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图 1中集成块 的 P口接主液压泵 , T口通过冷 却器和回油过滤器与油箱相连通 。主液压泵选用 日 作为采集压力信号的时间段,并取该时段内所测压 力信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实测压力值。 1 . 2 理论计算 若 Ml 、 M 2 、 M 3 、 M 4 、 M 5 、 M 6 、 M 7 、 M 8 和 M 9 等 9 个测 点处 的实测 压力 分别 为 p l 、 P 2 3 、 P 5 6 、 P 7 8 和 P , 则各处 的压力损失可分别表示如下。 流入 主液压缸 A大腔的压力油流过换 向阀与 集成块时所引起的压力损失 △ p 为 △ p 1 1 6 1 从 主液压缸 B大腔流 出的 回油流过 换 向阀与 集成块时所引起的压力损失 △ p 为 图1 传感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a p 2 p 5 - p 0 2 作者简介 陈国安 1 9 6 3 一 , 男 , 湖南人 , 副教授, 工学博士, 研究方向为工程摩擦学、 工程装备管理与保障、 混凝土机械。 一 33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式 中 P 。 为回油 口T处的压力 , 在此系统 中, 回油背 压主要是由于回油过滤器和冷却器及其管道阻力所 引起的, 其压力稳定值约为 1 . 1 0 MP a 。 油液流过两主液压缸连通管道时所引起的压力 损失 △ p , 为 △ p 3 9 _ p 2 3 流人 主液压缸 A大腔 的压力油流过高低转换 阀时所引起的压力损失 △ p 为 △ p 6 - p 8 4 从 主液压缸 B大腔流出的压力油流过 高低转 换 阀时所引起的压力损失 △ p 为 卸5 3 5 5 由于主液压泵为恒功率变量泵, 则其输出的油 量除与泵的排量 口 mL / r 、 转速 r / ra i n 有关外 , 还 与液压泵出口工作压力和液压泵本身的容积效率相 关 , 即 当液压泵 出口压力 P 小于恒功率点压力 P 时, 主液压泵实际输出的油流量 Q 为 Q1 q n r l x l 0 。 L / rai n 6 式中 为液压泵的容积效率。 液压泵的容积效率随着液压泵出口处的工作压 力P 和泵轴的转速 n 等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讲 , 在转速 凡 一定的情况下, 液压泵的容积效率 %基本 上是随压力 P 。 的增大而呈线性规律减小的; 也就是 说 , 如果液压泵以转速 n 旋转、 在额定压力P 时的 容积效率为 卵 ,则液压泵在出E l 工作压力为P 时 的容积效率 可近似表示为 叼 1 一 L O l 1 一 叼 / P m ] 7 当液压泵出口压力P 高于恒功率点压力 P 时 , 主液压泵的理论输出流量 Q 可按如下关系式计算 Q L P l n 1 0 - 3 / p l Um i n 则主液压泵此时实际输 出的油流量 Q 为 Q 2 Q L r l p q n / p 1 卵 x l 0 L / mi n 8 由于两主液压缸大腔和小腔 的截面面积不同 , 则使得两主液压缸连通管道中的油流量并不等于主 液压泵的实际输 出流量 ,而且它还与主液压缸缸径 D ram 和活塞杆径 d mm 相关 , 即 当液压泵 出 口 压力P 小于恒功率点压力P 。 时, 连通管道中的油流 量 Q 为 Q 3 [ a a l D 2 ] x q ml x l 0 Um i n 9 当液压泵出口压力P 高于恒功率点压力P 时, 连通管道中的油流量 Q 为 Q [ d 2 I D 2 ] x p / p 1 x q n r l x l 0 L / mi n 1 0 - - 3 4- -- 第 3 9 卷 2 咖年 1 1 月 如果不考虑系统工作过程中的油液泄漏,两主 液压缸连通腔的油流量可根据主液压泵 出口压力的 大小按式 9 或 1 0 进行计算, 其它管路的油流量即 为主液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 , 则可按式 7 或 8 进 行计算 , 因此 , 该系统 总的能量损失 / r 可计算如下 为便于分析, 本文理论计算和实测所得的能量损耗 都是单位时间所损耗的能量, 即功率损耗 当液压泵出口压力 P 小于恒功率点压力 P 时, 总的能量损失 Ⅳ为 肚 [ △ p l 卸2 △ p 4 十 △ p 5 X Q l A p 3x Q 3] / 6 0 k W 1 1 其中由换向阀和集成块所引起的能量损失 Ⅳ , 和由高低压转换阀所引起的能量损失 Ⅳ 2 分别为 Nl △ p 1 △ p 2 x Q l / 6 0 k W 1 2 Ⅳ 2 [ △ p 4十 5 X Q l A p 3 x Q 3 ]/ 6 o k W 1 3 当液压泵出口压力P 高于恒功率点压力P 时, 总的能量损失为 Ⅳ _ [ 卸 △ p 2 △ p 4 △ p 5 x Q 2 A p 3x Q 4] / 6 0 k W 1 4 其中由换 向阀和集成块所引起 的能量损失 Ⅳ, 和由高低压转换 阀所引起的能量损失 Ⅳ2 分别为 N 17--. △ p l △ p 2 x Q J 6 0 k W 1 5 Ⅳ 2 【 卸 十 s x Q 2 A p , x Q 4 ] / 6 0 k W 1 6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为了考察主液压泵的旋转速度对系统压力损失 和能量损耗的影响, 在试验过程中, 分别在不同的旋 转速度下对系统各处的油压力进行了测算 ,以掌握 旋转速度对系统压力损失和能量损耗的影响规律。 表 1 所示是主液压泵转速为 1 8 0 0 r / mi n ,不同 负载情况下在各测点处所测得的压力均值。由表 1 可以看出 , 油液在流动过程中, 不管是流经换 向阔 、 集成块 、 管件 , 还是流经高低压转换 阀, 都产生了程 度不 同的压力损失 。根据式 6 ~ 式 1 O , 并取主液 压泵转速为 1 8 0 0 r / m i n 、 额定压力为 3 2 MP a时的容 积效率为 9 5 %, 可计算 出主液压泵在不同负载压力 P 下的容积效率和各管路中油液流量, 如表 2 所示, 并 由此可得系统的能量损失 , 如表 3所示 。 2 . 1 管路系统能量损耗分析 由表 1所示数据可知 , 测点 M 和测点 M 之间 以及测点 M 。 和测点 M 之间的压力差都很小 , 即压 力损失很小 ; 而液压油流过换 向阀、 集成块和高低压 转换阀时所引起的压力损失与其相比则要大得多。 由此可见, 在此系统中, 油液在管路系统中流动时所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竞l 卷 Q ‘ j 2I 号 蠢 . . - l 鹳 0 。 | 。 l 。 | l -t 躐|j 景 n d I羁 | , }蹲 唔 H 蝻 表 1 主液压泵转速为 1 8 1 1 0 r / mi n时不同工作负载下各测点处的稳定压力均值 MPa 主泵负载 其它各测点处的压力值 即测点 M. 处 的压 P 2 P 3 p P 5 p 6 p P 8 P 9 力P 4 . 8 5 0 3 . 7 9 1 1 .91 0 3 . 7 9 7 1 . 7 71 4 . 3 0 6 3 . 8 6 0 4 . 1 01 3 . 8 6 2 8 . 5 3 2 3 . 5 8 4 1 . 8 4 6 3 . 5 8 9 1 . 7 21 7 . 9 9 1 3 . 6 5 2 7 . 7 8 5 3 . 6 5 4 l 1 . 5 8l 3 . 4 4 8 1 . 8 1 9 3 . 4 5 2 1 . 6 9 6 1 1 . 0 5 2 3 . 5 1 4 1 0 . 8 5 0 3 . 5l 6 l 2 . 3 9 6 3 . 4 5 6 1 .7 9 9 3 . 4 5 8 1 . 7 01 1 1 . 9 5 5 3 . 5 l 5 1 1 . 7 4 8 3 . 51 7 1 3 . 8 l 0 3 . 4 3 5 1 .71 3 3 . 4 3 7 1 . 6 01 1 3 . 3 7 7 3 . 4 9 0 1 3 . 1 7 9 3 . 4 9 1 1 5 . 2 7 2 3 . 2 9 9 1 .6 5 5 3 . 3 01 1 . 5 8 5 1 4 . 9 01 3 . 3 5 4 1 4 . 7 2 0 3 . 3 5 6 1 6 . 3 8 4 3 . 1 5 5 1 . 5 5 0 3 . 1 5 6 1 .5 2 3 1 6 .0 8 3 3 . 2 0 7 1 5 . 9 1 0 3 . 2 0 8 2 3 .6 2 5 2 . 6 7 3 1 _ 3 1 6 2 . 6 7 4 1 - 3 l 5 2 3 .4 2 0 2 . 7 0 8 2 3 . 2 7 5 2 . 7 1 0 3 1 .4 0 7 2 . 4 2 4 1 . 2 0 2 2 . 4 2 5 1 .2 0 1 3 1 . 3 1 0 2 . 4 4 9 3 1 . 2 0 0 2 . 4 51 表 2 不同负载压力时主液压泵容积效率和油液流量计算值 主液压泵的实际输 主液压缸的连通腔 主泵负载 即测点 M . 容积效率 仇 出流量 Q - 或 Q 的流量 或 Q 处 的压力 p , M P a / L / rai n / L / ra i n 4 . 8 5 0 0 . 9 9 3 5 0 o.4 7 2 2 9 3 . 6 4 4 8 . 5 3 2 0 . 9 8 7 4 9 7 . 4 4 8 2 91 . 8 7 0 l 1 . 5 8 1 0 . 9 8 2 4 9 4 . 9 2 8 2 9 0 _ 3 9 1 1 2 . 3 9 6 0 . 9 8 1 4 7 8 . 6 2 9 2 8 0 . 8 2 8 1 3 . 8 1 0 0 . 9 7 8 4 2 8 . 3 0 9 2 51 _ 3 O 4 1 5 . 2 7 2 0 . 9 7 6 3 8 6 . 5 1 4 2 2 6 .7 8 1 1 6 . 3 8 4 0 . 9 7 4 3 5 9 . 5 4 3 2 1 0 . 9 5 6 2 3 . 6 2 5 0 . 9 6 3 2 4 6 . 5 2 8 1 4 4 . 6 4 7 31 .40 7 0. 9 51 1 8 3. 1 33 1 O 7. 54 0 表 3 不同负载压力时管路系统能量损失计算值 主泵负载 换向阀和集成块所 高低压转换阀所引 管路系统总的 即测点 M 处的压 引起的能量损失 起的能量损失 能量损失 力p J P a Ⅳ . , k W N J k W 4 . 8 5 0 ‘ 1 0 . 1 3 5 3 . 2 1 7 1 3 . 3 5 2 8 . 5 3 2 9 . 6 3 4 3 . 0 8 5 1 2 . 71 9 l 1 . 5 81 9 . 2 8 0 3 . 0 1 0 1 2 . 2 9 0 1 2 . 3 9 6 8 - 3 1 2 2 . 7 l 9 l 1 . 0 3 1 l 3 . 8 1 0 6 . 6 6 7 2 . 4 4 7 9 . 1 1 4 1 5. 2 72 5. 51 4 1 . 7 0 4 7. 21 8 1 6 . 3 8 4 4 . 3 3 8 1 . 3 8 5 5 . 7 2 3 2 3 .6 2 5 1 . 7 2 6 0 . 6 8 9 2 - 4 1 5 31 .4 0 7 0 . 6 0 4 0 . 3 8 7 0 . 9 9 1 产生的压力损失绝大部分是由于换向阀、集成阀块 以及高低压转换阀等所引起的,直管中的压力损失 甚至可忽略不计 。因此 ,在计算油液流过阀块 时的 能量损失时,把由部分管道引起的能量损失一并考 虑进去也不至于引起大的误差。 由表 1 所示数据计算各处的 压力降可知,油液流过换向阀、 集 成块、 高低压转换阀等液压元件时 所产生的压力损失 随负载力 即主 液压泵 出口处压力 P 的变化规律 基本上是一致 的; 即在负载压力 P 。 低于恒功率点压力时, 管路系统各 处 的压力损失均相对较大 , 且随负 载压力的升高而基本上变化不大 ; 但当负载压力P 超过恒功率点压 力后, 管路系统各处的压力损失均 随负载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这主要是因为 在负载压力P 低于恒功率点压力时, 主液压泵的 斜盘一直处于最大倾角位置, 其输 出的油液流量 的大小 除受容积效 率的很小影响外 , 一直基本保持为 最大流量值, 使得管路系统中各处 的压力损 失均相 对较大且 基本上 保持不变; 但当负载压力P 超过恒 功率点压力后 , 主液压泵的斜盘倾 角和容积效率都随负载压力的增 大而逐渐减小 , 则输出流量也逐渐 减小, 从而使得管路系统中各处的 压力 损失都 随负载压 力 的增 大而 逐渐减小。 表 1 所示数据还表明 , 油液流 过两个 主液 压缸小腔 的连通管 路 包括连接主液压缸小腔和高低压 转换阀的钢管、 胶管以及高低压转 换阀的部分通道等 时所引起的压 力损失P 相对来讲是最小的, 并且 其随负载压力而变化的程度也相 对较小 。之所 以如此 , 主要是 因为 两个 主液压缸此 时采用“ 高压小排 量 ” 的串接方式 , 即两主液压 缸的 小腔相互连通起来 , 这 时两主液压 缸连通管道 中的油液流量 明显减小 , 如式 9 和式 1 0 所示。 因此 , 油液在其 中流动所引起 的压力损失 也就减小。很显然 , 如果两主液压缸采用“ 低压大排 量” 的串接方式, 即将两主液压缸的大腔相互连通起 来 ,由于此时两主液压缸大腔连通管道中的油液流 一 3 5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I壤瓤 薯 -- 亮 i 卷钓 每 旯 量是主液压泵输出流量 Q的 D2 / D 2 - d 2 倍 , 则使得 其中的油流压力损失会明显增加,从而使得高低压 转换 阀所引起的能量损失增大。 由表 3 可知,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还是比较大 的,特别是在负载压力较低 的情况下 ,能量损失更 大。随着负载压力的增大 ,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逐 渐减小 , 当负载压力达到 2 5 MP a以上时 , 管路系统 所引起的能量损失已经减小到 比较小的程度 了。之 所以如此 ,主要原因还在于主液压泵输出流量 的减 小。由于主液压泵的输出流量的大小要求是 由混凝 土输送泵的性能指标要求所决定的, 那么, 要想减小 管路系统中的能量损失,必须对集成阀块和高低压 转换 阀块进行改进设计 ,如简化油液的流通油道 以 减小油流方向的变化程度和变化次数 ,适当增大通 道内径以减小油流速度等 ; 此外 , 选用额定流量足够 大 、 压力损失小的换向阀也是很重要的。 2 . 2 液压泵及整个系统的能量损耗分析 根据液压泵 的能量损失公式 ,并取主液压泵的 机械效率 田 为 0 . 9 9 , 计算得主液压泵在不同负载压 力下的能量损失 ,将其与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之和 作为总的能量损失 Ⅳ T , 可得表 4所示数据 。 由表 4可以看出, 随着负载压力的增大 , 由于主 液压泵的容积效率逐渐下降,使得主液压泵的能量 损失也逐渐增大; 由于在负载压力较小时 , 管路系统 总的能量损失随负载压力的增大而变化不大 ,但在 负载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 ,管路系统总的能量损 失随负载压力增大而减小的程度 ,要 比主液压泵的 能量损失随负载压力而增大的程度要大得多 ,所以 系统总的能量损失随负载压力的变化规律是 当负 载压力较小时 , 总的能量损失随负载压力缓慢增加 , 随后 , 则是逐渐减小的。 由表 3和表 4可知 , 负载压力较小 , 系统总的能 量损失主要是 由管路系统所引起的,而主液压泵所 引起的能量损失所占比例较小;但当负载压力高到 一 定程度后 ,系统总的能量损失则主要是 由主液压 泵所引起的,而管路系统所引起的能量损失所 占比 例要小得多。 在本试验系统中的液压泵是全新的,其在额定 压力时的容积效率高达 9 7 %; 但 当主液压泵使用较 长时间后, 其容积效率则会下降, 这样, 使得管路系 统中的油液流量减小, 则使得由管路系统所引起的 能量损失减小; 相反, 主液压泵自身的能量损失则会 明显增大。 例如 , 当主液压泵在其额定压力时的容积 效率减小到 9 0 %时,根据液压泵能量损失公式可 知 , 当负载压力达到 1 6 MP a时, 主液压泵所引起的 能量损失就已比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要多 当负载 压力接近额定压力时 ,主液压泵的能量损失高达约 1 1 k W , 并导致系统总的能量损失随负载压力的增 大而增大。 由此可见, 当主液压泵的使用性能好, 即其容积 效率高时 ,系统总的能量损失随负载压力的增大而 逐渐减小 , 所 以从减小能量损失的角度考虑 , 泵机采 用“ 低压大排量” 泵送方式较为有利 。这是因为同样 的泵送高度, “ 低压大排量”泵送方式与 “ 高压小排 量” 泵送方式相 比, 主液压泵的出 口压力相对较大 。 但当主液压泵性能劣化到一定程度,即其容积效率 降低到一定程度时, 当负载压力高到一定程度, 即泵 机泵送混凝土的高度或距离较大时, 及时将“ 低压大 排量” 泵送方式转换到“ 高压小排量 ” 泵送方式, 对减 小系统的能量损失是有利的。主液压泵容积效率越 低 , 进行这种转换 的时机应越早 , 即进行这种转换时 的负载压力应越低。在主液压泵容积效率降低到 表 4 不同负载压力时主液压泵及整个系统能量损失计算值 主泵负载 即测点 M 处的 主液压泵的能量损失 总能量损失 压力 p l/ MP a N q 、 N 4 . 8 5 0 0 . 6 9 7 1 4 . 0 4 9 8 . 5 3 2 1 . 6 5 6 1 4 . 3 7 5 1 1 . 5 8 1 2 . 7 3 4 1 5 . 0 2 4 1 2 . 3 9 6 2 . 9 3 7 1 3 . 9 6 8 1 3 . 8 1 0 3 . 2 3 6 1 2 . 3 5 0 1 5. 2 72 3 . 43 7 1 0. 6 55 1 6 . 3 8 4 3 . 6 3 9 9 . 3 6 2 2 3. 6 25 4. 7 48 7. 1 63 31 .407 5. 9 57 6. 9 48 3 6 9 0 %时 ,主泵负 载压力达 到约 2 5 MP a后 ,主液压泵的能量损失增加 的程度要比管路系统能量损失减小 的程度大 ,使得系统总的能量损失 逐渐增加。这时, 若泵机仍采用“ 低 压大排量”泵送方式是不利于减小 能量耗的。如果转换到 “ 高压小排 量” 泵送方式 , 主液压泵出口处的负 载压力即降低到 f D 一 , D 2] x 2 5 『 1 4 0 2 - 9 0 2 1 x 2 5 1 4 . 6 7 MP a ,主液压 泵的能量损失可减少。虽然在转换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麓 } 2 o ∞年 月 。 0 ll ll l0。再l稍 i lI ≥ 嚼矗 嘲 旺角爆 盘 到“ 高压小排量” 泵送方式后, 部分管路系统的能量 损失会增加 ,但 由于两主液压缸小腔连通管道 中的 能量损失大大减小,使得管路系统总的能量损失还 是减小的。 试验还表明, 在相 同的负载压力下 , 随着主液压 泵旋转速度 的增大 ,系统各液流段的压力损失也随 之增大。这主要是因为, 在负载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主液压泵的旋转速度越大 在额定转速以内 , 其输 出的油液流量也越大。 3 结论 1 油液在管路系统中流动时所产生的压力损 失绝大部分是由于换向阀、集成阀块以及高低压转 换阀等所引起的, 且其压力损失随负载力 即主液压 泵出口 处压力P 的变化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 即在 负载压力P 低于恒功率点压力时, 管路系统各处的 压力损失均相对较大,且随负载压力的增大而基本 上变化不大;但当负载压力P 。 超过恒功率点压力 后,管路系统各处的压力损失均随负载压力的增大 而逐渐减小。在负载压力不变的情况下,系统各液 流段的压力损失随主液压泵旋转速度的增大而增 大。 2 高低压转换 阀的能量损失除与负载压力有 关外, 还与两主液压缸的串接方式有关 , 即采用“ 高 压小排量”串接时的能量损失要比采用 “ 低压大排 量” 串接时的要小。 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和主液压泵 引起的能量损失在总的能量损失中所占的比例是随 负载压力而变化的, 即随着负载压力的增大, 管路系 统的能量损失逐渐减小 ,而主液压泵的能量损失则 是逐渐增加的。 3 系统总的能量损失随负载压力的变化规律 与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和主液压泵 的能量损失随负 载压力的变化程度相关 ; 在系统结构一定的情况下 , 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 的变化规律也是基本不变的。 但主液压泵的能量损失会随着其磨损程度的增加、 即容积效率的降低而逐渐增大,主液压泵的能量损 失随负载压力而增大的程度大大提高,从而使得系 统总的能量损失呈现出 “ 先随负载压力而减小、 再 随负载压力而增大” 的变化规律。 4 当主液压泵的使用性能好, 即其容积效率高 时,系统总的能量损失随负载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减 小, 所以从减小能量损失的角度考虑, 泵机采用“ 低 压大排量” 泵送方式较为有利 。 当主液压泵性能劣化 到一定程度 , 即其容积效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 当负 载压力高到一定程度,即泵机泵送混凝土的高度或 距离较大时, 及时将“ 低压大排量” 泵送方式转换到 “ 高压小排量” 泵送方式 , 对减小系统 的能量损失是 有利的 ; 主液压泵容积效率越低 , 进行这种转换的时 机应越早, 即进行这种转换时的负载压力应越低。 5 试验研究表明 , 现有的混凝土泵液压系统 的 能量损耗还是很高的,特别是当系统在中低压工况 下工作时, 由换向阀、 集成阀块、 高低压转换阀等引 起 的能量损耗更为严重 ,解决的最有效措施是将液 压系统高度集成, 将换向阀、 集成块 、 高低压转换阀 改为通流能力大、 压力损失小的锥式插装阀结构。 参考文献 【 1 】 C a o B i n x i a n g , C h e n G u o a n , F a n t i a n j i n , e t c . E x p e r i m e n - t a l a n d C o n t r o l Re s e a r c h o n P r e s s u r e I mp a c t d u r i n g s p o o l s h if t i n g o f d i r e c t i o n a l c o n t rol v a l v e s .L u Y o n g x i a n g . P ro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s i x t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n fl u i d p o w e r t r a n s mi s s i o n a n d c o n t rol 【 C ] . B e ij i n g I n t e rna t i o n al Ac a d e mi c P u b l i s h e r , 2 0 0 5 . 8 7 3 8 7 6 . [ 2 ] Z h u Z h e n c a i , C h e n G u o a n . E ff e c t s o f s h i f t i n g t i m e o n p r e s s u r e i m p a c t i n h y d r a u l i c s y s t e ms[ 3 3 . J . C E N T . S o u t h U n i v . T e c h n o 1 . , 2 0 0 5 , l 2 1 2 1 7 2 2 1 . 通信地址 江苏省徐州市工程兵指挥学院四系 2 2 1 0 0 4 收稿日期 2 0 0 8 0 7 3 1 一 3 7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