,且都为不偏转时之值; 注2 全动平尾是升降舵的一种形式,其几何特性已在水平尾翼中定义,前缘襟翼或前缘缝翼的几何特性,可按照 后缘 襟翼来定义; 注3 操纵面的相对弦长、相对展长、相对面积,均分别是相对于其所在固定翼的全弦长、全展长、全面积;调整片的 相对弦长、相对展长、相对面积,均分别是相对于其所在的操纵面的全弦长、全展长、全面积; 注4 为了减少篇幅,本条以升降舵为例,列出其几何特性。方向舵、副翼和襟翼的几何特性不予重复,使用时分别 加下标r ,a ,f ,依此类推。 3 .9 下标S u b s c r i p t 为了扩充本部分的使用范围,给出下标表如表1 所示。 表1 下标表 下标飞机部件名称 w机翼 F 或B 机身 或弹体 H 水平尾翼 V 垂直尾翼 W B 翼身组合体 T尾翼 W B T 翼身尾组合体 发动机短舱 升降舵 方向舵 副翼 f 襟翼 c f o 鸭翼 前翼 v f 腹鳍 调整片 s p 扰流片,阻力板 1 0 G B /T1 6 6 3 8 .3 2 0 0 8 协◇ 最大横截面当量圆 图1 机身几何特性 图2 翼型几何特性 图3 机翼的几何特性 G B / [ 16 6 3 8 .3 2 0 0 8 1 2 图4 基本当地后掠角 掠角 过尸点且平 G B /T1 6 6 3 8 .3 2 0 0 8 图5 基本当地上反角 1 3 G B /T16 6 3 8 .3 2 0 0 8 1 4 翼尖弦线 图6 当地几何扭转角 上的投影 G B /T1 6 6 3 8 .3 2 0 0 8 图7 水平尾翼几何特性 图8 垂直尾翼几何特性 1 5 G B /T1 6 6 3 8 .3 2 0 0 8 中文索S 机翼参考线⋯⋯⋯⋯⋯⋯⋯⋯⋯⋯⋯⋯⋯3 .5 .2 ~ 机翼参考线长⋯⋯⋯⋯⋯⋯⋯⋯⋯⋯”3 .5 .2 .1 边条翼⋯⋯⋯⋯⋯⋯⋯⋯⋯⋯⋯⋯⋯一3 .5 .2 6机翼当地几何扭转角⋯⋯⋯⋯⋯⋯⋯⋯3 .5 .2 2 机翼当地弦长⋯⋯⋯⋯⋯⋯⋯⋯⋯⋯⋯- 3 .5 .9 。 机翼后掠角⋯⋯⋯⋯⋯⋯⋯⋯⋯⋯⋯”3 .5 .1 9 垂直尾翼高度⋯⋯⋯⋯⋯⋯⋯⋯⋯⋯3 .7 .5 机翼基本当地后掠角⋯⋯⋯⋯⋯⋯⋯⋯3 .5 .1 8 垂直尾翼根弦长⋯⋯⋯⋯⋯⋯⋯⋯⋯⋯3 .7 .4 机翼基本当地上反角⋯⋯⋯⋯⋯⋯⋯⋯3 .5 .2 0 垂直尾翼基本平面⋯⋯⋯⋯⋯⋯⋯⋯⋯⋯3 .7 .1机翼基本平面⋯⋯⋯⋯⋯⋯⋯⋯⋯⋯⋯“3 .5 .4 垂直尾翼基本轴系⋯⋯⋯⋯⋯⋯⋯⋯⋯3 .7 .2机翼基本轴系⋯⋯⋯⋯⋯⋯⋯⋯⋯⋯⋯‘3 .5 .5 垂直尾翼面积⋯⋯⋯⋯⋯⋯⋯⋯⋯⋯3 .7 .6机翼几何扭转角⋯⋯⋯⋯⋯⋯⋯⋯⋯‘‘3 .5 .2 3 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